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览,以判断临床思维的正确与否。
3. 2. 2. 3 即时通讯技术:满足老师和学生的交互需要,老师可根据学
生思维给以指导,学生可向老师寻求帮助。
具体实施方法见图 1:
4.结束语
计算机辅助教学正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医学院校的教学中去。但是目
前多集中在简单的课堂投影教学和外科手术的观摩与辅助,而针对中医特
有的思维培养方面的方法还很少涉及。本文独创性的提出将由计算机模拟
出的虚拟场景代替临床案例,在这个情景里学生利用自然的技能直接浏览
或操作其属性、物性及其关系,从而达到锻炼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
力,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将为我国中医优秀人才的培养起
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庆祥.论强化中医思维是中医学术发展的关键[J].中医管理杂志,
2006,14(6):21 - 22.
[2] 王永刚.浅析三位一体的中医诊断思维模式[J]. 现代中医药,2006,
(3):6 - 9.
[3] 左令燕,杨鹏.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J].医学信息,2002,15
(5):260.
[4] Leeb R,Keinrath C,Friedman D,et al. Walking from thoughts:Not the
muscles are crucial but the brain waves,2005:25.
[5] 王平安.虚拟医学的探索之路 - -记香港中文大学虚拟现实、可视化
与图像处理研究中心[J].中国科技成果,2007,(14):20.
图 1
粗齿铁线莲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张 雯1 张红梅2 宋 龙2*
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上海 200032;2.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上海 201203
【摘要】目的:分析粗齿铁线莲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粗齿铁线莲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GC - MS)对浙江
产粗齿铁线莲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从粗齿铁线莲挥发油中共鉴定出 25 个组分,其中棕榈酸、植醇、9(Z) ,12(Z)-十八碳二烯酸、亚
麻酸为主要成分,尤其是棕榈酸,其含量占挥发油成分总量的 52. 75%。结论:本方法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粗齿铁线莲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粗齿铁线莲;挥发油;棕榈酸;气相色谱 -质谱
doi:10. 3969 / j. issn. 1006 - 1959. 2011. 03. 501 文章编号:1006 - 1959(2011)- 03 - 1211 - 02
粗齿铁线莲 Clematis argentilucida 为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在我国主要
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甘肃南部和东部、陕西南部、河南、湖北、湖南、安徽
南部、浙江北部、河北及山西等省区的山坡林中或山谷、溪边、路边疏林下,
其根能行气活血、祛风湿、止痛,主治风湿筋骨痛、跌打损伤、瘀血疼痛、肢体
麻木等症;其藤茎能杀虫解毒,主治失音声嘶、杨梅疮毒、虫疮久烂等症[1]。
截至目前,有关粗齿铁线莲中挥发油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笔者提
取粗齿铁线莲的挥发油并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
分析鉴定,并采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质量分数,为合理
开发和充分利用这一药用资源提供了科学资料。
1.实验部分
1. 1 材料:本实验所用的粗齿铁线莲采自浙江天目山,经上海中医药
大学中药学院周秀佳教授鉴定为粗齿铁线莲 Clematis argentilucida。
1. 2 挥发油提取:将粗齿铁线莲的藤茎 200g 干燥、粉碎,按《中国药
典》2010 年版附录 XD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2],收集流出液用等量的乙
醚萃取 6 次,合并乙醚萃取液,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夜,回收乙醚,获得具有
特殊气味的淡黄色透明油状物,出油率 1. 24%。
1. 3 仪器与条件:气质联用仪为 Thenmo Focus DSQ气相色谱 -质谱联
用仪。色谱柱为 VF - 5ms 石英毛细管柱(30m × 0. 25mm,0. 25um) ;色谱条
件:载气为氦气,分流比:30:1,载气流量 1. 0ml /min,汽化温度 250℃,检测器
温度 200℃,升温程序从 60℃开始,保持 2min后以 10℃ /min升到 300℃;质
谱条件:电离方式 EI源,电离能量 70eV,扫描范围(m/z)41 - 350。
所得质谱图经计算机数据处理和 NIST、WILEY 标准图库检索分析挥发
