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 20100423(002)
[通讯作者] * 韦志英,本科,中级职称,研究方向:中药、民族
药的质量与成分分析研究,Tel:0771-3137585,E-
mail:905793730@ qq. com
背花疮的显微鉴定及挥发油成分研究
韦志英1* ,廖月葵1,魏后超1,陆海琳1,梁海燕2
(1. 广西中医学院,南宁 530001;2. 广西万寿堂药业有限公司,南宁 530219)
[摘要] 目的:研究背花疮的显微鉴别特征及其挥发油的成分。方法:性状鉴别,显微鉴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背花
疮的挥发油,利用气-质联用仪对其挥发油进行分析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其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详细描述了背花
疮的药材性状、显微结构特征;明确了背花疮的挥发油化学成分。结论:本研究为背花疮的临床应用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
据。
[关键词] 背花疮;药材性状;显微鉴别;挥发油
[中图分类号] R282.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903(2010)12-0083-03
Study on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and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Essential Oil from Pilea peltata
WEI Zhi-ying1* ,LIAO Yue-kui1,WEI Hou-chao1,LU Hai-lin1,LIANG Hai-yan2
(1. Guangx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Nanning 530001,China;
2. Guangxi Medictop Pharmaceutical Corporation Limited,Nanning 530219,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on microscopical identific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the essential oil from Pilea peltata. Method:Character identification and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the essential
oils from P. peltata was extracted by steam stilling and analyed by GC /MS. The relative content of each component
was determined by area normalization. Result:The study detailed described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the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P. peltata;And also showed the mai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essential oils in P.
peltata. Conclusion:It has provided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P. peltata.
[Key words] Pilea peltata;morphological character;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essential oil
背花疮为荨麻科植物盾叶冷水花 Pilea peltata
Hance 的干燥全草[1],亦称为独色草、四季青、大石
芥、铜钱草、石苋菜、阿飞虻等。主要分布于湖南、广
东、广西、贵州、海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祛痰化瘀
等功效;主治肺热咳喘,肺痨久咳,咯血,疮疡肿毒,
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疳积等疾病[1]。目前未见对该
植物进行药学研究的报道。本文对背花疮进行性
状、显微鉴别及其挥发油成分进行研究,为该药材的
临床应用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HM355S 型全自动石蜡切片机(德国 microm 公
司)、860 切片机(美国)、DMB-1223 光学显微镜;美
国 HP6890 /5973N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安捷
伦);试剂为无水硫酸钠(分析纯);背花疮采集于广
西浦北县,经广西中医学院刘寿养副教授鉴定为荨
麻科植物盾叶冷水花 P. peltata 的原植物。
2 方法
性状鉴定:取药材用石蜡切片法、表面制片法、
粉末制片法制片进行显微鉴定;采用水蒸气蒸馏法
提取背花疮的挥发油;挥发油采用 HP-5MS 弹性石
英毛细管柱,程序升温,以 EI 离子源和四极杆质量
分析器进行分析,质谱图用 NIST98 谱库检索,结合
人工图谱解析,鉴定挥发油中各种成分,并用色谱峰
·38·
第 16 卷第 12 期
2010 年 9 月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
Vol. 16,No. 12
Sept.,2010
DOI:10.13422/j.cnki.syfjx.2010.12.027
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挥发油中组分的相对含量。
