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二棱大麦数量性状相关遗传力和选择指数分析



全 文 :14 9 9年 3月 浙江 农村技术师专学报 第 1期
二棱大麦数量性状相关遗传力和
选 择 指 数 分 析
陆根尧 俞信光 毛根夫 施永泰
(农学系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3 1 5 10 1)
摘要 以 15个二凌大麦品种 (系 )为材料 , 用相关遗传力研究大麦数量性状的 相 关 遗
传 , 并计算分析籽粒产量和产量构成性状所组合的各种选择指数 。 结果表明 : 各性状与单株
粒重的相关遗传力均低于单株粒重的遗传力 , 因而仅利用一个性状作间接选择的效率比对单
株粒重作直接选择的效率低 ; 在构成大麦产量的三要素中 , 着重提高单株穗数对产量的选择
效率为最大 ; 高产育种同时考虑与产量显著相关的性状比单纯对产量选择的效果好 , 其中以
单株穗数 、 每穗粒数和籽粒产量结合起来选择的效果最佳。 本文并对相关遗传力在相关遗传
变异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
关键饲 二棱大麦 , 数量性状 ; 相关遗传力 ; 选择指数 ; 高产育种
C o r r e l a t i o n h e r i t a b i l i t y a n d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s e l e e t i o n i n d i e e s o f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t r a i t s o f
t h e t w o
一 r o w e d b a r l e y
L u G e n y a o Y u X i n g u a n g
( Z h e j i a n g T e a
e h e r ’ 5 C o l l e g e o f R u r a l T e e h n o l o g y , N i n g b o )
M a o G e n f u S h i Y o n g t a i
( N i n g b o I n s t i t u t e o f A g r i e u l t u r a l S e i e n e e s , N i n g b o )
S U M M A R Y
T h e e o r r e l a t i o n h e r i t a b i l i t y , a n e w g e n e t i e p a r a m e t e r , w a s u s e d i n o u r e x p e
-
r im e n t t o s t u d y t h e e o r r e l a t i v e i n h e r i t a n e e o f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t r a i t s o f 1 5 v a r i e t i e s o f
t h e b a r l e y ( H o r d e u m d i s t i e h o n L
.
) a n d v a r i o u s s e l e e t i o n i n d i e e s e o m P o s e d o f t五e
g r a i n y
e
i l d a n d y i e l d
一 e o m P r i s i n g t r a i t s w e r e e v a l u a t e d f o r e o m P a r i s o n o f s e l e e t i o n
e f f i e i e n e y
.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e o r r e l a t i o n h e r i t a b i l i t y b e t w e e n t h e g r a i n w e i g h t
/ p l
a n t a n d v a r i o u s t r a s t s w a s l o w e r t h a n t h e h e r i t a b i l i t y
o f g r a i n w e i g h t / p l a n t
.
T h u s , t h e e f f i e i e n e y o f i n d i r e e t s e l e e t i o n b a s e d o n a 口 y s i n g l e t r a i t w a s l o w e r t h a n
t h a t o r d i r e e t s e l e e t i o n o n g r a i n w e i g h t p e r p l a n t
.
A m o n g t h r e e t r a i t s e s s e n t i a l
f o r b a r l e y y i e l d , t h e b e s t s e l e e t i o n e f f i e i e n e y w a s t o i n e r e a s e t h e n u m b e r o f e a
r s /
第 1期 陆根尧等 :二棱大麦数量性状相关遗传力和选择指数分析
P la n tw he n t he o t he r tw o ta ri ts e r皿a i ne de q u a l。 T he e o m bi ne ds e le e ti o n ba s e do n
t ra i ts s i g ni fi e a n t ly re la te d to y i e l dw a s be t te
r ti la n t he s e le e ti o n rne re ly o n
g ra i ny i e l d pe r p la n t

I tw a s s u g g e s te d t ha t t he s e le e ti o ne o m po s e do f t he
t he
u nm be r
0 te a rs / p la n t
, T h e n u m b e r o f g r a i n s / e a
r a n d g r a i n y i e l d w a s b e t t e r t h a n a n y
o t h e r e o m b i n a t i o n

