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文章编号:1001 - 4829(2016)02 - 0316 - 05 DOI:10. 16213 / j. cnki. scjas. 2016. 02. 020
收稿日期:2015 - 11 - 21
基金项目: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项目(桂农科
2014YX03,桂农科 2014JQ03,桂农科 2014YQ03,桂 农 科
2015YT90)
作者简介:王晓国(1986 -),男,陕西宝鸡人,硕士,助理研究
员,研究方向为兰科植物菌根生物学,* 为通讯作者,E-mail:
zhouzhugui@ 126. com。
带叶兜兰菌根真菌分离和初步鉴定
王晓国1,卢家仕1,周主贵1 * ,李秀玲1,陈廷速2,卜朝阳1
(1.广西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广西 南宁 530007;2.广西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西 南宁 530007)
摘 要:了解带叶兜兰菌根真菌的群落组成,为优良菌株的筛选奠定基础,对采自广西乐业县的野生带叶兜兰进行了菌根真菌分
离,通过根段直接培养法分离菌根真菌,以确定 75 %乙醇和 10 % NaClO的最适表面消毒时间,并应用形态学方法对分离的菌株
进行了属的鉴定。研究结果显示,带叶兜兰菌根真菌最适表面消毒时间是 75 %乙醇 8 min,10 % NaClO 8 min。从带叶兜兰菌根
中分离到的 63 株真菌,除 8 株菌株分类地位不能确定外,其余菌株归属于镰刀菌属(Fusarium)、轮层菌属(Daldinia,)、碳团菌属
(Hypoxylon)、毛壳菌属(Chaetomiaceae)、胶膜菌属(Tulasnella)5 属,其中镰刀菌属和轮层菌属为优势菌属。
关键词:带叶兜兰;菌根真菌;分离鉴定
中图分类号:Q939. 96 文献标识码:A
Isolation and Preliminary Identification of Mycorrhizal Fungi
from Paphiopedilum hirsutissimun(Orchidaceae)
WANG Xiao-guo1,LU Jia-shi1,ZHOU Zhu-gui1 * ,LI Xiu-ling1,CHEN Ting-su2,BU Chao-yang1
(1. Flowers Research Institute,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Guangxi Nanning 530007,China;2. Microbiology Research In-
stitute,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Guangxi Nanning 530007,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ommunity composition of mycorrhizal fungi in Paphiopedilum hirsutissimun(Orchidaceae)and establish
foundation for screening excellent strains,the optimal method for sterilization of plant materials surface with 75 % ethanol and 10 % NaClO
was determined by the tissue isolation method and fungus was identified preliminarily based o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75 % ethanol for 8 min,10 % NaClO for 8 min were more suitable for roots sterilization. 63 strains fungi were isola-
ted except that 8 strsains remained undetermined,other 55 strains were classified and belonged to 5 genera. The dominant groups of those
mycorrhizal fungi were Fusarium and Daldinia,and Hypoxylon were firstly reported on Paphiopedilum hirsutissimun. Specifically,Tulasnel-
la,a species of typical orchid mycorrhizal fungi,has been found.
