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关于荚蒾及溲疏的原植物考证



全 文 :南 京 林 产 工 业 学 院 学 报
一九八O 年 第 四 期
关于荚蓬及瘦疏 的原植物考证 ’
裘 宝 林 护
(杭州植物园 )
一 、 引 言
笔者在编写 《中国树木志》 忍冬科荚莲属 ( Vl’ 占。 。 执 L .) 的过程 中 , 发现以往国 内 外
本草学家 、 药物学家及植物分类学家对于古本草文献中有关荚莲及澳疏的考证中存在着很大
的错误 。 现特写成本文 , 以澄清此二种植物长期以来在中草药应用中的混淆现象 , 并正确地
继承和进一步发展我们伟大祖国的古本草遗产 。
二 、 两个种 的古本草原植物的考证
(一 ) 荚 蓬
此名最早见于 《唐本草》 。 据记载 `王 , “ , 1 9 , 其茎叶甘苦 、 平 、 无毒 , 树枝 和 粥 以 饲
小儿 , 杀蛔 ( 《唐本草》 ) , 又主六畜疮中蛆 , 煮汁灌之蛆立出 ( 《本草拾遗》 ) ; 荚莲子
(即果实 ) , 味甘 ( 《唐本草》 ) , 主破血止痢 , 消肿 , 除蛊痊 , 蛇毒 ( 《千金翼方》 ) 。
据 《唐本草》 记载 : “ 荚蓬叶似木模及榆 , 作小树 , 其子如澳疏 , 两两为并 (按 : 古文
中之 “ 并 ” 同饼 , 意即合生 ) , 四四相对 , 而色赤 , 味甘 。 檀榆之类也 。 ” 清吴其浚在其所
著的 《植物名实图考长编》 一书中 , 曾对它进行过详细的考证 , 首先肯定了 《救荒本草 》 中 ,一 一 · , - 一 津的孩儿拳头就是 《唐本草 》 中的荚莲 。 其中对于孩儿拳头则有这样一段重要记载 : “ 今辉县
太行山①山野有之 ” , “ 其木作小树 , 叶似木模而薄 , 又似杏叶颇大 , 亦涩 , 枝 叶 间 开 黄 ,
花 , 结子似嫂疏 (按 : 指一种结浆果的植物 , 详见下文 ) , 两两相切 , 亚四四相对 , 数对共
为一攒 , 生则青 , 熟则赤色 , 味甘苦 , 性平 , 无毒 , 盖檀 (按 : 此处作榆科朴属植物 , 参见
〔3〕 ) 榆之类也 , 其皮堪为索 , 采子红熟者食子 。 ”
1 8 9 5年 , 日本学者松村任三 〔 ` ’ 不但支持昊氏的上述论证 , 而且第一次提出两者 的 原
介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曾得到谭伯禹工程师的热诚帮助 , 又承韦直同志提出宝 贵 意 见 ,
谨此一并致谢 。
①位于河南省北部 (黄河以北 ) , 系 《救荒草本》 的作者朱俪当时所调查的全 部地 区
(河南开封及靠近该省北部的太行山一带 ) 之一 Q
一 1夕C 一
攀植物均应为忍冬科的 i V撇 To m 石a ja tu t二 T hu n b .此后 , 除日本分类学家 牧野富太郎 『s ’ 曾有过
不同意见外 , 其余的国内外学者 ` 6 一 ` “ , “ , ` s , ` ’ 一 “ 。 , 几乎都没有提出过 明确的相反看法 。
我们认为 , 在上述地区范围内 , 虽然确产 V . 成 lat at o m T h u nb . , 但是真正符合上 述 古
本草特征记载的却应当是亦见于同一地区的同一种植物 , 即锻树科的扁担木 G : e 留 l’a 沉 l。如
G
.
