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剑阁柏木,柏科,柏木属。常绿高大乔木,树高27m,
枝下高17.70m,胸径1.16m。生鳞叶小枝扁园柱形,密
集,不下垂,末端枝径约1mm。鳞叶绿色,长1.20mm,无
腊质白粉,先端钝或钝尖,背部有明显腺点,拱园稀(小枝
基部的)有明显纵脊。球果单生枝顶,翌年成熟,卵状矩园
形,被腊质白粉,成熟时高1.70cm,径1.20cm;种鳞6对,
盾形,木质,镊合状排列,顶部中央的尖头扁平,长1mm,
宽1.50~2mm,发育种鳞各具8枚种子,种子黄褐色,
扁,不规则宽卵形,长约3.50mm,两侧有狭翅。木材是建
筑、家具等的优良用材,种子、根、枝叶富含芳香油,是天
然香料的优质原料,经济价值较高。
1978月6月21日,四川林科院育种室蔡霖生、阂通
知在四川省剑阁县后阳区后阳公社,海拔B40m处采集
了剑阁柏木模式标本,经郑万钧先生鉴定确认[1]。剑阁柏
木是《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确定的极危种,现存仅1株[2],
我国特有,国家级保护植物。对于该树种的繁育文献未见
报道。2005年兰州大学干旱与草地生态实验室刘健全教
授在调查中采集了该树的标本,同时收集果实17枚,我
们从果实中获得种子68粒,进行了种子育苗,成功获得
苗木13株。现对剑阁柏木种子育苗技术总结如下,供在
该树种繁育中参考。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境内的小陇
山林科所院内,属渭河中游谷地,海拔1200m,年平均气
温 10.50℃~13℃,极端最高温 38.50℃,极端最低温-
16.70℃,年均降雨量 500~700mm,无霜期 180~200d,
土壤为黄沙绵土,肥力中等。
2 育苗
2.1 种子处理 对获得的种子,采取流水水浸处理。即
与2005年4月3日,将种子装入纱布袋,置于深井水
(最好是无污染的河水)的水龙头下,开小龙头,让水冲
流48h。这种用流水处理柏属种子的方法见于甘肃陇南
工厂化育苗基地,效果很好。
2.2 育苗 该批种子由于数量太少,我们采用田园土:
泥炭:森林腐殖质土(1:1:3)的比例,经充分混合过筛后,
每0.50kg/m3加入FaSO4作为基质;以30cm×60cm24孔
穴盘育苗。4月5日播种。
3 结果分析
3.1 出苗率与出苗物候 2005 年 4 月 5 日播种,4 月
25日苗木出齐。出苗期20d,于同期播种的柏属岷江柏
木、巨柏等树种基本相同。共播种种子68粒,出苗13
株,场圃出苗率19%。种子出苗后10d,第一片针叶出现,
30d后进入生长高峰期,9月上旬随温度降低,高生长停
止。在露地越冬,苗木有轻微冻害,但不影响生长。现在
我所保存苗木10株。
3.2 与同科其它种苗木生长比较 在试验育苗的同时,
采用相同的方法,播种了岷江柏木、巨柏、干香柏、园柏、侧
柏、西藏柏木、璎珞柏、千头柏8个种,2年生时调查了苗高、地
径,对调查获得的生长指标在SPSS软件下进行方差和Tukey
HSD多重比较,结果见表1、表2。
从表1可以看出,9种柏2年生苗木的苗高、地径差异
均显著,但是各个种的种内差异不显著。2年生苗高由大到
小依次为剑阁柏木、西藏柏木、圆柏、岷江柏木、干香柏、巨
柏、侧柏、千头柏、璎珞柏;地径由大到小
剑阁柏木种子育苗试验初报
刘林英,蒋明,王小平,张婷婷,马建伟
(小陇山林业试验局林业科学研究所,甘肃天水 741020)
摘要:采用剑阁柏木种子培育苗木,2年生与同科其它 8种柏类苗木高度、地径比较,方差分析种间差异显著;剑阁柏木
苗高最大,但地径最小;苗高与西藏柏木、圆柏、岷江柏木无差异,但与其它种差异显著;地径与千头柏、璎珞柏、干香柏间有
差异,但不显著,与但与其它种差异显著;苗期露地越冬无冻害,生长表现良好。
主题词:剑阁柏木;种子;育苗
表 1 9种柏 2年生苗高、地径方差分析表
指标 变异来源 TypeIIISumof Squaresd Me nSquare F Sig.
