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青海省旱雀麦生物学特性及其发生危害与防除



全 文 :2010 年 第 1 期
CHINA PLANT PROTECTION 2010 ,Vol .30 .No .1
!!!!!!!!!!!!!!!!!!!!!!!!!!!!!!!!!!!!!!!!!!!!!!!!!!!!!!
43.8%,而且对天敌安全。
参考文献:
[1] 云南省农业厅编著 . 云南省有机茶生产规程 (暂行)
[M]. 昆明:云南省科技出版社,2001:3.
[2] 扈克明,张艳梅,王佳芳,等 . 不同茶树品种间小绿叶蝉
类群数量动态与抗虫性比较 [J]. 茶叶科学,2003,23
(1):57~60.
[3] 王国华 . 假眼小绿叶蝉在茶梢上的种群变化与采茶防
治[J]. 贵州农业科学,2000,28(4):17~20.
[4] 潘亚飞,赵敬钊 . 三突花蛛对茶小绿叶蝉的捕食作用及
其模拟模型的研究[J]. 蛛形学报,1995,4(1):41~44.
[5] 邝炳乾 . 广西茶小绿叶蝉类的三种寄生螯蜂 [J]. 广西
农业科学,1990,(6):33~34.
[6] 王沅江,庞雄飞 . 假眼小绿叶蝉自然天敌控制作用的评
价[J]. 茶叶通讯,1997,(4):6~10.
收稿日期:2009-09-16; 修回日期:2009-11-02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2007BAD58B00);茶园
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引进与筛选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李良静(1980- ),男,研究实习员 ,主要从事茶树植
保研究
通讯作者:汪云刚,E-mail:wangygtea@21cn.com。
#


