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石斛混淆品——腾冲石豆兰的生药学研究



全 文 : 644 
副作用的报道也很多 , 并成为许多种吡喹酮注射剂不能推广
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凌孝甫等[5]用吡喹酮注射剂治疗奶
牛血吸虫病时 , 以每千克体质量 20 mg 的剂量转阴率只有
57.1%, 副反应率却高达 27%。吡喹酮注射剂副作用产生
差别的原因主要来自溶媒的不同。为此 , 本实验将吡喹酮制
成纳米粒的胶体液并对用料进行筛选 。该纳米粒以 PLA 为
载体材料 , PLA 在体内最终降解成无毒的水和二氧化碳 , 中
间产物乳酸也是体内的正常代谢产物 , 一定量乳酸的存在对
机体不良影响小 , 其应用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所用的表面活
性剂 PVA , 具有合成方便 、 安全低毒 、 无刺激性 、 产品质
量易于控制 、 价格便宜 、 使用方便等特点。日本和美国等已
批准用于医药和食品工业。是具有开发潜力的优良药用辅
料。此外所用溶剂为乙醇和丙酮 , 未使用毒性较大的有机溶
剂 (如二氯甲烷等)。
本实验考察各制备方法的影响因素 , 并对工艺进行优
化 、 改良。最终选择改良的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 PZQ-
PLA-NP。 所 得纳 米粒 的平 均包 封 率为 (46.74% ±
0.47%), 平均收率为 (49.30%±1.85%), 由于制备过程
中采用较高的搅拌速度 , 以及表面活性剂 PVA 的使用 , 对
吡喹酮产生一定的增溶作用 , 而使包封率不高。另外影响包
封率和载药量的因素还包括材料和药物的性质以及聚合物分
子量等[12] 。聚乳酸分子量对纳米粒的载药量 , 粒径及包封
率影响较大。随着聚乳酸分子量增大 , 其降解速率下降 , 溶
蚀形成内孔速率降低 , 同样导致药物扩散速率下降 , 释放时
间延长。通过对实验方法的改进优化 , 使吡喹酮纳米粒的包
封率及收率较之前的工作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 但进一步提
高包封率 、 收率的工作有待进一步研究。药理学研究及其他
相关研究将陆续整理发表。
参考文献
[ 1] 朱晓华 , 石佑恩.血吸虫病全球流行病学状况及其控制的新进
展 [ J]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 2004 , 31 (3):116.
[ 2] And rew s P , Th om as H , Pohlke R , et al.Praziquantel [ J] .
Med Res Rev , 1983 , 3 (2):147.
[ 3] 乐文菊 , 尤纪青 , 梅静艳.吡喹酮预防动物日本血吸虫病的作
用 [ J] .中国药理学报 , 1985 , 6 (3):186-188.
[ 4] 钱明心 , 刘约翰 , 王小根 , 等.左旋吡喹酮在体内的药物动力
学 [ J] .中国药理学通讯 , 1985 , 5 (3):62-63.
[ 5] 凌孝甫 , 毛官元 , 张圣虎 , 等.肌肉注射吡喹酮治疗奶牛的吸
血虫病 [ J] .中国兽医杂志 , 1991, 3 (17):40-41.
[ 6] 刘否海.吡喹酮治疗耕牛血吸虫病疗效观察 [ J] .中国兽医杂
志 , 1994 , 3 (13):11-12.
[ 7] 胡述光 , 李景上 , 杨锡玖 , 等.吡喹酮注射液治疗猪日本血吸
虫病试验 [ J] .中国兽医杂志 , 1992 , 10 (188):16-18.
[ 8] 刘明星 , 董静 , 杨亚江 , 等.雷公藤甲素聚乳酸纳米粒载药体
系的研究 [ 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04 , 35 (2):117-121.
[ 9] 黄利 , 侯世祥 , 毛声俊 , 等.均匀设计优化二元溶剂分散法制
备莪术油纳米粒的研究 [ J] .中南药学 , 2006 , 4 (6):413-
415.
[ 10] Mu rakami H , Kobayasi M , Takeu chi H , et al.Fu rth er ap-
plicat ion of a m odif ied spon taneou s emulsi ficat ion solven t dif fu-
sion meth od to variou s types of PLGA and PLA polymers for
preparat ion of nanoparticles [ J] .Pow er technology , 2000 ,
107 (5):137.