K E Y w o R D s
: T w 。 一 r 。 w e d b a r zy , Q 。 a 。 t i t a t i v e t r a i t , 己。 r r e l 。 t i v e i 。 h e r i t a n c e , s e l e -
e t i o n i n d i e e , H i g h Y i e ld b
r e e d i n g
作物产量的遗传力一般很低 , 因此在育种实践上 , 往往研究与产量相关较密切的性状作为
间接选择指标。 近年来 , 国内外已有一些学者对大麦数量性状的相关遗传变异作过研究 〔`、 “ 〕 ,
但不同学者研究得出的结论不尽一致 , 并且基本上都用遗传相关系数作分析 。 文献 〔4〕提出了
与相关遗传变异有关的一个新的参数一一相关遗传力 , 并指出利用相关遗传力作分析能为育
种提供较多的信息 。 文献〔“ 、 “ 〕分别对小麦水稻的数量性状作了相关遗传 力 的研究 , 所得结
论与育种实践相符合 。 因此 , 本文用相关遗传力作分析 , 研究二棱大麦数量性状的 相 关 遗
传 , 并计算分析籽粒产量和产量构成性状所组合的各种选择指数 , 目的为二棱大麦高产育种
提供参考依据 。
1 材料与方法
供试材料是近年来在浙江 、 江苏和上海种植面积较大或新选育的品种 ( 系 ) 15 份 。 随机
区组设计 , 重复 3 次 , 每小区 4 行 , 行长 8 c0 m , 行距 3 c m , 株距 5 c m , 每行 14 株 。 田 间 管
理与大田基本相同 。 收获时 , 每小区在中间 2 行中去除两端的第 1 株后 , 随机拔取 10 株 , 风
干后考种 。 记载 、 考查的性状共 9项 。试验 于1 9 8 ~ 1 98 9 、 1 9 8 9 ~ 1 9 9公年度在浙江农技师专实
验农场 (宁波 ) 进行 , 因前一年度在大麦灌浆结实阶段 ( 1 9 8 9年 4 ~ 5 月 ) 受几次 大 风 影
响 , 部分品种发生倒伏 , 故用后一年度的试验资料作分析 。
统计方法各性状以小区为单位 , 利用方差分析法估算遗传力 , 表型相关系数和遗传相关
系数 , 按公式 hx y 二 hx r g 二 y h y估算各性状之间的相关遗传力 , 由相关遗传力再作通径分析 。 最
后 由籽粒产量和产量构成性状计算了备种组合的选择指数 。
2 结果与分析
2
.
1 相关遗传力分析
利用相关遗传力可使间接选择中相关选择响应的表达式简化及将它与直接选择响应的表
达式统一起来 ,并当选择强度相等即 i x 二 i y时 ,间接选择相对于直接选择的效率即相对效 率经
推导 〔` 〕可得到如下简单的形式 : Q = h 、 y / h “ y 。 因此 ,若某一性状 x 与目的性状 y的相关遗传力
的绝对值大于 y的遗传力 , 即 ! h x y } > h “ y 时 , 就可考虑用 x 来间接选择 y 。 本试验所得 9 个
性状的遗传力 、 表型 相关系数 、 遗传相关系数和相关遗传力的估算值列于表 1 。
从表 1 可见 , 各性状与单株粒重的相关遗传力绝对值的大小 次序 , 依次为穗数 、 穗长 、
千粒重 、 抽穗期 、 每穗粒数 、 空壳率 、 经济系数和株高 。 因此利用单株穗数 、 穗长和千粒重
对单株粒重作间接选择 , 其效率要比利用其它性状高 。 但各性状与单 株粒重的相关遗传力均
2 0浙江 农村技术师专学报 1 9 9 4年 3 月
小于单株粒重的遗传力 , 这说明仅利用一个性状作间接选择又比对单株粒重作直接选择的效
率低 。
表 1 二棱大麦数且性状的相关遗传力和相关系数 .
T a b l e l T h e e o r r e l a t i o n 五e r i t a b i l i t y a n d e o e f f i e i e n t s o f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t r a i t s o f t h e t w o
一 r o w e d b a r l e y
``.
梦盯n`王lpa.óU株川性状及参数
T
r a i t s a n d
P a r a m e t e r s
每移粒数
G
r a i立 s/
空壳率
E m P t y
e a f
( X
Z
)
t 吕 t e
( X 3 )
千粒重
w t
. 八 0 0 0
g r a 王几 s
( X
`
)
经济系数
E
e o n o m i e
c o e
f f
.
( X
S
)
抽穆期
H
e a d i
n g
P e r io d
( X

