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光轴肿足蕨配子体发育及其系统学意义



全 文 :收稿日期:2012-06-21
修回日期:2013-02-16
作者简介:李丽诗(1985-),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蕨类植物学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1060030);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1GXNSFA018089);广西教育厅项目(201010LX070);珍稀频危动
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基金项目(桂科
能1001Z017);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研 究 生 教 育 创 新 计 划 项 目
(2011106020710M54)资助。
**通讯作者:王任翔(1964-),男,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E-
mail:wrx05@126.com。
广西科学Guangxi Sciences 2013,20(1):44~47
光轴肿足蕨配子体发育及其系统学意义*
Gametophyte Development in Hypodematium hirsutum
and Its Systematic Significance
李丽诗1,刘 静1,易锦言1,2,王任翔1,2**,陈彦安1
LI Li-shi 1,LIU Jing1,YI Jin-yan1,2,WANG Ren-xiang1,2,CHEN Yan-an1
(1.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2.珍稀频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省部共
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 541004)
(1.Colege of Life Sciences,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Guangxi,541004,China;2.Key
Laboratory of Ecology of Rare and Endangered Specie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Ministry of Education,Guilin,Guangxi,541004,China)
摘要:采用改良Knop′s液体培养基对光轴肿足蕨(Hypodematium hirsutum (D.Don)Ching)的孢子进行培养,
观察其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成熟的孢子深褐色,不透明,两面体型,单裂缝,极面观椭圆形,
赤道面观为豆形,周壁褶皱。接种18天后孢子开始萌发,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播种25天左右发育为3~5个
细胞的丝状体,35天左右发育为片状体,50天左右形成幼原叶体,原叶体发育为三叉蕨型。幼原叶体不对称,成
熟的原叶体呈对称心形。原叶体边缘及背腹面都具单细胞乳头状的毛状体。播种65天左右开始出现性器官,
精子器近圆球形,由3层细胞构成,成熟颈卵器颈部由4~5层细胞构成。光轴肿足蕨的配子体发育特征表现出
较为进化的特点。
关键词:肿足蕨属 孢子萌发 配子体发育 系统学意义
中图法分类号:Q94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64(2013)01-0044-04
Abstract:The spores of Hypodematium hirsutum (D.Don)Ching were artificial cultured,and
the spore germination and gametophyte development were observed under the microscope.The
mature spores were dark-brown,bilateral type,monolete,bean-shaped in equatorial view and el-
liptical in polar view with a wrinkled perines.The spore germianation pattern occured about 18
days after inoculation and was of the Vittaria-type.The gametophyte development was of the
Aspidium-type.Filamentous growth appeared within 25days after inoculation and formed a fila-
ment of 3~5cels.Prothalial plates growth appeared within 35days after inoculation.The
young prothalium developed about 50days after sowing.They were not symmetry,but the ma-
ture prothalium was symmetrical cordate type with one type hair.Antheridia were appeared on
prothalus 65days after inoculation.The peletlike was consisted of three cels while the neck
of mature archegonium was composed of 4~5layers of cels.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ore germi-
nation and gametophyte development were relatively advanced,and its taxonomic significance
was discussed preliminarily.
Key words:Hypodematium Kunze,spore germination,gametophyte development,systematic
significance
   光轴肿足蕨 (Hypodematium hirsutum (D.
