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书江西农业学报 2013,25(11) :86 ~ 88
Acta Agriculturae Jiangxi
槟榔红脉穗螟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甘炳春,周亚奎,黄良明,林一呜
收稿日期:2013 - 05 - 24
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1BAI01B07)。
作者简介:甘炳春(1956─) ,男,海南琼海人,研究员,主要从事药用植物保护学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药用植物研究所 海南分所 /海南省南药资源保护与开发重点实验室,海南 万宁 571533)
摘 要:在槟榔种植基地通过农业措施、释放寄生性天敌细点扁股小蜂和适当使用生物药剂对红脉穗螟进行综合防
治。结果表明: 防治后,花期花穗为害率和虫情指数均明显下降,果期虫果率降低 84. 57%,每公顷年增加收入 14157 元。
关键词:槟榔; 红脉穗螟; 细点扁股小蜂; 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 - 8581( 2013) 11 - 0086 - 03
Study on Integrated Control Technique for Tirathaba rufivena in Areca catechu
GAN Bing - chun,ZHOU Ya - kui,HUANG Liang - ming,LIN Yi - wu
( Hain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outhern Medicine,Hainan Branch,
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s,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Wanning 571533,China)
Abstract: Tirathaba rufivena was integratedly controlled through agricultural measures,releasing the parasitic natural enemy
insect ( Elasmus punctulatus) ,and properly using biopesticides in planting base of Areca catechu.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control,the damaged rate of spicas and the pest index in the blooming period were all significantly declined; the damaged rate of
fruits was lowered by 84. 57% in the fruiting period; the annual income was increased by 14157 yuan per hectare.
Key words: Areca catechu; Tirathaba rufivena; Elasmus punctulatus; Integrated control
红脉穗螟为槟榔的重要害虫,其幼虫为害槟榔的
花和果,该害虫具有隐蔽性强、发生世代多、世代重叠
和周年连续发生为害等特点。利用化学药剂防治红脉
穗螟不仅会造成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而且也难以达
到理想的防治效果[1 - 3]。笔者在前期的调查研究中发
现在海南槟榔产区有多种红脉穗螟的天敌,其中寄生
性天敌细点扁股小蜂(Elasmus punctulatus)为该害虫的
有效天敌之一,在田间自然寄生率达 20% ~ 30%,对控
制该害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和抑制其对槟榔的危害发挥
着重要的作用。该寄生蜂的人工繁殖技术经研究已获
成功,并可实现室内大量繁殖,人工大量释放该寄生蜂
可明显提高红脉穗螟的寄生率[4 - 5]。本项研究在红脉
穗螟生物学特性及其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农业措
施、释放寄生蜂和适当使用生物药剂,对其进行综合防
治,取得了很好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地点 海南省三亚市凤凰镇周全农庄槟榔
规范化种植基地。
1. 2 试验材料
1. 2. 1 寄生蜂虫源 寄生性天敌细点扁股小蜂采自
海南省万宁市长丰槟榔种植地,经室内人工大量繁殖
