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北方园艺2016(20):187~194 ·专题综述·
第一作者简介:易双双(1984-),女,硕士,研究实习员,现主要从事
热带花卉遗传育种等研究工作。E-mail:yishuang8410@163.com.
责任作者:尹俊梅(1968-),女,研究员,现主要从事热带花卉种质
资源与遗传育种等研究工作。E-mail:yinjunmei2004@163.com.
基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
(1630032013004,1630032014014)。
收稿日期:2016-07-21
DOI:10.11937/bfyy.201620049
兰花遗传转化技术研究进展
易 双 双,陆 顺 教,杨 光 穗,尹 俊 梅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部华南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
海南省热带观赏植物种质创新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 儋州571737)
摘 要:兰花是世界重要的盆栽观赏植物和切花花卉,利用转基因技术进行兰花基因工程育
种和基因功能研究是近年来兰花育种的热点,而高效稳定的兰花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是兰花基
因工程育种的关键基础。现综述了近年来兰花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包括转化受体、转化方法、影
响转化效率等相关因素,以期为兰花遗传转化技术的提高、转基因新品种的培育等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兰花;遗传转化技术;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 68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09(2016)20-0187-08
兰花是兰科(Orchidaceae)植物的统称,是开花植物
中最大的科之一,约有800多个属25 000~35 000个
种[1],具有广泛的生态多样性。其花色丰富艳丽,花型
多姿多态,花期长,观赏价值高,特别是作为切花和盆栽
观赏植物,广受种植者和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兰科植物
中几个大属的兰花,如蝴蝶兰、石斛兰、文心兰等是重要
的商业品种,在全球种植业中具有重要意义,每年可产
生数百万美元的经济效益[2],但仍具有开花周期长、花
期调控难、花型花色不丰富、病虫害严重、栽培和养护环
境苛刻等普遍问题[3]。常规杂交育种方法能改变某些
性状,但由于兰花童期长,再生周期长,如回交需要花费
相当长的时间,且不能确保是否获得预期的目标性状,
另外常规育种也较难突破种间杂交不亲和以及不良基
因性状间的连锁等问题,因此利用常规育种方法对其进
行基因改良仍存在一定局限性[4]。随着目前兰花产业
的发展,迫切需要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转基因育种技
术,对品种进行遗传改良如改变花型、花色、香气、株型、
大小等,提高对低温或高温胁迫的耐性、对病虫害的抗
性等,进而创造新种质、培育新品种,以满足企业生产和
大众消费需求。
随着植物基因工程的快速发展,利用转基因技术进
行基因工程育种和基因功能研究成为一种重要手段。
转基因育种在兰花的遗传改良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具有
极为广阔的前景。目前关于兰花遗传转化的报道较多,
但普遍转化效率不高,大批量规模化的遗传转化突破性
进展报道尚少。该研究综述了国内外兰科植物遗传转
化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目前兰科植物中常用的遗传转化
方法,同时对转化体系的建立及完善、影响转化效率的
关键因素等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兰科植物遗传转化技术
的提高、转基因兰花新品种的培育等研究提供参考。
1 遗传转化受体
遗传转化受体材料的选择及其再生能力对转化效
率至关重要。受体材料需具有高效稳定的再生能力和
较高的遗传稳定性,并有大量稳定的外植体来源[5]。目
前兰科植物的转化受体大多为原球茎(protocorm)或类
原球茎PLBs(protocorm-like bodies)。据报道,具有活性
的正在分裂的细胞更适合作为转化受体,例如愈伤组
织[6]。但一般认为兰科植物的愈伤不太适合作为转化
受体,因为愈伤较难维持单一细胞,易发生变异,且易形
成嵌合体[7-8]。KUEHNLE等[9]认为胚性愈伤更适合作
为兰花的转化受体材料,因为转化后可直接获得再生植
株,不必经历胚胎发生阶段,因此不易形成愈伤嵌合体
或新的体胚,且在此过程中,可以有效去除非转化细胞。
但兰科植物胚性愈伤的诱导需要添加特殊物质,且诱导
出的愈伤组织生长能力有限,继代培养困难。MISHIBA
等[10]认为原球茎用作转化受体具有较好效果,但TEE
等[11]认为在兰科植物的遗传转化体系中,利用体胚或原
球茎作为转化受体易产生嵌合体。类原球茎PLBs是目
前兰科植物较为理想的转化受体材料,在转化中具有较
高的再生率,PLBs作为转化受体已成功应用于蝴蝶
兰[12-13]、石斛兰[14-15]、文心兰[14,16-17]、大花蕙兰[6]等。另
781
·专题综述· 北方园艺2016(20):187~194
外,BELARMINO等[18]以悬浮细胞为受体材料得到了
蝴蝶兰的转基因植株。但也有研究表明,悬浮细胞的
获得很困难,不适宜大范围应用[19]。近年来,刘其府
等[20]报道了通过子房注射的农杆菌介导的金钗石斛
的遗传转化,该方法突破了传统的转化受体材料的界
限,为诱导试管内开花或试管内败育的组织或器官提
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21],该方法也适用于其它兰
花[22]。利用子房注射进行遗传转化可进一步加速兰
花的育种进程。
2 选择剂及选择时间
兰科植物本身是耐受氨基糖苷类物质,可利用大多
