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9卷 第 2期
2 0 01年 6月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Chinese Journal of Eco Agriculture
Vo1.9
June,
No.2
2 0 01
常规与有机农作条件下土壤一植物系统磷素平衡及利用
孟凡乔 李国学 史雅娟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 100094)(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100085)
■ 一 舟析了自然生态系统中P的形态、数量和循环方式,对常规和有机农作条件下土壤一植物秉坑P的来源、
数量、输^、输出途径及特点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P的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袁明t有机农作方式下P投^水
平低,输出与常规农作方式相当,系统表现为负平衡,但 P的利用效率高于常规农作方式,对减少 P素的负效应具
有重要的环境意义。
关t词 磷 农作方式 利用效率
Iq~lJan~~*and utilzmlion of phosphorus in soil—plant system under conventional and organ ic farming eon~Uon—
MENG Fan-O3ao,LI Guo—Xue(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ciences,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
BelOng100094),SHIYa—Juan(ResearchCenter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tChinaAcademyofSciencestBeiing
100085),CJEA,2001.9(2):64~ 66
Almtract The P f0rms。quantity and cycle approaches in natural ecosystem are summarizedt and its sour~s,quan-
titytinput and output approaches under conventional and organic farming condition are compared.Utilization elfi-
~ency of P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also analyzed .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in organic farming systemtthere
exists negative P balance because the input of P is lower and the output of P is nearly the same as conventional
farming systemtbut the using efficiency of P is h 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farming system.This makes a
g~.at significance for the positive environmental effect of P.
Key word~ P,Farming aystemtUtilization rate
P是动植物和微生物核酸的主要组分,是能量摄取和释放载体ATP的重要元素。目前人们对P素的了
解较多,但在P的形态、数量、利用效率、循环以及与生物的关系等方面尚待进一步明确。与C、N、S等元素不
同.P的转移量特别是气态转移量很少,但影响非常大。如何高效利用 P及避免或减少P的环境负效应是各
类农作方式,特别是有机农业和常规农业应深入研究的重点。
1 农业生态系统中P的分布
土壤中P素主要分为有机态和无机态,有机磷的含量为50~500mg/kg,占全 P的比重从<10 ~66
不等。有机碑的形态主要有核酸类、植素类和磷脂类,约占有机磷的70 ,其余 20 ~3o 尚不能完全确定
其形态;而无机磷化合物几乎全部为正磷酸盐。发育程度低的土壤非闭蓄态磷酸盐中钙盐含量较高,而铁铝
盐较少;发育程度高的土壤非闭蓄态磷酸盐中以铁盐为主,钙铝盐极少,而闭蓄态磷酸盐可占无机磷量的
8o 以上。地球的P贮量中陆地土壤的P为960~1 600亿t,海洋中溶解的P为800亿t,现行可开采的P约
410亿 t,资源量为 880亿 t。除地壳、海洋外,地球上P分布最多的是生物体,P素在生物、环境组成的生态系
统中不断循环转移,其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循环与人类活动休戚相关。以大规模利用石油能源、化学品及工
业技术装备为特征的常规农业在 6o年代达到鼎盛时期,70年代后逐渐暴露出其内在弊端。以英国土壤学家
Albert howard提出的 有机农业”为代表的各种 替代农业 为解决常规农业的弊端带来希望,有机农业尊
重自然生态平衡.避免使用合成化学品如化肥、农药和调节剂及强迫动植物生长的方法,了解这2类农作方
式中P素循环的模式和特征对人类更好地利用P,减少其负效应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常规与有机农作条件下的P素输人
