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余甘子野生种质资源果实数量性状评价指标探讨



全 文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5,37(5) :859 - 866 http:/ / xuebao. jxau. edu. cn
Acta Agriculturae Universitatis Jiangxiensis DOI:10. 13836 / j. jjau. 2015130
瞿文林,段曰汤,马开华,等.余甘子野生种质资源果实数量性状评价指标探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5,37(5) :859
- 866.
余甘子野生种质资源果实数量
性状评价指标探讨
瞿文林,沙毓沧,马开华,赵琼玲,刘海刚,代健菊,罗会英,段曰汤*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云南 元谋 651300)
摘要:为更好的对野生余甘子种质资源进行评价研究,建立数量化、规范化的余甘子种质资源描述系统,于
2011—2012 年,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种质资源圃对 80 份余甘子种质资源果实的单果质
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外果皮质量、外果皮厚、可食率、果核质量、果核长、果核宽等 10 项数量性状
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以上 10 个性状存在 5. 13%以上的变异系数,各性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正态分
布;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性状分级标准为 1 ~ 5 个等级,每个等级提出 2 份异地种质作为参照。该研究为我国余
甘子种质资源描述系统数量化、规范化的建立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余甘子;野生;种质资源;果实;数量性状;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S667. 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 - 2286(2015)05 - 0859 - 08
Evaluating Criteria of Some Quantitative Traits of Fruit in
Phyllanthus emblica Wild Germplasm Resources
QU Wen-lin,SHA Yu-cang,MA Kai-hua,ZHAO Qiong-ling,LIU Hai-gang,
DAI Jian-ju,LUO Hui-ying,DUAN Yue-ta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Tropical Eco-agriculture Sciences,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Yuanmou 651300,China)
Abstract:This study was to establish evauating criteria of certain boainical charaters of Phyllanthus embli-
ca wild germplasm resources,in which a new quantitative,standardized description system was established. Ten
botanical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single fruit weight,fruit vertical diameter,fruit horizontal diam-
eter,fruit shape index,epicarp thickness,epicarp weight,edible rate,stone weight,stone length,stone wildth)
of 81 Phyllanthus emblica germplasm resources were measured at the Genetic Colletion of Research Institute of
Tropical Eco-agriculture Sciences,Yuan-Mou,Yunnan from 2011 to 2012.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he bo-
tanical quanti tative characteristics had their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above 5. 13% and all of the characteristics
showed varying degrees of skewed distribution. Grade index and reference germplasm were given by statistical
data for fruit description. These grade indexes were recorded on 5 scales. In general,two reference germplasm
