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甘蔗斑茅杂交后代BC_1的染色体核型及染色体遗传分析



全 文 :收稿日期:2007-07-02  修回日期:2007-10-1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1329),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50389003)和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06J0309)资助.
作者简介:邓祖湖(1969-),男 ,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甘蔗遗传育种与分子生物学.Email:dengzuhu@ 163.com.
*通讯作者.林彦铨 ,男 ,研究员.研究方向:甘蔗遗传育种.Email:zwlinyq@163.com.
甘蔗斑茅杂交后代 BC1 的染色体核型
及染色体遗传分析
邓祖湖 1 , 赖丽萍 2 , 林炜乐 2 , 符 成 3 , 林彦铨2*
(1.农业部甘蔗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 ,福建 福州 350002;2.福建农林大学
作物科学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2;3.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642)
摘要:对甘蔗斑茅杂种 BC1后代崖城 01-21和崖城 01-36进行内转录间隔(ITS)鉴定和染色体计数与核型分析 , 探讨甘蔗
斑茅杂交后代的染色体遗传行为.结果表明 , 崖城 01-21的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04=100m+4sm(4SAT),最长与
最短染色体的长度比为 4.25,平均臂比 1.35,染色体属 2C型 ,分子鉴定结合细胞学研究表明其为斑茅的真实后代 ,其染色
体遗传为 n+n;崖城 01-36经 ITS鉴定为真实杂种 , 其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32=130m+2sm,最长与最短染色体
的长度比为 3.94, 平均臂比 1.27, 染色体属 2B型 , 结合其性状的进展 , 推断亲本向其传递染色体可能以 2n+n的方式进行.
关键词:斑茅;甘蔗;ITS鉴定;核型分析;染色体遗传行为
中图分类号:S5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470(2007)06-0561-06
Karyotypeandchromosomegeneticanalysisoftwo
ErianthusarundinaceumBC1 clones
DENGZu-hu1 , LAILi-ping2 , LINWei-le1 , FUCheng3 , LINYan-quan2
(1.KeyLabofEco-PhysiologyandGeneticImprovementforSugarcane, MinistryofAgriculture, Fuzhou, Fujian
350002, China;2.ColegeofCropScience, Fujian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2, China;3.GuangzhouSugarcaneIndustryInstitute, Guangzhou, Guangdong510316, China)
Abstract:TwoErianthusarundinaceumBC1 clonesYa01-21 andYa01-36werestudiedbymeansofchromosomenumbercalcula-
tion, karyotypeanalysisandITSidentification.TheresultsshowedthatthekaryotypeofYa01-21 was2n=104 =100m+4sm
(4SAT), chromosomelengthratioofthelongesttotheshortestwas4.25, theaveragearm-ratiowas1.35, belongingto2Ctypeof
chromosome.MolecularidentificationandchromosomestudyindicatedthatYa01-21 wasaprogenyofE.arundinaceum, folowing
thelawofn+n.ITSidentificationshowedthatYa01-36 wasaprogenyofE.arundinaceum, itssomaticchromosomekaryotypeof
Ya01-36 was2n=132=130m+2sm, chromosomelengthratioofthelongesttotheshortestwas3.94, theaveragearm-ratiowas
1.27, belongingto2Btypeofchromosome.Combiningwiththeadvanceofcharacters, thelawof2n+ncanbepresumed.
Keywords:Erianthusarundinaceum;sugarcane;internaltranscriptspacer(ITS)identification;karyotypeanalysis;chromosome
geneticbehavior
甘蔗是我国优势农产品 ,为我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糖料作物 [ 1] .甘蔗具有广泛的种质血缘基础 ,目前
的栽培品种大都含有甘蔗属 3-5个种的血缘.大多数甘蔗无性系不易开花 ,花期差异大 ,花粉量和花粉育
性等开花习性的差异及配合力等原因 ,致使在杂交育种常规组合选配中 ,可使用的亲本材料少 ,长期近亲
杂交 ,品种间的遗传性逐渐趋于一致 ,从而限制了品种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 [ 2] .必须不断创新种质才能选
育出突破性新品种.为扩大异质性 ,各国育种家不断进行了甘蔗种间 、近缘属间和远缘属间杂交 ,通过染色
体数目分析推断 ,甘蔗远缘杂交存在 2n+n、n+n、n+2n、2n+2n等多种类型 ,并且 n常常不是单倍体的
原来数目 ,常有增减 ,即存在 “不平衡杂种 ”[ 3] .
