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3种浓缩方法对莴笋中7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分析比较



全 文 :文章编号:1003-8779(2008)04-0018-03
3种浓缩方法对莴笋中 7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分析比较
陈 莉1 ,卢发家1 ,韦 军2
(1.广西贺州市农业局 ,贺州 542800;2.广西区植保总站 ,南宁 530022)
  摘要:通过采用恒温水浴振荡器 、电热板和氮吹仪 3 种不同浓缩方法 ,对莴笋中 7 种有机磷农药残留进行分析 ,并比较 3
种浓缩方法的优缺点。试验结果表明 ,恒温水浴振荡器 、电热板和氮吹仪处理 7 种有机磷农药的灵敏度 、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
合残留检测要求。从灵敏度 、准确度和精密度等方面综合考虑 , 选择氮吹仪处理最好;从时间 、成本 、操作等方面综合考虑 , 恒
温水浴振荡器处理最好。
  关键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S481.8    文献标识码:B
  蔬菜中有机磷农药多残留量测定前处理的浓缩
方法有很多 ,国家标准中多采用旋转蒸发仪。目前 ,
全国各级农业部门开展的蔬菜例行监测的检测方法
大多都采用氮吹浓缩 ,但由于成本和实验室设备条件
等原因 ,有些基层实验室并不一定能完全按照标准方
法测定。在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 ,许多基
层实验室又承担着蔬菜农药残留的检测任务 ,为了找
到既能够满足标准试验要求 ,又能解决基层实验室资
源相对短缺或试验条件相对有限等问题 ,我们在NY/
T 761-2004标准的基础上 ,采用恒温水浴振荡器 、电
热板及氮吹仪 3种不同的浓缩处理方法对甲胺磷 、甲
拌磷 、氧化乐果 、乐果 、甲基对硫磷 、毒死蜱 、对硫磷 7
种有机磷农药的残留进行比较分析 ,旨在为一些实验
室测定蔬菜中有机磷农药多残留量采用非标浓缩处
理方法时提供参考 。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日本岛津 GC-2010型气相色谱仪带火焰光度
检测器(2010-FPD);DB-17 毛细柱;美国 N -E-
VAP 型 12位氮吹仪;飞利浦HR7633型组织捣碎机;
德国 IKA T25basic型匀浆机;江苏 SHZ-88型水浴
收稿日期:2008-04-23
[作者简介:陈莉(1980-),助理农艺师 ,农学学士。]
和生态农业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表 3 挂灯区与无灯区 2 种害虫幼虫量调查
        (2006 年 9月 25日 ,武鸣大梁大青枣基地)
害虫种类 处理
幼虫量(头)
1 2 3 4 5
平均每株 降幅(%)
频振灯 32 18 11 27 16 10.4 65.4
光谱灯 41 22 14 36 23 13.6 54.8
灭蛾灯 19 38 32 25 24 13.8 54.2枣粘虫
科力灯 36 20 35 29 27 14.7 51.2
无灯区 87 56 43 64 51 30.1 ———
频振灯 66 78 52 63 57 31.6 82.3
光谱灯 81 73 63 78 69 36.4 79.6
灭蛾灯 79 41 89 81 85 37.5 79.0小白纹毒蛾
科力灯 47 90 98 76 88 39.9 77.7
无灯区 245 308 427 486 321 178.7 ———
3.2 频振灯在台湾大青枣应用中 ,大大减少喷药次
数 ,基本上不需喷杀虫剂防治虫害 ,达到无公害水果
生产的目的。单灯控制范围 3.3ha左右 ,装灯高度离
树冠顶部0.5m 诱杀效果最好。
3.3 频振灯和不同品牌杀虫灯在台湾大青枣 55d对
比试验中 ,频振灯发生故障较之其它3种灯少 ,其它 3
种灯以常发生故障而更换零件 ,频振灯的高压网线是
横着绕的 ,比较细密 ,害虫触网极少能逃脱 ,而其它 3
种灯的高压网线是竖着设置 ,间隔宽 ,害虫触网后还
有相当一部分还可以逃脱 ,这也是频振灯诱得害虫总
量比其它3种灯多得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 1] 广西壮族自治区植保总站主编.灯下昆虫图鉴[ M] .广西
科技出版社 , 1995.
[ 2] 徐志宏、李红叶 、张志坚等编著.柑橘病虫草害防治彩色
图说[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1998.