D o n v a r
. 乡a 下v `f lo : a ( B u n g e ) H a n d一 M a ` 2 . ( G . p a r v i i f l o r a B u n g e ) 。 这 是 因 为只有
这种植物的花序生于带叶的小枝之侧 (花生于 “ 枝叶间 ” ) , 花黄白色或乳黄色 ; 果 序 攒
簇 , 恰似 “ 孩儿拳头 ” , 核果由 2 一 4个纵向隘缩而合生的分果组成 , 每两个分果合生时叩
作 “ 两两相并 (或两两相切 ) ” , 每四个分果合生时即作 “ 四四相对 ” , 果实生时青 , 熟时
由橙红色转为红色 , 味带甜 ; 叶互生 , 叶片的形状和大小变化很大 (图 1 ) , 有时极象锦葵
科的木模 H动t’s 。 : 卿汀。 。二 L . 的叶片 , 有时也酷似榆科的某些朴 属 C le it s sP p . 种 类 的 叶
片 , 有时则可如杏树 p。 。 : “ ? · m 。 : i“ ` a L . 的叶片而很大 , 两面有星状毛而粗糙 , 具基出 三
大脉 ; 此外 , 树皮的纤维也确实很好 。 至于忍冬科的 V . id lat at : m T h u nb . , 则其花序 生 于
小枝之顶 , 花 白色 ; 聚伞状果序复伞形状 ; 果实不攒簇紧缩 , 更不象 “ 孩儿拳头 ” 彼此分离
而决不 “ 两两相并 , 四 四相对 ” , 成熟时虽也是红色 , 但具酸味 ; 叶对生而具羽状脉 , 叶片
虽然有时两面被毛 , 但远不如扁担木粗糙 ; 此外 , 树皮纤维性也远不如扁担木为佳 。 因此两
者大不一样 。
总之 , 我们完全同意吴其浚等人 ` 3 , ` , ’ , ’ “ ’ 关于把 《唐本草》 中的荚莲和《救荒本草》 中
的孩儿拳头视作同一种原植物的观点 , 但不同意把 原 植 物考 证 为 忍 冬 科 的 V . 翻 at at um
T h u dn
. 我们也不同意把它们考证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原植物 , 即把 《唐本草》 中的荚 蓬 认 作
V
.
id la at 扭 m T h u n b . 而把 《救荒本草》 中的孩儿拳头认作锻树科的扁 担 木 G . 厉 l。加 G . D o n
v a r · p a 下下 i f l o 了a ( B u n g e ) H a n d一 M a z z . 〔 “ , ` 么 , “ , ` 5 , ` ’ 一 ` ” (见图 l ) 。 我 们 认 为
《唐本草》 中的荚蓬及 《救荒本草》 中的孩儿拳头不但是同一种植物 , 而且都应当是锻树科
的扁担木 。 当然 , 更不是别的某一 种植物 , 例如昊其浚在另一部著作 《植物名实图考》 中所
附的实物图 (叶片全缘 , 具波皱 , 花序顶生等 ) 那样 。
日本松村任三之所以在考证上发生错误 , 以及牧野富太郎之所以虽能发现松 村 氏 的 错
误但未能提出正确的原植物 , 其原因 , 我们估计除了对古籍中 “ 两两相并 ” 的 “ 并 ” 字可能
被误解成 “ 韭 ” 字外 , 在很大程度上与 日本不产 G er w ia 这个属的植物有关 。
,

(二 ) 搜 疏
嫂疏是一种很好的药用植物 。 《神农本草经》 记载 : 味辛 , 寒 , 主身皮肤 中 热 , 除 邪
气 , 止遗溺 , 一可作浴汤 ; 《名医别录》 记载: 味苦 , 微寒 , 无毒 , 通利水道 , 除胃中热 , 下
气 。 对于这种植物 , 正如吴其浚 ! “ ’ 所说 , 是 “前人无确解 ” 的 。
日人松村任三 「` ’ 首先把它的原植物考证为虎 耳 草科 的 D eu 招 l’a : ca 乙7’a T h u bn . ( D .
cr en at “ iS eb
.
et Z uc “
.
