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异源八倍体小黑麦新品种(系)的丰产稳产性研究



全 文 :收稿日期:2007-05-29
作者简介:王 竹(1973-),女 ,研究实习员 ,主要从事小黑麦育种 、区
域试验及玉米育种工作。
异源八倍体小黑麦新品种(系)的丰产稳产性研究
王 竹 1 ,  董永琴 1 ,  杨天英 2 ,  赵卫敏3 ,  毛 春 4 ,  何立国 5
(1.贵州省旱粮研究所 ,  贵阳 550006; 2.贵州省安顺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  贵州安顺 562109;
3.贵州省六盘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  贵州六盘水 553000;
4.贵州省威宁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  贵州威宁 553100; 5.贵州省织金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  贵州织金 552100)
StudyonProductivityandStabilityofNewAlo-octoploidTriticaleVariety
WANGZhu1 , DONGYong-qin1 , YANGTian-ying2 , ZHAOWei-min3 , MAOChun4 , HELi-guo5
摘要:应用高稳系数法和常规分析方法对 1998 ~ 2000年贵州
省八倍体小黑麦区域试验的 7个参试新品种(系)在贵州不同
海拔高度 、不同气候生态环境和栽培管理条件下的丰产稳产
性 、适应性进行比较 、分析。试验结果表明 , 中国农科院提供的
122、劲松 75、劲松 77、劲松 76和贵州省农科院提供的黔中 7号
平均产量在 182.8 ~ 206.24kg/667 m2之间 , 比劲松 49(ck)增
产 7.76% ~ 21.58%;其中 , 黔中 7号已于 2006年通过贵州省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 , 该品种已在贵州省 15个
县 、区以及生态相似的西南 、西北等省 、区试种和大面积推广应
用;122、劲松 75、劲松 77等品种(系)已在我国西北 、西南 、新
疆 、内蒙等省 、区作为饲料和粮食兼用型品种(系)应用于生产。
研究表明 , 高稳系数法和常规分析两种方法结合应用能更准确
反映八倍体小黑麦新品种(系)的丰产稳产性。
关键词: 异源八倍体小黑麦;新品种;丰产稳产性
中图分类号: S51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4705(2007)09-0067-04
异源八倍体小黑麦是用六倍体小麦与二倍体黑麦
进行远缘杂交 ,经人工合成的一种新作物。因其八倍
体小黑麦耐瘠 、耐寒 、耐旱 ,抗逆性强 、适应性广 ,对白
粉病免疫 、锈病高抗 ,蛋白质 、赖氨酸 、湿面筋含量高及
籽粒与茎叶生物产量高等优点 ,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优
质粮饲兼用作物 。目前在贵州海拔 1 000 ~ 2 300m不
同气候 、生态环境条件下以及省外生态环境近似的 15
个省 、区均有种植 。种植地区多为少 、边 、穷高寒山区 、
半山区 、中低产地区以及冬闲瘦薄地 ,在这些地区小黑
麦籽粒产量显著高于普通小麦 、茎叶的鲜重比普通小
麦高 1 ~ 2倍 ,是一种优质粮饲兼用型新作物品种。
异源八倍体小黑麦新品种(系)的丰产稳产性是
小黑麦育种工作最主要的育种目标之一 ,也是评价优
良品种(系)的重要指标。异源八倍体小黑麦区域试
验的目的就是为了及时准确地鉴定育成或引进新品种
(系)的丰产 、稳产性和适应性 ,从而为品种审定推广
及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在以往区域试验中 ,常用参试品种(系)的平均产
量比对照品种增产的百分数来估算品种(系)的产量
水平 ,用标准差 、变异系数 、回归系数分析产量的稳定
性 ,用新复极差法来测定参试品种(系)之间产量差异
大小。温振民等提出的 “高稳系数 HSC”分析法[ 1] ,用
一个指标综合准确地反映品种的高产稳产性 ,已先后
应用在水稻 、玉米 、花生等多种作物上 [ 2-4] ,但小黑麦