Key words:Paphiopedilum hirsutissimun;Mycorrhizal fungi;Isolation and identify
兰科植物在植物界的系统演化上属于最进化、
最高级的类群,具有很高的药用、观赏和科研价值,
其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温带等各种陆地生态系
统中[1],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约 75 %的种类属
于附生类型,25 %为地生类型,5 %为石生类型和
腐生植物[2]。广西是我国兜兰属植物分布的第二
大区域,分布有 18 种兜兰,有地生类型、附生类型和
石生类型。由于兜兰极高的观赏价值,随着国际花
卉市场对兜兰大量需求,以及持续的采集压力致使
我国野生兜兰种群数目锐减,部分兜兰在野外已极
难发现[3]。目前所有兜兰属植物均被列入《濒危野
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受到严格的保护。自
然条件下,受到种子萌发率和营养生长期较长的限
制,兜兰的种群恢复受到极大的制约。近年来,菌根
生物学的研究已成为一个新的趋势。几乎所有的兰
科植物都与真菌共生,菌根共生关系几乎伴随着兰
科植物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的整个生活史。形成
兰科植物菌根的真菌大多属于“丝核菌类”的蜡壳
耳目(Sebacinales)、角担菌科(Ceratobasidiaceae)和
胶膜菌科(Tullasnellaceae)[4]。也有报道认为除了
613
西 南 农 业 学 报
Southwest Chin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6 年 29 卷 2 期
Vol. 29 No. 2
“丝核菌类”以外的其他担子菌,如伞菌纲(Agarico-
mycetes)、锈病菌亚门甚至子囊菌的真菌也与兰科
植物形成菌根[5]。因而研究兜兰菌根真菌并将菌
根真菌应用到种群恢复上具有重要意义。
带叶兜兰(Paphiopedilum hirsutissimun)为兰科
兜兰属地生或半附生植物,多生于海拔 700 ~ 1500
m的常绿阔叶林下、林缘石缝中或多湿润土壤中。
近年来发现广西的野生带叶兜兰分布破碎化现象加
剧,种群恢复的工作刻不容缓。利用组织培养技术
已经实现了带叶兜兰的快速化育苗,但是兰科植物
的快速生长技术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菌根化育苗技
术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6]。为此,本研究
以带叶兜兰菌根为材料,分离纯化其菌根真菌,研究
其类群特征并进行初步鉴定,为带叶兜兰菌根真菌
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1 材料与方法
1. 1 供试植株
野生带叶兜兰成年植株 2012 年采集于广西乐
业县,保存于广西农业科学院兰科植物资源圃,选择
长势良好的植株营养根。
1. 2 菌根真菌的分离和培养
1. 2. 1 分离及纯化培养基 分离菌根真菌培养基
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马铃薯 200 g,琼脂
6 g,葡萄糖 15 g,补水至 1000 mL,pH自然。依照常
规生物学试验方法,配置分离培养基,121 ℃高压湿
热灭菌 20 min,待培养基冷却至 45 ℃左右,加入链
霉素(100 μg /mL)和青霉素(100 μg /mL),摇匀后
制备平板。
1. 2. 2 菌根真菌分离及纯化方法 菌根真菌分离
按照常规组织分离法[7]:取带叶兜兰新鲜营养根,
选取在莱卡显微镜下观察具有菌丝团的根段,在流
水下冲洗干净,用 75 %乙醇漂洗分别处理 4、8 min,
无菌水冲洗 1 ~ 2 次,再用 10 % NaClO消毒 2、4、6、
8 min,无菌水冲洗 7 ~ 8 次。将预处理过的根切成 1
~ 2 mm的小段,然后将处理好的材料置于 PDA 平