[ 11] 陆彬.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 [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2:190-215.
[ 12] 王华芳 , 胡豫.聚乳酸纳米颗粒载体材料的研究现状 [ J] .
华中医学杂志 , 2002 , 26 (4):221-222.
(收稿日期:2008-07-11;修回日期:2008-09-22)
石斛混淆品———腾冲石豆兰的生药学研究
周莹 , 杨树德* , 杨竹雅 , 王小庆 (云南中医学院中药学院 , 昆明 650200)
摘要:目的 对石斛混淆品腾冲石豆兰假鳞茎进行生药学初研 , 为石斛药材的鉴别及石豆兰属药用资源的发掘提供
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来源鉴别 、 性状鉴别 、 显微鉴别 、 紫外分光光度法等方法对腾冲石豆兰进行生药学初研 , 其
假鳞茎横切面组织结构图及粉末鉴别图均为首次报道。结果 假鳞茎横切面主要特征为:①散在维管束为有限外韧
型;②木质部有 2 ~ 4个导管;③薄壁组织中散在有许多硅质块。粉末特征主要有硅质块和螺纹导管。紫外分光光
度法测定其含总广石豆兰素 1.396%。结论 腾冲石豆兰与石斛在来源 、 性状及成分等方面存在差异 , 该研究为澄
清石斛混淆品和开展石豆兰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生药学资料。
关键词:腾冲石豆兰;石斛混淆品;生药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R282.5 , R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981 (2008)06-0644-04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 、 基础应用研究基金项目 (06y 342 c)。
作者简介:周莹 , 女 , 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方向的研究 , Tel:15987199167 , E-mail:w anniangw anxin@ ya-
hoo.com.cn   *通讯作者:杨树德 , 男 , 副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主要从事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方向的研究 , Tel:13888157022 , E-
mai l:yan gy sd@ yahoo.cn
Cen t ral South Pharmacy.December 2008 , Vol.6 No.6 中南药学 2008年 12月第 6卷第 6期
 645 
Pharmacognostic study of Bulbophyllum tengchongense
used as the adulterant of Dendrobium
ZH OU Ying , YANG Shu-de* , YANG Zhu-ya , WANG Xiao-qing (Y unnan College of T raditional Chinese Medi-
cine , Kunming 650200)
Abstract:Objective  To ca rry out the pharmacognostic study o f Bulbophy llum tengchongense ZH .Tsi which was
used as Dendrobium.Methods Pharmacognostic methods such as or igin identification , ma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
micro scopic identifica tion , and ultraviole t spectropho tometry we re used.The characteristic pictures o f its pseudobulb
cro ss section and powder we re repo rted fo r the first time.Results Key feature s of its pseudobulb cross section includ-
ed clo sed collater al vascular bundle;2 to 4 vessels in its xy lem;siliceous piece;pow der-siliceous piece and spiral v es-
