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疏羽香鳞毛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全 文 :疏羽香鳞毛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收稿日期:2009-04-09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LHK-04051)
作者简介:崔希庆(1984-),男,黑龙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植物资源学和植物分子生物学。E-mail: cuixiqing-2008@163. com
*通讯作者:常缨,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植物资源学和植物分子生物学。E-mail: chang_ying72@ 163. com
摘 要:文章研究了疏羽香鳞毛蕨(Dryopteris fragrans(L.)Schott var. remotiuscula(Kom.)Kom.)配子体发育过
程。结果表明,孢子褐色,赤道面观半圆形,极面观为椭圆形,单裂缝。孢子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丝状体 2~9
细胞长,有明显的顶端细胞,可形成多细胞板状的片状体,片状体顶端分生组织继续分裂形成原叶体,原叶体发
育为三叉蕨型。原叶体边缘及背腹面均具毛状体,毛状体内含叶绿体数枚,先端多具帽状分泌物,数量丰富。颈
卵器和精子器几乎同时形成,精子器近圆球形,由 3个细胞组成,成熟的颈卵器由 4列细胞组成,4~5层细胞高。
成熟的原叶体为倒卵状心脏形。
关键词:疏羽香鳞毛蕨;孢子萌发;配子体发育
中图分类号:Q94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369(2009)10-0055-05
Gametophyte development of Dryopteris fragrans var. remotiuscula/CUI
Xiqing, HUANG Qingyang, CHANG Yi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 Northeas t Agricultural Univer-
s ity, Harbin 150030, China )
Abstract: The gametophytes development of Dryopteris fragrans (L.) Schott var. remotiuscula
(Kom.) Kom was studi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spores were brown, monolete , and semicircle-shaped
in equatoria l view and elliptical polar view. The spore germination pattern was of the Vittaria-type; the germ
filament developed 2-9 cells long, and the apical cells were obvious . Prothallia l pla te was multicellular
pla te . Apical meris tem still divided and developed into prothallus . The prothallus was of the Aspidium-type.
Hairs occured in the whole surface and the margin of the prothallium, and contained several chloroplas ts ,
fores ide collected hat shape secretion. The archegonia formed almost at the same time with antheridia .
Antheridia were shaped like pelle ts consis ting of three cells . The archegonial neck was usually composed
of four rows of cells and 4-5 cell layers high when matured. The adult prothallis were coroculation.
Key words: Dryopteris fragrans (L.) Schott var. remotiuscula (Kom.) Kom.; spore germination;
gametophyte development
疏羽香鳞毛蕨(Dryopteris fragrans(L.) Schott
var. remotiuscula(Kom.)Kom.)为鳞毛蕨科(Dryo -
pteridaceae)鳞毛蕨属(Dryopteris)多年生蕨类植物,
是香鳞毛蕨的一个变种。两者在形态上很难区分,
在《中国植物志》中,将二者合并在一个种中。与
原变种相比,疏羽香鳞毛蕨的羽片稍宽约 3~
7 mm,彼此疏离,头较尖,囊群盖背面腺体较少[1]。
王全喜等对鳞毛蕨科植物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大量