resources from different places for each grade were suggested. The study provides a foundation for quant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Phyllanthus emblica germplasm description system.
Key words:Phyllanthus emblica;wild;germplasm;fruit;quantity characters;evaluation index
收稿日期:2015-01-11 修回日期:2015-04-17
基金项目:农业部热作财政项目(14RZNJ-53)
作者简介:瞿文林(1982—) ,男,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热作物资源研究,E-mail:qwl1982@ 163. com;* 通信作
者:段曰汤,研究员,E-mail:rqsdyt@ 163. com。
江 西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37 卷
对作物种质资源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是种质资源合理利用的中心环节和前提,也是种质资源共
享体系建立的基础,同时也对资源的起源、演化及分类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国际植物遗传资源研究所
(IPGRI )1974 年以来已经组织编制了 80 多种植物的种质资源描述符(Descriptors) ,其中已经有 10 多
种果树建立了资源描述符,方便了国际间资源的研究与利用。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是大戟科
(Euphorbiaceae)叶下珠属(Phyllanthus)落叶小乔木,俗名橄榄、滇橄榄、油甘子等[1],既是一种普通食用
果树,同时也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传统药用植物,兼具食药两用功能[2-4]。余甘子在全世界分布范围
较广,涵盖了 70° ~ 122°E,1° ~ 29°N的广大地域,从喜马拉雅山到斯里兰卡、马六甲海峡,以及中国南部
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5]。我国余甘子资源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自然分布于我国的滇、川、黔、粤、
闽、海南等省(区) ,资源十分丰富,但缺乏全面的整理和发掘,90%以上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状态[6-7]。云
南省的野生余甘子资源量居全国之首[8],与全国其他生长地区相比,具有分布海拔相对较高,分布面积
大,主要以野生方式存在等特点[1,8-10]。余甘子目前暂时没有统一的分级标准,急需建立统一的评价标
准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系统描述余甘子植物学性状对其起源、演化、分类研究以及对于资源的多样性展示均具有重要意
义,是余甘子种质资源共享体系建立的基础。云南省作为野生余甘子资源富集区,具有丰富的种质资源
数量及遗传多样性,是制定高标准余甘子种质资源描述和控制规范的基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
态农业研究所常年从事余甘子的收集保存工作,拥有丰富的余甘子资源,对云南省野生余甘子种质资源
的收集保存较为完整。无论是国际标准还是国内标准对植物学性状的描述都较为笼统,没有确切的标
准。为此,本研究参照国际国内标准,结合国内实际情况,通过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
所收集保存的 80 份野生余甘子种质资源的果实性状进行统计分析,探讨野生余甘子种质资源重要果实
数量性状数值分级标准并提出参照种质,为余甘子资源描述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试验于 2011—2012 年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余甘子种质资源圃进行,供试材料
为种质圃内收集保存的 80 份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中的余甘子野生种质资源,主要采集于云南省内金沙
江、澜沧江、红河等水系的中低海拔干热河谷地区。
1. 2 方法
果实成熟期进行性状测定;果实的单果质量、外果皮质量及种核质量用电子天平(精确到0. 001 g)测
定,余甘子果实的纵径、横径、外果皮厚度以及果核的长、宽用分别用游标卡尺(精确到0. 01 cm)测定。
1. 3 评价指标的确立原则
性状分级标准依据所测性状数据的频率分布,参照王力荣[11],马蔚红[12],朱敏[13]等采用的等组距
离法 1 ~ 5 级分类系统进行分组,1 级为最低级,5 级为最高级。在相应的数值级别内,选择 2 份异地种
质作为参照;对于极短类型级别由于受资源限制,采用一个参照种质;尽量少用参照种质,明确种质来源
地,使标准更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2 结果与分析
2. 1 性状变异情况
余甘子果实的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外果皮厚、外果皮质量、果核质量、可食率、
果核长、果核宽等 10 个数量性状的变异情况见表 1。变异系数的大小反映了不同种质资源固有的生物
学特征及所测定果实的个体差异情况,变异系数越大,说明该性状的变异幅度越大。所测定的 10 个性
状中,变异系数最小的是可食率,为 5. 10%,向上依次为果形指数、果核宽、果实横径、果核长、果实纵
