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三点金草与其易淆品鸡眼草的叶形态-脉序图谱的鉴别特征



全 文 :中南药学 2013 年 6 月 第 11 卷 第 6 期 Central South Pharmacy. June 2013, Vol. 11 No. 6
409
三点金草与其易淆品鸡眼草的叶形态 -
脉序图谱的鉴别特征
韦郃 1,陆桂枝 2,曾静 2,何报作 2* (1.北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西 北流 537400; 2.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南宁 530001)
摘要:目的 寻找三点金草与其易淆品鸡眼草的鉴别特征,建立有效的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叶形态 - 脉序图谱
鉴别法(LMVP)和定量分析评价鉴别中药品种真伪方法的可靠性的方法(QAERM)。结果 主要区别点:三点
金草的小叶为不达缘环结羽状脉序(二级脉环结),高级脉明显,叶缘末级脉明显,牵拉断裂口呈不规则状;鸡
眼草为达缘直行羽状脉序(二级脉平行向上斜展),高级脉不明显,叶缘末级脉不明显,牵拉断裂口呈“V”字形。
同时以上述前 3 组区别点为指标,鉴别结果的准确度(Ac)= 100% ;重复性为符合率(ARO)= 100%,一致性
强度(Kappa)= 1.0;以牵拉断裂口为指标,鉴别结果的 Ac≥ 96.1%。结论 建立的“叶形态 - 脉序图谱鉴别法”
可准确鉴别三点金草及易淆品鸡眼草,操作简便、快速、价廉、可靠性强。
关键词:三点金草;鸡眼草;叶形态;脉序图谱;中药鉴定
中图分类号:R9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981(2013)06-0409-04
doi:10.7539/j.issn.1672-2981.2013.06.003
Identifi cation characters of leaf morphological-venation pattern of
Desmodium trifl orum and Kummerowia striata
WEI He1, LU Gui-zhi2, ZENG Jing2, HE Bao-zuo2* (1. Beiliu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Bureau, Beiliu Guangxi
537400; 2. School of Pharmacy,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ning 5300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characters of Desmodium trifl orum and Kummerowia striata. Methods Leaf morpho-
logical-venation pattern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reliability of identifi cation of Chinese herbs. Re-
sults The main differences of the leafl ets of Desmodium trifl orum were: Camptodromous brochidodromous pinnate vination
(the secondary veins brochidodromous); distinct high class vination and marginal ultimate vination; the breaches drawn by
hands were irregular. The main differences of the leafl ets of Kummerowia striata were: Craspedodromous simple pinnate vi-
nation (the secondary veins were parallel to each other and arose); indistinct high class vination and marginal ultimate vina-
tion; the breaches drawn by hands were V-shaped. With the above mentioned 3 groups of key differences, both plants might
be successfully identifi ed from each other. The accuracy of identifi cation (Ac) was 100%, the repeatability of identifi cation:
the agreement rate for observation (ARO) was 100% and Kappa value was 1.00. With the mentioned breach difference, the
Ac≥ 96.1%. Conclusion The established method is simple, rapid, economic and reliable.