方面还未见有用高稳系数法研究的报导 ,因此将高稳
系数法和常规方法相结合 ,评价异源八倍体小黑麦区
域试验参试品种(系)的丰产稳产性和增产潜力 ,以确
定其新品种(系)的适宜种植推广地区及范围 ,为参试
品种(系)的决选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系)
参试品种(系)7个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
栽培研究所提供的劲松 75、劲松 76、劲松 77、122等 4
个品种(系);由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旱粮研究所提供黔
中 7号 、黔中 8号等 2个品种(系),统一对照品种为劲
松 49。
1.2 试验概况
试验设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旱粮研究所 、安顺市
农业科学研究所 、织金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六盘水市农
业科学研究所 、威宁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共 5个点。海
拔分别为贵阳 1 140.6m、安顺 1 400m、织金 1 320m、
六盘水 1 820m、威宁 2 220m。土壤情况为:贵阳 ,中
下等肥力黄壤;安顺 ,中等肥力黄壤;织金 ,下等肥力石
砂地;六盘水 ,中等肥力砂壤;威宁 ,中下等肥力灰泡
土 。
2 试验设计
各试点按统一的试验方案 ,随机区组排列 , 3次重复 ,
小区面积 13.46m2 ,小区间距 0.4m,重复间距 0.5m。
·67·
问题探讨  王 竹 等:异源八倍体小黑麦新品种(系)的丰产稳产性研究
表 1 1998 ~ 2000年度贵州省八倍体小黑麦区试不同试点产量结果
年份
(C)


海拔
(m)
   122       劲松 75     劲松 77     劲松 76     黔中 7号    劲松 49(ck)    黔中 8号  
平均
产量
比 ck±% 位次 平均产量 比 ck±% 位次 平均产量 比 ck±% 位次 平均产量 比 ck±% 位次 平均产量 比ck±% 位次 平均产量 比 ck±% 位次 平均产量 比 ck±% 位次
1998~
1999C1
贵阳 1 140.6 201.5 +2.03 3 214.7 +8.71 1 200.0 +1.27 4 196.7 -0.41 6 214.0 +8.35 2 197.5 0.0 5 195.0 -1.27 7
安顺 1 400.0 245.0 +44.12 2 175.0 +2.94 6 220.0 +29.41 3 266.7 +56.88 1 196.7 +15.71 4 170.0 0.0 7 178.0 +4.88 5
织金 1 320.0 114.7 +49.54 1 100.0 +30.88 3 110.0 +43.42 2 96.7 +26.08 4 96.7 +26.08 4 76.7 0.0 6 83.0 +8.21 5
六盘水 1 820.0 218.3 +31.66 3 198.3 +19.60 4 221.7 +33.72 1 220.0 +32.69 2 179.2 +8.08 5 165.8 0.0 7 176.7 +6.57 6
威宁 2 220.0 225.0 +18.44 1 185.8 -2.21 4 201.7 +6.16 2 191.7 +0.89 3 183.5 -3.42 5 190.0 0.0 6 140.8 -25.89 7
平均 200.9 +25.56 1 174.76 +9.23 4 190.68 +19.18 3 194.36 +21.48 2 174.02 +8.76 5 160.0 0.0 6 154.76 -3.28 7
1999~
2000C2
贵阳 1 140.6 237.0 +13.4 4 250.3 +19.76 2 265.2 +26.89 1 229.3 +9.71 5 245.8 +17.61 3 209.0 0.0 6 206.3 -1.29 7
安顺 1 400.0 251.7 +3.45 3 300.0 +23.31 1 255.0 +4.81 2 237.5 -2.38 5 226.8 -6.78 6 243.3 0.0 4 221.7 -8.88 7
