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云南木瓜属(ChaenomelesLindl.)植物的民族植物学初步研究
高 富 1 ,裴盛基 1* ,杨立新 1 ,闵康 2 ,孙杉 1
(1.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资源植物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云南昆明 650204;2.云南省迪庆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云南香格里拉 674006)
摘要 蔷薇科(Rosaceae)木瓜属(Chaenomeles)植物共有 5种 ,我国全产。该属为重要观赏植物和果品 ,世界各地均有栽培。木瓜在我
国栽培历史悠久 ,是重要的中药材品种。云南木瓜属植物 4种 ,种下品种较多 ,大多品质优良 ,具有较高的药用、营养保健开发潜力。云
南民族民间利用植物于医疗保健、生态防护和增加经济收入方面均十分看好木瓜资源的潜力;但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 ,在品种培育、产
业开发方面仍然有一定的差距。进一步加快调查、整理、发掘云南民族民间开发利用木瓜资源的传统知识体系 ,与现代化学分析手段相
结合 ,发挥木瓜传统栽培模式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促进云南木瓜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进步 ,将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 ,为云南山区农业
生态环境改善、农民增收、民族地区繁荣与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 木瓜属;植物资源利用;传统知识;民族植物学
中图分类号 Q9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1)07-03950-05
PreliminaryEthnobotanicalStudyonChaenomelesLindl.ofYunnan
GAOFuetal (KeyLaboratoryofEconomicPlantsandBiotechnology, KunmingInstituteofBotany, ChineseAcademyofSciences, Kun-
ming, Yunnan650204)
Abstract FivespeciesofChaenomelesLindl.(Rosaceae), originatedinEastAsia, andfivespecies(threeendemic)withdiversityvarie-
tiesofChaenomelesinChina, asoneofthemedicinalandornamentalplantresources, hadbeencultivatedsincefrom2 000yearsago, usualy
consideredasoneoftheChineseTraditionalMedicinematerials.Fourspecies(andsomevarieties)ofChaenomelesgrowinginYunnanprov-
ince, havethehigherpotentialusedasmedicinesandnutritionalfoodsupplements.TheethnicminoritiesinYunnanhaveaccumulatedenough
experiencesandindigenousknowledgeofutilizationofChaenomelesfruitsinaspectsofmedicinepurposes, environmentalconservationpurpose
andcashincomeincrease;whileintermsofthenewvariationofhorticulturecultivation, newproductsindustrialization, thegapstilexisted
comparingwithotherdevelopedarea.Theexpectedobjectivesofmountainousagricultureecologicalenvironmentimprovement, ruralpeople
cash-incomeincrease, andharmoniousdevelopmentofethicregioncanbereachedduringtheprocessofagriculturestructuraladjustmentwith
thehelpofinvestigation, exploitationonindigenousknowledgesystemonChaenomeles, coupledwithmodernchemicalanalyticaltechniques,
orcombiningthebothapproaches, andthetraditionalChaenomelescultivationpatercharacterizedwiththeproperenvironmentbenefits.
Keywords ChaenomelisLindl.;Plantresourceutilization;Indigenousknowledge;Ethnobotany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8BAD98B06)。
作者简介 高富(1973-),男 ,河南确山人 ,助理研究员 , 从事民族植物
学和生态水文学方面研究。*通讯作者 ,研究员 ,博士生导
师 ,从事植物分类 、植物资源学 、民族植物学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10-12-02
蔷薇科(Rosaceae)木瓜属(ChaenomelesLindl.)植物共有
5种 ,我国全产 ,其中 4种在云南有分布 。分别是木瓜(C.
sinensisKoehne),因果皮干燥后仍光滑 ,不皱缩 ,故有光皮木
瓜之称 ,云南各地有栽培;毛叶木瓜(C.cathayensisSchneid),
云南各地有栽培;皱皮木瓜(C.speciosaNakai),丽江 、洱源 、
景东 、凤庆和昆明等地有栽培;西藏木瓜(C.thibeticaY ),
产云南西北部 [ 1] 。