Key words: Desmodium trifl orum; Kummerowia striata; leaf morphological; venation pattern; identifi cation of Chinese herbs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30860371);广西中医药大学自然科学研究课题(编号:ZC2012001)。
作者简介:韦郃,男,主要从事中药鉴定工作,Tel:15977970628,E-mail:58391834@qq.com * 通讯作者:何报作,男,教授,主要从
事中药鉴定教学与研究,Tel:13978888430,E-mail:hobaozuo@yahoo.com.cn
中草药三点金草为豆科植物三点金 Desmodium trifl orum
(Linn.)DC.的全草,中草药鸡眼草为同科植物鸡眼草
Kummerowia striata(Thunb.)Schindl.的全草 [1]。两者功效
主治、化学成分不同 [1],不得混用,应严格区别。但由于两
者形态相似,且常混生,极易误采误用。目前尚未见文献报
道鉴别两者的方法,因此亟需寻找简便、快速、可靠的鉴别
方法。本实验在系统地观测了两者的叶形态以及叶脉特征的
基础上,建立叶形态 -脉序图谱鉴别方法,为区别两者、确
保用药安全有效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仪器与试药 
原植物均经广西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教研室何报作教
授鉴定。每个产地、每个季节采集≥ 3植株(除特别注明外),
鲜叶直接观察或压平风干备用,部分制备成叶脉标本(见
表 1)。乙醇为工业乙醇,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多功能对光透视仪(07-1型,自行设计制作),数码照
相机(PowerShot SX120IS,日本 Canon公司),数码显微
镜(DMB-1223型,麦克奥迪实业集团公司),生物显微镜
(XS-18型,江南光学仪器厂),放大镜(约 2×2倍),
Central South Pharmacy. June 2013, Vol. 11 No. 6 中南药学 2013 年 6 月 第 11 卷 第 6 期
410
多角度量角板( 07-1型,自行设计制作)。
2 方法
2.1 叶形态观察
参照中国药典“药材和饮片检定通则”[2] 及文献 LMVP
法 [3-4]。牵拉试验:两手分别持住小叶片的先端及基部,沿
中脉向外牵拉,使叶片横裂,观察其断裂口(下文简称:“牵
拉断裂口”)的情况。
2.2 脉序图谱观察
参考文献方法 [3-4],用肉眼、放大镜直接观测或对光透
视实验材料;用显微镜观测叶脉标本的高级脉。其中叶脉标
本制备:用常规水合氯醛加热透化法透化,若高级脉仍未清
晰,则再用 10%氢氧化钾乙醇液冷浸约 12 h,直到清晰为止。
2.3 叶形态、脉序主要特征稳定性的考察
2.3.1 成熟度差异影响叶形态、脉序主要特征稳定性的考
察 在实验材料中取嫩叶、成熟叶、老叶若干分别进行试验。
其中材料(三 1、鸡 1)观测其叶形态及脉序图谱;材料(三
12、鸡 11)进行“牵拉试验”。分别统计其“显现几率”(特
征显现的叶枚数/被观测叶的总枚数)。
2.3.2 个体(植株)差异影响叶形态、脉序主要特征稳定性
的考察 取试验材料若干株分别进行试验。其中材料(三 5、
鸡 6)观测其叶形态及脉序图谱;材料(三 12、鸡 11)进行“牵
拉试验”,分别统计其“显现几率”。
2.3.3 产地差异对叶形态、脉序稳定性的影响 取采于直
线距离≥ 100 km的 3个产地(南宁、灵山、横县)的三点
金草(三 1~三 3)及 4个产地(南宁、桂林、灵山、武汉)
的鸡眼草(鸡 1~鸡 5),分别观测其叶形态及脉序图谱;
2个不同产地(灵山、南宁)的三点金(三 2、三 12)及 2
个不同产地(桂林、南宁)的鸡眼草(鸡 4、鸡 11)进行“牵
拉试验”,分别统计其“显现几率”。
2.3.4 物候期(季节)差异影响叶形态、脉序主要特征稳定
性的考察 取采于南宁市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试验材料(其
中鸡眼草缺冬季的材料)分别进行试验。其中材料(三 7、
三 1、三 4、三 5,鸡 7、鸡 1、鸡 6)观测其叶形态及脉序图谱;
材料(三 7~三 11、三 13,鸡 8~鸡 10)进行“牵拉试验”,
分别统计其“显现几率”。
2.4 主要区别点的筛选及鉴别方法的可靠性评价
表 1 试验材料一览表
Tab 1 Materials
材料编号
(No.)
