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国家 863计划课题糖料新品种选育(2004AA24119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0901)以及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
金项目(20040389009)。
陈义强 男,1978年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作物生理遗传与分子育种。
*通讯作者,张木清,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员。研究方向:作物生理遗传与分子育种。E!mail:zmuqing@163.com
收搞日期:2005!03!14
热 带 作 物 学 报
#$%&’& ()*+%,- ). /+)0$,- +)0’
123456 %247
89:45;;<
第 56卷 第 7期
5;;<年 =5月
甘蔗斑茅属间远缘杂种后代对 !#$胁迫的响应
陈义强 郭 莺 郭春芳 张木清 *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部甘蔗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福州 350002)
摘 要 以甘蔗(拔地拉)与斑茅的杂种 F1(崖城 96-66)、崖城 96-66与商业栽培种(CP84!1198)的回交一
代(崖城 01!3和崖城 01!6)为供试材料,从活性氧代谢角度探讨甘蔗与斑茅及其杂交后代对 NaCl胁迫的响
应。结果表明,在正常生长时,斑茅的 POD活性及 MDA含量显著高于甘蔗(拔地拉与 CP84!1198),SOD,CAT
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比甘蔗(拔地拉与 CP84!1198)低得多,叶绿素含量则介于拔地拉与 CP84!1198之
间;拔地拉与斑茅的杂种F1(崖城96!66)的SOD,CAT,POD活性均高于斑茅和拔地拉,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
白质含量、MDA含量介于斑茅与拔地拉之间;崖城96!66与商业栽培种(CP84!1198)的回交一代(崖城 01!3
和崖城 01!6)的 SOD、CAT活性及 MDA、叶绿素含量与其亲本相差无几,但 POD活性则显著低于崖城 96!
66,而与 CP84!1198保持在相同的水平。200mmol/LNaCl胁迫下斑茅的 SOD活性上升,拔地拉、CP84!1198、
崖城 96!66、崖城 01!3、崖城 01!6的 SOD活性下降,其中拔地拉与崖城 96!66的 SOD活性降幅最小,同时,
NaCl胁迫下斑茅的CAT活性下降,在所有参试材料中降幅最小,POD活性上升,在所有参试材料中增幅最小,
表明斑茅具有很强的抗盐性,维持活性氧代谢动态平衡的能力强。
关键词 斑茅 活性氧代谢 盐胁迫
中图分类号 S566.101
斑茅是甘蔗近缘属植物之一,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很强的抗逆性,生势旺盛,宿根性好,深受甘蔗
育种界的重视。我国斑茅资源丰富,野生及栽培类型多,从植物学性状和生物学性状上表现出较高的遗
传多样性[1],深入研究斑茅的抗逆性,合理开发斑茅的基因资源对我国甘蔗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膜脂过氧化是由于活性氧攻击类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结果。在正常生长条件下,植物体内活性氧的产
生和清除处于动态平衡中,当处于各种逆境胁迫时,植物体内活性氧的产生和清除的平衡受到破坏,导
致活性氧的累积,所累积的活性氧不仅引发膜脂过氧化,而且还导致细胞膜的脱脂反应,乃至直接攻击
核酸和蛋白质,使植物生长异常[2,3]。笔者以经过ITS分子标记和细胞学研究证实为真实杂种的甘蔗(拔
地拉)与斑茅的杂种 F1(崖城 96!66)、崖城 96!66与商业栽培种(CP84!1198)的回交一代(崖城 01!3
和崖城01!6)为供试材料[4],从活性氧代谢角度探讨NaCl胁迫下甘蔗与斑茅及其杂交后代的抗盐性变
化,为甘蔗抗盐育种和斑茅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材料与方法
供试材料为经过 ITS分子标记和细胞学研究证实为真实杂种的斑茅[!#$%&’() *#+’, (YC92!105)]
与甘蔗[-$++’$(.L(BadilaandCP84!1198)]及杂种后代崖城 96!66(YC96!66)、崖城 01!3(YC01!3)
和崖城01!6(YC01!6)。系谱图如下:
拔地拉(Badila)!斑茅92!105[!#$%&’() *#+’,(YC92!105)]
!
崖城96!66(YC96!66)!CP84!1198
!
