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槟榔不同炮制品中槟榔碱含量的比较



全 文 :3
.
3 色度检查 按 中国药典 2X( X) 年版 7 页白术
项下色度检查法检查 。 取比色用三氯化铁 、氯化钻 、
硫酸铜按 5: 3: 0 . 6体积混匀 ,作贮备液 ,按表 4 配制
成各色号 的标 准 比色液管闭 , 其 中 “ 色号 6 ” 为 “ 药
典 ” 对照液管 。 样品 A 、 B 、 C 分别制成 比色用样 品
管 ,并将其分别与各色号标准比色管同置于 白瓷片
上 , 自上面透视 ,结果见表 5 。
表 4 各色号标准比色液配制表
色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贮备液 ( lnI ) 4 4 . 6 5 . 6 6 . 6 7 . 6 8 . 6 9 . 0 9 . 3 9 . 6 9 . 9
加水量 ( lnI ) 6 5 . 4 4 . 4 3 . 4 2 . 4 1 . 4 1 . 0 0 . 7 0 . 4 0 . 1
表 5 白术饮片色度检查结果
样品 炮制工艺 色号
A 改进法 3
B 浸润法 5
C 蒸法 8
4 讨论
“ 改进法 ” 在常温条件下 , 通过毛细管作用 ,将砂
中水分逐渐渗人到白术组织内部 ,进行非直接水润 。
这不仅符合传统的润药方法 , 而且克服 “ 浸润法 ” 由
于季节 、气候及人为经验丰富程度的影响而引起 白
术发霉 、 变质等弊端 , 操作过程一次完成 , 同时也排
除了 “ 蒸法 ” 使药材变色 , 消耗能源 。 其软化后药材
含水 量较 “ 浸润法 ” 低 巧 . 9% , 比 “ 蒸法 ” 低 10 6% ,
减少 干燥 负荷 。 所 得饮 片得 率较 “ 浸 润法 ” 提 高
5
.
3 5%
,较 “ 蒸法 ” 提高 17 . 48 % 。
从表 3 、 表 5 的实验结果 可知 : “ 改进法 ” 最大限
度保持了挥发油 , 其色度检查最理想 ; “ 浸润法 ” 次
之 ; “ 蒸法 ”最差 。
参 考 文 献
江苏新 医学院 . 中药大辞典 (上册 ) . 上海 : 上海科技出
版社 , 19 7 : 67 0
中华人 民共和国卫生 部药政管理局 . 全 国中药炮制规
范 . 北京 :人 民卫生出版社 , 198 : 3
中华人 民共和国药典委 员会 . 中华人 民共和国药典 (一
部 ) .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 1 ) :麟
( 2X() 2
一 0 1 一 18 收稿 )
槟榔不同炮制品中槟榔碱含量的比较
广西壮族 自治区人民医院 (南宁 53 X() 2 1 ) 张林丽
广西中医学院药学院 (南宁 5 3侧叉〕1 ) 陈国佩
广西玉林市人 民医院 (玉林 5 37 仪)K ) 韦 凤
摘要 目的 :探讨炮制对槟榔中槟榔碱含量的影响 。 方法 :采用滴淀法对槟榔生品 、 5 种传统不同炮制品及现
代烘品中槟榔碱进行含量测定 。 结果 :槟榔不同炮制品槟榔碱含量与生品 比较均 呈显著性差异 。 结论 : 不 同炮制
方法和炮制温度 、 时间等对槟榔中槟榔碱成分含量影响较大 。
关键词 槟榔 炮制 槟榔碱
槟榔为传统常用中药 , 来源于棕桐科植物槟榔
A
~
。 对仪大u L . 的干燥成熟种子 。 始载于晋李当之
(药录 )〔’ 〕。 其性味苦 、 辛 、 温 , 归脾 、 胃 、 大肠经 ,具杀
虫 、破积 、 下气 、 行水之功效 ,是 中医治疗虫积 、 食滞 、
院腹胀痛 、水肿 、脚气等症的常用药图 。 历代在使用
本药 时 , 有 生 、 熟 之 分 , 认 为 “ 急 治生 用 , 缓治 略
炒 ” 图 。 其炮制方法繁多 ,如净制 、 煮制 、炒制 、 偎制 、
焙制 、 米潜水炙 、 锻制 、 鼓炒 、 醋制 、酒制 、蜜制 、 盐制
等川 。 现代炮制方法多为生品 、 炒黄 、 炒焦 、 炒炭 、 蜜
制 、酒制 、 盐制等 3[] 。 近代研究表明 , 槟榔主含多种
生物碱 , 主要是槟榔碱 、 槟榔次碱等 , 为槟榔的主要
活性成分 。 炮制后可缓和药性 , 以免克伐太过而耗
伤正气 ,并能减少服后恶心 、 腹泻 、 腹痛的副作用闭 。
.