sel.The total kw ang tungensin was 1.396%.Conclusion Bulbophy llum tengchongense was different to Dendrobium.
This repo rt supplies pharmacognostical data fo r its fur ther study and identifica tion.
Key words:Bulbophy llum tengchongense;Dendrobium adulte rant;pha rmacogno sy
  石斛是滋阴要药 , 具有滋阴清热 、 生津益胃 、 润肺止
咳 、 润喉明目 、 延年益寿之功效。因其种类在减少 , 基源在
增加 , 使得石斛变成目前中药材中最为混乱的一类中药
材[ 1] 。而混淆品石豆兰属植物多用于清热 、 润肺 、 止咳 , 主
治支气管炎 、 咽喉肿痛 、 口腔炎 、 慢性胃炎 、 食欲不振 , 外
用治跌打损伤 、 骨折等病症[ 2 , 3] 。腾冲石豆兰在云南分布较
多 , 且在沿海一带及港 、 澳地区常作石斛使用[ 4 , 5] 。 因此本
课题开展腾冲石豆兰的生药学研究不仅有利于加强对石斛混
淆品的鉴别 , 而且对石豆兰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扩大用
药范围有重要意义 , 同时也可对石斛中药饮片和以石斛为原
料的中成药的质量控制提供保障依据。
1 来源鉴别
1.1 植物来源
为兰科植物腾冲石豆兰 B ulbophy l lum tengchongense
Z.H.Tsi的干燥假鳞茎。 实验材料采自云南省保山市腾冲
县 , 经云南中医学院杨树德副教授鉴定。
1.2 植物形态 (见图 1 , 2)
假鳞茎聚生 , 近卵球形 , 长 5~ 11 mm , 直径4 ~ 6 mm ,
顶生 1 枚叶 , 叶长圆形 , 长 1.4 ~ 3 cm , 宽 4 ~ 10.5 mm ,
先端急尖 、 无柄。花葶 2 ~ 3 个 , 生于假鳞茎基部 , 长 1.3
cm , 具 2 ~ 3 枚长 2 ~ 3 mm 的筒状鞘;总状花序缩短呈伞
形 , 通常具 4 ~ 5 朵花 , 花苞片卵状披针形 , 长 3 ~ 4 mm ,
先端急尖;花梗和子房长 2.5~ 3 mm , 花不倒置 , 除萼片先
端和唇瓣红色外 , 其余为淡黄色;萼片离生 , 近相等 , 长
3.3~ 4 mm , 宽 1.6 ~ 2 mm , 中萼片卵形 , 先端渐尖 , 全
缘;侧萼片卵状披针形 , 先端渐尖 , 上部两侧边缘稍内卷 ,
花瓣卵状披针形 , 长 1.5~ 2 mm , 宽约 0.7 mm , 先端急尖 ,
全缘 , 唇瓣在花的上方 , 舌状 , 长 2.8 mm , 稍向外下弯 ,
基部具凹槽 , 上面具细乳突 , 蕊柱长约 1.3 mm , 蕊柱长足
长2 mm , 其分离部分长1 mm , 与唇瓣形成不动关节 , 蕊柱
齿长钻状 , 长约 0.8 mm , 药帽半球形 , 前端具短尖。
2 性状鉴别
假鳞茎类长圆锥形 , 类长圆柱形 , 微扭曲 , 长 1 ~ 2
cm , 直径 1 ~ 2 mm , 表面棕黄色至金黄色 , 有蜡样光泽 ,
3 显微鉴别
3.1 横切面 (见图 3)
①表皮细胞 1 列 , 扁平 , 外被鲜黄色角质层。 ②基本薄
壁组织细胞大小悬殊 , 散在有多数有限外韧型维管束 , 略排
成 3~ 5 圈。 ③维管束外侧纤维束呈新月形或半圆形 , 木质
部有 2~ 4 个导管 , 较大。 ④薄壁细胞中常含有类圆形硅质
块。 ⑤黏液细胞少见 , 内含草酸钙针晶束。
3.2 粉末 (见图 4)
棕褐色 , 气微味淡。 ①导管多为螺纹 , 直径 10 μm。 ②
中南药学 2008年 12月第 6卷第 6期 Cent ral S outh Ph armacy.December 2008, Vol.6 No.6
 646 
硅质块镶嵌在薄壁细胞中成片存在 , 直径 15 ~ 17 μm。 ③色
素块棕色。 ④黏液细胞椭圆形 , 长约 90 μm , 直径 40 ~ 50
μm , 内含针晶束 (见图 4 中 7)。
4 总广石豆兰素含量的测定
目前 , 石豆兰属的化学成分已报道的包括菲类 、 联苄 、
苯丙素 、 黄酮 、 甾体和挥发性成分等结构类型 , 其中以菲类
(包括菲和 9 , 10-二氢菲及其二聚体)为主要成分[ 6] 。因含
菲类成分的天然产物有抗菌抗炎 、 解痉 、 抗血小板聚集等活
性[ 7] , 且菲类衍生物广石豆兰素被证实在体外有抗 Hela和
K562 作用[ 8] , 故选择其作为紫外含量测定的对照成分 。
4.1 仪器与材料
岛津 UV-VIS 2450 分光光度仪 (日本岛津)。
广石豆兰素 (7 , 8-dihydro-5-hydro xy-12 , 13-methy l-
enedio xy-11- methoxyl- dibenz [ b , f] oxepin)为自制 , 已
通过鉴定 , HPLC 面积归一法测定纯度为 98.5%;腾冲石
豆兰药材采自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 , 经云南中医学院中药学