木瓜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 ,品种资源繁多 ,是我国重要
的植物资源之一 ,也是重要的中药材品种之一 [ 2-3] 。 《本草
纲目 》中记载 ,木瓜具有 “实气味酸 ,无毒。主治湿淠邪气 ,霍
乱大吐下 ,转筋不止 。治脚气冲心 、强筋骨 ,下冷气 ,止呕逆 ,
心膈痰唾 ,消食 ,止水利后渴不止 ,作饮服之 ”等功能 [ 4] 。现
代医学也证明 ,木瓜(Chaenomeles)中的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能消炎抑菌 、降转氨酶 、促进肝细胞再生 、防止肝硬化 ,
促进免疫作用等;黄酮类物质具有稳定血管 、保持毛细血管
弹性 ,降低血压 、增加动脉流量 、抗心律不齐 、抗溃疡作用;含
有的果胶物质能抗辐射并促进人体对重金属的分解 ,并有稳
定抗坏血酸的作用;有机酸具有消食 、健胃 、散瘀等功效;并
且具有对产妇的催乳作用 [ 4-7] 。因此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
度对木瓜开展了系统 、深入的研究 ,包括系统分类 [ 3 , 8-9] 、化
学成分 [ 10] 、药用功能 [ 11-12] 、栽培管理 [ 13] 、食品加工 [ 14]等方
面 ,并申报了一批以应用为目标的专利 [ 15] 。
目前 ,云南产区木瓜种质资源基本清楚 [ 5] ,营养成分也
得到确认 [ 6] ,对木瓜果实所含化学成分基本清楚 [ 16] ,对民族
民间食用木瓜的传统方法也有一些报道 [ 17-19] 。由于不同地
区语言文化差异 ,自然界植物的 “同名异物 ”现象十分普遍 ,
因此木瓜名称比较混淆。另外 ,目前已有的研究忽视了木瓜
种植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研究 ,且仍然缺乏对云南产区木瓜资
源民族民间利用的系统报道 。
民族植物学是一门研究人与植物相互作用的科学 ,研究
内容包括人类如何利用植物资源 、管理和保护植物资源及其
栖息地 [ 20] 。民族植物学为生物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合理
利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并为农村社区资源和可持续发展提供
了有效方法和途径 [ 21] 。从民族植物学角度对云南产区木瓜
资源开展系统研究 ,必将促进云南山区和民族地区的协调发
展 、民族文化传承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促进地区特色生
物资源和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促进社区生计发展工
作 ,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 ,推动云南民族地区的繁荣与和谐
发展 [ 22] 。笔者针对云南木瓜资源研究现状 ,从民族植物学
的角度进行初步研究探讨 ,以期能引起对木瓜资源开发利用
重要性的认知 ,在促进云南木瓜产业发展的同时 ,有效保护
生态环境 ,有利于人民健康并推动高效生态农业建设。
1 研究方法
采用民族植物学文献调查和野外定点考察相结合的方
法 ,对云南产区的木瓜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和总结。并
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横断山民族聚居区坡耕地植物
篱建设与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及示范 ”,在滇西北维西县塔城
责任编辑 高晓余 责任校对 马君叶安徽农业科学 , JournalofAnhuiAgri.Sci.2011, 39(7):3950-3954
镇巴珠村藏族聚居区对木瓜围篱的种植 、管理和利用方式开
展了以民族植物学访谈 、调查和定点试验为主要内容的定点
研究工作;采用文献调查的方式对省内其他地区 、民族在木
瓜利用方面的传统知识和经验进行了总结。
2 结果与分析
2.1 木瓜 “名 ”、“实 ”辨析 植物的 “同名异物 ”现象广泛存
在 ,木瓜也不例外。中文名称为 “木瓜 ”的植物 ,就有蔷薇科
(Rosaceae)的木瓜(Chaenomelesspp.)[ 23] 、木通科(Lardizaba-
laceae)的 “木瓜 ”(Akebiaspp.)[ 24]和番木瓜科(Caricaceae)的
“木瓜 ”(Caricaspp.)[ 25] 3个不同的种。如以 “野木瓜……”
为报道题目的文献中 ,在吴国卿等 [ 23]的报道中 ,指的是蔷薇
科的 Chaenomelescathayensis(分类学上称为毛叶木瓜),而陈
瑛等 [ 24]报道的却是木通科的植物(Stauntoniachinensis)。据
段良骅 [ 26]的考证 ,在我国至少有 6种 、分属 4科的植物被称
为 “木瓜 ”。为澄清目前混乱的木瓜种类命名状况 ,张茜等 [ 8]
按照 《中国植物志 》中木瓜的分类系统 ,对我国木瓜品种资源
进行了详细的植物学归类整理工作(表 1)。对云南木瓜品
种资源种类采用了邵则夏和陆斌的成果 ,确认了云南木瓜包
括皱皮木瓜 、毛叶木瓜 、木瓜种 、西藏木瓜 、野木瓜以及部分
变异 、杂交种类(表 2)[ 5] 。
表 1 木瓜资源植物学分类单元[ 8]
Table1 TheclassificationoftheresourcesofChinesequincefruit
植物学名BotanicName
品种名ChineseName
园艺名称HorticultureName
主要品种Mainvarieties
主要用途Mainuses
Chaenomelesspeciosa 皱皮木瓜 单瓣观赏种 贴梗海棠、复色贴梗海棠 、四季贴梗海棠
观赏
C.sinensis木瓜种 复瓣观赏种 大富贵 、红宝石、绿宝石、艳阳红 观赏
C.cathay-ensis 毛叶木瓜 假光皮木瓜 药用 ,可做木瓜的代用品
C.sinensis木瓜种 曹州木瓜 剩花、豆青 、细皮子、玉兰、牡丹木瓜 观赏、药 用、美 容、 优 质木材
C.speciosa皱皮木瓜 沂州木瓜、宜木瓜、资丘木瓜 、淳安木瓜
罗扶 、长俊、红霞、一品香、绿 玉、金香、玉 佛、 国 华、奥星
观赏 、食药兼用、 防 风 固沙;食药兼用
表 2 云南木瓜种类、起源和分布 [ 5]
Table2 Classification, originanddistributionoftheChaenomelesspp.