崖城01!3(YC01!3)、崖城01!6(YC01!6)
6个材料均取自福建农林大学甘蔗综合研究所资源圃,并于 2003年 1月种在福建农林大学甘蔗综合研
4期 陈义强等:甘蔗斑茅属间远缘杂种后代对NaCl胁迫的响应
究所的塑料大棚内,同年4月份移植于底部有小孔的盆钵中(口径 35cm,高50cm),盆钵内装砂子,每
盆移栽4个苗,并把盆钵放在装满完全营养液的脸盆上,使苗正常生长。2003年8月份把材料分成 2
组,其中一组继续用完全营养液培养,作为对照;另一组用含 NaCl200mmol/L的完全营养液处理[5],处
理3d和6d后分别采样测定。
细胞膜保护酶液的提取参照文献[6]的方法进行;MDA(MDA)含量测定参照文献[7]的方法进行;超
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参照文献[8]的方法进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参照文献[9]的方法进
行;POD同工酶谱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参照文献[10]的方法进行;叶绿素含量测定参照文献[11]的混
合液法;可溶性蛋白含量以牛血清蛋白为标准蛋白质,参照文献[12]的方法。数据分析采用SAS统计软件
中的ANOVA。
! 结果与分析
!# $%&’胁迫对斑茅、甘蔗及其杂种后代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图1表明,正常供水时斑茅及其后
代的叶绿素含量都高于拔地拉,其中崖
城96!66的叶绿素含量低于斑茅,高于
拔地拉,而崖城01!3和崖城 01!6的叶
绿素含量介于崖城 96!66与 CP84!
1198之间,呈现出一定的遗传规律。
NaCl?迫 3d后,CP84!1198和斑茅 F2
代(崖城 01!3与崖城 01!6)的叶绿素
含量有所下降,而斑茅、崖城 96!66和
拔地拉则无明显变化。方差分析结果表
明,胁迫前与胁迫 3d后并无显著差异(p=0.0582>0.05)。NaCl胁迫 6d后,各供试材料的叶绿素含量
明显下降,其中同为斑茅 F2代的崖城 01!3与崖城 01!6的降幅较大,分别达到 50.1%和 52.6%,斑茅
与拔地拉的降幅较少,分别为11.9%和24.4%。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胁迫前与胁迫 6d后叶绿素含量差
异极显著(p=0.0069<0.01),并且材料间的差异在胁迫前(p=0.0001)与胁迫后(p=0.0001)也均达到
极显著水平。
!! $%&’胁迫对斑茅、甘蔗及其后代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图 2表明,NaCl胁迫引起可溶性
蛋白质含量下降,其中斑茅的下降幅度
较小,胁迫 3d几乎没有变化,胁迫 6d
后仅下降了 10.4%;崖城 96!66的降
幅也保持在较低水平,胁迫 3d也无明
显变化,胁迫 6d后也只是下降了
17.5%?并且崖城 96!66在正常生长下
的蛋白质含量比甘蔗(拔地拉与 CP84!
1198)低得多。拔地拉、崖城01!3和崖
城 01!6在正常生长下蛋白质含量较
高, NaCl胁迫 3d后蛋白质含量分别
下降了 12.7%,26.4%和 8.0%,胁迫 6d后下降得更明显(降幅分别为 26.9%,51.1%,46.7%)。CP84!
1198在正常生长下蛋白质含量也较高,但在盐胁迫下蛋白质含量下降的幅度较小,胁迫 3d为 1.5%,
胁迫 6d为 7.8%。同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胁迫 3d与胁迫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
叶
绿
素
含
量
/m
g ·
g!
1 (
鲜
重
)
拔地拉 斑茅 崖城96!99CP84!1198崖城01!3崖城01!6
图 ! $%&’胁迫下斑茅、甘蔗及其后代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蛋
白
质
含
量
/m
g ·
g!
