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Research progress and prospect on classification and grading of agricultural land in China

我国农用地分等定级研究进展与展望



全 文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发展规划项目(G2000046807)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0102018)资助
收稿日期:2004-07-06 改回日期:2004-08-22
我国农用地分等定级研究进展与展望*
彭 建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北京 100871)
蒋一军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100872)
刘 松 张清春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 北京 100035)
摘 要 从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理论基础、模型与方法、评价指标、若干概念与技术程序、评价单元划分、RS与GIS
应用、成果应用及相关研究等方面综述了我国农用地分等定级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的应用研
究及评价指标选取和接边问题等研究趋向。
关键词 农用地 分等定级 研究进展
ResearchprogressandprospectonclassificationandgradingofagriculturallandinChina.PENGJian(ColegeofEnvi-
ronmentalSciences,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JIANGYi-Jun(RenminUniversityofChina,Beijing
100872,China),LIUSong,ZHANGQing-Chun(LandConsolidationandRehabilitationCenter,MinistryofLandandRe-
source,Beijing100035,China),CJEA,2005,13(4):167~170
Abstract Theresearchprogressesonclassificationandgradingofagriculturalland(CGAL)inChinaarestated,through
theoreticalfoundation,modelandmethodology,evaluationindexes,conceptandtechnologyprocess,evaluationcel,applica-
tionofRSandGIS,relatedresearchandapplication.Atthelast,theemphasisforfurtherresearchonCGALinChina,i.e.
theresearchonapplicationofCGAL,evaluationindexes,regionalintegration,areputforward.
Keywords Agriculturalland,Classificationandgradation,Researchprogress
(ReceivedJuly6,2004;revisedAug.22,2004)
农用地的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对区域食物安全至关重要。而农用地分等定级通过定量指标科学量化
农用地数量、质量及其分布,确定农用地质量等级,有利于统一掌握农用地质量分布格局,为划定基本农田
保护区、开展土地整理及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中的质量平衡提供科学依据,它是对农用土地自然生产力与土
地生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条件的综合评价,通过农用土地的分等、定级与估价,建立完善的农用地质量价
格体系,有助于实现农村集体土地、按质分配、农地征用按质补偿、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流转按质论价以及农
用地按质纳税,因而它是农用地科学管理、综合整治的基础,对区域的持续、稳定发展意义重大,一直是土地
科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2001年国土资源部正式颁布的《农用地分等
定级规程》标志着农用地分等定级由学术研究向应用实践的转变,依据《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要求全国各
省市相继开展了农用地分等工作,部分省、市还进行了农用地定级、估价试点工作。随着理论研究与试点工
作的逐步深入开展,农用地分等定级正逐步由科学研究转化为各级土地管理部门的行政事务,是由定性分
析到定量评价的重要转折,但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方法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对其后的农用地估价工作
开展及其成果应用相对重视不足。
1 农用地分等定级研究进展
理论基础研究。农用地分等定级是在土地适宜性分析基础上进行的土地生产潜力与现实生产力的综
合评价,其理论核心是土地生产力理论,并与土地肥力理论、区位理论、级差地租理论和土地价值理论等密
切相关。目前国内有关农用地分等定级理论基础的研究均围绕上述内容展开,如杨小雄[1]对农用地分等定
级的生产力理论、区位理论、地租理论和地价理论等进行了研究,吴群[2]则运用土地肥力理论以及土地经济
学基本原理分析了农用地质量“等-级”体系建立的客观基础及其划分理论依据。
第13卷第4期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Vol.13 No.4
2005年10月 ChineseJournalofEco-Agriculture Oct.,2005
模型与方法探讨。农用地分等定级方法体系是农用地分等定级研究的重要内容,高向军等[3]比较了农
业部耕地地力等级划分体系和国土资源部农用土地分等定级评价体系,周生路等[4]则对农用土地经济定级
中模拟作物产量法和综合土地质量法技术路线及其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李莹星等[5]提出了耕地分等定级