) ① 与荚莲的情况一样 , 这一结论 , 尽管也受到收野富太郎 ` 5 ’ 的否
定② 但仍然得到了绝大多数人 「` 一 ` 2 , ` 礴 , ` , , ` ’ 一 ` 9 ’ 的默许或承认 。
根据有关文献 「’ , 3 , ` ” 对澳疏的产地 、生境及简要特征记载 : “ 搜疏生熊耳 (按 : 即之今河
南及陕西交界一带 ) 川谷 (按 : 即河谷 ) 及四野故丘墟地 ” ( 《名医别录 》 ) ; “ 搜疏形似
① 《植物学大辞典 》 中之 “ 空木 、 “ 卵花 ” 原为此种植物之 日本名。
②虽然如此 , 但他们仍未能考 证出浚疏的原植物应当属于何物。
一 1 2 7一
空疏 (按 :指一种枝条中空的植物 ’ “ ’ ) , 树高丈许 , 白皮 。 其子八 、 九月熟 , 色赤 , 似 构
祀子 , 味苦 , 必两两相并 。 ① ” ( 《唐本草 》 ) 我们认为把它考 证 为 D . s c 。 乙叨 T h u bn . 确
实难以信服 , 因为后者不但只见于江西 、 浙江 、 江苏 、 安微 、 湖北及贵州 , 而且果实并非浆
果而是茹果 , 成熟时灰褐色而非红色 , 每个果实均单独分生而决不每两个两个合生 。 因此 ,
我们完全支持牧野氏的否定意见 。
那么 , 古本草书籍中所描述的澳疏的原植物究竟属于哪一种植物呢 ? 我们认为 : 在 .上述
的简要记载中有一些非常关键性的特征 , 即 : 小枝中空 , 直立灌木 , 并具有成对着生的红色
浆果 , 而这些特征恰巧与忍冬科忍冬属 L O in ce ar 中的某些种类最相吻合 !
现在 , 我们不妨先将国产本属中具有小枝中空的直立灌木的全部种类及其产地列举如下 :
新疆忍冬 L . at t盯i掀 L . 产于新疆北部 。
粉绿忍冬 L . ta ta : i e a L . v a r . 而 e : a n t ha T r a u t v . 产于新疆巩留。
长 白忍冬 L . o P。 。械 an a R ge le 产于我国东北三省东部 。
光枝长白忍冬 L . : u P ,· e c hi 1’a , a R e g e l v a r . c a l , e s c e n s R e h d . 产于黑龙江伊春 。
短尊忍冬 L . b: e , i s e Pa l a H s u e t H . J 。 W a n g产于甘肃南部。
金花忍冬 L . e h: , s a n th a T u r e z .产于东北 、 内蒙 、 河北 、 山西 、 山东 (泰 山 ) 、 河 南
(西部 ) 、 四川 (东北及北部 ) 、 青海 (东部 ) 、 宁夏 (南部 ) 、 甘肃 (南部 ) 、 陕西 (南
部 ) 、 江西 (庐山 ) 等省区 。
须蕊忍东 L . e无: , s a n , ha T u r c z . s u b s p . K o e hn e a : a ( R e h d . ) H s u e t H . J . W a n g 产于
浙江 (西北至中部 ) 、 安徽 (太平 ) 、 江苏 〔南京 ) 、 山东 (劳山 ) 、 河南 (西南部 ) 、 山
西 (西南部 ) 、 陕西 、 湖北 (西部 ) 、 四川 、 贵州 (威宁 、 正安 ) 、 云南 (东北及西北部 ) 、
西藏 (东南部 ) 等省区 。
金银忍冬 L . 二 a a c k i i ( R u p r . ) aM x i m
.
( L
. 二 a a c k i i (R u p r . ) M a x im . f o r m . Po d o e a PT a
F r a n e h
. e x R e h d
.
) 产于东北三省 (东部 ) 、 河北 (中北及南部 ) 、 山西 (南部 ) 、 山 东
(东及西南部 ) 、 河南 、 安徽 、 江苏 、 浙江 (北及东部 ) 、 湖北 、 湖南 (西北及西南部 ) 、
四川 (东部 ) 、 陕西 、 甘肃 (南部 ) 、 云南 (东南 、 东北至西北部 ) 、 西藏 (吉隆 )等省区 。
红花金银忍冬 L . m a a c无11 ( R u p r . ) M a x i m . f o r m 。 e : u b e s e e n s R e h d . 产于江 苏 、 安
微 (琅娜山 ) 、 河南 (鸡公山 ) 、 甘肃等省 。
毛花忍冬 L . t : i动 o “ a ” t乃a B u r . e t F r a n c h . 产 干 陕 西 (南部 ) 、 甘肃 (南部 ) 、 四川
(西部 ) 、 云南 (西北部 ) 、 西藏 (东部 ) 等省区 。
干警忍冬 L . t: i c人o s a , `h a B u r . e t F r a n c h . v a r . d e f l e x f e a l梦x ( B a t a l . ) H s u e t H . J .
