全 文 :木犀科丁香属丁香(Syringa oblata)为主要用作观赏的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又称北丁香,植株高约4-5米,树
皮暗灰色或灰褐色.初春开花,开于前年小枝上,花期 4-5
月,9-10月蒴果成熟.丁香属植物全世界约有40种,分布于
欧洲和亚洲,我国有23种,自我国东北至西南各省均有分
布.主要品种及变种有朝鲜丁香、紫丁香、洋丁香、小叶丁香、
关东丁香等.
丁香可清热解毒、立湿退黄,主治急性痢疾、黄疸型肝
炎、火眼等.近年研究也表明其具有消炎、抗病毒、镇咳等功
能.现丁香叶已载入黑龙江省药品标准.
1 化学成分
冯雪松等从辽宁新民采集的关东丁香叶利用硅胶柱色
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出6个化合物,分别为(-)-橄榄脂素、
(-)-开环异落叶松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橄榄苦
苷、demeth-yloleuropein、10-羟基橄榄苦苷、lucidumoside C[1].
吴鸣建等从河南省嵩县车村镇南山坡采集的小叶丁香花和
果实中分离鉴定出橄榄苦苷、10- 羟基橄榄苦苷、oleo-
side-11-methylester及2-(3,4-二羟基苯基)乙醇4个化合
物[2].李全等于黑龙江省小兴安岭林区采集的紫丁香叶中,利
用色谱法分离纯化出 8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7-methyl
-1-oxo-octahydro-cyclo-penta[C]pyran-4-carboxylic acid、7-
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莨菪亭)、5,7,4-三羟基黄酮(芹菜
素)、白桦酸、乌苏酸、19α-羟基乌苏酸、3-甲氧基-4-羟
基苯甲酸、胡萝卜苷[3].国内外对紫丁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花
蕾与树叶上,但张树军等对采集于齐齐哈尔大学校园内的
紫丁香树皮中的活性成份分离纯化出8个化合物,鉴定为
羽扇豆酸、齐墩果酸、对羟基苯乙酸、3,4-二羟基苯乙酸、橄
榄苦苷、(8E)-gstroside、2-(3,4-二羟基)苯乙醇乙酸酯、七
叶内酯[4].
丁香属植物含有丰富的挥发性化学成份-挥发油,挥
发油具有很强的杀菌、防腐能力.
近年来,关于丁香属植物中挥发油成份与含量的报道
也很多,现总结如下:杨虹等对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采摘的
紫丁香果和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共获得81
和77种化合物,有38种为共有化合物,其中主要成份为为
萜类,大部分为含氧化合物包括醇、醛、酮、酸和酯类.主要有
蒎烯、松油萜、丁香烯、β-榄香烯、柠檬烯、β-月桂烯、己
烯-1-醇、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古巴烯等[5].回
瑞华等对紫丁香叶挥发性化学成分随季节性变化进行研究.
研究者采集于辽宁千山的4-8月份的紫丁香叶通过气相色
谱法分离发现,紫丁香叶中挥发油成分和和含量在不同季
节有很大的变化,5月份紫丁叶的挥发油中主要为萜类化合
物,而6-7月份中主要是青叶醇、α-绿叶烯和香叶芳樟醇[6].
然而段文录等以采自河南嵩县车村镇的小叶丁香花为源材
料,通过超临界CO2萃取法萃取,色谱-质谱分析得出29
种化合物,未见到其他丁香属植物挥发油中常见的萜类及
萜的含氧化合物,而含有大量的醇、酸类化合物,主要成份
有4-羟基-苯乙醇、油酸、棕榈酸、己内酰胺、苯乙醇、顺-
氧化芳樟醇等[7].
2 化学成分含量的测定
有效化学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要求灵敏度高,重现性、
稳定性好,测定迅速,结果准确,操作简便.近年,大量的研究
人员针对不同的化学成分建立了不同的测定方法,现总结
如下:
钦浩等对采集于哈尔滨商业大学的丁香叶中的丁香酚
进行提取,采用气相色谱对其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丁香
酚的含量为12.1 4%[8].王艳宏等采用RP-HPLC法对采自哈
尔滨市郊的紫丁香叶中的丁香苦苷的含量进行测定. 色谱
柱:Nova-Pak C18(3.9mm×150mm);流动相:甲醇-水(3:7);
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21nm;柱温:25℃.测定丁香苦
苷的含量为1.435 mgg,RSD为1.25%(n=3)[9].不同采收期紫
丁香叶中化学成分不同,张淑蓉等于4-11月(4-10月为下
旬,11月为中旬)采摘太原市南郊的紫丁香叶,并对其中的
原二茶酸、原儿茶醛、酪醇的含量进行分析.研究人员采用
RP-HPLC 直 接 测 定 ,YWG-C18色 谱 柱 (4.6mm×
250mm,10μm),流动相为甲醇 -0.125%冰醋酸溶液(10:
9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75nm.通过此方法测得原儿
茶酸、原儿茶醛在4-6月初长出时含量较高,7-9月的含量
逐渐降低(原儿茶酸在8月未检测到,原儿茶醛在7-9月均
未检测到),10-11月又逐渐升高,原儿茶酸在10月含量增
至最高. 酪醇在4月初长出时含量最高,5-9月逐渐降低,
10-11月又呈现升高趋势[10].
丁香及其丁香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鹿 萍 1,2,薛培凤 1,袁基华 1,任利妍 1,刘 洋 1
(1.内蒙古医学院 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9;2.赤峰学院 医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对木犀科丁香属丁香及其同属植物从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的测定方法以及药理作用三方面进行综合阐述.