inYunnanprovince
品种名Chinesename
分级Level
拉丁名Latinname
云南的分布情况DistributioninYunnan
起源Source
果熟期Floweringstage
皱皮木瓜 种 Chaenomelesspeciosa 最适海拔 1 300~ 2 000m 原产 10月
毛叶木瓜 种 Chaenomelescathayensis 最适海拔 2 000~ 2 700m 原产 9月下旬
西藏木瓜 种 Chaenomelestibetica 仅见于维西县城 , 2 230 m 原产 10月
野木瓜 种 Chaenomelessp. 2 200 ~ 2 500m 原产 9 ~ 10月
木瓜 种 Chaenomelessinensis 1 800 ~ 2 000m 引入 9 ~ 10月
2.2 云南木瓜资源现状
2.2.1 云南木瓜种类。木瓜(Chaenomeles)同样是云南重要
的植物资源之一。云南原产木瓜 4种 ,引入 1种 ,并且有许
多变异类型和杂交种 [ 5] 。栽培最多的种类是皱皮木瓜和毛
叶木瓜 ,栽培区主要分布于大理 、永平 、洱源 、剑川 、南涧 、云
龙 、漾濞 、保山 、腾冲 、泸水 、盈江 、德宏 、丽江 、维西 、临沧 、普
洱等地 。云南皱皮木瓜在 827 ~ 2 420 m均能生长 ,最适生长
区域为海拔 1 300 ~ 2 000 m;云南毛叶木瓜的最适生长区间
位于 2 000 ~ 2 700 m之间 ,与皱皮木瓜相比 ,耐寒性较强。
在维西 、丽江和泸水县中缅边境地区 ,海拔 2 200 ~ 2 500 m,
有野生木瓜的分布(表 2)。小桃红木瓜是皱皮木瓜的一个
变异类型 ,呈丛生灌木状 ,树高 2 ~ 3 m之间;主要用于观赏
用途 ,因此分布较广泛 ,在城镇公园 、植物园 、树木园中广泛
栽培 ,也常用作街道绿化树种等。
云南木瓜品种及变异类型的形态描述 ,在相关文献中已
有详细报道 [ 5-6] ,这里不再赘述。在云南多样的微地形 、小
气候环境下 ,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异 、杂交品种 ,如小桃红木
瓜 、剑川 1号 、甜木瓜 、洱源 3号等园艺品种 ,这为观赏植物
资源开发提供种质资源 ,是今后云南木瓜资源领域开展园艺
栽培 、品种选育的一个方向。
2.2.2 云南木瓜的规模化种植概况。云南木瓜规模化种植
起始于 20世纪 80年代 ,目前存在种植基地科技化程度低 ,
经营管理不够规范 ,产品品牌经营意识不强的现象 [ 18] ,可能
是导致云南产区木瓜品质优良而社会认知度不高的原因。
当然 ,云南产区木瓜以自销为主 ,可能也是造成社会认知度
不高的原因之一(表 1)。
资料显示 [ 5] ,大理永平县 1987年就已建立以种植毛叶
木瓜为主的生产基地 ,到 1991年 ,栽培面积扩展至 533 hm2;
当时 ,云南年产木瓜鲜果约 500万 kg以上;到 2005年 ,全县
种植木瓜 3 281 hm2 ,投产近 667 hm2 ,年产量达 2 800多 t,年
产价值 210多万元;另外 ,进入 21世纪后 ,临沧市依托茅粮
酒业集团成立了木瓜资源开发公司 ,到 2005年底 ,在全市种
植木瓜 7 113 hm2;石屏县冒合乡种植的木瓜经济收益超过
45 000元 /hm2 [ 17] ;另据了解 ,宁蒗县木瓜种植面积近 3 000
hm2之多。
从云南木瓜规模化种植发展情况来看 ,存在栽培区域分
散 、栽培品种单一 、产品开发单纯 、工艺技术落后的现状 ,产
业发展目标不明确 ,基地建设缺乏系统规划 ,未能充分发挥
云南地域生物与文化资源的优势 [18] 。这是今后实施木瓜规
模化种植时应该避免的误区 。
2.2.3 云南木瓜资源的民族民间利用。
2.2.3.1 木瓜药用价值的利用。木瓜是常用中药和民族药
之一 ,使用历史悠久 ,疗效确切。但在长期使用中出现了许
多混淆品和伪品 ,严重影响了木瓜的质量和疗效 [ 27] 。吴廷
俊等 [ 28]从中药学的角度考证后 ,认为载于《尔雅 》、《名医别
录 》和《图经本草 》,被称为 “懋木瓜 ”的药材就是源于蔷薇科
木瓜属的植物。在调查 、采集了木瓜出产区的安徽 、江苏 、浙
江 、四川 、湖北 、云南 、西藏等省区 30多个县市 , 120多份植物
标本和 60多件药材药品基础上 ,确立了作为药材使用的木
瓜属植物有皱皮木瓜和光皮木瓜两类(表 3)。
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齐墩果酸 ,在木瓜鲜果中约占
0.1%。其在护肝降酶 、抗炎 、促免疫 、抑制变态反应 、降血
脂 、降血糖 、保护损伤的染色体等方面效果良好 。同时 ,齐墩
果酸还具有强心 、利尿和抑制 S180瘤株生长等作用 ,毒性小 ,
395139卷 7期 高 富等 云南木瓜属(ChaenomelesLindl.)植物的民族植物学初步研究
副作用低 ,安全范围大的优点 [ 7] 。
吕美红等 [ 29]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分别来自湖北 、