板上,24 ℃恒温培养 3 ~ 5 d,可见从皮层细胞内长
出的菌丝长入培养基内。利用菌丝尖端挑取法对菌
株进行分离和纯化,再接到试管中保存。取表面消
毒最后一次冲洗的无菌水涂布于相同处理的 PDA
平板上作为对照检验消毒效果,结果对照实验并无
任何菌丝长出,多次重复均如此,证明表面消毒彻
底,从而保证了分离得到的真菌是菌根真菌而不是
表面附生真菌或杂菌。
1. 3 菌根真菌的形态学鉴定
将分离获得的菌株分别接到 PDA 培养基平板
上,24 ℃恒温培养,每天观察记录各菌株的菌落特
征,包括菌落形状、大小、色泽、生长速度及是否产生
色素和香味等情况。采取直接挑取法制片观察菌
丝、孢子梗及孢子形态等。菌种鉴定依据菌株菌落
的培养特征及菌株显微形态观察的结果,结合大量
可靠的文献资料,综合分析对比相关特征的异同,最
后确定鉴定菌株的分类地位。
2 结果与分析
2. 1 表面消毒时间对菌株分离的影响
如表 1 所示,通过 75 %乙醇和 10 % NaClO 设
定不同消毒时间对带叶兜兰菌根进行表面消毒,分
离到菌根真菌的数量有一定的差异,分离到菌株数
目变化为:a > c > b > g > h > e,f > d。其中处理 a 分
离到的菌株数目最多为 16 株,分离率为 66. 60 %,
处理 d 分离到的菌株最少为 4 株,分离率为 16. 70
%。随着 75 %乙醇灭菌时间的增加,分离到真菌的
数量有减少的趋势,75 %乙醇灭菌 4 min处理的平
表 1 不同表面处理带叶兜兰菌根真菌分离结果
Table 1 Result of isolation on P. hirsutissimun roots in different surface treatments
处理
75 %乙醇(min)
75 % ethanol
10 %次氯酸钠(min)
10 % NaClO
分离率(%)
Rate of isolation
获得的菌株(株)
Obtained quantity
of fungi
种属(属)
Fungi species
a 4 2 66. 60 16 1
b 4 4 41. 66 10 3
c 4 6 50. 00 12 2
d 4 8 16. 70 4 2
e 8 2 20. 80 5 1
f 8 4 20. 80 5 2
g 8 6 25. 00 7 3
h 8 8 25. 00 6 3
注:其中处理 d有 4 株分离到的真菌伴生有细菌,故未进行统计。
Note:Treatment d has 4 fungus with bacteria,so no statistics.
7132 期 王晓国等:带叶兜兰菌根真菌分离和初步鉴定
均分离率为 43. 74 %,平均分离到的菌株为 10. 5
株,而 75 %乙醇灭菌 8 min 的处理平均分离率为
22. 90 %,平均分离到的菌株为 5. 75 株。经过对分
离的菌株进行属的鉴定后,处理 a、e 各分离到为 1
个属,处理 c,d,f各分离到 2 个属,处理 b,g,h 各分
离到 3 个属。考虑到随着表面消毒时间越长,根部
表面和细胞间隙的附生菌或者杂菌杀死的几率更
高,分离到非菌根真菌的可能性更少。通过对菌根
真菌的分离率和菌株种数、种类比较,用 75 %酒精
漂洗根段 8 min,无菌水冲洗 2 次,再用 10 %NaCLO
消毒 8 min ,无菌水冲洗 7 ~ 8 次,比较适合带叶兜
兰菌根真菌的分离。
2. 2 带叶兜兰内生真菌初步鉴定结果
本次试验通过 8 种菌根表面消毒处理从带叶兜
兰根中分离到 52 个菌落,这些菌落有的单独着生在
培养基上,有的混杂在一起,经分离、纯化后,共获得
63 株真菌菌株。通过形态学和显微结构初步鉴定
除 8 株疑难种类较难鉴定外,其余 55 株真菌分别属
于 5 个不同的属,包括轮层菌属(Daldinia.)、镰刀
菌属(Fusarium)、碳团菌属(Hypoxylon)、毛壳菌属
(Chaetomiaceae)、胶膜菌属(Tulasnella),部分内生
真菌在 PDA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和显微结构描述
见表 2。鉴定的真菌大多数属于子囊菌门真菌共计
有 4 个属,其中镰刀菌属 17 株占总数 26. 98 %;轮
层菌属 15 株,占 23. 81 %;碳团菌属 4 株,占 36. 35