油中各组分,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数[3]。
2.结果与讨论
在气相色谱图中共测出 37 个峰,鉴定出 25 个化合物,其名称和质量分
数,(见表 1)。
表 1 粗齿铁线莲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质量分数
峰号 分子式保留时间 tR /min 化合物名称 质量分数(%)
1 C10H18O 7. 90 芳樟醇 0. 09
2 C10H18O 9. 46 1 -薄荷烯 - 8 -醇 0. 10
3 C10H18O 10. 17 反式 -香叶醇 0. 12
4 C13H20O 13. 33 β -紫罗兰酮 0. 09
5 C11H16O2 13. 82
8α -甲基 -六氢化 - 1,
8(2H,5H)-萘二酮
0. 16
6 C15H26O 14. 25 ± -反式 -橙花叔醇 0. 46
7 C12H24O2 14. 29 正十二烷酸 0. 12
8 C14H28O 15. 59 正十四醛 0. 16
9 C13H26O 16. 00 正十三醛 0. 29
10 C14H28O2 16. 58 正十四酸 1. 68
11 C15H28O2 17. 43 14 -十五碳烯酸 0. 26
12 C16H22O4 17. 60 酞酸 -二异丁酯 2. 70
13 C16H34O 17. 77 鲸蜡醇 0. 55
14 C16H32O2 18. 90 棕榈酸 49. 66
15 C17H34O2 19. 19
3,7,11,15 -四甲基 - 1,6(E) ,
10(E) ,14 -十六烷四烯 - 3 -醇
0. 48
16 C17H34O2 19. 62 十七酸 0. 75
17 C20H40O 20. 00 植醇 13. 89
18 C18H32O2 20. 39 9(Z) ,12(Z)-十八碳二烯酸 10. 20
19 C18H30O2 20. 43 亚麻酸 7. 39
·1121·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
医学信息
MEDICAL INFORMATION No. 03 2011
* 通讯作者:宋龙。
20 C18H36O2 20. 56 硬脂酸 0. 87
21 C23H48 21. 58 9 -己基 -十七烷 0. 46
22 C28H58 23. 21 二十八烷 1. 27
23 C24H38O4 23. 54 酞酸 -二异辛酯 0. 73
24 C26H54 24. 72 二十六烷 1. 16
25 C30H50 25. 56 角鲨烯 0. 51
所鉴定出的 25 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 94. 15%,主要为棕榈酸
(hexadecanoic acid) ,植醇(phytol) ,9(Z) ,12(Z)-十八碳二烯酸[9(Z) ,12
(Z)- octadecadieno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cid) ,均为不饱和脂肪酸,医
学研究已表明,不饱和脂肪酸有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进而降低高血
压、心脏病及中风等疾病的发病率。其中亚麻酸只能从食物中摄取,在人体
内不能合成,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也称为维生素 F,亚麻酸能降低血液中
胆固醇,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积,增强血管的柔性和渗透性,起到利尿,
降低高血压、高血脂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的作用[4]。
由于粗齿铁线莲含有大量的皂苷类化合物,在加热过程中皂苷类化合
物发泡现象会给挥发油提取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圆底烧瓶的大小、温度及
加水量的选择与控制是关键。同时,在挥发油提取过程中加入少量的正己
烷有利于挥发油的提取与收集。
通过对粗齿铁线莲挥发油的研究,为它的化学成分深入研究和资源研
究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 28 卷) [M].北京:科
学出版社,1980:195.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 [M]. 北
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3] 从浦珠. 质谱学在天然有机化学中的应用[M]. 北京:科学出版
社,1982.
[4] 陈智斌,陈嫒,张立伟.合理选择食用油对预防疾病的作用[J].粮油食
品,2001,2:56 - 58.
黄连吴茱萸不同配比主要药效学研究
黄雪君*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
【摘要】目的:根据黄连吴茱萸不同配比的功能主治,比较各个配比的主要药效的异同。方法:通过醋酸致小鼠扭体、内毒素致大鼠发热、大黄促小鼠肠
推进,比较黄连吴茱萸三个配比对结果的影响。结果:黄连吴茱萸 2:1 与黄连吴茱萸 6:1 的潜伏时间和扭体次数较空白对照组小,差异有显著性(P < 0.
01)。黄连吴茱萸 6:1 与黄连吴茱萸 2:1 的 1h大鼠肛温较空白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 < 0. 01)。黄连吴茱萸 6:1 与 1:1 组小肠推进率较模型组低,差
异有显著性(P < 0. 01)。结论:黄连吴茱萸 2:1 及黄连吴茱萸 6:1 镇痛效果比较明显,对降低发热大鼠肛温有一定影响;黄连吴茱萸 1:1 及 6:1 有一定的止
泻作用。
【关键词】黄连;吴茱萸;配比;药效
doi:10. 3969 / j. issn. 1006 - 1959. 2011. 03. 502 文章编号:1006 - 1959(2011)- 03 - 1212 - 02