气相色谱条件:进样口温度 250 ℃,载气:氦气,
流速 1 mL·min - 1。分流比 100∶ 1。程序升温初始温
度 70 ℃,保留 3 min;以 10 ℃·min - 1,升温至 120
℃,保留 20 min;以 10 ℃·min - 1,升温至 140 ℃后,
保留 5 min;以 10 ℃·min - 1,升温至 160 ℃;以 25
℃·min - 1,升温至 230 ℃,保留 3 min。
质谱条件:电离方式为 EI 源,电子能量 70 eV;
离子源温度 230 ℃;四极杆温度 150 ℃;加速电压
1 247 eV;质谱接口温度 280 ℃;质量扫描范围 m / z
45 ~ 550;扫描间歇 2. 94 次 / s。
3 结果
3. 1 药材的鉴定
3. 1. 1 药材性状 全株无毛,茎圆柱形,有分枝,具
数条纵沟。叶对生,多集生于茎顶端,叶片稍不等
大,盾状着生,多皱缩,于水中展开后近圆形,稀扁圆
形,长 1 ~ 4. 2 cm,宽 1 ~ 3. 2 cm,先端锐尖或钝,基
部心形,边缘有圆齿,基出脉 3 条,细脉末端有腺点;
叶两面均为蓝绿色,叶背色较浅,可见条形的钟乳体
密布。质脆,易碎。气清香。
3. 1. 2 显微鉴定
3. 1. 2. 1 叶的横切面 上下表皮均为 1 层细胞,细
胞呈长方形或方形,可见梭形的钟乳体,下表皮可见
气孔;栅栏组织 1 层,不完全通过主脉,海绵组织薄
壁细胞较大,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主脉维管束外韧
型,新月形,木质部导管类圆形或多角形,散在,韧皮
部细胞较小;在叶肉组织中可见分泌腔。
3. 1. 2. 2 根、茎的横切面 根、茎表皮细胞 1 列,细
胞长方形或方形,外被角质层。皮层由 8 ~ 10 列细
胞组成,细胞呈长方形或多边形。维管束为外韧型,
分两轮排列,每轮 6 束。韧皮部细胞较小,导管类圆
形或多边形,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排列。髓部薄壁
细胞较大,细胞呈多边形。散有淀粉粒。
3. 1. 2. 3 粉末特征 全草粉末呈浅绿色。叶表皮
细胞长方形,可见气孔。纤维束成束或散在,多断
裂,纤维直径约 13. 2 μm。导管多为梯纹导管,亦可
见螺纹和网纹导管。上、下表皮及叶脉均可见梭形
的钟乳体,似玉米状,长约 110. 6 μm,宽约 27. 0 μm。
淀粉粒多为单粒,圆形、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
14. 6 μm,脐点有裂缝状、飞鸟状、星状等,层纹可见,
复粒多由两分粒组成。棕色块易见,不规则形,棕红
色或棕绿色。薄壁细胞多边形。草酸钙方晶可见。
表 1 背花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No. t /min 质量分数 /% 化合物
1 5. 9 0. 08
对伞花烃
benzene,1-methyl-4-(1-methylethyl)-
2 6. 5 0. 13
石荠薴烯
1,4-cyclohexadiene,1-methyl-4-(1-methylethyl)-
3 16. 3 0. 78
α-荜澄茄烯
α-cubebene
4 17. 1 0. 95
α-法呢烯
α-farnesene
5 17. 9 0. 26
α-葎草烯
α-caryophyllene
6 18. 3 0. 23
[+]-杜松二烯
(+)-epi-bicyclosesquiphellandrene
7 19. 1 1. 12
大根香叶烯 D
germacrene D
8 19. 2 0. 14
2-甲基-6-烯丙基-7-甲基-嘌呤
7H-purine,2-methoxy-7-methyl-6-(2-propenyloxy)-
9 21. 9 0. 55
榄香醇
elemol
10 24. 5 23. 4
愈创木醇
guaiol
11 24. 9 1. 55
2,3,4,4α,5,6,7,8-八氢-α,α,4α,8-4 甲基-
(2R-反式)-2-萘甲醇
2-naphthalenemethanol,
2,3,4,4α,5,6,7,8-octahydro-α,α,4α,8-tetramethyl-,
[2R-(2. alpha. ,4a. beta. ,8. beta. )]-
12 27. 4 1. 48
α-桉叶油醇
α-eudesmol
13 27. 6 0. 26
β-桉叶油醇
β-eudesmol
14 28. 7 16. 42
异愈创木醇
bulnesol
15 29. 1 0. 52
[+]-香木兰烯
(+)-aromadendrene
16 31. 7 0. 21
[-]-香木兰烯
(-)-aromadendrene
17 32. 3 0. 49
[+]-喇叭烯
(+)-ledene
18 36. 1 44. 47
3,5-二甲氧基-2-甲基萘
3,5-dimethoxy-2-methylnaphthalene
19 40. 3 0. 22
新植二烯
neophytadiene
(下转第 87 页)
·48·
第 16 卷第 12 期
2010 年 9 月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
Vol. 16,No. 12
Sept.,2010
草指标成分含量测定项,本文将 HPLC 检测方法应
用于鸭跖草药材中异荭草素的测定[11],以乙腈-
0. 1%磷酸水(15∶ 85)条件,异荭草素峰与邻近峰分
离度大于 1. 5,保留时间为 17 min,拖尾因子等指标
均符合要求。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此方法简便,可
行,为鸭跖草质量控制提供了试验依据。
试验测定的 15 个样品分别采集于不同产地的
苗期、营养期、花果期和成熟期农田,测得的异荭草
素含量差异较大,结果显示随鸭跖草植株的逐渐成
熟异荭草素含量逐渐增多,不同生长期鸭跖草中成
熟期的指标性成分含量最高并均一,究其原因,异荭
草素的含量差异与植物的光照、温度、湿度等多种因
素有关[12],建议鸭跖草最佳采收期以成熟期为宜,
以控制药材质量的稳定性,生产出高质量的中药材,
实现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 ]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S].北京:化
学工业出版社,2010:265.