重庆 、四川 、安徽 、云南等地的 14批木瓜和饮片样品中的齐
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 ,来自云南的样品中熊
果酸和齐墩果酸总含量达 0.798%,与各地样品平均含量
(0.591%)相比 ,高出 35%以上。由此可见 ,云南木瓜具有良
好药用价值潜力。这也是云南民族民间医生多把木瓜作为
原料药用于医疗实践的科学依据。如云南彝族 、藏族 、纳西
族民间传统医生 ,会在治疗消化不良疾病时 ,添加木瓜片作
为配方之一 。云南彝族民间医生认为 ,鸡肉与木瓜合用食
疗 ,相得益彰;适用于虚劳 、痹症和暑湿引起的筋病 ,以及某
些妇科病 [ 19] ;在实践中 ,是一种费用低廉 、无任何毒副作用
的治疗方式 ,深受广大农村社区 、经济落后地区群众的欢迎。
用现代化学提取 、分析技术手段对滇产木瓜化学成分分离 、
提取研究中 ,不断有新的化合物获得 [ 16] ,从而为滇产木瓜药
用潜力充分利用提供了可靠的科学支持 。
表 3 我国木瓜(Chaenomelesspp.)药源情况[ 28]
Table3 OriginsofChinesequinceasmedicinalmaterials
分类
Medicine
品种
Variety
产地
Theproducingregion
原植物
Originalplant
产量
Output
销售方式
Marketing
皱皮木瓜Chaenomelesspeciosa
川木瓜、宣木瓜 、淳木瓜、资木瓜 四川(北川、峨眉、江津);重庆;安徽(宣城、泾县 、宁国);浙江(淳安 、天台);湖北(长阳 、资邱)等地
毛叶木瓜(C.cathayensis)、皱皮木瓜(C.speciosa) +++++ 销全国各地并出口
云木瓜(秋木瓜) 云南昆明、四川等地 皱皮木瓜 、毛叶木瓜 +++ 多自销少省外
藏木瓜 西藏(拉萨、林芝、察隅);四川等地 西藏木瓜 (C.thibetica)、毛叶木瓜 +++ 自销少 ,省外
日本木瓜(和木瓜) 浙江 、江苏 、四川 、陕西、湖北等省 日本木瓜(C.japonica) 未收购销售
光皮木瓜ChaenomelessinensisKoehne
光皮木瓜(山木瓜) 浙江 、江苏 、江西 、陕西、四川、贵州 、安徽 、湖北 、湖南 、广西、山东、甘肃 、贵州等省
木瓜(C.sinensis) ++ 多自产自销 ,四川部分调省外
2.2.3.2 木瓜营养保健功能的利用。木瓜是我国卫生部
1996年认定的药 、食两用植物资源之一。各族群众很早就认
识到木瓜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 。俗语有 “杏一益 、梨二益 、木
瓜百益 ”之说;中医认为木瓜有健脾开胃 、祛风除湿之效 ,可
用于预防和治疗风湿病 、霍乱 、痢疾 、肠炎 、脚气病及维生素 C
缺乏症等;《海药本草 》记载木瓜具有 “敛肝和胃 、理脾代肝 、
化食止渴 ”功效;《日华子本草 》记载 ,木瓜可 “止吐泻奔豚及
脚气水肿 、冷热痢 、心腹痛 、疗渴 ”等作用。
中国林业科学院对云南出产的皱皮木瓜 、毛叶木瓜 、西
藏木瓜和小桃红木瓜鲜果样品分析表明:总氨基酸含量分别
达到 304.337、308.560、410.380和 416.694 mg/100 g,以皱皮
木瓜的变异类型小桃红木瓜的总氨基酸含量最高;每 100 g
木瓜果肉中总糖含量分别为 5.753、6.188、7.884、和 3.470g,
4种木瓜果肉平均总糖含量为 5.824 g,高于山东产木瓜总糖
含量 5.450 g[ 17] ;每 100g果肉中 ,其他营养成分平均含量分
别为:果胶 1.292 g、总有机酸 4.122 g,与其他地区产木瓜果
肉中对应营养成分含量 0.680 g和 2.120 g相比 ,显著较
高 [ 6] 。这充分说明 ,云南产区木瓜具有较高的营养品质。
2.2.3.3 民族特色传统食品开发。木瓜因其肉厚清脆 、味甘
酸芳 、营养丰富的缘故 ,在食品工业中倍受青睐。先后以木
瓜果实为原料开发出木瓜饮料 、木瓜醋 [ 14] 、木瓜奶 、木瓜
酒 [ 14] 、木瓜干片 、木瓜果脯 [ 17]等系列产品 ,上市后深受人们
喜爱。云南民族民间的特色食品 ,如木瓜糖煮果脯 、木瓜咸
菜 、木瓜炖鸡 [ 19] 、木瓜炖鱼等也是深受省内外群众喜爱的具
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木瓜食用方法 ,是充分发挥木瓜营养保健
作用的有效途径 ,体现了我国各族群众药食同源的传统。
但是 ,云南民族民间传统木瓜食品开发过程中存在制作
工艺落后 、科技含量低 、设备简单 、原始 ,既没有规模 ,也无产
品质量控制规范的缺陷;对传统木瓜食品加工存在 “继承有
余 、创新不足 ”现象 ,没有挖掘木瓜食品高附加值潜力;以传
统木瓜食品为依托 ,对新产品 、新品种缺乏系统 、深入的研究
和开发 [ 18] ;这些因素限制了云南民族民间特色木瓜食品进一
步发展壮大。
2.3 云南木瓜种植效益初步分析 木瓜果实因具有药用 、
食用 、保健 、观赏等多种用途 ,而成为近年来国内新兴的一个
