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鸢尾组培瓶苗练苗移栽技术及其应用优势



全 文 :·生物技术· 北方园艺 2007(11):180~ 181
第一作者简介:蒲海萍(1981-),女,大专,现从事组织培养研究。
收稿日期:2007-07-05
鸢尾组培瓶苗练苗移栽技术及其应用优势
蒲 海萍 , 张文莲
(西宁市城南苗圃 ,青海西宁 810001)
  摘 要:对鸢尾瓶苗练苗移栽技术进行了研究 ,得出黑土是鸢尾练苗的最佳基质 ,移栽成活
率可达 95%以上。同时 ,综述了鸢尾在西宁市园林绿化中的优势及应用。
关键词:鸢尾;瓶苗;练苗移栽;绿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S 682.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0009(2007)11-0180-02
  鸢尾(Iris tectorum)别名蓝蝴蝶为鸢尾科鸢尾属多
年生草本花卉。株高15 ~ 40 cm ,叶片春发秋枯 ,根状茎
匍匐多节 ,叶基生呈长剑形。花茎从叶中抽出 ,总状花
序 ,蝴蝶形 ,蓝紫色略高于叶或与叶等长 ,1 ~ 3朵花组成
一顶生的总状花序 ,花为蝴蝶形 ,蓝紫色 ,花期 4 ~ 5月。
鸢尾的繁殖方法一般以分株和播种繁殖为主 ,只有在春
秋两季进行繁殖且繁殖系数低 ,因此 ,常规繁殖方法很
难在短时间内生产大量优质种苗 ,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
需求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在短时间内周期性的生
产大量瓶苗。而组培快繁得到的瓶苗能否大量应用于
生产 ,取决于瓶苗是否有较高的移栽成活率。
1 鸢尾瓶苗的练苗移栽技术
1.1 组培育苗
采用鸢尾茎尖为外植体 ,诱导出丛生芽 ,丛生芽进
一步增殖 、生根 ,完成整个组培过程 ,其中各阶段所采用
培养基分别为:MS+6-BA 2mg/ L;MS+6-BA 1mg/L+
0.02mg/L;1/2MS+NAA 0.5 mg/ L。将根长为2 cm左
右的生根瓶苗 ,放到温室进行练苗。
1.2 瓶苗移栽后易于死亡的原因
瓶苗生长在恒温 、高湿 、弱光 、无菌和有完全营养供
应的特殊条件下 ,虽有叶绿素 ,但还是异养生活 ,因此 ,
在形态解剖学和生理特性上都有很大的脆弱性 ,例如水
分输导系统存在障碍 ,叶面无角质层或蜡质层 ,气孔张
开过大且不具备关闭功能等。这样的试管苗未经充分
锻炼 ,一旦被移出试管 ,投入到一个变温 、低湿 、弱光、有
菌和缺少完全营养供应的条件下 ,会很快失水死亡。
1.3 保证瓶苗移栽成活的技术措施
1.3.1 瓶苗的瓶练 瓶练是将瓶苗放到 15 ~ 25℃的条
件下 ,用 50%的遮阳网覆盖 ,培养 3 d ,打开瓶盖 ,70%的
遮阳网下 ,培养2 ~ 3 d ,取出瓶苗进行移栽。
1.3.2 基质的选择 鸢尾喜排水良好 、适度湿润 、微酸
性的壤土 ,为了确保鸢尾瓶苗有更好的移栽成活率 ,分
别进行了黑土 、田土 、黑土∶珍珠岩=3∶1 、珍珠岩 4种
基质的对比试验 ,试验选择了株高为13 ~ 15 cm ,叶片数
为 4~ 5片 ,根长为2 ~ 5 cm ,根数为4 ~ 6条的瓶苗移栽 ,
将移栽的瓶苗放至温度为 15 ~ 25℃,空气湿度为60%~
75%,光照强度为15 000 ~ 20 000 lx 的条件下。1个月后
的生长情况如表 1。从表 1可以看出 ,在黑土中成活率
最高 ,生长量最大 ,平均根长最长 ,叶片数也有了明显的
