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芦荟制品的酶促褐变及其控制措施



全 文 :食品科学 !#$$#,%&’( #,)&( *$!基础研究
芦荟制品的酶促褐变及其控制措施
钱 和 刘长虹 张 添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无锡 #*+$,
芦荟制品褐变问题一直是芦荟研究者和加工者极
为关注的焦点。芦荟作为一种特殊的保健食品,要求加
工过程中尽量避免热处理,这就为防止酶促褐变带来
了一定困难。另一方面,由于不了解酶促褐变对整个芦
荟制品褐变影响的大小,在防止褐变过程中很难对症
下药,采取有效措施。本文通过对芦荟制品酶促褐变机
理的探讨,找出影响芦荟制品酶促褐变的主要因素,分
析酶促褐变对总褐变指数的贡献,研究控制芦荟制品
酶促褐变的有效措施。
* 材料与方法
*( * 实验材料
芦荟鲜叶 -由无锡荟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
其它试剂均为食品级试剂。
*( # 实验仪器
/#*分光光度计,组织捣碎机,01**$+电子天平,
234#型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567 8 3型精密 56
计等。
*( 实验方法
*( ( * 褐变指数的测量方法 9 * :
用芦荟凝胶汁在 +#$;< 下的吸光变表示产品的
褐变指数,其值越大,说明褐变越严重。测量时用蒸馏
水作为空白。
*( ( # 芦荟凝胶汁的防腐处理
在芦荟凝胶汁中加入 $( $4=苯甲酸钠以及防止
其在贮存过程中腐败变质。
*( ( 多酚氧化酶的钝化
将芦荟凝胶原汁于 *$$>下热处理 !使其中多酚氧化酶钝化。
# 结果与讨论
#( * 芦荟的酶促褐变
酶促褐变是由原料组织中的酚酶 -主要是多酚氧
化酶,@&’A5BC;&’ DE?FFGC,简称 @@D.催化内源性酚类底
物以及酚类衍生物而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最终形成
褐色或黑色物质的一种结果 9 :。从植物来源分离到的
酚酶是寡聚体,每个亚基含有一个铜离子作为辅基,其
以氧为受氢体,以酚类物质为底物。芦荟中含有二十多
种多酚类化合物、包括铜在内的十多种矿物质以及多
酚氧化酶,为芦荟加工及贮存过程中的酶促褐变提供
了物质基础。但是,在完整的芦荟组织中,酚类物质与
酚酶呈隔离分布状态,同时,酚类物质作为呼吸传递物
质参与呼吸代谢作用,酚与醌之间的氧化与还原处于
动态平衡状态,因此,完整的芦荟组织不会发生酶促褐
变。但是,当芦荟细胞组织受到机械损伤 -如削皮、碰
压、切开等 .或处于异常环境变化 -冷或热 .时,正常的
+ 庞宗文 ( 固定化技术及其在食品与发酵工业中的应用,食
品科学,*H4/ -/ .:/(
! 朱德权,刘德华,丁寅新等 ( 葡萄糖氧化酶的固定化及其性
能的研究 ( 食品与发酵工业,*H4H -* .:H(
, 王惠莲,宋国勇,秦朝秀 ( 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的研究 ( 游
动放线菌 13 8 4* 8 # 葡萄糖异构酶的活性测定 ( 食品与发
酵工业,*H4, -, .:*!(
/ 张树政主编 ( 酶制剂工业 ( 北京:科学出版社,*HH4(
4 郭勇 ( 酶工程 ( 北京:轻工业出版社,*H4H(
H 郭勇,郑穗平 ( 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北京:中国轻工业
出版社,*HH,(
*$ 7IJACJ K,L?&MBC摘 要 分析了芦荟制品酶促褐变机理,研究了加工过程、56、温度、贮存时间等因素对芦荟制品酶促褐变的影响,总
结了控制芦荟制品酶促褐变的主要方法,如热处理、酸处理、亚硫酸盐或其它化学试剂处理、隔绝或除去氧气等。
关键词 芦荟 酶促褐变 温度 56 贮存时间 控制措施
!#$%&’$ PBC RA5J?;M?5F’ <&Z?;T &EATC;()* +,%-# 1’&C [;RA食品科学! !基础研究#$$#,%&’( #),*&( +$
)( $
)( !
