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临床应用马蓝叶鲜药验案3则



全 文 :重症肛周坏死性筋膜炎验案 1则
袁 庆1,尹同川2,杨向东2,王晓林1
(1.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610075;
2. 成都肛肠专科医院,四川 成都,610091)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perianal necrotizing fasci-
itis,PNF)是一种发生于肛周、会阴部的严重软组织
感染性疾病,伴有多种细菌感染(包括需氧菌和厌
氧菌) ,主要累及皮下软组织筋膜层,造成皮肤及皮
下组织化脓性坏死,并可经会阴浅筋膜蔓延至腹
壁,也可经血液循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本病常并
发全身症状,很快发展为爆发性败血症休克致死
亡,病死率极高。笔者临床跟师诊治重症肛周坏死
性筋膜炎 1 例,现介绍如下。
姜某,男,38 岁,因“肛周肿痛不适 9d余”入院。患者入
院前 9d无明显诱因出现肛周肿痛不适,疼痛呈剧烈胀痛,活
动及排便时疼痛明显加重,无畏寒,发热不适。近 3d 来,因
肛周剧烈疼痛而未排便,无法正常活动,偶感畏寒,发热。
既往史:2006 年因肛周脓肿曾行根治术。查体:生命体征平
稳,神志清楚,急性痛苦面容。入院时专科检查:肛缘右侧
触痛明显,波动感不明显;指检肛内温度增高,6 点位肛隐窝
凹陷明显加深,右侧肛直环僵硬,右侧以坐骨直肠间隙为中
心肿胀范围约 4cm × 5cm × 4cm,波动感明显,镜检因疼痛未
做。血常规:WBC 14. 5 × 109 /L,NEUT% 84. 1%。肛周彩超
提示肛周脓肿,生化检查、凝血检查、免疫检查、心电图、胸
片未见异常。中医诊断:肛痈病(火毒蕴结证) ;西医诊断:
肛周脓肿。当日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第 2 天患者
病情迅速加重,生命体征:T 39. 3℃,P 120 次 /min左右,
R 25 次 /min,BP 120 /65mmHg;专科检查:右侧大腿根部尺
侧近腘窝处可见广泛肿胀,范围约 60cm × 20cm,局部皮温升
高,波动感不明显,肛缘 6、9、11 点位可见原切口,9 点位切
口下筋膜层空虚,挤压流出黄色脓性分泌物,伴恶臭。血常
规:WBC 3. 9 × 109 /L,NEUT% 95. 3%,RBC 3. 5 × 1012 /L,
HGB 123. 0g /L。修正诊断,中医:肛痈病(火毒蕴结证) ;西
医: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拟行急诊手术,麻醉成功后,常规
消毒铺巾,沿右侧大腿内侧纵行以电刀行多处引流,切口
数为 26 处,切口深达筋膜层,彻底打开筋膜层组织及脓腔
间隔,修剪坏死组织,彻底搔刮感染区域,止血彻底后,反
复双氧水及甲硝唑、生理盐水冲洗脓腔,以引流条与切口
间挂线引流。术后给予静脉抗感染及补液,双氧水与甲硝
唑反复冲洗、中药坐浴、每天换药治疗。前后共治疗 2 个
月余,痊愈。
按:肛周坏死性筋膜炎临床上属少见病及危重
急症,病因尚不明确,部分患者甚至无可疑原因,初
期常误诊为肛周脓肿。本病病情进展迅速,主要累
及皮肤、皮下组织、筋膜,很少累及肌肉,如果不能
迅速做出诊断并给予处理,可很快进展为脓毒血
症,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的特点。结合本
案例,初诊为“肛周脓肿”,并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后
出现病情加重恶化,主要原因就是切开引流及切除
坏死组织不彻底,再次手术彻底切开感染病灶,充
分引流。术后给予全身联合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
