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中华苦荬菜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全 文 :2009 Vol.10 No.2
中华苦荬菜 Ixeris chinensis(Thunb.)Nakai 为菊
科小苦菜属多年生药用植物, 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
区,前苏联、朝鲜、日本也有分布,亦名山苦荬、小苦
荬、活血草、隐血丹[1-2]。 全草可以入药,既是良好的
中药材,又是营养丰富的优良野菜,李时珍《本草纲
目》载“……久服可轻身健体、耐饥耐寒”。 其性寒味
苦,具有清热解毒、解痉镇痛、凉血消肿等功效,用于
治疗肺痈、乳痈、痢疾、肠炎等多种疾病 [2-4]。 药用有
效成分木犀草素 (Luteolin), 经药理及临床试验表
明,在体内具有很好的抗菌、抗病毒及降低血脂和胆
固醇的作用[5-6]。
中华苦荬菜良好的药用功效, 预示着广阔的市
场前景。目前中华苦荬菜以野生为主,而野生资源极
其有限,且不同产地有效成分含量不稳定,所以必须
进行人工规范化栽培。 有关中华苦荬菜的化学成分
和药理实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但对其形态学
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未见报道。 本文对中华苦
荬菜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研究
结果将为其规范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1 实验材料
1.1 材料来源
中华苦荬菜自然分布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汾河
公园,海拔 800 m 左右,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
温 9.5 ℃,霜冻期为 10月中旬至次年 4 月中旬,无霜
期 140 d~190 d,年降雨量 500 mm左右。
1.2 实验仪器
EL204 电子天平由上海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
限公司生产,CHK -213 型显微镜(徕卡集团),PHB-
4 便携式数显酸度计(上海科学仪器厂),土筛[孔径
(R)分 1 mm,0.02 mm,0.002 mm],土钻等。
2 实验方法
2.1 样区的确定
通过野外踏查, 在太原市汾河公园中华苦荬菜
的自然分布区选定样区 4 个, 每个样区大小为 100
中华苦荬菜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刘计权,裴妙荣,王彦梅
(山西中医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摘要 目的:了解中华苦荬菜的生境条件、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为其规范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中华苦荬
菜自然分布区,测定土壤质地和 pH值,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结果:中华苦荬菜自然分布区以砂质土壤为
主,pH值在 7.5~8.5之间。结论:中华苦荬菜自然分布区土壤贫瘠,以砂质土壤为主,偏碱性。
关键词 中华苦荬菜;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性
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0258(2009)02- 0026- 03
Studies on Morphologic Characteristics and Biologic Property of
Ixeris chinensis(Thunb.)Nakai
Liu Jiquan,Pei Miaorong,Wang Yanmei
(Shanxi College of TCM, Taiyuan Shanxi 030024)
Abstract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habitat condition, morphologic characteristic and biologic property of Ixeris chi-
nensis (Thunb.)Nakai so as to offer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its standardized culture. Method:The texture and pH value of
soil in the natural distribution area of Ixeris chinensis (Thunb.)Nakai were measured and morphologic characteristic and
biologic property of Ixeris chinensis(Thunb.)Nakai were observed. Result:The soil in the natural distribution area of Ixeris
chinensis(Thunb.)Nakai was sandy and pH value was 7.5~8.5. Conclusion:The soil in natural distribution area of Ixeris
chinensis(Thunb.)Nakai is poor, sandy and more alkaline.
Key words Ixeris chinensis(Thunb.)Nakai;morphologic characteristic;biologic property
[基金项目]山西省卫生厅资助项目(200703)
[作者简介]刘计权,男,在读博士,讲师,从事药用植物学和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收稿日期]2009-01-02
中药制剂工程与技术
26
2009年 第 10卷 第 2期
m2,要求样区具有代表性。
2.2 样土采集