织金 1 320.0 117.5 +56.67 1 112.5 +50.0 2 107.5 +43.33 4 108.0 +44.0 3 100.0 +33.33 5 75.0 0.0 7 94.2 +25.6 6
六盘水 1 820.0 221.7 +25.97 2 239.3 +35.97 1 208.7 +18.53 3 203.3 +15.51 4 198.7 +12.9 5 176.0 0.0 7 197.7 +12.33 6
威宁 2 220.0 230.0 +19.17 2 235.0 +21.76 1 195.0 +1.04 4 203.3 +5.34 3 186.6 -3.32 6 193.0 0.0 5 165.0 -14.51 7
平均 211.58 +18.03 2 227.42 +26.87 1 206.28 +15.07 3 196.28 +9.5 4 191.58 +6.87 5 179.26 0.0 6 176.98 -1.27 7
C1C2 平均 206.24 +21.58 1 201.09 +18.55 2 198.48 +17.01 3 195.32 +15.15 4 182.8 +7.76 5 169.63 0.0 6 165.87 -2.22 7
表 2 参试品种(系)产量稳定性参数及高稳系数值
品 名
小区
平均产量
(kg/13.46m2)
平均产量
(kg/667m2)


比 ck
±% 主效应
 SSR测验 
0.05 0.01
标准差
S
kg


变异系数
CV
(%)


HSC
(%)


回归
系数 b
互作
方差
122 4.124 8 206.24 1 +21.58 0.355 0 a A 1.035 3 25.09 1 15.67 1 0.981 0.053 2
劲松 75 4.021 8 201.09 2 +18.55 0.252 0 a AB 1.082 5 26.90 3 19.77 2 1.050 0.007 2
劲松 77 3.969 6 198.48 3 +17.01 0.199 8 a AB 1.050 4 26.44 2 20.32 3 0.720 0.006 8
劲松 76 3.906 4 195.32 4 +15.15 0.136 6 ab AB 1.116 7 28.57 5 23.84 4 1.064 0.051 0
黔中 7号 3.656 0 182.80 5 +7.76 -0.113 8 ab AB 1.011 2 27.65 4 27.81 5 0.961 0.047 7
劲松 49(ck) 3.392 6 169.63 6 0.0 -0.377 2 b B 1.085 6 31.98 7 37.02 7 1.036 0.042 8
黔中 8号 3.317 4 165.87 7 -2.22 -0.452 4 b B 0.945 1 28.49 6 35.25 6 0.893 0.062 3
2.1 方 法
2.1.1 常规分析方法
采用通用公式求出产量平均数 (x)、新复极差法
(SSR测验法)、标准差(S)、变异系数(CV)、回归系数
(b)等产量稳定性参数 ,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 。
2.1.2 高稳系数法(HSC)
HSCi=Ga-GiGa ×100%  (1)
(1)式中 Ga为目标品种的稳定产量 ,以比对照平
均产量(Xck)增产 8%(即 1.08Xck), Gi为参试品种
(系)的稳定产量 ,其中 Gi=Xi-Si,可进一步把(1)式
简化为:
HSCi=(1-Xi-Si
1.08Xck)×100%  (2)
公式(2)中 HSCi为第 i个参试品种(系)的高稳
系数 , Xck为对照品种的平均产量 , Xi为第 i个参试品
种(系)的平均产量 , Si为第 i个参试品种(系)的标准
差 。应用(2)式计算 HSCi值的大小 ,来表明品种(系)
的高产稳产性。 HSC值越小 ,说明该品种(系)丰产稳
产性越好。
3 结果与分析
3.1 产量表现
3.1.1 常规分析方法
由表 1、2可知 , 1998 ~ 1999年度(C1)参试的 7个
小黑麦品种(系)在海拔 1 140.6 ~ 2 220m的贵阳 、安
顺 、织金 、六盘水 、威宁等 5试点试验结果 ,除黔中 8号
平均产量 154.76 kg/667 m2 比劲松 49(ck)减产
3.28%, 122、劲松 75、劲松 77、劲松 76、黔中 7号等 5
个品种(系)平均产量在 174.02 ~ 200.9kg/667m2 ,均