W
a n g产于甘肃 (舟曲 ) 、 四川 (西及北部 ) 、 云南 (西北部 ) 等省。
不难看出 , 在上述所有的种类中 , 只有金花忍冬 , 须蕊忍冬及金银忍冬才具有与 《名医
别录》 中对澳疏所指定的 、 最相符合的产地 (红花金银忍冬虽然也见于河南的鸡公山 , 但该
山因靠近湖北省的东北部 ,实际上与河南熊耳山相去很远 , 因而可能性不大 ) 。 尽管如此 , 我
们认为古本草书籍中所描述的嫂疏的原植物应 当属于金银忍冬而不应当属于其余两者 。 这是
因为 ,首先 , 即使三者都处在同一产地或山区的情况下 , 金银忍冬总是生长于垂直分布较其余
两者为低而人们易于到达的低山或低山坡林中 、 林缘或村落附近 , 并且极常沿河谷之河流边

乡谭
① 《本草纲目》 作 “ 必两两相对 ” , 疑有误 。
一 1 2 8 一
生 一长, 符合于 《名医别录》 中有关澳疏的生境 (嫂疏 “ 生川谷及田野故丘 眼地 ” ) 记载 。 其
次 , 这个种在我国某些地区至今还有 “ 鸡骨头” (四川 ) , “ 王八骨头 ” (东北 ) 等土名 ,
这又与 《名医别录》 称漫疏为 “ 巨骨 ” 相近 。 其中 , 前两个土名着重在指小枝 , 而 “ 巨骨 ”
则极可能是指大枝 (是否可设想为古时采该植物的大枝药用 ? ) 。 至于金花忍冬及须蕊忍冬
则总是生长于垂直分布较高而人们很少到达的高山山地杂木林中或小溪沟边 , 同时各地也缺
少类似于 “ 巨骨 ” 的土名 。 因此 , 我们认为它们并不符合上述古本草书籍中的有关记载 。
此外 , 金银忍冬的树皮带白色 (很少灰白色 ) , 果实 (其实枝条也 ) 味苦 , 这又与 《唐
草本》 的有关记载相一致 。
值得指出的是 : 在 《植物名实图考》 一书中 , 吴其浚 自己承认的一幅关于澳疏的 “ 参考
性 ” 实物图 , 如果联系它的文字描述一起考察 , 就不难发现应当属于扁担杆属 G r e w ia 的植
物 , 只是绘图方面还不够精确而已 。 我们设想 , 这可能是由于他当时忽略 了搜疏 应 当 具 有
“ 小枝中空 ” 这一重要特征所造成的 。
图 1 扁担术 G r e w i a b i l o b a G . D o n v a r . P a r v i f l o r a ( B u n g e ) H a n d一M a z z .