%;毛壳菌属 7 株,占 11. 11 %;担子菌门 1 个属,胶
膜菌属 12 株,占 19. 05 %(表 3)。
在这些菌属中,轮层菌属真菌主要由处理 a、b
分离得到,共分离到 12 株;镰刀菌属真菌主要由处
理 a、c分离得到,共分离到 13 株;碳团菌属真菌占
分离到菌株比例较小,处理 a 分离得到 2 株,处理 c
和处理 h各分离到 1 株;毛壳菌属真菌主要由处理 f
分离得到,分离到 5 株;胶膜菌属真菌主要由处理
g、h分离得到,共分离到 8 株。由此可见不同灭菌
处理对菌根真菌的分离有一定的影响。
表 2 带叶兜兰部分菌根真菌的初步形态鉴定结果
Table 2 Identified result of initial shap in P. hirsutissimun roots
菌株
Strain fungi
菌落形态
Colonial morphology
显微结构
Microstructure
分类推断
Classification and judgment
a-1-1 菌落为黑褐色,菌丝发达,气生菌丝较多,呈白色,束状
直立,生长速度 0. 31 ~ 0. 38 mm /h
子座球形或半球形,黑褐色;子囊孢子近椭
圆形,暗褐色
碳团菌属
Hypoxylon
a-6-2 菌落呈黑灰色,有同心轮纹,贴基生长,少气生菌丝,菌
丝生长速度 0. 33 ~ 0. 4 1mm /h
子座球形或近球形,表面着生;子囊孢子单
细胞、暗色
轮层碳菌属
Daldinia
c-5-1 菌落无色或浅淡黄色,似雪花状,气生菌丝极多,成细绒
毛状,菌丝生长速度 0. 24 ~ 0. 27 mm /h
分生孢子呈长椭圆状或镰刀状,两端尖,多
为 2 ~ 3 隔
镰刀菌属
Fusarium
f-2
菌落淡黄至深黄色,气生菌丝极少;孢囊呈球状,淡黄
色,孢子成球形,多呈小圆帽性突起;菌丝生长速度 0. 11
~ 0. 16 mm /h
菌丝多无隔,子囊着生有许多毛状附属丝,
子囊孢子单细胞,淡黄色,呈圆球形或椭圆
形
毛壳菌属
Chaetomiaceae
g-1 菌落乳白色,毯状,贴基生长,气生菌丝较多,呈长绒状,
菌丝生长速度 0. 127 ~ 0. 133 mm /h
菌丝直角或近直角分支,有横隔念珠状细胞
呈椭圆形或短圆柱状
胶膜菌属
Tulasnella
b-2-2 菌落淡黄色,菌丝初始为无色,气生菌丝较多,成丝状,
菌丝生长速度 0. 23 ~ 0. 28 mm /h; 菌丝多无隔,未见孢子着生
未定
Unidentified strains
c-6-2 菌落淡黄色,贴基生长,有绒毛状气生菌丝,菌丝生长速
度 0. 24 ~ 0. 27 mm /h 菌丝多无隔,未见孢子着生
未定种
Unidentified strains
表 3 不同处理菌根真菌数量
Table 3 Quantity of fungi on P. hirsutissimun in different treatments
处理
Treatment
总分离株
Total quantity of
isolated fungi
菌株所占的(%)
Rate of strain fungi
轮层菌(株)Daldinia 15 23. 81
镰刀菌(株)Fusarium 17 26. 98
碳团菌(株)Hypoxylon 4 6. 35
毛壳菌(株)Chaetomiaceae 7 11. 11
胶膜菌(株)Tulasnella 12 19. 05
未定种(株)Unidentified strains 8 12. 70
813 西 南 农 业 学 报 29 卷
3 结论与讨论
3. 1 表面消毒时间对菌株分离的影响
由于兜兰菌根真菌在根组织上的分布具有一定
的空间差异,有的分布于毛被,有的分布于外皮层和
内皮层甚至在木质部也有分布,而且菌根真菌的分
布不是均匀的,毛被和内皮层分布的相对较多一些,
而且在根基和根尖中存在的内生菌较少。因此,消
毒液的选择和处理时间及菌根真菌对分离培养基的
偏好及生长速度的影响,造成了不同处理对分离到
的菌根真菌种类和数量出现了一定的差异。本研究
采用 75 %乙醇与 10 % NaClO为消毒剂,通过比较
不同消毒时间下所得内生真菌的分离率和菌株种
数、种类来确定最适消毒时间。随着 75 %乙醇灭菌
时间的增加,分离到真菌的数量有减少的趋势;结合