斑茅(ErianthusarundinaceumRetz)是甘蔗的近缘属植物 ,具有生长旺盛 、抗旱耐瘠 、抗病虫性强 、宿根
性好 、适应性广 、生态竞争能力强等优良性状 [ 4-6] .因此 ,斑茅的杂交利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甘蔗育种界的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36卷 第 6期
JournalofFujian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 2007年 11月
DOI :10.13323/j.cnki.j.fafu(nat.sci.).2007.06.016
重视 ,期望通过甘蔗与斑茅远缘杂交把斑茅的优异特性导入甘蔗中 ,寻求甘蔗育种的新突破[ 7-9] .但斑茅
杂交利用尝试几十年进展缓慢 ,至今尚未选到经鉴定为斑茅真实杂种的 ,可供生产或育种应用的品种或亲
本材料 [ 10-11] .其原因主要有:(1)杂种鉴定难;(2)后代花粉育性低;(3)由于甘蔗细胞的多倍性和异质性 ,
染色体数目多 、体积小等原因 ,核型分析难 [ 12-13] ,因而甘蔗细胞学研究进展缓慢 ,染色体(性状)的遗传与
分离规律不清 ,杂交后代遗传机理不明.
为了解甘蔗与斑茅杂交后代的染色体遗传行为 ,提高斑茅在甘蔗育种上的利用效率 ,本文对 2个甘蔗
斑茅杂种 BC1无性系崖城 01-21和崖城 01-36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 ,旨在了解甘蔗与斑茅杂交 BC1代
的染色体行为 ,以便为斑茅在甘蔗育种上的充分利用提供一定的细胞学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图 1 材料间的系谱关系
Fig.1 Thegeneticrelationshipamongmaterials
1.1 材料
  选取保育在福建农林大学甘蔗综合研究所资源圃的拔地拉
(Badila)、CP84-1198,甘蔗斑茅杂种 F1崖城 96-40和 2个 BC1(崖
城 01-21和崖城 01-36)为材料 ,系谱见图 1.
1.2 方法
1.2.1 甘蔗斑茅 BC1杂种真实性鉴定 根据农业部甘蔗生理生
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建立的已授权的发明专利 “甘蔗斑
茅杂种的 DNA鉴定方法 ” [ 14] , 利用内转录间隔区 (internaltran-
scripedspacer, ITS)保守序列设计的 2对特异引物对杂种真实性
进行分子鉴定.引物 5′※ 3′的序列分别如下 。 EF1:GGAAGAAAGAAAACAAGGGT, ER1:GGGACGGMC-
MAAACAAAATT, EF2:TTGGC(C/G)GCCGTCCC(A/T)TCGTC, ER2:(T/G)T(A/C)G(A/C)G(T/C)GCT-
GGTATGATCGCA.PCR扩增反应在 EppendorfMastercyclerGradient扩增仪上进行.扩增程序为:95 ℃预变
性 5 min, 93 ℃变性 50 s, 52 ℃退火 20 s, 72 ℃延伸 40 s,共 30个循环 ,最后 72 ℃保温 5 min.
1.2.2 染色体玻片制备 (1)适温诱根.斑茅用基部茎段促根 ,在 28℃湿润条件下 ,使带节茎段发根 2-
3 cm.(2)预处理.当根长 2-3 cm时 ,除去根冠 ,剪下根尖 ,立即投入饱和 α-溴萘溶液中 ,在暗室中室温处
理 4 h.(3)固定.将预处理过的根尖置于甲醇 —冰乙酸(3∶1)溶液中 ,在冰箱 4 ℃固定 12 h以上.(4)酶
解.固定过的根尖在蒸馏水中浸洗 5-6遍 ,然后置于 500 U· mL-1纤维素酶(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 25
U· mg-1)和 250U· mL-1果胶酶(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 2.5U· mg-1)的混合液中 ,在 31℃下酶解 4-
6 h.不同材料或同一材料不同大小的根尖酶解时间不同.(5)后低渗.酶解后的根尖用蒸馏水浸洗 5-6
遍 ,然后置于蒸馏水中后低渗 30 min.(6)涂片.取一干净的玻片 ,夹几个根尖置于玻片上 ,滴 1滴固定液 ,
快速用镊子敲碎 ,去掉大块残渣 ,涂匀 ,在火焰上微烤 ,烘干.(7)染色.制好的片子在 pH6.8-7.0的 Giem-
sa染液中染色 30min.
