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1 9 84年 第 3期 29-
运 一用香 砂 阿魏 丸 治 疗 腹 胀 的 体 会
附院内朴 韩树人
香砂阿魏丸是本院内科5 9年 制 定 的 成
方 。 药物组成有阿魏 、 木香 、 砂仁 。 三者份
量按 l: 2: 2配制 。 制作方法 : 将药物共
研细末 , 糊泛为丸 。 服法 : 每次服 5 克 , 每
日服二次 。 功能行气宽胀 , 消导积滞 。 主治
一切气滞 、 食积 、 院腹胀满等证 。 笔者曾运
用此方治疗数例顽固性腹胀 , 获 得 良好 效
果 。
例一 : 患者 , 张 又 又 , 男 , 51 岁 , 干
部 , 住南京 x “ 街 1 15 号 , 19 81 年 4 月 23 日
初诊 。
一 据述腹部胀满不适 己两载 , 坐位及伏案
均感不适 , 行走需挺腹 , 矢气频频 , 得矢气
或排便后腹胀略减 , 移时腹胀如故 , 终 日为
之苦 `店。 x 丫医院曾拟诊肠功能素乱 , 消化
不良 , 服酵母片 、 谷维素等药无效 , 而来门
诊 。
_ 刻诊 : 腹胀己如上述 , 形体健壮 , 食欲
佳 , 大便干 , 1一 2 日一行 , 小便如常 , 苔
薄脉小滑 , 检查肝脾不大 , 腹部稍膨隆 , 按
之欠柔软 , 移动性浊音 ( 一 ) , 未 f1J 及 包
兔 胃主纳谷 , 脾主运化 , 大腹属脾 ( 包括
大肠及小肠的功能 ) 。 患者腹满能食 , 显见
病在脾不在胃。 良因水谷陈腐积 滞 内 蕴 肠
府 , 脾气壑滞 , 升清降浊功能失常 , 拟香砂
阿魏丸行气消积 , 宽中除胀为治 。 上药每次
服 6 克 , 2 次 /日 。 服药 1 一 2 次后腹 胀 显
减 , 自觉舒适 。 服药半个月 左 右 , 诸 证若
失 , 观察数月未见反复 。 二年宿疾 , 从此而
愈 。
例 2 、 患者 , 夏 x x , 女 , 成人 , X x
煤碳店职工 , 于 1 9 8 1年 3 月 6 日初诊 。
院腹胀满 , 病延二年 , 经治少效 。 伴有
左腹疼痛连及腰部 , 按之稍有压痛 , 得矢气
及排便后为快 , 症状时轻时重 , 曾用中药治
药后 , 即能得汗 , 上半身很多 , 咽中即觉稍
宽 , 气亦较通畅 , 并能咳出声音 。 至天明欲
得饮 , 水亦能入 。 接服第二剂药 , 又得汗 ,
中午即能稍饮糜粥 , 咽喉肿痛大减 , 大小便
均通 , 但不多不爽 。 尚感形寒 , 但 骨寒 已
除 , 手亦略温 。 视咽喉 , 已转淡红色 。 但舌
尚淡滑 , 粘涎减而未净 。 脉右手转见滑象 ,
左尚细 。 汗 出尚未至足 。 阳气渐通 , 寒饮未
尽撤 , 乘胜再击 , 效议 出入 。
原方去天虫 , 加陈皮 5 克 淡吴黄 1克
( 三剂两 日服完 )
三诊 : 1 月 5 日 声音发 出 , 语 言转
扬 , 饮食均能下咽 。 但惧寒未 解 , 微 咳 有
痰 , 咽中未全爽利 。 视之咽色红活 , 舌尚淡
滑 。 盖连 日大雪严寒 , 肺气未尽温通之故 。
原方加草范仁 5 克 ( 三剂两 日服完 )
嘱温浴一次 。
四诊 : 1 月 7 日 诸恙均 除 , 形 体 轻
