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园林花卉·景观 北方园艺2012(11):78~80
第一作者简介:覃文渊(1970-),男,壮族,本科,园林工程师,现主
要从事园林花卉的栽培与研究工作。E-mail:genwenqing@
163.com。
责任作者:覃国乐(1969-),男,硕士,讲师,现主要从事野生动植物
保护与利用工作。E-mail:qinguole2005@sina.com。
基金 项 目:广 西 林 业 全 球 环 境 基 金 (GEF)资 助 项 目
(2011GXGEF008);河池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资助项目(河科能
1047002-12)。
收稿日期:2012-02-20
白花兜兰的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覃 文 渊1,覃 国 乐2,覃 文 更3,韦 迹4,韦 林5,谢 代 祖5
(1.南丹县园林管理所,广西 南丹547200;2.河池学院,广西 宜州546300;3.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广西 环江547100;4.河池市林业局,广西 金城江547000;5.河池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广西 南丹547000)
摘 要:运用群落学的调查方法,对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白花兜兰的群落特征进
行调查。结果表明: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有7个白花兜兰分布点280丛,聚集群居
于石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林中的陡峭石壁的石缝穴淋溶黑色石灰土上,表土层腐殖质丰富,以分株
繁殖为主,罕见幼苗,白花兜兰的分布与自然环境因子有密切关系。所依存的群落分为乔、灌、草
3层,多为单种属,结构复杂多样。生存环境恶劣,种子繁殖率低,环境依存度高,是白花兜兰的致
濒原因之一。
关键词:白花兜兰;群落结构特征;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S 682.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0009(2012)11-0078-03
全世界兜兰属(Paphiopedilum)植物总数为85种,
中国是世界上兜兰属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占全
世界的1/3,共29种。由于兜兰属中许多种类具有很高
的观赏价值,导致资源破坏十分严重,一些种类已濒临
灭绝。2004年出版的《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1卷里,18
种兜兰属植物中有5种被列为极危种,12种被列为濒危
种。早在1997年制定的《华盛顿公约》(即《濒危野生动
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简
称为CITES),所有兜兰被列入附录Ⅰ,属于绝对禁止国际
贸易的物种[1-2],白花兜兰(Paphiopedilum emersoni)列
为极危种,具有极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近几年,关于白
花兜兰的研究报道极为罕见。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
护区由于其高度异质的喀斯特地貌,兜兰属植物资源比
较丰富,分布有兜兰属植物5种,白花兜兰有7个区群
208丛[3],是不可多得的白花兜兰集中分布区。于2011
年11月,在木论保护区内运用群落样方调查的方法对
区内的白花兜兰分布区进行群落学调查,研究其群落分
布及结构特征,掌握其分布的生境特点和群落结构规
律,为白花兜兰的引种栽培利用和保护区管理机构制定
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坐标
为东经107°53′29″~108°05′42″,北纬25°06′09″~25°12′25″。
研究区内为喀斯特地貌,锥峰连绵,四周封闭,呈各种形
状的洼地或漏斗,年平均气温15.0~18.7℃,年均降雨
量1 530~1 820mm。白花兜兰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内的
陡峭石壁上,初步统计有7个区群208丛,海拔500~900m,
石山裸露面积90%以上,土壤覆盖面积不足10%,上层
林木盖度85%,白花兜兰着生于岩石缝隙间的土壤腐殖
层上,生长环境十分恶劣。
1.2 研究方法
分别在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7个白花兜
兰分布点设置20m×20m的调查样方,运用相邻格子
法分设4个10m×10m小样方,记录样方内乔木(D≥
1.0)种类、株数、胸径、树高、冠幅,同时,对样地内灌木层
和草本层分别设置5个5m×5m和5个1m×1m的
小样方进行灌木层和草本层植被调查,记载种类、盖度
等项目。此外在样方内白花兜兰集中分布区域选择有
代表性地段设置5m×5m的白花兜兰调查样方,记载
其生长环境因子、着生状况、每基株的克隆分株、位置、
开花状况以及结果数量等。分析其与环境的关系。
2 结果与分析
2.1 白花兜兰的生长环境及其分布特点