院杨树德副教授鉴定为兰科植物腾冲石豆兰 Bulbophy llum
tengchongense Z.H.Tsi的干燥假鳞茎;其余试剂为分析纯。
4.2 方法
4.2.1 广石豆兰素的分离 石豆兰药材粉碎至粗粉 , 用 8
倍量 75%乙醇浸泡 3 次 , 24 h·次-1。过滤 , 合并滤液 , 减
压浓缩回收乙醇。 浓缩物加 10 倍量蒸馏水 , 振摇 , 过滤 ,
滤液过 D101大孔吸附树脂 , 依次用水 、 乙醇洗脱。收集乙
醇洗脱液 , 回收乙醇 , 得浸膏 , 用硅胶柱层析 , 用不同比例
的石油醚-丙酮混合溶液洗脱 [ (20∶1) ~ (5∶1)] 。洗脱
液用 TLC 检视 , 以石油醚-丙酮为展开剂 , 10%硫酸乙醇为
显色剂 , 在 105 ℃下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合并在相同位置
显相同颜色斑点的组分 , 浓缩得化合物:SDL-1 (β-谷甾
醇)、 SDL-2 (广石豆兰素)。
4.2.2 广石豆兰素的鉴定———化合物 SDL-2 淡棕红色粒
状晶体。易溶于氯仿 、 丙酮 , 不溶于水。 EI-MS m/ z:287
[ (M+H)+] (20), 286 [ M +] (100)。1H-NM R (400
mHz , CD3OD)δ:6.83 (1H , t , J=7.8 Hz , H-3), 6.71
(1H , dd , J =1.5 , 8.0 Hz , H-4), 6.58 (1H , dd , J =
1.4 , 7.6 Hz , H-2), 6.33 (1H , s , H-10), 5.95 (2H ,
s , H-16), 3.81 (3H , s , H-15), 2.99-3.06 (4H , m , H-
7 , 8)。13 C-NM R (400 mHz , CD 3OD)δ:149.3 (C-5),
146.1 (C-6), 141.5 (C-11), 140.4 (C-13), 136.8 (C-
14), 136.1 (C-12), 133.8 (C-1), 128.7 (C-9), 125.5
(C-3), 122.0 (C-2), 115.0 (C-4), 109.8 (C-10), 103.4
(C-16), 57.7 (C-15), 31.8 (C-7), 31.4 (C-8)。以上数
据与文献数据基本一致[ 8] , 故鉴定该化合物为广石豆兰素
(7 , 8-dihydro-5-hydroxy-12 , 13-me thy lenedio xy-11- me-
tho xy l- dibenz [ b , f] oxepin)(见图 5)。
图 5 广石豆兰素结构
Fig 5 St ructu re of kw angtu ngesin
4.2.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取广石豆兰素 0.006 2 g , 置
于 50 mL 容量瓶中 , 加甲醇溶解 , 定容至刻度 , 精密吸取
此溶液适量 , 稀释至 10 mL , 得 77.5、 62.0、 46.5 、 31.0 、
15.5 μg ·mL-1的系列对照品溶液。
4.2.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腾冲石豆兰粗粉 3 g , 用 8倍量
75%乙醇浸泡 3次 , 24 h·次-1 。过滤 , 合并滤液 , 减压浓
缩至无醇味 , 分别加入石油醚 、 乙酸乙酯萃取 , 回收乙酸乙
酯后加甲醇定容 , 精取该溶液 0.5 m L , 稀释至 10 m L , 摇
匀 , 作为供试品溶液。样品中总广石豆兰素类成分的质量以
Cen t ral South Pharmacy.December 2008 , Vol.6 No.6 中南药学 2008年 12月第 6卷第 6期
 647 
生药材计算。
4.3 结果
4.3.1 测定波长的选择 取对照品溶液, 于 200~ 800 nm 波
长范围内测定吸收度 , 结果显示广石豆兰素在 277 nm 处有最大
吸收 , 故选择 277 nm 作为总广石豆兰素类成分的测定波长。
4.3.2 线性关系 精取上述对照品溶液 , 以甲醇为空白 ,
于 277 nm 处测吸收度 , 以吸收度 (Y)为纵坐标 , 广石豆
兰素浓度 (μg·m L-1)(X)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 结果
表明广石豆兰素在 15.5 ~ 77.5 μg ·m L-1的浓度内线性良
好 , 回归方程为Y =0.009 14X+0.098 89 , r=0.999 66。
4.3.3 样品测定 取供试溶液适量 , 于 277 nm 处测定吸
收 , 结果见表 1。
表 1 样品中总广石豆兰素的含量
Tab 1 Content of total kwangtungensin in the sample
编号
(No.)