疗并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同时行感染部位分泌物细
菌培养 +药敏试验,根据培养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
素,中药给予消肿止痛汤早晚坐浴,具体药物:冰片
30g,芒硝 30g,明矾 50g,滑石 30g,蒲公英 30g,硼砂
30g,野菊花 30g,紫花地丁 30g,苦参 50g,龙胆草
50g,桃仁 30g,红花 30g 等。如此正确诊断,中西医
结合治疗,故收效满意。每天换药用双氧水及甲硝
唑反复冲洗伤口。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需早诊断,及时迅速彻底地
清创引流,并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才能提高治
愈率,减少其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
(收稿日期:2014 - 07 - 28)
第一作者:袁庆,男,2012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
医药防治肛肠疾病
临床应用马蓝叶鲜药验案 3 则
郑红梅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绵阳,621000)
目前全国商品大青叶以十字花科菘蓝叶为
主,其次是蓼科蓼蓝叶,新版《药典》尚未收载爵
床科马蓝叶作为大青叶药用。2010 年版《四川
省中药材标准》对部分与国家药品标准同名异物
的品种做了更名,大青叶改为南大青叶,即爵床
科马蓝属植物马蓝叶。笔者认为此举具有积极
意义,马蓝为四川地区习用的药材品种,又是常
绿草本植物,鲜品采集使用相对方便,临床应用
疗效肯定。现将临床应用马蓝叶鲜药的验案举
例介绍如下。
1 流行性腮腺炎
张某,男,5 岁,2013 年 4 月 16 日初诊。家长诉前日放
学后流涕,精神萎靡,饮食不佳,今晨起发现其左脸下部肿
胀,自诉嘴痛。诊见:患者左侧腮腺肿大,边缘不清,肤色正
常,表面灼热有触痛,体温 37. 5℃,舌淡红,脉数。诊断:流
行性腮腺炎。取鲜马蓝叶连同嫩枝 80g左右,洗净捣烂外敷
于腮肿部位,敷药面积较肿胀范围略大,于早、中、晚换药
·19·
第 31 卷第 2 期
2015 年 2 月 HU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31 No. 2
Feb 2015
3次,药干后喷洒酿造食醋使保持湿润。嘱尽可能多喝水。
连敷 3d,腮肿及疼痛减轻,体温降至正常,及 5d,患儿痊愈。
按: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
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是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呼
吸道传染病。刘远等[1]研究发现,马蓝叶中所含的
4(3H)喹唑酮为抗病毒有效成分,能显著抑制流感
病毒、腮腺炎病毒等,可作为大青叶药材的一项质
量控制指标。临床有以马蓝根为主药的复方南板
蓝根片消炎解毒,治疗腮腺炎。马蓝根与叶的化学
成分几近一致,笔者认为,鲜品津充气足,有效成分
未被破坏或走失,马蓝叶清热解毒消肿,外敷使用
对于张口受限、抗拒服药的儿童,更为对症且疗效
显著。
2 痔 疮
女,41 岁,2013 年 7 月 28 日初诊。诉因 3d 未解大便,
下蹲努挣致使肛门肿痛,大便出血,呈滴落状,并伴有灼热
下坠感,行走活动不便。既往体健,否认慢性器质性疾病。
诊见:截石位肛缘 6 点见蚕豆大小肿物,表皮暗色紫,表面
可见糜烂出血点,体温 36. 8℃,舌质红,苔薄黄腻,脉弦,未
曾有过治疗。诊断:血栓外痔。治疗:嘱患者于便后用淡
盐水冲洗患处,取鲜马蓝叶 40g 左右,捣烂后包敷于患处,
每天换药 2 ~ 3 次。期间饮食清淡,多食果蔬及饮水。外敷
3d,患者诉脱出物缩小,肿痛减轻,但用力大便后仍有少量