关键词:丁香;丁香属;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2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260X(2010)08- 0019- 02
Vol. 26 No. 8
Aug. 2010
第 26卷 第 8期
2010年 8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自 然 科 学 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19- -
DOI:10.13398/j.cnki.issn1673-260x.2010.08.014
3 药理作用
丁香属植物的药用价值在古老的中医中早有认识,但
其中的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只是近些年来才见报道.
3.1 抗菌作用
1982年,王丹丹等在紫丁香叶中分离纯化出六种化合
物,并对其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的五种化合物?
酪醇、反式对羟基肉桂酸、3,4-二羟基苯乙醇、3,4-二羟基
苯甲酸、丁香苦苷中的苷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
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一直作用,其中3,4-
二羟基苯乙醇的抑菌活性最强[11].王桂山等在研究关东丁香
的作用时也发现3,4-二羟基苯乙醇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
甲乙型副伤寒杆菌、食物中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普通变形杆菌和绿脓杆菌等均有作用[12].
刘秀梅等在研究中发现,川丁香等46种中草药对妇科
阴道炎、宫颈炎患者分泌物培养分离得到136株常见厌氧
菌,在进行抑菌试验发现,丁香等26种中草药对脆弱类杆
菌、产黑素类杆菌、消化链球菌等抑菌作用明显强于阴道正
常定值菌群乳酪乳杆菌[13].
3.2 抗病毒作用
紫丁香叶水煎液治愈疗单疱病毒角膜炎高达93%[14],且
紫丁香叶为主药以甲氧苄氨嘧啶为辅组成的甲定胶囊对腺
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柯萨基病毒所致的细
胞病变均有抑制作用,但对肠道病毒所致的细胞病变无明
显形象[15].
3.3 降温作用
G Blint等发现,精致的洋丁香叶萃取物对大鼠和家兔
有解热作用,口服或腹膜内给丁香叶提取物0.2-0.4g相当
于0.1-0.3g氨基比林的降热作用,并且毒性显著小于氨基
比林,大鼠口服洋丁香萃取物的中毒剂量为0.4g/kg,而氨基
比林为1.2g/kg[16].
3.4 镇咳祛痰作用
Ahmad等从暴马丁香的乙酸乙酯的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β-羟乙基-3,4-二羟基苯,实验证明其有祛痰作用[17].
3.5 其他作用
比较紫丁香、关东丁香和朝鲜丁香的药理作用,发现他
们对动物心电图、血压有作用,且该作用能与催眠药协同作
用,与抗经、祛痰、镇咳、利胆等作用有相似之处[16].
4 展望
丁香的花蕾、叶、树皮、树根、树枝、果实均可供药用,但
对不同种属的丁香的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的药用
尚需进一步研究.
——————————
参考文献:
〔1〕冯雪松,许磊,高慧媛,等.关东丁香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
定[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9,26(9):697-700.
〔2〕吴鸣建,赵天增,张海艳,等.小叶丁香化学成分的研究(I)
[J].中草药,2003,34(1):7-9.
〔3〕李全,许琼明,郝丽莉,等.紫丁香叶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
药,2009,40(3):369-371.
〔4〕张树军 ,张军锋 ,王金兰 .紫丁香树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J].
中草药,2006,37(11):1624-1626.
〔5〕杨虹,赵晨曦,方洪壮,等.紫丁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J].中草药,2007,38(11):1613-1619.
〔6〕回瑞华,侯冬岩,李铁纯.紫丁香叶挥发性化学成分季节性
变化的 GC/MS 研究[J].质谱学报,2008,29(1):18-20.
〔7〕段文录,尹卫平.小叶丁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安徽
农业科学,2008,36(28):12075-12084.
〔8〕钦浩 ,严丽丽 ,江培 .木犀科丁香叶中丁香酚含量测定 [J].
黑龙江医药,2007,20(1):2-3.
〔9〕王艳宏 ,李永吉 ,王艳芝,等 .紫丁香叶中香苦苷的 RP-
HPLC 法测定[J].中草药,2003,34(3):268-269.
〔10〕张淑蓉,裴香萍,裴妙荣,等.不同采收期紫丁香叶中原儿
茶酸、原儿茶醛和酪醇的含量测定[J].中国现代应用药
学杂志,2009,26(6):457-460.
〔11〕王丹丹,刘盛泉,陈英杰,等.紫丁香有效成分的研究[J].药
学学报,1982,17(12):951-952.
〔12〕王桂山,张德山,杨大众,等.关东丁香叶的抗菌和毒理实
验[J].中医药学报,1987,1:28-29.
〔13〕刘秀梅,谢淑兰.46 种中草药抑制厌氧菌的实验研究[J].
中草药,1999,30(9):689-690.
〔14〕邢美云,黄树春,张志亭,等.病毒消滴眼液治疗单疱病毒
性角膜炎临床观察[J].眼科新进展,1987,7(1):43.
〔15〕薛俊玲,腾慧梅 .甲丁胶囊的抗病毒实验研究[J].中医药
信息,1997,14(2):47.
〔16〕张军锋 ,张树军 .丁香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的研究进展 [J].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25(2):
200-205.
〔17〕Ahmad Mansoor,Salama Osama.Flavonoids from violet
flowers of syringa vulgaris [J].Pak Jsci Ind Res,1987,30
(2):150.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