爽 , 声音清利 , 咽喉复常 , 饮 食 香 , 二便
和 ; 惟尚感疲乏 , 欲得安卧 。 调理肺脾以廓
清之 。
净麻黄 2 克 制附块 5 克 炙甘草 3 克
姜半夏 10 克 陈皮 5 克 获荃 10 克
白术 10 克 炙黄茂 10 克 炒当归 10 克
生姜两片 大枣三个 ( 三服 )
按 ; 此病来势凶险 , 有急喉 痹窒 息 之
危 , 观其伤寒形症悉具 , 又值严寒时节 , 真
所谓 “ 以伤寒为毒者 , 以其最成 杀 历 之 气
也 。 ” 急予温通少阴之络 , 叠进 麻 附 细 辛
汤 , 见效亦很迅速 。 张洁古云 : “ 仲景药为
万世法 , 治杂病若神” ( 见 《 内外 伤 辨 惑
论 》 , 信为不诬 。
DOI : 10. 14148 /j . i ssn. 1672 -0482. 1984. 03. 013
疗 , 投以养血舒肝调气之剂无效 。 察舌淡苔
薄白 , 诊脉小弦 , 良由血虚之 体 , 肝气 失
条 , 积滞内蕴肠道 , 气机失畅 , 再从原法复
入香砂阿魏丸行气消积 以观动静 。
药用 : 当归 10 克 、 香附 10 克 、 白芍 10 克 、
木香 5 克 , JI!栋子 1 0克 , 青皮 1 0克 , Jl l朴 5
克 , 大腹皮 1 0克 , 佛手 6 克 , 台鸟药 6 克 ,
生甘草 3 克 ,伍剂 。 另吞服香砂阿魏丸 5 克 。
一 日二次 。
3 月 3 0 日复诊时 , 据述加服丸剂后 , 腹
胀大减 , 左腹疼痛减而未己 , 继 以 原 方 治
疗 、 恙遂痊愈 。
一 例三 : 患者 , 刘 x x , 男 , 5 岁 , x x
工程指挥部千部 , 于 1 9 8 0年 7 月 n 日初诊。
病者 自述有慢性气管炎 、 高血压等病史
多年 。 久进中西药末见效果 , 而 来 本 院 门
诊 。
刻诊 : 院腹胀满 , 食后及午后稍重 , 得
矢气则舒 , 纳少 , 知饥不欲食 , 乏力 , 右胁
肋疼痛 , 下肢微肿 , 小便偏少 , 大便如常 ,
苔自腻 , 脉沉 。 测血压不高 、 听 二 肺 无 异
常 , 心率 84 次 /分 , 律齐 , 无明显杂音 。 腹
部稍隆起 , 按之柔软 ,肝脾未及 , 移动性浊音
不明显 。 测腹围 1 15 公分 。 证属脾虚 气 滞 ,
湿浊内阻 , 虚中夹实 , 转法消补兼施 。 方拟
香砂阿魏丸合四荃散加减 , 药 用太 子参 10
克 , 炒白术 10 克 , 炒茵仁 12 克 , 陈皮 6 克 ,
川朴 5 克 , 扣仁 3 克 ( 后下 ) , 香附 10 克 ,
木香 5 克 , 佛手 6 克 , 获等 12 克 , 大腹皮 10
克 , 泽兰 、 泻各 10 克 , 川芍 6 克 。 五剂 。 另
吞服香砂阿魏丸 5 克 , 每 日二次 。
7 月 1 8 日复诊 : 服药后症状明显好转 ,
腹胀减轻 , 午后亦不加重 , 肢面浮肿亦退 ,
腹围减至 I O 3 c m 。 继服原方五 剂 , 腹胀 渐
消 , 肢面不肿 , 腹围保持在 l o o c m 左右 , 体
重 `从16 7斤减为 1 52 斤 , 病情趋 于稳定 , 停药
后未见反复 , 继以健脾助运巩固 。
讨论
1