分离的菌株数量和种类,75 %乙醇灭菌 8 min 再用
10 % NaClO 灭菌 8 min 处理方法比较适合带叶兜
兰菌根真菌的分离。
3. 2 带叶兜兰内生真菌形态初步鉴定
通过分离鉴定,本试验得到的菌根真菌中优势
菌群为镰刀菌属和轮层菌属。镰刀菌是一种世界性
分布的真菌,属于兼寄生或腐生真菌,大多数镰刀菌
为植物病原菌,导致植物产生花腐、茎腐、茎基腐、根
腐等多种病害[8]。然而从杏黄兜兰和硬叶兜兰菌
根中分离到的真菌类群中镰刀菌为优势菌群[9 - 10],
有研究表明从兰科植物中分离到的镰刀菌,可以促
进铁皮石斛种子的萌发和生长[11],说明了分离到的
镰刀菌并不是兜兰的致病菌。Hanne 也将镰刀菌属
归为兰科菌根真菌[12],这也表明了此次分离到的镰
刀菌属真菌为带叶兜兰的菌根真菌。轮层菌属大部
分种类能够引起寄主植物的白腐病,但其具有媲美
担子菌类的降解能力,可降解纤维素和木质素[13],
此次分离到的轮层菌为首次报道。带叶兜兰为半附
生种类,多生长在腐殖质基质上,这表明轮层菌可能
与带叶兜兰的生境有较大的关系,也有可能为潜伏
的致病菌。Kazuhiko Narisawa对深色有隔内生真菌
(Dark septate endophyte,DSE)类真菌进行了系统研
究,将毛壳菌属和碳团菌属部分种类划分为 DSE 类
真菌[14]。DSE真菌广泛存在于植物的表皮、皮层甚
至维管束细胞内,能够在细胞内或者细胞间隙形成
“微菌核”,菌丝具有明显的横隔。在对兜兰属植物
菌根染色观察时也发现了“微菌核”和明显的菌丝
横隔结构,表明这两类真菌为从带叶兜兰菌根中分
离出的 DSE 真菌。DSE 不具有宿主特异性在大多
数植物根系中均能够发现此类真菌,对 DSE 与铁皮
石斛组培苗和盆栽苗共生培养研究发现其能够明显
地促进铁皮石斛的生长,表现出较好的促生作
用[15]。胶膜菌属真菌为典型的兰科植物真菌(Or-
chid Mycorrhizal,OM)[16],广泛存在于大多数兰科植
物中[17 - 18],兰科植物种子必需与其共生后才能够萌
发[19]。本研究分离到 12 株胶膜菌属真菌,这些菌
株是否能够促进带叶兜兰种子的萌发还需进一步的
共生萌发实验。
由于植株来源、菌根分离方法、菌根真菌对分离
培养基的偏好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研究者分离到的
菌根真菌种类和数量有一定的差异[20]。兰科植物
不同的生长时期可能需要的菌根真菌种类不同,真
菌随着植物生长季节和营养需求规律呈现出相应的
多样性变化:萌发期和生长期的多样性较高,而到果
期则是大幅下降[3]。这些因素造成了并不能够较
为全面的分离到所有的带叶兜兰菌根真菌,需对不
同季节,不同生长期的带叶兜兰进行菌根分离。一
些子囊菌门真菌和大多数担子菌门菌株在培养状态
下较难形成产孢结构,筛选适当的诱导孢子形态的
培养基是制约菌种鉴定的一个难点。因此,尚有 8
株真菌因其未有孢子形态而无法进行准确的鉴定。
此次对所分离的真菌初步鉴定到属,真菌种的精确
定位需在传统形态学鉴定的基础上结合分子生物学
方法进一步鉴定。兰科植物与共生真菌的关系以及
利用共生真菌来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已成为兰
科植物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只是对带叶兜兰菌根真
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初步探讨了其共生关系,这些
真菌是否与带叶兜兰存在共生关系,还需将分离到
的真菌回接到寄主植物上进行下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Bowles M,Zettler L,Kelsey P,et 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il char-
acteristics,distribution and resoration potential of the federal threat-
ened eastern prairie frined orchid,Platanthera leucophaea (Nutt.)
