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用香果脂作栓剂基质的实验研究



全 文 :.1 1 2
.
附图 岩陀
测得熔点为 1 4 9~ 2 5 3 ’ e ’ 。
2
. 无水物熔点 : ( 1) 以无 水 乙醇脱水重
结晶后 , 1 0 5 “ C干燥 , 测得熔点为 2 2 9~ 2 3 0 ’ e 。
( 2) 以甲醇脱水重结晶后 , 1 05 O c 干燥 , 测得
熔点为 2 39 ~ 23 9 . 5 O C 。 与对照品 (自岩白菜中
分离出 , 用甲醇同法处理 ) 行混合熔点测定 ,
无改变 。
3
. 五乙酞衍生物 : 取晶体 。 . 2 9 ,置 50 m l
锥形瓶中 , 加 0 . 6 9 无水醋 酸钠 , 4 m l 醋醉 ,
附小漏斗 , 置水浴上加热 3 小时 , 倾入 20 0 m l
冷水中 , 不断搅拌 , 放置 2 小时 , 用双层滤纸
滤过 。 用冷水洗沉淀至滤液呈中性后用乙醇重
结晶 , 得无色片状晶 , 于 1 05 O C干燥 , 侧得熔
点为 2 0 9~ 2 0 9 . 5 O C 。
4
. 比旋度 : 晶体 (含水物 ) 10 5 O c 干燥后 ,
测得〔a 〕男为一 3 9 . 5 6 ( C Z , 甲醇 ) 。
5
. 紫外光谱 : 配 制 成 10 拼 g / m l 乙 醇溶
液 , 置 I c m 石英比色 池中测定 , 又ma 二 ( 2 20 . 5
n m 1
0
95 4
.
3 5 , z 7 8 n nr 1
0梦 3 . 9 2 ) , 又m ; n ( 2 4 4 ,
n m 1
0 9£ 0 ) 。
6
. 元素分析 : C , 4 H , 60 。 M t 3 2 8 . 3
计算值 c 51 . 21 % H 4 . 91 %
测定值 c 5 0 . 8 9% H 5 . 13 %
5 0
.
6 0% 5
.
1 6%
7
. 纸层析试验 : 用 W h a t m a n N o l 层析
滤纸 , 上升法 , 展开剂为 正 丁 醇 : 醋酸 : 水
( 4 : l : 5 )
。 显色剂为对硝基苯胺 一亚硝酸钠重氮
化 , 显黄色斑点 , 放置后变为黄棕色 , 街 值
与对照品一致 。
四 、 讨论
自岩陀中分离出的白色晶体 , 经熔点 、 混
合熔点 、 五乙酞衍生物熔点 、 比旋度 、 紫外光
谱 、 纸层析试验证 实 系 佛 手 配 贰 , 含量约
3
.
7 5%

另 自九月 岩 陀 ( R o d g e 厂 s 乙a s u n ` b u c i f U I` a )
中亦分离出佛手 配试 , 含量约 1 . 04 % 。 此两
种植物在我省分布较广 , 产量较多 。
致谢 : 元素分析系云南省植物研究所代作 , 特此
致谢 。
本文报道的熔点均未经校正 。
用 香 果 脂 作 栓 剂 基 质 的 实 验 研 究
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学系药剂学教研组 顾来仪 董 明 张锡山 黄是是 范娜新
香果脂可作为栓剂基质应用 , 《 中国药典 》
1 9 6 3年版已收载 。 对香果脂的来源 、 理 化性
状 、 药物配伍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已有文
献报道 「, , 2〕 。 我们从药剂学方面对香果脂作为
栓剂基质应用 , 进行了如下实验研究 。
实验所用香果脂 , 系从昆明市购得的连果
皮及种仁榨取的香果油经精制而得「门 。 其理化
常数测定 如 下 : 熔点 2 9 . 5~ 3 2 . 5 ’ e ; 酸价
本文于 1 9 78 年 3 月 15 日收到 。
. 1 13
·
0
.
2 2 5 ; 皂化价 2 6 1 . 5 ; 碘价 9 . 2 ; 折光率
1
.
4 4 9 ( 4 0
O
C )