。 阿魏产于新疆 、 伊朗 、 阿富汗及苏
联中亚西亚一带 。 新疆称之为臭阿魏 , 为伞
形科植物阿魏 、 新疆阿魏 、 宽叶 阿魏 的树
脂 。 性味苦辛温 ( 引 《 本草正 》 ) , 归肝脾
胃三经 , 能自肠道吸收 , 即使大量用至 12 克 ,
亦无明显毒性 , 一般外用入膏药 ( 如 《外科
正宗 》 的太乙膏 , 《 医宗金鉴 》 的阿魏化坚
膏 , 《景岳全书 》 的阿魏膏等 ) , 内服入丸
散 ( 如 《 丹溪心法 》 的阿魏丸 、 小阿魏丸 ,
又阿魏丸及 《类证治裁 》 的化积丸等 ) 。 功
能消积 、 杀虫 , 「利窍除浊气 。 《本草汇言 》
谓 : “ 凡水果 、 疏菜 、 米 、 麦 、 谷 、 豆 之
类 , 停 留成积者 , 服此立 消” 。 《 本 草 经
疏 》 又谓 : “ 阿魏其气臭烈殊常 , 故善杀诸
虫 , 专辟恶气 , 辛则走而不守 , 温则通而能
行 , 故能消积利诸窍 , 除秽恶也 ” 。 《 唐本
草 》又云 : “ 体性极臭 , 而能止臭 , 亦为奇
物也 。 ” 因此 , 阿魏虽然气臭难服 , 但能自
肠道吸收 , 故能排除肠道陈腐积滞及秽恶臭
浊之气 , 以浊攻浊也 。 临床运用得当 , 能迅
速减轻或消除病人的疾苦 , 虽有恶臭难服 ,
因有殊效 , 患者仍愿服之 。
.2 香砂阿魏丸适用于病因 为 气滞 食
积 , 病位在肠府 , 属实证类型 。 临临运用时
必须辨清腹胀的病因 、 病位和虚实属性 , 这
样才能提高疗效 , 并对服药效果作出正确评
价 。
腹胀 , 《 金匾 》又称腹满 , 是指一个症
状 , 并非病名 。 临床多见于消化系统多种器
质性或功能性疾病 , 以及黄疽 、 积聚 、 撇胀
和湿温病等病变过程中 。 在运用香砂阿魏丸
治疗腹胀时 , 个人认为应辨清如 ’ 下几 个 问
题 :
( 1 ) 辨虚实 。 对腹胀的虚实属性 , 除
以按之痛否辨证外 , 还应根据喜按与拒按 ,
腹胀消长与时间 、 饮食 、 矢气 、 排便 、 劳累
及情绪因素等关系 , 全面综合考虑 。 一般而
言 , 如腹胀按之不痛 、 或喜按 、 或 时 胀 时
消 、 或朝轻暮重 、 无矢气及排便不畅现象 、
稍劳则腹胀或有下坠感 、 卧则减轻 、 饮食减
南京中医学院学才民 1 98 4 年 第 3期
( 一 )顽 固疡痒的治验
秦 x x , 女 ,
37 岁 , 工人 。 初诊 :
1 9 8 0年 5月 1 7 日。 患
者于 1 9 78 年初春感到
目于目台县吁城医院中医科 王君生
酒精棉球摩擦 , 方可
缓解片刻 。 皮损遍及
周身 , 胸腹及背部尤
甚 , 出血结痴满身皆
是 , 先痒后痛 , 形体
全身性疹痒 , 时轻时重 , 昼夜不止 , 四季无
息 , 痒势渐增 。 除自己不仃的疹抓外 , 有时
还用刷或小刀玻璃片等反复刮抓 , 随后再用
渐瘦 , 痛苦不堪 。 曾
先后在 X X 省级医院和 x x 县级医院的皮肤
科诊治多次 , 均诊断为皮肤疹痒症 。 分别用
非那根 、 朴尔敏 、 苯海拉明 、 中药及多种外
少 、 无情绪因素 、 苔脉无实候 者 , 皆属虚
证 ; 反之 , 如腹胀按之痛 、 或拒按 、 或腹胀