有机农业严禁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肥料 ,禁止使用磷酸盐、矿渣和磷矿石,以防止自然资源的枯竭和重
- 国家自然辩学基金项目(39600086)资助
收瞢 日期:2000-01—06 改回日期:2001—03—1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2期 孟凡乔等:常规与有机农作条件下土壤一植物系统磷素平衡及利用 65
金属在土壤中的积累.P的补充主要通过使用有机农业系统生产的、经过 1~6个月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 ]。
常规农业的P素供应广泛采用的P肥品种包括有机肥、磷矿石、钙镁磷肥、过磷酸钙和重过磷酸钙等。施用
化学 P肥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F和重金属CA的污染、能源消耗及在土壤、海洋沉积物中P的累积。鲁如
坤 等对我国3O个P肥样品进行的分析表明,P肥平均含cd量为 0.60±0.63mg/kg,研究结论是长期施用
国产 P肥不会产生Cd污染。1973年美国仅动物废弃物的P(14.8亿t)就超过美国当年施用化学 P肥总量
的 1o }1981年我国有机肥提供农作物需 P量的62 有机肥中无机磷的有效性相当于其水溶态磷,不同
有机肥中P的矿化速率与P的形态有关。田间试验表明,当季有机肥P的利用率为 12 ~18 ,相当于过磷
酸盐的 75 口]。1991~1992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发达国家施化肥 N:P 0 t K。O一73.97 t 33.94:22.94,
中国施化肥N:Pz0 :K o一1:0.3:0.09,比美国、前苏联、印度和法国的P肥投入水平均低。目前我国南
方每 kg P肥(Pz0s)增产稻谷 4.7kg,约为 70年代的 1/e,但北方每kg P肥增产小麦8.1kg,玉米9.7kg,略
高于 7o年代的肥效。P肥肥效出现南降北升是由于近 2o年来南方P肥用量较高,土壤中P素已有一定的累
积,而北方P肥用量较小,土壤缺 P呈加剧趋势。根据我国3年肥料试验网的数据0],水稻 P 0 适宜用量为
183kg/hm ,N l P:K一1:0.34:0.35;小麦 P O5为 1 71kg/hm ,N:P一1:0.63;玉米为 169.5kg/hm。,
N:P一1:0.55。P肥在黄淮海封丘地区石灰性土壤有增产作用,玉米一小麦轮作中以每季施P肥 90kg/hm
的投入水平增产最显著。P在石灰性土壤上有明显的后效作用,玉米施 P肥 120kg/hm ,残留在第 2季的增
产相当于施P肥 60kg/hm。 j。有机农业和常规农业 P的投入水平显著不同,美国Rodale研究中心 1 975年
的典型调查表明,美国有机农业 P的投入为化肥 P 34.65kg/hm。,有机肥 P 48.72kg/hm。;常规农业化肥 P
117.52kg/hIn ,有机肥 P 36.83kg/hm i而我国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太湖地区 P肥投入量为 4O~11 5
kg/hm“ ,这说明 2类农业系统有机肥投入水平相当,但常规农业的化肥P投入远比有机农业高。P的输入
除施肥外还可通过其他途径如降水、径流、降尘和灌溉等进入农田生态系统,据报道[8 美国东南农业流域每
年通过降水进入的P为0.37kg/hm。,通过施肥输入的P为13.30kg/hm。;刘全友等报道,我国海河流域每年
通过飘尘、降尘、降水、径流(主要是地下水)输入的 P分别为 0.0036kg/hm。、1.3kg/hm 、0.53kg/hm。和
0.0063kg/hm i而通过化肥、有机肥输入的P分别为 8、76kg/hIn。、1.54kg/hm i黄淮海地区农林业系统每年
通过降水、灌溉输入的 P分别为0、6kg/hm 、2、5kg/hm 。
3 常规与有机农作条件下土壤一植物系统 P素输出
P的输出方式主要通过植物吸收、土壤径流和土壤侵蚀等。作物产量可直接影响P的输出数量,研究表
明,有机农业产量一般比常规农业低,特别是才从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转换期间内,大量元素供应不足,产量
相对较低;但经过转换期后养分供应可满足作物需要时,产量则不一定比常规农业低。有机农业由于耕作方
式、轮作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比常规农业复杂,其从有机肥中获得的微量元素远比常规农业高,更易受各种不
利环境影响的胁迫如干旱、病虫害等,一般情况下土壤P供应充分,作物籽实中P的浓度则高,且籽实P:秸
秆 P的值大,形成单位籽实消费的P量高。常规农业输入的P素远比有机农业高,籽实和秸秆等带走的P也
比有机农业高,但幅度不大。美国Rodale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有机方式通过作物带走的 P为145、14
kg/hm。,常规农业方式为 150、17kg/hm。。由于有机方式输入的P少,P亏损为 61.78kg/hm {而常规农业则
盈余 4.52kg/hm。。除作物吸收带走一部分 P外,土壤径流、淋溶、侵蚀也会导致 P的输出,美国东南农业流
域每年的P输出表现为收获带走4.6kg/hm 、径流带走 1.1kg/hmⅡ’];我国黄淮海农林业生态系统P的输出
量为作物带走 63.93kg/hm。,径流带走 1.04kg/hm ;而太湖地区P的作物输出量为 32、2~55、3kg/hm ,
淋溶带走0、28~-,0.53kg/hm ,径流带走 0、o12~0.43kg/hm 。有机农业倾向于免耕,使P、K等集中在土壤