18 广 西 植 保             2008.21(3)
恒温振荡器;美国莱伯泰科 EH -20Aius型电热板 。
乙腈(FISHER /HPLC)、丙酮(天地/HPLC)、氯化钠
(AR ,使用前 200℃烘 4h)。农药标准溶液甲胺磷 、
甲拌磷 、氧化乐果 、乐果 、甲基对硫磷 、毒死蜱 、对硫
磷浓度为 100μg/ml ,购于农业部天津环境保护科研
监测所。
1.2 气相色谱条件
  进样口温度 220℃;检测器温度 250℃;柱温升
温程序 120℃保持 1min ,以20℃/min升温至 180℃
再以 8℃/min升温至240℃,保持 2.5min;载气为氮
气 ,柱流量 1.7ml/min ,氢气 80ml/min ,空气 120ml/
min。进样量为 1μL ,不分流 ,峰面积外标法定量。
1.3 样品前处理
供试样品为莴笋 ,取可食部分按四分法切取约
3000g ,用组织捣碎机捣碎后全部装在一个容器中并
混匀 。
各称取试样 25.0g 于 150ml烧杯中 ,并添加不
同浓度的甲胺磷 、甲拌磷 、氧化乐果 、乐果 、甲基对硫
磷 、毒死蜱 、对硫磷农药标准溶液于烧杯中 ,加入
50.0m l乙腈 ,用匀浆机匀浆 2min ,过滤到预先加入
7gNaCl的 100ml具塞量筒内 。充分振摇 1min , 静
置 30min。
前处理过程中提取方法一致 ,浓缩方法不同 ,有
以下 3个处理:
处理 1:准确移取上层乙腈相 10.0ml ,于 100ml
烧杯中 ,将烧杯置于恒温水浴振荡器(70℃)上 ,转速
为100r/min ,浓缩至乙腈近干取出 ,在烧杯中加入
2ml丙酮溶解样品 ,继续在恒温水浴振荡器上蒸发
近干 ,冷至室温用丙酮洗涤烧杯 ,完全转移入 5ml容
量瓶中 ,定容 ,用旋涡混合器混匀。待上机测定。
处理 2:准确移取上层乙腈相 10.0ml ,于 100ml
烧杯中 ,将烧杯置于电热板(70℃)上 , 浓缩至乙腈
近干取出 ,在烧杯中加入 2ml丙酮溶解样品 ,继续在
电热板上蒸发近干 ,冷至室温用丙酮洗涤烧杯 ,完全
转移入 5 ml容量瓶中 , 定容 , 用旋涡混合器混匀 。
待上机测定。
处理 3:准确移取上层乙腈相 10.0ml ,于 15ml
刻度离心管中 ,将离心管置于氮吹仪(70℃)上 ,离心
管中通入空气 ,浓缩至乙腈近干取出 ,在离心管中加
入2ml丙酮溶解样品 ,继续蒸发近干取出 ,冷至室温
用丙酮溶解样品 ,准确定容至 5ml ,用旋涡混合器混
匀。待上机分析 。
每个处理做 3个水平的加标回收实验 ,浓度分
别为 0.080μg/ml 、0.159μg/ml 、0.315μg/ml ,重复 4
次 。上机测定时 3个处理仪器条件均一致 。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浓缩方法灵敏度比较分析
分别添加 0.03μg/ml的甲胺磷 、甲拌磷 、氧化
乐果 、乐果 、甲基对硫磷 、毒死蜱 、对硫磷农药标准溶
液作方法灵敏度分析 ,计算 3种浓缩方法的最低检
出限(MDL),以最低检出限来反映方法的灵敏度。
从 7种农药浓缩处理方法最低检出限测定结果看:
处理 1 、2 、3分别在 0.0011 ~ 0.0034μg/ml 、0.0017
~ 0.0038μg/ml 、0.0005 ~ 0.0028μg/ml 之间(表
1)。3种浓缩处理方法的灵敏度总体比较分析 ,处
理 3结果最好。
表 1 不同浓缩方法最低检出限(MDL)测定结果
处理农药
最低检出限(MDL)μg /ml
处理 1 处理 2 处理 3
甲胺磷 0.0020 0.0017 0.0015
甲拌磷 0.0011 0.0018 0.0005
氧化乐果 0.0034 0.0038 0.0020
乐果 0.0021 0.0024 0.0020
甲基对硫磷 0.0025 0.0035 0.0028
毒死蜱 0.0019 0.0028 0.0022
对硫磷 0.0016 0.0022 0.0019
2.2 不同浓缩方法准确度比较分析
在莴笋样品中分别添加 0.080μg/ml 、0.159μg/
ml 、0.315μg/ml浓度水平的甲胺磷 、甲拌磷 、氧化乐
果 、乐果 、甲基对硫磷 、毒死蜱 、对硫磷农药标准溶
液 ,每个水平重复 4次 。按加标回收率%=(加样后
总测定量-加样前测定量)/理论加样量×100 ,计算
3种浓缩方法的加标回收率 ,以加标回收率来反映
方法的准确度 。从方法加标回收率测定结果看:处
理1 、2 、3 添加回收率分别在 78.7%~ 113.0%、
76.9%~ 111.9%、76.2%~ 107.5%之间(表 2)。
从 7种农药 3个浓缩处理方法的回收率总体比较分
析 ,处理 3最好。
2.3 不同浓缩方法精密度比较分析
  在莴笋样品中分别添加 0.080μg/ml 、0.159μg/
ml 、0.315μg/ml浓度水平的甲胺磷 、甲拌磷 、氧化乐
果 、乐果 、甲基对硫磷 、毒死蜱 、对硫磷农药标准溶
液 ,每个水平重复 4次 。计算 3种浓缩方法的相对
标准偏差(RSD),以 RSD来反映方法的精密度 。从
方法 RSD 测定结果看:处理 1 、2 、3 RSD 分别在
0.79%~ 4.99%、0.35%~ 5.53%、0%~ 3.21%之
间(表 3)。从 7种农药 3个浓缩处理方法的 RSD总
192008.21(3)    陈 莉等:3种浓缩方法对莴笋中 7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分析比较