比(ck)增产 ,增产幅度 8.76% ~ 25.65%。经变量分
析结果:品种间 、试点间 、品种 ×试点互作效应均达极
显著标准。 1999 ~ 2000年(C2)续试结果:黔中 8号平
均产量 176.98kg/667m2 ,比(ck)减产 1.27%。其余
5个品种(系)产量在 191.58 ~ 227.42kg/667m2 ,比
(ck)增产 6.87% ~ 26.87%。经变量分析:品种间 、试
点间 、品种 ×试点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标准。 1998 ~
2000年 10试点(次)试验结果 ,参试的 6个小黑麦新
品种(系)平均产量 165.87 ~ 206.24 kg/667m2 ,除黔
中 8号平均产量 165.87 kg/667 m2 , 比 (ck)减产
2.22%,减产不显著。其余 5个品种(系)均比(ck)增
·68·
第 26卷 第 9期 2007年 9月             种 子 (Seed)           Vol.26 No.9 Sep. 2007
表 3 参试品种(系)产量的 X、S、CV与 HSC及 b的相关系数
项目 X与 HSC值 S与 HSC值 CV与 HSC值 X与 b值 S与 b值 CV与 b值
相关系数 r -0.986** -0.3097 0.926 8** -0.000 2 0.463 4 0.343 0
产 ,增产幅度 7.76% ~ 21.58%,经变量分析 ,品种 、年
份 、试点 、试点 ×年份与品种 ×试点 ×年份间差异均达
极显著(表 2)。品种 ×试点 、品种 ×年份不显著。
3.1.2 不同方法统计分析结果
将 1998 ~ 2000年度贵州省小黑麦区域试验(5试
点)平均产量用公式(2)求得的高稳系数估算的参试
品种(系)高产稳定性结果与常规分析法测出的结果
基本相似。
122:平均产量(X)206.24kg/667m2列第一位 ,比
劲松 49(ck)增产 21.58%, HSC值 15.67%列第一 ,
CV%值 25.09%列第一 , SSR测验属 A级水平 ,说明其
具有较高产量潜力 ,标准差 (S)列第三位 ,回归系数
b=0.981,说明稳产性好 ,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强 ,属
高产稳定类型 ,目前已在西北 、内蒙等省 、区主要作饲
料作物推广种植 。
劲松 75:C1平均产量 174.76 kg/667 m2 ,比劲松
49(ck)增产 9.23%,列第 4位 , C2平均产量 227.42
kg/667m2 ,比(ck)增产 26.87%列第 1位 ,两年 10试
点(次)平均产量 201.09 kg/667 m2 , 比 (ck)增产
18.55%列第 2位 , SSR测验属 A级水平 , 变异系数
26.9%,列第 3位 , 标准差列第 5位 , 回归系数 b=
1.05,高稳系数 19.77%列第 2位。 C2年度在安顺点
续试 ,产量高达 330kg/667m2以上 ,说明该品种(系)
对气候环境条件变化较敏感 ,适应性不强 ,属高产不稳
定型品种(系),如果生态环境条件好 ,增产潜力大 ,可
选择在中等肥力地区推广种植 。
劲松 77:C1平均产量 190.68kg/667m2 ,比(ck)
增产 19.18%,列第 3位 , C2续试平均产量 206.28kg/
667m2 ,比(ck)增产 15.07%,列第 3位 。两年 10试点
(次)平均产量 198.48kg/667m2 ,比(ck)增产17.01%
列第 3位 。SSR测验属 A级水平 ,变异系数 26.44%,
列第 2位 ,标准差(S)列第 4位 ,回归系数 b=0.72,高
稳系数 20.32%,列第 3位 ,说明其产量具有很好的的
稳定性 ,且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 ,属高产稳定型
品种(系),应在较大范围内种植 。
劲松 76:C1平均产量 194.36kg/667m2 ,比(ck)
增产 21.48%, 列第 2位 , C2 平均产量 196.28 kg/
667m2 ,比 (ck)增产 9.5%列第 4位 。两年 10试点
(次)平均产量 195.32kg/667m2 ,比(ck)增产15.15%
列第 4位。 SSR测验属 A级水平 ,变异系数列第 5位 ,
标准差(S)列第 7位 ,回归系数 b=1.064,高稳系数
23.84%,列第 4位 ,说明该品种 (系)对环境不很敏