评价新方法———自然产量剥离法。此外农用地分等定级中的等别划分方法也由传统“加权指数求和法”发
展到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与因子分析法等多元统计方法,王晓鹏[6]提出的模糊聚类与主成分分析相
结合的农用地分等定级方法,单胜道等[7]和王庆日等[8]提出的模糊综合定级法,聂庆华等[9]则提出农田质
量分级的模糊稀疏度与模糊贴近度比较算法模型。
评价指标研究。农用地分等定级是对影响农用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评价,近年
来国内学者针对自然质量因素的选取进行了大量研究,张凤荣等[10,11]分析了制定农用地分等定级野外诊断
指标体系原则、方法与依据以及农用地分等中土壤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单胜道[12]则研究了土壤因素及其
在耕地定级估价中的影响度。但亦有学者认识到社会经济因素对农用地质量的影响,周际鹏等[13]研究分析
了农用地生态经济评价指标,赵庚星[14]选取交通运输条件等土地经济因素进行了农用地综合经济评价,赵
登辉等[15]提出了结合农产品销售市场中心与交通条件的耕地定级估价方法,朱永明等[16]则分析研究了农
用地修正法定级因素中的社会经济因素。此外也有学者相关研究了评价指标赋值与权重的确定,丁生喜[17]
讨论了地貌、土壤、气候、生产与植被等指标评价指数定量求取的具体步骤与方法。王令超等[18,19]将农用地
定级评价因子分为数值型、域值型、语言型和空间扩散型等类型并分别进行赋值,且通过比较总分值计算加
权求和模型与几何平均值模型的优缺点,构建了更能体现定级因素因子特征的动态加权求和模型。王建国
等[20]则构建了农用地分等的光温生产力、供水质量和土壤质量指数以及农用地定级土地区位质量和土地作
业质量指数等评价模块数学模型方法,并具体讨论了土壤质量指数计算中土壤养分、有效土层厚度、pH值、
质地、全盐量、障碍层深度与地下水位等因素评价模型。
若干概念与技术程序探讨。部分学者针对《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中若干有待进一步具体规范的概念
与技术程序进行了深入探讨,张凤荣等[21]研究指出为使《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中土地利用系数概念更具社
会公平公正性,该系数计算方法应调整为正常投入水平下作物实际产量与当地该作物的土地生产潜力之
比。安萍莉等[22]探讨了标准耕作制度的确定原则,并从主要作物生态适宜性等方面论述了标准耕作制度的
确定方法。燕新程等[23]提出采用土地类型适宜性程度评价法求算土壤有效系数的方法,并提出在农用地分
等中应引入反映土地区位条件和地块状况的立地条件系数。王洪波等[24,25]则构建了利用滑动平均和二次
回归法求算土壤有效系数数学模型,确定了连续型和离散型分等指标的土壤有效系数并采用分区法与不分
区法进行了县域农用地自然质量分数计算比较研究,提出为确保农用地分等结果的可比性,宜采用不分区
方法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分数。
评价单元划分研究。评价单元是进行农用地等级评定的基本空间单位,单元划分的精度与方法选择直
接关系到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的精确性及其应用可行性,因此评价单元划分研究是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基
础。马仁会等[26]提出因素差异性、界线分隔、边界完整性与相似性等分等单元划分原则以及编码要求,具体
分析了叠置法、地块法、详查图斑法和动态网格法等主要单元划分方法,并评价了各自优缺点、适用地域和
注意事项。王令超[18]对比分析了三图叠置法、网格单元法与矢量叠加法等单元划分方法的优缺点及适宜条
件。龙辉[27]则详细介绍了依枯单因素图叠加法进行评价单元划分的基本流程与注意事项。成文等[28]针对
《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中有关评价单元划分需考虑地物权属界线的规定,提出评价单元的界线划分不应考
虑权属界线。
RS、GIS技术的应用研究。农用地分等定级涉及大量空间信息与土地属性信息,而地理信息系统能有
效实现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结合,并具有拓朴、叠加与缓冲区等强大的空间数据分析功能,因此借助GIS
技术可快速实现农用地分等定级信息的获取、处理、分析与输出,不少学者分别从属性库、图形库以及综合
评价模型构建等方面探讨ARC/INFO、MAP/INFO与MapGis等GIS软件系统支持下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技
术路线与信息系统的建立,并初步研究了航空遥感技术在农用土地定级单元划分及定级因素提取中的
应用。
成果应用与相关研究。国内专家学者虽普遍认同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可为土地整理、基本农田保护与
耕地占补平衡提供科学依据,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征地补偿、农村集体使用土地流转与农业税制改革具
有重要意义。但对成果的具体应用,即使在《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中也未给予明确说明,部分学者对此进
168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第13卷
行了初步分析。刘水杏等[29]提出运用农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成果建立耕地质量平衡标准的实施方案及步骤,
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谢经荣等[30]认为农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对农村税费改革过程中确立合理的计税基础
和适宜税率是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提出了农地定级与估价成果在农村税费改革中应用的方案,并进行了技
术、经济与政策可行性分析。关文荣[31]则具体分析了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成果在法定责任、土地资产合
理配置与农业税制改革等方面的具体应用。围绕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的开展国内不少学者进行了农用地
