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辽宁省水稻田扁秆藨草危害状况



全 文 :辽宁省水稻田扁秆 草危害状况
董 海 1 , 蒋爱丽 2 , 杨 皓1 , 刘晓舟 1 , 李 颖 1 , 杨 眉 1
(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辽宁沈阳 110161;2.辽宁省东港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辽宁东港 118300)
  摘要:扁秆 草在辽宁省 6个水稻稻作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东港 、抚顺 、营口 、盘锦 、辽中等市(县)扁秆
草发生频率为 100%, 锦州和葫芦岛发生频率分别为 75.5%和 61.2%。草害指数以盘锦 、铁岭 、抚顺南 、沈阳 、营
口为最重 ,分别为 55.8、55.2、52.6、49.8和 43.6。 锦州 、葫芦岛稻区的扁秆 草草害指数最低 , 分别为 18.9和
13.2。
  关键词:扁秆 草;水稻;发生频率;草害指数
  中图分类号:S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35X(2007)04-0024-02
收稿日期:2007-08-20
基金项目:辽宁省 “十一五 ”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编号:2006215004)。
作者简介:董 海(1974—),男 , 辽宁锦州人 , 硕士 ,助理研究员 , 从
事农作物有害生物控制研究。 Tel:(024)88455638;E-mail:ln-
sydh@ 163.com。
  扁秆 草(ScirpusPlaniculmisFr.schmidt)属莎
草科(Cyperaceae) 草属(Scirpus)植物 ,又名三棱
草 ,是多年生草本沼生杂草 [ 1] 。该杂草主要通过地
下根状茎进行营养繁殖 ,繁殖能力强 ,具有较强的吸
肥能力和耐干旱耐盐碱能力 ,繁衍生长速度快 ,用人
工极难防除 [ 2] 。从春季水稻移栽到水稻收获的整
个生长季节 ,扁秆 草均可以萌发 、开花 、结实 ,其田
间适应性极强[ 3] ,目前已遍布辽宁省各个稻区 。近
10多年来 ,由于辽宁省水稻田广泛采用化学除草 ,
使稗草和阔叶杂草得到控制 ,而耐药性很强的扁秆
草迅速发展起来 ,在辽宁省稻区已经上升为主要
恶性杂草之一 [ 4] 。全省稻区由于扁秆 草的危害
常年造成 7% ~ 9%的产量损失 ,严重地块产量损失
达到 20%,甚至绝收。因此 ,调查研究扁秆 草发
生规律 ,以便采取相应的防除对策 ,是当前水稻生产
中的当务之急。
1 试验方法
2005 ~ 2006年 ,按照辽宁省各地区水稻种植面
积及辽宁省农作物种植业一级 、二级区划 ,并综合考
虑各个种植区内的栽培习惯 、土壤 、区域小气候 、水
源等因素[ 5-6] ,全省共调查 65个样方 ,涉及 22个市
(县), 628个地块 ,总面积达 43.2 hm2。
采用强胜等调查方法 [ 7] ,根据扁秆 草的相对
盖度 、相对高度和多度三者的综合指标制定的七级
目测法(表 1),在水稻孕穗末期以每个田块为样方
进行取样 ,以样方单位即样点为分析单元 ,每个样点
随机选取环境条件基本一致的 10块水稻田(少部
分样点少于 10块)。调查的目测级数信息资料经
由综合值公式转化为数值型的杂草优势度值 。
表 1 七级目测草害分级标准
危害级(优势度) 盖度 多度 相对高度
5 >25 多至很多 上层
>25 很多 中层
>95 很多 下层
4 10~ 25 较多 上层
25~ 50 多 中层
50~ 95 很多 下层
3 5~ 10 较少 上层
10~ 25 较少 中层
25~ 50 多 下层
2 2~ 5 少 上层
5~ 10 较少 中层
10~ 25 较多 下层
1 1~ 2 很少 上层
2~ 5 少 中层
5~ 10 较少 下层
T <1 偶见 上层
1~ 2 很少 中层