Lindl[J]. The American Midland Naturalist,2005,154(2):273 -
285.
[2]Hsu Chia-chi,Chung Yu-Lin,Chen Tien-Chih,et al. An overview of
the Phalaenopsis orchid genome through BAC and Sequence analysis
[J]. BMC Plant Biol,2011,11(3):1 - 11.
[3]盖雪鸽,邢晓鸽,郭顺星. 兰科菌根的生态学研究进展[J]. 菌物
学报,2014,33(4):753 - 767.
[4]Dearneley J D W,Martos F,Selosse M A. Orchidmycorrhizals:molec-
ularecology,physiology,evolution and conservation aspects[J]. Fun-
gal Association,2012,9:207 - 230.
[5]kottke I,Suarez J P,Herrera P,et al. Atractiellomycetes belonging to
the‘rust’lineage (Pucciniomycotina)form mycorrhizae with terres-
trial and epiphytic neotropical orchids[J].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Biological,2012,227(1685):1289 - 1298.
[6]郑超文,肖娅萍. 兰科菌根真菌研究方法的概述[J]. 微生物学
杂志,2014,33(4):85 - 89.
[7]袁莉杭,陈金丹,陈 敏,等. 春兰菌根菌的分离及共生培养体系
9132 期 王晓国等:带叶兜兰菌根真菌分离和初步鉴定
的研究[J]. 微生物学杂志,2008,28(1):72 - 75.
[8]王献慧,魏 林,梁志怀,等. 镰刀菌属遗传多样性的 ISSR 分析
[J]. 长江蔬菜,2012,8(16):12 - 15.
[9]李 明,张 灼.杏黄兜兰菌根研究与应用[J].微生物学杂志,
2001,18(6):17 - 18.
[10]田 凡,朱国胜,桂 阳,等. 硬叶兜兰菌根真菌的分离及培养
特性研究[J]. 北方园艺,2012:61 - 64.
[11]陈 娟,谭小明,邢咏梅,等. 石斛属植物内生真菌及菌根真菌
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志,2013,48(19):1649 -
1653.
[12]Hanne N. Rasmussen.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study of orchid
mycorrhiza[J]. Plant and Soil,2002,244(12):149 - 163.
[13]Whalley A J S,Watiling R. Daldina vernicosa[J]. Transaction of
the British Mycological Society,1980,74:399 - 406.
[14]Narisawa K,HambletonS,Currah R S. Heteroconium chaetospira,a
dark septate root endophyte allied to the Herpotrichiellaceae(Chaeto-
thyriales)obtained from some forest soil samples in Canada using bait
plants[J]. Mycoscience,2007,48:274 - 281.
[15]谢 玲,张雯龙,覃丽萍,等.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引进菌
株对铁皮石斛的接种效应[J]. 南方农业学报,2014,45(6):
1010 - 1014.
[16]王 倩. 兰科菌根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与中国兰属植物共生关
系的研究[D]. 石家庄:河北农业大学,2010:3 - 36.
[17]姜 鹏,范 黎. 兰科植物与真菌共生关系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J].菌物学报,2009,15(6):895 - 901.
[18]李潞滨,胡 陶,杨 凯,等. 中国兰属植物菌根真菌的 AFLP
多样性分析[J].园艺学报,2008,35(1):81 - 86.
[19]孙晓颖,张武凡,刘红霞. 带叶兜兰种子原地共生萌发及有效菌
根真菌的分离与鉴定[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5,23(1):
59 - 64.
[20]Huynh T T,Thomson R,Mclean C B,et al. Functional and genetic
diversity of mycorrhizal fungi from single plants of Caladenia formosa
(Orchidaceae)[J]. Annals of Botany,2009,104(4):757 - 765.
( 责任编辑 温国泉)
023 西 南 农 业 学 报 29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