Hypothesis 514004.469 1 514004.469 2221.800 .000
Error 2082.114 9 231.346(a)
Hypothesis 37391.756 8 4673.969 18.602 .000
Error 18090.911 72 251.263(b)
Hypothesis 2082.114 9 231.346 .921 .512
Error 18090.911 72 251.263(b)
Hypothesis 3826.979 1 3826.979 556.638 .000
Error 61.877 9 6.875(a)
Hypothesis 636.983 8 79.623 22.063 .000
Error 259.839 72 3.609(b)
Hypothesis 61.877 9 6.875 1.905 .065
Error 259.839 72 3.609(b)
苗高
地径
交互
树种间
重复 `
交互
树种间
重复
47农业科技与信息 48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8年第 22期植树造林
(下转 57页)
DOI:10.15979/j.cnki.cn62-1057/s.2008.22.025
依次为岷江柏木、西藏柏木、侧柏、巨柏、千
头柏、璎珞柏、干香柏、圆柏、剑阁柏木。
TukeyHSD多重比较显示,2年生苗高剑阁柏木、西藏
柏木、圆柏、岷江柏木4个种间无差异,但与其它5个种间差
异显著,侧柏、千头柏、璎珞柏3个种的苗高在同一水平,璎
珞柏高生长最差。2年生苗地径最大的是岷江柏木,但与西藏
柏木、侧柏、巨柏间差异不显著,而与千头柏、璎珞柏、干香柏、
圆柏、剑阁柏木间存在显著差异,地径生长最小的是剑阁柏
木和圆柏,与千头柏、璎珞柏、干香柏间有差异,但不显著。
4 讨论
4.1 剑阁柏木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树种之一,种子稀
有,育苗难度较大,成功率不高,其育苗技术未见报道。
本次试验育苗成功获得了苗木,且经过2年观测,在自
然分布地外生长良好,抗冻害,对保护这一濒危树种,恢
复种群具有重要意义。
4.2 通过与同科2年生苗木生长指标比较,剑阁柏木苗
高生长量最大,优于当地普遍栽培的园柏和侧柏,再经
过一定时间的抗性指标观测研究,极有可能成为天水及
周边地区的又一个观赏和绿化树种。
参考文献
[1]四川林业科学研究所树木植物分类室.剑阁柏木——一种未经记载的植物[J],四川林业
科技,1978,4:28.
[2]汪松,解炎.中国物种红色名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05.
表 2 9种柏 2年生苗高、地径 Tukey HSD多重比较表
Subsetforalpha=.05
a b c d e
璎珞柏 41.00
千头柏 55.20 55.20
侧柏 59.80 59.80
巨柏 67.40 67.40
干香柏 74.80 74.80 74.80
岷江柏木 84.70 84.70 84.70
圆柏 92.35 92.35
西藏柏木 101.20
剑阁柏木 103.70
Sig. .178 .138 .272 .254 .167
剑阁柏木1.5600
圆柏 4.0840 4.0840
干香柏 5.2510 5.2510
璎珞柏 5.6010 5.6010
千头柏 6.2160 6.2160
巨柏 7.5410 7.5410
侧柏 8.0300 8.0300 8.0300
西藏柏木 9.9100 9.9100
岷江柏木 10.4950
Sig. .122 .302 .060 .180 .142
指标 树种
苗高
地径
(上接 48页)
57农业科技与信息 58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8年第 22期 新农村建设
的发展与重构。例如:传统农业文化是以自然经济条件下
分散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社会化大生产程度较低,人们主
要依赖血缘关系、宗法关系和自觉情感条件下所形成的
传统、习惯、经验、常识以及与当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
应的村规民约、管理制度、民主与法制意识等存在重复
性、相对封闭性和自由性较强的文化模式中,这显然与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快速发展的经济建设所促建的相
对科学与现代的新农村文化模式相距甚远,只有运用矛
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在巩固和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
上,通过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提升以及人们主观能动的活
动,逐渐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不断地在冲突中整合,
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重构。
2.4 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关系 文化的强势与弱势
在某一特定的历史时间和空间的条件下只是相对而言,所
谓的强势文化更多的表现为能够代表社会的发展方向,对
社会文化发展能够起到主导或制导的作用。例如:一般来说
政府文化、精英文化、主流文化、中心文化、现代文化、全球
文化,相对于民间文化、大众文化、通俗文化、边缘文化、传
统文化、民族文化来讲属于强势文化。在文化重构过程中强
势文化虽然表现为“扩张式”的发展态势,而弱势文化则表
现为“为在保持中发展自己”而处于“内敛式”的发展状态,
但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是相互依存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
互转化。例如: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积极发挥传统民间文化
的作用,充分利用民间文化特有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渠道,以
“旧瓶装新酒”的办法把更富于时代性、先进性、科学性、教
育性的文化内容与弘扬和保护优秀的民间文化活动结合起
来,形成富于现代科学气息的具有民间特色的新的民间文
化模式,即属于弱势文化实现向强势文化的转化。社会主义
新农村文化应当是通过各类强弱势文化对立统一的运动而
实现文化模式的重构。
2.5 一体化与多样化的关系 文化的一体化强调的是
文化在重构过程当中是将所有的文化形态都纳入到新
的文化整合的洪流过程中,成为新的文化形态的有机组
成部分,但在文化表现出一体化形态的同时文化又存在
形式上的多样性,文化重构并不能完全消灭各种不同文
化形态的差别,相反正是因为存在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
性才存在不同文化间在相互交流中排斥和吸收、冲突和
整合,从而实现文化重构中的矛盾运动。这就要求在新
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既要高度重视文化差异性的重要
性,不能搞“一刀切”和一蹴而就,而要注重文化的一体
化建设,以“乡村文明”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
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