体比较分析 ,处理 3最好 。
表 2 不同浓缩方法加标回收率测定结果
处理农药
添加水平 0.080 μg/ml(n=4)
处理 1 处理 2 处理 3
添加水平 0.159μg/ ml(n=4)
处理 1 处理 2 处理 3
添加水平 0.315 μg/ ml(n=4)
处理 1 处理 2 处理 3
甲胺磷 78.7 79.4 76.2 80.5 79.7 79.9 79.0 76.9 76.4
甲拌磷 88.8 86.6 90.0 91.8 89.9 93.1 91.4 91.7 92.4
氧化乐果 94.1 99.4 97.5 98.1 105.0 98.1 102.9 90.5 95.7
乐果 111.2 110.0 103.8 110.8 111.9 107.5 113.0 108.3 100.2
甲基对硫磷 108.8 108.1 105.0 108.2 103.8 105.7 107.0 104.3 98.7
毒死蜱 108.1 105.6 102.5 106.9 103.5 105.0 106.3 105.2 99.0
对硫磷 108.8 108.1 103.8 106.3 104.4 104.4 104.8 105.7 97.6
表 3 不同浓缩方法相对标准偏差(RSD)测定结果
处理农药
添加水平 0.080μg/ ml(n=4)
处理 1 处理 2 处理 3
添加水平 0.159μg/ ml(n=4)
处理 1 处理 2 处理 3
添加水平 0.315μg/ ml(n=4)
处理 1 处理 2 处理 3
甲胺磷 3.66 3.75 0 2.60 1.89 1.82 3.43 3.57 2.10
甲拌磷 3.25 4.91 3.21 0.79 2.42 0.78 2.82 2.80 2.83
氧化乐果 4.39 3.63 0.74 4.59 5.53 0.37 4.99 4.86 2.49
乐果 3.55 2.62 2.78 2.24 2.59 1.35 3.57 1.02 1.82
甲基对硫磷 4.09 4.67 2.07 2.62 2.10 2.06 3.83 1.58 2.60
毒死蜱 4.06 4.80 2.13 2.15 1.05 2.43 3.85 0.87 3.01
对硫磷 3.98 3.33 1.39 2.16 1.39 2.78 2.45 0.35 2.82
2.4 不同浓缩方法花费时间比较
从实验用时分析 ,我们对 3种浓缩处理方法用
时进行了比较 ,其中处理 1 浓缩 1 个样品约需 10
min ,1次可以同时处理约 20个样品;处理 2 浓缩 1
个样品约需40min ,1次可以同时处理约20个样品;
处理 3 浓缩 1个样品约需 30min , 1次可以处理 12
个样品。这样浓缩处理 100个样品 ,所花费的时间
处理 1<处理 2<处理 3 ,且处理 1浓缩处理方法比
处理 2 、处理 3所花费的时间少很多 ,更适用于大量
样品分析 。
2.5 不同浓缩方法花费成本比较
  采用处理 1方法浓缩 ,需要购置恒温水浴振荡
器(精度±1℃)约 3000 ~ 5000元;采用处理 2 方法
浓缩 ,需要购置电热板(精度±1℃)约 1500 ~ 3000
元;采用处理 3 方法浓缩 , 除需要购置氮吹仪约
5000 ~ 25000元外 ,还需提供氮气或空气源 ,如采用
气体发生器提供气源 ,一次性投入的成本较大;如采
用购买纯度合适的氮气或空气作气源 ,每年需要花
费一定的成本 ,且需要考虑运输 、搬运等问题 。从所
花费的成本比较 ,处理 2最少 ,处理 1次之 ,处理 3
最大 。
3 结论
综上述比较分析 ,采用氮吹仪 、电热板和恒温水
浴振荡器浓缩处理 7种有机磷农药的灵敏度 、准确
度和精密度均符合农药多残留检测的技术要求 。采
用氮吹仪处理 7种有机磷农药能得到 3个处理中最
好的结果 ,但批量处理样品花费的时间较长 ,成本也
较高。从灵敏度 、准确度和精密度等方面综合考虑 ,
选择氮吹仪处理最好;从时间 、成本 、操作等方面综
合考虑 ,选择恒温水浴振荡器处理最好 。建议在条
件允许或试验要求较高的实验分析时采用氮吹仪浓
缩处理样品;在实验室条件不能满足或进行大量样
品分析时可采用恒温水浴振荡器或电热板的非标方
法浓缩处理样品。
参考文献:
[ 1] 刘长武 , 刘萧威 , 刘凤枝等.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 、有机
氯 、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
(NY/ T 761-2004).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 2004.
[ 2] 岳永德主编.农药残留分析[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 , 2004.
[ 3] 胡文兰 , 张志恒.欧盟农药残留分析的质量控制程序
[ 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 2005 , 15(2):242-246.
20 广 西 植 保             2008.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