在每个样区按蛇形取样法选 5 个采样点, 各区
的土样混合构成混合样土。采样时先除去地面落叶、
杂物,用土钻采样,深度为 20 cm,各小区的混合样土
再用四分法取得 1 kg土样,经风干、去杂待测。
2.3 土壤质地和 pH值的确定
土壤质地依据国际土壤质地分类标准, 过筛按
重量百分比确定 [7]。 土壤 pH 的确定:称取过 1 mm
筛孔的风干土样 10 g,放入 50 mL 小烧杯中,加入
25 mL去 CO2的蒸馏水,搅拌 1 min,放置 30 min,然
后用 PHB-4 便携式数显酸度计测定 pH 值,最后求
平均值[8]。
2.4 形态学特征的研究
在中华苦荬菜生长期,通过室外观察(每两天一
次),并结合室内测量,对中华苦荬菜的形态学特征
进行研究。
2.5 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在每个样区选定具有代表性的样株 10 株,用细
线挂标签编号做标记,每两天调查一次,调查时间在
下午 2 时~4 时。 调查内容为萌动期 、展叶期、花蕾
花序出现期、开花期、果实成熟期、果实脱落开始期、
枯黄期和休眠期。
3 结 果
3.1 生境条件
3.1.1 土壤质地 依据国际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土
壤可分为砂土、 黏土和壤土 3 个基本等级。 R=0.02
mm~2 mm的土壤颗粒重量百分比大于 85%为砂土,
R<0.002 mm 的土壤颗粒重量百分比大于 25%为黏
土,介于二者之间为壤土[7]。 样土测定结果见表 1。
由表 1结果可知, 中华苦荬菜自然分布区的砂
粒重量百分比平均为 89.1%,大于国际规定的 85%,
所以可以确定中华苦荬菜自然分布区的土壤质地以
砂质土壤为主。中华苦荬菜属于喜光性药用植物,其
自然分布区多在路边、田间地头、山地及荒野等光线
充沛的地方,这些地区砂粒含量多,有机质少,土壤
贫瘠,而中华苦荬菜能在这些区域正常生长,足见中
华苦荬菜是一种极耐贫瘠的药用植物。 在分布和栽
培条件好的砂壤土中,中华苦荬菜的根系更加发达,
叶片更宽更长,长势更旺,而生长在透气透水较差的
黏土中,中华苦荬菜的根量少,叶片细而窄,长势差。
所以栽培中华苦荬菜以砂质壤土最为理想, 而透气
透水较差的黏土不宜栽植。
3.1.2 土壤 pH值 土壤 pH值测定结果见表 2。
由表 2 结果可知,中华苦荬菜自然分布区的土壤
pH值介于 7.5~8.5之间, 平均为 8.1, 属于偏碱性土
壤。 一般土壤 pH值在 5.5~7.0之间时,植物最容易吸
收 N、P、K,生长旺盛[9]。而中华苦荬菜能够在 pH值平
均为 8.1的偏碱性土壤上正常生长,这是由于中华苦
荬菜在特定环境下长期适应的结果。 所以在栽培上
宜选择偏碱性的土壤,pH值介于 7.5~8.5之间。
3.2 植物形态学特征
中华苦荬菜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株高 20
cm~40 cm,具有横走的根状茎;叶片多着生于基部,
线状或梳状披针形,长 7 cm~20 cm,宽 1 cm~8 cm,
先端钝尖,边缘不裂或具有稀疏的羽状齿裂,基部狭
窄成柄状;茎生叶 1枚~2 枚,无柄,微抱茎。
头状花序排列成稀松的伞房状的圆锥花丛,总
苞长约 8 mm,外层苞片很小,卵圆形,内层苞片线状
披针形,先端尖或钝,每一头状花序外的苞片 8 枚~9
枚;头状花序中的小花全部为舌状花;舌状花有白色
和黄色两种,花冠背面均有粉红色条带,白花条带较
黄花宽,且色深,花冠顶端截形,有 5齿裂;每一白色
头状花序有白色小花 20 朵~24 朵,每一黄色头状花
序有黄色小花 26 朵~29 朵,黄色小花较白色小花数
量多;小花为两性花,聚蕊雄蕊,雄蕊 5,花药黑色,
子房下位,花柱上部有细毛,柱头 2 裂,黑色。
中华苦荬菜种子为连萼瘦果,成熟时暗褐色,狭
披针形,具嘴,瘦果两面具纵棱 10 条,长约 3 mm~4
mm, 细梗长约 2 mm左右, 瘦果中部直径 0.3 mm~
0.4 mm,冠毛一列,色白细软。 种子(果实)饱满度 4
月~5月最好,平均干粒重为 0.152 8 g。
3.3 植物生物学特性
中华苦荬菜为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药用植物,
不同生育时期出现的早晚与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密
切相关。 下面为中华苦荬菜在太原地区各生育时期
出现的时间。
样区编号 土壤 pH值
1 7.5
2 8.5
3 8.4
4 7.8
平均 8.1
表 2 土壤 pH 值测定结果
样区编号 砂粒重量百分比 粉粒重量百分比 黏粒重量百分比
1 90.0 7.1 2.9
2 87.6 7.8 4.6
3 90.3 6.0 3.7
4 88.5 7.5 4.0
平均 89.1 7.1 3.8
表 1 土壤颗粒测定表 (%)
中药制剂工程与技术
27
2009 Vol.10 No.2
少阳主证,且舌上苔白,并非黄燥,
显见病位是以少阳为主,故治宜从少阳,法当和解。
5.3 三阳合病
三阳合病,系指太阳、阳明、少阳三经同病而言。
《伤寒论》曰:“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
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身热,恶风,颈项
强,病在太阳之表;胁下满为邪伏少阳之枢;手足温
而渴,又属热入阳明之里。 少阳为三阳之枢,外接太
阳,内接阳明。若少阳枢机通利,则上下宣通,内外畅
达,从而使太阳之邪外解,入里之邪内清,少阳枢机
和利,三阳之邪随即而解。
综上所述,小柴胡汤具有和解表里、调和肝胆、
调理肝脾、疏肝和胃及和解少阳等功效,并非仅限于
和解少阳一端。然诸法之宗,以和为目的。正如《方剂
学》中对和法的定义:“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
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
种治法。适用于邪犯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表里
同病等。 ”[2]仲景以脏腑病机为本,灵活运用本方,使
病者枢机和利,表者不争,里者获安,清补各宜,升降
复常,俾阴阳平衡,脏腑和调,故每获桴鼓之效。
参考文献
[1]赵晔 . 小柴胡汤临证应用举隅 [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7,8
(2):22-23.
