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甘肃麻黄属药用植物资源



全 文 :·中药研究·
收稿日期:2008-08-27;修回日期:2008-09-28
作者简介:王仕宝(1982-),男 ,助教 ,医学学士。研究方向: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甘肃麻黄属药用植物资源
王仕宝 1 ,张丽春 2
(1.陕西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陕西 汉中 723000;2.兰州大学药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摘 要:根据采集调查所得标本 ,研究和整理了甘肃麻黄属植物资源 ,共有 12个分类群(11种 1变
种),其中 ,一种为本省分布新记录。同时对其生境和分布作了简要记述 。
关键词:麻黄属;甘肃;药用植物;资源
中图分类号:R28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50(2008)06-0037-03
麻黄 ,是驰名中外的一种传统药材 ,药用历史
悠久 ,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 ,列为中品 ,历代本草 、
药物专著均有收载。如 《本草经疏 》《本草通玄 》
《本草正义》《药品化义 》《本草纲目 》等 。古代使
用麻黄仅局限于治疗伤寒 、湿疟 、伤风感冒等方面。
随着科学的发展 ,人们对麻黄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
其主要成分麻黄素被公认是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
的重要药物 。
麻黄科仅 1属 ,共约 70多种 (含变种和亚
种)[ 1] ,分布于亚洲 、美洲 、欧洲东南部及非洲北部
等干旱 、荒漠地区 。我国分布的种类有 15种 、5变
种 ,分布地区较广 ,除长江下游和珠江流域各省区
外 ,其他各省皆有分布。以西北各省区及云南 、四
川等地种类较多 ,常生于干旱山地及荒漠中。甘肃
麻黄属植物共 11种 、 1变种 ,主要分布在甘肃北
部 、南部及西部。
甘肃为麻黄的主产区之一 ,种类较多 ,资源丰
富 ,但是甘肃麻黄属植物资源的详细情况尚未见到
报道。本文在野外调查 、标本鉴定和查阅资料的基
础上 ,初步整理出甘肃产麻黄属植物的种类 ,并简
述了生境和分布。
1 甘肃麻黄属植物名录
膜果麻黄* Ephedra przewalskiStapf、喀什膜
果麻黄* Ephedra przewalskiStapfvar.kaschgari-
ca、中麻黄*  EphedraintermediaShrenkexMey、
蓝枝麻黄*  EphedraglaucaRege、草麻黄*  
EphedrasinicaStapf、木贼麻黄* Ephedraequlserti-
setingBung、单子麻黄* EphedramonospermaGmel
肝窍 ,阳明 、太阳 、少阳经脉均循行于目 ,行间 、侠溪
分别为肝胆两经的荥穴 ,旨在清肝泻火;太阳清肝
明目 、通络止痛;取手阳明经合谷 、曲池以泻阳明腑
热;邻近取睛明以宣泄局部之热 。湿热蕴蒸型以足
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阴陵泉 、足三里为足
太阴 、足阳明经合穴 ,健运脾胃而利湿;合谷 、内庭
以清泻湿热;邻近取太阳 、睛明宣泄局部郁热。阴
虚邪留型以眼区穴位 、背腧穴 、足少阴肾经穴为主 ,
其中照海 、太溪属肾经穴 ,滋阴清热 、填精明目;睛
明 、承泣 、球后疏调眼部气血;肝俞 、肾俞调补肝肾
经气。方药中金银花 、薄荷清热解毒 、疏风散邪;石
膏 、知母 、黄芩清气分热 ,生津止渴;黄芩以助金银
花清热解毒;柴胡 、当归 、白芍养血柔肝 ,且柴胡有
清肝退翳之功;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祛风散
热 、清肝 、泻火解毒 、养阴退翳之功。针药综合治
疗 ,可使局部与整体相结合 ,外治与内治相结合 ,增
加了患者的免疫功能 ,削弱了单纯疱疹病毒的增殖
和扩散 ,有利于角膜基质病变的愈合 ,故可缩短病
程 ,减少复发 ,提高治愈率 ,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 1]李凤鸣.眼科全书 [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322.
[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 M] .南
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1994:103.
[ 3]廖品正.中医眼科学 [ M]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
2003:78.
[ 4]祝艳妮 , 樊伟军 , 张智军.张智军主任医师治疗单纯疱
疹性角膜炎的经验 [ J] .现代中医药 , 2006, 26(4):39.
[ 5]王永德.中西医针灸综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46例
[ J] .四川中医 , 2001, 19(1):65.
