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The prospect of the Chinese ecological agriculture(CEA)at present stage

现阶段中国生态农业展望



全 文 :第 12卷 第 2期
2 0 0 4年 4月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Vo1.12 NO.2
April, 2004
现阶段中国生态农业展望
张壬午 高怀友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 所 天津 300191)
摘 要 探讨 了21世纪中国生态农业建设的目标、内涵及其相应技术体系,指出中国的可持续农业应建立在生态
合理 的基 础上,在 实施农业现代化 的同时实现生态经济 系统 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 生态农 业 农业现代 化 生态经济系统 良性循环
The prospect of the Chinese ecological agriculture(CEA)at present stage.ZHANG Ren‘Wu,GAO Huai—You(Agro-en—
vironmental Pro:ection Institute,Ministry of Agriculture,Tianjin 300191),CJEA,2004,12(2):23~25
Abstract The goal and intension as wel as the corresponding technic system of the Chines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n 2 1
century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The Chines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should be not only based on the agriculture modern—
ization but also realize a benign circulation of the eco-economic system .The Chines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must be reason—
able ecologically.
Key words Ecological agriculture,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Eco-economics system,Benign circulation
1 现阶段中国生态农业建设目标
农业现代化是传统农业过渡到现代产业的多层面演替过程,其过程既包括用现代工业提供的物质技术
装备农业、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也包括用现代 表1 现阶段中国生态农业建设目标
市场经济观念和组织方式管理农业,创造 高综合生产率。
2l世纪经济生态化、知识化的趋势,决定其农业现代化发
展应纳入生态合理的轨道 ,为此生态农业首要任务是探
索协调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 、有效开发资源并保证资源
可持续利用且有市场 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 ;重视产业结
构由种 、养 、加扩大到一、二 、三产业 的有效连接 以及各产
业、各生产部门之间科学链接,健全与完善区域内生态型
清洁生产系统,实现健康安全农产品生产;发展农村经济
的同时建设环境优美和文明的新农村 ,以满足社会发展
Tab.1 The objective of Chinese ecological
agriculture(CEA)development
和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与文明双重需求 ,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 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这就是我国
生态农业所要达到的目标(见表 1) 。针对当前我国农业 出现的社会效益与 自身经济效益 的矛盾 、分散农
户与大市场的矛盾以及受市场和 自然资源双重约束的矛盾等并未完全解决 ,而农业生产由数量 向品种和质
量转化 ,产值贡献弱化和市场贡献功能增大以及农业环境贡献功能强化 ,决定 了我国大力建设生态农业 ,尤
其是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极其重要性。
2 生态农业内涵及其技术体系
生态农业是从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合理化人手,通过实施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强化生物资源再生能力 ;通
过改善农 田景观及建设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使种群结构合理多样化 ,恢复或完善生态系统原有 的生产者、消费
者与分解者之间链接,形成生态系统 良性循环结构及物质循环利用 ;依据生态适宜性原则 ,在种群结构
调整中人工改善农业系统生物多样化,有力地促进生态保护与培育,也为产业多样化和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
产业化奠定物质基础 ’引。实现农业现代化必然要走农业产业化之路,而农业产业化只有建立在相应完善
*国家科技部重点科技攻关项目(K2000—05—10)资助
收稿日期:2003—07—08 改回日期:2003—08—06