径、外果皮厚、果核质量、单果质量、外果皮质量。平均值和中位数的差异反映了性状数据的集散性,外
068
第 5 期 瞿文林等:余甘子野生种质资源果实数量性状评价指标探讨
果皮质量、单果质量的平均值与中位数差异分别为 0. 208、0. 167,其余各性状的差异均不足 0. 1。偏度
大小可以反映出偏正态分布数据峰值偏离正态分布数据的程度,其绝对值越大,表明偏斜程度越大,结
果表明各果实性状均为偏正态分布,所观测性状中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外果皮质量、外国皮厚、果核质
量为正偏移;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可食率、果核长、果核宽为负偏移;偏度绝对值最大的是可食率,为 0.
84(负偏移) ,其次为外果皮质量,为 0. 62;果核质量的偏度最小,为 0. 03。
表 1 余甘子果实 10 个数量性状的变异情况
Tab. 1 Variation of ten botanical quantitative characters in Phyllanthus emblica
性状
Traits
最大值
Max
最小值
Min
平均值
Mean
标准差
SD
中位数
Median
偏度
Skewness
变异系数 /%
CV
单果质量 /g
Single fruit weight
7. 85 1. 23 3. 98 1. 37 3. 82 0. 60 34. 51
果实纵径 /mm
Fruit vertical diameter
22. 12 11. 03 17. 02 2. 20 17. 06 - 0. 15 12. 92
果实横径 /mm
Fruit horizontal diameter
24. 20 12. 77 18. 72 2. 29 18. 72 - 0. 14 12. 22
果形指数
Fruit shape index
1. 09 0. 78 0. 91 0. 07 0. 91 0. 31 7. 23
外果皮质量 /g
Epicarp weight
6. 96 0. 95 3. 35 1. 27 3. 14 0. 62 37. 77
外果皮厚 /mm
Epicarp thickness
7. 09 3. 12 5. 14 0. 98 5. 16 0. 08 19. 03
可食率
Edible rate
0. 92 0. 72 0. 84 0. 04 0. 85 - 0. 84 5. 10
果核质量 /g
Stone weight
0. 95 0. 24 0. 58 0. 15 0. 58 0. 03 26. 07
果核长 /mm
Stone length
13. 67 6. 76 10. 51 1. 30 10. 48 - 0. 05 12. 36
果核宽 /mm
Stone wildth
11. 73 7. 07 9. 39 0. 89 9. 43 - 0. 18 9. 49
2. 2 余甘子主要果实性状分级标准及参照种质建议
图 1 单果质量频率分布
Fig. 1 Freuency distribution of single fruit weight
2. 2. 1 单果质量 单果质量是衡量果实质量
大小的重要指标,长期以来,在鲜果的选果、质
量测定以及产业化分级中有重要作用。通过
对云南野生余甘子果实的单果质量进行统计
分析,平均单果质量为 3. 98 g,变异系数为
34. 51%,在 10 个测定指标中居第 2 位。野生
余甘子单果质量偏度较大(表 1) ,没有呈现出
很好的正态分布规律,其单果质量频率分布见
图 1。从图 1 可看出云南野生余甘子单果质量
在群体以中、小果型居多,在 3. 46 ~ 4. 93 g 处
168
江 西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37 卷
频率分布最大,为 40. 00%,根据频次分布,可将云南野生余甘子单果质量分级标准定为表 2。
2. 2. 2 果实纵径、横径及果形指数 果实的纵、横径是除了单果质量之外衡量果实大小的重要指数;果
形指数为果实纵径与横径之比,可反映果实的基本形态。通过对云南野生余甘子果实纵径、横径和果形
指数进行统计分析,变异系数分别为 12. 92%、12. 22%、7. 23%,偏度分别为 - 0. 15、- 0. 14、0. 31,接近
正态分布(表 1) ,但有一定偏移,其频率分布见图 2。果实纵径、横经的变异系数在 10 个指标中位于第
5、7 位,果形指数居第 9 位。果实纵径平均值为 17. 02 mm,在 14. 76 ~ 17. 23 mm 频率分布最大为 43.
75%;果实横径平均值为 18. 72 mm,在 16. 61 ~ 19. 16 mm处频率分布最大为 43. 75%;果形指数平均值
为 0. 91,在0. 89 ~ 0. 95频率分布最大为 38. 75%。通过频率分布图可以看出,云南省野生余甘子果形指
数接近 1,近圆形及圆形果实居多,占资源总数的一半以上,分级指标及参考种质见表 3。
表 2 单果质量分级指标及参照种质
Tab. 2 Scale index and reference germplasm of single fruit weight
分级
Grade
分布频率 /%
Frequency
质量 /g
Mass
评价
Evaluation
参照种质
Reference
1 7. 50 <1. 97 很小 111207004(祥云县) ;111206013(永胜县)
2 30. 00 1. 98 ~3. 45 小 111130004(昌宁县) ;111203004(高黎贡山)
3 40. 00 3. 46 ~4. 93 中 111205011(云龙县) ;111207007(牟定县)
4 18. 75 4. 94 ~6. 41 大 111216002(元谋县) ;111203009(龙陵县)
5 3. 75 >6. 42 很大 111201007(保山市潞江镇) ;111216005(元谋县)
图 2 果实纵径、横径(mm)及果形指数频次分布图