Don)Ching)隶属于肿足蕨科(Hypodematiaceae)肿
足蕨属(Hypodematium Kunze),在我国产河南西
部、陕西(宁陕)、甘肃东南部(康县、文县)、四川、贵州
(赫章)、云南、西藏南部(吉隆),生长于山坡或林下石
灰岩缝中,海拔400~2000m[1]。肿足蕨属目前约16
种,主产亚洲和非洲的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中国为
本属的分布中心。肿足蕨的系统位置及其与近缘科
44 Guangxi Sciences,Vol.20No.1,February 2013
DOI:10.13656/j.cnki.gxkx.2013.01.019
属间关系,曾经存在各种各样的意见。过去曾将它放
在 金 星 蕨 科 (Thelypteridaceae)[2]、鳞 毛 蕨 科
(Dryopteridaceae)[3]或蹄盖蕨科(Athyriaceae)[4];秦
仁昌(1975)将肿足蕨属从金星蕨科中分出成立了肿
足蕨科(Hypodematiaceae),其位置介于蹄盖蕨科与
金星蕨科之间[5]。
  配子体发育的研究对蕨类植物的分类和系统演
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6~9]。目前对肿足蕨属植
物配子体发育的研究很少[10~12]。本文首次对光轴肿
足蕨孢子进行人工培养,并在显微镜下详细观察和记
录其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各个阶段的形态特征,为
其系统学研究提供配子体方面的证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孢子的采集
  光轴肿足蕨(H.hirsutum (D.Don)Ching)的孢
子于2011年8月采自甘肃东南部康县的石灰岩缝,
将成熟孢子的叶片放入自封袋中,带回实验室转入硫
酸纸袋内,搁置通风处让孢子自然脱落后,用牛皮纸
袋收集孢子放在4℃冰箱中保存备用。
1.2 培养方法
  采用改良 Knop′s[13]营养液体培养。培养基经
121℃高温、高压灭菌20min左右,在无菌操作条件
下,用滤纸包好成熟的孢子,折成2cm2左右,75%酒
精消毒30s,无菌水漂洗1遍,5%NaCl消毒10~
15min,无菌水漂洗 3 遍,超净工作台上接种于
Knop′s无菌培养基上。培养箱温度25℃,日光灯光
源,每天光照12h,黑暗12h,光照强度为2500Lx。在
配子体发育的各个阶段用光学显微镜进行活体观察,
并用Nikon DXM1200C显微照相机拍照记录。
2 结果与分析
2.1 孢子及萌发
  光轴肿足蕨的孢子都为深褐色,两面体型,单裂
缝,极面观椭圆形,赤道面观豆形,大小约为43.8μm
×50.4μm(取15个孢子大小的平均值),具褶皱状周
壁,深褐色 (图1,1)。
  光轴肿足蕨孢子播种培养18天左右能看到明显
的吸水膨胀,细胞渐变为绿色,可见孢子内有多数叶
绿体产生,稍后,孢子壁自裂缝处裂开(图1,2),绿色
细胞的底部长出1条几乎垂直的假根(图1,3),也有
的在基细胞产生第2条假根(图1,4),假根白色透明
不具叶绿体;随后分裂的原叶体原始细胞从萌发孔伸
出,其分裂面与假根垂直,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Vit-
taria-type)[7],孢子壁多数宿存于基部。
图1 孢子及其萌发
Fig.1 Spore germination
  1.孢子赤道面观;2.孢子萌发开裂;3~4.假根产生。
  1.Equatorial view of spore;2.Spore germination;3~4.
Rhizoids.
2.2 丝状体
  孢子萌发25天后,有的原叶体原始细胞经过连
续3~4次横向分裂,细胞排成单列丝状,形成3~5
个细胞的丝状体(图2,1~3);也有的原叶体原始细
胞经过1~2次横向分裂后进行纵向分裂,原叶体从
一维的线状(丝状单列细胞)向二维的平面(多列细
胞)发育(图2,4~6)。丝状体顶端细胞上一般都有
毛状体(图2,1~2),但是也有个别丝状体顶端细胞
上不长毛状体(图2,3)。
2.3 片状体
  播种35天以后进人片状体阶阶段。丝状体顶端
细胞不仅横向分裂而且纵向分裂,反复纵向横向分裂
形成不同形状的的片状体(图2,4~6)。片状体边缘
细胞排列较整齐,顶端细胞上一般都长毛状体。片状
体达4~7个细胞宽时,前端边缘细胞出现斜向分裂
产生倒圆锥形的分生细胞,发育成为生长点(图3,
1),不断分裂形成分生组织;分生组织细胞不断分裂,
逐渐使片状体阶段进入到原叶体阶段。
2.4 原叶体
  播种50天左右,能观察到在片状体前端及其后
的分生组织进行纵分裂,再进行横分裂,左右两边细
胞分裂快,形成原叶体的两翼,前端凹口深陷 (图3,2
~3),幼原叶体在基部长出多条假根,原叶体边缘不
整齐,其边缘及前端都长有毛状体(图3,1~2)。幼
原叶体不对称,随着生长,成熟时发育为对称的心脏
形原叶体(图3,4)。成熟时原叶体两翼展开,无或稍
有波折,在生长点上方不相交,腹面中下部分布有大
量假根,原叶体边缘及背腹面均有毛状体分布(图3,
5~6),原叶体发育方式为三叉蕨型(Aspidium-
type)[7]。
54广西科学 2013年2月 第20卷第1期
图2 丝状体和片状体
Fig.2 Filament and Prothalial plate
1~3.丝状体;4~6.片状体。
1~3.Filament;4~6.Prothalial plate.