数转基因植物细胞选择抗生素作为筛选剂,如卡那霉
素、潮霉素,但低浓度的选择压易得到嵌合体或假阳性
植株,浓度过高又使得后期筛选阶段转化受体的组织难
于恢复及生长[23]。有报道称100~200mg·L-1的卡那
霉素对石斛的遗传转化筛选有效,但未转化组织的死亡
要长达3.5个月以上[24]。YANG等[6]在大花蕙兰遗传转
化的 研 究 中 发 现,在 培 养 基 中 添 加 浓 度 大 于
100mg·L-1的卡那霉素便可使未经过转化的大花蕙兰
PLBs(无卡那霉素的抗性标记)在45d左右死亡,而王
微等[25]报道大花蕙兰在添加浓度高达600mg·L-1卡
那霉素的培养基上仍能存活,只是在分化方面出现了受
抑制现象。金苹[26]在文心兰遗传转化的研究表明,文心
兰原球茎对卡那霉素敏感,25mg·L-1卡那霉素能够有
效地抑制原球茎的生长并使其致死,而50mg·L-1卡那
霉素能够有效地抑制未转化植株的生根。潮霉素也成
功用于选择转化和未转化组织[18,27-28],如大花蕙兰对潮
霉素(Hyg)十分敏感,5.0mg·L-1 Hyg对转化后的
PLBs有较好的筛选效果,筛选后最高成活率为
13.0%[25]。相对而言,Bar(除草剂基因)可能更有效,因
为约1.0mg·L-1的选择剂在应用4周内就能够有效抑
制兰花PLBs的生长[29]。
转化后的选择时间直接影响转化效率。YU等[30]
报道转化后若早于2周进行抗性筛选,石斛兰(Den-
drobiumMadame Thong-In)转化受体容易坏死,而转化
后2~3个月再进行抗性筛选则转化效率会大大提高。
YANG等[6]也报道利用基因枪轰击后在无抗生素的培
养基上培养30d后大花蕙兰产生了PLBs。而与此相
反,MEN等[28]则认为转化后进行延迟筛选的石斛兰
(D.nobile)转化效率更低,尤其是在抗性筛选延迟到1
个月后仍未获得转化体。
可见,不同物种的遗传转化所选用的选择剂种类、
浓度、时间各不相同。如在文心兰的转化中,选择培养基
中添加100mg·L-1的特美汀(Timentin),仅诱导3d就
可进行选择培养[16]。而在蝴蝶兰的转化中,选择培养基
中添加100mg·L-1的卡那霉素,诱导30d后才进行选
择培养[31]。BELARMINO等[18]报道在蝴蝶兰的遗传转
化中,需2步共培养的方法且需添加200μmol·L-1的
乙酰丁香酮,同时需要高浓度(200mg·L-1)的潮霉素
或遗传霉素。
3 选择标记基因和报告基因
大多数兰花的选择标记基因为抗生素抗性基因,如
新霉素磷酸转移酶Ⅱ(NPTⅡ)、潮霉素磷酸转移酶(HPT
Ⅱ)、草甘膦(PPT)等。最常用的2个报告基因为β-葡糖
醛酸酶基因(GUS)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目前
在兰科植物中已成功导入了选择标记基因和报告基因,
包括 NPTⅡ、HPTⅡ、Bar、GUS、GFP、荧光素酶基因
(LUC)等。其中,GUS检测广泛应用于转化体的瞬时表
达[20,24,30,32-35]。若转化载体中使用了NPTⅡ或HPTⅡ,
一般在卡那霉素或潮霉素抗性筛选后就直接进行GUS
检测[20,27-28,33,36]。尽管GFP也广泛应用,但目前在兰科
植物中报道不多。TEE等[11]在石斛兰(Dendrobium
‘Sonia 17’)中导入了GFP,随后,又报道了在相同条件
下GFP的表达要高于GUS的表达[32]。CHIA等[23]报
道LUC基因作为选择标记基因,通过在培养基中加入
LUC基因的底物,在轰击石斛兰PLBs 21d后,应用特
殊的显微镜设备,经过3次选择筛选发光的组织,得到
了转基因植株。Bar基因作为选择标记基因已经成功
应用于蜘蛛兰(Brassia)、卡特兰(Catleya)、五唇兰
(Doritaenopsis)的遗传转化[29]。目前,甜椒的铁氧还原
蛋白类似基因plfp(ferredoxin-like protein)作为选择标
记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成功导入到文心兰中,该基因
主要用于抗软腐病,且转化植株抗性提高[37],说明plfp
基因也可作为兰花遗传转化的选择标记基因。
4 启动子
利用启动子可以有效诱导转化受体进而提高转化
效率,因为启动子可以在目标组织中特异表达。目前大
多数兰花的转化都利用了组成型启动子如CaMV35S,
该启动子在大多数转化受体中能持续表达。邵寒霜
等[38]构建以UBI为启动子的高效单子叶植物表达载
体转化文心兰,并获得了一些抗性克隆。YU等[30]对
兰花开花相关基因DOMADS1启动子的研究发现,启
动子的长度及包含的调控原件影响基因的表达部位和
表达水平。TEE等[11]利用CaMV35S、HBT和UBI启
动子对GFP基因在石斛兰中的表达影响进行了研究,
发现CaMV35S驱动下的GFP 瞬时表达率最高,而
HBT和UBI驱动下的GFP瞬时表达率则相对较低。
SUWANAKETCHANATIT等[39-40]分析了CaMV35S、水
稻Act-1和玉米Ubi-1启动子对所转化基因在石斛兰类
原球茎和花萼中的表达特性影响,发现在3个启动子驱
881
北方园艺2016(20):187~194 ·专题综述·
动下的GUS基因在类原球茎中均获得不同水平的表
达,其中玉米Ubi-1启动子驱动的GUS表达水平最高,
CaMV35S和水稻Act-1启动子驱动的GUS分别在花萼
中表达,其花萼脉管组织染色明显,而Ubi-1启动子则未
在花萼中观察到GUS表达。KOO[41]研究发现含5′-
UTR内含子的石斛DmACT1(Dendrobium Actin 1)启动
子活性显著增强,且比含有内含子的水稻Actl启动子的
活性强10倍左右,认为含5′-UTR内含子的DmACT1
启动子是增强石斛中转入基因表达水平的重要工具。
上述研究表明启动子对遗传转化的基因表达具有
重要作用。也有研究报道,部分组成型启动子在转基因
兰花成熟组织部位的表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39],可能在
兰花的花朵中其启动子的顺式元件或者反式作用因子
受到限制的原因。而诱导型启动子或组织特异型启动
子,或许可以避免组成型启动子的这些弊端,成为今后
兰花定向转基因育种的重要途径之一。
5 兰花遗传转化方法
植物遗传转化方法通常包括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
转化法、花粉管通道法、电激法、PEG法等。关于兰花,
目前常用的方法为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法,而花粉管
