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论贵州苏铁和四川苏铁的分类学关系



全 文 :第 7 2卷 第 1期
19 9 9 年 2月

Gu i zh o u
州 林 业 科 技
Fo r e s tr y Se i e n e e n a dT
e e h n o lo g y
Vo l
.
27
,
N
o
.
1
F
e
b
. ,
1 9 9 9
论贵州苏铁和 四川苏铁的分类学关系
邓朝义
(贵州省黔西南州林科所 )
摘 要 通过野外考察活体植物 及室 内标本的研究 , 对贵州苏铁 仰ca , g iu hz ou 翻 51 L an et
R
.
F
.
z
o u 和 四川苏铁心 c a : : : e c人u a n e n s i : e h e n g e t L . K . F u 的分类学关系进行了讨论 , 建议作为
两个不同的种来处理较为适宜 。
关键词 苏铁科 ; 贵州苏铁 ; 四川苏铁 ; 分类
贵州苏铁场 c a s g : ` i z h o u e , , 5 15 I J a n e t R . F . Z o u 发表于 1 9 8 3 年 , 近年 , 有的学者主张将其
归人 四川苏铁 伪 c a s s z e c h u a n e n s i s C h e n g e t l一 K . F u ( 陈家瑞 , 1 9 9 3 , 1 9 9 5 , 1 9 9 6 ) 。 而有 的
学者主张独立为不同的种 (王定跃 、 邓朝义 , 1 9 9 5 , 1 9 9 6 , 管中天 , 1 9 9 6 , 杨四林 , 1 9 9 4 ) ,
这二者的分类学关系一直是 中国苏铁属植物分类的近年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 。 作者通过近年
对贵州苏铁 的整个分布区的各种形态变异特征 的全面的调查研究和对四川苏铁的活体植株的
考察对 比 , 对这些调查结果作一简要 的总结 。
1 四川苏铁和贵州苏铁 的发现过程
四川苏铁是 以栽培于四川峨眉山的雌株标本命名而发表的种 (郑万钧 、 傅立国 , 1 9 75 ) 。
栽培植株不仅见于四川 , 也见于福建 , 至今野生居群 尚未肯定 , 四川各地栽培的四川苏铁均
为无性系培育而来 。 近年在广西 、 云南也发现有 四川苏铁 的栽培植株 。 在越南也有报道 ( H i e p
.N .T
,
1 9 6 )
, 但也未肯定其野生情况 。
贵州苏铁是以产于贵州兴义的野生植株移植后的栽培植株上采集的标本命名发表的 (蓝
开敏 、 邹荣福 , 1 9 8 3 ) 。 发表时的特征描述包括 了产于望漠岩架的叉抱苏铁叶片的性状 。 特产
于滇黔桂交接地区的南盘江流域 , 故有人主张汉名为南盘江苏铁 。 该种植物最早汉名为兴义
苏铁 (王用平 , 1 9 8 1 ) 。 最早采集 到标本为 60 年代在安龙采到的营养体标本 (张志松 、 张永
田采集 ) , 后在 《泰 国植物 志 》 中被放 人蓖齿 苏铁 yC c a s P e c t i n a t a G r i f f . ( S m i t i n a n d T . ,
1 97 2)
。 贵州苏铁的开花结实能力较强 , 容易繁殖 , 近年 , 作者对其营养器官 、 繁殖器官 、 生
态学 、 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
2 关于贵州苏铁和四川苏铁分合的不 同意见
主张将贵州苏铁并人四川苏铁的见解是 : 贵州苏铁和四川苏铁的树冠相似 , 小叶中脉鲜
时与干时两面均显著隆起 , “ 贵州苏铁 ” 未受 粉的大抱子叶不育顶片因中央裂片不发育 , 在先
收稿日期 : 1 9 9 8一 1 2一 1 5
* 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贵 州 林 业 科 技 2 7 卷
端呈 圆形 , 种子硬种皮平滑 (陈家瑞 , 1 9 9 3 , 1 9 9 6 ) 。
主张将贵州苏铁和四川苏铁分开的见解是 : 贵州苏铁叶的羽状裂片较窄 , 长 18 一 2 c5 m , 宽