##


#
杂草
害鼠
旱雀麦(Bromus tectorum L.)为禾本科 1 年生杂
草。其适应性强,繁殖系数高,传播途径广,蔓延速度
快。青海省生产上应用野麦畏、高效氟吡甲禾灵有效
控制了野燕麦危害后, 放松了对农田禾本科杂草的
管理。 在 20世纪 90年代零星发生的旱雀麦逐渐蔓
延演变成群落优势种群,危害油菜、小麦、青稞等作
物,在共和、海晏、祁连等青海湖环湖地区旱雀麦出
现频率达 75%,危害指数为 43.0[1]。 笔者通过调查、
观察, 初步掌握了旱雀麦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发生与
危害情况, 并提出了有效控制旱雀麦田间管理技术
措施和化学除草技术。
1 发生分布
旱雀麦在国内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宁夏、甘
肃、陕西、四川、云南、西藏[2],生于海拔 100~4 200 m
荒野干旱山坡、路旁、河滩、草地。在青海农田中主要
分布于共和、兴海、祁连、刚察等青海湖环湖农业区
和西宁、海东等东部农业区。
2 生物学特性
在本省海拔 2 800~3 200 m 的高海拔农业区,
通常 5 月初始见旱雀麦,中、下旬分蘖拔节,6 月中、
下旬开花,7~9 月为果期,种子边成熟边脱落,整个
生育期 100 d左右。在土壤肥力贫瘠,管理水平低下
的田块,早雀麦株高达 10~20 cm 时就开花结实。
田间挖土测定耕层土壤中旱雀麦种子分布情
况,82.7%的种子分布在 0~15 cm 深的土层中,其中
0~5 cm 的占 22.4%,5~10 cm 的占 43.3%。 采集当年
自然成熟脱落的旱雀麦种子风干后室温(15~20 ℃)
保存,翌年 3 月中旬在实验室作萌发实验,3 d 种子
开始萌发,4 d萌发率达 50%,7 d时达 90%以上。田
间不同深度土层中种子出苗调查表明,土表下 0~1、
1.1~2、2.1~3、3.1~4、4.1~5 cm 深土层内的种子出苗
率分别为 20.5%、52.7%、18.3%、8.3%、1.2%,在 5 cm
以上深度耕层中的种子,约半数以上不能萌发出苗。
未萌发出苗的种子增加了土壤种子库的储备。
3 危害
旱雀麦的发生危害程度取决于其在种子库中的
数量和萌发特征。旱雀麦每株可结 300粒种子。成熟
期较作物早,由穗的顶部向下依次成熟,边开花边结
青海省旱雀麦生物学特性
及其发生危害与防除
魏有海,郭青云,郭良芝,翁 华,程 亮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植保所,青海 西宁 810016)
中图分类号:S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6820(2010)01-0030-03
30· ·
2010 年 第 1 期
CHINA PLANT PROTECTION 2010 ,Vol .30 .No .1
果,边成熟边脱落,前后持续时间达 30 d左右。到作
物收割时已有 50%以上的旱雀麦种子散落在地上,
经翻耕等农事操作被埋在土壤中。 经年复一年地自
然繁育,在土壤中形成一个庞大的种子库,造成恶性
循环与危害。因此,旱雀麦的危害轻重受其种子库丰
歉程度、环境条件影响较大。
经笔者研究,在旱雀麦一般发生情况下,可造成
冬小麦减产 30%~40%, 在高度侵染情况下可造成
90%的产量损失。在青海旱雀麦密度 121.7~678.6株/
m2可使白菜型春油菜减产 5.8%~86.6%。 其株数(x)
与油菜产量(y1)、油菜角果数(y2)、角粒数(y3)之间呈
显著负相关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1=17.20-0.217x,
r=0.963 4**;y2=62.651 4-0.055 3x,r=-0.827 6*;y3=
20.296 3-0.010 1x,r=-0.904 6*。 旱雀麦密度每增加
10株,单株油菜角果数、角粒数分别减少 0.553个和
0.101粒。
4 防除对策
青海秋季冷凉、气候干燥,落在地表的种子很难
当年萌发, 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萌发危害农田。 因
此, 在防治上应采取生态调控等农业措施与化学除
草相结合,实施旱雀麦苗期以化学防治为基础,农业
治理为辅助,成株期以农业防除为主体,化学防治为
补充,加强技术培训、宣传和普及,促进农田草害治
理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4.1 农业防治
1) 加强田间管理,精耕细作。 播种前采用机械
或人工对种子精选,机械作业时对机械及农具进行
清扫,以减少旱雀麦种源。 也可在杂草幼苗期或成
株期结合田间管理和中耕锄草,在旱雀麦成熟之前
及时拔除。 同时,清除田埂、沟渠杂草,以达到控草
的目的。
2) 合理轮作,生态控制。 杂草密度和分布的迅
速扩大与保持耕作措施和连作有关。 不同的作物组
合及轮作序列可导致种子库中杂草的种类和组成发
生变化。 据定点试验表明, 麦—油轮作 4个轮作周
期, 旱雀麦发生量年际间无明显变化, 而连作 3~4
年就演变为旱雀麦、旱雀麦和苣荬菜、野胡萝卜等多
年生杂草构成农田优势群落种群。因此,在青海可采
用小麦、青稞—油菜、马铃薯、蚕豌豆轮作,以控制旱
雀麦危害和扩散。
3) 适当深翻,适时晚播。 耕作可使杂草种子垂
直和水平移动, 并改变土壤环境, 从而促进种子萌
芽、 生根。 旱雀麦种子在土壤中的分布主要集中在
0~15 cm 的耕层内,其中在土壤深度 5 cm 以上的种
子不能发芽。 因此,可通过田块休闲当年浅—深耕、
以深—浅—浅—深连续春耕秋翻、秸秆覆盖等措施,
诱发耕层旱雀麦种籽发芽出土,减少库容量 [4~6]。 辛
存岳等在青海湖环湖地区实施青稞—油菜轮作种
植,将油菜播种略推迟 4~5 d,浅耙后播种,可有效
除去一些早发杂草种子和越年生杂草的根茎, 较正
常播种期推迟 10 d后直接晚耕播种,可防除 30%左
右杂草株数[1,7]。旱雀麦种子萌发出苗后,适当推迟作
物播期, 通过耕地使萌发的旱雀麦裸露, 暴晒于地
面,从而起到灭草作用。
4.2 化学防治 高效选择性除草剂的施用,可有效
杀除某些杂草, 但连施一种高效选择性除草剂会导
致杂草敏感型向抗药性群落演变, 增加以后除草的
难度。研究还发现,某些杂草除了对一种除草剂产生
抗药性以外, 也会对同类的除草剂或化学结构上不
相关的其他种类除草剂产生交互抗性, 交互抗性的
出现又增加了杂草抗药性问题的复杂程度 [8]。 故化
学除草应有的放矢,科学使用除草剂,选择无交互抗
药性的低残留除草剂; 轮换使用作用机理不同的药
剂;除草剂采用混用或添加增效剂等措施,以延缓抗
药性种群的发展。
1) 春油菜田旱雀麦化学防除应在旱雀麦 2~4
叶时进行。 选用 10.8%高效氯吡甲禾灵 EC 450 ml/
hm2或 5%精喹禾灵 EC 900 ml/hm2,对水 300 L,茎、
叶喷雾,对旱雀麦防效可达 90%以上。
2) 小麦田旱雀麦化学的防除。据 2005~2008年
试验,选用 7.5%啶磺草胺 WG 187.5 g/hm2或 3%甲
基二磺隆 OF 375 g/hm2、70%氟唑磺隆 WG 60 g/
hm2,于旱雀麦 2~4 叶时喷雾,对旱雀麦有优良的控
制效果。施药后小麦有不同程度地失绿黄化斑,随小
麦生长逐渐恢复,不影响小麦产量。
3) 实施免耕的小麦、油菜田可在作物播前采用
41%草甘膦 AS 4 500 ml/hm2 或 74.7%草甘膦铵盐
SG 2 100 g/hm2、61.3%草甘膦钾盐 AS 1 800 ml/
hm2、10%草甘膦 AS 9 750 ml/hm2、200 g/L 百草枯
AS 2 400 ml/hm2,对水喷雾,可有效控制已出苗旱雀
31· ·
2010 年 第 1 期
CHINA PLANT PROTECTION 2010 ,Vol .30 .No .1
麦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辛存岳,邱学林,郭青云,等 . 青海湖环湖地区农田杂草
的防治[J]. 植物保护,2001,2:42~43.
[2] 刘尚武 . 青海植物志 [M]. 西宁: 青海人民出版社 ,
1999,65~69.
[3] 魏守辉,强胜,马波,等 . 不同作物轮作制度对土壤杂草
种子库特征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5,24(4):385~389.
[4] 涂鹤龄 . 麦田杂草化学防除[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03,23~24.
[5] 魏有海,邱学林,郭青云,等 . 麦—油轮作区油菜田土壤
杂草种子库研究[J]. 作物杂志,2004,4:19~21.
[6] 辛存岳,郭青云,魏有海,等 . 干旱地区农田浅耕对杂草
控制及土壤水分 、 养分的影响 [J]. 中国农业科学 ,
2006,39(8):1 697~1 702.
[7] 辛存岳,郭青云,许建业,等 . 不同耕播期对杂草控制及
土壤残留农药的影响 [J].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7):
175~180.
[8] 孙丙耀 . 农田杂草抗药性及抗性作物的选育 [J]. 世界
农业,1998,8:18~21.
收稿日期:2009-09-24
!!!!!!!!!!!!!!!!!!!!!!!!!!!!!!!!!!!!!!!!!!!!!!!!!!!!!!
#