1.2.3 染色体计数及核型分析 每个样品取 20个完整细胞在 DIALUX20EB1000倍高倍镜下进行染色
体计数 ,选取分散性好的细胞 ,通过 Pixera与微机连接拍摄 ,之后测量其长度.在放大的图片上剪取染色
体 ,根据染色体的形态特征以及对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进而进行同源配对 ,排成核型图.核型分析按
李懋学等[ 15]的标准进行.
核型分析有关参数按下列公式计算:
(1)相对长度 /%=某号染色体长度全部染色体总长度 ×100;(2)臂比 =长臂短臂;(3)染色体长度比 =最长染色体最短染色体.
2 结果与分析
2.1 甘蔗斑茅杂交后代 BC1杂种真实性鉴定
甘蔗斑茅杂种 ITS鉴定结果表明 ,以 EF2和 ER2(图 2A)、EF1和 ER1(图 3B)为引物 ,斑茅 92-77、崖城
96-40和崖城 01-36均扩增出斑茅特有条带 ,而拔地拉和 CP84-1198没有相应条带 ,说明崖城 01-36为甘蔗
斑茅的真实杂种.以 EF1和 ER1为引物 ,崖城 01-21扩增出了特异条带 ,但在 EF2和 ER2中未扩增出条带 ,
·562·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36卷 
因此尚难断定崖城 01-21是否为斑茅的真实杂种.这与郑雪芳等 [ 16]鉴定结果一致(该参考文献中 115号
样品为崖城 01-21),仍需与其他方法结合以判断其是否为斑茅的后代.
A.引物 EF2 /ER2扩增结果;B.引物 EF1 /ER1扩增结果.
M.dl2000;1.Badila;2.海南 92-77;3.崖城 96-40;4.cp84-1198;5.崖城 01-21;6.崖城 01-36.
图 2 甘蔗斑茅杂种后代分子鉴定结果
Fig.2 ThemolecularidentificationofthehybridandbackcrossprogenyfromthecrossofS.oficinarumandE.arundinaceum
A.拔地拉;B.海南 92-77;C.崖城 96-40;D.CP84-1198;
E.崖城 01-21;F.崖城 01-36.
图 3 染色体中期分裂相(×1000)
Fig.3 Themetaphase(×1000)ofthechromosomesfrom
thetestedsamples
2.2 甘蔗斑茅远缘杂交后代杂种细胞学分析
2.2.1 崖城 01-21 崖城 01-21(图 3E)的体细胞染
色体数众数为 2n=104(102-106),绝对长度 1.26-
5.54μm.从图 3E、图 4A及表 1可见 ,崖城 01-21的
染色体中 ,第 5和第 8号染色体臂比介于 1.71 -
3.00之间 ,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其余 50对
染色体臂比介于 1.01-1.70之间 ,为中部着丝点染
色体(m),而且 6和 9号染色体具随体.最长与最
短染色体的长度比为 4.25,平均臂比 1.35,核型公
式为:2n=104=100m+4sm(4SAT),染色体属 2C
型.
虽然崖城 01-21在 ITS鉴定中 , 仅在 EF1和
ER1引物下扩增出特异条带 ,无法据此断定是否为
斑茅真实杂种.但染色体数研究结果表明 ,其体细
胞 2n=104.而经本实验室研究 ,其母本崖 96-40
(图 3C)和父本 CP84-1198(图 3D)的染色体数分别
为 70和 120条 ,据此可以断定崖城 01-21是斑茅真
实杂种 ,且染色体按 n+n的方式遗传.因为除远缘
杂种的低代杂种外 ,甘蔗的高代杂种染色体一般都
在 110-140条之间 ,从细胞学上证实崖城 01-21为
真实的甘蔗斑茅杂交后代.