4 04
·
本文采用滴定法对槟榔生品 、 5 种传统炮制品及现
代烘品中的槟榔碱进行含量测定 , 以探讨槟榔不同
炮制方法对槟榔碱含量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槟榔购于南宁市药材站 , 经广西中医学院周子
静教授鉴定为棕搁科植物槟榔 A~ c。比动 u L
. 的干
燥成熟种子 。 实验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
2 样品制备闭
各样品均取 10 9 , 炮制后过 2 号筛 。 生槟榔 :
取药材 , 除去杂质 , 粉碎 ,研细 。 炒槟榔 :取净槟榔饮
片 , 置热锅中 ,用文火炒至黄色时 , 取出 ,放凉 ,研细 。
焦槟榔 : 取净槟榔饮 片 ,置热锅中 ,用文火炒至焦黄
色 , 有焦斑 , 内部深黄色 , 透出焦香气时取出 , 放凉 ,
中药材第 25 卷第 6 期 2仪 )2 年 6 月
DOI : 10. 13863 /j . i ssn1001 -4454. 2002. 06. 012
研细 。 槟榔炭 : 取槟榔饮片 , 置热锅 中 , 用中火炒 至
表面焦褐色 ,存性 , 取出 , 放凉 ,研细 。 蜜槟榔 : 取炼
蜜 12 . 5 9 , 加少量开水稀释 , 淋于净槟榔 片内拌匀 ,
闷润 , 置锅内 , 用文火炒至不粘手时 , 取出晾凉 , 研
细 。 酒槟榔 : 取 净槟 榔饮片 与白酒 ( or g )拌 匀 , 闷
透 ,置锅内 , 用文火炒至干 ,取 出 , 放凉 ,研细 。 烘制
品 : 将净槟榔分 别置 80 ℃ 、 10 ℃ 、 130 ℃ 、 1团℃烘箱
中烘 20 而 n 、 30 而 n 后取出 ,晾凉 (见表 l 、表 2) 。
表 1 各炮制品得率
样品 原质量 ( g ) 炮制后 ( g ) 得率 ( % ) 性状
生品 10 10 10 棕白色
炒黄 10 92 . 5 92 . 5 浅棕黄色
炒焦 10 如 . 1 叩 . 1 焦黄色
炒炭 10 74 . 1 74 . 1 黑褐色
蜜炙 10 % . 6 % . 6 棕黄色
酒炙 10 91 . 7 91 . 7 浅棕黄色
表 2 烘品得率
温度
( ℃ )
时间
(而 n )
原质量
(g )
炮制后
( g )
得率又% ) 性状
8 0℃
80 ℃
1《X)℃
1(叉)℃
130℃
130℃
1印℃
1以 )℃
表 3
9 1
.
9
9 1
.
2
89
.
6
86
.
9
83
.
6
8 1
.
1
7 8
.
5
7 3
.
8
9 1
.
9
9 1
.
2
89
.
6
86
.
9
83
.
6
8 1
.
1
7 8
.
5
7 3
.
8
浅棕黄色
浅棕黄色
棕黄色
棕黄色
棕褐色
棕褐色
深棕色
深棕色
不同炮制品中槟榔碱含 t 测定结果
加乙醚 80 而 ,振摇后加氨试液 4 iln , 振摇 or 而 n , 加
无水硫酸钠 or g , 振摇 5 而 n , 静置侯沉淀 , 分取醚
液 ,置分液漏 斗中 , 残渣用 乙 醚洗 涤 3 次 , 每次 or
时 ,合并乙 醚液 , 加滑石粉 0 . 5 9 , 振摇 3 m in , 加 水
2
.