通道法、电激法、PEG法报道较少,见表1。
表1 近年来兰花的遗传转化情况
Table 1 The statistics of orchids genetic transformation in recent years
种类 外源基因 转化受体 转化方法 转化结果 参考文献
Species Exogenous gene Acceptor Method Result Reference
蝴蝶兰
GUS 原球茎 农杆菌介导 获得转化体 [31]
- 花 花粉管通道法 获得转化植株 [42]
GUS 愈伤组织、原球茎 农杆菌介导 获得转化植株 [18]
GAFP-NP1 无菌苗叶片 农杆菌介导 获得280株抗性芽(随机检测16株呈阳性) [3]
LycB 幼胚 农杆菌介导 获得114株抗性苗,仅4株检测呈阳性 [43]
GUS 原球茎 农杆菌介导 GUS瞬间表达检测 [44]
GUS 类原球茎 农杆菌介导 获得17株转化植株(PCR检测) [45]
RACOACS融合反义基因 原球茎 农杆菌介导 获得转化植株 [46]
ACS反义基因 原球茎 农杆菌介导 获得转化植株 [47]
ACS反义基因 原球茎 农杆菌介导 获得2株转化植株 [48]
石斛兰
PRSV-CP 原球茎 基因枪 获得转化植株 [9]
LUC 原球茎 基因枪 仅获得嵌合植株 [23]
AFP 愈伤组织 农杆菌介导 获得6株抗性植株(PCR检测) [49]
AFP 愈伤组织 基因枪 获抗性愈伤 [49]
AP1 愈伤组织 农杆菌介导 69个转基因株系,转化效率为18.37%(Southern杂交检测) [50]
CHSA 愈伤组织 农杆菌介导 4个转基因株系,转化效率为16.70%(Southern杂交检测) [50]
LEA3 类原球茎 基因枪 获得7株抗性植株(PCR检测) [51]
GUS 类原球茎 农杆菌介导 获得3个转基因株系(GUS、PCR、Southern杂交检测) [52]
ACS反义基因 原球茎 农杆菌介导 获得10株转化植株(PCR检测) [53]
NAC 原球茎 超声波辅助农杆菌介导法 获得抗性愈伤12块 [54]
CyMV-CP、ORSC-CP 类原球茎 农杆菌介导、基因枪 获得转化植株 [55]
GUS 类原球茎 农杆菌介导 75.0%的GUS瞬间表达检测 [15]
文心兰
LFY基因 原球茎 基因枪 卡那霉素抗性克隆 [38]
GUS 原球茎 农杆菌介导 获得转基因植株 [16]
pflp(甜椒类铁氧蛋白基因) 原球茎 农杆菌介导 获得转基因植株 [37]
pflp(甜椒类铁氧蛋白基因) 原球茎 基因枪 获得转基因植株 [56]
GAFP-NP1 愈伤组织 农杆菌介导 获得4株抗性芽,未检测 [3]
GUS 愈伤组织 农杆菌介导 GUS瞬间表达检测 [44]
ACS反义基因 原球茎 农杆菌介导 获得9株转化植株(PCR检测) [26]
CyMV-CP、ORSC-CP 类原球茎 农杆菌介导、基因枪 获得转化植株 [55]
CBF3 原球茎 农杆菌介导 获得3个转化株系 [57]
CBF3 原球茎 基因枪 未获得转化体 [57]
大花蕙兰
GUS 类原球茎 基因枪 获得转化植株 [6]
GAFP-NP1 体胚 农杆菌介导 获得8株抗性芽,未检测 [3]
GUS 原球茎 农杆菌介导 获得2株转化植株 [25]
五唇兰
Bar 类原球茎 基因枪 获得转化子 [29]
GUS 花粉 电激法 GUS瞬间表达检测 [58]
春兰×大花蕙兰 CLF 原球茎 农杆菌介导 获得1个抗性体,结果需进一步验证 [59]
蜘蛛兰 Bar 类原球茎 基因枪 获得转化子 [29]
卡特兰 Bar 类原球茎 基因枪 获得转化子 [29]
Aranda GUS 原球茎 基因枪 GUS瞬间表达检测 [60]
万代兰 GUS 原生质体 PEG法 GUS瞬间表达检测 [61]
墨兰 GUS 根状茎 农杆菌介导 获得3株转基因植株 [62]
981
·专题综述· 北方园艺2016(20):187~194
5.1 农杆菌介导法
农杆菌介导法(Agrobacterium-mediated)是根癌农
杆菌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或 发 根 农 杆 菌
(Agrobacterium rhizogenes)的Ti质粒或Ri质粒编码的
Vir蛋白将转移DNA(T-DNA)导入植物细胞,实现在基
因组中的整合,并稳定表达。过去一直认为农杆菌介导
的遗传转化对于单子叶植物较难,主要是因为单子叶植
物缺乏毒性基因-Vir区基因表达的诱导物。但石斛兰
和文心兰遗传转化的成功说明了共培养基中的酸性物
质能够激活农杆菌Vir区基因的诱导,也进一步证明了
Vir区基因诱导物松柏醇的存在[16,63-65]。松柏醇在兰花
的PLBs中含量较高,约是兰花其它组织中的11倍多,
光照能够促进松柏醇在PLBs中的含量增高,并维持其
稳定性[63],说明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中PLBs是理
想的转化受体,证实了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兰花遗传转化
的可行性。
近20年来,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兰花遗传转化方面
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和成功。转化的物种主要
包括蝴蝶兰、石斛兰、文心兰、蕙兰等,其它兰花目前报
道较少。
在蝴蝶兰的遗传转化方面,HSIEH等[31]以蝴蝶兰
的原球茎为转化受体,利用农杆菌介导进行转化,通过
GUS检测获得了转化体。柴明良等[66]也利用农杆菌介
导的转化方法将潮霉素抗性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转入蝴蝶兰中,得到了转化株。姚振[43]以蝴蝶兰幼胚为
转化受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获得转化LycB 基因
(类胡萝卜素合成酶基因)的植株4株。李杰[3]以蝴蝶兰
叶片为外植体进行农杆菌侵染,共获得280株抗性芽,随
机抽取16株进行PCR检测,初步证明外源GAFP-NP1
双价抗病基因已整合到抗性植株的基因组中。郝曜山
等[45]利用农杆菌侵染并在侵染前后辅以超声波及负压
处理的方法将GUS基因导入到蝴蝶兰中,经抗性筛选
后,17株PCR检测呈阳性。潘才博[67]、王宇腾[46]、牛苏