[2]段富津. 方剂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0.
萌动期:每年春季 3 月底,当气温稳定在 10 ℃
左右时,宿根隐芽开始萌发。
出苗展叶期:3 月下旬~4 月初,气温在 10 ℃~15
℃左右时,出苗展叶。 当气温在 20 ℃范围内,随着温
度的升高,生长速度加快,进入营养生长旺盛期。
花蕾出现期: 中华苦荬菜经过旺盛的营养生长
期,营养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转入生殖生长,形成
花枝并现花蕾。 最早发现花蕾的时间是 4 月 10 日,
比较集中的时间是 4月中旬至 5月上旬、中旬。观察
发现,开花后的老株只要营养积累达到需要,就会不
断从基部抽生花枝并在枝上现蕾, 这种现象一直可
以持续到 7月上旬、中旬。 9月中旬、下旬,中华苦荬
菜经过炎热的夏季,再经过短暂的营养生长期,又开
始抽枝现蕾,只是后期抽枝、现蕾数比较零星分散。
开花期:中华苦荬菜比较集中的开花期为 4月~
5 月,零星开花期可持续到 9 月中旬、下旬至 10 月
初。 每株从花蕾形成到花朵开放需 7 d~8 d,每天每
一大分枝开放花序 1 个~3 个, 顶端的头状花序先
开,依次往下。每天早晨 6∶00左右太阳升起的时候,头
状花序开放,一直持续到下午 4∶50左右开放的花朵全
部枯萎,即当天开放当天枯萎。 阴雨天不易开花。
果实成熟、采集期:开放的花朵,经过授粉,7 d
左右果实就会成熟,4 月下旬就可采到种子,比较集
中的采种期在 5月。 当头状花托上的果实自然蓬松
呈头状时采收, 最佳时间为每天下午 4∶00 左右,此
时的种子达到自然成熟, 但没有脱落, 种子呈棕红
色,饱满,质量好,而且收获效率高。 如果采集太早,
种子未充分成熟,质量下降;采集太晚,多数种子随
微风飘落,收获效率低。 如果每天上午采集,采集到
的种子只有成熟种子的 1/3~1/2。 遇到刮风、下雨天
气需提前采收。 阴雨天结实率降低。
枯萎休眠期:10 月下旬至 11 月初,气温急剧下
降, 中华苦荬菜地上部分叶片的营养逐渐转移到根
部积累起来,植株枯萎,生理活动减慢直至停止,进
入越冬休眠期。
4 讨 论
中华苦荬菜的自然分布区以砂质土壤为主,pH
值偏碱性, 栽培时最好选择偏碱性的砂质土壤或砂
壤土。本文比较系统地调查了中华苦荬菜的物候期,
太原地区每年春季 3月底,气温稳定在 10 ℃左右时
中华苦荬菜开始萌动,3 月下旬至 4 月初出苗展叶。
随气温不断升高,到 4 月中旬、5 月上旬开始出现花
蕾,出现花蕾 1 w左右即开花,零星开花期可持续到
9 月下旬至 10 月初。 小花当天开放当天枯萎,小花
开败经 7 d 左右果实成熟, 最佳采集时间为每天下
午 4∶00左右。 10月下旬至 11月初,气温急剧下降,
中华苦荬菜进入枯萎休眠期。
参考文献
[1]《山西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山西植物志[M]. 4 卷. 北京:中国科
学技术出版社,2004:628.
[2]江苏新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上册)[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1977:186.
[3]王晓飞,王晓静 . 中华苦荬菜研究进展 [J]. 齐鲁药事,2006,25
(4):238-239.
[4]周宏雷,圆久荣. 中华苦荬菜化学成分的研究[J]. 中草药,1996,
27(5):267-268.
[5]王晓飞,王晓静. 中华苦荬菜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草药,2007,28
(8):1 151-1 152.
[6]程春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中华苦荬菜中的木犀草素[J]. 内
蒙古石油化工,2004,4(3):7-9.
[7]北京林业大学. 土壤学(上册)[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120-121.
[8]王书林. 药用植物栽培技术[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480-484.
[9]郭巧生. 药用植物栽培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2.
(上接第 11页)
中药制剂工程与技术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