黄连与吴茱萸配伍是中医寒热配伍药对的代表之一,亦是现代临床的
常用药对之一,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和使用范围。黄连、吴茱萸不同配伍,
其功能主治亦不相同。本实验根据黄连吴茱萸不同配比的功能主治,进行
了三个试验比较各个配比的主要药效。
1.材料
1. 1 试剂与药品:黄连 Coptis chinensis Franch,产地四川,批号 090820;
吴茱萸 Evodia rutaecarpa (Juss.)Benth,产地河南,批号:090820。均由广州
致信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提供;布洛芬,中美史克,批号 09010480;复方谷氨酰
胺肠溶胶囊,地奥集团成都药业,批号 100117;冰醋酸,广州化学试剂厂产
品,批号 20091101;细菌内毒素:SIGMA公司产品,批号 100216。
1. 2 实验仪器:BS224S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MC - 3B 电脑数字式
体温计,日本 OMRON公司产品。
1. 3 实验动物:SPF级 NIH小鼠,雌雄各半,体重 18 ~ 22g;SD 大鼠,雌
雄各半,体重 180 ~ 220g,由广东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
号:SCXK(粤)2008 - 0002。
2.方法
2. 1 供试药物制备:精密称定黄连与吴茱萸,加入圆底烧瓶中,第一次
加 8 倍量水,第二、三次加 4 倍量水,沸腾后计时,每次 1h,合并三次水煎液,
浓缩并定容,制成黄连、吴茱萸、黄连:吴茱萸 = 1:1、2:1 和 6:1 三个配比的
供试溶液。
2. 2 分组及给药:取小鼠随机分 7 组,即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黄
连组、吴茱萸组、黄吴 1:1、2:1 及 6:1,各组每日灌胃给药一次,给药体积为
20mL·kg -1,(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容积蒸馏水) ,连续给药 7 天。实验前各组
动物禁食不禁水 12h。
2. 3 对冰醋酸所致扭体反应的影响:末次给药后 1h 每只小鼠腹腔注
射 0. 6%醋酸生理盐水 0. 01ml /g 体重,观察并记录第一次扭体出现的时间
(潜伏期)及 20min内小鼠出现的扭体次数,比较各组差异。
2. 4 对内毒素所致大鼠发热的影响:末次给药后进行正常体温的检
测,1h后各组大鼠均腹腔注射细菌内毒素 150μg /kg,每隔 1h 测体温 1 次,
连续测量 3 次,计算各组动物在给药后不同时间的体温变化。
2. 5 对小肠肠推进率的影响:实验前各组动物禁食不禁水 24h,末次给
药后 1h,以 10%阿拉伯胶配制成 10%炭末 40%大黄混悬液按 50mL /kg 灌
胃。20 分钟后,脱颈椎处死小鼠,剖开腹腔,观察碳末在小肠推进长度,比较
不同配比对肠推进率的影响。
3.结果
3. 1 对冰醋酸所致扭体反应的影响。由(表 1 可知) ,与空白对照组比
较,黄连吴茱萸 2:1 组、黄连吴茱萸 6:1 组及阳性对照组(布洛芬)的潜伏时
间差异有显著性(P < 0. 01) ;黄连吴茱萸各个配比、阳性对照组(布洛芬)的
扭体次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 01)。
3. 2 对细菌内毒素所致大鼠发热的影响。由(表 2 可知) ,与空白对照
组比较,黄连吴茱萸 6:1 组、黄连吴茱萸 2:1 组与阳性对照组(布洛芬)1h大
鼠肛温有显著性差异(P < 0. 01) ;黄连吴茱萸 2:1 组与阳性对照组(布洛
芬)3h大鼠肛温有显著性差异(P < 0. 05)。
3. 3 对小肠推进率的影响。由(表 3 可知) ,与模型组比较,黄连吴茱
萸 6:1 组与 1:1 组小肠推进率差异有显著性(P < 0. 01) ,阳性对照组的小肠
推进率差异有显著性(P < 0. 05)。
4.讨论
黄连和吴茱萸配伍使用历史悠久,北宋《太平圣惠方·治水泻诸方》载
有茱萸圆方,由黄连和吴茱萸 2 味按 1:1 比例组成,用于下痢水泻;《圣济总
录》载甘露散,由黄连和吴茱萸 2:1 比例组成,主治暑气为病。《丹溪心法》
专用黄连与吴茱萸 6:1 比例组成左金丸,用于清肝泻火,降逆止呕,主治肝
火犯胃。
实验结果表明,黄连吴茱萸 2:1 及黄连吴茱萸 6:1 镇痛效果比较明显,
有缩短潜伏期和减少扭体次数的作用;黄连吴茱萸 6:1 及黄连吴茱萸 2:1
对降低发热大鼠肛温有一定影响;黄连吴茱萸 1:1 及 6:1 有一定的止泻作
用。至于黄连吴茱萸各个配比药效与其主要化学成份小肠吸收的关系,有
待进一步研究。
表 1 对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R(25,50,75),n = 10)
组别 剂量(g生药 /kg) 扭体次数(次) 潜伏期(s)
空白对照组 等体积 63. 92(1. 50,15. 0,30. 5) 22. 92(4. 25,7. 50,18. 25)
阳性对照组(布洛芬) 0. 078 30. 96(0,0,0)** 51. 75(20. 0,20. 0,20. 0)**
黄:吴 =1:1 1. 365 47. 04(0,1. 0,4. 75)* 36. 71(7. 8,17. 3,20. 0)
黄:吴 =2:1 0. 585 32. 96(0,0,0)** 51. 46(20. 0,20. 0,20. 0)**
·2121· No. 03 2011
医学信息
MEDICAL INFORMATION 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
* 作者简介:黄雪君,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 级博士研究生,中药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