燕[47]分别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ACC反义基因导入蝴蝶
兰中,得到了转化植株。
在石斛兰的遗传转化方面,1998年,NAN等[68]首
次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成功转化了石斛兰。2001年,
YU等[64]利用石斛兰杂交种(D.Madame Thong-In)
PLBs的薄层细胞将兰花的同源异型基因DOH1反义基
因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石斛兰,并获得了转化植株,在
转基因植株中,出现了不正常的多态茎植株和早花表
型。卢毕生[49]采用农杆菌介导法,以石斛兰愈伤组织为
转化受体,获得了抗冻蛋白AFP的转基因植株,对转基
因植株进行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检测,结果证明
转入基因已整合到石斛兰基因组中,但其表达量有待于
进一步研究。聂小容[50]通过农杆菌介导将花期基因
AP1和来自矮牵牛的花色基因CHSA分别导入到石斛
兰(Dendrobium nobile)中,其中AP1获得69个转基因
株系,最高转化效率达到18.3%,Southern杂交检测表
明AP1基因被完整的整合到石斛兰基因组中,且为多拷
贝插入;而CHSA得到4个转基因株系,转化效率达到
16.7%,Southern杂交检测表明CHSA基因被完整的整
合到石斛兰基因组中,且为多拷贝插入,而Northern杂
交表明CHSA基因获得成功转录。冯莹[53]将ACS反
义基因利用农杆菌法成功地导入石斛兰中,获得13株
转化植株,转化效率达到12.15%,经GUS组织化学染
色和PCR检测证实GUS基因已经整合到石斛兰基因组
中。
在文心兰的遗传转化方面,2003年,LIAU等[16]以
PLBs为转化受体,通过农杆菌介导将来自甜椒的抗软
腐病基因pflp导入文心兰中,最终共获得17株转化植
株,对转化植株进行Southern、Northern和Western检测
证明外源基因成功导入到转化受体中,生物学鉴定表明
转基因植株对软腐病的抗性提高。2007年,满若君[44]
将适宜蝴蝶兰遗传转化的条件应用于文心兰的遗传转
化,仅能得到较低的转化率。2009年,金苹[26]将ACS反
义基因利用农杆菌法成功导入文心兰中,获得23株抗
性植株,经GUS组织化学染色和PCR检测,证明有9株
转基因植株的ACS反义基因和GUS基因已经成功整合
到文心兰基因组上。2010年,甘露[57]利用农杆菌介导
法转化文心兰PLBs,获得5个抗性株系,通过PCR检测
和Southern杂交验证有3个株系为阳性,表明这3个株
系已经成功将拟南芥CBF3整合到基因组中。
近年来,农杆菌介导法在其它兰花的遗传转化方
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2011年,徐京[59]探讨了春兰×
大花蕙兰杂交种的遗传转化方法,成功的将黄瓜LFY
同源基因CFL基因导入到春兰×大花蕙兰杂交种中,
经GUS染色及PCR验证,CFL基因整合到兰花基因组
中,且转基因植株的花芽形成时间大大缩短。同年,王
微等[25]以大花蕙兰PLBs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
方法获得了2株转基因大花蕙兰植株。最近,2015年,
谢利等[62]以墨兰(Cymbidium sinensis cv.‘Qijianbaimo’)
的根状茎为受体材料,研究了影响农杆菌介导墨兰遗传
转化效率的因素,经PCR和GUS染色检测鉴定,获得了
3株转基因植株,转化效率为0.75%。
5.2 基因枪转化法
基因枪转化法(particle bombardment)也称微弹轰
击法,主要是通过物理介导的方法,利用低压气体加速
将包裹在金粉或其它惰性金属材料上的DNA分子导入
植物细胞,从而实现在植物基因组中的整合。该方法对
外植体的基因型无依赖性,可转移多拷贝的DNA片段,
但片段相对较小,易发生基因重组,易出现嵌合体,且费
091
北方园艺2016(20):187~194 ·专题综述·
用昂贵。
1992年,KUEHNLE等[9]利用基因枪法转化石斛
兰原球茎,并对转基因植株进行了卡那霉素筛选和PCR
检测,但转化效率不高,在13株表现抗生素抗性的转基
因植株中产生了12株嵌合体,仅1株检测到转入的目的
基因PRVCP。1994年,CHIA等[23]利用基因枪法将荧
光素酶基因LUC导入石斛兰中,并以该基因为报告基
因进行后续的筛选,避免了抗生素筛选的弊端,Southern
和Northern杂交表明该方法对石斛兰的筛选有效,但该
筛选方法操作不便且费时费力。1996年,ANZAI等[69]
利用微弹轰击法成功转化了蝴蝶兰,但转化效率不高。
1999年,YU等[27]利用基因枪法转化了石斛兰杂交种,
用50mg·L-1的潮霉素作为选择压,成功得到了转基因
植株,转化效率约为5%~10%。同年,YANG等[6]应用
200mg·L-1的卡那霉素为选择压,利用基因枪法将
NPTⅡ和GUS基因转化蕙兰的PLBs,并进行了PCR和
Southern检测,结果表明液体培养的PLBs较固体培养
具有更高的转化效率。随后,KNAPP等[29]利用Bar基
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进行了蜘蛛兰(Brassia)、卡特兰
(Catleya)和五唇兰(Doritaenopsis)3种兰花的遗传转
化,并获得了转化子。MEN等[70]研究报道利用基因枪
法轰击金钗石斛(D.nobile)和蝴蝶石斛(D.phalaenopsis),
研究发现在轰击2d后进行抗性选择压筛选可以获得最
高的转化效率,2种石斛的转化率分别达到2%和12%,
Southern杂交发现蝴蝶石斛中多为单拷贝插入,而金钗
石斛则多为多拷贝插入。TEE等[11]通过基因枪法探讨
了石斛兰不同愈伤类型以及花序尖端分生组织对遗传
转化效率的影响,发现所有类型的转化受体均是在转化
后2d获得最多的GFP表达组织,B型愈伤GFP的表
达最高,A型愈伤的再生能力最强,均比较适合作为石
斛兰遗传转化的受体。
在国内,利用基因枪进行兰花遗传转化的研究较
晚。邵寒霜等[38]应用基因枪法将花发育调控基因LFY
cDNA转入文心兰原球茎中,获得了一些转化抗体。陈
志俊等[60]利用CaMV35S启动子驱动的GUS标记基因,
研究了外加激素、高渗处理条件、基因枪压力以及轰击
次数对微弹轰击法转化Aranda兰花转化效率的影响。
