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蓝靛果种子不同温度的发芽实验



全 文 :第 28卷第 2期 通 化 师 范 学 院学 报 Vol.28 №2
2007年 2月 JOU RNAL OF TONGHUA TEACHERS COLLEGE Feb.2007
蓝靛果种子不同温度的发芽实验
寇国光 ,张启昌 ,其其格
(北华大学 林学院 ,吉林 132013)
摘 要:设置了 5种温度 ,对蓝靛果种子进行发芽试验 ,根据各温度下的发芽率 、发芽势 、最初萌发时间等指标 ,来探讨发芽的
最适温度.结果表明 ,蓝靛果种子的发芽最初萌发时间随温度的升高先缩短而后又延长;发芽势在 21℃培养温度下达最高值为
38.67%;本试验的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 21℃.
关键词:蓝靛果;种子;发芽温度;发芽率;发芽势;最初萌发时间
中图分类号:S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8-7974(2007)02-0053-04
收稿日期:2006-11-13
作者简介:寇国光(1979-),女 ,北华大学林学院研究生.
蓝靛果忍冬(Lonicera caerulea L.)别称蓝靛果 、黑瞎子果 、鸟啄李 、羊奶子 、山茄子等[ 1] .在植物分类学
上属于忍冬科(Capri foliaceae)、忍冬属(Lonicera Linn.)、忍冬亚属(Subgen.Lonicera)、囊管组(Sect Isika
DC.)、蓝果亚组(Subsect Caerulea Rehd.)[ 2] .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蓝靛果主要分布于小兴安岭 、长白山等
地 ,不仅在食用方面很高的营养价值 ,还在药用等方面有很高的价值 ,近年来随着蓝靛果数量的逐渐减少 ,人
们对蓝靛果这种资源的保护意识也逐渐加强.本试验旨在通过对蓝靛果种子发芽与温度关系的研究 ,为合理
调整蓝靛果种子的用价和引种驯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和温度处理
试验材料于 2004年取自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在实验前四十天在 4℃冰箱中存放 ,后把种子用 0.5%KM-
NO4消毒 2h后用清水冲洗数次 ,浸种 2天;种子分别在 5种温度下(17℃、19℃、21℃、23℃、25℃)恒温培养 ,
每培养皿摆放种子 100粒 ,每个处理 3次重复 ,全部实验均在种子光照培养箱中进行.
1.2 种子发芽率 、发芽势测定及试验数据处理
待种子开始萌发后 ,记录萌发正常的种子数 ,从种子开始萌发算起到发芽高峰时测定其发芽势 ,发芽观
察到三十天时统计其发芽率.发芽生理测定按如下公式计算:
发芽率%=30天种子发芽数/供试种子数×100%
发芽势%=种子发芽达高峰时的发芽数/供试种子数×100%
本实验数据处理利用 SPSS软件对蓝靛果种子不同温度处理的发芽率进行 LSD多重比较以及对种子萌
发后发芽势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温度对发芽率的影响
种子发芽率是指在发芽试验终期全部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率[ 3] .种子发芽率越高 ,则说
明该批种子有生活力的种子多.从表 1可看出 ,采用不同温度培养种子 ,19℃培养温度种子发芽率最高 ,25℃
温度培养条件下种子发芽率最低.总体来看 ,设置的 5种培养温度培养出的种子随温度升高 ,种子发芽率先
升高然后开始下降.
从表 2可以看出 ,组间偏差平方和为 1924.267 ,组内偏差平方和为 324.667 ,总偏差平方和为 2248.934;
组间均方为 481.067 ,组内均方为 32.467 ,F 值为 14.817 ,对应的概率值小于 0.001 ,可以看出 ,无论临界值取
0.05还是 0.01 ,概率值均小于临界值 ,因此否定 H0假设 ,五种恒温对发芽率均数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是五种
恒温培养对发芽率明显作用不同.需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筛选出适合蓝靛果种子培养的最佳培养温度.
从表 3 、表 4中可以看出 ,17℃与 25℃条件培养得出的发芽率与其他四种条件(19℃、21℃、23℃)培养得
·53·
DOI :10.13877/j.cnki.cn22-1284.2007.02.019
出的发芽率比较对发芽率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 ,且与其他四种培养温度下种子发芽率比均分别呈负相关;
19℃、21℃、23℃培养温度下种子发芽率虽没有显著性差异 ,但 21℃、23℃培养下种子发芽率分别与 19℃培
养得出的种子发芽率呈负相关 ,且 23℃培养种子发芽率与 21℃培养种子发芽率相比较呈负相关 ,所以五种
培养温度中最适合蓝靛果种子发芽的培养温度为 19℃,其次是 21℃.