6一 I Om m , 叶片没有两型叶的现象 , 大抱子叶的不育顶片的顶生裂片常较侧生裂片宽大 , 顶
片羽裂较浅 , 胚珠较少 , 通常为 (2 ) 4一 6 ( 一 8) 枚 , 而四川苏铁为 ( 4) 6 ~ 10 枚 , 胚珠未见
着生于钻形裂片间的情况 。
在笔者的野外考察中 , 发现贵州苏铁在整个分布区内 , 叶的形态变异较大 , 大抱子叶的
变异也极大 , 大抱子叶的不育顶片先端近圆形这一特征是不稳定的 , 仅为其中的一种变异类
型 。 在其宽叶型的类型中 , 叶脉的情况似四川苏铁 , 即叶的羽状裂片背面的中脉较上面平坦 ,
这反映了两个近缘种在某些特征上的联系 。 由于四川苏铁至今未见到成熟的种子及雄性植株 ,
加之在其形态上也有与贵州苏铁的可区别之处 , 故此 , 建议暂时保留两个种的地位 , 待有关
工作深人研究后再作处理 , 这也有利于珍稀植物 的保护工作 。
3 贵州苏铁和 四川苏铁 的特征 比较 (见表 )
性状 四 川 苏 铁 贵 州 苏 铁
大抱 子叶
胚珠
分布区
黑色 , 常倒伏 , 圆柱形
有异型 叶性现象 , 即有宽叶及窄叶二型叶 , 羽状
裂片长 1 5~ 3 4e m , 宽 1 ~ 1 . 4 m m , 幼叶被锈色毛 。
大抱叶不育顶片 的顶 生裂片不宽大 , 具胚珠 6
( 4 ) ~ 1 0 枚 。
有生 于钻形裂片间的现象
未知
黑色 , 不倒伏 , 鼓形或圆柱形
无二 型 叶现象 , 羽 状裂片长 8 ~ 2c5 m , 宽 6 ~
n m m
, 幼叶被灰白色毛 。
不育顶片 的顶生裂片常宽大成菱形或 四方形 , 胚
珠 ( 2 ) 4 ~ 6 ( 8 ) 枚
不生于钻形裂 片间
南盘江 流域
研究标本 :
四川苏铁 伪 c a s s z e c h u a n e n s i s C h e n g e t I J · K · F u
四川 : 攀枝花市苏铁园 , 邓朝义 2 8 0 2 ( X IN ) 重庆市 , 西南农业大学苗圃 , 杨 四林 9 1 0 2 3
(X IN )
福建 : 沙县 , 刘训仁无号 ( X IN )
贵州苏铁 伪 c a s g u i z h o u e n s i: I班 a n e t R . F . Z o u 贵州 : 兴义市 , 蓝开敏 、 邹荣福 8 1一 8一 0 0 0 1
( T y p e G Z A C
,
X I N )
, 蓝开敏 、 刘大济 8 1 0 0 5 , 8 1 0 0 8 ( G Z A C ) , 邓朝义 8 6 1 0 4 ( X IN ) , 2 5 7 5 ,
8 8 2 9 2 ( X IN )
, 安龙县 , 邓朝义 1 3 6 6 ( X IN )
广西 : 隆林县 , 邓朝义 9 4 0 4 1 , 9 4 0 4 2 , 9 4 0 4 3 , 9 4 0 4 4 , 9 4 0 4 5 , 9 4 0 4 6 , 9 4 0 4 7 , 9 4 0 4 8 , 9 4 0 4 9 ,
9 4 0 5 0
,
9 4 0 5 1
,
9 4 0 5 2
,
9 4 0 5 3
,
9 4 0 5 4
,
9 4 0 5 5
,
9 4 0 5 6 ( A I
J
L X I N )
云南 : 沪西县 , 邓朝义 、 邓忠治 9 5 0 8 1 ( X I N ) , 弥勒县 , 邓朝义 , 邓忠治 9 5 0 8 2 , 9 5 0 8 3 ,
9 5 0 8 4
,
9 5 0 8 5
,
9 5 0 8 6
,
9 5 0 8 7 ( A l

I

X I N )
, 开远市 , 邓朝义 、 邓忠治 9 5 0 9 1 ( X I N ) , 9 5 0 9 2
( X IN )
, 邓朝义 9 5 1 5 2 , 9 5 1 5 3 ( X IN )
4 结论
鉴于四川苏铁和贵州苏铁在形态有仍然有可区别之处 , 故将其作为二个种来处理较为适
宜 。
1 期 邓朝义 : 论贵州苏猴和 四川苏铁的分类学关系 3 3
参考文献
1
.邓朝义 .贵州苏铁的变异类型 .植物学通报 , 1 9 9 5 ; 12 (专辑 ) : 28 ~ 29 ·
2