杨雪飞[51]研究了基因枪法对铁皮石斛的遗传转化,以铁
皮石斛PLBs为外植体,采用基因枪法将LEA3导入铁
皮石斛中,获得11株抗性植株,经PCR检测有7株呈
阳性。张振华[55]进行了石斛兰、文心兰CyMV-CP、
ORSV-CP基因的研究,基因枪轰击转化的阳性率达到
20.8%。
5.3 其它转化方法
除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法外,兰科植物的转化方
法还包括花粉管通道法、电激法、PEG法,但所见报道较
少。HSIEH等[42]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带有报告基因的
载体成功导入了蝴蝶兰中。GRIESBACH等[58]报道了
应用电激法在五唇兰花粉中导入花色素苷合成的调控
基因,并在花中获得瞬间表达,其花瓣颜色发生变化。
STEINHART等[61]应用PEG法将GUS基因转入到
万代兰中,并检测出瞬时表达。另外,超声波辅助农杆
菌介导法(Sonication-assisted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SAAT)是一种新的转化方法,它结合了
超声波法与农杆菌介导法2种技术。目前,石彩娟[54]建
立了SAAT法介导铁皮石斛的遗传转化体系,得到抗性
愈伤12块。
6 影响兰科植物遗传转化效率的其它因素
影响兰科植物遗传转化的因素很多,除了上述的转
化受体(外植体的种类及生理状态)、筛选条件(筛选剂
和筛选时间)、启动子、转化方法等,但还有一些其它影
响因素。
在农杆菌介导的兰花的遗传转化中,不同类型的农
杆菌菌株影响转化效率。BELARMINO等[18]报道在转
化蝴蝶兰时,LBA4404转化效率比EHA101要高出约1
倍。但LIAU 等[16]研究表明分别使用 LBA4404和
EHA105转化文心兰,其转化效率无显著差异,而张妙彬
等[52]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石斛兰PLBs,发现EHA105
比LBA404对石斛兰的转化效率要高出约6倍。因此,
不同的兰花种类其适合的遗传转化农杆菌菌株不一致。
农杆菌的菌液浓度、菌液侵染时间以及乙酰丁香酮
的添加及浓度等均影响转化效率。石斛兰和文心兰在
遗传转化的共培养中添加乙酰丁香酮,且均提高了转化
效率[16,63-65]。满若君[44]报道了蝴蝶兰和文心兰的遗传
转化体系,以蝴蝶兰原球茎为外植体进行农杆菌侵染,
预培养3d,菌液侵染浓度OD600为0.3,侵染10min后,
共培养5d并添加100μmol·L-1 AS,瞬间表达率最
高,而文心兰则预培养2d,菌液侵染时间为5min,共培
养时间为3d。张妙彬等[52]的研究表明石斛兰的转化中
较高浓度的侵染液转化效率更高,OD600为1.0或1.2
时,要比OD600为0.6或0.8时的转化效率高出2倍,且
当 OD600为1.0时不添加 AS的转化效率最高达到
44.4%。而在蝴蝶兰的遗传转化中,崔波等[48]研究表
明,在OD600值为0.2~0.3的农杆菌菌液中侵染120min
后,放入含有20mg·L-1 Mer(Meropenem,美罗培南)
和2.0mg·L-1 PPT(Glyphosate,草甘膦)的筛选培养
基中的原球茎,遗传转化效率最高,且AS添加浓度以
200μmol·L-1为最佳。
另外,LI等[56]报道了文心兰的高效转化方法,将文
心兰的PLBs在0.5g·mol-1的蔗糖中预培养2h,通过
基因枪轰击导入pflp,结果显示轰击40d后经过蔗糖
处理的转化率是未处理对照的14.8倍,因此认为在文心
191
·专题综述· 北方园艺2016(20):187~194
兰中进行蔗糖的预培养可以有效提高转化效率。
在基因枪法的遗传转化中,轰击损伤(细胞损伤)和
轰击效率(接受金粉的细胞数)二者之间的平衡、轰击参
数、微弹速度、射程、轰击次数、DNA纯度、DNA沉淀剂
(氯化钙与亚精胺)等均影响转化效率。杨雪飞[51]、张振
华[55]的研究均证明,每皿轰击2次的抗性PLBs得率明
显高于轰击1次的得率。另外,微弹载体的种类与用量
也影响转化效率。目前通常使用金粉和钨粉,TEE等[32]
研究表明,金粉用量过高会降低转化石斛兰PLBs的GFP
和GUS基因的表达率。杨雪飞[51]采用粒径为1μm的
金粉作为微弹载体,每枪金粉用量500μg·枪
-1,但张
振华[55]采用直径1μm的钨粉微粒为载体。
7 问题与展望
近20年来,兰科植物在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优化
及目标基因的转化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较多
的问题尚待解决:1)目前兰花的遗传转化效率普遍较
低,难以在转基因培育新种质上进行应用。因此,如何
提高转化效率仍是今后兰花转基因技术研究的关键。
2)兰花的转基因假阳性率较高,大量经过抗性筛选的植
株在经分子检测时为阴性,如何降低假阳性率是兰花转
基因技术研究的关键之一,而选择适宜的筛选剂、选择
压、筛选时间以及筛选培养基等是研究的重点。3)在遗
传转化中,菌株的针对性非常关键,不同材料其最高效
的遗传转化菌株存在差异,而目前针对菌株的筛选研究
较少。因此,应根据不同目的材料筛选适宜的遗传转化
菌株,或者研究开发出较通用的兰花遗传转化菌株。4)
兰花种类繁多,可用于观赏的兰花资源广泛,但目前兰
花遗传转化研究均集中于主要的兰花如蝴蝶兰、石斛
兰、文心兰等,大量具有发展前景的兰花未开展这方面
的研究。因此,应加大兰花遗传转化研究的覆盖面,开
展其它种类兰花的遗传转化技术研究。5)基因工程为
实际应用的技术,而目前兰花的遗传转化大多为报告基
因的导入,较少进行具有提高兰花观赏品质、抗逆性等
目的基因的导入。因此,目的基因的转化将是兰花遗传
转化的研究热点,将会出现更多的高观赏品质的转基因
新种质。
随着植物分子生物学及植物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发
展,兰花的遗传转化将会随之得到快速的发展,而且将
会在兰花育种的实际应用中得到广泛且高效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ARDITTI J.Fundamentals of orchid biology[M].New York:Wiley,
1992.
[2] ALALM M K,RASHID M H,HOSSAIN M S,et al.In vitro seed