)
铭长
E a r
l
o n g t h
.
单株粒重
G r a i红 下 t , /
(X
7
) ( X

)
P l a n t
( Y )
单株撼数 (X , )
E a r n o / P l a n t
一 0
_
4 3 0 2 0 2 1 7 7 一 0 2 8 4 4 0
_
3 0 8 8 一 0 1 3 9 4 一 0 . 1 6 19 0
_
0 0 0 1 0
.
19 8 8
数.))一只称功tI. 1一边杯比ar[江一冲单Dp一
每鹅粒数 ( X : ) P
G p a i n s /
e a r
空壳率 (X : )
二l含;言; 0 _ 9 0 6 9 一 0 6 3 18 0 _ 2 16 4 一 0 2 3 3 3 0 2 9 2 8 · O _ 1 9 5 9 0 . 1 9 9 5 0 . 0 5 0 7
Em p t了 p a t e ;;;; 二}概言 0 7 15 0 0 ` 04 5 1 0 2 7 4 3 一 0 16 5 ! 一 0 . 2 9 4 4 0 . 0 5 0 4 0 . 0 3 82.0
GP
千 粒重 ( X ` )
w t
.八 0 0 0
g Pa 刃且 S
3 8 9 4
4 3 2 3
0
.
2 1 1 1 一 0 . 0 0 62
0 2 4 9 1 0 0 5 8 5 0
_
8 3 1 9 一 0 13 5 7 一 0 19 1 1 一 0 , 0 0 72 0 . 3 7 08 0
.
14 7 4
n八ùù一D儿G
经济系数 (X S ) P
R
o n o o m i
e
1 6 1 2 0
_
14 2 4 0
_
0 6 0 9
2 4 9 5 0
_
3 5 5 6 一 0
_
1 9 4 1 一 0 . 2 8 8 0 一 0 . 0 3 7 7 0 0 16匀
19 4 7
32 7 9:
内曰八é一ù19 1 8:
nó八ùóù
-.0.Q
c o e f f
抽稼期 ( X 。 )
G
1 4 4 7
7 18 0 4 10 7
H e a d i几 g
P e r i o d
0 5 8 7
I 匀4 7
0 2 9 9 4
0
.
30 9 8
5 4 3 9
1 7 6 6
19 6 7 一 0 . 2 1 10 0
_
98 5 2 一 0 . 2 18 7 Q . 2 1 02 一 0
.
0 8 8 7…nén八U一nù八U一ùPG
株高 t X
P l
a n t
,
) P五t G
一 Q . 2 7 8 2
一 0 . 2 35 3

:
·呈{互忑 二g· ;言:; 一 0 . 0 2 3 8一 0 . 0 0 8 2 谧里;急{ 获里;;: 0 . 9 1 0 7 0 . O 4 8 Q 一 0 , 0 10 .
.Q00八é`氛厂溉;。
单鳃割 Y ’
0
.
1 88 7
0
.
0 0 0 2
0
.
6 0 1 5
0 2 1 2 6
一 0 1 4 9 4
0
.
0 6 0 5 ;撰 一 ; : ;名}{ 呈{履: ;g{{ 0 . 9 7 1 0 0 . 16 7 1.0.0PG
P ! 0
.
e o 4 了 0 . 1 4 1 0 一 0 . 0 7 1 0 0 . 2 1 7 7 0 . 4 8 6 2 一 0 . 2 0 6 0 0 . 5 6 8 日
w t / P la
n t G } 0
.
5 0 2 4 0
.
2 14 2 0
.
09 6 9 0
.
3 4 6 7 0
.
0 6 0 9 一 0 . 19 18