Fig. 2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fruit vertical diameter,fruit horizontal diameter,fruit shape index
2. 2. 3 外果皮质量、外果皮厚及可食率 余甘子果肉主要为外果皮部,外果皮的质量、厚度是衡量余甘
子果实可食用部分多少的重要参数,可食率(果肉质量 /单果质量)总体反映了整个果实可食用部分所
占的质量比例。通过对云南野生余甘子外果皮厚、外果皮质量和果实可食率进行统计分析,变异系数分
别为 37. 77%、19. 03%、5. 10%,以上 3 个性状其偏度分布为 0. 62、0. 08、- 0. 84,接近正态分布(表 1) ,
其频率分布分别见图 3。外果皮质量的变异系数在所测定的 10 个指标中居首位,这可能和不同果实细
胞含水量差异较大有关;外果皮厚度的变异系数居于第 4 位。可食率的变异系数在 10 个测试性状中最
低。外果皮质量平均值为 3. 35 g,在 1. 63 ~ 2. 96 g 频率分布最大为 36. 25%;外果皮厚平均值为 5. 14
mm,在4. 46 ~ 5. 34 mm处频率分布最大,均为 35. 00%;可食率平均值为 0. 84,在 0. 84 ~ 0. 87 频率分布
最大为40. 74%。通过频率分布图可以看出,云南野生余甘子外果皮质量偏少,厚度偏薄,但是综合来看
可食率较大,分级指标及参考种质见表 4。
268
第 5 期 瞿文林等:余甘子野生种质资源果实数量性状评价指标探讨
表 3 果实纵径、横径和果形指数分级指标及参照种质
Tab. 3 Scale index and reference germplasm of fruit vertical diameter,fruit horizontal diameter,fruit shape index
分级
Grade
分布频率 /%
Frequency
大小
Weight
评价
Evaluation
参照种质
Reference
果实纵径 /mm
Fruit vertical diameter
1 1. 25 > 12. 27 极短 111216007(元谋县)
2 10. 00 12. 28 ~ 14. 75
短 111206013(永胜县)
111130001(昌宁县)
3 43. 75 14. 76 ~ 17. 23
中 111206003(宾川县)
111207006(牟定县)
4 32. 50 17. 24 ~ 19. 71
长 111203009(龙陵县)
111216003(元谋县)
5 12. 50 > 19. 72
极长 111207008(牟定县)
111216004(元谋县)
果实横径 /mm
Fruit horizontal diameter
1 3. 75 < 14. 05
极窄 111207004(祥云县)
111205007(永平县)
2 11. 25 14. 06 ~ 16. 60
窄 111129007(南涧县)
111206012(永胜县)
3 43. 75 16. 61 ~ 19. 16
中 111207001(宾川县)
111130002(昌宁县)
4 33. 75 19. 17 ~ 21. 71
宽 111203010(龙陵县)
111207007(牟定县)
5 7. 50 > 21. 72
极宽 111216002(元谋县)
111203003(高黎贡山)
果形指数
Fruit shape index
1 6. 17 < 0. 82
扁圆 111206012(永胜县)
111203003(高黎贡山)
2 32. 50 0. 83 ~ 0. 89
近圆 111207007(牟定县)
111202001(昌宁县)
3 38. 75 0. 89 ~ 0. 95
圆形 111205006(永平县)
111203007(龙陵县)
4 17. 50 0. 96 ~ 1. 02
椭圆 111129002(南涧县)
111205011(云龙县)
5 5. 00 > 1. 03
长圆 111207004(祥云县)
111216004(元谋县)
图 3 外果皮质量、外果皮厚及可食率频次分布
Fig. 3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epicarp thickness,epicarp weight,edible rate
368
江 西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37 卷
2. 2. 4 果核质量、果核长和果核宽 通过对 80 份余甘种质资源的果核质量、果核长、果核宽进行了统
计分析,其变异系数分别为 26. 07%、12. 36%、9. 49%,偏度分别为 0. 03、- 0. 05、- 0. 18,接近正态分
布,但还是有一定正(负)偏移(表 1) ,频次分布分别见图 4。余甘子果实的横切面近圆形,故测量果核
形态的时候仅取果核长和宽(即高度和宽度)。果核质量的平均值为 0. 58 g,在 0. 49 ~ 0. 64 g频率分布
最大为38. 75%;果核长的平均值为 10. 51 mm,在 9. 08 ~ 10. 62 mm频率分布最大为 46. 25%;果核宽的
平均值为 9. 39 mm,在 8. 64 ~ 9. 68 mm频率分布最大为 40. 00%;根据频次分布图特将 3 项指标均分为
1 ~ 5 级,分级指标及参考种质见表 5。
表 4 外果皮质量、外果皮厚和可食率分级指标及参照种质
Tab. 4 Scale index and reference germplasm of Epicarp thickness,Epicarp weight,Edible rate
分级
Grade
分布频率 /%
Frequency
大小
Weight
评价
Evaluation
参照种质
Reference
外果皮质量 /g
Epicarp weight
1 8. 75 <1. 62
极少 111207004(祥云县)
111206013(永胜县)
2 36. 25 1. 63 ~2. 96
少 111205010(云龙县)
111207006(牟定县)
3 35. 00 2. 97 ~4. 30