材料名称
(name)
采集时间(季节)
(harvest time)
采集地点
(location)
植株数
(plant number)
叶片枚数
(leaf number)
三 1 三点金草叶 2007.08.17(夏) 南宁市郊区 11 70
三 2 三点金草叶 2007.10.05(夏) 广西灵山县 3 77
三 3 三点金草叶 2007.10.21(夏) 广西横县 3 73
三 4 三点金草叶 2007.11.06(秋) 南宁市区 3 70
三 5 三点金草叶 2007.12.16(冬) 南宁市郊区 4 43
三 6 三点金草叶 2007.12.19(冬) 南宁市区 2 20
三 7 三点金草叶 2008.04.02(春) 南宁市区 7 86
三 8 三点金草叶 2010.07.15(夏) 广西药用植物园(南宁) 4 56
三 9 三点金草叶 2010.10.26(秋) 广西药用植物园(南宁) 4 92
三 10 三点金草叶 2011.04.01(春) 本校园(南宁) 4 30
三 11 三点金草叶 2011.04.12(春) 老虎岭(南宁) 3 30
三 12 三点金草叶 2011.08.24(夏) 南宁市郊区 6 178
三 13 三点金草叶 2011.12.04(冬) 南宁市郊区 3 70
三 14 三点金草叶 2012.07.06(夏) 南宁市区 8 93
鸡 1 鸡眼草叶 2007.08.17(夏) 南宁市郊区 3 66
鸡 2 鸡眼草叶 2007.08.30(夏) 广西桂林市 4 80
鸡 3 鸡眼草叶 2007.09.07(夏) 湖北武汉市 5 73
鸡 4 鸡眼草叶 2007.10.02(夏) 广西桂林市 3 95
鸡 5 鸡眼草叶 2007.10.05(夏) 广西灵山县 3 80
鸡 6 鸡眼草叶 2007.11.03(秋) 南宁市郊区 3 71
鸡 7 鸡眼草叶 2008.04.08(春) 南宁市郊区 10 46
鸡 8 鸡眼草叶 2010.07.15(夏) 广西药用植物园(南宁) 4 50
鸡 9 鸡眼草叶 2010.10.26(秋) 广西药用植物园(南宁) 4 92
鸡 10 鸡眼草叶 2011.03.30(春) 广西药用植物园(南宁) 5 64
鸡 11 鸡眼草叶 2011.08.24(夏) 南宁市郊区 6 181
鸡 12 鸡眼草叶 2012.06.03(夏) 广西资源县 20 150
注:因冬季植株枯萎,连续 5年(2008~ 2012年)均无法采集到鸡眼草的材料。
Note:In winter the plants wither,corn straw materials were not collected for 5 consecutive years(2008- 2012).
中南药学 2013 年 6 月 第 11 卷 第 6 期 Central South Pharmacy. June 2013, Vol. 11 No. 6
411
在完成主要特征稳定性的考察的基础上,选出较稳定(显
现几率高)、易察见、对比明显的特征作为主要区别点。以
选出的主要区别点为鉴别指标,按文献 QAERM方法 [5] 分析
评价鉴别结果的正确性与重复性。其中以叶片牵拉断裂口为
指标的鉴别方法,仅评价其准确度 Ac。即把 2种试验材料
若干分为 2组,分别由甲、乙鉴别,然后分别统计其 Ac。
最后把鉴别结果可靠性较高的区别点确定为鉴别特征。
3 结果
3.1 叶形态
3.1.1 三点金草 鲜叶:三出羽状复叶,互生,少数为单叶。
小叶倒心形或倒卵形,少数为圆形,偶见不规则形及椭圆
形,顶生小叶较长大。小叶片左右对称,长和宽常近等,约
为 3~ 16 mm,最宽处位于叶上部、中上部或中部。叶端微
凹缺、微凹、圆形,少数为平截,偶有小刺尖。叶基宽楔形
或钝,少数楔形或微凹。叶缘全缘。叶上表面绿色,被稀疏
灰白色长柔毛,少数无毛;下表面颜色较浅,长柔毛较上面
多。羽状脉序。上表面脉凹,可察见;下表面脉稍凸起,明显。
托叶 2枚,卵形,长 3~ 3.5 mm,宽 1.5~ 2.0 mm,膜质,
先端具长柔毛,浅绿色或黄棕色。小叶柄长 1.5~ 3 mm,
总叶柄 4~ 12 mm,均被长柔毛。叶片纸质。“牵拉试验”:
断裂口呈不规则状。气腥,味涩、咸(见图 1~ 2)。
干叶: 黄绿色,质地较脆,其余特征与鲜叶类似。
长 0.5~ 1.5 mm,总叶柄 1~ 6 mm,均被短柔毛。叶片纸质。
气腥,味涩。“牵拉试验”:叶片易沿着侧脉开裂,牵拉断
裂口呈“V”字形(见图 2~ 3)。