—37—
第 25卷 第 6期
2008年 12月        
甘 肃中 医学院 学报
J.GANSUCOLLEGEOFTCM       
Vol.25 No.6
Dec.2008
exMey.、山岭麻黄 EphedrageraradianaWal、沙
地麻黄 EphedralomatolepisSchrenk、双穗麻黄 
EphedradistachyaL.、斑子麻黄* Ephedrarhytido-
spermapachom、矮麻黄·  EphedraminutaFlorin
(注:*为药用植物 , ·为省内新分布 。)
2 种的记载和资源分布
膜果麻黄组 —Sect.Alatae
(1)膜果麻黄 Ephedraprzewalski
在 《新疆植物志》[ 1]中称为膜翅麻黄 、勃麻黄 ,
有些书籍中称曲尖麻黄或蛇麻黄。此种类被 《中
国植物志》[ 2] 、《甘肃中草药手册》[ 3] 、《中国沙漠植
物志》[ 4] 、《甘肃中草药资源志 》(下册)[ 5] 、《中国
高等植物图鉴》[ 6] 、《青海植物志 》[ 7]和 《内蒙古植
物志》[ 8]等收载。
产于酒泉(安西 、阿克塞 、肃北 、敦煌 、玉门 、金
塔)、武威(民勤)、张掖(临泽 、高台)、兰州等地区 ,
生于固定和半固定的沙丘 、戈壁 、山前平原 、干河
床 ,在内蒙 、宁夏 、青海东部及北部 、新疆有分布 。
(2)喀什膜果麻黄(变种)Ephedraprzewalski
Stapfvar.kaschgarica
在 《新疆植物志》中称为喀什麻黄 ,在 《中国植
物志》《甘肃中草药资源志 》(下册)中均有收载 。
产于酒泉(安西)地区 ,主要分布于新疆喀什。
生长在石质荒漠和沙地等地方 ,常与别的耐干旱植
物生长在一起。
麻黄组 — Sect.Ephedra
(3)中麻黄 Ephedraintermedia
有些书籍中称麻黄或麻黄草 。此种类在 《新
疆植物志》《中国植物志 》《甘肃中草药手册 》《中
国沙漠植物志》《甘肃中草药资源志 》(下册)《中
国高等植物图鉴 》《青海植物志 》《内蒙古植物志》
《秦岭植物志 》[ 9] 《西藏植物志 》[ 10] 《四川植物
志 》[ 11]中均有收载。
产于定西(临洮 、通渭 、岷县 、陇西 、漳县)、天
水(武山 、甘谷)、庆阳(环县 、镇原)、甘南(碌曲 、夏
河 、临潭)、酒泉 (安西 、阿克塞 、敦煌 、玉门)、白银
(靖远 、会宁)、临夏(永靖)等地区。生于海拔数百
米或 2000多米的干旱 、荒漠 、河滩等地。辽宁 、河
北 、山东 、内蒙古 、山西 、陕西 、青海 、新疆 、西藏有分
布 。以西北各省区最为常见。
(4)蓝枝麻黄 Ephedraglauca
《中国植物志 》中作为中麻黄的变种 ,刘国钧
编著的 《麻黄 》一书中 ,称其为蓝麻黄 [ 12] 。
产于酒泉(阿克塞 、肃北)、张掖(肃南 、高台)、
临夏(永靖)、嘉峪关等地区 ,生在砾石荒漠 、低小
丘 、冲击扇上部干旱石质山脊;青海 、内蒙古 、新疆
有分布 。
(5)草麻黄 Ephedrasinica
有些书中称为麻黄或者华麻黄 。此种类在
《中国植物志 》《甘肃中草药手册》《中国沙漠植物
志 》《甘肃中草药资源志 》(下册)《中国高等植物
图鉴》《青海植物志》和 《内蒙古植物志 》中均有收
载 。
产于兰州 、临夏(康乐)、平凉(灵台)、酒泉(安
西)等地 ,生于山坡 、草地 、平原和河床;辽宁 、吉
林 、内蒙古 、河北 、山西和河南西北部有分布 。
(6)木贼麻黄 Ephedraequisetisetina
有些地方称其为木麻黄 ,在河北 、山西一带称
其为山麻黄。此种类在 《中国植物志 》《甘肃中草
药手册 》《中国沙漠植物志 》《甘肃中草药资源志 》
(下册)《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青海植物志 》和《内
蒙古植物志》中均有收载。
产于张掖(肃南)、甘南(卓尼)、临夏(永靖)、
白银(靖远)、兰州 (榆中)等地区 ,生于干旱的山
脊 、山顶或崖壁上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陕西 、新疆
等省也有分布 。
(7)单子麻黄 Ephedramonosperma
有些书中称其为小麻黄。此种类在 《中国植
物志》《甘肃中草药手册 》《青海植物志 》《内蒙古
植物志 》《西藏植物志 》和 《四川植物志 》等书中有
收载。
产于兰州(榆中兴隆山)、甘南(卓尼 、玛曲 、碌
曲 、夏河 、临潭)、张掖(肃南 、山丹)、酒泉(肃北 、阿
克塞)、天水 (武山)、定西(岷县)、武威 (天祝)等
地区 。常见于海拔 1800 ~ 4000 m的山坡石缝中或
林木稀少的干燥地区。分布于黑龙江 、河北 、山西 、
内蒙古 、新疆 、青海 、宁夏 、四川及西藏等省 。
(8)山岭麻黄 Ephedrageraradiana
此种类收载于 《中国植物志 》《甘肃中草药资
源志》(下册)《青海植物志》和 《西藏植物志 》。
产于酒泉(敦煌)等地区 ,生长在干旱的山地 ,
青海和西藏有分布 。
(9)沙地麻黄 Ephedralomatolepis
此种类在 《新疆植物志 》中称为沙麻黄 ,在 《中
—38—
第 25卷 第 6期
2008年 12月        
甘 肃中 医学院 学报
J.GANSUCOLLEGEOFTCM       
Vol.25 No.6
Dec.2008
国沙漠植物志》中称为窄膜麻黄 。
产于甘肃南部 ,生长在平原 、固定及半固定的
沙地中 ,我国的青海东部 、新疆天山北部有分布 。