propagation of Dendrobium (Dendrobium transparens)orchid as influenced
by diferent media[J].Biotechnology,2002(1):111-115.
[3] 李杰.几种名贵洋兰转基因受体系统的建立及遗传转化[D].南京:
南京林业大学,2005.
[4] YU H,GOH C J.Di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during floral transition in
an orchid hybrid DendrobiumMadame Thong-In[J].Plant Cel Reports,2000
(19):926-931.
[5] 王关林,方宏筠.植物基因工程[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517-531.
[6] YANG J,LEE H,SHIN D H,et al.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Cymbidum
orchid by particle bombardment[J].Plant Cel Reports,1999(18):978-984.
[7] ISHII Y,TAKAMURA T,GOI M,et al.Calus induction and somatic
embryogenesis of Phalaenopsis[J].Plant Cel Rep,1998(17):446-450.
[8] CHEN J T,CHANG C,CHANG W C,et al.Direct somatic embryo-
genesis on leaf explants of OncidiumGower Ramsey and subsequent plant
regeneration[J].Plant Cel Rep,1999(19):143-149.
[9] KUEHNLE A R,SUGII N.Transformation of Dendrobiumorchid
using particle bombardment of protocorms[J].Plant Cel Rep,1992(11):484-
488.
[10]MISHIBA K,CHIN D P,MII M.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of Phalaenopsis by targeting protocorms at an early stage after germination
[J].Plant Cel Rep,2005(24):297-303.
[11]TEE C S,MARZIAH M,TAN C S,et al.Evaluation of different pro-
moters driving the GFPreporter gene and selected target tissues for particle
bombardment of DendrobiumSonia 17[J].Plant Cel Rep,2003(21):452-
458.
[12]LIAO L J,PAN I C,CHAN Y L,et al.Transgene silencing in Phalaenopsis
expressing the coat protein of Cymbidiummosaic virus is a manifestation of
RNA-mediated resistance[J].Mol Breed,2004(13):229-242.
[13]CHAN Y L,LIN K H,SANJAYA-LIAO L J,et al.Gene stacking in
Phalaenopsis orchid enhances dual tolerance to pathogen attack[J].Transgenic
Res,2005(14):279-288.
[14]张振华.石斛兰文心兰转CyMV-CP、ORSV-CP基因研究[D].海口:
海南大学,2011.
[15]UDDAIN J,ZAKARIA L,LYNN C B,et al.Preliminary assessment on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of DendrobiumBroga Giant orchid′s
PLBs[J].Emir J Food Agric,2015,27:669-677.
[16]LIAU C H,LU J C,PRASAD V,et al.The sweet pepper ferredoxin-
like protein(pflp)conferred resistance against soft rot disease in Oncidium
orchid[J].Transgenic Res,2003a(12):329-336.
[17]LI S H,KUOH C S,CHEN Y H,et al.Osmotic sucrose enhancement
of single-cel embryogenesis and transformation eficiency in Oncidium[J].
Plant Cel Tissue Organ Cult,2005,81:183-192.
[18]BELARMINO M M,MII M.Agrobacteriummediated genetic transfor-
mation of a Phalaenopsis orchid[J].Plant Cel Reports,2000(19):435-442.
[19]詹洲理,陈文辉,詹明才.蝴蝶兰基因转殖暂时性基因表现之最佳条
件[J].中国园艺,2003,49(1):33-44.
[20]刘其府,董会,曾宋君,等.农杆菌子房注射法对金钗石斛的活体转
化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34(3):378-382.
[21]TEIXEIRA da SILVA J A,ACETO S,LIU W,et al.Genetic control of
flower development,color and senescence of Dendrobiumorchids[J].Sci Hortic,
2014,175:74-86.