干叶:黄绿色,质地较鲜叶脆,其余特征与鲜叶类似。
3.2 脉序图谱
3.2.1 三点金草 鲜叶:小叶的脉序类型为不达缘环结羽状
脉序。一级脉直行无分支。二级脉夹角为中锐角,夹角变异
接近一致,走向为先均一曲行然后急转,以锐角或近直角与
邻近二级脉相接,偶为钝角,被三级脉的脉环包围。二级间
脉常无。三级脉夹角多近直角,类型为分岔的贯串型,少数
为结网型。四级脉清晰,直角走向。叶缘末级脉序为结环型。
盲脉(即末端游离的叶脉)不清晰、线型或 1~ 2级分支。
网眼由四级脉围成,形状大小近一致,排列较规则,四边形
至更多边形,直径≤ 1 mm,见图 1~ 2及图 4。
干叶:高级脉(即四级脉及四级以上的各级叶脉)较鲜
叶清晰,其余特征与鲜叶类似。
叶脉标本:高级脉清晰,其余特征与干叶类似,见图 4。
3.2.2 鸡眼草 鲜叶:小叶的脉序类型为达缘直行羽状脉序,
一级脉直行无分支。二级脉 10~ 21条对生或互生,均达叶
缘,夹角为窄锐角,少数中锐角,夹角变异接近一致,走向
直行、均一曲行,有些二级脉分岔,有些相邻二级脉交叉或
合并。三级脉及高级脉不明显,见图 2~ 3。
干叶:叶脉较鲜叶清晰,偶见三级脉为不规则结网型。
干药材复原标本的叶脉清晰度稍提高。其余特征与鲜叶类似。
叶脉标本:一级、二级脉与鲜叶相似。三级脉贯串型或
结网型。四级脉走向多直角。叶缘末级脉为结环型。网眼由
三、四级脉围成,形状大小不一致,排列不规则,四边形、
五边形或更多边形,直径≤ 1 mm。盲脉不易察见。其余特
征与干叶类似,见图 4。
3.3 叶形态、脉序主要特征稳定性及主要区别点
成熟度差异、个体(植株)差异、产地差异、物候期差
异等 4个因素对三点金草与鸡眼草的叶形态、脉序特征影响
较小。其中有 6组特征较稳定(显现几率 78.3%~ 100%),
而且易察见、对比明显,为主要区别点(见表 2)。
3.4 以主要区别点为指标鉴别两者的结论的可靠性评价
(见表 3)
4 结论
筛选出的 4组区别点(见表 2,编号 1~ 4)易于察见、
对比明显、稳定,以其为指标建立的“叶形态 -脉序图谱鉴
别法”可准确区别三点金草与易淆品鸡眼草,它们是区别两
者的鉴别特征。对于有缺损的叶片只要能观察到上述的鉴别
图 1 三点金草的叶形及一、二级脉脉序图
Fig 1 Shape and primary and secondary veins of Desmodium trifl orum
1.一级脉(primary veins); 2. 二级脉(secondary veins)
1
2
5 mm
图 3 鸡眼草的叶形及一、二级脉脉序图
Fig 3 Shape and primary and secondary veins of Kummerowia striata
1.一级脉(primary veins); 2. 二级脉(secondary veins)
1
2
5 mm
图 2 牵拉断裂口对比图(叶下面)
Fig 2 Comparison of the breaches drawn by hands(the dorsal side)
A.三点金草(Desmodium trifl orum);B.鸡眼草(Kummerowia striata)
2 mm
A B
3.1.2 鸡眼草 鲜叶:三出羽状复叶,互生。小叶叶片椭圆形、
倒卵形,少数为倒心形,偶见近倒披针形,顶生小叶较长大。
小叶左右对称,长 4~ 19 mm,宽 2.5~ 9 mm,最宽处位
于叶中部或中上部。叶端圆形、微凹或微凹缺,少数平截,
中脉常延伸呈小刺尖。叶基楔形,少数近圆形。叶缘全缘,
具稀疏长睫毛。上表面绿色,下表面较浅。羽状脉。侧脉
多条,浅黄绿色,明显,平行向上斜展。上表面脉凹,下
表面脉凸起,短柔毛常分布于中脉上。托叶 2枚,窄卵形,
长 3~ 4 mm,宽 1~ 1.5 mm,膜质,黄棕色。小叶柄短,
Central South Pharmacy. June 2013, Vol. 11 No. 6 中南药学 2013 年 6 月 第 11 卷 第 6 期
412
特征,亦可用本法鉴别。本法操作简单(只须肉眼或放大镜
观测)、快速(直接观测鲜叶或干叶即可在数分钟后作出判断,
不必预先制成叶脉标本)、价廉(仅为照明费用,不足 1元)、
可靠性强、易推广,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可作为鉴别的参
考及为制定质量标准提供资料。应特别指出的是:虽然单独
用某一组区别点作为指标,其鉴别结果的可靠性已经足够高,