0
.
! 0 4 3
· 0 . 02 38 0
.
3 6 38 0
.
2 7 3 0
对角线上的值为各性状的遗传力 , 上三角部分为各性状间的相关遗传力 , 下三角部分为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 ,
P 为表型相关 , G为遗传相关 .
N
o t e : V a l
u e s o n t五e d ia g o 几 a l l i n e r e p r e s n t t il e J h e r i t a b i l it了 o f v a r i o u s t r a i t s . t卜o s e o n t五e
u P p e r t r ia n g l
e r e P r e s n t t h
e e o r r e la t i o 红 五e r it a b i l i t y a m o n g t r a 汇t s ; a几 d t h o s e o n t五e I o w e r . t五e
e o r r e
l o t i
o n e o e
f f i
e i e n t s a m o n g t r a i t s ( P m
e a n s t h
e
P五e n o t y p i e e o r r e l a t i o 几 a a d G . t h e g e 红 e t i e
c o r r e l a t i o几 . )
2
.
2 相关遗传力通径分析
由于相关遗传力是表示性状间相关遗传变异的一个新的遗传参数 , 因此可以用相关遗传
力代替遗传相关系数作通径分析 , 即也可以将相关遗传力分剖为该原因性状对结果性状的直
接效应和通过其它性状对结果性状的间接效应 。 木文将与单株粒重偏相关系数达极显著的单
株穗数 、 每穗粒数 、 千粒重和经济系数这 4 个性状为原因性状 , 以单株粒重作为结果性状 ,
先求出它们的遗传通径系数 , 然后用遗传通径系数 、 遗传相关系数和遗传力平方根代入下一
相关遗传力的分解式 :
第 1期 陆根尧等 : 二校大 麦数量性状相关遗传力和选择指数分析 2 1
hz , = h I P r x h , + h l : , 1 2 h , P ,
2 + h , r , 1 5人, P , 3 + h l , , 一 ` h , P , `
, = h
:
p , : h
, + h
: , , 2 , h , P , 一 + h Z: , 2 3 h , p , s + h : r , : ` h , p , `
2
甲儿心九
3 夕

4 砂
二 h : p , 3 h , + h 3 r , 3 , h , p , 1 + 人3 : 9 3 : h , p r Z + h 。 : , 3 ` h , p , `
= 人` P , ` 人, + 人` , , 一 1人, P , x + 孔` , , ` : 人, P , : + 孔` , , ` : 人, p , 3
护11
. .`I.j
上述各等式右边第一项为原因性状表型值对单株粒重表型值的直接效应 , 其余几项依次为通
过其它原因性状对单株粒重的间接效应 。 由此作出的相关遗传力通径分析见表 2 和图 1 。
表 2 4 个产盆因素对单株粒盆的相关遗传力通径分析
T a b l e Z C o r r e l a t i r e h e r i t a b i l i t y p a t il a n a l y s s s a b o 认 t
魂 y i e l d f a e t o r s t o g r a i n w e i g h t p e r p l a n t
株粒重
G r a i n w t
。 相关遗传力 }直接作用 间接作用 I
n d i r e c t e f f e c t
数.系n t
产毅 a 于“ r r e {a {` v e {竺e分n e r i t a b l l i t y le t 丈e c L O n 0 11 l l CY i e l d f a e t o r s \ 通过单株穗数B y e a r n o . / P l a n t 通过每穗粒数B y g r a i n s / e a r
单株穗数
E a r 0 0

/ P l a n t
每穗粒数
G r a i n s / e a r
千粒重
G r a i n s
节 t 。 / 1 00 0
经济系数
E e o n o m i e
0