表 1 不同培养温度试验结果统计表
重复 17℃ 19℃ 21℃ 23℃ 25℃
1 50 88 80 69 54
2 63 81 79 80 59
3 69 85 83 81 55
发芽率(%) 60.67 84.67 80.67 76.67 56.00
表 2 不同温度试验方差分析结果
偏差平方和 自由度 df 均方 F 值 概率 Sig.
组 间 1924.267 4 481.067 14.817 .000
组 内 324.667 10 32.467
总 和 2248.934 14
表 3 不同温度试验多重比较结果(临界值=0.05)
(I)培养温度 (J)培养温度 均值差异(I-J) 标准误 概率
95%置信区间
最小值 最大值
17.0
19.0 -24.0000(*) 4.6524 .000 -34.366 -13.634
21.0 -20.0000(*) 4.6524 .002 -30.366 -9.634
23.0 -16.0000(*) 4.6524 .006 -26.366 -5.634
25.0 4.6667 4.6524 .339 -5.699 15.033
19.0
17.0 24.0000(*) 4.6524 .000 13.634 34.366
21.0 4.0000 4.6524 .410 -6.366 14.366
23.0 8.0000 4.6524 .116 -2.366 18.366
25.0 28.6667(*) 4.6524 .000 18.301 39.033
21.0
17.0 20.0000(*) 4.6524 .002 9.634 30.366
19.0 -4.0000 4.6524 .410 -14.366 6.366
23.0 4.0000 4.6524 .410 -6.366 14.366
25.0 24.6667(*) 4.6524 .000 14.301 35.033
23.0
17.0 16.0000(*) 4.6524 .006 5.634 26.366
19.0 -8.0000 4.6524 .116 -18.366 2.366
21.0 -4.0000 4.6524 .410 -14.366 6.366
25.0 20.6667(*) 4.6524 .001 10.301 31.033
25.0
17.0 -4.6667 4.6524 .339 -15.033 5.699
19.0 -28.6667(*) 4.6524 .000 -39.033 -18.301
21.0 -24.6667(*) 4.6524 .000 -35.033 -14.301
23.0 -20.6667(*) 4.6524 .001 -31.033 -10.301
表 4 不同温度试验多重比较结果(临界值=0.01)
(I)培养温度 (J)培养温度 均值差异(I-J) 标准误 概率
95%置信区间
最小值 最大值
17.0
19.0 -24.0000(*) 4.6524 .000 -38.745 -9.255
21.0 -20.0000(*) 4.6524 .002 -34.745 -5.255
23.0 -16.0000(*) 4.6524 .006 -30.745 -1.255
25.0 4.6667 4.6524 .339 -10.078 19.411
·54·
(I)培养温度 (J)培养温度 均值差异(I-J) 标准误 概率
95%置信区间
最小值 最大值
19.0
17.0 24.0000(*) 4.6524 .000 9.255 38.745
21.0 4.0000 4.6524 .410 -10.745 18.745
23.0 8.0000 4.6524 .116 -6.745 22.745
25.0 28.6667(*) 4.6524 .000 13.922 43.411
21.0
17.0 20.0000(*) 4.6524 .002 5.255 34.745
19.0 -4.0000 4.6524 .410 -18.745 10.745
23.0 4.0000 4.6524 .410 -10.745 18.745
25.0 24.6667(*) 4.6524 .000 9.922 39.411
23.0
17.0 16.0000(*) 4.6524 .006 1.255 30.745
19.0 -8.0000 4.6524 .116 -22.745 6.745
21.0 -4.0000 4.6524 .410 -18.745 10.745
25.0 20.6667(*) 4.6524 .001 5.922 35.411
25.0
17.0 -4.6667 4.6524 .339 -19.411 10.078
19.0 -28.6667(*) 4.6524 .000 -43.411 -13.922
21.0 -24.6667(*) 4.6524 .000 -39.411 -9.922
23.0 -20.6667(*) 4.6524 .001 -35.411 -5.922
2.2 温度对发芽势的影响
图 1 种子萌发过程中发芽势的变化
由图 1我们可以看出本试验种子的发芽势随着温度的升高变化规律不明显 , 17℃培养种子发芽势比较
高 ,但种子却是在发芽即将结束时才达到高峰 ,进而出现的比较高的发芽势 ,因此 ,这个温度培养种子发芽缓
慢且不整齐;与此同时 ,发芽势第二高的是 21℃,因种子发芽势是指种子发芽初期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
子数的百分率 ,则种子发芽势高 ,即可表示种子活力强 ,且发芽整齐度好 ,出苗一致 ,增产潜力大.由此可见 ,
种子放在 21℃恒温培养箱培养的条件下种子发芽整齐度好 ,活力强.