2.5 毛状体
  最初的毛状体由丝状体的先端细胞或其后的细
胞形成,大多数为单细胞的乳头状毛,毛状体内具少
量叶绿体(图2,1~2,4~6),随着原叶体生长,毛状
体由原叶体的生长点细胞分化产生,也可由原叶体营
养细胞分裂而形成(图3,1~2)。
图3 原叶体和毛状体
Fig.3Prothalium and trichomes
1~3.幼原叶体;4.成熟原叶体;5~6.毛状体
  1~3.Young prothalium;4.Mature prothalium;5~6.
Trichomes.
2.6 假根
  在配子体发育过程中,从孢子萌发开始就出现假
根,假根白色透明,无叶绿体,20天后变为深褐色。
孢子萌发时,一般只产生1条假根(图1,3);也有的
在基细胞产生第2条假根(图1,4),以后随着发育过
程的进行,在丝状体、片状体的基腹部不断有假根长
出。成熟的原叶体上,假根密集分布在原叶体的腹面
远生长点端。假根不分叉;大部分假根直立而且粗细
均匀,呈长管状,但是也有的假根末端膨大,近球形
(图3,4和图4,1)。
图4 假根和幼孢子体
Fig.4 Rhizoids and young sporophyte
1.假根;2.幼孢子体。1.Rhizoids;2.Young sporophyte.
2.7 性器官
  光轴肿足蕨的精子器和颈卵器类型为同型孢子
薄囊蕨类的一般类型。颈卵器自培养后2个月开始
产生,位于原叶体腹面生长点之下到假根之间,每个
个体有数个至数十个不等,初始为颈卵器母细胞产生
突起并垂直于原叶体表面,成熟颈卵器细长,颈部由
7列细胞组成,每列4~5个细胞,高约85μm,直径约
48μm,常向原叶体基部倾斜或弯曲,有大型基座,侧
面观为烟囱状,有4~5层细胞高(图5,2)。接种后
约65天开始产生精子器,每个个体上约十余个(雌雄
同株)至数十个,与假根混生;精子器大小不一,侧面
观截圆形,顶面观呈圆形(图5,1),由3个细胞(基细
胞、环细胞和盖细胞)组成;精子器成熟时,盖细胞裂
开,精子逸出并借助原叶体表面的水膜游入颈卵器,
完成受精作用。受精后8天内即可观察到突破原叶
休的幼胚(图4,2)。
图5 精子器和颈卵器
Fig.5 Antheridium and archegonia
1.精子器;2.颈卵器。1.Antheridium;2.Archegonia.
3 讨论
  光轴肿足蕨成熟的孢子深褐色,不透明,两面体
64 Guangxi Sciences,Vol.20No.1,February 2013
型,单裂缝,极面观椭圆形,赤道面观为豆形,周壁褶
皱。接种18天后孢子开始萌发,孢子萌发为书带蕨
型(Vittaria-type),原叶体发育为三叉蕨型(Aspidi-
um-type)。成熟的原叶体阶段,毛状体不仅分布在原
叶体的基部和腹部,边缘和表面也有;毛状体内含有
的叶绿体。这些均与肿足蕨(H.crenatum (Forsk.)