1 9 88 0

73 0 4
一 0 。 1 8 6 7 一 0 。 12 12 一 0 。 2 2 3 8
0

0 5 0 7 0

3 93 5
一 0 。 6 0 4 1 0

0 9 2 2 0

1 6 9 0
0

1 4 74
0

3 5 4 5 一 0 。 39 9 4 0 一 0 9 3 9 0

0 9 8 3
0

0 1 6 9
一 0 。 2 5 77 0 。 4 3 3 6 一 0

1 0 1 2 一 0 。 0 5 7 8
o e f f
0
,
7 2 12 单 株 林 数
a r
n u 八l be r /禅a n t
侨 移 粒 数
G门 1愁 t/ 公 r
单 株较 觅 昏
G r山 w d g】It / p IO n t
0
.
4 6 6 2
p
,一一一一一 澳沁 r 软 重、认 j gl : t / ] 0 00 吕r a i昭一 0 . 2相
经济 系数
】至 o n o m l e Q义 f f ie i e n t
图 1 4
F i g 1 A d呈a g r a m
个产量因素对单株粒重的相关遗传力通径图
o f t h e p a t h a n a l y s i s o f e o r r e l a t i o n h e
r
i t a b i l i t y
o f 4 y i e l d f a e t o r s t o g
r a i n w e i g h t p e r p l a n t
浙江农村技术师专学报 1 9 9 4年 3 月
从表 2和图 1 可见 , 单株穗数表型值通过内部的遗传通路对单株粒重表型值的直接效应
为最大 ( 0 . 7 3 0 4 ) , 其次为每穗粒数 ( 0 . 3 9 3 5 ) 和千粒重 ( 0 . 3 5 4 5 ) , 并且单株穗数通过每
穗粒数和通过千粒重对单株粒重的负向间接效应都不大 , 而每穗粒数通过单株穗数对单株粒
重却有很大的负向间接效应 ( 一 。 . 6 0 4 1) , 干粒重通过单株穗数对单株粒重也有较大的负向
间接效应 ( 一 。 . 3 9 9 4) 。 这说明在构成大麦产量的三要素中 , 着重提高单株穗数的选择效率
为最大 。 经济系数对单株粒重的直接效应为负值 , 但通过单株穗数却有很大的间接 正 向 效
应 。
2
.
3 选择指数的分析
本文根据单株粒重和三个产量要素 , . 计算了各种不同组合的选择指数 (见表 3 ) , 估算
了不同选择指数的单株粒重的理论遗传进度 , 再以直接选择单株粒重时的相对效率为 1 0 % ,
估算不同选择指数的相对效率 , 以便和直接选择作比较 。
表 3 5 %选择强度下单株粒皿的选择指教
T a b l e 3 S e l e e t i o n i n d i e e s a g a i n s t g r a i n w e i g h t p e
r
p l a n t
a t t h e s e l e e t i o n i业 t e皿 s i t y o f s %
指数项 目
N o
.
C o m b i n a t i o n s
选择指数
S e l e e t i o n i n d i e e s
理论遗传进度
T h e o r e t i e a l d e g r e e
o f i n h e r i t a n e e
9
l 0
1 1
X i + X -
X : + X -
X : + X `
X i + X :
X i + X :
X i + X s
X i + X : + X s
X i 十 X : + X -
X i + X : + X `
X : + X s + X -
Y = o

6 6 7 a X i + o
.
15 3 7X -
Y = 0
.
i 6 s 4 X : + o

2工3 s X -
Y = 0
.
4 6 s 6X 。 + o 。 1 9 4 o X -
Y 二 1。 6 6 7 o X 一+ 1 . 3 1 52 X i
丫 二 1 . s g 6 2 X i + 1 . 1 8 1 3 X 。
Iy
二 。 . 1 6 7 2 x : * 。 . 6 3 77 x 。
…Y 二 2 . 2 5 5 2 x , + i . i a o s x : + i . i 4 3 3 x :
}Y 二 1 。 2 8 79 X I + 1 。 0 2 2 1X , + 0 。 0了6 8X `
}Y = 2

1 9 6 4 X : + 1

3 2 17X
, 一 0 。 0 5 76X -
}Y = 0
.
o o s 6X : + o
.
46 7 s X 。 + o . l o s o X `
5

9 2 8 4
5

5 3 28
6

0 9 5 5
6

2 67 9
6

5 9 2 8
3

7 76 3
8

6 6 8 2
9

6 8 9 0
8

0 5 74
6

1 0 83
X : + X :
+
X 。 ` X ` IY = 4
.
1 2 s 7 X : + 2
.
1 9 o 9 X : + 1
.
s 4 4 o X : 一 o . 3 o 8 5X ` 9 . 连3 0 3
相对效率%
R e l a t i v e e f f i e i e n e y
( % )
1 0 7