一 、 加热温度对香果脂熔点的影响
据报道阴 , 加热熔融温度对可可豆油的熔
点的影响很大 。 加热温度过高时 , 它由稳定型
转变为不稳定型 , 熔点降低到 25 O c 左右 , 即
在室温时 , 就可熔化 , 因此对栓剂的制备和应
用造成 困难 。 鉴于此种情况 , 我们对香果脂也
进行了这方面的实验 , 并与可可豆油进行了比
较 。
1
. 毛细管法 将香果脂及可可豆油 在 水
浴上按不同温度 ( 3 2 、 3 6 、 4 0 、 6 0 、 8 0 ’ e ) 加
热熔化后 , 吸人两端开 口的毛 细 玻 管 中 , 在
冰上冷却 3 小时后 , 测定熔点 。 结果表明 , 不
同的加热熔融温度对香果脂熔点无多大 改 变 ,
而对可可豆油的熔点有很大影 响 。 用 36 O c 熔
化的可可豆油熔点未 明 显 下 降 , 而 用 37 或
37
O
C 以上温度加热熔化时 , 熔点由 31 . 5 O C 下
降到 2 6 O c 左右 , 这与文献报道 〔 4〕 的可可豆油
的熔点转变点在 36 ~ 3 7 O c 之间结果相近 。
2
. 检剂变形观察 将香果脂与可可 豆 油
用热熔法 (用 32 及 60 ’ c 两种加 热 温 度 ) , 分
别制成不同熔融温度的栓剂各二种 (每一栓剂
重量以可可豆油计算为 1 . 1 9 ) , 用栓剂软化点
侧定器 〔 3〕 , 加载重 2 0 0 9 , 置于 2 9~ 3 o o e 温箱
中 (代表较高室温 )进行栓剂变形的观察 。 结果
除用 60 ’ c 加热熔融制成的可可豆油栓在 加 压
15 分钟后 , 被压扁变 形 外 , 用 32 、 60 ’ c 制
成的香果脂栓和 32 Oc 制成的可可豆油栓 加 压
15 分钟后栓形均无变化 。
3
. 加热温度对含脂溶性 药 物基质熔点的
影响 将水合氯醛按 10 % 及 15 % 含量和苯酚
按 5% 及 10 % 含量 , 用 两 种加 热 熔 融温度
(3 2 及 60 O c ) 溶解于香果脂和可可豆油中 , 照
上述毛细管法进行熔点测定 , 结果如图 1 。
实验结果说明加入脂溶性药物可降低香果
脂和可可豆油的熔点 , 对香果脂来说 , 用两种
不同温度熔融时其熔点降低的实验结果基本是
相同的 , 对可可豆油则结果不同 , 加热温度过
高时 ( 60 ℃ )对可可豆油熔点降低的影响则更大
32 卜 、 -
l \ 二 、 、
l
一 ` 、 、 `
30卜、 、 、
签 、熔点℃
26 卜 、 一
百 从、 ~ . 、
、 扮
) I U 15
药物浓度 %
图 1 脂溶性药物对基质熔点的影响
— 。— 含水合氯醛的香果脂一 一 。 一 一含水合氯醛的可可豆油 ( 3 2℃ )
一 一 · 一 一含水合氯醛的可可豆油 ( 60 O C )
— `— 含苯酚的香果脂-一“ -一含苯酚的可可豆油 ( 32 OC )一一 x -一含苯酚的可可豆油 (6 。℃ )
些 。
二 、 基质释药实验
1
. 比 色法 用三种基质与亚甲蓝混合 , 制
成栓剂 , 每只栓 剂 含 亚 甲蓝 l m g , 置 37 ’ c
50 0 m l 水中 , 用揽拌机搅动 , 隔一 定时间精
密吸取一定量 , 用比色法测定 。 实验结果见表
1

表 1 三种基质 释药结果
基 质 组 成
熔 点
(

C )
释出亚 甲蓝 (% , 分钟 )
香果脂
香果脂加 3 % 蜂蜡
可可豆油
3 1
3 3
1
{
2
{
4
)
6
}
8
}
, 。
3 1…4 8 174 …8 1…8 6…9 4“ 3
}
“ `
}
6`
1