吸光度
(Ab s)
含量
(conten t)/ %
平均值
(mean)/ %
1 0.479 1.389
2 0.481 1.394
3 0.473 1.364
4 0.486 1.412 1.396
5 0.489 1.423
6 0.481 1.394
5 小结与讨论
通过对腾冲石豆兰的植物形态 、 药材性状 、 显微鉴别等
特征的研究 , 证明腾冲石豆兰与石斛 (以金钗石斛[ 9-12] 为
例)有许多不同点 , 见表 2。故不宜代石斛使用。
参考文献
[ 1] 中国药典 2005 年版.一部 [ S]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5:62.
[ 2] 包雪声 , 顺庆生 , 陈立钻.中国药用石斛 [ M] .上海:上海
医科大学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1:29.
[ 3] 张治国 , 俞巧仙 , 叶智根.名贵中药-铁皮石斛 [ 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2006:3.
[ 4]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植物志 (种子植物) [ M]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03 (14):666-667.
[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 (第 8卷)[ M ] .上海:上海科
技出版社 , 1999:678-681.
[ 6] 陈业高 , 徐俊驹 , 高芳 , 等.石豆兰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
性研究进展 [ J] .武汉植物学研究 , 2005 , 23 (6):601-605.
[ 7] Ad riá na k ovács , And rea vasas , Judit hohm ann.Natu ral p he-
nanth renes and thei r biological activity [ J ] .Ph otoch em ,
2008 , 69 (5):1084-1110.
表 2 腾冲石豆兰与金钗石斛比较
Tab 2 Bulbophyl lumtengchongense Z.H.Tsi compared with Dendrobinnnobi le
Lindl
腾冲石豆兰
(Bu lbo phy l lum tengchongense)
金钗石斛
(Dend robinn nobi le Lindl)
来源 为兰科植物腾冲石豆兰
Bu lbophyl lum tengchon-
gense Z.H.Tsi 的假鳞茎
为兰科植物金钗石斛
Dend robinn nobi le Lind l
的新鲜或干燥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常绿草本。根茎纤
细 , 匍匐横生 , 多分枝 ,
多节 、 节处丛生细而长
的须根
多年生附生草本 , 茎丛生 ,
直立 , 上部多少回折状,
稍扁 , 基部窄而圆 , 高
30 ~ 50 cm , 粗 达 1.3
cm , 具槽纹 , 多节
性状鉴别 假鳞茎类长圆锥形或长圆
柱形 , 微扭曲 , 长 1~ 2
cm , 直径 1~ 2 mm , 有
蜡样光泽 , 具细纵棱纹 ,
每一假鳞茎上端平截 ,
下端有须根
茎的干燥品直径 0.4~ 0.6 cm ,
节间长 2.5~ 3cm , 表面
金黄色或黄中带绿色
显微鉴别 ①表皮细胞 1列 , 扁平 ,
外被鲜黄色角质层。 ②
基本薄壁组织细胞大小
悬殊 , 散在有多数有限
外韧型维管束 , 略排成
3~ 5圈
①表皮为一列小扁平细
胞 , 外被厚的角质层②
中柱宽广 , 散在有多数
有限外韧型维管束 , 木
质部导管 1~ 3个
化学成分 已报道的成分包括菲 、 联
苄类等 , 含有广石豆兰

主要有效成分为生物碱 ,
有石斛碱 、 石斛次碱 、
6-羟基石斛碱 、 石斛醚
碱等
[ 8] Wu B , He S , Pan YJ.New dihydrodibenzoexpins f rom Bu lbo-
phy llum kwangtung ense.[ J] .Planta Med , 2006 , 72 (12):
1244-1247.
[ 9] 孟庆云.石斛的鉴别 [ J] .中国基层医学 , 1995 , 2 (3):
309.
[ 10] 詹泉明 , 黄庆华.石斛及其混伪品的性状鉴别 [ J] .福建中
医药 , 1999 , 30 (5):47-49.
[ 11] 魏小勇.石斛属植物生物碱研究进展 [ J] .中国药事 , 2005 ,
19 (7):445-447.
[ 12] 王康正 , 高文远.石斛属药用植物研究进展 [ J] .中草药 ,
1997 , 28 (10):633-635.
(收稿日期:2008-07-08;修回日期:2008-09-09)
欢迎向中南药学投稿
中南药学 2008年 12月第 6卷第 6期 Cent ral S outh Ph armacy.December 2008, Vol.6 No.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