考虑到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某组区别点的观测发生困难的情
况,则需要发挥各组区别点的积极互补作用,以保证鉴别结
果(结论)可靠性,故建议同时以 4组区别点为指标进行鉴
别,并尽可能避免选用质地菲薄易碎或枯萎的叶片,以保证
鉴别结果的可靠性。
由于“牵拉试验”造成叶片不可逆损坏,甲、乙不可能
先后对同一叶片进行试验,所以不能评价以牵拉断裂口为指
标的鉴别结论的重复性,正确性的评价也受限。本试验评价
其鉴别结论的准确度 Ac,是将 2组叶片分别由甲、乙进行
试验,然后分别统计得出的,与 QAERM法的规定(将相同
的一组叶片,先后由甲、乙进行试验)略有区别。
此外,标本在干燥及储存过程中,鸡眼草的睫毛及叶端
的小刺尖有时脱落,故未能评价以其为指标进行鉴别作出结
论的可靠性。因此“叶端”及“睫毛”这 2组叶形态的区别
点,仅作为鉴别的辅助指标。

参考文献
[1]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大辞典(上册)[M]. 2版 .上海:上海科
学技术出版社,2006:94,1700-1701.
[2] 中国药典 2010年版 .一部 [S]. 2010:附录 18.
[3] 何报作,韦郃,梁慧,等 .杧果叶同伪品扁桃叶的形态及脉序
图谱的鉴别特征 [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3):90-94.
[4] 黄璐琦,胡之璧.中药鉴定新技术新方法及其应用 [M]. 1版 .北
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9,32-33.
[5] 何报作,韦郃,曾静 .中药品种真伪鉴别方法的可靠性的定量
评价初探 [J].中成药,2007,29(9):1353-1355.
(收稿日期: 2013-01-28; 修回日期: 2013-03-17)
表 2 三点金草同鸡眼草小叶的主要区别点表
Tab 2 Main differences and characters
编号
(No.)
区别点
(difference)
三点金草(Desmodium trifl orum) 鸡眼草(Kummerowia striata)
特征
(character)
显现几率
(occurrence rate)
/%
特征
(character)
显现几率
(occurrence rate)
/%
1 脉序类型 不达缘环结羽状脉序(二级
脉环结)
100 达缘直行羽状脉序(二级
脉多条、平行向上斜展)
100
2 高级脉显现程度 可见到高级脉、网眼及盲脉 100 高级脉、网眼及盲脉不易
察见
100
3 叶缘末级脉
显现程度
结环型,可见 100 结环型,但不明显(不易
察见)
100
4 牵拉断裂口 呈不规则状 100 牵拉叶片,易沿着侧脉(二
级脉)开裂,牵拉断裂
口呈“V”字形
93.8~ 100
5 叶端 无小刺尖 100 具小刺尖 78.3~ 100
6 睫毛 无 100 有 98.3~ 100
表 3 以主要区别点为指标鉴别两者的结论的可靠性一览表
Tab 3 Reliability of identifi cation
鉴别指标
(identifi cation criteria) TPR/% TNR/% FPR/% FNR/% Ac/% ARO/% Kappa
脉序类型(二级脉的表现) 100 100 0 0 100 100 1.00
高级脉显现程度 100 100 0 0 100 100 1.00
叶缘末级脉显现程度 100 100 0 0 100 100 1.00
以上述 3组区别点作指标 100 100 0 0 100 100 1.00
牵拉断裂口 96.1~ 100
1
2
3
4
1 mm 0.2 mm
图 4 叶脉局部对比图
Fig 4 Comparison of part venation
A.三点金草(Desmodium trifl orum);B.鸡眼草(Kummerowia striata);
1.一级脉(primary veins); 2. 二级脉(secondary veins);3. 三级脉(tertiary
veins);4. 四级脉(quaternary veins)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