1 (
鲜
重
)
拔地拉 斑茅 崖城96!99CP84!1198崖城01!3 崖城01!6
图 # $%&’胁迫下斑茅、甘蔗及其后代的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正常供水
盐胁迫 3d
盐胁迫 6d
正常供水
盐胁迫 3d
盐胁迫 6d
47
热 带 作 物 学 报 26卷
(p=0.1168>0.05),胁迫 6d后与胁迫前差异显著(p=0.031<0.05),且材料间的差异在胁迫前(p=0.0024)
与胁迫后(p=0.0074)也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 盐胁迫下斑茅、甘蔗及其杂种后代活性氧代谢的变化
!#$ SOD活性的变化 图 3表明,正
常供水时斑茅的 SOD活性很低,而甘蔗
(拔地拉与CP84!1198)的 SOD活性则较
高,崖城 96!66、崖城 01!3和崖城 01!6
的 SOD活性也处在较高的水平。盆栽
NaCl胁迫 3d和 6d后,除斑茅的 SOD
活性上升外其余各供试材料的 SOD活性
都下降,其中崖城 96!66的降幅最小(3d
下降了 15.8%,6d下降了 18.3%),崖城
01!3和崖城 01!6的降幅最大,胁迫 3d
后分别下降了18.9%和32.1%,胁迫6d后分别下降了56.1%和46.3%。SOD处于清除氧自由基O2—·的
第1道防线,盐胁迫下斑茅SOD活性的上升有利于及时清除氧自由基O2—·的毒害,这可能正是斑茅具有
较强抗盐性的原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胁迫3d后与胁迫前SOD活性差异不显著(p=0.1429>0.05),胁
迫 6d后与胁迫前 SOD活性差异显著(p=0.0488<0.05),并且材料间的差异在胁迫前(p=0.0009)与胁迫
后(p=0.0005)也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 CAT活性的变化 图4表明,在正常供水时斑茅的CAT活性最低。盆栽NaCl胁迫3d后,各供
试材料的 CAT活性变化不显著(p=0.0640>0.05)。胁迫 6d后,CAT活性开始有明显降低,其中抗逆
性强的斑茅降幅最小,仅为 9.1%,崖城
96!66、崖城 01!3、CP84!1198的降幅也
较小,拔地拉、崖城 01!6的降幅较大,分
别达到52.7%和40.1%。CAT是植物体内
消除 H2O2伤害的一种保护酶。盐胁迫下
斑茅的 CAT活性只是略微下降,因此保
持了较强的消除H2O2.伤害的功能,可能正
是因为这样才使得斑茅具有较强的抗盐
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胁迫前与胁迫6d
后 CAT活性差异显著(p=0.0146<0.05),并
且材料间的差异在胁迫前(p=0.0279<0.05)
与胁迫后(p=0.0012<0.01)也均达到显著
水平。
!## POD活性及其同工酶谱的变化
POD作为生物体内的一种保护酶,对于清
除逆境下产生的有害自由基有一定的作用。
图5表明,NaCl胁迫3d后,各供试材料的
POD活性变化不显著 (p=0.1364>0.05)。
NaCl胁迫6d后,斑茅与甘蔗叶片的 POD
活性都提高了,抗逆性强的斑茅增加的幅
度较小,为 13.8%,崖城 96!66的增幅也
较小,为 3.4%,并且它们在正常生长下的
拔地拉 斑茅 崖城96!99CP84!1198崖城01!3崖城01!6
图 % &’()胁迫下斑茅、甘蔗及其后代的 *+,活性的变化
PO
D
活
性
/U
·
(m
·
m
in
)!
1 (
鲜
重
)
拔地拉 斑茅 崖城96!99CP84!1198崖城01!3 崖城01!6
图 - &’()胁迫下斑茅、甘蔗及其后代的 (./活性的变化
C
A
T
活
性
/m
g ·
(! ·
#$
%!
1 (
鲜
重
)
拔地拉 斑茅 崖城96!99CP84!1198崖城01!3 崖城01!6
图 # &’()胁迫下斑茅、甘蔗及其后代的 0+,活性的变化
活
性
/U
·
g!