##


#
预测
预报
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海拔 890~2 857 m,属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处小麦条锈病常发流行、越
夏、越冬的关键地带,是我国小麦条锈病菌的主要越
夏和越冬区域。 本地越夏菌源不仅侵染当地小麦秋
苗发病并越冬,同时随西北季风为陕西关中、河南等
华北冬麦区提供大量越冬菌源, 成为我国西北和华
北小麦条锈病流行区系之间的菌源“桥梁”地带。 准
确预测本市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流行趋势, 对指导当
地乃至全国冬麦区适期开展综合防治, 减少越冬菌
源,控制其流行为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关于当地
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研究, 先前有过一
些报道 [1],但都是经验性的定性讨论,缺乏深入地定
量统计分析。 为此,笔者在综合分析 25年田间调查
资料的基础上, 对影响本市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趋
势的主要因子进行了筛选, 并建立了小麦条锈病越
夏菌量、秋苗发病、翌年春季流行趋势预测模型,对
准确预报小麦条锈病短、中、长期发病趋势、开展综
合治理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收集整理本市 25 年(1984~2008 年)的小麦条
锈病病情及气象资料。 小麦条锈病病情主要包括当
年春季发生流行程度(级)、越夏菌量即自生麦苗发
病程度 (级)、11 月上旬小麦条锈病秋苗发病程度
(级)、8月下旬自生麦苗密度(株/m2)。气象资料主要
包括越夏期 (7 月中旬至 8 月下旬)5 旬均温之和
(℃)、降水总和(mm)、最高旬均温(℃)、总雨日数
(d),9~10 月降雨总量(mm),10 月份平均气温(℃),
11 月至翌年 2 月降水总量(mm),翌年 1 月份平均
气温(℃)、翌年 1 月 31 日前积雪日数(d)、翌年 3 月
下旬平均气温(℃)。 春季发生流行程度和秋苗发病
程度分为 1、2、3、4、5级,分别代表轻、中偏轻、中、中
偏重、大发生。越夏菌量(自生麦苗发病程度)分级标
平凉市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趋势预测模型研究
王新俊
1
,刘章义
2
,刘小艳
2
,赵亚茹
2
(1.甘肃省平凉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甘肃 平凉 744000; 2.平凉市植保植检站,744000)
摘要:通过对平凉市 25 年(1984~2008 年)的小麦条锈病病情和气象资料综合分析,筛选出影响本市小麦条锈病越夏
菌量、秋苗发病、翌年春季流行趋势的主要因子,并应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本市小麦条锈病越夏菌量、秋苗发病、
翌年春季流行趋势预测模型。 回测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准确率达 73.9%~82.6%。 对准确预测小麦条锈病短、中、长期
发生流行趋势,指导当地乃至全国冬麦区适期开展综合治理、及时控制其为害,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趋势预测;模型
中图分类号:S421.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6820(2010)01-0032-04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