( $
( ,
-
.
/- 0 .1 2 - /3 1
-
.
/- 0 .1 2 - /3 1
-
.
/- 0 .1 2 - /3 1
-
.
/- 0 .1 2 - /3 1
$( $4,
$( $4,

$( $4,
$( $4,

$( $4,
$( $4,

$( $4,
$( $4,

$( +$5
$( $5!
+#( ,
$( +#4
$( ++$
+)( ,
$( +6,
$( +#!
#!( 6
$( #$$
$( +#4
)6( !
$( ++!
$( ++$
( )!
$( +6,
$( +!
+)( 4
$( #)4
$( +4!
#6( #
$( #4)
$( +44
)!( #
$( +$
$( +)4
#( +
$( +54
$( +4+
+)( #
$( #6)
$( +54
#!( +
$( )#6
$( ##+
)#( #
$( +6$
$( +!4
+( ,,
$( #+5
$( +5$
+)( #
$( #,,
$( ##6
#+( !
$( )6!
$( #!5
#5( $
$( +4)
$( +4$
+( 4)
$( #)$
$( #$+
+#( 6
$( )$,
$( #$
##( +
$( ),)
$( #46
#4( 5
表 # 78对酶促褐变的影响
78 褐变指数
贮存时间 /周 1
$ + # ) !
表 ! 打浆时间对酶促褐变的影响
打浆时间 /9:; 1
褐变指数
!
$( $,
+$
$( $5$
+!