1
2400
2000
1600
1200
800
400
0
正常供水
盐胁迫 3d
盐胁迫 6d
正常供水 盐胁迫 3d 盐胁迫 6d
正常供水 盐胁迫 3d 盐胁迫 6d
48
4期 陈义强等:甘蔗斑茅属间远缘杂种后代对NaCl胁迫的响应
POD活性就比其它品种高出许多,这可能与它们较强的抗盐性有关。拔地拉、崖城 01!3和崖城01!6在
正常生长下POD活性较低,在NaCl胁迫下POD活性提高,且增幅较大,分别为 55.9%,69.6%,92.2%;
CP84!1198在正常生长下POD活性较低,但在NaCl胁迫下POD活性增加的幅度较小,仅为 14.5%。方
差分析结果表明,胁迫前与胁迫 6d后 POD活性差异显著(p=0.0160<0.05),并且材料间的差异在胁迫
前(p=0.0001<0.01)与胁迫后(p=0.0001<0.01)也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从POD同工酶谱分析看出(见图6),
a1,a2为斑茅特有的谱带,只有在斑茅及其
F1杂种中发现,而且还有增强的趋势,与同
工酶活性分析结果一致;而 b4,b5谱带似
乎是甘蔗特有(如拨地拉、CP84!1198及其
后代);b2,b3为 CP84!1198及其后代特有
(CP84!1198及其崖城 01!3、01!6);b1为
拔地拉、崖城96!6和CP84!1198特有。抗
盐性较强的崖城 96!66遗传了斑茅特有的
谱带 a1,a2,而崖城 01!3和崖城 01!6与
其亲本崖城 96!66相比则缺少了斑茅特有
的谱带a1,a2,同时也缺少了 b1谱带,表现
出较弱的抗盐性,因此推断斑茅特有的谱
带a1,a2可能与抗盐性有较大的关系。
!#$ MDA含量的变化 MDA是膜脂
过氧化的主要产物,其含量高低反映着膜
脂过氧化程度。图7表明,正常供水时,斑
茅的 MDA含量远远高于甘蔗 (拔地拉与
CP84!1198),拔地拉与崖城 96!66的
MDA含量也比甘蔗(拔地拉与CP84!1198)
高,崖城 01!3和崖城 01!6)的 MDA含量
则与甘蔗(拔地拉与 CP84!1198)的 MDA
含量相差无几。200mmol/LNaCl胁迫 3d
后,各供试材料的MDA含量开始增加。胁
迫 6d后,各供试材料的 MDA含量增加得
更明显,其中斑茅、拔地拉与崖城96!66的
MDA含量增幅较小,分别为 32.8%和
35.3%;拔地拉与CP84!1198MDA含量的增幅也小,为34.7%和12.8%;崖城01!3和崖城01!6在盐胁
迫下MDA含量的增幅最大,分别达到74.7%和64.7%。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胁迫3d后与胁迫前MDA
含量差异极显著(p=0.0005<0.01),胁迫6d后与胁迫前MDA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054<0.
01),并且材料间的差异在胁迫前(p=0.0001<0.01)与胁迫后(p=0.0001<0.01)也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 讨 论
SOD,POD,CAT是细胞内活性氧代谢的主要保护酶,调节着活性氧代谢的动态平衡。膜系统是植
物盐害的主要部位。膜脂过氧化作用不仅影响植物细胞的生理功能,而且影响了植物体内离子运输和
分配的顺利进行[13]。在盐胁迫时,由于降低了清除活性氧的酶促和非酶促系统的防御能力,使活性氧含
量增加,诱发膜脂过氧化作用,引起膜损伤,膜透性加大,而且膜质过氧化产物反过来对植物防御体系
拔地拉 斑茅 崖城96!99CP84!1198崖城01!3 崖城01!6
图 % &’()胁迫下斑茅、甘蔗及其后代的*+,含量的变化
M
D
A
含
量
/U
·
(m
ol
·
g)
!1
a1
a2
b1
b2
b3
b4
b5
盐胁迫 正常供水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拔地松;2崖城 01!3;3崖城 01!6;4崖城 96!99;5cp84!1198;6斑茅
图 - &’()胁迫下斑茅、甘蔗及其后代的 ./+同工酶的变化