终 日无休止时 , 矢气 频作 、 排便不畅 、 或
矢气 、 排便后腹胀稍减 , 或随情绪波动而增
减 , 饮食如常 , 苔脉亦无虚候 者 , 均 属 实
证 。 至于虚中有实候 , 大实有赢状 , 又当明
辨之 。
( 2 ) 辨病位 。 一般来说 , 上腹属胃 ,
脐周属脾 , 侧腹及少腹属肝 , 满腹皆胀 , 当
责之肝脾胃肠 。 就所举张某及夏 某 病 例而
言 , 大腹胀甚 , 虽及胁肋 , 侧腹或少腹 , 但
既无情绪因素 , 又非妇女经期 , 此时病变虽
及肝经 , 但病变重心并非在肝 , 故 投 疏肝
理气剂 , 常常无效 。 症虽见腹胀 , 矢 气 频
频 , 但无便澹 , 腹泻及浮肿等症 。 此时又应
考虑病变及于脾 , 但病变属性不在脾虚 , 而
因邪实致脾运受困 , 胃肠功能失调 。 然而 ,
又从腹胀能食 , 可揭示病位的重点在肠而不
在胃 。 此或因饮食不节 , 或因脏病及腑 , 影
响肠腑功能 , 不能充分地发挥分清泌浊及传
导功能 , 以致水谷陈腐积滞 , 蕴于肠间 , 不
能畅行而排泄体外 , 浊气充塞肠腑 , 奎遏不
行 , 形成腹胀的病理局面 。
( 3 ) 病在肠腑 , 治疗大法宜通 。 根据
“ 阳通实 , 阴通虚 ” 的理论 , 脏病多虚 , 腑
病多实 。 而治疗时 , 脏宜补 , 腑宜通 , 六腑
以通为补 。 然而 , 病虽在腑 , 但病位又有在
上 、 在下即在胃 、 在肠之别 。 故治疗亦有异
同 。 如满腹皆胀 , 能食 , 矢气 多 , 排便 不
畅 , 又无暖腐 、 呕吐 、 厌食等证 , 此病不在
胃而在肠 , 但又非燥屎内结 , 故治疗既非积
术 、 保和辈消运和中所能及 , 又非木香槟榔
及承气辈克伐攻下所宜 。 此时选 用 阿 魏 之
剂 , 疏里行气 , 消导积滞 、 恰到好处 。
总之 , 用香砂阿魏丸治疗肠道食积气滞
所致的功能性腹胀 , 只要辨证准确 , 均能收
效 。 对撇胀 、 黄疽 、 积聚等证 , 夹有肠道气
滞食积者 , 亦可酌情配伍使用 , 也能减轻腹
胀 。
3
. 腹胀若属虚实夹杂类型 , 不可单独
使用香砂阿魏丸 , 须虚实兼顾 , 标本业施 。
一般言之 , 香砂阿魏丸只适用于实证病例 。
若实证中夹有虚候者 , 当配伍扶正药用之 。
《 本草 经 疏 》 对 于阿魏的运用指出 : “脾
胃虚弱之 人 , 虽 有 痞 块 、 坚 积 、 不可轻
投 。 ” 《 丹溪心法 》 更明确指出 : “ 诸阿魏
丸 , 脾虚者 , 须以补脾药佐之 , 切 不 可 独
用 , 虚虚之祸疾如反掌 。 ” 可见阿魏为祛邪
之品 , 易耗气伤正 , 虚证不可投 , 对脾胃虚
弱者及孕妇亦当忌用 ( 诸香诸臭 , 皆能通窍
也 ) 。 在上述三例中 , 除一例属实证单服香
砂阿魏丸治愈外 , 另二例中一例夹有血虚现
象 , 酌配归 、 芍同用 ; 一例夹脾 虚 气 弱 见
证 , 配异功散健脾益气收效 。 三例腹胀 , 同
中有异 ,辨证治疗均收满意效果 。 由此可知 ,
腹胀若属虚实夹杂 , 不可惧伤正 , 有 良药而
不用 , 亦不可置虚而不顾 , 当从消补兼施法
中求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