[22]TEIXEIRA da SILVA J A,KERBAUY G B,ZENG S J,et al.In vitro
flowering of orchids[J].Crit Rev Biotechnol,2014,34:56-76.
[23]CHIA T F,CHAN Y S,CHUA N H.The firefly luciferase gene as a
non-invasive reporter for Dendrobiumtransformation[J].Plant J,1994(6):
441-446.
[24]NAN G L,KUEHNLE A R.Factors afecting gene delivery by particle
bombardment of Dendrobiumorchids[J].In Vitro Cel Dev Biol-Plant,1995,
31:131-136.
291
北方园艺2016(20):187~194 ·专题综述·
[25]王微,杨晓伶,杨婧,等.根癌农杆菌介导大花蕙兰遗传转化的研究
[J].西北植物学报,2011,31(1):27-32.
[26]金苹.根癌农杆菌介导ACS反义基因转化文心兰的研究[D].福州:
福建农林大学,2009.
[27]YU Z,CHEN M,LIN N,et al.Recovery of transgenic orchid plants
with hygromycin selection by particle bombardment to protocorms[J].Plant
Cel Tiss Organ Cult,1999,58:87-92.
[28]MEN S,MING X,LIU R,et al.Agrobacterium-mediated genetic trans-
formation of a Dendrobiumorchid[J].Plant Cel Tiss Organ Cult,2003,75:
63-71.
[29]KNAPP J E,KAUSCH A P,CHANDLEE J M.Transformation of
three genera of orchid using the bar gene as a selectable marker[J].Plant Cel
Reports,2000(19):893-898.
[30]YU H,YANG S H,GOH C J.Spatial and temporal expression of the
orchid floral homeotic gene DOMADS1is mediated by its upstream regulatory
regions[J].Plant Mol Biol,2002,49:225-237.
[31]HSIEH R M,CHEN W H,HSU H M,et al.Agrobacterium tumefa-
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 of Phlaenopsis orchid[J].Report of Taiwan
Sugar Research Institute,1997,155:41-54.
[32]TEE C S,MAZIAH M.Optimization of biolistic bombardment for Den-
drobiumSonia 17caluses using GFPand GUSas the reporter system[J].
Plant Cel Tiss Organ Cult,2005,80:77-89.
[33]ATICHART P,BUNNAG S,THEERAKULPISUT P.Agrobacterium-
mediated transformation of Dendrobium secundum (Bl.)Lindl.with antisense
ACCoxidase[J].Asian J Plant Sci,2007(6):1065-1071.
[34]BUNNAG S,DUANGSEE K.Transformation of Dendrobium primuli-
numLindl.with antisense ACCoxidase[J].Acta Hortic,2009,829:283-288.
[35]TEE C S,MAZIAH M,TAN C S,et al.Selection of cotransformed
DendrobiumSonia 17using hygromycin an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J].Biol
Plant,2011,55:572-576.
[36]BUNNAG S,PILAHOME W.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of
Dendrobium chrysotoxumLindl[J].Afr J Biotechnol,2012(11):2472-2476.
[37]YOU S J,LIAU C H,HSIANG E H,et al.Sweet pepper ferredoxin-like
protein(pflp)gene as a novel selection marker for orchid transformation
[J].Planta,2003,217(1):60-65.
[38]邵寒霜,李继红,王胜培.LfycDNA高效单子叶植物表达载体的构
建及转化兰花研究初报[J].热带作物学报,2000,21(3):58-62.
[39]SUWANAKETCHANATIT C,CHAISUK P,PILUEK J,et al.Evaluation
of constitutive promoters for gene expression in Dendrobiumprotocorms and
flowers[J].Kasetsart J(Nat Sci),2006,40:934-943.
[40]SUWANAKETCHANATIT C,PILUEK J,PEYACHOKNAGUL S,et
al.High eficiency of stable genetic transformation in Dendrobiumvia micro-
projectile bombardment[J].Biol Plant,2007,51:720-727.
[41]KOO J C.Isolation of an actin promoter for strong expression of transgenes
in the orchid genus Dendrobium[J].Plant Biotechnol,2013,40:27-36.
[42]HSIEH Y H,HUANG P L.Studies on 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Phalaenopsis via polen tube pathway[J].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1995,41:309-324.
[43]姚振.类胡萝卜素合成酶基因PSY、PDS、LycB、LycE对安祖花与蝴
蝶兰的遗传转化[D].长春:吉林大学,2005.
[44]满若君.蝴蝶兰、文心兰再生体系的建立及遗传转化体系的初步研
究[D].南宁:广西大学,2007.
[45]郝曜山,杜建中,孙毅.农杆菌介导转化蝴蝶兰遗传体系的研究[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05-208.
[46]王宇腾.蝴蝶兰ACC氧化酶和ACC合成酶基因融合反义表达载体
的构建及遗传转化[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1.
[47]牛苏燕.蝴蝶兰ACC合成酶(ACS)反义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
遗传转化[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2.
[48]崔波,蒋素华,牛苏燕,等.农杆菌介导蝴蝶兰的遗传转化研究[J].河
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46(6):642-645,650.
[49]卢毕生.石斛兰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与抗冻蛋白(AFP)基因转化的
研究[D].儋州: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5.
[50]聂小容.石斛兰花期和花色的转基因研究[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
2005.
[51]杨雪飞.基因枪介导的LEA3基因对石斛的遗传转化研究[D].合
肥:合肥工业大学,2007.
[52]张妙彬,梁擎中,肖浩,等.农杆菌介导石斛兰遗传转化的研究[J].园
艺学报,2008,35(4):565-570.
[53]冯莹.石斛兰ACS反义基因的遗传转化及离体开花的研究[D].福
州:福建农林大学,2008.
[54]石彩娟.铁皮石斛NAC基因的遗传转化[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13.
[55]张振华.石斛兰文心兰转CyMV-CP、ORSV-CP基因研究[D].海口:
海南大学,2011.
