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异龄林生长的动态分析——兼小兴安岭和牡丹江林区冷杉异龄林的生长分析



全 文 :第 9卷 第 2期
197 8年 6月
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J OUR NL F A B OE IJ IF RE G N S OTY R UNV IE RY I ST
Vo l
.
9
.
N
o
.
2
J
un
., 1 9 8 7
异 龄 林 生 长 的 动 态 分 析
一兼小兴安岭和牡丹江林区冷杉异龄林的生长分析
郑耀军 于政中
摘要 异龄林既 是一个 自然生态 系统 , 又是一个 复杂的森林经营 系统 。 一个经 营工
作者要对异龄林进行高效率 的经 营 , 就必须掌握现实林的动 态变化规律 , 以便有 目
的地制定经 营措施 。 异龄 林系统从经 营角度出发 , 可 以 划分成如下三个组成单元 :
进界 生长量 、 向上生长量和枯损量 。 上述三个单元 的相 互作用构成了异龄 林系统 的
动 态变化规律 。 本文的主要 目的就是通过对、上述三个生 长单元 的动 态进行模拟 , 寻找
出异龄林的动 态变化规律 , 所用方 法是时每个生长单元 用多个数学模型进行拟合 ,
再通过统计量分析和实际验证从 中选 出最理想 的模型 , 并据此衬现实异龄林的动态
进行预测 。 证明 了以 曲线 形式反映异龄林的动态变化远优于 线性形式 . 所用材料取
自黑龙江省 小兴安岭和牡丹 江林 区的冷衫 ( A b f e “ ,招 P加 ol e州 “ ) 为主 的异龄针阔
混 交林 。
关键词 异龄林 , 非线性模型 , 数学模拟方法 , 冷衫
。异龄林是 由不同年龄 , 不同径级和不 同树种在同一立体空间内组成的一个生态 系统 。 它
在空间上呈多项配制 , 在时间上呈连续分布 。 由于系统中的活立木对太阳能 、 营养空间 、 营
养元 素及水份等的利用能力不同 , 使竞争能力较弱的一部分树木因自然或灾难的 原 因 而 枯
损 , 而 另一部分竞争能力较强的树木在一定的生长期内生长到更高的径级中去 , 同时有一部
分具有中等竞争能力的树木仍留在原来所处的径级内 。 正是 由子这些过程的相互迭加 , 而使
异龄林处于连续的变化之中 。
一个经营工作者只有在寻找 出现实森林的动态变化规律的前提下才能制定出最优的经营
方 案 , 以保证经营者的 目标 得 到最 大限度的满足 。 异龄林的系统结构可以用森林的特点 ,
分布频率 , 密度指标或生物量因子进行描述和分析〔3〕 , 但对森林经营来说 , 更有意义的分析
是从生态学 、 经营学及数学相结合的角度进行 。 也就是要解决下面一些问题 : 在一个固定的
生长期内 , 一个异龄林分中有多少初始期不够检尺范围的树木 , 在生长期末已达到最低检尺
界限 ? 每 个径级内有多少林木枯损 ? 又有多少林木生 一民到了高一个径级 ? 即对进界生长 、 向
上生长及枯损量进行分析模拟 。 之所 以采用株数作为变量这是异龄林的特点所决定的 。
产匕宾于 1 9 8 6年 1 1月 5 日收 至,l
DOI : 10. 13332 /j . 1000 -1522. 1987. 02. 004
“ 兮 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书 9 卷
一 、 异龄林生长动态研究史评述
异龄林生长动态方面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 , 但国外一些学者已作了大量的工作 。 早在
本世纪 30 年代 , M e y e r 〔4 〕 ( 1 9 3 3 ) 就提出异龄林的株数分布可用下列幂函数公式表示 :
N 二 k
·
e 一 “ d
( k

a 是参数 )
其中 N 为径级株数 ; d 为径级中值 ; 到了 60 年代 , 这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 ; 但根据采用
数学方法的不同可以分成两大类 , 一类是以 U “ h e r ( 1 9 6 ) 5t, “ , 7〕为代表的矩阵模 型 派 ,
另一类是以V u o k i l a ( 1 9 6 6 ) 〔“ 〕和M o s e r 〔9 , ` 。〕 ( 19 6 7 , 1 97 2 ) 为代表的非线 性 函 数 模 型
派 。 U s h e r 在总结前人结果的基础上 , 第 ,一个将动物种群矩阵变化模型应用于异龄林动态分
析 , 他的模型形式简单 , 但存在三个缺点 : 1 . 将进界生 一民看成一个恒定值 , 不受其它 因素
影响 ; 2 . 没有考虑枯损量对动态产生的影响 ; 3 . 模型是在转移株数与总株数成固定比例
的基础 上建立的。 因此 , B u o n g i o r n 。 〔1 1 , 1 2〕 ( , 98 办 对上述矩阵模型的进界生长项进行 了