中 111201010(保山潞江镇)
111216003(元谋县)
4 16. 25 4. 31 ~5. 65
多 111205013(宾川县)
111203009(龙陵县)
5 3. 75 >5. 66
极多 111201007(保山市潞江镇)
111216008(元谋县)
外果皮厚 /mm
Epicarp thickness
1 6. 25 <3. 56
极薄 111207004(祥云县)
111206013(永胜县)
2 18. 75 3. 57 ~4. 45
薄 111206006(宾川县)
111203004(高黎贡山)
3 35. 00 4. 46 ~5. 34
中 111203008(龙陵县)
111130002(昌宁县)
4 26. 25 5. 35 ~6. 23
厚 111216004(元谋县)
111207005(牟定县县)
5 13. 75 >6. 24
极厚 111205013(宾川县)
111205006(永平县)
可食率
Edible rate
1 3. 70 <0. 74
极小 111205007(永平县)
111205002(保山市瓦窑乡)
2 4. 94 0. 75 ~0. 78
小 111202004(腾冲县)
111129007(南涧县)
3 19. 75 0. 79 ~0. 83
中 111206013(永胜县)
111207008(牟定县)
4 40. 74 0. 84 ~0. 87
高 111206009(宾川县)
111203001(高黎贡山)
5 30. 86 >0. 88
极高 111216005(元谋县)
111205006(永平县)
468
第 5 期 瞿文林等:余甘子野生种质资源果实数量性状评价指标探讨
图 4 果核质量、果核长和果核宽频次分布
Fig. 4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stone weight,stone length,stone wildth
表 5 果核质量、果核长和果核宽分级指标及参照种质
Tab. 5 Scale index and reference germplasm of stone weight,stone length,stone wildth
分级
Grade
分布频率 /%
Frenquency
大小
Weight
评价
Evaluation
参照种质
Reference
果核重 /g
Stone weight
1 5. 00 < 0. 32
极轻 111206003(宾川县)
111203002(高黎贡山)
2 18. 75 0. 33 ~ 0. 48
轻 111130004(昌宁县)
111206012(永胜县)
3 38. 75 0. 49 ~ 0. 64
中 111129006(南涧县)
111201005(保山市潞江镇)
4 30. 00 0. 65 ~ 0. 80
重 111205011(云龙县)
111207007(牟定县)
5 7. 50 > 0. 81
极重 111216005(元谋县)
111207008(牟定县)
果核长 /mm
Stone length
1 2. 50 < 7. 53
极短 111216007(元谋县)
111207002(宾川县)
2 7. 50 7. 54 ~ 9. 07
短 111206013(永胜县)
111129007(南涧县)
3 46. 25 9. 08 ~ 10. 62
中 111205006(永平县)
111206010(永胜县)
4 32. 50 10. 63 ~ 12. 17
长 111205014(宾川县)
111207007(牟定县)
5 11. 25 > 12. 18
极长 111207008(牟定县)
111201007(保山市潞江镇)
果核宽 /mm
Stone wildth
1 3. 75 < 7. 59
极窄 111207002(宾川县)
111207004(祥云县)
2 15. 00 7. 60 ~ 8. 63
窄 111206013(永胜县)
111205008(永平县)
3 40. 00 8. 64 ~ 9. 68
中 111207006(牟定县)
111205012(云龙县)
4 35. 00 9. 69 ~ 10. 72
宽 111201003(保山市潞江镇)
111130001(昌宁县)
5 6. 25 > 10. 73
极宽 111216008(元谋县)
111202001(昌宁县)
568
江 西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37 卷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首次以野生余甘子果实的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外果皮厚、外果皮质量、
果核质量、可食率、果核长、果核宽等 10 个数量性状指标进行标准分析,探讨了余甘子果实主要数量性
状的评价标准。野生余甘子资源分布地域广阔,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原生种质资源,其数量性状变异很
大程度上要受到环境条件和立地条件影响,同一地理居群间存在很大的性状差异[14],具有丰富的遗传
多样性和良好的自然适应性[15]。根据余甘子种质资源类型丰富且多样性较高的特点,通过对资源数量性
状的统一分级,使性状评价标准化,能够了解我国野生余甘子种质资源的组成结构,对今后种质资源的收
集、保存、共享及开发利用有参考作用。
余甘子资源描述评价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本文仅对余甘子果实部分性状做了描述评价,系统评
价有待于在大量收集资源的基础上,对植物学、农艺学、相关生理特性、遗传特异性等方面做深入地研究,
更好的做好余甘子种质资源描述工作。目前中国野生资源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其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和