2.2.2 崖城 01-36 崖城 01-36(图 3F)的体细胞染
色体众数为 2n=132(128-134),绝对长度 1.45-
5.72μm.从图 3F、图 4B及表 2可见 ,崖城 01-36的
染色体中 ,第 9号染色体臂比介于 1.71-3.00之
间 ,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其余 65对染色体
臂比介于 1.01-1.70之间 ,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
(m).最长与最短染色体的长度比为 3.94,平均臂
·563·
 第 6期 邓祖湖等:甘蔗斑茅杂交后代 BC1的染色体核型及染色体遗传分析
比 1.27,核型公式为:2n=132=130m+2sm,染色体属 2B型.
A.崖城 01-21;B.崖城 01-36.
图 4 崖城 01-21和崖城 01-36的染色体核型模式
Fig.4 ThediagramofkaryotypeofthechromosomesofYa01-21andYa01-36
表 1 崖城 01-21的染色体核型参数
Table1 ParametersofchromosomesofYa01-21
染色体
编号
相对长度
长臂 短臂 总长 臂比 类型
染色体
编号
相对长度
长臂 短臂 总长 臂比 类型
1 3.25 2.23 5.48 1.46 m 27 1.48 1.12 2.60 1.32 m
2 2.95 1.91 4.86 1.54 m 28 1.36 1.22 2.58 1.11 m
3 2.58 1.67 4.25 1.54 m 29 1.49 1.07 2.56 1.39 m
4 2.54 1.60 4.14 1.59 m 30 1.35 1.18 2.53 1.14 m
5 2.80 1.18 3.98 2.37 sm 31 1.45 0.87 2.32 1.67 m
6 2.18 1.59 3.77 1.37 SAT 32 1.26 1.04 2.30 1.21 m
7 2.23 1.39 3.62 1.60 m 33 1.37 0.92 2.29 1.50 m
8 2.44 1.11 3.55 2.20 sm 34 1.26 1.02 2.28 1.24 m
9 1.98 1.56 3.54 1.27 SAT 35 1.18 1.04 2.22 1.13 m
10 2.06 1.35 3.41 1.53 m 36 1.28 0.93 2.21 1.38 m
11 2.08 1.30 3.38 1.60 m 37 1.12 0.93 2.05 1.20 m
12 1.77 1.49 3.26 1.19 m 38 1.16 0.87 2.03 1.33 m
13 1.70 1.46 3.16 1.16 m 39 1.07 0.94 2.01 1.14 m
14 1.95 1.17 3.12 1.67 m 40 1.05 0.91 1.96 1.15 m
15 1.55 1.50 3.05 1.03 m 41 1.04 0.87 1.91 1.20 m
16 1.55 1.47 3.02 1.05 m 42 0.96 0.93 1.89 1.03 m
17 1.55 1.46 3.01 1.06 m 43 1.04 0.79 1.83 1.32 m
18 1.76 1.22 2.98 1.44 m 44 1.01 0.81 1.82 1.25 m
19 1.56 1.41 2.97 1.11 m 45 0.96 0.84 1.80 1.14 m
20 1.72 1.26 2.98 1.37 m 46 0.99 0.79 1.78 1.25 m
21 1.63 1.18 2.81 1.39 m 47 1.04 0.74 1.78 1.41 m
22 1.46 1.35 2.81 1.08 m 48 1.01 0.75 1.76 1.35 m
23 1.70 1.04 2.74 1.63 m 49 0.89 0.76 1.65 1.17 m
24 1.43 1.21 2.64 1.18 m 50 0.84 0.75 1.59 1.12 m
25 1.49 1.12 2.61 1.33 m 51 0.89 0.59 1.48 1.51 m
26 1.59 1.01 2.60 1.57 m 52 0.73 0.56 1.29 1.30 m
  崖城 01-36经 ITS分子鉴定为斑茅的真实杂种 ,染色体 2n=132条.若按标准 n+n遗传其染色体应为
2n=95条 ,若按 n+2n遗传 ,其染色体应当为 2n=155条 ,染色体差异的条数分别为 37和 23条 ,染色体条
数差异如此多的 “不平衡杂种”尚未见报道.按标准的 2n+n,其染色体应为 2n=130条 ,差异 2条 ,较为符
合 ,且崖城 01-36在茎径 、实心 、糖分等遗传进展不如其他 n+n遗传的 BC1快.在本杂交系谱中 ,若是按 n
+2n遗传 ,高贵化进程应更快 ,因此细胞学结合亲子性状遗传进展初步认为 ,崖城 01-36亲本染色体以 2n
+n的方式传递.