正常供水
盐胁迫 3d
盐胁迫 6d
49
热 带 作 物 学 报 26卷
也会产生破坏作用,从而加剧膜脂过氧化作用。这样不断反复恶性循环使植物受害加重,直至死亡[14]。
而植物体内存在的抗氧化酶类,如SOD,POD,CAT等是活性氧清除剂,具有维持活性氧代谢水平、保持
膜的结构和功能的作用。马德华等的研究结果表明盐胁迫下细胞的膜脂过氧化程度明显加剧,MDA含
量显著增加,POD活性上升,SOD活性明显下降[15]。沈银柱等的研究结果表明盐胁迫条件下耐盐性强的
小麦 RH8706!49材料 SOD活性显著低于耐盐性差的 H8706!34,MDA含量也显著低于耐盐性差的
H8706!34[16]。本研究结果表明,斑茅在正常供水时具有较低的SOD、CAT活性及较高的POD活性、MDA含
量,200mmol/LNaCl胁迫下斑茅SOD,POD活性的上升有助于及时清除活性氧,保持膜的结构和功能,
因此斑茅的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降解得比较慢,从而表现出较强的抗盐性。崖城96!66在正常供水时
的SOD,CAT及POD活性也处于较高的水平,在盐胁迫下其 SOD,CAT,POD酶活性及 MDA含量的变
化比较平稳,也表现出较强的抗盐性。崖城01!3和崖城 01!6在正常供水时的 SOD,CAT活性较高,
POD活性较低,盐胁迫后,其SOD,CAT活性及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都急剧下降,POD活性和
MDA含量上升较快,可能膜系统已经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其抗盐性显然不如斑茅和崖城 96!66。
MDA是膜脂过氧化产物,其含量高低是膜脂过氧化作用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17]。斑茅在正常生长
时便具较高的 MDA含量,这是否与斑茅的强抗逆性有关,或者 MDA是否具有其它的生理功能,有待
于进一步的研究。
POD同工酶谱分析表明,a1,a2是斑茅特有的谱带,崖城96!66遗传了斑茅特有的 a1,a2谱带,而
崖城 01!3和崖城 01!6则缺失了斑茅特有的 a1,a2谱带,这可能是斑茅及崖城 96!66表现较强抗盐
性,而崖城01!3和崖城01!6表现较弱抗盐性的原因,因此推测谱带 a1,a2与抗盐性有较大的关系。同
时,斑茅的谱带较弱,而所测得的 POD活性却较高,是否同工酶谱带的强弱与其相应的酶活性高低成正
比,也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 考 文 献
1张木清,洪艺珣,李奇伟,等.中国斑茅种质资源分子多态性分析.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4,13(1):1~6
2BowlerC,MontaguMV,InzeD.Superoxidedismutaseandstresstolerance.Annu.Rev.PlantPhysiol.PlantMol.Biol.,1992(43):83~116
3NakayameT,KodameK,NagataC.FreeradicalformationinDNAbylipidperoxidation.Agric.Biol.Chem.1984(48):571~572
4刘文荣,邓祖湖,张木清,等.甘蔗斑茅的杂交利用及其杂种后代鉴定系列研究Ⅲ.甘蔗斑茅远缘杂交后代细胞遗传分析.作物学报.
2004,30(11):1093~1096
5张木清,潘 婕,翁笑艳,等.甘蔗和斑茅的杂交利用及其杂种后代鉴定系列研究(四):甘蔗与斑茅抗旱生理生化差异性分析.热带
作物学报,2004,25(2):50~54
6张木清.甘蔗耐旱生理基础及其化学调控:[博士论文].福州:福建农业大学,1994.
7HealthRL,PackerL.Photoperoxidationinisolatedchloroplasts.Ikineticsandstoichiometryoffatyacidperoxidation.Arch.Biochem.