$( ++4
呼吸链被打破,其组织内氧化与还原反应失去平衡,再
加上氧气大量入侵,结果导致原料中的酚类化合物在
酚酶的作用下迅速氧化成邻醌,进而又快速聚合,形成
褐色素或黑色素,导致褐变。
#( # 影响酶促褐变的因素
#( #( + 去皮、切块或打浆时间对酶促褐变的影响
去皮、切块或打浆是一个彻底破坏芦荟植物组织
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使相互分离的酚类底物
/蒽醌类物质 1与酚酶接触,为酶促褐变创造了条件;另
一方面,由于芦荟叶片中芦荟凝胶的粘度很高,在长时
间搅打过程中极易产生大量泡沫,从而使体系的通氧
量大大增加,促进氧化褐变;同时,如果打浆时间太长,
打浆机的机械能将部分转化成热能,其结果导致芦荟
凝胶叶升温,酶促褐变反应速度加快。
去皮、切块对芦荟植物的破坏程度没有打浆过程
那样严重,因此,在一定时间内,其酶促褐变现象一般
不十分明显,但是,实践证明,要得到高质量芦荟凝胶
制品,打浆过程中的酶促褐变不容忽视。为了研究打浆
时间对褐变的影响,测定了芦荟凝胶褐变指数随打浆
时间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见表 +。由表 +可知,打浆
时间越长,褐变指数越高,说明打浆过程中确实发生了
酶促褐变,且该反应随着打浆时间的延长而加剧。
#( #( # 78对褐变的影响
为了研究 78 对芦荟酶促褐变反应的实际影响,
设计了以下两组实验。-组由 +#只无菌瓶组成,每只
无菌瓶中含有 !$9’经过防腐处理的芦荟凝胶汁,根据
78的不同将其均分为四小组,用于研究 78对总褐变
/酶促褐变和非酶褐变结果之和 1 指数的影响;.组也
由 +#只无菌瓶组成,每只无菌瓶中含有 !$9’经过防
腐处理和灭酶处理的芦荟凝胶汁,根据 78的不同将
其均分为四小组,用于测定不同 78对非酶褐变的影
响。-、.两组实验结果之差为酶促褐变产生的褐变指
数,其占总褐变指数的百分率 < /- 0 .1 2 - /3 1 = 表示
酶促褐变对总褐变指数贡献的大小。
四小组样品的 78分别为:)( $、)( !、( $、( , /自
然 781,用柠檬酸调 78。两组样品均置于 )4>恒温培
养箱中,其间每隔一定时间测定样品的褐变指数,取平
均值,实验结果总结于表 #。
由表 #可知,78是影响酶促褐变的重要因素,在
78)( $ ? ( ,范围内,/ + 1 酶促褐变对总褐变指数的贡
献显然低于非酶褐变;/ # 1 78越高,/- 0 .1 2 - /3 1之
值越高,酶促褐变对总褐变指数的贡献越大;/ ) 1 体系
78@ )( !,酶促褐变对总褐变指数的贡献变化幅度不
大;/ 1体系 78)( $时,酶促褐变对总褐变指数的贡献
随时间的延长而大幅度下降,这一现象可能是体系中
酚酶逐渐失活所致。因为植物中多酚氧化酶的最适 78
一般在 !( $ ? 4( $左右,随着 78值的下降,多酚氧化
酶的活性直线下降,特别在 78在 )( $以下时,高酸性
环境会使酶蛋白上的铜离子解离下来,导致 AAB逐渐
失活,酶活性趋于最低 < =。
食品科学 !!##,$%&’ (,)%’ *#!基础研究
贮存时间 +周 ,
# * ( - !
-
!
(.
/
0
+/ 1 0, 2 / +3 ,
/
0
+/ 1 0, 2 / +3 ,
/
0
+/ 1 0, 2 / +3 ,
#’ #4-
#’ #4-

#’ #4-
#’ #4-

#’ #4-
#’ #4-

#’ **5
#’ *#.
.’ .5
#’ *4#
#’ *(!
6’ 4
#’ !.
#’ *-4
-’ #
#’ *.
#’ **6
.’ #4
#’ (.
#’ *.5
!’ .
#’ (*
#’ *.4
-’ 5
#’ *(
#’ *-
5’ #5
#’ 5-
#’ ##
-’
#’ (!6
#’ *#
-#’ #
#’ *-(
#’ *(!
!’ !4
#’ 46
#’ -6
#’ *
#’ -*
#’ !6
(.’ -
#’ *-4
#’ *-*
!’ (.
#’ (*
#’ 5#
*5’ .
#’ --#
#’ 4
((’ 5
表 ( 温度对酶促褐变的影响
温度 +7 , 褐变指数
表 - 时间对酶促褐变的影响
贮存时间 +周 ,
褐变指数 /
褐变指数 0
/ 1 0
+/ 1 0, 2 / +3 ,
*
#’ **
#’ *#.
#’ *#-
-4’ (

#’ (#*
#’ *(
#’ #66
4’ (