利用等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16],本研究首次对野生余甘子果实数量性状评价标准进行了探讨,在性状描
述符和统计上借鉴了过往的果树资源评价描述的报道[11-13,17-19],但人工选育品种和野生资源存在很大异质
性,野生种质资源评价在用作通行标准时也许并不能很好地描述现有选育品种的性状。不过当野生资源
群体足够大时,仍然能够反映出群体变异情况和遗传多样性,在野生余甘子种质资源的评价、筛选、基因发
掘方面具备其他标准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野生余甘子果实性状评价的研究不仅仅是余甘子果实在传
统植物学的鉴定品种和分类的重要手段,也对今后余甘子种质创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果实评价标准的特异性,采样时对余甘子果实成熟时期、采果部位等进行严格控制,如选取年
龄相近的余甘子单株,在所选植株的树冠中部及中上部外围东、南、西、北 4 个方向上每个方向随机采收
成熟、健康余甘子果实;不同余甘子成熟期存在差异,需要在完熟期采摘成熟果实进行性状测定。此次
探讨的余甘子果实分级标准主要针对野生资源进行,采用了 1 ~ 5 级分级方法,大部分性状分布接近正
态分布,且基本呈现连续分布,但是单果质量和外果皮厚偏度较大,而且等距分组下出现断档,这种现象
的出现可能和野生余甘子群体分布规律和样本容量大小有很大关系,今后唯有加大采样量,增加采样范
围才可以避免。
探讨种质资源评价描述指标主要是为了便于国内外进行资源的描述、评价以及种质资源发掘和创
新利用。余甘子作为一种泛亚热带果树资源,无论食用、药用均大部分取材于果实[2-4],故此,果实性状
是与资源利用价值关系最为密切的经济性状[20]。随着当代生活水平提高,人群消费观念转变,人们对
日常食用的果实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获取健康、优质、丰富的果品资源是未来此类研究的重要
发展方向,因此,余甘子果实数量性状评价研究可作为余甘子资源评价、利用、创新的有力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开良,姚小华,熊仪俊,等.余甘子培育与利用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25(3) :397-401.
[2]夏泉,孔杰.传统药物余甘子的民族药学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7,22(9) :515-518.
[3]刘延泽,李海霞.药食兼用余甘子的现代研究概述及应用前景分析[J].中草药,2013,44(12) :1700-1706.
[4]刘凤书,侯开卫,李绍家,等.余甘子的保健价值及开发利用前景[J].自然资源学报,1993,8(4) :299-306.
[5]Morton J F,Dowling C F. Fruits of warm climates[M]. Echo Point Books & Media,1987,213-217.
[6]郭林榕,金光,熊月明.福建野生余甘子种质资源利用现状[C].中国山东:中国园艺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
2006,732-735.
[7]方嘉兴.野生余甘子的初步研究[J].经济林研究,1996,14(S1) :16-20.
[8]李昆,陈玉德,谷勇,等.云南野生余甘子果实类群及其分布特点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4,7(6) :606-611.
[9]熊仪俊,姚小华,王开良,等.我国余甘子地理气候分类及其特征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25(2) :215-221.
[10]陈玉德,李昆,杨成源,等.余甘子在云南的自然分布及野生类型[J].西部林业科学,1990,4:42-48.
[11]王力荣,朱更瑞.桃(Prunus persica L.)种质资源果实数量性状评价指标探讨[J].园艺学报,2005,32(1) :1-5.
[12]马蔚红,谢江辉,武红霞,等.杧果种质资源果实数量性状评价指标探讨[J].果树学报,2006,23(2) :218-222.
[13]朱敏,高爱平,邓穗生,等.杧果种质资源果实主要数量性状评价指标探讨[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0,11(4):418-423.
[14]瞿文林,段曰汤,马开华,等.余甘子天然居群果实形态变异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2,32(12) :2444-2449.
[15]吴裕,毛常丽,倪书邦.浅谈热带作物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J].热带农业科技,2013,36(1) :43-46.
[16]王述民,张宗文.世界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1,12(3) :325-338.
[17]安巍,赵建华,石志刚,等.枸杞种质资源果实数量性状评价指标探讨[J].果树学报,2007,24(2) :172-175.
[18]王昆,刘凤之,肖艳宏,等.苹果种质资源果实数量性状评价分析[J].中国果树,2007(5) :14-17.
[19]尚建立,王吉明,郭琳琳,等.甜瓜种质资源果实若干数量性状评价指标探讨[J].果树学报,2013,30(2) :222-229.
[20]景士西.关于编制我国果树种质资源评价系统若干问题的商榷[J].园艺学报,1993,20(4) :353-357.
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