经济林树种。木瓜植株具有抗逆性强 、适应性广 ,喜温暖 、湿
润 、通风透光 、四周植被和灌排条件较好的环境生物生态学
特点 。在云南海拔 1 450 ~ 2 500m、年均温 10 ~ 17 ℃、年降雨
量 700 ~ 1 300 mm的地区均可栽培;对地势 、土壤(pH值为
5.5 ~7.5,中性稍微偏酸为宜)要求不严;是栽培容易的药食
兼用资源植物之一。
2.3.1 木瓜种植的生态效益。《齐民要术 》中记载 , “木瓜 ,种
子及载皆得 ,压枝也有 ,栽种与李同 ”,概括了木瓜繁殖方式:
实生苗 、营养繁殖(扦插和分蘖 2种方式)。就云南自然环境
来说 ,木瓜苗木繁殖常用方法包括:实生繁殖 、扦插繁殖和嫁
接繁殖 3种 ,大田生产中以扦插繁殖最多 ,与湖北地区苗木繁
殖方式相比 ,不用分蘖繁殖方式 [ 30] 。
2种繁殖方式各有利弊:实生苗繁殖具有根系发达 、抗
旱 、抗风能力较强的优点 ,但是投产较晚 、变异性较大的缺陷;
营养繁殖(扦插繁殖 、嫁接繁殖)虽能保持优良性状 ,但是存
在繁殖工作量大 、成功率低的风险 。
滇西北藏族社区群众在种植木瓜苗木时 ,多采用实生繁
殖方式 。秋季木瓜成熟时 ,从充分成熟的木瓜中取出种子
后 ,经过洗净 、晾干 、催芽处理后 ,选择春季播种到苗床中 ,待
幼苗长到 15 ~ 20 cm后移植到大田中。移栽时间多选择 10
月下旬到 11月底期间实施 。
成片种植木瓜苗木时 ,密度以 2.5 m×3.5 m或 3 m×4
m为最佳 ,穴深 80 cm、底部直径 100 cm左右为佳 ,施足有机
肥和过磷酸钙 3~ 4 kg作为底肥;用作绿篱的栽培 ,在所载园
地四周 ,挖深 50cm、宽 100cm的定植沟 ,按照株距 100 cm、行
3952 安徽农业科学 2011年
距 50 cm的三角形定植;中下部施一层 30 cm厚的肥料与沃
土拌匀的基肥 ,肥料用堆肥 、腐殖质肥 、沤熟加工的垃圾肥均
可 ,施肥时追加肥料量 1%的过磷酸钙。无论何种种植方式 ,
新植幼树均要浇足定根水 ,覆土做成树盘 ,保持湿润 ,以确保
成活和全苗。栽培后的田间管理主要是水肥管理 、整形修剪
方面 [ 17] 。
木瓜幼苗种植 3~ 4年后 ,即可生长到 1.6m以上 ,形成良
好植物篱的同时 ,树上开始零星挂果 ,地下密生的根系可以有
效降低坡耕地边埂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垮塌风险 ,还能减少家畜
进入耕地对大田作物造成破坏的次数。成为深受当地群众喜
爱的农林复合种植方式 ,具有良好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2.3.2 木瓜种植的经济效益。在云南众多野生植物资源及
果树资源中 ,木瓜属于投产早 、产量高 、栽培容易的药食兼用
物种之一。其实生苗 6 ~ 7年可挂果 ,嫁接或扦插 2 ~ 3年即
可挂果 ,盛果期 30~ 40年 ,产量达 22 500 ~ 30 000kg/hm2 ,产
值可达 45 000 ~60 000元 /hm2;是用途多 、见效快 、收益大 、受
益长的果树品种。对环境要求不高 ,比较适合山区发展 ,是
云南山区发展林果业的途径之一 [ 17-18] 。
滇西北藏族社区群众在农业生产实践中 ,采用木瓜围篱
(毛叶木瓜和皱皮木瓜)的方式 ,即可有效保护耕地边坡和大
田作物 ,又从木瓜果实出售中获取了一定的经济收入。据了
解 ,近年当地木瓜收购价格呈现稳定上升趋势。 2006年至
今 ,木瓜收购价格 ,从 0.2元 /kg逐渐上升到 1.2元 /kg左右;
每株木瓜挂果量在 20~ 50kg,每 10m地埂平均有 6株(双排
种植),产量为 120 ~ 300 kg;通过木瓜围篱种植方式 ,在该区
域实现了 1 500元 /hm2的增收目标。
3 讨论
3.1 充分发挥品质优势 ,增强品牌意识 ,增加科技投入 木
瓜是东亚原产的特产植物 ,目前全球各地广泛栽培 。我国南
北均有栽培 ,在引种 、驯化和栽培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地
方品种和园艺品种 [ 3 , 8] 。如曹州木瓜(表 1)生产于山东省菏
泽市 ,因菏泽古称曹州而得名 ,是山东省传统名特产之一 ,以
其个大 、色泽金黄 、形态端正 、表皮光滑 、香味浓郁而著名于
世 ,是我国光皮木瓜的代表品种 ,曾与曹州耿饼一道被选为
贡品 [ 8] ;其他如宣木瓜 、沂州木瓜 、淳安木瓜等 ,多以产量高 、
销路广 ,或者地名而成为国内木瓜品牌之一 。
而实际上 ,云南作为我国木瓜原产地之一 ,目前也是木
瓜主产区 ,无论是产量 、化学成分含量 [ 29] 、营养品质 [ 5]等方
面 ,与国内其他地区木瓜产品相比 ,均有一定优势;但是知名
度仍然较低 ,缺乏代表性特色产品。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 ,
可能与云南地理区位有关 ,过去交通运输条件落后 ,滇产木
瓜产品难以及时运输至内陆省份 ,多自销 [ 28] ;另外 ,对木瓜产
品的品牌保护意识不够 ,在这方面贵州省正安县在木瓜原产