2~ 5 少 下层
0 <0.1 1~ 3株 上层
<1 偶见 中层
<2 很少 下层
综合值 =∑(该级别出现的样方数 ×该级别数)
50
(将 T级赋值 0.5,
0级赋值 0.1)
—24— 杂草科学 2007年第 4期
综合草害指数(OWDI)=∑(级别值 ×该级别出现的样方数)总样点数 ×5
频率(F)=该杂草出现的样方数总样点数 ×100
2 结果与分析
辽宁省稻区扁秆 草分布情况见表 2。表 2显
示 ,在辽宁省稻作区内 ,扁秆 草普遍发生 ,除辽西
沿海平原区外 ,所有稻区的发生频率均高于 95%。
东港 、抚顺 、营口 、盘锦 、辽中等市(县)扁秆 草发
生频率最高 ,为 100%。铁岭 、辽阳 、沈阳 、丹东 、大
连 、本溪其次 ,辽西沿海平原的锦州和葫芦岛相对
较低 。
盘锦 、铁岭 、抚顺南 、沈阳 、营口扁秆 草危害程
度为最重 ,草害指数达到 55.8、55.2、52.6、49.8和
43.6。其余市县扁秆 草草害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
东港 、辽中 、大连 、辽阳 、丹东 、抚顺北 、本溪和鞍山。
锦州 、葫芦岛稻区的扁秆 草草害指数最低 ,分别为
18.9和 13.2。
表 2 辽宁省水稻田扁秆 草发生广度及危害程度
稻作生态区 水稻种植区 样  点 发生频率(%) 草害指数
辽东沿海平原区 丹东市 12、 13 98.5 33.4
东港市 14、 15、16、17 100 40.1
大连市 18~ 25 97.6 38.0
辽东山地丘陵区 本溪市 10、 47、48 95.5 30.6
抚顺市(浑河以南) 4、 5、 6、57、58、59 100 52.6
辽河下游平原区 营口市 31、 32、33、34 100 43.6
盘锦市 26~ 28、35、64、 65 100 55.8
鞍山市 29、 30、56、57 95.6 30.4
辽阳市 53、 54、55、 97.5 35.2
沈阳平原区 沈阳市 9、 11、39 ~ 46、49 98.6 49.8
辽中县 50~ 52 100 38.8
辽北平原区 铁岭市 7、 8、 60 ~ 63 99.5 55.2
抚顺市(浑河以北) 1、 2、 3 98.5 35.1
辽西沿海平原区 锦州市 36 75.5 18.9
葫芦岛市 37 61.2 13.2
3 结论与讨论
辽宁省稻作区以辽河中游 、下游区的扁秆 草
危害较重 。盘锦 、沈阳 、铁岭 、营口的扁秆 草发生
频率最高。老稻田扁秆 草发生重于年轻稻田 ,河
水灌溉稻田重于井水灌溉稻田。沼泽型水稻土 、草
甸土(河淤土 、黑土 、淤黄土)稻区的扁秆 草出现
频率高 ,其次是滨海盐渍土 ,扁秆 草发生频率和危
害程度最低的是棕壤型水稻土 。沼泽型水稻土与草
甸型水稻土广布于东部山区与辽河平原的低洼地 ,
土质黏重 ,地下水位高 ,排水困难 ,土壤层次不明晰 ,
经常处于还原态 ,表层有机质含量平均高达 5.5%,
所以十分适合扁秆 草的生长与繁殖 。滨海盐渍土
水稻田主要分布在辽河下游的滨海平原 ,主要稻作
区为盘锦 、鞍山 、营口 。虽然该土壤类型犁底层渗透
性较好 ,但是其地下水位较高 ,大多数不利于排水 ,
所以也很利于扁秆 草的萌发与生长 。锦州 、葫芦
岛稻区多数属于棕壤型水稻土 ,犁底层较为黏重 ,耕
层土壤瘠薄 ,土质热潮 ,排水较好 ,所以该地区扁秆
草发生频率和危害指数较小。
由于辽宁省近年来持续的早春干旱少雨 ,使很
多稻区在移栽 、耙地时一次灌水后 ,长期供水不足 ,
严重的稻田土壤龟裂 ,稻苗枯死 ,由此出现了抢水灌
溉 、大水灌溉的现象 ,稻农在给水稻灌一次大水后长
期不能换水 ,造成稻田土壤通气不良 , pH值升高 ,土
壤还原性增强 ,成为 “沤水田” ,为刚刚萌发的扁秆
草提供了良好的生境 。
造成扁秆 草在辽宁省大量滋生繁衍的另外一
个重要因素是长期 、大量的使用杀稗剂 ,破坏了水稻
田杂草的正常群落结构 ,使对杀稗剂不敏感的扁秆
草在短期内迅速上升为优势杂草。
参考文献:
[ 1]康学耕 ,康恩全.松辽生态区扁秆 草种群动态变化的研究
[ J] .盐碱地利用 , 1993(3):33-36.
