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骆驼刺属植物的再生性能与防护效益的试验研究



全 文 :骆梦已刺属植物的再生性能
与防护效呈气的试验月汗究
李瑞年
(新疆畜牡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
一 、 试 验 目 的
对干早区的优势植物资源一骆驼刺群落如何开
发利用 ,既发挥其作为优 良豆科牧草的饲用价值作
用 , 又不减弱乃至破坏其重要的生态防护效益实为
重要的研讨内容 。 自治区有关领导曾多次指出 “ 利用
该类草场要慎之又慎 , 一不小心 , 把防风带撕开一个
口子 ,对绿洲的破坏是严重的 ,其后果不堪设想 ” 。换
言之 ,作为一般牧草常规放牧利用尚可 ;若大面积开
发利用 , xjJ 割骆驼刺进行大批量工业加工 ,就必须经
过试验 ,拿出合理开发方案而为之 `本项试验即为此
目的矜下进行 。
二 、 试验地区的生态环境
试验在托克逊县平原区的疏叶骆驼刺 、 芦苇和
疏叶骆驼刺 、 花花柴盐化低地草甸草场上进行 ,位于
吐鲁番盆地西部 .分布绿洲外围 。 海拔为 10 米左
右 , 面积 6 . 29 万公顷 , 约占托克逊全县草场面积的
18
.
9 4 %
,是当地利用率很高的全年草场 (即四季牧
场 ) 。
吐鲁番盆地四面环山 ,是一个十分封闭的内陆
盆地 。 属于暖温带干旱荒漠气候 . 大气极端干旱 , 夏
季高温酷热 ,春秋多狂风 、沙暴 、 风害频繁 。但由于北
部博格达山和西部喀拉乌成山挺拔高耸 ,年降水量
可达 5 0 一 60 毫米 ,海拔 4 00 米以上高山有终年
融消不尽的积雪带 ;有形成径流的良好条件 ,夏季暴
雨和冰雪融水成为盆地河流和地下水的补给源泉 。
盆地底部地下水位的升高与盐分积累 ,为盐化低地
草甸植被的发育奠定了条件 。土壤基质为沙壤质 , 土
类为盐化草甸土 。
吐鲁番盆地西部的托克逊县平原绿洲区地下水
位为 1到 7 米 。 在地下水位较低 ,土壤含沙性较强的
地段以骆驼刺属植物 ( A lh a g i A p s e n d a l h a g l , A · A s -
aP sr ifo il
a )建群种或副建群种 ,主要伴生植物有甘草
(G ly e y r r h iaz u r a l e n s i , ) ;芦苇 ( p h r a g小 i t e s a u s t r a l访 )
等 。 草群盖度 20 % 一 5 纬 .草丛高度 15 一 65
、 护户` 产 、 , 户 , 户` 产吩户勺奋户 兮奋户 ,奈声 `场产 、` 产 , 产
牧草进行研究时的发现是一致的 。本研究中 ,在甲烷
能流失和测定任何饲料成分或基于牲畜消化率估计
的能量流失或能值之间没有显著的关系 。
另外 ,与 oC r b e t t 等 ( 1 9 6 6 )和 M a e R a e 等 ( 1 9 85 )
的观测相比 ,生长期或收获季节对甲烷流失没有影
响 ,两组研究者都用的是少数牧草 。 这两组研究者建
议 ,具有较低 W S C 的秋季牧草将产生较大的甲烷
流失 . 这个建议与 Va n oS es t (1 9 82) 描述的理论上对
甲烷化的考虑是一致的 。 增加的 W SC 的进食将导
致瘤胃中生产醋酸盐细菌的减少并增加丙酸盐的产
生 . 反过来这将减少产甲烷有机物使用的氢 。 然而 ,
尽管 W S C 含量变化很大 ( 50 一 25 oM J/ 一干克 D M ) ,
但是本研究在牧草的 W sC 和 甲烷流失之间没有建
立任何关系 。
值得一提的是 , C z e r k a w s k i ( x 9 7 o )在综述使用
化学计算法计算甲烷产生时断定 ,当甲烷生成的程
度由瘤胃中能量减少确定时 , 能量减少并不只依赖
于碳水化合物的发酵 。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 , M E 值仅在未成熟的春季
牧草中才高于 n . gM J/ 干克 D M ,春季牧草的 M E
值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它的降低速度比秋季收
获牧草快 3一 4 倍 , 虽然可以得到甲烷能量流失 ,但
是 , 他们 LJ 乎都低于 B la x t e r 和 C l a p p e r t o n ( 1 9 6 5 )方
程预测的结果 。 这就使得在计算 M E 值中直到 。
6M J/ 千克 D M 都没有区别 ,这在实践中是很重要
的 。 进一步的工作将需要阐明影响牧草中甲烷产生
的因素 。
[陈玉芬译自 G r a s s a n d F o r a g e S c -
ie n ce
,
1 9 9 3
,
V o l
.