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白花兜兰分布有7个点
280株,分布范围地理坐标为东经107°56′08″~108°02′04″,
87
北方园艺2012(11):78~80 景观·园林花卉·
北纬25°06′02″~25°11′09″,最低海拔575m,最高海拔
928m,多分布于山体中上部的偏北阴坡,上层森林为常
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表1),林木盖度为80%~85%。白
花兜兰以丛状着生于陡峭石壁的石缝穴淋溶黑色石灰
土上,多以克隆分株繁殖,未见种子繁殖幼苗,罕有植株
结有果实,植株长势中等。
表1 白花兜兰生长环境因子
样地号 地点 海拔/m 土壤类型 坡位 坡向 坡度/(°) 小生境 森林类型
Ⅰ 丝洞 750 淋溶黑色石灰土 中 西北 80 石壁缝穴 常绿落叶阔叶林
Ⅱ 甲坝洞 707 淋溶黑色石灰土 中 东 85 石壁缝穴 常绿落叶阔叶林
Ⅲ 开荣山 575 淋溶黑色石灰土 中 西北 75 石壁缝穴 常绿落叶阔叶林
Ⅳ 建利 927 淋溶黑色石灰土 中上 西北 65 石壁缝穴 常绿落叶阔叶林
Ⅴ 建讲 741 淋溶黑色石灰土 中上 东南 65 石壁缝穴 常绿落叶阔叶林
Ⅵ 下可怀 928 淋溶黑色石灰土 中上 北 80 石壁缝穴 常绿落叶阔叶林
Ⅶ 下可怀 919 淋溶黑色石灰土 中上 北 80 石壁缝穴 常绿落叶阔叶林
2.2 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
样方调查显示,白花兜兰群落调查样地有维管束植
物27科36属36种,其中蕨类植物有2科2属2种,被
子植物有25科34属34种。显然植物组成种类并不丰
富,但科属较为复杂,以单种属为主,计有35属,占总属
数的97.2%,只有兜兰属为1属2种。
2.3 群落结构分析
白花兜兰所处植物群落可分乔、灌、草3层,乔木层
亚层不明显,层高8~12m,胸径6~10cm,由16科17
属17种组成,只有榆科有2种,其它为单种属。该层植
物种类主要由圆果化香(Platycarya longipes)、檵木
(Loropetalum chinensis)、细叶楷木(Pistacia weinmanni-
folia)、广西密花树(Rapanea kwangsiensis)、腺叶野樱
(Prunus phaeosticta)、苹蔢(Sterculia nobilis)、香港四照
花(Dendrobenthamia hongkongensis)等,以圆果化香为优
势树种,檵木次之。群落外貌树冠不连续,层盖度为
65%。灌木层有植物种类10科13属13种,均为单种
属,层高0.5~4m,层盖度为40%。主要组成植物物种有
圆果化香、檵木、腺叶野樱、山黄皮(Clausena excavata)等。
许多乔木层物种在该层有大量的幼苗、幼树,不断地补充
进入乔木层中,群落保存良好。草本层有7科9属10种,
除兜兰属有2种外,其它为1属1种,层盖度为20%。
主要植物种类有白花兜兰、小叶兜兰(Paphiopedilum
barbigerum)、广西鸢尾兰(Oberonia kwangsiensis)、芧叶
苔草(Carex cruciata)、石仙桃(Pholidota chinensis)等,小
叶兜兰和广西鸢尾兰为白花兜兰分布区的主要伴生种。
3 结论与讨论
白花兜兰的分布与自然环境因子有密切关系。调
查结果显示,白花兜兰在保护区内的7个分布点均为陡
峭石壁的石缝穴内,穴内为淋溶黑色石灰土,表土腐殖
层丰富,水分含量高,上层森林盖度达80%以上,上层群
落植物组成种类并不丰富,但以单种属为主,结构复杂
多样,保护区还没有发现其它分布生境,说明其生存对
环境的依赖程度较高,如何维持其现有的生境就显得相
当重要,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对7个分布点
调查发现,小叶兜兰是其必须且唯一的兜兰伴生种,但
在单一的小叶兜兰分布点,却没有白花兜兰的分布,这
可能是白花兜兰对环境因子的要求较小叶兜兰更为严
格,或者是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也
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白花兜兰种群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研究认为植物
本身繁殖体散布的有限性、环境因子的异质性以及种间
竞争是植物种群形成聚集分布的几个重要原因[4-5]。结
合野外调查的情况及白花兜兰的生物学特性分析,可能
是因为白花兜兰分布面积不大,且生境因子基本一致,
由于其种子随风媒和地表径流扩散的结果,使之容易聚
集于石缝穴中,环境生境因子的异质性对白花兜兰的聚
集分布的影响程度如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由于兜兰属植物的繁育技术还很薄弱,在较长时期
内我国兜兰属植物的保护策略宜以原地保护为主,同时
积极开展有关兜兰属植物保护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大力
发展和完善迁地保护技术体系[6]。研究发现,白花兜兰
分布于陡峭石壁的石缝穴淋溶黑色石灰土上,土壤稀
少,根部几乎暴露在空气中,这也是白花兜兰萌发和生
长困难的原因之一,这与调查样地罕见幼苗的结果是一
致的。因此,必须加强对白花兜兰原生地的环境保护,
同时积极开展其保护生物学和迁地繁殖方面的研究,才
能达到保护和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贞,丛磊,刘燕.兜兰属植物研究现状[J].林业科学,2006,42(7):
113-119.