的研究,黄庆阳对它的原变种香鳞毛蕨的配子体
发育进行了研究,其原变种由于在民间作为一种
有效的治疗皮肤病药物,而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
注[2-4]。
疏羽香鳞毛蕨产于黑龙江省尚志县、宁安县、
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辽宁省桓仁县。分布于
崔希庆,黄庆阳,常 缨*
(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哈尔滨 150030)
第 40卷 第 10期 东 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40(10): 55~59
2009年 10月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ct. 2009
中国(东北)、苏联(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和日本 [5]。
生于山坡阴处或岩石缝,土壤稀薄,生长环境十分
恶劣,在国内的资源分布极不平衡。本文通过对疏
羽香鳞毛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为建立疏羽香鳞毛
蕨的快繁体系奠定了理论及实践基础,为其资源的
保护与开发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用的孢子取自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镜泊湖地
区,E120°~129°、N43°~44°,海拔 350 m左右的火
山熔岩岩缝间,经哈尔滨师范大学蕨类植物学刘保
东教授鉴定。将孢子按常规方法接种在改良的
Knop’s培养基上 [6]。接种后先黑暗处理 48 h,以
促其同步萌发。然后在下列条件下培养:光照 12 h,
黑暗 12 h,光强约为 2 000 lx,温度(25±2)℃。重
复培养 3次,每次 3份,培养过程中始终保持一定
的湿度。依各发育阶段进行显微镜下活体观察照相
并记录(相机型号为 OLYMPUS-C5060WZ)。
2 结果与分析
2.1 孢子及孢子萌发
疏羽香鳞毛蕨孢子棕褐色,极面观为椭圆形,
赤道面观半圆形,单裂缝,表面带脊状突起(见图
版Ⅰ-1)。孢子大小(33~40.5)35 μm×46(47~58)
μm。孢子接种 7~9 d开始萌发,在显微镜下发现
孢子在萌发的过程中有油滴溢出(见图版Ⅰ-2)。孢
子萌发产生的第一个细胞为绿色细胞(丝状体的原
始细胞)(见图版Ⅰ-3),随后假根从孢子的单裂缝
处伸出,初生假根较细弱,直径 10~12 μm,假根
内含少量的叶绿体或无叶绿体,假根弯曲生长,其
方向与绿色细胞伸长的方向垂直,表现为书带蕨型[7]
(见图版Ⅰ-4)。随着绿色细胞体积的增大,将孢壁
推向假根一方蓿存于基部或脱落。
2.2 丝状体
原叶体原始细胞充满叶绿体和油滴,随着细胞
的分裂,叶绿体的数量逐渐增加,油滴逐渐减少直
至消失。原始细胞经过连续横分裂,形成 2~9 个
细胞的单列丝状体(见图版Ⅰ-5),有时在 2~4个细
胞时纵裂为双列丝状体或部分双列丝状体(见图版
Ⅰ-6)。细胞圆筒形,壁薄,侧壁向外鼓出。丝状
体最前端的细胞常产生单细胞短棒状的毛状体(见
图版Ⅰ-7),内含叶绿体,尽管最前端的细胞产生
了毛状体,但仍然参与片状体的形成。此时在培养
基表面用肉眼就可看到很小的绿点。
2.3 片状体
与毛状体相连的细胞进行斜向分裂,在分裂面
的下方产生 1个顶端细胞,顶端细胞进行斜向分裂
可在其两侧产生细胞,在第 1条毛状体对侧,产生
第 2条毛状体(见图版Ⅰ-8)。顶端细胞的两翼细胞
进一步横裂、纵裂和斜向分裂,约 18 d后形成前
端稍向前突的片状体(见图版Ⅰ-9)。此后在突出处
出现 3~4 个细胞组成的分生组织(原叶体的生长
点),由它代替顶端细胞,加速分裂成为心脏形
的幼原叶体。疏羽香鳞毛蕨的配子体发育为三叉蕨
型[7]。
2.4 原叶体
接种 50 d左右,幼原叶体形成。幼原叶体起
初不对称,以后随着发育的进行,两侧分裂的细胞
增多,生长点逐渐下陷,两翼上延,最后形成左右
对称的心脏形幼原叶体(见图版Ⅰ-10)。幼原叶体
阶段,毛状体开始在背腹面出现,长成成熟原叶体
时,全身都布满毛状体。幼原叶体细胞大小较均
匀,但生长点处细胞较小,将继续分裂。
接种 60 d左右,原叶体发育由不对称逐渐趋
向对称,同时毛状体和假根的数量也不断增多。成
熟的原叶体深绿色,呈倒卵状心脏形,两翼展开,
顶端圆形或稍有波折,内侧成 V字形分开,展开
的两翼边缘成平整的圆形,一般为 4 mm×2.9 mm。
最大可达 7.5 mm×5 mm。成熟原叶体细胞壁较厚
(见图版Ⅰ-11),细胞内叶绿体大多成椭球状,原
叶体的基部及近基部的背腹面都长有大量的假根。
2.5 毛状体
毛状体最早见于丝状体顶端,片状体时期出现
在边缘细胞上,随原叶体的不断发育,原叶体的背
腹面及边缘均有毛状体发生。疏羽香鳞毛蕨的毛状
体数量丰富,原叶体边缘每隔 1~2(多至 7)个细胞
就产生 1条毛状体(见图版Ⅰ-12)。在原叶体的背
腹面每隔 2~4(多至 5)个细胞产生 1条毛状体(见图
版Ⅰ-13),但腹面较多。疏羽香鳞毛蕨的毛状体极
大多数为单细胞,但也有少数由于与其基部的边原
细胞一同向外突出而成为过多细胞(见图版Ⅰ-13),
成熟的原叶体边缘也发现了一个边缘细胞上长有两
个毛状体(见图版Ⅰ-14)。毛状体着生在一个边缘
细胞上,有的毛状体着生在两个边缘细胞之间(见