2.3 温度对种子最初萌发时间的影响
图 2 种子萌发过程中最初发芽天数的变化
由图 2我们可以看出本试验培养的种子 ,其最初萌发时间随温度的升高先缩短后延长.从图 2中可以看到 ,
21℃培养时最初萌发时间最短 ,其次是 19℃、23℃时最初萌发时间短 ,五种培养条件下种子最初萌发时间由长到短
的顺序依次是 17℃,25℃,19℃、23℃,21℃,即种子最初先开始萌发的顺序是:21℃,23℃、19℃,25℃,17℃.所以 ,种
子在 21℃培养温度下培养可提高种子的最初发芽时间 ,缩短种子的发芽周期. (下转第 60页)
·55·
4 结语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已
被全世界所接受 ,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奥林匹克运
动格言 ,在其本质上是弘扬一种崇高的体育精神 ,树
立人类永无止境的进取目标 ,推动体育社会乃至人
类社会快速向前发展.奥运会不仅是运动员竞技的
舞台 ,也是全世界人民相互交流的舞台 ,更是人类不
同文化相互碰撞 、相互交流 、相互融合的盛会.随着
现代科技的发展 ,新闻传媒的兴盛 ,奥林匹克运动已
经走进千家万户 ,全世界人民共同关注这个人类共
同的盛会.在现代奥运出现许多问题和不良现象的
情况下 ,人们期待着“更干净 、更人性 、更团结”体育
盛会的出现 ,来实现奥林匹克运动的公平竞争和全
人类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 1] 董传升.技术异化的消解———代奥林匹克运动兴起的技术哲学审视[ J] .管理研究 , 2004(1).
[ 2] 贾晓方.解读奥运新格言“更干净 、更人性 、更团结”[ J] .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 , 2005(1).
[ 3] 储志东 ,胡莉萍.奥林匹克哲学的困惑[ J] .体育科技 , 2003(3).
[ 4] 斗寅.顾拜旦与奥林匹克运动之六《体育颂》是奥林匹克理想的升华[ J] .体育文化异刊 , 2005(5).
[ 5] 汤铭新编译.奥运百周年发展史[ M] .台北:中华台北奥运会印行 , 1996:28.
[ 6] 顾拜旦.奥林匹克理想———顾拜旦文选[ M] .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 , 1993:24.
[ 7] 李海英.我国先秦时期体育思想与古希腊体育思想之异同[ 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 2006(2).
Philosophical Ponder on Maxim of Olympic Games
QIN Dong-hong et al
(Department of P.E ., Tonghua Teachers Col lege , Tonghua , J ilin 134002)
Abstract:The philosophical core of modern Olympic is the maxim of “higher , quicker , st ronger” .Any sports ac-
tivities in human beings history all takes “higher , quicker , stronger” as the tenet , but as another di-
mension of Olympic games maxim , “ The most impo rtant is to participate” is know n by everyone ,
there is the immanent unity in essence betw een tw o maxims.
Key words:Olympic games;maxim
(上接第 55页)
3 结论
3.1 发芽最适温度的确定
通过五种不同温度对蓝靛果种子进行发芽培养得知 ,种子的发芽率有随温度升高 ,先升高而后降低的趋
势 ,其中 19℃培养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最高 ,其发芽势 35%,21℃培养时的发芽势达 38.67%.从发芽实验结
果看 ,21℃的发芽温度不仅发芽速度快 ,发芽整齐 ,它发芽的最初萌发时间与其他四种培养温度下种子的最
初萌发时间相比是最短 ,且其发芽率与 19℃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虽然 19℃、23℃培养温度下种子发芽的最
初萌动时间是紧次 21℃培养温度下种子发芽的最初萌发时间 ,但他们的发芽势都没有 21℃培养温度下种子
的发芽势高.因此 ,在 21℃的培养温度是蓝靛果种子的最佳发芽温度.
3.2 发芽势时间的确定
要求发芽条件应能使种子在最短的时间内 ,表达出最大的发芽力.由试验得出 ,选择开始萌发的第 13d
测定蓝靛果种子的发芽势较为理想.因为此时的发芽势达到了其对应发芽率的二分之一左右.
参考文献:
[ 1] 周以良.黑龙江树木志[ 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6.525.
[ 2]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七十二卷)[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8.194~ 196.
[ 3] 张如莲 ,龙开意.不同温度处理对臀形草种子发芽速率的影响[ J] .牧草科学 , 2005 , 116(7):27~ 28.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