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高良姜与混淆品大高良姜的鉴别



全 文 :北沙参呈细长圆柱形 ,偶有分枝 ,长 15~ 45cm ,
直径 0. 3~ 1. 5cm ,上端稍细 ,常留有黄棕色根茎残
基 ,中部略粗 ,尾部渐细。表面淡黄白色 ,粗糙 ,全体
有细纵皱纹或纵沟 ,并有棕黄色或白色点状皮孔和
须根痕。质坚硬而脆 ,易折断 ,断而皮部浅黄白色 ,木
质部黄色 ,气特异 ,味微甜。
  南沙参呈圆锥形或圆柱形 ,略弯曲 ,长 7~
27cm ,直径 0. 8~ 3cm ,顶端有 1或 2根茎 (芦头 ) ,表
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 ,凹陷处常有残留粗皮 ,上部多
有深陷横纹 ,呈断续的环纹 ,下部有纵纹及纵沟。 体
轻 ,质泡 ,易折断 ,断面不平坦 ,黄白色 ,多裂隙 ,味微
甘。
2 显微鉴别
北沙参根横切面: ①外皮已除去 ,韧皮部
图 1 北沙参根横切面简图
宽广 ,射线明显 ,外侧为筛管颓废成条状 ,有分泌管
散列 ,内含黄色分泌物。②形成层环状。③木质部射
线 2~ 5列细胞 ,木质部束多呈“V”字形。薄壁细胞中
含糊化的淀粉粒 (见图 1)。
  南沙参根横切面: ①未去皮的有数列木栓细胞。
②皮层非薄 ,③维管组织为异常构造 ,维管束错排
列。④韧皮部筛管群径向排列。乳汁管多分布于筛管
群上方。⑤木质部异管呈类圆形。⑥射线宽 , 3~ 10余
列细胞。薄壁细胞含菊糖 (见图 2)。
图 2 南沙参根横切面简图
3 成分
北沙参根含生物碱和淀粉 ,并含微量挥发油及
佛手柑内酯 ,果实含珊瑚菜素等。
而南沙参的主要成分:其轮叶沙参含三萜类皂
甙。
4 小结
北沙参与南沙参各为不同科属 ,其功效、化学成
分等均不相同 ,为了防止销售中掺假 ,特将它们两种
做了详细比较 ,仅供同行用药的参考。
参考文献
〔 1〕任仁安、陈瑞华《中药鉴定学》〔M〕 . 1996版 ,上海:上海出版社 ,
153.
〔 2〕高元泰 ,陈玉良编 .《中药鉴别和临床用药》〔M〕. 北京:中国中医
药出版社 , 1998, 86.
高良姜与混淆品大高良姜的鉴别
王荔青 1 ,王鼎峰 2 ( 1. 仙游县药品检验所 仙游 351200; 2. 莆田市药品检验所 莆田 351100)
摘要: 目的 对混淆品大高良姜的鉴别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药材性状、组织特征、理化鉴别的方法。结果 正品与混淆品具不同鉴别特
征。结论 能准确地对正品高良姜与混淆品大高良姜进行鉴别。
关键词: ;高良姜 ;大高良姜 ;鉴别
中图分类号: R282. 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6-3765( 2004) 04-0096-02
  高良姜为较常用中药 ,始载于《名医别录》 ,列为
中品。 《中国药典》 2000年版一部收载本品为姜科植
物高良姜 ( Alpinia of ficinarum Hance)的干燥根茎 ,
作者简介:王荔青 ,女 , 1969年出生 ,药师 ,从事药品检验工作。
联系电话: 0594- 2659663
具温胃散寒 ,消食止痛之功。用于脘腹冷痛 ,胃寒呕
吐 ,暖气吞酸之症〔1〕。而大高良姜为姜科植物大高良
姜 ( Alpinia galanga ( L ) swa rtz)的干燥根茎 ,具温胃
散寒 ,止痛之功。用于心胃气痛 ,伤食吐泻之症〔 2〕。两
者外观有所近似 ,而临床治疗上有着根本不同。笔者
·96·
海峡药学  2004年 第 16卷 第 4期
发现临床有混淆应用现象。 为了能在临床上准确应
用 ,本文就它们的性状、显微特征、理化性质进行鉴
别比较 ,以供同行参考。
1 实验材料、仪器与试药
高良姜 (从本市医药公司购得 ) ,大高良姜 (从市
售取得 ) ,均由本市药检所鉴定。 仪器: BAU SC
HLOMB显微镜 ,德国进口 ; ZF- I型三用紫外分析
仪 ,上海顾村电光仪器厂 ;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性状鉴别