Kuhn)孢子的萌发、配子体发育及形态特征相
似[10~12],说明两者亲缘关系十分相近。
  光轴肿足蕨在孢子萌发基细胞变绿时就长出第
1条假根,有的在基细胞还产生第2条假根,假根不
分叉;肿足蕨则在进入丝状体阶段后基细胞才长出第
1条假根,假根分叉[12]。光轴肿足蕨与肿足蕨的配子
体都有乳头状毛状体,但是肿足蕨的配子体还具有针
状毛[12],而光轴肿足蕨的配子体则不出现针状毛。
在成熟的孢子体中,光轴肿足蕨的叶柄无针状毛和乳
头状毛,而肿足蕨则只有有针状毛。由此可见,光轴
肿足蕨与肿足蕨的毛状体无论在配子体阶段还是在
孢子体阶段都不一样,这为种的鉴定及系统学研究提
供了新的证据。
  肿足蕨属的系统位置仍有较大的争议,它曾经放
在金星蕨科[2]、鳞毛蕨科[3]或蹄盖蕨科[4];秦仁昌[5]
将肿足蕨属从金星蕨科中分出成立了肿足蕨科(Hy-
podematiaceae)。目前的分子证据对肿足蕨属的系
统位置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观点。Smith等[14]在新的
世界蕨类分类系统中,认为肿足蕨属与大膜盖蕨属的
亲缘关系最近,并把他们放在鳞毛蕨科中;Liu等[15]
依据两个叶绿体基因的分析结果也支持肿足蕨属和
大膜盖蕨属近缘,但与鳞毛蕨科亲缘关系远。金星蕨
科、蹄盖蕨科、鳞毛蕨科及肿足蕨属植物孢子萌发方
式大都为书带蕨型,但是原叶体发育方式存在差异,
金星蕨科有铁线蕨型(Adiantum-type)、三叉蕨型[9],
鳞毛蕨科有三叉蕨型[16],蹄盖蕨科有铁线蕨型、三叉
蕨型[17],肿足蕨与光轴肿足蕨的原叶体萌发方式都
为三叉蕨型。因此,从孢子萌发和原叶体发育方式
看,肿足蕨属与金星蕨科、蹄盖蕨科和鳞毛蕨科有一
些不同,但是也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因此,肿足蕨属
的系统位置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致谢:
  在研究过程中,广西师范大学谢彦军同学在采集
材料中提供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1] 邢公侠.中国植物志:第4卷:第1分册[M].北京:科学
出版社,1999.
[2] 秦仁昌.亚洲大陆金星蕨科新分类系统[J].植物分类学
报,1963,8(4):289-335.
[3] Christensen C.Index Filicum Hafniae[M].Hageru,
1905.
[4] Pichi Sermoli R E G.Tentamen pteridophytorum genera
in taxonomicum ordinem redigendi[J].Webbia,1977,
31:313-512.
[5] 秦仁昌.蕨类植物的两新科[J].植物分类学报,1975,13
(1):96-98.
[6] Stokey A G.Multicelular and branched hairs on the fern
gametophyte[J].Amer Fern Jour,1960,50:78-87.
[7] Nayar B K,Kaur S.Gametophytes of homosporous ferns
[J].The Botanical Review,1971,37(3):346-347.
[8] Atkinson L R.The gametophyte and family relationships
[J].Bot J Lin Soc,1973,67(suppl 1):73-90.
[9] 包文美,王全喜,敖志文.东北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的研
究Ⅶ:金星蕨科[J].植物研究,1994,14(4):409-415.
[10] Loyal D S.Some observations on the gametophyte of
Hypodematium crenatum (Frosk.)Kuh with a note
on the phyletic affinities of the genus[J].J Indian Bot
Soc,1960,39:133-139.
[11] Nayar B K,Bajpai N.A reinvestigation of the morphol-
ogy of Hypodematium crenatum [J].American Fern
Journal,1970,60(3):107-118.
[12] 郭治友,刘红梅.肿足蕨的配子体发育研究[J].热带亚
热带植物学报,2010,18(3):245-250.
[13] 赵建成,黄士良,李敏,等.小扭口藓芽胞发育特征的实
验研究[J].植物研究,2005,25(2):169-172.
[14] Smith A R,Pryer K M,Schuettpelz E,et al.A classifi-
cation for extant ferns[J].Taxon,2006,56(3):705-
731.
[15] 刘红梅,张宪春,陈之端,等.叉蕨科是一个多系类群:
基于叶绿体rbcL和atpB基因的分析[J].中国科学:C
辑:生命科学,2007,50:789-798.
[16] 王全喜,邵成文,曹建国,等.东北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
的研究Ⅺ:鳞毛蕨科[J].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1995,11(4):83-89.
[17] 林孝辉,王全喜,包文美.东北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的
研究Ⅸ蹄盖蕨科[J].植物研究,1996,16(3):322-335.
(责任编辑:邓大玉)  
74广西科学 2013年2月 第20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