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医学信息 2009年 9月第 22卷第 9期 Medical Information. Sep. 2009. Vol. 22. No.9 临 床 医 学
翻白草,又名鸡腿儿、湖鸡腿、鸡脚草,为蔷薇科植物翻
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 Bge)的干燥全草,具有止血止痢,解毒
之功能,主用于吐血、便血、崩漏、痢疾、疔疮、无名肿毒[1]。近
年来,有较多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其对糖尿病有良好的疗效
[2~5]。
目前翻白草的临床药用量不断增加,但不同地区使用的
具体品种却有所不同,在临床的使用情况较为混乱。查阅文
献发现对翻白草的药材性状、叶表皮显微特征已有研究[6],但
其根、茎、叶的组织构造研究报道甚少。笔者在工作中发现,
翻白草叶上毛茸很多,仅靠叶表皮显微特征进行鉴定是困难
的;故而对其根、茎、叶组织构造进行研究,为翻白草的鉴定
提供依据。
1 根横切面组织特征
中药翻白草的鉴别研究
殷 杰,夏 昂
(湖北中医学院校医院,湖北中医学院 检验系 08 级,湖北 武汉 430061)
收稿日期:2009- 06- 01
木栓层由 4~10层细胞组成,其外方可见棕褐色落皮层
组织。皮层约占横切面的 1/6,细胞形状不规则,壁微增厚。韧
皮部狭窄。形成层有 3~4层细胞,成环形波纹状。木质部发
达,约占横切面的 4/5,内 8~12束放射状排列导管。射线由
2~10层细胞组成。皮层、射线中均含草酸钙簇晶,尤以木栓层
下侧较多,在射线中分布不均匀;簇晶直径 10~20μm(见图
1)。
2 茎横切面组织特征
1893
医学信息 2009年 9月第 22卷第 9期 Medical Information. Sep. 2009. Vol. 22. No.9临 床 医 学
表皮细胞,单层,圆形,排列紧密,外被角质层,密生单细
胞非腺毛。皮层由 6~8列细胞组成,壁薄,约占横切面的 1/6。
皮层内侧为中柱鞘纤维,连续成环形波纹状,束间纤维形粗、
壁薄,束中纤维形细、壁厚。维管束 8~10个,外韧型,环形排
列;形成层不明显。髓部为圆形薄壁细胞,约占横切面的 1/2,
环髓部位有草酸钙簇晶,较少,直径 20~30μm(见图 2)。
3 叶横切面组织特征
1.上表皮 2.栅栏组织 3.海绵组织 4.下表皮 5.草酸钙簇晶 6.非
腺毛 7.厚角组织 8.木质部 9.韧皮部
上表皮细胞,单层,切向延长,壁薄,椭圆形,外被角质
层。下表皮细胞,单层,体小,圆形,外被角质层,可见气孔,密
生单细胞非腺毛。非腺毛两种,一种较细长、弯曲,另一种较粗
短,表面光滑。上表皮下方为栅栏组织,为 2层长方形细胞,
不通过主脉。海绵组织为圆形薄壁细胞,主脉维管束外韧型,
维管束上下及下表皮上方有厚角组织;侧脉小,不发达。草酸
钙簇晶存在于叶肉中,尤以海绵组织中多见(见图 3)。
4 结束语
翻白草主要用于治疗吐血、便血、崩漏、痢疾、疔疮、无名
肿毒;因报到其具有降低血糖作用而致其使用更为广泛,在
临床使用量很大。但其市场种类较为混乱,常与委陵菜属其
他品种混用,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应对各品种进行进
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冉先德主编.中华药海(上册)[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6,528.
[2]韩永明,张业辉,熊迎春,等.中药翻白草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
[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2,4(1):23-24.
[3]张磊,王红星,陈艳,等.36例Ⅱ型糖尿病复方翻白草合剂治疗疗效
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1(1):50-51.
[4]王琦,周玲仙,罗晓东,等.翻白草不同方法提取物对小鼠降血糖作
用[J].中国公关卫生, 2007,23(2):225.
[5]郭新民,崔荣军.翻白草对 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胰岛素和胸腺指数
的影响[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4,25(4):1-3.
[6]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中药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8,(4)∶780.
编辑/任鸿兰
江汉油田周围农村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李德萍,韩玉春,张永刚
(湖北省江汉油田卫生防预站,湖北 潜江 433124)
为探查江汉油田矿区周围农村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09
年 6月我们对本油田周围 8个村子村民肠道寄生虫感染情
况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1 生活水平和卫生状况
江汉平原主要农作物为小麦、水稻、棉花。人年均经济收
537元。施用化肥和人粪,除周围农村学校有厕所外,其它村
子无正规厕所,均在野外进行大小便,饮用水为湖水或糖水。
2 调查方法
按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实施细则进行。钩蚴培养白
天日光照射,夜晚用煤油灯加温;粪便涂片检查蛔虫卵;尼龙
袋集卵法找血吸虫卵。
3 调查结果
3.1 总感染情况
见表 1。共调查 8个村 656人,应检 604人,实检 523人,
受检率 86.59%,总感染率为 99.43%(520/523)。共查出肠道
寄生虫 7种,即蛔虫、美洲钩虫、十二指肠钩虫、蛲虫和东方
毛圆线虫及日本血吸虫。钩虫感染以美洲钩虫为主,美洲钩
虫与十二指肠钩虫之比为 65:1(261:4),混合感染 2人,占
0.76%(2/265)。
收稿日期:2009- 06- 01
图 3 翻白草叶横切面
1
2
3
4
56
7
8
9
10
1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