[ 2]康学耕 ,乔春贵.扁秆 草内禀增长率的研究 [ J] .植物学报:英
文版 , 1994, 36(6):474-478.
(下转第 30页)
—25—董 海等:辽宁省水稻田扁秆 草危害状况
表 3 阔草清土壤残留对后茬油菜的安全性
处 理
药后 12个月
株高
(cm)
鲜重
(g/株)
产量
(kg/hm2)
减产率
(%)
药后 24个月
株高
(cm)
鲜重
(g/株)
产量
(kg/hm2)
减产率
(%)
CK 36.2 22.9 443.5 25.7 14.5 439
80%阔草清 60g/667m2 17.7 7.8 0 100 20.0 9.0 405 7.7
80%阔草清 120g/667m2 13.1 3.2 0 100 19.5 7.6 337 23.2
80%阔草清 180g/667m2 7.1 1.0 0 100 12.2 2.5 294 33.0
3 结论
5%普施特 62.5 ml/hm2对油菜有轻微抑制作
用 ,油菜苗鲜重降低 35.4%,不能安全种植油菜 。
5%普施特 500、 1 000 ml/hm2 处理油菜苗全部
死亡。
25%豆磺隆 0.25 g/hm2对油菜的保苗株数 、苗
高 、苗鲜重及植株产量均有影响 ,不能安全种植油
菜 。豆磺隆 2.0、4.0g/hm2处理油菜苗全部死亡 。
80%阔草清 60g/hm2低剂量处理以及倍量 120
g/hm2、3倍量 180 g/hm2处理 ,施药后 12个月种植
油菜均有较重药害。施药后 24个月时 , 60g/hm2低
剂量处理药害虽然较轻 ,但仍与对照有较大差异 ,也
不能安全种植油菜 ,高剂量处理药害更为严重。
参考文献:
[ 1]苏少泉 ,宋顺祖.中国农田杂草化学防治 [ M] .北京:中国农业
出版社 , 1996:183-187.
[ 2]王 宇 ,陈铁保 ,杨绍义 ,等.后茬作物对土壤中残留的普施特的
反应 [ C] //第六次全国杂草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南宁:广西
民族出版社 , 1999:502-503.
[ 3]王险峰.进口农药应用手册 [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0:
429-435.
[ 4]黄春艳 ,陈铁保 ,王 宇 ,等.大豆田后茬作物对金豆残留的药害
反应 [ J] .农药 , 2000, 39(8):31-33.
(上接第 25页)
[ 3]董 海 ,王 疏 ,邹晓谨 ,等.辽宁省水稻田杂草种类及群落分布
规律研究 [ J] .杂草科学 , 2005(1):8-13.
[ 4]辽宁省农牧业厅种植业区划办公室.辽宁省种植业区划 [ R] .
1986.
[ 5]辽宁省农牧业厅土肥处 ,辽宁省土壤普查办公室.辽宁省化肥区
划 [ R].1984.
[ 6]强 胜 ,胡金良.江苏省棉区棉田杂草群落发生分布规律的数量
分析 [ J] .生态学报 , 1999, 19(5):705-709.
[ 7]李孙荣.杂草及其防治 [ M] .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 1996.
[ 8]王 强 ,何锦豪 ,李妙寿 ,等.浙江省水稻田杂草发生种类及危害
[ J] .浙江农业学报 , 2000, 12(6):317-324.
[ 9]关广清 ,滕乃文 ,董长清 ,等.水田杂草识别与防除 [ M] .沈阳: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3.
[ 10] Fround-WiliamsRJ, ChancelorRJ.Asurneyofcerealweedsin
centralsouthernEngland[ J] .WeedRes, 1982, 24:29-36.
—30— 杂草科学 2007年第 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