[56]LI S H,KUOH C S,CHEN Y H,et al.Osmotic sucrose enhancement
of single-cel embryogenesis and transformation eficiency in Oncidium[J].
Plant Cel Tissue Organ Cult,2005,81:183-192.
[57]甘露.拟南芥CBF3基因转化文心兰的研究[D].海口:海南大学,
2010.
[58]GRIESBACH R J,HAMMOND J.Incorporation of GUSgene into
orchids via embryo electrophoresis[J].Acta Hort,1993,336:165-169.
[59]徐京.LjCYC1基因转化非洲紫罗兰及CFL基因转化仙客来、春兰×大
花蕙兰杂种的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1.
[60]陈志俊,明小天,刘荣维,等.兰花圆球茎基因枪转化后的GUS基因
表达[J].高技术通讯,2000(4):94-96.
[61]STEINHART W L,WINKLER R J,BRIERLEY K L,et al.Expression
of theβ-glucuronidase reporter gene from a variety of promoter constructs in
Catleyaprotocorms and their protoplasts[J].Lindleyana,1997(12):172-179.
[62]谢利,王芬,曾瑞珍,等.农杆菌介导的墨兰遗传转化[J].生物工程学
报2015,31(4):542-551.
[63]NAN G L,TANG C S,KUEHNLE A R,et al.Dendrobiumorchids
contain an inducer of Agrobacterium virulence genes[J].Physiological and
Molecular Plant Pathogogy,1997,51:391-399.
[64]YU H,YANG S H,GOH C J.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of a Dendrobiumorchid with the class 1 konxgene DOH1[J].Plant Cel
Reports,2001,201:301-305.
[65]LIAU C H,YOU S J,PRASAD V,et al.Agrobacteriumtumefaciens-
mediated transformation of an Oncidiumorchid[J].Plant Cel Reports,2003b
(21):993-998.
[66]柴明良,金斗焕.农杆菌介导的蝴蝶兰基因转化系统的建立[J].园艺
学报,2004,31(4):537-539.
[67]潘才博.蝴蝶兰ACS反义基因的遗传转化及ACS基因的克隆研究
[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7.
[68]NAN G L,KUEHNLE A R,KADO C I.Transgenic Dendrobiumorchid
through Agrobacterium -mediated transformation[J].Malay Orchid Rev,
1998,32:93-96.
[69]ANZAI H,ISHII Y,SHICHINOHE M,et al.Transformation of Pha-
laenopsis by particle bombardment[J].Plant Tiss Cult Lett,1996(13):265-
271.
[70]MEN S,MING X,WANG Y,et al.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two species
of orchid by biolistic bombardment[J].Plant Cel Reports,2003,21(6):592-
598.
391
·专题综述· 北方园艺2016(20):194~197
第一作者简介:韩长志(1981-),男,河北石家庄人,博士,讲师,现
主要从事经济林木病害生物防治与真菌分子生物学等研究工作。
E-mail:hanchangzhi2010@163.com.
基金项目:云南省森林植物培育与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国家林
业局云南珍稀濒特植物保护与繁育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
目(2016-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560211);云南省森林
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ZK150004);云南
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生物学一级学科建设资助项目(50097505);
云南省高校林下生物资源保护及利用科技创新团队资助项目
(2014015)。
收稿日期:2016-07-25
DOI:10.11937/bfyy.201620050
油用牡丹研究进展
韩 长 志,左 安 建,刘 云 霞
(西南林业大学 林学院,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650224)
摘 要:油用牡丹是原产于我国的一种特有生物资源,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油用价值。其
花及籽均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近年来,国内外对其品种选育、栽培
管理以及应用价值、经济效益等方面开展了一些研究,目前,全国油用牡丹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然
而相关研究严重滞后,有待于进行总结明确。该研究通过国内外文献分析,明确油用牡丹相关
方面研究,并从主栽品种、分布范围以及栽培管理、应用价值、经济效益方面进行总结,同时,通
过对不同层面政府部门促进油用牡丹产业发展政策汇总,以期为今后开展油用牡丹研究指明
方向。
关键词:油用牡丹;主栽品种;分布范围;经济效益;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 5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09(2016)20-0194-04
油用牡丹属芍药科芍药属,作为牡丹(Paeonia suf-
fruticosa Andr.)的一种,是原产我国特有的生物资源,
集观赏、油用为一体的多年生木本油料作物[1]。还具有
观赏、药用、文化价值,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2]。目前,国
内外关于油用牡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发展[3-7]、籽
油提取[8-9]、丰产栽培技术[10-11]、复合经营技术[12]、繁殖
技术[13]、结实状况[14]、病虫害防治[15-16]等方面。以油用
牡丹为原料,已开发出高档食用油、高档化妆品、保健
品、药物、日用品等五大类数十种产品。随着油用牡丹
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其病虫害的发生日益严重,极大
地阻碍该产业健康、有序的快速发展。
该研究基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中有关油用牡丹的
报道,并对其主栽品种、分布范围以及栽培管理措施、应
用价值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同时,就不同层面对油用
牡丹产业发展促进的政策进行汇总分析,以期为国内学
Research Progress on Orchids Genetic Transformation Technology
YI Shuangshuang,LU Shunjiao,YANG Guangsui,YIN Junmei
(Institute of Tropical Crops Genetic Resources,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e Resources
and Germplasm Enhancement in Southern China,Ministry of Agriculture/Haina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Tropical
Ornamental Plant Germplasm Innovation and Utilization,Danzhou,Hainan 571737)
Abstract:Orchids is the very important potted ornamental plant as wel as cut flower in the world,on which the
engineering breeding and the gene function research by using transgenic technology is a hot spot of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While,the establishment of stable and eficient genetic transformation system is the key foundation.So,in this
study,we review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orchids genetic transformation in recent years,including transformation
acceptors,transformation methods,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ransformation eficiency,and so on.This wil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genetic trans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geneticaly modified varieties breeding on orchids.
Keywords:orchids;genetic transformation technology;research progress
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