·56· 东 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40卷
2.6 假根
孢子萌发时产生一条假根,以后随着发育的进
行,在丝状体、片状体基部假根逐渐增多,到原叶
体时基部的背腹面都长有大量假根。假根最初无色
透明、管状,随着原叶体生长逐渐变成黄褐色(见
图版Ⅰ-11)。 幼原叶体时期在基部的边缘产生许
多假根。随着原叶体的生长,假根逐渐集生于中脉
处,密生在它的下表面,部分假根发生弯曲,假根
前端或近前端膨大成球形。假根直径约 17 μm,最
长的可达 4 mm。
2.7 性器官
接种后 60~70 d开始产生颈卵器,一般长于原
图版Ⅰ-15)。测量原叶体上 40 个毛状体长宽值,
得到毛状体长 39~81 μm,宽 25~33 μm。香鳞毛
蕨的毛状体为短棒形,顶端因具腺体而稍膨大,分
泌物明显(见图版Ⅰ-12),毛状体内有叶绿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孢子极面观(×400);2-孢子萌发(示油滴)(×400);3-孢子萌发(×400);4-孢子萌发(书带蕨型)(×400);
5-单列丝状体(×200);6-部分双列丝状体(×200);7-丝状体(示第一个毛状体);8-片状体(×200);
9-片状体分生组织(×100);10-幼原叶体(×100);11-成熟原叶体(×100);12-毛状体顶端具分泌物(×200);
13-原叶体腹面的毛状体(×200);14、15-边缘毛状体(×200)
1-Spore in polar view (×400); 2-Spore germination(Showing the oil drops) (×400); 3-Spore germination (×400); 4-Spore
germination(Showing Vittaria-type) (×400); 5-Filament with a row of cells (×200); 6-Filament with partial two rows of cells (×200);
7-Filament (Showing the first hair);8-Prothallial plate (×200); 9-Showing meristematic tissue of the prothallial (×100); 10-Young
prothallus (×100); 11-Adult prothallus (×100); 12-The secretion of the papillate hair (×200); 13-Hair in the undersurface of the
prothallus (×200); 14, 15-Hair occurs on surface of the prothallus (×200)
图版Ⅰ 疏羽香鳞毛蕨孢子的萌发
Plate I Spore germination of Dryopteris fragrans var. remotiuscula
崔希庆等:疏羽香鳞毛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第 10期 ·57·
叶体生长点之下到基部假根附近这一范围内,每个
原叶体上的颈卵器数量在几个到十几个之间(见图
版Ⅱ-1)。初始为营养细胞产生突起并垂直于原叶
体表面,成熟颈卵器稍向后倾斜。颈卵器由 4列细
胞组成,从顶面观,可见 4 个盖细胞组成圆环形
(见图版Ⅱ-2),颈部 4~5层细胞(见图版Ⅱ-3),高
达 81~102 μm,直径 35~58 μm。颈卵器成熟后顶
端开裂,精子进入,完成受精作用。受精后的颈卵
器明显膨大,呈深褐色(见图版Ⅱ-4)。
原叶体上几乎同时或稍早时出现精子器,精子
器一般位于心形原叶体的腹面假根处两侧边缘,以
后逐渐位于腹面的中央。每个原叶体上约十余个
(雌雄同株)至数十个(雄性原叶体)精子器不等,有
的精子器顶生或者侧生在丝状的雄配子体上。成熟
的精子器是直径 49~56 μm,长 54~66 μm的圆球
状结构,由 3个细胞组成(见图版Ⅱ-5、6),即顶
端圆盘状的盖细胞、中间的环细胞、基部的基细
胞。每个精子器产生精子 11~25个,当精子成熟,
盖细胞一侧开裂或盖细胞被穿破,精子逸出,盖细
胞的碎片残留于精子器的顶端(见图版Ⅱ-7)。精细
胞自精子器中溢出时圆球形,直径 9~11μm,外被
薄膜,约 5~6 min后,薄膜溶解,精子呈螺旋状,
并迅速游动,20~30 min后若不能与卵细胞结合,
便立即死亡,且随即解体。
1-颈卵器群(×100);2-颈卵器顶面观(×400);3-颈卵器侧面观(×400);4-成熟颈卵器(×400);
5-精子器侧面观(×400);6-精子器顶面观(×400);7-释放精子(×400);8-幼胚(×100);9-幼孢子体;
10-变态丝状体(×100);11-变态片状体(×100);12-雄性配子体(×200);13-多细胞毛状体(×100)
1-Archegoniums (×100); 2-The top view of the archegonium(×400); 3-The lateral view of the archegonium(×400);
4-The mature archegonium (×400); 5-The lateral view of the antheridiums(×400); 6-The top view of the antheridiums
(×400); 7-Releasing sperms(×400); 8-Young embryo(×100); 9-Young sporophytes; 10-The metamorphotic filament