24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第 12卷
可行的生产技术规范、质量管理标准、产品生产控制与检验体系前提下,实施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才有可能
实现,这也决定 21世纪生态农业技术体系必然是以提高土地生产力、土地产值及增加收入前提下,保证农产
品安全及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 目的的农业技术体系 ’ 。集约化农业生产系统重视克服限制因子对生物
生产的影响,为提高劳动生产率 ,实现规模化和机械化生产 ,通过种群简化方法 ,特别是通过外部投入调控某
些制约因子 (如 N、P、K肥施用控制 营养不足 ,农药控制病虫害等 )达到最大产量 ,获取最大 土地生产能力。
但农业生产是生物性生产,农业生态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受光、热、水、气等多生态因子的综合影响和约束;
农业生物 ,特别是农作物 、畜禽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都不可能取决于 1种生态环境因子 ,因此 以调整单个或
少数几个因子为主的一些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则难以达到健康生长发育的目的,往往受诸多因子构成的农业
生态系统其他因子约束,处理不当甚至导致系统内不平衡,生物多样性减少、物流不畅和报酬递减,系统内物
质能量过剩而带来的污染 ,富营养化等环境诸问题。依据生态农业 内涵 ,一个生态经济 良性循环 的区域生态
农业建设其规划设计时侧重点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应以建设 主导产业 明确并与多产业配套的生态农业产业体
系为中心 ’ ,主导农产品生产应建立在该区域水 、土 、生物与气候资源潜力和区域 比较优势基础上 ,它包括
表2 实现生态经济良性循环条件 通过实现物质循环利用 ,无废弃物或少废弃物生产 ,建
Tab.2 Qualification for achieved a virtuous circle
in the agriculture eco-economic system
项 目 条 件
Items Qualification
农 业 生 产 布 局
生 物 分 布
物质输入与输出
农 业 环 境
商 品 流 通 渠 道
产 业 结 构
农 业 废 弃 物
宏 观 调 控 系 统
生 态 适 宜 的 名 优 特 优 良 品 种
种群 多样 ,非均 匀 分 布并 形 成食 物 链 结构
维持生 态 平衡 ,污 染排 放 为 环境 容 量 范 围
植被覆盖面积最 大 .生态 自净 与恢 复能力强
区 位 优 势 明 显 ,市 场 完 善 、畅 通
主导产业明晰 ,产 业多样 化的柔性产 业结构
充 分 高 效 利 用 ,实 现 清 洁 生 产
完 善 的 管 理 、法 规 、监 督 与 检 测 体 系 等
设规模化 、专业化种植与养殖业 复合生态系统。二是
通过推广一系列生态农业技术 ,实施 生态保护与强化
生物再生能力为 目标 的区域与农 田生态环境建设 ,逐
步改善生态环境 ,保护生物多样性 ,控制 面源污染 ,实
现生态农业的“质量”目标。判断区域生态经济 良性循
环可参见表 2 ’ 。由表 2可知农业 生物应对环境有
良好 的适应性 ,其表现一是农业生产布局及 引进优 良
生物品种时 ,必须考虑这些生物的生境 条件 即生态适
宜性 ,以获得农业生 态系统最大净生产量 的同时保证
农产品质量实现名优特生产 ;二是生物的时空分布体
现多样性和非均匀性 ,将传统农业技术精华与现代农业技术优化组装配套 ,使农业生产系统 内各种生物在特
定生境中与其他生物形成多样化和非均匀分布 ,为每种生物生存发展和进化的能量差提供条件 ,使系统内能
流 、物流和信息流畅通 ,才有可能形成食物链关系,从根本上解决利用生物相生相 克的生态学原理进行生物
防治以替代化学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问题,这是大田生产健康安全农产品的基本条件保证;三是使绿色植被
覆盖面积最大 ,环境污染程度不超过系统的 自净能力 。由于农业生产是以植物为基础的生物性生产 ,因而第
一 性生产力 即绿色植物生产力 的大小是影响动物性生产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健全、生态效益以及农业生产
发展的关键。根据这一原则,扩大土地绿色覆盖度,增大草地面积特别是豆科牧草种植面积,提高农作物光
合作用能力,使荒山、荒坡、荒沟和荒地绿色覆盖达到可能的极大值,是实现系统良性循环,减少系统外投入
的最有效措施 ;四是农业系统物质输入与输出必须大体维持平衡 ,可避免因土壤营养物盈亏导致农田不可持
续利用 ,并缓解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在农产品过量累积、残 留以及农业面源污染;实现经济 良性循环的条
件一是要有畅通的商品流通渠道,以保证种、养、加循环链的价值流通畅,为健康安全食品提供有利的市场流
通条件 ;二是必须结构合理 ,包括产业结构比例及各业 内部结构 比例合理 ;每个产业 中生产 、分配 、交换和消
费 4个生产与再生产环节合理 ,保证农业生产周而复始顺畅进行 ;三是通过增环加链 ,使各种农副产品及农
业生产废弃物得以充分合理利用;四是通过规划、决策、调节、保障、流通、科技和信息等系统建设实施有效的
宏观调控 。
生态农业技术 内涵一是开发重点应加大高科技含量 ,有利于完善与健全植物性生产 、动物转化与微生物
还原的良性循环农业生态系统 ,开发 、研究 以微生物技术为 主要内容的接 口技术 已成为突破 口;运用系统工
程方法科学合理地优化组装各种现代生产技术 ,通过规范农业生产行为,在农业生产过程 中力求保护农业生
态环境 ,不断改善农产品质量 ,实现不 同区域生态农业 目标。其中在寻求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且有市场竞争力