的叶片形状可因不同生境 、 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而有变化 。
一 1 2 9一
参 考 文 献
户叮à。·
〔 1〕
〔 2 〕
[ 3〕
〔4 〕
〔 5〕
〔 6 〕
〔 7」
〔 8 〕
〔 9〕
〔 0 1〕
〔 1 1〕
〔 2 1〕
〔 1 3〕
〔4 1〕
〔 1 5〕
〔 6 1〕
〔 1 7〕
〔 8 1〕
.雌、厂 1 9〕
〔2 0〕
李时珍 , 1 5 9 6 , 本草纲目。
吴其浚 , 1 8 4 8 , 植物名实图考。
吴其浚 , 1 8 4 8 , 植物名实图考长编 。
松村任三 , 1 8 9 5 , 植物名汇 (前编 ) 。
牧野富太郎 , 1 9 5 3 , 牧野日本植物图鉴 (改订版 ) , 上海忠良书店 。
江南农学会 , 植物名汇 , 载农学丛书 , 第 7 一 8 卷 。
杜亚泉 , 1 91 8 , 植物学大辞典 。
钟观光 , 1 9 3 2 , 论邦名之重要及其整理法 , 载 S ien sn ia (国立中央研究院自然历
史博物馆丛刊 ) , 第三卷 , 第一号。
钟观光 , 科学名词审查会植物学名词审查本植物属名之校订 , 同上出处。
陈嵘 , 1 9 3 7 , 中国树木分类学 , 中华农学会 。
贾祖璋 , 贾祖珊 , 1 9 5 7 , 中国植物图鉴 (第四版 ) , 中华书局 。
中国科学院编译局 , 1 9 5 4 , 种子植物名称 。
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 , 1 9 5 8 , 东北资源植物手册 , 科学出版社 。
侯宽昭 , 1 9 5 8 , 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辞典 , 科学出版社 。
裴鉴等 , 1 9 59 , 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 , 科学出版社 。
江苏省商业厅 、 中国科学院南京中山植物园 , 1 9 5 9 , 江苏省野生植物志 , 江 苏人
民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1 9 7 4 , 拉汉种子植物名称 。
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 ,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 第二册 ( 1 9 7 2 ) 第四册 (1 97 5) ,
科学出版社 。
南京新医学院 , 1 9 7 7 , 中药大辞典 , 人民卫生出版社
《全国中草药汇编》 编写组 , 1 9 7 8 ,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下册 ) , 人 民卫生出版社 。
一 1 3 0一
S O M EN OT E SN O CH IN E S E DR U G S

J I A一 Ml” AN D“ S O U一 SH U, ,
C hi u P a o l i n
( H
a n g z h o u B o t a n i e a l G a r d e n )
橄,
S u m m a r y
T h i s p a p e r g i v e s s o m e s u p p l e m e n t a r y r e m a r k s t o M a k i n o
’ 5 e o n e e p t s o n th e
o r i g i n a l p l a n t s o f “ Ji a一 m i” a n d “ S o u一 s h u ” d e s c r i b e d i n a n e i e n t Ch i n e s e h e r b a l s, p r e s e n t s
a d i f f e r e n t v i e w o n t h o s e e o n e l u s i o n s f r o m D r
.
J
.
M
a t s u m u r a
, a n d p r o v i d e s s o m e n e w
e o r r o b o r a t i v e e v i d e n e e o n t h e s e P l a n t s
.
a j i a 一m i d e s e r i b e d i n T a n g P e n T s a o ” 15 n o o t h e r t h a n “ C h i ld r e n ’ 5 f i s t , m e n -
t i o n e d i n “ C h i u H u a n g P e n sT
a o ” . T h e y b o t h a r e G r e w i a b i l o b a G
.
D o n v a r
.
P a r v i f l o r a
( B
u n g e ) H a n d一M a z z . o f T i l i a e e a e , n o t V i b u r n u m d i la t a t u m T h u n b . o f C a p r i f o l i a e e a e ,
n o r t h e P l a n t e o m m e n t a t e d b y W
u C h i一 e h u n i n “ C h i h W u M i
n g S h i h T u K a o
” .
T h e o r i g i n a l P l a n t d e s e r i b e d a s

S o u 一 s h u , i n a n e i e n t C h i n e s e h e r b a l s ( a t l e a s t
i n “ M i n g I p 至e h L u ” a n d “ T a n g p e n T s a o , w h i e h h a v e r e e o r d e d i t s h a b i t a t a n d
e h a r a e t e r s ) s h o u ld b e id e n t i f i e d a s L o n i e e r a m a a e k i i ( R u P r
.
) M a x im
.
o f C a p r i f o l i a e e a e
.
I t 15 n e i t h e r D e u tz i a s e a b r a T h u n b
.
(D
.
e r e n a t a S i e b
.
e t Z u e e
.
) o f S a x i f r a g a e e a e
, n o r
公 t h e p l a n t e o m m e n t a t e d b y w u C h i一 e h u n i n h i s w o r k s .
.协

一 1 3 1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