4 7
-
1 0 0

3 0
11 0

5 0
1 1 3

63
1 1 9

5 1
6 8

4 6
1 5 7

1 4
1 7 5

6 4
1 4 6

0 7
1 1 0

7 3
1 7 1

1 2
X l一一单株鹅数 E a r n u m b er P/ l a n t
X 3一一千粒重 W e i g h t / 1 0 00 g r a i n s
X Z一一每植粒数 G r a in s e/ a r
X 4一一单株较重 G r a i n W e i g五t / p l a n t
表 3 表明 , 在含有 2 个性状的指数 工~ 6 中 , 除了第 6 号指数的相对效率较大地低 于单
株粒重的相对效率外 , 其它各个指数的相对效率都比单株粒重的相对效率高。 在含有 3 个性
状的指数 7 ~ 10 中 , 除了第 10 号指数外 , 其它 3 个指数的相对效率都比单株粒重指数的相对
效率有很大的提高 , 其中第 8 号指数的相对效率比单株粒重的相对效率提高 了7 5 . 6 4% 。 含
有 4 个性状的第 1 号指数的相对效率比单株粒重的相对效率提高 7 1 . 12 % 。 从上可知 , 以籽粒
产量为指标时 , 同时考虑与产量显著相关的一些性状 , 比单纯对产量选择的效果 要好 , 其中
以单株穗数 、 每穗粒数和籽粒产量结合起来选择的效果最佳。
第 1 期 陆根尧等 :二棱大麦数量性状相关遗传力和选择指数分析
3

1
讨论
相关遗传力是研究相关遗传变异的一个新的遗传参数 ,
某一性状 x 与目的性状 y的相关遗传力的绝对值大于 y的遗传力
前述 已知 , 当选择强度相同时 ,
( 即 ! h x , 1> h “ y ) 就可考 虑
用 x来间接选择 y , 故方法简便 , 便于实践上应用 。 用相关遗传力作通径分析与用遗传相关系
数作通径分析比较 , 后者反映的是原因性状基 因型值对结果性状基因型值的直接效应和间接
效应 , 而用相关遗传力作通径分析既考虑了原因性状基 因型值对结果性状基因型值的直接效
应和间接效应 , 又考虑了原因性状和结果性状的遗传力 ; 故在育种选择中更有实际意义 。 因
此 , 笔者认为 , 相关遗传力这一遗传参数值得在间接选择和相关遗传变异分析中应用 。 但是
对相关遗传力的显著性检验也是必须进行研究解决的 。
3
.
2 本文对二棱大麦数量性状相关遗传力的研究结果表明 , 在选择强度相同时 ,仅利用一个
性状的各种间接选择的效率比对单株粒重直接选择的效率低 。 相关遗传力的通径分析结果表
明 , 在构成大麦产量的三要素中 , 着重提高单株穗数的选择效果最大 , 其次是每穗粒数和千
粒重 。 这一结论与文献〔`〕利用遗传相关系数作通径分析结果不同 , 与文献妞作遗传通 径 分
析结果相同 , 并且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尤其是浙江省 的大麦育种实践卿及我们的育种实 践 也
是一致的 。
3
.
3 根据单株粒重和三个产量要素计算的各种不同组合的选择指数分析结果表明 ,在二棱大
麦高产育种中要提高选择效率 , 应对若干性状同时考虑进行综合选择 , 本文所得结果将单株
穗数 , 每穗粒数和单株粒重结合起来选择的效果最佳 。 .
参 考 文 献
〔约 李忠娴等 . 中国大麦文集 . 北京 ,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1 9 8 6 , 3 76 ~ 379
〔 2 〕 莫惠栋等 . 中国大麦文集 . 北京 ,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1 9 8 6 , 108 ~ 1 13
〔 3 〕 S i n g h , S 。 S : A s s o e i a t i o n a n d P a t h A n a l y s i s i n H u s k l e s s B a r l e v u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t C r o p p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s
, I n d i a
.
J o u r 幻 a l o f A g r i . R e s e a r e h , 1 9 5 7 2 1
( 1 )
: 1 ~ 6
〔 4 〕 戴君惕等 . 遗传学报 . 1 9 8 3 , 1 0 ( 5 ) : 3 7 5~ 3 8 3
〔 5 〕 韩龙珠 . 遗传 . 1 9 8 5 , 7 ( 4 ) : 1 ~ 4
〔 6 〕 陆根尧 . 遗传 。 1 9 5 5 , 1 0 ( 3 ) : 8 ~ 1 0
〔 7 〕 赵理清 . 大麦科学 . 1 9 8 9 , 2 : 6 ~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