分等定级的相关研究,范胜龙等[32]对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数据与实地调查数据的差异性和分等结果进行对
比研究结果表明,分等结果有较大差距,并非所有分等因素都采用土壤普查数据,尤其土壤有机质含量、排
水条件和水田耕层厚度等分等因素应采用现状调查数据。成文等[28]则指出社会、自然与经济等方面资料广
泛收集是农用地分等定级研究的基础,并重点整理了农用地分等定级所需要收集的自然条件、图件、农用地
利用和农用地经济资料及其他资料。
2 农用地分等定级研究展望
农用地分等定级是对土地自身生产能力的评价,源于土地适宜性评价及更早的土地潜力评价和土地分
类定级,是对土地系统持续利用评价的有益补充。近年来我国农用地分等定级研究进展迅速,已初步构建
了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理论框架与方法体系,RS、GIS等新技术的应用初见成效,成果应用方向也已基本明
确,但尚未建立起1套较成熟的、全国统一的评价体系和方法体系,且具体评价指标尚处于探索阶段,部分概
念与技术程序则有待商榷。今后随着实践工作的逐步深入,有关农用地分等定级方法体系的研究将渐趋弱
化,而应用研究、评价指标选取、接边问题以及农用地分等定级及估价的综合研究将成为研究重点。农用地
分等定级成果的应用研究尤其应深入探讨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在农业税制改革、征地补偿与农用地流转中
应用的实施方案,注重区域实践,使农用地分等定级真正成为各项工作的基础。全面、科学的农用地分等定
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农用地分等定级研究的关键,当前其评价指标的选取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现有评
价指标往往过多考虑自然因素,而对社会经济因素考虑过少;二是现有指标体系中部分指标间的相关性较
高,分等定级过程中采用的各修正系数间也存在一定相关关系,易造成重复计算。《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规定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全国具有可比性,但我国地域辽阔,农用地地域性较强,而各地农用地分等定级所选
取的评价因素不同,且依《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规定即使在同一研究区也存在指标区的划分,不同指标区
选择不同的评价因素,采用不同的权重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分数,这极有可能导致同等质量相邻地块因评
价指标体系不同而得出相差较大的农用地自然质量分数,因此接边问题,即不同研究区、不同指标区之间分
等指数的可比性问题尚待进一步深入探讨。事实上接边问题是全国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综合评价中的技
术问题,也是重要的理论问题,其实质是全国统一的农用地分等定级序列的构建。而在各指标区设立具有
代表性的标准地块并建立标准地块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全国类比网络,是可能解决接边问题的方案之一。
目前我国单一的农用地分等、定级或估价较多,而综合评价成果较少,导致农用地评价成果无法直接应用,
而农用地评价必须将农用地分等、定级和估价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保证土地评价的科学性,因此开展农用
地分等定级及估价的综合研究是农用地分等定级区域实践的重要方向。
参 考 文 献
1 杨小雄.耕地资源定级估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广西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8(2):50~55
2 吴 群.农用地质量等级划分依据及其基本思路.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38~42
3 高向军,马仁会.中国农用土地等级评价研究进展.农业工程学报,2002,18(1):165~168
4 周生路,王铁成,黄劲松等.农用土地经济定级中两种方法的比较研究———以新疆一四八农场为例.土壤学报,2001,38(3):239~247
5 李莹星,王济民,张妙玲等.耕地分等定级方法的比较及应用研究.中国土地科学,1997,11(1):33~37
6 王晓鹏.模糊聚类与主成分分析土地分等定级方法之研究.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57~63
7 单胜道,俞劲炎.耕地模糊综合定级体系初探.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1999,26(3):99~104
8 王庆日,吕亮卿.农用土地定级的Fuzzy方法研究.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99,19(3):229~233
9 聂庆华,包浩生.基于GIS农田质量自动分等定级算法及其实现———以北京市房山区为例.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
35(6):697~703
10张凤荣,安萍莉,胡存智.制定农用地分等定级野外诊断指标体系的原则、方法和依据.中国土地科学,2001,15(2):31~34
11张凤荣,安萍莉,王军艳等.耕地分等中的土壤质量指标体系与分等方法.资源科学,2002,24(2):71~75
12单胜道.土壤因素及其在耕地定级估价中的影响度.农业技术经济,1999(1):57~59
13周际鹏,侯莉琴.农用地分等定级中的生态经济评价.中国土地,2002(3):25
第4期 彭 建等:我国农用地分等定级研究进展与展望 169
14赵庚星.农用土地综合经济评价方法初探.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6(2):22~24
15赵登辉,郭 川.耕地定级与估价的新思路.中国土地科学,1997,11(6):36~39
16朱永明,付梅臣,曾 辉等.农用地修正法定级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研究.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25(4):259~262