感 ,产量稳定性较好 , 属中产稳定型 , 可作搭配品种
(系)使用。
黔中 7号:C1 5试点平均产量 174.02kg/667m2 ,
比(ck)增产 8.76%,列第 5位;C2续试 5试点平均产
量 191.58kg/667m2 ,比(ck)增产 6.87%列第 5位。
两年平均产量 182.8kg/667m2 ,比(ck)增产 7.76%,
列第 5位。 SSR测验属 A级水平 ,变异系数列第 4位 ,
标准差(S)列第 2位 ,回归系数 b=0.961,说明稳产性
好 , HSC27.81%,列第 5位 ,成熟期两年 10试点(次)
平均比劲松 49(ck)早成熟 7.1d,说明该品种(系)对
气候生态环境条件要求不严 ,稳定性好 ,产量潜力大 ,
属早熟中产稳定型品种 。 2006年经贵州省农作物品
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审定用于生产 ,目前已在贵州省 15
个县 、区以及气候 、生态环境条件近似的四川 、云南 、甘
肃 、宁夏 、江苏 、内蒙古 、新疆等省种植应用 。
黔中 8号:C1平均产量 154.76kg/667m2 ,比(ck)
减产 3.28%列第 7位 , C2续试平均产量 176.98 kg/
667m2 ,比(ck)减产 1.27%居第 7位。两年平均产量
165.87kg/667m2 ,比(ck)减产 2.22%,减产不显著。
SSR测验属 B级水平 ,变异系数 28.49%,列第 6位 ,
标准差 0.945, 列第 1位 ,回归系数 b=0.893, HSC
35.25%,列第 6位 。成熟期两年 10试点(次)平均比
(ck)早成熟 6.8 d, 说明其产量稳定性好 ,适应性较
强 ,但其增产潜力低 ,属低产稳定型早熟品种(系)。
3.1.3 几种参数与 HSC、b值的相关性分析
参试品种(系)的 X、S、CV与 HSC、b的相关性分
析结果列表 3看出:X与 HSC值呈极显著负相关 , S与
HSC呈负相关 , CV与 HSC值呈极显著正相关 , X与 b
值呈低度负相关 , CV与 b和 S与 b呈正相关 。 S、CV
与产量的稳定性有关 , S、CV和 b值较小的品种(系)
产量的稳定性相对较好 ,但不能表示产量的高低 ,而
HSC值可综合反映小黑麦新品种(系)的丰产稳产性。
从表 3看出:HSC值大小排列顺序和 X大小排列顺序
基本一致 ,但又不完全相同 ,这表明 HSC值体现了稳
产基础上的高产和高产前提下的稳产 ,较准确地反映
了小黑麦新品种(系)的丰产稳产性。 (转下页)
·69·
问题探讨  王 竹 等:异源八倍体小黑麦新品种(系)的丰产稳产性研究
(接上页)
4 结 论
4.1 通过用高稳系数法与常规方法相结合统一分析
贵州省 1998 ~ 2000年度小黑麦区域试验 7个品种
(系)的丰产稳产性及同一品种(系)在不同生态条件
下的产量及适应性表现 ,为新品种(系)在最适宜的生
态区域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对小黑麦区域试验和
生产试验 ,对品种的合理布局 ,充分发挥小黑麦品种
(系)的生产潜力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
4.2 从试验结果看出 ,用产量平均数(X), SSR测验
估算产量差异 ,用标准差 (S)、变异系数(CV%)以及
回归系数(b)估算产量稳定性综合评价品种(系)的丰
产稳产性和用高稳系数(HSC)值估算参试品种(系)
的丰产稳产性所得的结果相似;平均产量高 ,变异系数
小 ,其 HSC值较小 ,说明 HSC值可较准确地反映小黑
麦新品种(系)的丰产稳产性 。我们认为在小黑麦区
域试验中 ,将高稳系数法与常规方法结合分析新品种
(系)的丰产稳产性比通常以品种产量高低来评定品
种的优劣 ,更具有可靠性和实用性。
4.3 利用 HSC法评价品种(系)的丰产稳产性 ,但稳
产性方面仍需参考回归系数 ,因回归系数考虑了品种
对环境的适应程度 ,特别是在年季间气候 、生态环境的
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光 、温 、热 、降雨量等)对试验结果
的影响 ,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
参考文献:
[ 1]温振民 , 张永科.用高稳系数法估算玉米杂交种高产稳产性
的探讨 [ J] .作物学报 , 1994, (4):508-512.