5 耐 ,振摇 3 而 n ,净置 , 至上层醚液澄清时 ,分取醚
液 , 水层用少量乙醚洗涤 ,合并醚液 , 低温蒸发至约
20 耐 ,移置分液漏斗中 , 精密加人硫酸滴定液 ( 0 . 01
mo F )L 20 耐 , 振摇提取 , 静 置侯分 层 , 分取醚层 , 醚
层用水振摇洗涤 3 次 , 每次 5 耐 , 合并洗液与酸液 ,
过滤 ,滤器用水洗涤 , 合并洗液与酸液 ,加 甲基红指
示液数滴 , 用氢氧化钠滴定液 ( 0 . 02 mo F )L 滴定 , 即
得 (每 1 111 10 . 01 mo F L 硫 酸滴定液相 当于 3 . 1供 gnr
的 CS H 13 N仇 ) ,结果见表 3 。
4 讨论
4
.
1 实验结果表明 ,各炮制品 中槟榔碱含量与生
品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80 ℃ 20 而 n 烘品和酒炙品含
量较高 。
4
.
2 据报道 ,槟榔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 ,槟榔碱有
不同程度的挥发 , 含量下降 , 炒黄低于生品 , 炒焦低
于炒黄 ,炒炭含量甚微闹 。 本实验结果与此报道相
符 ,这与文献 “ 经火无力 ” 、 “ 急治生用 、 缓治略炒 ” 川
一致 。
4
.
3 药理实验表 明 :槟榔碱有驱虫 、 兴奋 M一胆碱受
体 、 抑制流感病毒等作用 。 槟榔碱对大肠杆菌 、金黄
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 ,炮制品比生品好 ,治疗肠炎
和痢疾以炮制品入药为佳阁 。 炮制除对槟榔碱含量
有影响外 ,对槟榔中的其它成分影 响如何 ,有待进一
步研究 。
0203
样品
生品
炒黄
炒焦
炒炭
蜜炙
酒炙
so ℃ 20 而 n 烘品
80 ℃ 30 而 n 烘品
10 ℃ 20 im n 烘品
10 ℃ 30 im n 烘品
13 0℃ 20 而 n 烘品
130 ℃ 30 im n 烘品
1印℃ 20 im n 烘品
1印℃30 皿 n 烘品
槟榔碱含量 ( % ) SR (D % ) P (与生品比较 )
78
0
.
327 6
0
.
2团 5
0
.
2 18 1
0
.
1〔巧5
0
.
27 39
0
.卫 )别
0
.义刃3
0
. 公拼 5
0
.
28 8 1
0
.
2《洲阵
0
.
25 0 1
0
.
24日〕
0
.
2 2 1 1
0
.
1494
2
.
32
4
.
8 8
4
.以
2
.
16
4
.
7 1
4
.
57
3
.
53
3
.
62
2
.
2 1
4
.
4 1
3
.
48
2
.
5 2
2
.
40
3
.
55
< 0
.
0 1
< 0
.
0 1
< 0
.
0 1
< 0
.
0 1
( 0
.
0 1
< 0
.
0 1
< 0
.
0 1
< 0
.
0 1
< 0
.
0 1
< 0
.
0 1
< 0
.
0 1
< 0
.
0 1
< 0
.
0 1
< 0
.
0 1
参 考 文 献
槟榔碱含量测定 s[]
取样品粗粉约 8 9 ,精密称定 ,置具塞锥形瓶中 ,
江苏新医学院 . 中药大辞典 (下 册 ) . 上 海 :上海科技 出
版社 , 1 98 : 25 25
王孝涛 ,等 . 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 (古代 ) . 南昌 :江 西科
学技术出版社 , 1 986 : 3 36
孙龙宇 , 等 . 槟榔炮制历史沿革 . 中药材 , 19哭〕, 22 ( 7 ) :
34 1
叶定江 , 等 . 中药炮制学 . 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粥巧 : 2 174
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家药典委员会 . 中国药典 (一部 ) . 北
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仪X) : 2卯
张定佳 . 不同炮制方法对槟榔有效成分的影响 . 中国中
药杂志 , 1夕关) , 15 ( 12 ) :抖
唐盈 ,等 . 槟榔炮制的研究 . 中成药研究 , 19 8 , ( 2) : 18
张丙鑫 ,等 . 临床中药炮制学 . 北京 : 人民卫生 出版社 ,
1(刘弄4 : 15 1
( 2仪犯 一 0 1 一 2 8 收稿 )
中药材第 25 卷第 6 期 2X( )2 年 6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