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马蓝野菊汤联合自体疣种植术治疗寻常疣疗效观察
张晓静 李广洲 1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临床药理科 ,河北 丰润 064000)
【关键词】 疣;中药疗法;汤剂;马齿苋;板蓝根;野菊花;外科学
【中图分类号】 R289.5;R752.505.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619(2010)07-1024-02
1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普外科 ,河北 丰润 064000
作者简介:张晓静(1973—),女 ,主管药师 ,学士。从事临床用药
及临床药理学工作。
寻常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表皮赘生
物 , 既往治疗以冷冻 、激光 、手术切除为主 [ 1] , 复发率较
高。 2000-08— 2007-08,我们采用马蓝野菊汤联合自体
疣种植术治疗寻常疣 80例 ,并与自体疣种植术治疗 80例
对照观察 , 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 160例均为本院普外科门诊患者 ,
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80例 , 男 48例 , 女 32例;平均年
龄(33.70±10.01)岁。 对照组 80例 , 男 39例 , 女 41例;
平均年龄(35.61±12.17)岁。 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选择标准 所有病例均依据临床体征诊断为寻常
疣 [ 2] 。患者发病时间均 6个月以上 , 发病部位 3处以上 ,
至少有 1处便于手术切除。 1个月内未行其它方法治疗。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自体疣种植术。方法:取便于手术
切除部位寻常疣 1个(直径 0.5 cm以上), 经常规手术消
毒 , 铺无菌巾后 , 完整切除 ,去除表皮组织 ,切成 2 ~ 3块。
于三角肌处做长约 0.5 ~ 1 cm切口 ,深达三角肌组织 ,打
开三角肌筋膜 , 将所取标本植入三角肌内 , 缝合伤口 , 术
后 7 ~ 9d拆线。
1.3.2 治疗组 应用自体疣种植术同时加服中药马蓝
野菊汤。 药物组成:马齿苋 30 g, 板蓝根 15 g, 野菊花
15 g, 蜂房 5g,香附 12 g,生薏苡仁 15 g, 木贼 10 g, 红花
10 g,珍珠母 15 g,磁石 15 g,莪术 12g。水煎 , 每次 1剂约
250mL,每日 2次。术后当日始 , 连服 7d。
1.3.3 观察及随诊时间 治疗后 2个月观察疣体脱落情
况 , 其中无效及复发患者改用其他方法治疗。术后 2个
月开始随诊 , 6个月 1次 , 连续 2年。
1.4 疗效标准 治愈:疣体全部脱落 , 随访无复发;好
转:疣体脱落 30%以上 ,或有新个体复发;未愈:疣体无任
何变化 [ 3] 。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
采用 χ2检验。
2 结 果
2.1 2组疗效比较 见表 1。
表 1 2组疗效比较 例(%)
组 别 n 治愈 好转 未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80 49(61.25)* 21(26.25) 2(2.50) 97.50*
对照组 80 29(36.25) 35(43.75) 24(30.00) 70.00
与对照组比较 , *P<0.05
由表 1可见 , 2组治愈率 、总有效率比较有均统计学
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复发率比较 治疗组复发率 6.12%(3/49),对
照组 47.62%(10/21), 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
3 讨 论
寻常疣发生及转归与个体免疫状态有关。由于病毒
自身的结构及代谢特点 , HPV仅仅局限于感染部位的皮
肤 , 极少或不入血 , 无系统感染相 , 病毒抗原与免疫细胞
的接触机会少 , 极少发生抗原释放及抗原呈递 ,只能刺激
机体产生轻微的免疫应答 ,不能有效清除 HPV, 易致潜伏
感染而反复发作 [ 4] 。 研究表明 ,寻常疣患者在治疗前白
细胞介素 2(IL-2)及 γ-干扰素(γ-IFN)水平显著降
低 , 表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 5] 。因此 , 对 HPV感染
的治疗关键是加强病毒抗原与免疫细胞的接触 , 激发机
体特别是感染局部皮肤的特异细胞免疫应答。应用自体
疣种植术目的是刺激机体排斥反应 ,引起疣体脱落。
寻常疣与中医学文献中记载的疣疽 、枯筋箭 、千日
疮 、瘊子疣相类似。 主要发病原因是气血失和 , 腠理不
密 , 复感外邪 ,凝聚肌肤而成。我院自拟马蓝野菊汤方中
马齿苋 、板蓝根 、野菊花清热解毒 , 凉血止血 , 《新修本草》
认为其主疣疽;蜂房攻毒 , 杀虫 , 去风痛;香附疏肝解郁 ,
理气调中;薏苡仁健脾除痹 , 清热排脓;木贼散热疏风;红
花活血通经;珍珠母 、磁石平肝潜阳 , 清肝;莪术破血行
气 , 消积止痛。诸药合用 , 共奏调气和血 、活血解毒 、软坚
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 上述药物的主要作用有:①
抗病毒作用:如马齿苋 、板蓝根 、薏苡仁 、木贼 [ 6];②增强
细胞免疫功能:板蓝根有明显的诱导人体产生干扰素的
作用 , 马齿苋能明显增强诱导淋巴细胞的增殖 , 从而增强
1024 河北中医 2010年 7月第 32卷第 7期 HebeiJTCM, July2010, Vol32, No.7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 76例临床观察
任秋荣
(北京市怀柔区泉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光社区卫生服务站神经内科 ,北京 101400)
【关键词】 疱疹 , 带状;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图分类号】 R752.120.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619(2010)07-1025-02