用于试验。
1. 2. 2 生物药剂 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
维盐) ,由海南利蒙生物农药有限公司生产。
1. 3 防治方法
1. 3. 1 农业措施 清理园区,减少虫源:在槟榔果实
采收完毕后至第 1 穗正常花开放之前,结合田园管理,
将采果时散落于园区地上带虫的果实捡起集中于袋子
中,然后用绳子扎口置于地上,或挖坑将虫果土埋,以
降低越冬虫源基数。摘除无效花和被害花:槟榔采收
末期或结束后,将提前开放的无效花摘除,有虫害的花
集中处理,无虫害者可加工药材或花茶等。盛花期发
现被害花穗及时将其摘除并集中处理。
1. 3. 2 释放寄生蜂
1. 3. 2. 1 释放期和释放量 在园区中约 50%槟榔树
开放第 1 穗花时起,每月释放寄生蜂 1 次,连续放蜂 8
次。每次释放前,先抽样调查统计单位面积的虫口量,
按虫口量的 10 倍释放寄生蜂。
1. 3. 2. 2 释放寄生蜂发育期 寄生蜂释放时为蛹期
羽化前 1 ~ 2 d,此时蜂蛹翅芽已明显变黑。不同批次
饲养的寄生蜂在室内通过低温贮存的方法调节其发育
速度,以达到释放时发育期整齐的目的。
1. 3. 2. 3 释放器的制作 由废弃的矿泉水瓶改制而
成,即在矿泉瓶的中部开 1 个 5 cm × 5 cm 大小的释放
口,开口时将口的左右和下方剪开,然后将剪开的塑料
片向上拆至与瓶身垂直。瓶盖扎一小洞,用 1 根 60 cm
长的小铁丝穿过瓶盖,然而在铁丝下端 10 cm 处打结
以卡住瓶盖,铁丝最下端用于放蜂时系蜂蜜棉球,上端
用于悬挂树上。
1. 3. 2. 4 释放点和悬挂方式 每 667 m2 设 6 个释放
点,寄生蜂均匀分放于 6 个点的释放器中。寄生蜂放
入释放器后,系上吸有 30%蜂蜜的棉球,为羽化后的寄
生蜂补充营养。悬挂时将释放器铁丝上端系在槟榔树
杆约 1. 5 m高处,系好后调整铁丝使释放器不紧贴于
树杆,同时在铁丝上涂抹少许凡士林油,以防蚂蚁
侵扰。
1. 3. 3 生物药剂的使用 在幼果期,用生物药剂 5%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水 5000 倍进行 1 次喷雾
防治。
1. 4 花果为害程度测定
1. 4. 1 花为害率和虫情指数 花期每月调查 1 次,以
5 点取样法调查,每点随机调查 20 个花穗,共调查 100
个花穗,计算花为害率,并根据花穗被害程度,将花穗
分成以下 6 个被害等级,计算虫情指数。0 级:槟榔花
穗无虫害,整个花穗能正常结果;1 级:槟榔花穗有虫
害,并造成花穗 20%以下不能正常结果;2 级:槟榔花
穗有虫害,并造成花穗 21% ~ 40% 不能正常结果;3
级:槟榔花穗有虫害,并造成花穗 41% ~ 60%不能正常
结果;4 级:槟榔花穗有虫害,并造成花穗 61% ~ 80%
不能正常结果;5 级:槟榔花穗有虫害,并造成花穗
80%以上不能正常结果。
虫情指数 =100 ×∑(各级被害花穗数 ×各级代表
值)/(调查总花穗数 ×最高级代表值)
1. 4. 2 虫果率 果期调查和统计果为害率,在 5 个调
查点随机抽取 10 棵树,每棵树随机调查 100 个果,每
个点调查 1000 个,共调查 5000 个。9 ~ 11 月份每月调
查 1 次,计算平均虫果率和虫果降低率。
虫果降低率(%)=[(防治前虫果率 -防治后虫
果率)/防治前虫果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2. 1 防治效果 三亚市周全农庄槟榔基地种植槟榔
5. 3 hm2,生长良好,每公顷产量达 15000 kg。防治前每
年虫害损失严重,2010 年 9 ~ 11 月进行虫害调查,平均
虫果率达 18. 60%。2011 年 3 月果实采收完毕后,应用
上述综合防治方法进行防治,结果如图 1 和图 2 所示,
防治前的 2 和 3 月份槟榔花的为害率和虫情指数均较
高,为害率分别达 28. 00%和 31. 05%,虫情指数分别为
13. 33 和 20. 34。防治后的花为害率和虫情指数明显
下降,4、5、6 和 7 月份的花为害率分别为 7. 38%、
2. 22%、0. 18% 和 1. 53%,而虫情指数分别为 4. 38、
1. 29、0. 11 和 0. 95。果期虫害情况比较见表 1,防治后
平均虫果率仅为 2. 87%,比防治前的 18. 60% 降低
84. 57%。可见,此基地通过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有效
地减少了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图 1 综合防治后槟榔花为害率变化
图 2 综合防治后槟榔花虫情指数变化
表 1 红脉穗螟综合防治果期虫果率比较 %
虫害情况
防治前
2010 年 9 ~ 10 月
防治后
2011 年 9 ~ 11 月
平均虫果率 18. 60 2. 87
虫果降低率 / 84. 57
2. 2 防治成本和增产效益 通过应用综合防治措施