. 陈家瑞 . 中国苏铁 . 植物杂志 , 1 9 9 6 ; 2 : 3~ .6
3
. 王用平 . 我省珍贵稀有树种一兴义苏铁 . 林木育种通讯 , 1 981 ; 47 页 .
4
. 蓝开敏 、 邹荣福 . 贵州一种新苏铁 . 植物分类学报 , 1 9 8 3 ; 21 ( 2) : 2 09 一 21 .0
5
. 郑万钧 、 傅立 国等 . 中国裸子植物 . 植物分类学报 , 1 9 7 5 ; 13 ( 4) : 81 ~ 82 ·
6
. 郑万钧 、 傅立国 . 中国植物志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 9 7 8 ; 7 : 4 ~ 17 ·
7
. 管中天 . 四川植物志 , 成都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1 9 8 3 ; 2 : 4~ 12 ·
8
. 管中天主编 . 中国苏铁植物 , 成都 :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1 9 9 6 ; 9~ 20 ·
9
. 钟业聪 . 千年凤尾草 . 植物杂志 , 1 9 9 5 ; 48 .
1 0
.
C h e n C
,
Z h
o u
L
. ,
Y
a n g 5
. , e t a l
,
1 9 9 3
,
D i
v e r s it y o f C y e a s a n d T h e i r C o n s e r v a t io n i n C h in a
,
in T h
e
T h i
r
d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o n f e n e n e e o n C y e a o d B i o l ig y (A b s t r a e t )
1 1
.
D e n g C h
a o 一 y i 1 9 9 6
,
C y
e a s in G
u i z h o
u a n d I t s E e o l o g y
,
i n T h
e
F
o u r
ht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o n fe r e n e e o n C y
-
e a
d B i
o lo g y (A b s t r n e t ) : 2 5
·
1 2
.
J
o n e s D
.
L
. ,
1 9 9 3
,
C y
e a
d
s o
f t h
e
W
o r
l d
. ,
S m it h s o n ia n I n s t it u t i o n P r e s s
,
W
a s
h i n g t
o n , D
·
C
·
1 3
.
T
a n g W
.
1 9 9 4
,
T h
e
C y
e a
d
s o f C h i n a
,
Jo u r n
.
C y
e a d
·
S o e
,
V o l
·
1
·
1 4
.
e h e n e
.
J
. ,
1 9 9 6
,
A R e v is io n o f e y e a , L
.
( e y e a d a e e a e ) i n e h i n a
,
in t h e F o u r t h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o n f e r
-
:
e n e e o n C y
e a
d B il o l o g y (A b s t r a e t )
:
1 1
.
1 5
.
H i e p N
.
T
.
1 9 9 6
,
C y
e a s
L
.
i n V ie t n a m a n d T h e i r E e o lo g y
,
C Y C A D
,
9 6
·
16
. 王定跃 、 彭晗 . 四川苏铁模式产地的生长调查及其起源考证 . 植物学通报 , 19 95 ; 12 (专辑卜 21 ~
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