3 结论与讨论
从本试验结果可以看出 ,崖城 01-21和崖城 01-36两甘蔗无性系都在不同程度上具亚中部着丝点染色
体 ,染色体分属 2C和 2B型.具有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比例:崖城 01-21 >崖城 01-36;平均臂比:崖
·564·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36卷 
城 01-21>崖城 01-36.ITS鉴定结合细胞学鉴定的结果 ,崖城 01-21和崖城 01-36都为甘蔗斑茅杂交的真
实杂种后代.崖城 01-21的体细胞 2n=104=100m+4sm(4SAT),亲子代染色体按 n+n的方式遗传;崖城
01-36的体细胞 2n=132=130m+2sm,细胞学结合性状遗传进展初步认为其亲子代染色体以 2n+n的
方式进行遗传.
表 2 崖城 01-36的染色体核型参数
Table2 ParametersofchromosomesofYa01-36
染色体
编号
相对长度
长臂 短臂 总长 臂比 类型
染色体
编号
相对长度
长臂 短臂 总长 臂比 类型
1 3.38 2.34 5.72 1.44 m 34 1.65 1.40 3.05 1.18 m
2 3.29 2.25 5.54 1.46 m 35 1.53 1.49 3.02 1.03 m
3 2.81 2.49 5.30 1.13 m 36 1.83 1.19 3.02 1.54 m
4 2.74 1.66 4.40 1.65 m 37 1.74 1.25 2.99 1.39 m
5 2.56 1.75 4.31 1.46 m 38 1.73 1.19 2.92 1.45 m
6 2.31 1.85 4.16 1.25 m 39 1.66 1.24 2.90 1.34 m
7 2.33 1.82 4.15 1.28 m 40 1.47 1.28 2.75 1.15 m
8 2.08 1.95 4.03 1.07 m 41 1.56 1.19 2.75 1.31 m
9 2.73 1.29 4.02 2.12 sm 42 1.52 1.21 2.73 1.26 m
10 2.43 1.54 3.97 1.58 m 43 1.57 1.13 2.70 1.39 m
11 2.11 1.83 3.94 1.15 m 44 1.58 1.08 2.66 1.46 m
12 2.34 1.56 3.90 1.50 m 45 1.59 1.03 2.62 1.54 m
13 2.04 1.85 3.89 1.10 m 46 1.34 1.26 2.60 1.06 m
14 2.06 1.77 3.83 1.16 m 47 1.28 1.26 2.54 1.02 m
15 2.11 1.67 3.78 1.26 m 48 1.34 1.19 2.53 1.13 m
16 2.07 1.66 3.73 1.25 m 49 1.45 1.08 2.53 1.34 m
17 2.03 1.68 3.71 1.21 m 50 1.29 1.19 2.48 1.08 m
18 1.97 1.68 3.65 1.17 m 51 1.37 1.09 2.46 1.26 m
19 2.01 1.61 3.62 1.25 m 52 1.23 1.18 2.41 1.04 m
20 1.90 1.63 3.53 1.17 m 53 1.31 1.07 2.38 1.22 m
21 1.94 1.57 3.51 1.24 m 54 1.22 1.16 2.38 1.05 m
22 1.98 1.41 3.39 1.40 m 55 1.37 0.99 2.36 1.38 m
23 1.81 1.56 3.37 1.16 m 56 1.26 1.02 2.28 1.24 m
24 1.78 1.53 3.31 1.16 m 57 1.15 1.08 2.23 1.06 m
25 1.74 1.57 3.31 1.11 m 58 1.23 0.97 2.20 1.27 m