[2] 龙波,龙春林.兜兰属植物及其研究现状[J].自然杂志,2006,28(6):
341-344.
[3] 谭卫宁.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兜兰属(兰科)植物资源现状与
保护对策[J].广西林业科学,2009,38(30):187-189.
[4] Kershaw K A,Looney J H H.Quantitative and Dynamic Plant
Ecol.3rded[M].London:Edward Arnold,1985:1-50.
[5] 谢宗强,陈伟烈,刘正宇,等.银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J].植物学
报,1999,41(1):95-101.
[6] 罗毅波.杏黄兜兰[J].中国林业,2003,11(B):31.
97
·园林花卉·景观 北方园艺2012(11):80~84
第一作者简介:杜丽(1982-),女,山东东营人,硕士,助教,现主要
从事景观规划设计与教学工作。E-mail:duliuu@126.com。
基金项目:吉安市自然科学科研资助项目;井冈山大学自然科学
科研资助项目(JZ09026)。
收稿日期:2012-02-16
高校文化景观及其传承
杜 丽,吴 玉 娜
(井冈山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江西 吉安343009)
摘 要:文化景观是增加景观可识别性和有助于景观可持续发展的物质载体。高校校园环
境更是需要文化景观营造文化氛围,它是高校永久、连续发展的生命力和原动力。现简述高校文
化景观的价值和特征,将高校文化景观传承分解为物质、非物质二大部分,并从高校文化景观的
历史性、地域性、空间结构、意识形态和行为模式等方面阐述了其传承方式和方法,探讨了高校文
化景观的保护与更新设计问题。
关键词:文化景观;高校;传承;物质性
中图分类号:S 7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09(2012)11-0080-05
人们积极的群体生活及生产其附属产品,使得文化
被认为是一个动态过程[1]。而这种动态文化的主要表
现方式之一就是具有功能和意义的文化景观。索尔
(Carl O.Sauer)定义文化景观为“由特定的文化族群在
自然中创建的样式,文化是动因,自然是载体,文化景观
则是呈现的结果”[2],文化景观不是单纯人文意义的“文
化”,而是作为自然与文化的桥梁,填补自然与文化之间
的空白[3-4]。注重维持文化景观的可识别性和多样性将
有助于景观的可持续发展[5]。
1 高校文化景观的价值及其构成的特殊性
1.1 高校文化景观的价值属性
文化景观无论其建自何时,相对于与保持着一定
“时间距离”的人群来说,高校文化景观不仅包括一般文
化景观所具备的纪念价值、历史价值、岁月价值、生态价
值在内的多种价值,其最突出的价值还在于其育人价值
(表1)。一般来说,高校文化景观的各种价值与其建校
时间有密切关系。建校时间越早,其文化景观的各种价
值表现的愈明显。同时,应当指出的是高校文化景观是
以上各种价值的综合体。
1.2 高校文化景观构成的特殊性
文化景观不仅是人地关系的产物,
也是人人之间关
Analysis of Community Structure of Paphiopedilumemersoni
QIN Wen-yuan1,QIN Guo-le2,QIN Wen-geng3,WEI Ji 4,WEI Lin5,XIE Dai-zu5
(1.Institute of Garden Management in Nandan County,Nandan,Guangxi 547200;2.Hechi University,Yizhou,Guangxi 546300;3.Mulun
Nature Reserve Management Bureau,Huanjiang,Guangxi 547100;4.Hechi City Forestry Bureau,Jinchengjiang,Guangxi 547000;5.Hechi City
Institute of Forestry Science,Nandan,Guangxi 547000)
Abstract:Community characters of Paphiopedilum emersoni was surveyed using by quadrat sampling technique in Mulu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northwestern Guangxi.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280clusters of P.emersoni,
distributed in 7sites were detected in Mulu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P.emersoniinhabited in flocks on black soil of clif,
with abundant humus in limestone evergreen 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P.emersoni mostly bred by natural
plantdivision and few seeding were found in the field.The distribution of P.emersoni was in closed connection with
environment factor.Mostly of P.emersoni was single species and the community was divided as tree layer,shrub layer
and herbaceous layer,structure was complex and diverse.The endangered factor of P.emersoni included fierce
environment,lowered breeding success and highly habitat dependence.
Key words:Paphiopedilum emersoni;community characters;Mulu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of Guangxi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