(
#’ (5#
#’ 4-
#’ #55
*6’ (
-
#’ (4.
#’ (-5
#’ #!*
*’ 6
!
#’ -#!
#’ (54
#’ #(5
6’ 4
’ ’ ( 温度对酶促褐变的影响
不论是酶促褐变,还是非酶褐变,温度都是影响反
应速度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研究温度对芦荟凝胶
汁酶促褐变反应的影响。取 *6个无菌瓶并将其均分为
两组。/组无菌瓶中加入 !#8&经过防腐处理的芦荟凝
胶汁 +自然 9:,,用于研究温度对总褐变 +酶促褐变和
非酶褐变结果之和 , 指数的影响;0组无菌瓶中加入
!#8& 经过防腐处理和灭酶处理的芦荟凝胶汁 +自然
9:,,用于测定温度对非酶褐变的影响。每组实验中各
有三瓶样品置于室温下 + !7 ,贮藏,三瓶置于 (.7恒
温培养箱中贮藏,三瓶放在 -7冰箱中贮藏,其间每隔
一定时间测定样品的褐变指数,取平均值,实验结果总
结于表 (。
由表 (可知: + * , 温度是影响酶促褐变的重要因
素,温度越高,酶促褐变对总褐变指数的贡献越大;+ ,
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酶促褐变对总褐变指数的贡
献显然低于非酶褐变;+ ( ,低温贮存 + -7 ,产品褐变现
象不甚明显,酶促褐变对总褐变指数的贡献不大,变化
幅度也较小。这一现象可能是低温抑制了酚酶活力所
致。
’ ’ - 时间对酶促褐变的影响
为了研究时间对芦荟制品酶促褐变的影响,设计
了二组实验。/组以经过防腐处理的芦荟凝胶汁为研
究对象,0组以经过防腐和灭酶处理的芦荟凝胶汁为
研究对象。两组样品均置于 (.7恒温箱中,定期测量
并比较其褐变指数随时间的变化。实验结果见表 -。
由表 -可知,/组的褐变指数是酶促褐变和非酶
褐变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其变化相当明显,(.7恒温
箱中放置 *周后,褐变指数以较大幅度增加,虽然 - ;
!周后褐变指数增加的幅度开始趋于平缓,但此时肉
眼就能观察到样品发生非常明显的色变 +棕黄色 ,,
-#<8处褐变指数高达 #’ -#!;0组数据是非酶褐变的
贡献;+/ 1 0, 组数据是酶促褐变的贡献;+/ 1 0, 2 0
+3 ,组数据分析了酶促褐变对整个褐变反应的贡献情
况,说明在贮存实验的第一周,酶促褐变反应较为活
跃,但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酶促褐变对整个褐变反应
的贡献逐渐减小,这一现象可能与酚酶在贮存过程中
逐渐失活有关。
’ ( 控制酶促褐变的措施
根据酶促褐变机理可知,芦荟制品酶促褐变的程
度取决于芦荟组织中多酚氧化酶 + ==>, 的活性、酚类
化合物 +主要是蒽醌类物质 , 的含量、氧气的含量等因
素,因此,抑制其加工和贮存期间酶促褐变的主要方法
就是控制或消除上述因素以达到防止酶促褐变的目
的。
’ (’ * 热处理
从理论上讲,热处理是抑制酶促褐变最有效的措
施,因为酶乃蛋白质组成,高温可以使蛋白质分子结构
发生变化,如:分子链被破坏、分子环开裂等,组织结构
的解体将使酶失去活性。在植物体系中,大多数酶在加
热到 4.7时会彻底破坏。酚酶较耐热,*##7下需要
; 68?<才能钝化该酶。热处理灭酶最彻底的方法是
热烫,包括热水处理和蒸汽处理两种方法。热烫的温度
食品科学! !基础研究#$$#,%&’( #),*&( +$
和时间与原料种类、块形大小、工艺要求等条件有关,
加热过度将使产品肉质过软,并产生异味,不象新鲜食
品那样饱满,导致水溶性维生素和无机盐的损失,但
是,如果加热不彻底,只起到破坏细胞结构而并未钝化
酚酶之作用,反而会强化底物与酶的接触,促进褐变反
应。因此,必须小心把握好热处理的温度和时间。
芦荟制品是一类特殊的保健功能食品或原料,要
求其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新鲜叶片中的各种生物活性物
质,所以不宜高温处理,因为频繁的热处理 ,灭酶、杀
菌 -将严重影响芦荟中有效成分的含量,降低终产品的
保健功效,因此,一般都采用低温生产工艺,避免长时
间热处理。所以,热烫灭酶在芦荟制品加工中很少使
用。
#( )( # 酸处理
利用酸也可以有效控制酶促褐变,其作用是降低
体系 ./以减弱酚酶活力。因为酚酶的活性在 ./0( !