增加 ,得出黑土是鸢尾瓶苗练苗的最佳基质。
  表 1   不同基质对鸢尾瓶苗的影响
基质 成活率/ % 株高/cm 叶片数/片 平均根长/cm
黑土 98.47 18~ 25 5~ 6 10.5
田土 88.66 15~ 20 4~ 5 8.0
黑土∶珍珠岩=3∶1 95.35 15~ 20 5~ 6 9.5
珍珠岩 94.33 15~ 22 5~ 6 8.5
1.3.3 试管苗的移栽 取出已经过瓶练的瓶苗 ,用清水
将根部的培养基冲洗干净 ,用 800 ~ 1 000倍的代森锌和
2 000 ~ 2 500倍的农用链霉素混合溶液浸泡 2 ~ 3 min ,
晾至半干 ,以3 cm×5 cm的株行距栽植在盛有黑土的框
子中 ,其中黑土的厚度为 15 cm左右为宜 ,最后浇足水。
1.3.4 移栽后的养护管理 移栽后鸢尾苗的生长温度
控制在 15 ~ 25℃左右 ,空气湿度保持在 60%~ 75%之
间 ,光照强度为 15 000 ~ 20 000 lx 。练苗 15 d后即可施
肥 ,每隔15 d喷施1次 ,主要以N肥和 K肥为主。
1.3.5 大田定植 当地温达到 10℃以上或绝对晚霜期
过后 ,把温室内框栽的鸢尾苗以株行距为 15 cm×20 cm
定植到大田 ,定植前用 5 g/m2的敌克松进行土壤消毒 ,
定植不易过深 ,定植完后灌足水。
1.3.6 病虫害管理 鸢尾常见的病害有细菌性软腐病、
白绢病 、鸢尾锈病和鸢尾叶斑病。防治方法为:细菌性
软腐病可用浓用链霉素 2 000倍液喷雾;白绢病用 50%
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浇灌;锈病及叶斑病用 15%
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 ~ 1 000倍液喷雾。
2 鸢尾在西宁地区园林绿化中的优势及应用
西宁市地处亚洲腹地 ,属大陆性季风气候 ,夏季短
180
北方园艺 2007(11):181 ~ 183 ·生物技术 ·
旱 金 莲 的 离 体 培 养 与 快 速 繁 殖
石文 山1 , 刘 学英2 , 于 得洋1 , 贾东 玲1 , 李  慧1
(1.滨州职业学院生物工程系 ,山东滨州 256603;2.潍坊学院生物工程学院 ,山东潍坊 261000)
  摘 要:选取生长健壮 、无病虫害带3 ~ 4叶的旱金莲侧枝 ,常规表面灭菌后 ,顶芽除去肉眼能
见到的幼叶 ,侧枝分切成单芽茎段 ,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上 ,适宜的培养基为MS+BA 0.5 mg ·L-1
(单位下同)+IAA 0.1 ~ 0.2。增殖培养基为 MS+BA 1.0+IAA 0.1最合适 ,每 3周作为一个继
代周期 ,增殖倍数可达 8 ~ 10倍。以 1/2MS+NAA 0.2作为生根培养基 ,10 d生根 ,生根试管苗
的移栽以混合基质草炭∶蛭石∶珍珠岩=3∶2∶1为好。
关键词:旱金莲;离体培养;快速繁殖
中图分类号:S 681.90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09(2007)11-0181-03
  旱金莲(Tropaeolum majus),又名旱莲 、金莲花 ,为
金莲花科金莲花属植物。一年或多年生草本蔓生花卉 ,
人们习惯作一年生栽培。叶圆盾形 、边缘有波状钝角 、
互生 、具长柄 ,叶似荷叶 ,叶片较小 ,叶直径 10 cm左右 ,
叶色深绿或浅绿 ,绿中带灰色 ,叶脉明显。叶面上有革
质蜡粉 ,在雨后或晨露未干时 ,叶面上凝聚和滚动着晶
莹亮丽的露水珠 ,如同珍珠一般。花腋生 、花数量多 ,每