26 2.04 1.25 3.29 1.63 m 59 1.36 0.84 2.20 1.62 m
27 1.89 1.38 3.27 1.37 m 60 1.17 0.98 2.15 1.19 m
28 1.85 1.40 3.25 1.32 m 61 1.05 1.02 2.07 1.03 m
29 1.86 1.34 3.20 1.39 m 62 1.07 0.98 2.05 1.09 m
30 1.64 1.55 3.19 1.06 m 63 1.03 0.90 1.93 1.14 m
31 1.68 1.50 3.18 1.12 m 64 1.03 0.90 1.93 1.14 m
32 1.74 1.34 3.08 1.30 m 65 0.98 0.79 1.77 1.24 m
33 1.68 1.38 3.06 1.22 m 66 0.74 0.71 1.45 1.04 m
  甘蔗亲子代染色体传递往往不符合经典的细胞遗传规律.多种甘蔗属间杂种的细胞学研究表明 ,各种
杂种按 n+n、2n+n、n+2n、2n+2n的配子类型结合 ,尽管倍数水平不同 ,但杂种的配对仍以同源联会的
形式进行 ,并且大多为二价体 ,表明在属间杂交和甘蔗育种中 ,可利用染色体数目不减半的配子和同源染
色体的配对 ,进行有效的基因转移[ 13] .吴能奕等[ 11] 、D′Hontetal[ 17] 、戴艺民 [ 18] 、刘文荣等 [ 19] 、邓祖湖
等 [ 20]以不同材料进行研究发现 ,甘蔗与斑茅有性杂交的 F1染色体配对方式为 n+n.关于斑茅 BC1代染
色体遗传行为 ,至今只有刘文荣等 [ 19]在以崖城 01-3为材料的研究中提出 BC1代染色体配对方式为 n+n.
本研究中 , Badila、海南斑茅 92-77、崖城 96-40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 2n=80、2n=60和 2n=70,因
此 ,拔地拉 ×海南斑茅 92-77的后代崖城 96-40染色体配对方式为典型的 n+n.对崖城 96-40×CP84-1198
杂交后代崖城 01-21和崖城 01-36的体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表明 ,崖城 01-21染色体数为 2n=104,比
按 n+n理论染色体数目(2n=95)多了 9条染色体 ,我们亦初步推断崖城 96-40和 CP84-1198向崖城 01-
21传递染色体的方式仍为 n+n.Bremer[ 3]对同源配对的研究表明 ,式中的 n并不是单倍体的原来数目 ,常
·565·
 第 6期 邓祖湖等:甘蔗斑茅杂交后代 BC1的染色体核型及染色体遗传分析
有增减 ,称为 “不平衡杂种 ”.如同一交配组合 EK28 ×POJ2364产生的 POJ2725、POJ2875、POJ2883和
POJ2878的染色体 2n分别为 107、110、115和 117-121 , POJ2725和 POJ2878差异 10-14条染色体之多 ,超
过 1个基因组(假定 X=10)以上.
崖城 01-36染色体数为 2n=132,比按 n+n染色体遗传方式 2n=95多出 37条染色体 ,比按 n+2n染
色体遗传方式 2n=155少 23条染色体 ,而与 2n+n染色体配对遗传方式 2n=130基本相符 ,并结合崖城
01-36高贵化的遗传进展不如平常的按 n+n遗传的 BC1如崖城 01-03、崖城 01-21等 ,因而初步推断其亲
本以 2n+n的方式传递染色体给它.上述结果表明 ,甘蔗斑茅杂交 BC1后代染色体遗传的复杂性 ,同一组
合的后代染色体差异达 28条之多 ,染色体除以 n+n的配对方式进行遗传外 ,还可能以 2n+n的配对方式
进行遗传.甘蔗与割手密的杂交后代 F1基本上是以 2n+n的配子类型遗传 , BC1也常出现 2n+n的配子
类型 ,所以甘蔗斑茅杂交 BC1后代以 2n+n的配子方式进行遗传也是完全可能的.