地保护方面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 23] ;目前 ,云南产区的木
瓜资源研究工作很少 ,自云南省林科院科研人员在 20世纪
90年代开展品种调查 [ 5] 、营养成分分析 [ 6]研究之后 ,缺乏后
续跟进工作;今后 ,需要围绕滇产木瓜遗传资源保存 、园艺品
种选育 、药用价值深入发掘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3.2 加快发掘 、整理民族民间对木瓜资源利用的传统知识和
技术体系 综述现有木瓜研究资料来看 ,重点集中在观赏品
种培育 [ 3] 、药用化学成分提取和分离 [ 11 , 16, 31]和营养保健食
品 [ 4]开发方面 ,但是对于木瓜种植的环境效益研究却鲜有报
道。云南产区具有木瓜种质资源丰富 、化学成分类型多样 、
营养保健价值高 、开发利用较早的特征。在木瓜产区 ,当地
群众通过将木瓜切片制干 、浸酒 、制果脯 、果醋 、菜肴和调味品
等 ,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传统加工食用方法。但是 ,传
统木瓜食品制作工艺落后 、科技含量低 、设备简单 、原始 ,既没
有形成规模 ,也无法提高产品质量;对传统木瓜食品加工存
在 “继承有余 、创新不足 ”现象 ,没有提高木瓜食品高附加
值 [ 18] 。应加快发掘 、整理云南民族民间对木瓜资源传统利用
知识和技术系统 ,并进行总结和归纳 ,为云南木瓜资源开发
利用 、产业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持 。
3.3 与生态农业建设相结合 ,以植物篱建设为核心 ,促进云
南木瓜产业发展 当前面临重大环境 、资源危机 ,更加强调
绿色 、低碳和可持续生产 。生态农业建设是目前开展农业生
产的热点和难点。开展生态农业建设的关键是选准合适模
式 ,选对物种 。云南山区农业生产实践证明 ,木瓜围篱种植
模式一种可行的复合农业模式 ,在加强对耕地保护的同时 ,
又能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结合云南农业生产环境实际情况 , ①应尽早明确木瓜产
业发展目标 ,深入挖掘木瓜食品产业潜力 ,提高资金使用效
率 ,避免盲目投资造成的财力 、物力浪费;②从增加科研投入
力度 ,解决生产工艺 、包装 、保鲜和贮藏技术瓶颈入手 ,形成规
范的生产 、检验程序 ,完善产品质量监督体系 ,推动木瓜产业
发展;③完善木瓜种植基地建设 ,用 “公司 +基地 +农户 ”的
有效经营方式 ,保证木瓜产业发展的充足原料供应;④充分
发挥木瓜种植的环境效益;⑤大力培育市场 、拓宽销售渠道
并融入民族文化传统 ,弘扬传统饮食文化。
4 结语
云南产区木瓜资源虽然药用 、营养价值潜力较大 ,但是
在开发利用方面却明显不足 ,突出表现在木瓜资源科研投入
不足 ,缺乏品牌保护意识 ,未能充分发挥云南民族民间文化
资源潜力 ,对木瓜种植的生态 、经济效益重视不够。
木瓜作为集观赏 、药用 、食用 、环境保护和种质资源(野
生近缘种)等多重价值为一体的植物资源。应结合云南农业
生产环境实际情况 ,综合考虑云南地理区位优势 ,从以下几
个方面着手。
(1)明确木瓜产业发展目标 ,实施 “政府引导 、企业带头 、
产学研一体化 ”的产业发展之路。通过木瓜产品深加工 、高
附加值产业链延伸设计企业的带头作用 ,在搞好企业规模化
种植基地的同时 ,合理利用云南地形破碎 、山地面积广的特
点 ,引导广大农户在海拔 1 450 ~ 2 500 m、年均温 10 ~ 17 ℃、
年降雨量 700 ~1 300mm的地区适度发展木瓜种植;鼓励相
关科研单位 ,加强对木瓜资源综合研究 ,从木瓜种植的生态 、
经济和社会效益等各个角度开展深入研究 ,使木瓜产业链得
以延长 ,增加木瓜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2)适时开展木瓜产业攻关 、宣传活动 ,提升木瓜产品竞
争力。从资源种类 、药用功效和营养价值等方面来看 ,云南
产区木瓜均具有较大优势;因历史 、地理等客观原因 ,云南木
瓜的社会认知度还不大 ,产品销售渠道没有形成 ,特色农产
395339卷 7期 高 富等 云南木瓜属(ChaenomelesLindl.)植物的民族植物学初步研究
品产地地理标识品牌保护意识不强 ,导致云南木瓜产品停留
在小作坊规模 、口传手授经验水平上 ,没有形成技术标准体
系;因此 ,在开展针对性技术研发的同时 ,也要做好适度宣传 、
攻关活动 ,只有顺利打开产品销路之后 ,才能使产业发展进
入快车道。
(3)重视传统知识体系标准化研究工作 ,在抢救性保护
传统知识的同时 ,促进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建设 。云南是个多
民族省份 ,地理环境复杂 ,各民族群众在长期生产实践中 ,积
累下行之有效的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知识体系 ,对于木瓜资源