(×100); 11-The metamorphotic prothallial (×100); 12-Male gametophyte(×200); 13-Multicellular hair (×100)
图版Ⅱ 疏羽香鳞毛蕨配子体的发育
Plate Ⅱ Gametophyte development of Dryopteris fragrans var. remotiuscul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8· 东 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40卷
2.8 胚的发育
精卵受精 10 d以后,可以观察到原叶体上生
成的幼胚(见图版Ⅱ-8)。胚的不断生长冲破颈卵器
一部分配子体组织,幼孢子体形成。幼孢子体长出
后原叶体仍继续发育,直至长出 2~3枚幼小的真叶
后(见图版Ⅱ-9),原叶体逐渐枯死。
2.9 变态发育
在对疏羽香鳞毛蕨的孢子进行培养的过程中,
由于培养条件会有一定的偏差,会产生一些与正常
生长状况不同的性状,在不同的阶段表现不同,丝
状体阶段细胞一直保持纵列延伸,不能形成片状结
构,而是形成一个超长的丝状结构(见图版Ⅱ-10);
片状体在发育的过程中不能发育为原叶体,只能停
留在片状体阶段,生长成很长的片状结构(见图版
Ⅱ-11)。上述两种不正常的发育大多数会产生单性
配子体,并且雄性配子体形成的机率较高。在雄性
配子体上,精子器也多生长在配子体尾部类似丝状
体排列的细胞上(见图版Ⅱ-12),分布较密。在原
叶体生长过程中,由于自身水分的较少及细胞的成
熟和衰老,毛状体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比如分泌
物减少,毛状体出现多个细胞的数量增加等(见图
版Ⅱ-13)。
3 讨 论
王全喜等根据毛状体出现的时间、毛状体的形
状、其覆盖的腺体宿存或早或晚脱落等特点,可以
用于属间与种间的分类[2]。疏羽香鳞毛蕨与香鳞毛蕨
的毛状体出现的时间、毛状体的形状、其覆盖的腺
体宿存或早或晚脱落并无明显区别。黄庆阳认为的
香鳞毛蕨孢子萌发时长出的第一个细胞为假根,但
在疏羽香鳞毛蕨孢子萌发时,长出的第一个细胞是
原始细胞,未曾发现长出的第一个细胞为假根的现
象,与本文的实际观察结果不一致,也许可以作为
两者种间区分的一个依据[4]。刘建武等认为光不仅影
响孢子的萌发,而且对配子体的生长有调节控制作
用[8]。将萌发了的孢子放在黑暗中培养,它只形成由
几个极度伸长的细胞构成的丝状体。在本试验中,
孢子始终保持光照 12 h,黑暗 12 h,光强 2 000 lx
的照射下,也发现了极度伸长的丝状体的出现,所
以影响丝状体向片状体发育还存在其他因素,如培
养基中孢子的密度等因素。
目前对鳞毛蕨属配子体发育的报道中,精子器
都早于颈卵器产生[2, 4, 9-10],而本试验的观察结果是
颈卵器要同时或早于精子器出现,观察的结果与其
他文章报道的不一致,可能是培养基成分对配子体
发育造成的影响。
[ 参 考 文 献 ]
[ 1 ] 谢寅堂,武素功,陆树刚.中国植物志(第 5卷,第 1分册)[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 152-153.
[ 2 ] 王全喜,邵成文,曹建国,等.东北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XI.鳞毛蕨科[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 1995, 11(4): 83-
88.
[ 3 ] Momose S. Prothallia of the Japanese ferns[M]. Tokyo: University of
Tokyo Press, 1967.
[ 4 ] 黄庆阳.香鳞毛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J].植物研究, 2006, 26(3):
267-269.
[ 5 ] 王建中.东北蕨类植物的分类研究[J].木本植物研究, 1989, 9
(4): 73-82.
[ 6 ] 包文美,敖志文,陈发生.东北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的研究(Ⅰ
水龙骨科)[J].植物研究, 1985, 5(4): 101-114.
[ 7 ] Nayar B K. Gametophytes of homosporous fern[J]. The Botanical
Review, 1971, 37(3): 295-396.
[ 8 ] 刘建武,刘宁.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及其性器官分化的研究进
展[J].植物学通报, 2001, 18(2): 149-157.
[ 9 ] 张开梅,石雷,张宪春.三角鳞毛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J].武汉
植物学研究, 2005, 23(3): 276-279.
[10] 罗顺元,王任翔,麻维华.红盖鳞毛蕨配子体的发育[J].广西师
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25(3): 106-108.
崔希庆等:疏羽香鳞毛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第 10期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