作者简介:任秋荣(1967—),女 ,主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
带状疱疹(herpeszoster, HZ)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
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以神经
痛为特征的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 ,一年四季均可以发病 ,
但以春季最为常见 , 多侵犯胸背 、腰腹部位 , 还可侵犯头
面 、颈肩 、上肢及臀股等部位。 2000-03— 2008-11, 笔者
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 76例 , 并与单独采用
基因工程 α2a干扰素(因特芬)治疗 57例对照观察 , 结果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①参照《临床皮肤病性病学》确诊 [ 1] ,分
为普通型和大疱型。 ②疼痛程度分级:0级为仅有皮损而
无痛感;Ⅰ级为仅有轻微疼痛;Ⅱ级为疼痛明显但尚能忍
受;Ⅲ级为疼痛剧烈 , 不能入眠 [ 1] 。 ③辨证分型 [ 2]:肝经
火热型 (证见:患部皮肤灼热及针刺痛 , 皮肤痛处出现红
斑 , 继则出现成簇疱疹 , 小如粟米或大如绿豆 , 疱液澄清 ,
疱壁发亮 , 周围有红晕 ,累累如串珠 , 聚于一处或数处 ,形
如束带 , 口苦咽干 , 渴喜冷饮 , 烦躁易怒 , 大便干燥 , 舌尖
红 , 苔黄燥 ,脉弦数)、脾经湿热型(证见:患部出现黄色水
疱 , 渗水糜烂或化脓 ,纳食不佳 , 腹胀便溏 , 舌胖 , 苔黄腻 ,
脉濡 、缓 、滑)。
1.2 一般资料 全部 133例均为北京市怀柔区泉河社
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光社区卫生服务站神经内科门诊患者 ,
就诊前均未做任何治疗 ,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76例 , 男
42例 ,女 34例;平均年龄 36岁;病程 1 ~ 2 d49例 , 3 ~ 4 d
14例 , >5 d9例;皮损分布:头面部 4例 , 胸背部 21例 ,颈
肩部 7例 , 腰腹部 26例 ,上肢 4例 , 臀股部 14例;类型:普
通型 62例 , 大疱型 14例;疼痛分级:0级 2例 , Ⅰ级 13例 ,
Ⅱ级 46例 , Ⅲ级 15例;辨证分型:肝经火热型 51例 ,脾经
湿热型 25例。对照组 57例 ,男 30例 ,女 27例;平均年龄
35岁;病程 1 ~ 2 d32例 , 3 ~ 4 d15例 , >5 d10例;皮损
分布:头面部 2例 , 胸背部 16例 , 颈肩部 5例 , 腰腹部 17
例 , 上肢 4例 ,臀股部 13例;类型:普通型 50例 , 大疱型 7
例。疼痛分级:0级 1例 , Ⅰ级 11例 , Ⅱ级 35例 , Ⅲ级 10
例。 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 α2a(商品名:
因特芬 , 沈 阳三生 制药有 限责任 公司 , 国 药准字
S20010049)100万 U,每日 1次肌肉注射 , 连续治疗 5d。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疗法。
①中药疗法。肝经火热型 ,予龙胆泻肝丸(北京同仁堂集
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中药二厂 , 国药准字 Z11020653)
9 g,每日 2次口服。脾经湿热型 , 予人参健脾丸(北京同
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 ,国药准字 Z11020106 )
1丸 ,每日 2次口服;湿毒清胶囊(广西玉林制药有限责任
公司 , 国药准字 Z45021731)4粒 , 每日 3次口服。 ②三棱
针点刺疱疹周围 3 ~ 5点 ,加拔罐放血 5 ~ 10 mL, 每日 1
机体细胞免疫活性 [ 7];③抗肿瘤作用:薏苡仁 、香附及红花
均能抑制瘤细胞的生长分裂 [ 6] 。
本临床观察表明 ,应用马蓝野菊汤治疗后 , 疣体的脱
落时间早 , 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 且复发率降低 ,这说明马
蓝野菊汤治疗寻常疣疗效确切。
参考文献
[ 1] 吴伊旋 ,沈志鸿.微波治疗寻常疣的临床观察 [ J].上海第二
医科大学学报 , 2001, 21(1):69-70.
[ 2]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 [ M] .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
社 , 2001:313.
[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 M] .南京:南
京大学出版社 , 1994:145.
[ 4] KubinM, ChowJM, TrinchieriG.Diferentialregulationofinter-
leukin-12(IL-12), tumornecrosisfactoralpha, andIL-1
betaproductioninhumanmyeloidleukemiacellinesandpe-
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s[ J].Blood, 1994, 83(7):
1847-1855.
[ 5] 唐艳玲 ,曾文军 ,王柳均 ,等.自体疣埋植治疗扁平疣及其对
机体 IL-2、γ-IFN的影响 [ 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 2007,
13(13):8-10.
[ 6] 王本祥.现代中药药理学 [ 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7:220, 543, 748.
[ 7] 张秀娟 ,季宇彬 ,曲中原 ,等.马齿苋体外抗菌作用的实验研
究 [ 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 2002, 14(5):277-280.
(收稿日期:2010-04-30)
1025河北中医 2010年 7月第 32卷第 7期 HebeiJTCM, July2010, Vol32, No.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