以上开始增强,在 ! 1 2时逐渐达最高,低于 #( !时几
乎完全失活。./对芦荟酚酶的影响见表 #。从有效抑
制酶促褐变反应的角度,将芦荟制品的 ./ 控制在
#( $ 1 )( $较好。不过,作者建议将芦荟制品的 ./控制
在 )( ! 1 0( $ 之间,因为这样可使产品拥有较好的口
感。
用于调节芦荟制品 ./的酸化剂有葡萄糖酸、柠
檬酸、苹果酸、酒石酸等,其中最常用的是柠檬酸 3 0 4。事
实上,柠檬酸在抑制酶促褐变方面具有双重作用,不但
可以作为酸味剂降低体系 ./,而且还可以作为络合
剂,与从多酚氧化酶上解离下来的铜离子作用,形成络
合物,降低酚酶的活性。因此,柠檬酸在抑制芦荟制品
酶促褐变方面具有较为显著的功效,其用量一般在
$( !$5 1 +( $$5之间。
此外,抗坏血酸也可用于防止芦荟制品酶促褐变,
它不但能降低体系 ./,而且具有还原剂的作用,可将
体系中的醌类及其衍生物还原成酚,并通过自身氧化
来减少体系的含氧量。但是,如果体系内含氧量过高或
添加的抗坏血酸过少,会使抗坏血酸完全氧化并与氨
基酸反应导致非酶褐变。同时,抗坏血酸氧化产物中的
二酮古罗糖酸是腐蚀促进剂,能加速马口铁溶锡,使内
容物发苦。作者在实践中发现,抗坏血酸在芦荟叶肉产
品中的用量以 $( $!5 1 $( +$5为佳,在芦荟凝胶类产
品中的用量以 $( !$5 1 +( $$5为佳。
近年来,科学家发现曲酸在抑制酶促褐变方面也
具有较好的效果 3 ! 4。曲酸的结构与酚类化合物类似,因
而二者间存在竞争性抑制作用;其次,曲酸具有络合金
属离子的作用,可以络合多酚氧化酶活性必需的铜离
子;此外,曲酸具有去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因而能够干
扰多酚氧化酶对氧的吸收;最后,曲酸能将黑色素的底
物醌类化合物还原为联醌而防止黑色素的形成。研究
证明,在芦荟凝胶中加入 +!$67 8 9曲酸,可以有效抑
制酶促褐变的发生。
#( )( ) 亚硫酸盐或其它化学试剂处理
亚硫酸盐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多功能抑制剂;阻止
酶促褐变和非酶褐变 3 2 4,控制微生物生长,作为漂白
剂、抗氧化剂或还原剂,并执行其它不同技术功能。常
用的亚硫酸盐有亚硫酸钠 ,*:#;<) -、亚硫酸氢钠
,*:/;<) -、焦亚硫酸钠 ,*:#;#,*:#;#<0 -等。对亚硫酸盐控制褐变的机理目前还颇有
争论,有人认为它具有抑制酚酶活性的作用,也有人认
为它能将醌还原为酚,还有人认为它可与醌起加成反
应从而防止了醌的聚合。
用亚硫酸盐抑制褐变操作简便,经济有效,有利于
保存体系中的抗坏血酸。但是,自从 +==)年美国发生
亚硫酸盐中毒事件后,>?@便将亚硫酸盐从一般安全
物质目录中除名。亚硫酸盐可能有致癌作用,可能会导
致某些消费者呕吐、下痢、过敏休克、急性哮嚅、失神等
不良反应,也会加速罐壁腐蚀,破坏维生素,产生不愉
怀的嗅感和恶臭味,成品中残留量如果越过 $( $+ A
+$ B 即可感知,因此,在使用时必须注意用量。我国有
关食品法规规定,;<#残留量不得超过 +$67 8 C7。
由于亚硫酸盐对健康不利,科学家开始寻找其替
代品 3 D,= 4。除了本文中已经提到的抗坏血酸和曲酸外,
其它亚硫酸盐替代品包括硫氢化物 ,如谷胱甘肽 -、含
硫氨基酸 ,如半胱氨酸、胱氨酸、蛋氨酸等 -、各种络合
剂 ,如聚磷酸盐、偏磷酸盐等 -、多酚氧化酶抑制剂等。
找到多功能亚硫酸盐替代品不是一件易事,上述各类
替代品通常只能有效替代亚硫酸盐的一项或两项功
能,因此,常常需要结合几种化合物,配制符合特定产
品需要的复合抑制剂来防止酶促褐变。
#( )( 0 隔绝或除去氧气
氧是促进酶促褐变的三大因素之一,因此,避免芦
荟制品与空气接触或排除体系中的氧,使氧化过程无
法进行也是防止酶促褐变的主要手段。目前常用的方
法为利用护色液隔离氧气或采用机械或生物学手段。
在芦荟叶肉制品加工中可使用护色液护色法。例
如,将去皮后的叶肉立即投入 $( +5氯化钠溶液中,不
但可以隔离氧气,同时也抑制了酚酶活性。若要进一步
提高防止酶促褐变的效果,可以将氯化钠与柠檬酸或
食品科学 !#$$#,%&’( #),*&( +$!基础研究
重庆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 , +--- .