2. 1 高良姜 呈圆柱形 ,多弯曲 ,有多枝 ,长 5. 0cm
~ 9. 0cm ,直径 1. 0cm~ 1. 5cm。表面棕红色至暗褐
色 ,有细密的纵皱纹及灰棕色的波状环节 ,节间长
0. 2cm~ 1. 0cm,一面有圆形的根痕。质坚韧 ,不易折
断 ,断面灰棕色或红棕色 ,纤维性 ,中柱约占 1 /3。 气
香 ,味辛辣。
2. 2 大高良姜 呈圆柱形 ,长 4. 0cm~ 10. 0cm ,直
径 1. 5cm~ 3. 0cm,表面淡棕色或浅棕红色 ,有浅土
黄色的波状环节。 质坚而疏松 ,不易折断 ,断面淡黄
色 ,纤维性。 香气较弱 ,味微辛。
3 显微鉴别
3. 1 高良姜横切面 表皮为 1~ 2列薄壁细胞。 皮
层中叶迹维管束较多 ,外韧型 ,内皮层明显。中柱外
韧型维管束甚多 ,木质部有导管 3~ 6个束鞘纤维的
壁厚 ,层纹明显 ,胞腔小 ,纹孔明显。皮层及中柱薄壁
组织中散有多数分泌细胞 ,内含黄色油滴或红棕色
树脂状物 ;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 (见图 1)。
图 1 高良姜横切面显微特征图
3. 2 大高良姜横切面 表皮 1~ 2列薄壁细胞 ,皮
层中叶迹纤维束多 ,外韧型。内皮层明显 ,中柱纤维
束纤维壁较薄 ,胞腔较大 ,纹孔不明显 ,皮层及中柱
薄壁间分泌细胞稀疏。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 (见图
2)。
图 2 大高良姜横切面显微特征图
4 理化鉴别
4. 1 取高良姜、大高良姜粉末各 1g ,各加乙醇
10mL,浸渍 15min,时时振摇 ,过滤 ,将滤液挥干 ,得
芳香辛辣的黄色油状物 ,各加浓硫酸 1滴与香草醛
结晶一粒 ,结果高良姜显紫红色 ,大高良姜显棕色。
4. 2 取高良姜 ,大高良姜粉末各 1g,各加 95%乙醇
10mL,浸渍 ,过滤。 取滤液 1滴 ,滴于滤纸上 ,氨熏
5min后 ,挥去氨气 ,喷以 1%三氯化铝试液 ,置紫外
光灯 ( 365nm )下观察 ,结果高良姜显黄绿色荧光 ,大
高良姜不显荧光。
4. 3 取高良姜 ,大高良姜粉末各 1g,各加 95%乙醇
10mL,浸渍 30min,过滤。 各取滤液 1mL,各加镁粉
少许振摇 ,各滴浓盐酸 2~ 3滴 ,结果 ,高良姜显深红
色 ,大高良姜显褐色 (见表 1)。
表 1 高良姜与大高良姜主要区别
高良姜 大高良姜
性状鉴别
根茎质实而细 ,直径 1cm~ 1. 5cm。 表面棕红色至暗褐色 ,具密集的灰棕色波环 ,节间长 0. 5cm~
1cm气香 ,味辣
根茎粗 大质 松 ,直 径
1. 5cm~ 3cm ,表面淡棕红色 ,具浅土黄色波状环节 ,节间长 1cm~ 3cm,香气弱 ,味微实
显微鉴别
皮层与中柱薄壁细胞间分泌细胞多 ,束鞘纤维的壁厚 ,层纹明显 ,胞腔小 ,纹孔明显
皮层中柱薄壁间分泌细胞稀疏 ,束鞘纤维壁较薄 ,胞腔较大 ,纹孔不明显
理化鉴别
加 H2 SO 4-香草醛 ,显紫红色加 NH3· H2O-AICl3,黄绿色荧光加 Mg-HCI,显深红色
加 H2 SO4-香草醛 ,显棕色加 N H3· H2O-AICl3 ,无荧光加 Mg -HCl,显褐色
5 小结
实验结果表明 ,高良姜与大高良姜 ,在性状、显
微、理化鉴别有着明显不同 ,临床应用应注意加以区
别。
参考文献
〔 1〕国家药曲委员会编 .中国药典 (一部 )〔 S〕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 , 2000处版 , 236.
〔2〕肖培根主编 . 新编中药志 (第一卷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 , 2002, 833.
〔3〕吴淑荣等主编 . 实用中药材鉴别手册〔M〕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
出版社 , 1987, 300.
·97·
Strai t Pharmaceutical Journal Vo l 16 No. 4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