17丁生喜.农用耕地分等定级的评价指标选取及其定量化处理.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54~57
18王令超.农用土地定级方法初探.国土资源管理,2001,18(1):4~9
19王令超,王国强,王国灵.农用土地定级的总分值计算模型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20(3):10~12
20王建国,单艳红,杨林章.我国农用地分等定级理论与方法探讨.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2,18(2):84~88
21张凤荣,陨文聚,孔祥斌等.对《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土地利用系数的探讨.中国土地科学,2002,16(1):16~19
22安萍莉,张凤荣,陈 阜.农用地分等定级中标准耕作制度的确定.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18(2):45~48
23燕新程,谢啸斌,尹 君等.农用土地分等方法研究.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1,24(3):27~30
24王洪波,许白皋,霍习良等.农用土地分等定级中土壤有效系数的求算方法及应用.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25(4):53~56
25王洪波,王学斌,朱德举.万柏林区农用地分等自然质量分求算方法.中国土地科学,2002,16(1):32~35
26马仁会,李 强,李小波等.县级农用地分等评价单元划分方法评价.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18(2):93~95
27龙 辉.地理信息系统在农用地分等定级中的应用.国土资源管理,2002,19(2):26~29
28成 文,贾贵举,刘 威等.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初探.内蒙古农业科技,2001(增刊):55~56
29刘水杏,曲 波.农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成果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应用.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21(3):82~84
30谢经荣,刘水杏,曲 波.农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成果在农税改革中的应用.中国农村经济,2001(6):61~65
31关文荣.农用地的分等定级与估价.中国土地,2000(4):22~24
32范胜龙,黄炎和.采用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进行农用地分等的可行性研究———以龙海市为例.中国土地科学,2003,17(2):41~
!!!!!!!!!!!!!!!!!!!!!!!!!!!!!!!!!!!!!!!!!!!!!!!
46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征稿启事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原刊名《生态农业研究》)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中
国生态经济学会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刊,荣获第三届和第
四届全国农业优秀期刊一等奖和首届中国北方优秀期刊奖。本刊为季刊,季初月出版,国际标准大16开本,
192页,国际刊号:ISSN1671-3990,国内刊号:CN13-1315/S。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新邮发代号
·······
82
··
-973
···
,国外
发行代号:Q1625,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敬请广大读者订户及时在报刊发行目录北京地区栏目寻找订购
···························
本刊
··
。本刊旨在探索与研究生态农业的理论、方法、技术创新及其研究进展等、推动学科发展,主要刊登生
态学、生态经济学、农林牧副渔及资源与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学术论文、研究技术报告(包括
理论与应用研究、农业生态工程技术与实用生物技术、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保护、资源优化配置与开发及
其效益研究、城镇绿地生态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农业环境污染防治技术及生态农业产业化与循环
经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等方面)、研究简报及综述、生态省(市)建设、生态农业建设和生态示范区典型模
式与典型经验等,欢迎国内外从事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农林牧副渔、资源与环境保护等领域科技人员、教学
和管理工作者以及基层从事生态农业建设的技术与管理人员踊跃投稿。来稿请按国家标准GB7713—87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撰写。来稿请注明科研项目来源,本刊对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资助项目、863项目、973项目、省(部)级以上重大攻关项目和国家开放实验室研究项目等论文将优先
发表,凡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者请注明,并提供获奖复印件及单位证明。来稿请寄:石家庄市槐中路286
号《中国生态农业学报》编辑部;邮政编码:050021;电话:(0311)85818007。网址:http:/www.sjziam.
ac.cnE-mail:editor@ms.sjziam.ac.cn
本刊编辑部
170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第1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