叶下均抽生 1 ~ 2朵花 ,花期特长 ,几乎全年天天开花。
花瓣 5枚深裂 ,花呈喇叭状 ,雌雄同花 ,自花授粉。花色
有紫红 、橘红 、乳黄等 ,花面上有绒光[ 1, 2] 。
第一作者简介:石文山(1963-),男,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植物生
理学和植物组织培养的教学科研工作。 E-mail:wenshanshi88@
yahoo.com.cn。
收稿日期:2007-06-18
  旱金莲原产于南美秘鲁、智利潮湿地带 ,喜生于温
暖 、湿润和光照充足的环境 ,不耐寒冷 ,怕长期水涝 ,惧
怕高温酷暑 ,适宜在 10 ~ 25℃的环境里生长 ,最佳的生
长及开花温度为 18 ~ 24℃,长期低于 10℃或长期高于
30℃均不易开花或不开花 ,长期高于 35℃时叶子易得
病 ,长期低于3℃即枯萎 ,一般能耐 0℃以下低温。对土
质要求不严 ,南方的酸性土壤及北方的碱性土壤均可生
长 ,以肥沃 、疏松的沙质土壤为好[ 2] 。
  旱金莲的常规繁殖方法主要是种子和扦插 ,但结种
后影响旱金莲的生长 ,并且结种率低 、种子发芽率低。
扦插繁殖受季节影响繁殖率低。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可以
对长势良好、花色花形漂亮的单株进行快速繁殖 ,并且不
受时间和季节限制 ,短时间内繁殖出大量的优质种苗。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时间 、地点 、材料
而凉爽 ,冬季较长 ,春季干旱 ,秋季湿冷 ,雨热同期且多
夜雨 ,日温差大 ,日照时数多 ,总辐射量大。而鸢尾以其
观适应性强 、养护成本低 、观赏价值高 、应用范围广的特
点。对丰富西宁城市绿化景观 ,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 ,
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西宁市园
林建设的快速发展 ,鸢尾将有更好的前景。
2.1 环境适应性强
鸢尾根系发达 ,叶量丰富 ,长势旺盛 ,具有耐旱 、耐
寒、耐湿 、耐土壤瘠薄的特性 ,对贮水保土 、调节空气湿
度 ,净化环境有明显作用。养护简单 ,病虫害较少 ,在西
宁市只要依季节和天气变化进行必要的肥水管理 ,就可
正常生长和开花。
2.2 栽培管理简便 ,养护成本较低
鸢尾植株的根部冬季宿存于土壤中 ,来年春季能够
重新萌芽生长。一次种植可多年观赏 ,耐粗放管理 ,养
护成本低 ,并且鸢尾的地下根为块状根 ,在缺水时能释
放出平时所储存的水分维持生长。鸢尾抗旱能力很强 ,
与草坪比较 ,可节约大量用水 ,大面积绿化将会节省更
大的开支 ,可有效缓解绿化经费不足的矛盾。
2.3 在园林景观构造方面
鸢尾花大而美丽 ,如鸢似蝶 ,叶片青翠碧绿 ,似剑若
带 ,观赏价值较高。在园林中可丛栽、盆栽 、布置花坛 、栽
植于水湿畦地 、池边湖畔 、石间路旁 ,或布置成鸢尾专类花
园亦可作切花及地被植物 ,是庭园中重要花卉之一。
参考文献
[ 1]  曹孜义.实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程[M] .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
社 ,2003:60-67.
[ 2]  蒲秀琴,薛寒青.百合组培苗移栽前的壮苗技术研究[ J] .青海农林科
技 ,2007(1):59-6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