主导产业的同时,建立新型生产及生态保育技术体系技术规范 ,建立环境与产 品质量保证控制监测体系 ,建
立与完善区域及宏观调控管理体系,实现区域信息网络链接 ,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化是当前生态农业建设
热点。二是特定 区域生态农业建设及其技术是在 3个层次进行的‘ ,首先是战略层次 ,该层次通过综合规
划来实现 ,它要求从 区域社会经济及 自然资源现状出发 ,遵循生态系统“整体 、协调 、循环、再生”原理 ,运用 系
第 2期 张壬午等 :现 阶段 中国生 态农业 展望 25
统工程方法及规划成果,对区域内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进行宏观战略部署。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
在对系统现状详实调研 与科学分析基础上 ,这就需要对系统进行全面诊断 ,科 学评价系统 生态经济状 况 ,从
而为规划的科学性和可信度提供依据。其次为途径层次,它要求依据区域资源条件和生态异质性特点,在横
向上进行分区农业发展模式设计 ,在纵向上进行工程项 目设计 。分 区模式设计需优化配置系统 内部各子系
统间关系和比例以及各子系统内部各级层次结构,并考虑创造良好的外部必要条件,使系统能适应其外界大
环境,故分区模式设计属微观结构调控技术,为总体规划的微观化和具体化。工程项 目设计则是在整个区域
范围内根据当地优势条件及可持续发展主要障碍因子所设计的实现生态农业重大项目,它以工程化、规模化
和专业化为特征。通过分区模式设计和工程项 目设计,使生态农业建设技术体系为网状工程系统,而其战略
层次和途径层次的设计技术均属于软技术 。再次为技术组装层次 ,这是生态农业技术体系最基础层次 ,生
态农业工程项 目及模式的实施必须通过具体配套硬技术来实现 ,生态农业工程及模式是发展生态农业 的技
术组装图纸 ,在系统与整体设计基础上依据区域生态 、经济条件 ,通过各种硬技术 ,特别是接 口技术加以组装
才能实现其生产与经济效益。三是调整结构是实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生态合理化的基础,其技术包括通过
种群多样化及优化技术 ,健全植物性生产、动物转化 、微生物循环和系列加工增殖 ,实现水土、生物等资源优
化配置和高效开发利用;针对区域生物种群生态适宜性特点,引进农业优良生物种群和培育技术,充分发挥
生态优势 ,发展主导生物种群 ,开发具有市场与经济优势的主导产业 ,并使主导产业与产业多样化有机结合 ,
形成能适应市场变化的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柔性产业结构 ’ 。四是通过以接口技术为核心、技术集成为
主线的系统设计,实现无废弃物或少废弃物的清洁生产,生产健康、安全农产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
态环境,因此生态农业技术体系特征是软硬技术结合、多目标(环境友好)的双赢集成技术,如前所述 目前接
口技术是以微生物技术(如厌氧 、好氧发酵技术)开发与产业化 为突破 口。此外生态恢 复技术退耕还林 中
灌草技术和绿篱技术等、生态适宜性生物种群引进与开发都是解决生态良性循环的关键技术 。综上所述,
生态农业建设的技术要求决定其技术体系是软硬技术的结合;技术体系的多目标决定其必然是多项技术优
化组装;农业生产的生态合理化决定其必须因地制宜地运用生态系统观进行整体设计;实现良性循环决定其
必须以接 口技术为突破 口并进行多产业 间的链接 。
完善生态农业技术体 系必须建立在规范三大体系基础上 ,即环境友好(双赢)的生态农业技术与集成 的
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链接的政策法规与有效机制的宏观调控管理体系,包括产品质量标
准、生产技术规范、环境和产品监测网络及制度的产品质量控制与监测体系 ’ 。生态农业 只有通过规范农
业生产行为,坚持农业生产全过程控制才能达到其目标,在源头通过生态工程建设治理环境,创造良好的农
业生产条件 ;通过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和生态农业技术实现生产过程 中物质良性循环利用、清洁生产 ,以提高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性 ;通过标准控制及检测 ,保证向市场提供的农产品为无公害 、绿色或有机食品 ,提高产 品
品牌价值和信誉度 ,建设完善的市场与流通体系,维护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利益。就 目前而言生态农业建设要
达到上述 目的,必须尽快解决市场 、技术和管理三大接 口,在这方面已有许多市县取得成功经验 ,为促进我国
生态农业建设与发展做出贡献。
参 考 文 献
张壬午,计 文瑛 生态农业典型模式与配套技术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1~6
马世骏 ,李 松华 .中国的农业生态工程 北京 :科学 出版社 ,1987 17
张壬 午等 论生态农业模式设计 生态农业研究 ,1997,5(3):1~5
张壬午等 论农业生态工程 生态农业研究 ,1998,6(1):14~19
张壬午等 德惠市生态农业建设与系统综合评价 生态农业研究,1999,7(1).82~85
张壬午等 生态农业产业化浅析 生态农业研究 ,2000,8(2):93~96
路 明 现代生态农业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7
张壬午等.生态农业技术导论.济南:l¨东大学出版社,1992.1~12
Zhang Renwu.et a1.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agro-ecological engineering in China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