4 8
,
2 6 6 一 2 7 4 ,周建明校」
厘米 ,亩产鲜草 15 0 一 320 干克 。 在土壤盐化程度较
强的地 区则由疏叶骆驼刺 ( A . A sP ar is fo l ia) 和花花
柴 ( K a二il n认 ca p加 )为优势种组成群落 ,主要伴生种
有老 鼠瓜 ( Q p p ar is s ip os a ) , 小璋茅 ( A e l u r o p u s
p u n g e sn )等。
吐普番盆地由于非生物因子的强化作用 ,年均
有 8 级以上大风 20 一 108 天 ,托克逊县 19 8 5 年达
12 6 天 。 12 级以上咫风也屡有所见 ,大风持续最长 日
达 8 天 (托克进 19 6 1年 6 月 17 日一 2 4 日 ) ,故有 “陆
地风库 ”之称。 在这种特定的脆弱生态环境中 ,貉驼
刺属植物不仅作为优良的野生豆科牧草成为当地主
要饲草资像之一 ; 同时 ,它也是该区域极为重要的防
风固沙 、保护生态环境的植物种类之一 ,其生态防护
效益极佳 。 我们从不同的止城基质上生长的胳驼刺
属植物生境中所摄取的资料片可以清晰地看到 ,仅
单株的防护效益可达 1 : 1 . 5 以上 。 因此 ,对防风固
沙起了其他饲草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
方米地上部分生物量样方 ,计有疏叶骆驼刺 35 株 ,
重量为 7 80 克 ,甘草 10 。 克 ,芦苇 10 克 ;每平方米
产混合鲜草 0 . 3 955 干克 ,约 3 . 96 T /ha 。 XlJ 割三条东
西向样带 ,祥带相互间隔 4 米 ; 宽度分别为 2 米 、 3
米 、 5米 ,长度均为 25 米 。 与 1 号样地相比较 ,株型
较低矮 ,草丛高度为 4 0 厘米 , 盖度为 60 % 一 65 % ,
样带 xlJ 割后为裸礴地 ,齐地面积 xlJ 割时不伤根 。在每
条样带的一二端和中部分别打下数根木桩并用红漆
作记 , 以便观测风蚀沙侵。
三 、 试 验 方 法
我们于 19 90 年 6 月 17 日一 18 日在托克逊与
吐鲁番草场交界地的羊也拉克 ,群维曼和大墩的那
皮拉克 ,卡力斯两地布置刘割试验样地 . 标明 1号样
地 , 2 号样地 。 样地生境特点分述如下 :
l 号祥地为硫叶骆驼刺 ( A lha ig s那 r s i fo lia ) 、 芦
苇 ( p hr a邵 ZU t e s a u s t r la i s )型 ;海拔为一 9 0 一 7 0 米 . 由
琉叶骆驼刺植物形成景观 ;总盖度为 60 % 。 硫叶骆
驼刺株高 40 一 75 厘米 ,芦苇高 15 一 40 厘米 . 样区在
XIJ割前 ,先做 20 平方米地上部分生物量样方 ;计硫
叶骆驼刺为 24 株 , 鲜 重 为 8 3 10 克 , 芦 苇为 40
克 。 折合 混 合鲜草 每 亩 为 2 7 8 . 4 8 干 克 约 合
4
.