对红脉穗螟防治的成本进行分析,全年释放寄生蜂 8
次,每次根据虫口密度确定放蜂量(虫∶ 蜂 = 1∶ 10) ,平
均每公顷放蜂成本为 900 元,农业措施防治成本 225
元,使用生物药剂甲维盐防治 1 次,成本为 1050 元,全
年每公顷综合防治成本合计为 2175 元。如果单纯使
用药剂进行防治,全年应喷药 5 次以上,每公顷需要用
药成本 5250 元。两者比较,综合防治成本仅为单纯药
剂防治成本的 41. 43%。
应用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地降低虫果率,从而增
加槟榔的收益。本基地槟榔每公顷平均产量为 15000
kg,防治前虫果率为 18. 60%,防治后虫果率为 2. 87%,
虫果率降低 84. 57%。按照市售槟榔 6 元 /kg的价格计
算,每公顷年增加收入 14157 元。
3 讨论与结论
虫源基数的大小是决定下一代种群数量大小的重
要因素之一。对于槟榔害虫红脉穗螟而言,在槟榔盛
花期到来之前,通过农业措施将残存或废弃于园区中
7811 期 甘炳春等:槟榔红脉穗螟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的带虫果实进行清理,能有效地减少下一代害虫发生
的虫源基数,防止该害虫的大量发生和为害。
在海南,由于冬季气候温暖,红脉穗螟没有休眠越
冬期,全年可正常生长发育和繁衍后代,大田中槟榔的
花果是害虫赖以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条件之一,而槟榔
是花果期较长的植物,全年当中约有 10 个月是无花则
有果或花果并存,只有在果实采摘完毕到正常花开放
前的约 2 个月时间是无正常花果期,此期将少量提前
开放的无效花摘除,可以切断作为红脉穗螟主要食物
来源的供给,创造一个不利于害虫发生的条件,从而在
很大程度上抑制害虫在槟榔上的大量发生。
槟榔幼果期是槟榔的易害期和害虫防治关键时
期,此时正是海南多雨和多台风季节,这对寄生蜂的生
存和寄生极为不利。如果此时害虫发生率有所上升,
可适当使用无公害的生物制剂进行喷雾防治,能起到
辅助防治害虫的作用。
槟榔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为海南最大宗药材,
种植面积达 6 万多公顷。长期以来,药材因使用化学
农药造成农药残留和污染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医
临床用药的安全和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利用
天敌昆虫和生物制剂,结合其他安全措施对药材害虫
进行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是确保药材安全的重
要手段[6 - 8]。本项技术通过人工繁殖和释放寄生性天
敌,以增加自然天敌的种群数量,并结合农业管理等措
施对槟榔重大害虫红脉穗螟进行综合防治,取得了良
好的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这将为槟榔药材的安全生
产提供新的技术保障,同时也将对其他药材害虫的无
公害防治产生示范效应作用。
参考文献:
[1]周亚奎,甘炳春,杨新全,等.海南省槟榔红脉穗螟危害情况
调查[J].中国森林病虫,2012,31(1) :20 - 21.
[2]樊瑛,甘炳春,陈思亮,等.槟榔红脉穗螟的生物学特性及其
防治[J].昆虫知识,1991,28(3) :146 - 148.
[3]甘炳春,李榕涛.影响海南槟榔单产的原因和对策[J].耕作
与栽培,2004,24(4) :57.
[4]甘炳春,黄良明,陈旭玉,等. 红脉穗螟天敌———扁股小蜂生
物学特性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5) :219
- 222.
[5]甘炳春,周亚奎,杨新全,等.红脉穗螟寄生性天敌扁股小蜂
的人工大量繁殖技术[J].中国森林病虫,2011,30(7) :29 -
30,40.
[6]伊雄海,陆贻通.我国中药材化学农药残留污染现状与防治
方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4,22(4) :423
- 427,431.
[7]陈君,张蓉,傅俊范,等.中药材生产全过程病虫害防治共性
技术研究与应用[J].中国现代中药,2011,13(8) :3 - 8.
[8]程惠珍,高微微,陈君,等.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技术平台体系
建立[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7(6) :109
- 114.
( 责任编辑:许晶晶)
88 江 西 农 业 学 报 25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