当然 ,由于甘蔗染色体的异质性和多倍性 ,染色体数目又多 ,减数分裂时会出现各种不规则的分裂 ,甘
蔗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具有很大难度.因此 ,单纯从细胞学水平的计数和核型分析不一定都能准确阐明甘蔗
斑茅远缘杂交后代染色体遗传行为的问题 ,借助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则能大大提高斑茅杂种后代染色体
遗传行为研究的准确性 ,这有待进一步的试验.
参考文献
[ 1] 张木清 , 王华忠 ,白晨 , 等.糖料作物遗传改良与高效育种 [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5:45-82.
[ 2] 陈如凯 , 林彦铨 ,张木清 , 等.现代甘蔗育种的理论与实践 [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3:53-65, 246-254.
[ 3] BREMERG.Thecytologyofsugarcane.Acytologicalinvestigationofsomecultivatedkindsandtheirparents[ J] .Genvtica
(TheHague), 1924(6):497-525.
[ 4] 何顺长.云南省甘蔗野生资源开发利用前景的探讨 [ 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1987, 2(1):105-111.
[ 5] 沈万宽.斑茅的杂交利用价值探讨 [ J] .甘蔗 , 2002, 9(3):1-5.
[ 6] 杨清辉 , 李富生 ,肖凤迴 , 等.斑茅染色体和植物学性状观察研究 [ 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1997, 12(4):253-256.
[ 7] 余爱丽 , 张木清 ,陈如凯.ISSR分子标记在甘蔗及其近缘属分类上的应用 [ 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 2002, 31(4):484-
489.
[ 8] 刘少谋.几个斑茅后代作为甘蔗杂交亲本的利用效果 [ J] .甘蔗糖业 , 1992(3):1-6.
[ 9] GILLBS.甘海鹏译.甘蔗属间杂种的遗传转移途径 [ J] .国外农学—甘蔗 , 1987(2):1-7.
[ 10] LIAOZZ, TANGMD, JINYF.Peroxidaseisozymesofsaccharum, arundinaceumandtheirhybrids[ J] .植物学报 , 1988,
30(2):214-219.
[ 11] 吴能奕 ,戚经文.甘蔗 ×斑茅远缘杂种的鉴别 [ 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1987, 8(2):28-31.
[ 12] 黄东益 ,郑成 , 庄南生.甘蔗染色体组构成系统演化的研究 [ J] .热带作物学报 , 2000, 21(1):43-51.
[ 13] 郑成木.甘蔗核型及其染色体数目变化的研究 [ J] .热带作物学报 , 1993, 14(1):47-51.
[ 14] 张木清 ,陈如凯 , 郑雪芳 ,等.甘蔗斑茅杂种的 DNA鉴定方法:中国 , ZL03138821.3[ P] .2006-07-05.
[ 15] 李懋学.植物染色体研究技术 [ M] .北京: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 1991.
[ 16] 郑雪芳 ,张木清 , 李奇伟 ,等.甘蔗斑茅的杂交利用及其杂种后代鉴定系列研究Ⅱ.甘蔗斑茅远缘真实杂种的分子鉴定
[ J] .分子植物育种 , 2004, 2(1):35-42.
[ 17] D′HONTA, RAOPS, FRLDMANNP, etal.Identific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intergenerichybrids, Saccharumoficina-
rum×Erianthusarundinaceus, withmolecularmarkersandinsituhybridization[ J] .TheorApplGenet, 1995, 91:320-326.
[ 18] 戴艺民.甘蔗(Saccharumspp.)和斑茅(Erianthussect.Ripidium)远缘杂交后代的核型分析 [ D] .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
2001.
[ 19] 刘文荣 ,邓祖湖 , 张木清 ,等.甘蔗斑茅的杂交利用及其杂种后代鉴定系列研究Ⅲ.甘蔗斑茅远缘杂交后代细胞遗传分
析 [ J] .作物学报 , 2004, 30(11):1093-1096.
[ 20] 邓祖湖 ,李玉蝉 , 刘文荣 ,等.甘蔗和斑茅远缘杂交后代的染色体遗传分析 [ J] .热带作物学报 , 2007, 28(3):62-67.
(责任编辑:陈幼玉)  
·566·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3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