表层,减少淋溶的损失量及地表侵蚀引起 P的损失。有机农业中大量使用有机肥料,可使土壤中的P大多以
活化状态存在,且能增加淋溶量。
4 P肥的利用效率
许多研究认为 P肥的当季利用率为 1o ~25 ,后续利用量很低。事实上固定于土壤中的 P在以后相
当长的时间内仍有效。Ho~field的试验区在停止追肥 55年后所施 P的 55 被回收,其余以后仍可利用 ]。
林继雄等在我国华北平原12年的定位试验研究表明,一次性施用P。O 36O~7Z0kg/hm。,后效至少保持 12
年 24季作物,累积利用率26.7 ~46、8 ,且每年或隔年施用比1次性施用肥效高。将 P的投入水平、土壤
中原有的P素含量和P的利用效率结合起来考虑,才能公正地认识 P的利用率高低问题。由于 P素形态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第 9卷
不同,化肥 P和有机肥 P的利用率差别很大,化肥P进入土壤后以H。PO (植物吸收的主要形态)存在的P
很快与土壤中的Ca结合,形成磷酸钙,但尚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磷酸钙进一步与 Fe等盐类结合,形成溶解
度板低的闭蓄态磷,失去对植物的有效性 。有机肥料施入土壤后,对土壤P素肥力的影响包括形成土壤储藏
P库;减少土壤对有效磷的固定,活化土壤难溶性磷化合物;降低土壤对矿质磷肥的化学固定并提高 P的有
效性;供应作物 P素并促进根系吸收P。殷秀岩等的研究表明,5年平均有机肥P的当季表观利用率为43 ,
可循环回田的养分量为14kg/hm。,相当于化肥P的全部。朱兆良等[。 田间试验表明,当季厩肥的P利用率为
12 ~18 ,相当于过磷酸盐的75 。由于常规农业和有机农业P投入水平的不同,有机农业比常规农业土
壤中P的含量低,水溶性磷甚至较常规农业低 40 0 ,但有机农业比常规农业农产品中P的含量高 ,研究
者认为可能是在有机农业方式下菌根的存在促进了作物对 P的吸收,有机农业比常规农业畜牧业系统 P的
利用率也高
5 提高农业生态系统中P的利用效率,减少其环境负效应
P在土壤中的扩散系数很低,且植物根仅能吸收距根 l~4mm土壤中的P,如何提高 P的有效性是各种
农业形式重点探讨的问题。有机农业尽可能利用其内在的P,在土壤 P含量很低的情况下利用少部分外源 P
如磷矿石和海绿石;而常规农业的特点是养分的大量输入和输出,这样加大了P在土壤中的固定,造成了无
效P的积累,并加大了向水体中的输出,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实际上由于长年燕肥,农业土壤中已含有大量
的P。有研究表明,在不施P情况下按照P年输出量8.8kg/hm。计算,180cm土壤中的P可供作物利用1450
年。对蔬菜的研究表明,在有机耕作条件下土壤中的P足够生产较高产量的萝 、西红柿和豆角。目前生产
上提高作物对 P的利用效率措施包括选择 P敏感型作物品种;创造有利于P解析的物理化学环境;实行有
利于菌根生长的耕作措施,促进作物对 P的吸收;减少杀真菌剂和杀线虫剂的使用,保持镦生物分解的生物
过程,保证较高的P利用率}减少土壤耕作、翻动,增加土壤动物的形成,提高蚯蚓活动引起的土壤活性 P水
平 大量研究表明,有机农业方式可提供上述环境,有利于P的吸收和利用,但应注意防止过量使用有机肥,
以免引起 P流失形成的环境问题。
参 考 文 献
1 鲁如坤,时正元,熊礼明.我国磷矿磷肥中镉的古量盈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土壤学报.1992,29(2):150~157
2 莫嵌勋.有机肥辩中磷厦其与土壤磷素肥力的关幕.土壤学进晨.1992(3):1~9
3 # 荐t李家康.我国化肥的肥效盈其提高的造径.土壤学报,1 989.z6(3),273~279
4 蒋柏藩,车阿荣,曩盏初.石灰性土壤磷肥用量的探对 土壤,1986,18(4):186~188
5 秦祖平,僚 琪-熊 翦.太期地区两种稻麦轮作制中营养元素的稽环.生态学报,1989.9(3):245~252
8 吴 尉,玛宗蚌-寨宜哲.农林业系统抄兰播一小麦、玉米群落类型氮、碑、钾元素精环的研究.生态学报,1993,18(2),1 39~147
7 Zhu Z/~olfaag-xi Zhe~bsng.商ec “ng ph。sp roIs from crop and animal waste in ChiⅡa.f ∞pho requ/rementa f0 tainable
agriculture m Ash and Oceanic.Proceedings 0{SymposkLm ,1989(6~ lO)】250~ 258
8 Woods L-E-rTodd R.L_,Leonard R.A.,Asmu~sen L.E.Nutrient eycli~ in a$ottheast~rn Unh d States agriculttrnI M tee bed
.
Nutcient eyeli~ in agricultural雠。s tern8,1983.6B~ 72
9 Minnaar,Lizot- Irrot quality|the ef/eet of organic and conventional farming.1lth IFOAM k lemi|ic Confernce. Copenh gen,Den—
mark.1996(1l~15):226~240
10 Schumaeher U-Co mparison 0 organic sud conventional d曲 farr~.1lth 1FOAM Scientifk Co aference.Co penhagen.Dem-asrk
. 1996
(11~ l5),300~ 30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