18T / ba
。 座北朝南刘割三条样带 ,样带相互间隔
4 米 ,三条样带宽距不一 ,分别为 5 米 、 3 米 、 2 米不
等 ,长度均为 50 米 . 齐地面 xlJ 割 ,使三条样带均成为
裸礴地 (注意不伤根 ) ;打下木桩 ,用红漆作记 .
2 号样地 : 硫叶骆驼刺为单优种 , 是该区域分布
较广的一种类型 ,在大墩 、 库米什西 ,海拔 一 110 一
9 50
· 地下水位较低 ,土城盐演化较轻地段发育良
好 。主要伴生种有 :小璋茅 、 芦苇 、老鼠瓜 、 花花柴 、 甘
草 、 散枝鸦 葱 (反。 r a o en r a d iva r l e a t a ) 、 黑刺 ( lyc i u -
atn
t h e n i e u 。 )等 ,盖度为 20 % 一 60 % ,亩产鲜草 25 6 .
7 千克 ,约 2 . 05 T /h a 。 面积约为 1 4 . 24 万亩 ,合 。
9 4 9 公顷 。
样地选在大墩的那皮拉克 、 卡力斯 ,位于托克逊
县城以东 26 公里处 . 与吐鲁番草场交界 。 土壤质为
粗砾质 。 与 1号样地相同 ,样区在 xlt 割前 ,先做 20 平
四 、 结 果 与 讨 论
同年 8 月 28 日即两个月十天后 ,我们对二个样
地六条样带的疏叶骆驼刺植物进行再生能力和防护
效益的侧定 。
l 号样地做 3 x 3 米样方 ,侧定再生草产量 (鲜
重 ) 为 3 . 8 5干克 ,每平方米为 0 . 4 2 8千克 ;对照为
5
.
9 干克 9/ 米 2 ,每平方米为 0 . 6 56 干克 ,趋于接近 。
2 号样地做 3 x 3 米样方 ,测定再生草产量 (鲜
重 ) 2 . 3 千克 ,平均每平方米为 0 . 256 千克 ,对照为
7
.
2 千克 ,每平方米为 0 . 8 干克 。 再生草均为纯琉叶
胳驼刺植物 ,植被群落无明显变化 。 沙蚀 、 风蚀变化
无异 ,基本保持原貌 。 在 70 天中水热条件与正常年
份相同 。 由此可以断定 ,该地区疏叶骆驼刺植物在 6
一 8 月份花期 xlJ 创后 ,其再生能力和更新速度都是
相当快的 . 由于地下水位的差异 ,盐化低地草甸上的
疏叶骆驼刺群落比粗砾质土壤基质上的疏叶骆驼刺
群落的再生力更甚 。
在 19 9 1 年 6 月 2 9 日 (即一年后 ) ,我们对二个
样地又进行了观测并用录相机录制了资料片。 发现
1号 、 2号样地的六条样带均无法辩认 。 只有漆有红
色标记的木桩依然如故 。植被完全恢复原貌 , 一片葱
绿 ,生机昂然 。 与周围对照区相比 ,唯一区别是条带
中没有枯枝败叶 。 通过上述试验中样带间的比较结
果 ,我们认为在地下水位较高的盐化低地草甸草场
上 ,对疏叶骆驼刺植物做条带式间伐 xlJ 割利用是可
行的 。 注意与风向垂直布置 xlJ 割条带 ,间隔 4 米为
宜 ,在粗砾质土坡基质和地下水位较低的草场上间
隔 5 米或 5米以上效果较好 . 时间为植物营养最高
峰的花期 ,即 6一 8 月最为理想 . 这样 , 以科学的方
法 , 既最大限度地对新班干早区域优良野生豆科牧
草疏叶骆驼刺植物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同时 , 又
不破坏其对特定的脆弱生态环境的防护效益 .
该试验限于经费 ,样地测定次数尚觉不足 ,待有
条件时 ,还可就防护效益中风蚀 、 沙侵及植物再生速
率等做进一步深入的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