Biophys.1968,12(5):189~198
8GiannoplitisCN,RiesSK.SuperoxidedismutaseI.Purificationandquantitativerelationshipwithwater!solubleproteininseedling.Plant
Physiol.1987(59):315~318
9刘祖祺,张石城.植物抗性生理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371!372
10波钦诺克 XH.植物生物化学方法.荆家海,丁钟荣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203!207
11陈福明,陈顺伟.混合液法测定叶绿素含量的研究.浙江林业科技,1984,4(1):19!23
12BradfordMM.Arapidandsensitivemethodforthequantitationofmicrogramquantitiesofproteinutilizingtheprincipleofproteindye
binding.Anal.Biol.Chem.1976(72):248~254
13赵可夫,卢元芳.Ca对小麦幼苗降低盐害效应的研究.植物学报,1993,35(1):5l~54
14刘 宛,胡文玉,谢甫绨,等.NaCl胁迫及外源自由基对离体小麦叶片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植物生理学通讯.1995,3l(1):26~29
15马德华,庞金安,司龙亭,等.NaCl胁迫对黄瓜幼苗子叶膜脂过氧化的影响.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1,32(6):446~448
16沈银柱,何聪芬,黄占景,等.耐盐性不同的近等基因系小麦生理性状的比较研究.华北农学报.2001,16(4):15~19
17MEADJF.Freeradicalmechanisminlipidperoxidationandprostaglandins.In:ArmstrongDed.Freeradicalsinmolecularbiologyaging
disease.NewYork:RavenPress,1984.53!66
50
4期 陈义强等:甘蔗斑茅属间远缘杂种后代对NaCl胁迫的响应
!#$%&’& () *+, -#./’,&& () *+, 0*,.1,,.’2 -%3.’/& 3,*4,, !##$%&’ 5 6
#/ (%)*+$&, -)#$. 7839,2*,/ *( :#;$ 7*.,&&
!#$ %&’&($) *+, %&$) *+, !+$-($) .($) /+’&$)
0/&$&1234 ,- 5)3&6+72+3# 8#4 9(:;,- <6,=>41&,7,)4 ? *#$#2&6 @A>3,B#A#$2 -,3 C+)(36($#D
E+F&($ 5)3&6+72+3# ($G E,3#1234 H$&B#31&24D E+I,+D E+F&($ JKLLLMN
!3&*.#2* O# &$2#3)#$#3&6 4:3&G1 0%!PQ=QQD %!LR=J ($G %!LR=QN ($G 2#&3 >(3#$21 !#$%&’() *#+’,
0%!PM=RLKN ($G -$++’$(. 9; 0S(G&7( ($G !TUV=RRPUN W#3# +1#G 2, 12+G4 2# (62&B# ,X4)#$ A#2(:,7&1A ,-
&$2#3)#$#3&6 4:3&G1 #X>,1#G 2, Y(!7 123#11; O# 3#1+721 &$G&6(2#G 2(2 2# (62&B&24 ,- >#3,X&G(1# 0TZ[N ($G 2#
A(7,$G&(7G#4G# 0/[5N 6,$2#$2 &$ !#$%&’() *#+’, W#3# A+6 &)#3 2($ 1+)(36($# 0S(G&7( ($G !TUV=RRPUN
W&7# 2# 1,7+:7# >3,2#&$ 6,$2#$2D 2# (62&B&2 ,- 1+>#3,X&G# G&1A+2(1# 0CZ[N ($G 6(2(7(1# 0!5ON &$ !#$%&’()
*#+’, W#3# A+6 7,W#3 W#$ 2#4 )3#W &$ $(2+3(7 6,$G&2&,$1; O# (62&B&2 ,- CZ[D TZ[ ($G !5O &$ %!PQ=QQD
2# 4:3&G ,- !#$%&’() *#+’, 0%!PM=RLKN ($G S(G&7( W#3# &)#3 2($ :,2 !#$%&’() *#+’, ($G S(G&7(D :+2 2#
4:3&G\1 6,$2#$21 ,- /[5D 1,7+:7# >3,2#&$ ($G 67,3,>4 W#3# :#2W##$ !#$%&’() *#+’, ($G S(G&7(; EM 4:3&G1
-3,A %!PQ=QQ ($G !TUV=RRPU ]#>2 &$ 2# 1(A# 7#B#7 &$ 2# (62&B&2 ,- CZ[ ($G !5O,6,$2#$21 ,- /[5 ($G
67,3,>477 (1 2#&3 >(3#$21D :+2 2# (62&B&24 ,- TZ[ W(1 A+6 7,W#3 2($ %!PQ=QQ; ^#$ #X>,1#G 2, MLL AA,7/9
Y(!7 -,3 Q G(41D 2# (62&B&2 ,- CZ[ &$ !#$%&’() *#+’, &$63#(1#GD W&7# 2# ,2#3 2#12#G (66#11&,$1 G#63#(1#G;
!5O (62&B&2 G#63#(1#G &$ (77 2#12#G (66#11&,$1;
<,% 4(./& -$++’$(. 9; !#$%&’() *#+’, (62&B# ,X4)#$ Y(!7 123#11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