(10)双穗麻黄 Ephedradistachya
在 《新疆植物志》称其为蛇麻黄 ,在《中国沙漠
植物志 》中也有收载。
产于甘肃 、内蒙古 、青海及新疆 ,生于河地山前
冲击扇 、石质山坡地上 。
(11)斑子麻黄 Ephedrarhytidosperma
此种类被 《中国植物志 》《中国沙漠植物志 》
《内蒙古植物志》等收载。
产于白银(靖远 、宝鸡山),宁夏贺兰山 、中卫 、
中宁及腾格里沙漠等地也有分布。
(12)矮麻黄 Ephedraminuta
此种类被《青海植物志 》和《内蒙古植物志 》收
载 。因主产于四川 ,所以有些书中称其为川麻黄。
产于甘南(卓尼),生长在海拔 2700 m左右的
高山地带。四川北部及西北部 、青海南部(囊谦)
有分布 。
3 讨论
(1)蓝枝麻黄在 《苏联植物志 》和 《新疆植物
志 》(1卷)都收载了此种 ,在刘国钧编著的麻黄一
书也将蓝枝麻黄重新升为独立种 ,而在 《中国植物
志 》(7卷)把它归并到中麻黄 ,作为变种 。在鉴定
甘肃采集的标本后 ,发现蓝枝麻黄与中麻黄相比 ,
其特点明显 ,小枝光滑如涂蜡;叶 2裂 ,稀 3裂;小
枝灰蓝绿色 。而中麻黄小枝粗糙;叶 2裂与 3裂并
存;小枝黄绿色 。因此 ,可以认为蓝枝麻黄作为独
立种分出较为合理 ,是具有分类学意义的 。
(2)甘肃麻黄植物种类较多 ,化学成分也不尽
相同 ,在 《药用植物学 》[ 13]教材中对其常用的麻黄
种类做了比较 ,麻黄素的含量大小为:木贼麻黄 >
草麻黄 >中麻黄。同时易混有伪品[ 12] (如藜科的
盐锁锁 、梭梭 、木贼科的节节草等),因此 ,在采集
和收购时 ,其种类鉴别显得极为重要 。
(3)《中国药典 》(2005年版)[ 14] 收载的麻黄
种类有中麻黄 、草麻黄和木贼麻黄。但是由于一些
地方的用药习惯不同 ,麻黄入药的情况比较混乱 ,
甘肃定西和白银等地区入药的有草麻黄和中麻黄 ,
河西地区入药的有膜果麻黄 、木贼麻黄 、中麻黄等。
因此 ,对麻黄的入药要严格按照药典标准 ,以保证
临床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
(4)膜果麻黄小枝顶端常因虫害而卷曲 ,甘肃
安西当地居民常称蛇麻黄 ,这种现象 ,在其他麻黄
中(如中麻黄 、双穗麻黄)也有 ,因此 ,蛇麻黄不仅
是指膜果麻黄 。
(5)麻黄在甘肃分布广 、产量大 ,但因其为一
固沙植物 ,盲目乱采滥挖已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 ,
甚至有个别种类已经面临灭绝。因此 ,进行人工种
植 ,不失为一种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途径。
参考文献:
[ 1]新疆植物志编委会.新疆植物志 [ M] .乌鲁木齐:新疆
科技卫生出版社 , 1993:87-108.
[ 2]中科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中国植物志 [ M] .北京:科
学出版社 , 1978:468-489.
[ 3]甘肃省卫生局.甘肃中草药手册 [ M] .兰州:甘肃人民
出版社 , 1974:428-431.
[ 4]刘瑛心.中国沙漠植物志 [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5:8-15.
[ 5]赵汝能.甘肃中草药资源志(下册)[ M] .兰州:甘肃科
技出版社 , 2007:586-591.
[ 6]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 M] .北京:科
学出版社 , 1972:337-340.
[ 7]刘尚武.青海植物志 [ M]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
1997:59-63.
[ 8]马毓泉.内蒙古植物志 [ M]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
版社 , 1998:274-280.
[ 9]中科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秦岭植物志 [ M] .北京:科学
出版社 , 1978:34.
[ 10]吴征隘.西藏植物志 [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78:
403.
[ 11]四川植物志编委会.四川植物志 [ M] .成都:四川人民
出版社 , 1983:227-233.
[ 12]刘国钧.麻黄 [ 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00:
8-38.
[ 13]艾铁民.药用植物学 [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1:187-188.
[ 14]中国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05年版)[ M] .北京:人
民卫生出版社 , 2005:223.
—39—
第 25卷 第 6期
2008年 12月        
甘 肃中 医学院 学报
J.GANSUCOLLEGEOFTCM       
Vol.25 No.6
Dec.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