}
“ “
}
“ `
` 5
}
2 6
}
5吕
}
6 `
}
` 3
}

2
. 微生物法 〔们 将三种药物己基雷琐辛 、
氯霉素和硝基苯汞与三种栓剂基质香果脂 、 可
可豆油和甘油明胶基质 (组成为 : 明胶 14 % 、 甘
油 70 % 、 水 16 % )用热熔法分别制成栓剂 (每 g
基质中加入 10 m g 药物 ) 。 将接种金黄色葡萄
球菌的琼脂培养基 20 m l 倒人培养皿中 , 待凝
固后用孔径 8 m m 的灭菌打洞器在培养基上打
3~ 4 个洞 , 并将洞内培养基挑去 。 然 后 将含
药栓剂切成直径 8 m m 、 厚 2 m m 圆片 , 置于
培养基小洞内 , 每种栓剂放三个洞 , 并用空 白
基质做对照 , 经 37 O c 培养 20 小时后 , 侧量洞
一 1 1 4 .
外抑菌圈宽度作为栓剂抑菌效力和基质释药情
况的评定 。 抑菌圈宽度 ( m m )
_ 抑菌圈直径 ( m m )一 s m m
一 2
实验结果见表 2 。 三种空白基质对照实验在洞
外层均有一小透明圈 , 宽度相近 , 故 略 而不
计 。
表 2 三种基质释药抑菌结果
} 抑 菌 圈 宽 度 ( m , n )
制成每 m l 含 5 、 1 0 、 2 0 、 5 0 、 1 00 尽g 氯 霉 素的溶
液 , 照上法进行比色测定绘制标准曲线如图 2 。
实验结果见图 3 。
吸收度
基 质 己基雷琐辛 …氯 霉 素 …硝基苯汞
香果脂
可可豆油
甘油明胶
l 2
l 0
12
1 l
11
2 0 4 0 6 0 8 0 10
浓度产g /了飞飞 l
图 2 氯霉素的标谁曲线
尿排中出总药量(lgnà
三 、 栓剂体内释药及吸收实验
本文采用尿药测定法 , 藉尿中排出的药量
反映栓剂中药物在体内释放 、 吸收和排出等过
程 。
1
. 实验用制剂 用 口服 用 规格氯霉素制
成胶囊及肛门栓剂 。 胶囊 2 只装氯霉素 粉 30 0
m g
, 供一次服用 ; 栓 剂 系用热熔法将氯霉素
3 0 m g 与熔融基质 1 9 混匀制成 , 基质用香果
脂和可可豆油 , 每次试验用 1 只 。
2
. 实验及 .mJ 定方法 据文 献 报道 〔6,v 〕 氯
霉素 口服后可迅速并相当完全地被吸收 , 胃肠
道的吸收量几近 10 0% 。 氯霉素主要从尿中排
出 , 约有 70 ~ 9 0% 在 24 小时内随尿排出 , 其
中未变化的氯霉素约为 10 % 。 尿 中 未变化的
氯霉素可用醋酸异戊醋抽提 , 进行比色测定 。
体内实验 , 受试者 3 人 (女性 ) , 每人分别
服用胶囊和二种栓剂 , 用药后每隔 2 小时收集
尿液一次 , 收集到 6 次共 12 小时 。 每次取尿
液 2 m l , 加 PH 7 缓冲液 2 m l , 摇匀 , 加醋酸
异戊醋 6 m l , 密塞振摇 10 分钟 , 离 心 分离 。
吸取醋酸异戊醋液 5 m l , 加人 3% 异 烟 腆 溶
液 2 m l , 6% 氢氧化钠溶液 2 m l , 密塞 , 在
30
’ 。 水浴中振摇 30 分钟使显色 。 将下层有色
水溶液吸出 , 在 显色半小时内用 72 型分光光
度计 , 于波长 4 0 n m 测定吸收度 , 用空白尿液
同法处理作为对照 。 标准曲线系用空白尿液配
用药后时间 (’J 、时 )
图 3 尿中排药量与时间的关系 (3 人平均值 )
- · - . 一氯霉素胶囊— ·— 香果脂栓一 一 · 一 一 可可豆油栓
从用药后不同时间尿中排出的 总 药 量 表
明 , 口服氯霉素胶囊比使用肛门栓 , 药物的排
出量要快得多 。 口服胶囊 12 小时后 , 未变化
的氯霉素总排出量约为服用剂量的 9 . 7% , 肛
「1栓在使用 12 小时后 , 总 排出量约为用量的
6%
。 用香果脂与可可豆油制成 的 氯霉素栓剂
在使用后 , 各段时间的排药量非常接近 , 可以
说明由这二种基质制成的氯霉素栓剂在体内的
释药和吸收等情况也很相近 。
参 考 文 献
仁i 〕 段智黝等 : 云南医学杂志 , ( 1 ) : 8 3 , 1 95 9
[ 2 」王方材等 : 药学通报 , 1 0 ( 1 0 ) : 吐68 , 1 9 6 4〔 3 〕 邵新观 : 药学学报 , 6 ( 3 ) : 1 3 0 , 1 9 58〔 4 〕 C a l d w e l l A F : Q u a r t J hP a r m hP a r , ,` a c o l , 12 ( 4 )
6 8 0 , 19 3 9〔 5 〕 B l i s s i t t C W , e t a l : J hP a r , n S e : , 5 0 ( i ) : 56 , 1 5 6 1仁6 〕 戴自英等 : 临床抗菌素学 , 第 5 版 , 5 5 页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 9 64〔 7 刁褂晃喜一郎等 · 葵学耗豁 , 8 2 ( 3 ) : 3 8 8 ; 3 4 5 , 1 9 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