[2 ] 张贵峰 . 鸭跖草变种中的成分及其抗高血糖活性
[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3,25(2):124.
[3 ] 林霖,李丽宁 .餐桌上的野菜 64 种常见野菜的食用方
法[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5.
[4 ] 刘善述 .草木便方[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59.
[5 ] 王者锐 . 中国药膳大辞典[M]. 大连:大连出版社,
2002:642.
[6 ] 中国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及职业病研究所,中国医学
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 野生植物的营养与毒性[M]. 北
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1:92.
[7 ] 童筱 .野菜养生事典[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6:260.
[8 ] 樊守金,朱海涛 . 野菜食谱[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
出版社,1997:153.
[9 ] 常章富 .野菜疗法[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241.
[10] 车晋滇 .野菜鉴别与食用保健[M].北京:中国农业出
版社,1998:71.
[11] 兰燕宇,王爱民,何迅,等 . RP-HPLC 测定注射用复方
荭草冻干粉针中异荭草素、荭草素的含量[J]. 中国
药学杂志,2005,40(14):1100.
[12] 陶曙红,吴凤锷 . 生态环境对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影
响[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3,15(2):174.
[责任编辑 邹晓翠]
(上接第 84 页)
3. 2 背花疮挥发油的成分分析
3. 2. 1 挥发油的提取 取阴干背花疮药材 100 g,
剪碎,加水1 000 mL,浸泡 12 h,用水蒸气蒸馏法提
取,直至油量不再增加,得到具有特殊浓香气味的黄
绿色挥发油,按《中国药典》2005 年版中挥发油测定
方法[2]测 定背花疮水蒸气提取挥发油得率为
1. 3%。
3. 2. 2 背花疮挥发油的气-质联用分析 取背花疮
挥发油适量,用无水硫酸钠脱水,离心后取 0. 5 μL
注入 GC-MS 联用仪进行分析,得到总离子流图,对
图谱进行解析,结果见表 1。
4 小结
背花疮主要的显微鉴定特征为:根茎显微结构
相同,皆为维管束 2 轮排列,每轮约 6 束,薄壁细胞
中含大量的淀粉粒;叶维管束外韧型,新月形;全株
粉末可见大量淀粉粒、梭形钟乳体以及方晶。
在背花疮的挥发油气-质联用分析中共分离出
35 个色谱峰,鉴定出 19 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
93. 26%。含量较高的成分为:3,5-二甲氧基-2-甲基
萘(44. 47%)、愈创木醇 (23. 4%)、异愈创木醇
(16. 42%)。背花疮的挥发油成分多为倍半萜类化
合物,倍半萜类化合物在植物中常以醇、酮、内酯等
形式存在,是挥发油中高沸程部分的主要组成成分,
多具有较强的香气和生物活性,具有抗肿瘤、杀菌消
炎、镇痛、解热、祛痰、止咳等功效[3],这与背花疮的
传统药用疗效基本一致。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 中华本草[M].
第 2 卷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73.
[2] 国家药典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 一部 . 北
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附录 57.
[3] 吴立军 .天然药物化学[M]. 4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4:232.
[责任编辑 邹晓翠]
·78·
第 16 卷第 12 期
2010 年 9 月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
Vol. 16,No. 12
Sept.,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