摘 要 以从土壤中分离出的 - 株地衣芽孢杆菌株,通过产酶实验发现 /0 1 2 的产酶活性最好,通过 3%和 *45对
/0 1 2 进行复合诱变,获得了一株产酶活性比出发菌株 /0 1 2 高 +( ## 倍的 ! 1乙酰乳酸脱羧酶高产菌株,并研究了该
菌株的最佳发酵产酶条件:培养温度 )$6,发酵时间 )78,发酵液起始 9:7( !。
关键词 地衣芽孢杆菌 ! 1乙酰乳酸脱羧酶 诱变 发酵
!#$%&’$ ;8<=8 >’ABCAC? @?BADE&F>’AG?9D&@HB G?’?BCKHCA=?I?GC8? 8<=8?GC 9D&@HBC<&I &L ! 1 AB?C>’ABCAC? @?BADE&F>’AG?( ;LC?D 3%KHCA=?I?GAB?C>’ABCAC?@?BADE&F>’AG? &L G?’?BC?@KHCAC?@ GCDA) C&&Q 9’AB? C8? G?B&I@ KHCA=?I?G’ABCAC? @?BADE&F>’AG? &L G?’?BC?@
KHCAC?@ GCDACK? 9D&@HB()* +,%-# /AB<’’HG 0’ABCAC? @?BADE&F>’AG? THCA=?I?G啤酒在发酵过程中形成的 ! 1乙酰乳酸可经非酶
氧化而转变成双乙酰。当双乙酰在啤酒中的含量超过
$( +!K= V 0时,啤酒就会产生类似馊饭的味道 W + X。虽然
双乙酰可被啤酒酵母在啤酒成熟过程中降解为无异味
的乙偶姻,但这一过程耗时太长,严重限制了啤酒的酿
制速度。在国家质量监督机关对我国啤酒质量的抽样
检查中,由于双乙酰超标而不合格的啤酒占的比重很
大。! 1乙酰乳酸脱羧酶可使 ! 1乙酰乳酸直接降解为
者与抗坏血酸结合使用。
除去或减少体系中氧气含量常用的机械方法是真
空脱气法,但是,由于设备投资等方面的问题,因内绝
大多数企业不具备这样的生产条件。因此,较为可行的
脱氧方法是酶法脱氧。例如,在产品中加入适量葡萄糖
氧化酶或过氧化氢酶,不但可以去除或减少产品中的
氧气,达到抑制褐变的目的,而且还能防止好气菌的生
长繁殖,同时由于产生过氧化氢,因此还能起到杀菌作
用 W 7 X。目前,由于这类酶制剂价格较贵,在成本上不允
许使用,但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这类方法必定会
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 Y ’AHD<’AO Z?DN制方法 ,上 . ( 食品工业,+--#,#2 ,+ .:2! \ 27(
# W美 X ]( [( 菲尼马著 ( 王璋等译 ( 食品化学 ( 北京:中国轻
工业出版社,+--+:)7$ \ )7#(
) 杨文鸽 ( 果蔬制品的变色及其防止措施 ( 广州食品工业科
技,#$$$,+7 ,) .:7) \ 7!(
2 陈清泉 ( 果汁非酵素性褐变及其抑制方法 ,上 . ( 食品工业,
+--#,#2 ,# .:2! \ !)(
! 陶文沂,孙微,许正宏等 ( 曲酸在食品中的应用 ( 中国食品
添加剂,#$$$ ,# . ^ #7 \ )+(
7 王树庆,刘秀华,刘新华 ( 葡萄糖氧化酶及其在食品工业上
的应用 ( 山东食品发酵,#$$$,++7 ,+ . ^ )7 \ )_(
0 ; ‘A>GN?@DA 1 G&C&O T a T&IC=&K?D>( bI898?R
I&’&F<@AG? E> GH’L+!+) \ +!)7(
_ dH?K9&’>98?I&’ &F<@AG? AI@ C8? ED&J =’HR
CAC8<&I? AI@ B- U’&D?IB?5( 4GC?&L YIS>KAC! !乙酰乳酸脱羧酶高产菌株的
选育及产酶条件的研究
周文斌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