的利用也是一样。他们培育了木瓜新品种 ,改善了果品质
量 ,完善了低廉 、高效的品种扩繁 、果品保藏技术规程;这些知
识经验实际上是其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加以系统整
理 、形成技术标准 ,推广应用到其他地区 ,将会极大降低研发
成本 ,而造福于更多民众。
参考文献
[ 1]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植物志 [ M].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06:412-415.[ 2] 潘富俊.诗经植物图鉴 [ 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上海书店出版社 ,
2003:114-117.
[ 3] 王嘉祥,王侠礼,管兆国,等.木瓜品种调查与分类初探 [ J].北京林业大
学学报, 1998, 20(2):123-125.
[ 4] 项昭保,任绍光,石轶松.木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J].中国野生植物资
源, 2002, 21(5):26-27.
[ 5] 邵则夏,陆斌.云南的木瓜 [ J].果树学报, 1995, 12(S1):155-156.
[ 6] 陆斌 ,邵则夏 ,宁德鲁.云南木瓜种质资源与果实营养成分[ J].中国南
方果树, 2003, 32(5):62-63.
[ 7] 唐春红,叶志义,项昭保,等.木瓜营养保健作用研究动态[ 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0, 12(4):97-100.
[ 8] 张茜 ,王光,何祯祥,等.木瓜种质资源的植物学归类及管理原则 [ J].植
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5, 6(3):339-343.
[ 9] GARKAVALP, RUMPUNENK, BARTISHIV.Geneticrelationshipsin
Chaenomeles(Rosaceae)revealedbyisozymeanalysis[J].ScientiaHorti-
culturae, 2000, 85(1/2):21-35.
[ 10] 陈洪超 ,丁立生,彭树林,等.皱皮木瓜化学成分的研究 [ J].中草药 ,
2005, 36(1):30-31.
[ 11] SAWAIR, KURODAK,SHIBATAT,etal.Anti-influenzavirusactivityof
Chaenomelessinensis[ J].JournalofEthnopharmacology, 2008, 118(1):108
-112.
[ 12] CHENJC, CHANGYS, WUSL, etal.InhibitionofEscherichiacoliheat-
labileenterotoxin-induceddiarrheabyChaenomelesspeciosa[J].JournalofEthnopharmacology, 2007, 113(2):233-239.
[ 13] 王跃兵,霍昌亮.皱皮木瓜高产栽培技术 [ J] .河北果树 , 2010(2):28-
31.
[ 14] 王文平,周文美.木瓜果酒加工工艺的研究 [ J] .酿酒科技 , 2005(7):
100-103.
[ 15] 田慧敏,陆玉乖,吴宪 ,等.我国木瓜相关发明专利现状分析 [ J].现代
农业科技 , 2009(15):74-75.
[ 16] 宋亚玲,封智兵,程永现,等.木瓜化学成分的研究 [ J].西北植物学报,
2007, 27(4):831-833.
[ 17] 张兴旺.木瓜的用途、发展前景与栽培要点 [ J].中国果业信息, 2006, 23(7):5-7.
[ 18] 董文明,董坤 ,邵金良.云南酸木瓜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 J] .云
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6, 21(2):267-270.
[ 19] 陆平 ,杨梅.彝族民间“木瓜鸡”食疗法的经验介绍[ J].中国民族民间
医药杂志 , 1998(1):18-19.
[ 20] 裴盛基,淮虎银.民族植物学[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1
-307.
[ 21] 淮虎银,哈斯巴根 ,王雨华 ,等.民族植物学认识的几个误区 [ J].植物
学通报, 2005, 22(4):502-509.
[ 22] 裴盛基.民族植物学研究二十年回顾 [ J] .云南植物研究, 2008, 30(4):
505-509.
[ 23] 吴国卿,王文平,陈燕.野木瓜的资源状况与食用加工研究综述 [ J] .贵
州农业科学, 2010, 38(2):163-164.