[ 2]黄长志.用高稳系数法分析小麦新品种的高产稳产性 [ J] .
甘肃农业科技 , 2002, (2):12-13.
[ 3]李长辉.黑龙江省小麦区域试验新品种(系)的丰产稳产性
综合评价 [ J] .麦类作物 , 1999, 19(4):37-39.
[ 4]梁惠珍.用高稳系数法分析大豆新品种的高产稳产性 [ J] .
华北农学院 , 1998, 13(3):77-80.
[ 5]马育华.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 [ M] .北京:农业出版社 ,
1992.
收稿日期:2007-05-27
作者简介:陈 银(1969-),女 ,硕士 ,讲师 ,主要从事园艺植物遗传育
种学和园林苗圃学的教学工作。
花毛茛不同授粉方式与结实量的研究
陈 银
(山东省聊城大学农学院园艺工程系 ,  山东聊城 252000)
StudyofDiferentPolinatingMethodsonSeedSetingofRanunculusasiatica
CHENYin
摘要:通过对花毛茛 4种不同授粉方式的研究发现:自然授粉
下的结实量极显著高于自花授粉和风媒传粉的结实量 , 而自花
授粉与风媒传粉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自花授粉与风媒传粉方式
下花毛茛的结实数和结实率几乎为 0, 而相同条件下 ,风媒传粉
和蜜蜂传粉相结合的自然授粉无论是胚囊数目 、种子数目 、还
是优良种子数目都比自花授粉和风媒传粉的明显增加。各品
种种子数量的方差分析证明 , 品种间种子数量存在显著性差
异。由 T测验看出 , 4、6号和 8号品种的单花胚囊数目 、单花种
子数目和单花优良种子数目显著比 5、 7、 9号和 10号品种多 ,
属于高产类型。
关键词: 花毛茛;花粉;性状;胚囊
中图分类号: S334.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4705(2007)09-0070-04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 花毛茛生物学特性
花毛茛学名 Ranunculusasiaticus,别名波斯毛茛 、
芹菜花 、陆莲花 ,多年生球根花卉 ,为毛茛科毛茛属多
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株高 20 ~ 40cm,地下有纺锤状
小块根 ,常数个聚生于根颈部;茎单生或少数分枝;基
生叶阔卵形 ,具长柄 ,茎生叶无柄 , 2回 3出羽状复叶
(因其叶子像芹菜 ,所以又叫芹菜花);花单生或数朵
顶生 ,花径 6 ~ 9 cm, 分重瓣和半重瓣 ,有白 、橙 、黄 、
红 、紫 、褐等多种色彩;花期 2 ~ 5月[ 1, 2] 。
毛茛科植物有 2 000多种 ,我国有 700多种 。其
中著名的观赏植物有牡丹 、芍药 、飞燕草等;药用植物
如乌头 、黄连;有毒植物如毛茛等。花毛茛原产亚洲西
南部至欧洲东南部 ,地中海沿岸 ,土耳其 、叙利亚 、伊
朗 、法国 、以色列等欧洲国家已广泛种植 ,目前世界各
·70·
第 26卷 第 9期 2007年 9月             种 子 (Seed)           Vol.26 No.9 Sep.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