鲜血。原方法不变,待马蓝叶捣绒后,表面扑撒适量云南
白药粉末,包敷于患处,再 3d,肿痛及出血均消失,留有少
量皮赘。
按:本案患者于暑热季节过食辛辣刺激食物,
热毒与糟粕互结于肠,热伤脉络,外加大便临厕努
挣,致肛周皮下静脉破裂,血液瘀积皮下而成痔疮。
治疗以清热泻火解毒为本,止血为标。马蓝叶性苦
寒,外敷患处既清热解毒,又凉血止血,此外,还具
有抗菌消炎的作用,防止患处因秽物而感染。用药
期间,为泻热毒定时排便,未及完全愈合的糜烂处
受压有少量出血,后期辅以云南白药粉末促进止血
生肌,消肿定痛,治愈。
3 头 癣
张某,男,9 岁,2014 年 6 月 8 日初诊。诉头皮起疹瘙痒
20 余天。诊见:头顶部可见淡红色小丘疹,两处灰白色小指
甲盖大小斑片,边缘清楚,皮损表面覆以鳞屑,可见少量断
发现象。曾自用肤轻松软膏外擦,效果不佳。诊断:白癣。
治疗:先以湿热毛巾反复捂敷病发区,待病发区发根相对松
动后,用镊子拔除病发并剃短余发,根据皮损范围,取鲜品
马蓝叶连同嫩枝 50g左右,捣绞取汁,刷涂于患处,每天 3 次
以上,次数不拘上限。再取鲜品马蓝茎叶 30g,捣烂绞汁,温
水冲服,可调蜜少许,每天 1 次,连续 1 周为 1 个疗程。治疗
期间,每晚用硫磺香皂洗头,毛巾、枕巾、梳子等接触病发区
的生活用品每天煮沸消毒。上法治疗 2 个疗程后,局部皮疹
痒感减轻,皮损变浅,发毛生长接近正常,4 个疗程痊愈,未
留疤痕。
按:白癣主要为真菌中的小孢子菌所致,实验
室病发直接镜检可见发根周围有成堆孢子,用药前
拔除病发为本病常规治疗步骤,有助于外用药液渗
透。药理研究证明,马蓝叶所含的色胺酮作为抗真
菌剂,对羊毛状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断发
癣菌、紫色癣菌、红色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多种
皮肤病真菌有较强抑制作用,是治疗癣疾的有效
成分[2]。因患者为儿童,马蓝叶外用加内服的方
法可以避免因服用常规抗真菌药物引起的肝肾
毒性。
2010 年版《中国药典》以靛玉红作为大青叶
质量控制标准,马琳等[3]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以
外样法建立对靛玉红、靛蓝的分析,结果表明含量
趋势,靛玉红为:马蓝 >菘蓝 >蓼蓝,而靛蓝为:蓼
蓝 >马蓝 > 菘蓝。马蓝全株具有广泛地药用价
值,其根及根茎加工品南板蓝根为解毒消炎良药,
茎叶加工品青黛中靛玉红含量高,质量优于其他
同类产品,靛玉红为抗癌活性成分,对慢性粒细胞
白血病有较好疗效,且长期服用具有毒性小的优
点[4]。然而,中药因干鲜活性不同,其药效也会有
一定差别,笔者在长期的工作中发现,马蓝鲜药气
味充足,药性清灵,对多种细菌性及病毒性疾病均
有良效,可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多科疾
患。但与其他众多鲜药一样,因在保鲜技术和流
通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其应用推广受到局限。为
使鲜药应用能发挥更高的社会效益,需逐步建立
和完善鲜药的规范化生产和流通,大力促进鲜药
产业现代化过程,这是未来中药鲜药研究的重大
课题。
参考文献
[1] 刘远,欧阳富,于海洋,等 . 马蓝叶化学成分的研究[J]. 中国
药物化学杂志,2009,19(4) :273 - 275.
[2] 王翠玲,刘建利,沈小莉 . 天然产物色胺酮及其衍生物合成的
研究进展[J]. 化学通报,2007(2) :89 - 95.
[3] 马琳,夏光成 . 大青叶原植物的古今应用研究[J]. 药学实践
杂志,2000,18(5) :309 - 310.
[4] 李秋菊 . 冬季栽培马蓝正当时[J]. 特种经济动植物,2006,9
(11) :30 - 31.
(收稿日期:2014 - 07 - 15)
作者简介:郑红梅,女,讲师,研究方向:中药学
·29· 2015 年第 31 卷第 2 期(总第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