[ 24] 陈瑛 ,李锦,吴英良.野木瓜化学成分及其药理和临床研究进展 [ J] .沈
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8, 25(11):924-927.
[ 25] 方清贵,陈亚雪.木瓜的优良品种及栽培技术 [ J].广西农业科学 , 2005
(6):530-531.
[ 26] 段良骅.木瓜浅谈 [ J].山西果树 , 2009(2):24-25.
[ 27] 吴廷俊,张浩.中药木瓜的基源和性状鉴定 [ 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1996, 27(4):404-408.
[ 28] 吴廷俊,张浩,熊荣先,等.中药木瓜的药源调查 [ J].华西药学杂志,
1996, 11(3):190-192.
[ 29] 吕美红,谢晓梅,查孝柱,等.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木瓜药材及饮
片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 [ 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10, 29(3):72
-75.
[ 30] 张国华.木瓜栽培技术 [ J].现代农业科技 , 2009(21):95.
[ 31] 杨颖博,李霞 ,杨琦,等.皱皮木瓜的化学成分研究Ⅱ[J].第二军医大学
学报 , 2009, 30(10):1195-1198.
(上接第 3949页)
(3)为了克服或加快运动疲劳的恢复 ,运动员可以通过
系统 、科学的训练过程提高对强度训练的适应能力和耐受
性 ,并采用一系列辅助手段加速疲劳恢复 ,如在高强度训练
后进行轻运动量的有氧恢复性训练 、按摩 、营养补充以及饮
用各种高能运动功能饮料等。研究表明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
院自行设计的马齿苋多糖运动功能饮料为一种优化 、改良的
新型含糖类电解质饮料 ,具有明显的抗运动性疲劳及提高运
动耐力作用 ,大剂量补充效果更佳 ,但具有一定限度。该饮
料如进一步应用于生产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 1] 孟凡清,武荣贵.马齿苋的药用价值评价[ J].林业勘查设计 , 2008(1):
77-78.[ 2] 高莉 ,刘捷,田义静,等.马齿苋多糖提取 , 纯化工艺的初步研究[ J].食
品研究与开发 , 2006, 27(4):59-61.
[ 3] 韩凯.运动功能饮料的发展和展望 [ J] .食品科技 , 2008(1):57-58.
[ 4] 张军 ,王辉,李闻捷,等.运动饮料对大鼠负重游泳训练疲劳状态的干
预效应[ J].中国临床康复, 2006, 10(16):114-115.
[ 5] 付学军,崔志峰.小分子量海参肽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 [ J] .食品科技 ,
2007(4):259-261.
[ 6] 王克芳,徐长庆,李志超,等.冬虫夏草抗小鼠运动性疲劳的作用及机
制研究[ 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 2003, 37(4):311-314.
[ 7] 刘爱萍,郭慧媛,庞坤 ,等.绿豆运动饮料缓解体力疲劳作用研究 [ J] .
食品科学, 2007, 28(1):302-305.[ 8] 郑娄杰.三种复合营养液对小鼠抗疲劳表达的影响 [ J] .浙江体育科
学, 2006, 28(5):93-96.
[ 9] 马莉,蔡东联 ,黎怀星,等.红景天苷对小鼠抗疲劳作用的体内研究
[ J].武警医学, 2006, 28(5):818-810.
[ 10] 庄剑青,施建蓉,曾兆麟,等.红景天及其复方对小鼠运动能力和能量
代谢影响的研究[ 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1998, 17(2):124-125.
[ 11] DELAF.Ontheinfluenceofphysicaltrainingonglucosehomeostasis
[J].ActaPhysiolScand, 1996, 635(S1):1-41.
[ 12] NAKATANIA, HANDH, HANSENPA.Efectofenduranceexercisetrainingonmuscleglycogensupercompensationinrats[ J].JApplPhysi-
ol, 1997, 82(2):711-715.
[ 13] 赵春 ,张雪辉.红雪茶混合物对小鼠抗疲劳作用的研究 [ J] .云南中医
中药杂志 , 2005, 26(4):27-29.
[ 14] 祝青哲,夏书芹,许时婴.辅酶Q10纳米脂质体强化运动型饮料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 [ J].食品与机械, 2007, 23(4):44-46.
[ 15] 凌关庭.保健食品原料手册 [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432.
[ 16] 张学武,李天洙,孙权.漏芦提取物抗炎,镇痛 ,耐缺氧及抗疲劳作用的
研究 [ J].四川中医 , 2005, 23(7):22-23.
[ 17] SUGIURAK,SUZUKII, KOBAYASHIK.NutritionalintakeofeliteJapa-nesetrack-and-fieldathletes[J] .IntJSportNutr, 1999, 9(2):202-
212.
[ 18] KOHJH, KIMKM, KIMJM, etal.Antifatigueandantistresefectof
thehot-waterfractionfrommyceliaofCordycepssinensis[ J].BiolPharm
Bul, 2003, 26(5):691-694.
[ 19] ROCKERL, HINZK, HOLLANDK.Influenceofenduranceexercise(tri-
athlon)oncirculatingtransferringreceptorsandotherindicatorsofiron
statusinfemaleathletes[J] .JClinLab, 2002, 48(5/6):307-312.
3954 安徽农业科学 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