改进 , 使之由一个常数变成一个受其它因子约束的变量 。 但后两个问题仍未得到很好解决 ,
使模型仅局限在短生长期内应用 。
与此同时 , V u o ik al ( 19 6 6 ) 提出了世界范围内林分生长研究的综合报告 , 并利用临时
样地材料对单株木的生 长进行模拟 。 M os e r 〔“ 〕第一次提出用指数衰变模型模拟枯 损 量 , 用
纯指数方程模拟进界生长 , 并用微分方程形式对异龄林动态进行分析 。 但模型形 式 异 常 复
杂 。 此后 , L e ar y 〔` “ , ` 5 〕 ( 19 7 0 ) 利用自控非线性模型的常微分形式对保留木的生长进行了
预测 。 并就系统验证和模型选配方法作了大量土作 , 旨在使模型简单化 。 E K 〔`“ , ` 4 〕( 1 9 7 4 )
在进行大量试验和观测之后 , 指出进界生 一长株数与林分的断面积总和成反相关 , 而在断面积
水平一定的情况下 , 则与活立木的株数成正相关 , 并对三个生长单元给出了一组生长模型 ,
其 中枯损量以径级活立木的比例表示 。 其它两个皆为非线性模型 。 但他们的非线性模型多为
指数形式 , 使有的模型在自变量有意义的情况下出现因变 量无定义的情况 。
鉴于上述两类模型的特点 , 有必要对异龄林的生长模型作一些新的探讨 , 以得出更适合
我国异龄林生长特点的动态变化模型 。 并利用具体数据对漠型进行拟合 , 寻找出准确基础上
的简单模型 , 以适于实践中广泛应用 。
二 、 研 究 材 料 与 决广 法
本文所用材料取 自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和牡丹江林区的冷杉占优势的天然异龄 混 交 林 之
中 , 共有样地 51 块 (面积 0 . 10 公颂 ) , 其中包括 19 7 6 年 0 。 ) 设立 , 19 81 年 ( O 重测的 固
定样地 36 块 , 其余 15 块都是临时样地 , 固定样地材料是从众多省级固定样地中挑选出来的 ,
所有样地的立地质量都是 l 地位级 , 且冷杉的比例大都在叻肠以上 (按蓄积计算 ) , 此外还
包 括 红皮 云 杉 ( P 公e e a k o r a £e o s i s ) , 鱼 鳞 云 杉 ( P {e e a j e z o e : s `s ) , 红 松 ( P ` ” “ s
九o r a 落。 n s `s ) , 白桦 ( B e 才u l a P l a t夕 P h l l a ) , 锻树 ( T 公( , `a a m : ,· e ,; s ` S ) 和五角枫 ( A C o r
m on o) 等针阔叶树种 。 对胸径大于 6 . o oc m 的所有活立木都进行了检尺 。 资料分析 中 采 用
4 c m 整 化径级 , 即 8 , ` “ , ` 6 , … … , 以 `9 7 6年的调查结果为依据分组后 , 葬得了 “ ` 4 个
2 期 异龄林生长的动态分析 ·1 时
径级材料 , 这些材料基本能够反映该地区的天然冷杉林的特点 。 这些样地在 1白76 年 以前大都
进行过采伐 , 而 在 197 6年至 1 98 工年都没有进行过任何人为活动 。 年龄材料仅仅在确定立地质
量上得 到了应用 。 但测定结果表 明活立术的年龄差异都在三个龄级以上 。
`一个生长期内各个径级的株数变化可 以用下式表示 , 即生长期末的株数与下 列 因 子 有
关 :
X
: ( : ) = X
, (。 。 ) + I 、 : ) 一 M : ( , 、 一 U : 、 ,、 … … ( x )
X a (
, ) = X
; ( , 。 、 + U i : , ( 。、 一 M 以 、 、 一 U i ( 、 )
i 二 2 , 3 , · ” 一 , N ;
:.
( 2 )
·
X M
+ ,
()t = U N ()t
· · · · · · · · ·一 ` ( 3 )其 中 :
X
; (亡。 ) : 第 i 径级在 t 。时刻的株数 ;
X ; ()t
: 第 i 径级在 t 时刻的株数 ;
(I
t ) : 在 t 。时刻胸径小于 6 . 0 c m , 而在 t 时刻 已达 6 . 0 c m 以上的进界生 一长株数 ;
M
i
()t
: 生长期内第 i 径级的枯损量 ;
U ; (
、 ) : 第 i 径级在生长期内生长到第 i + 1 径级的向上生长株数 ;
M
: 径级的个数 。
模型中的三个变量就是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基本数值见表 1 , 其中活立木株数是指
t
。时刻的值 。 这里需说 明一点 , 分级的依据是依靠树种的生长速度 , 原则是使分级后树木在
一个生 长期内进一级 , 以便于 问题的研究 。 ,
表 1 51 块样地基本材料一览表 ( l 地位级)
代表符号 平 均 值 变 动 范 围
长公长t劳聆馆子阶飞山.ng林分平均胸径 ( c m )
林分断 面积 ( 二 “ )
株数 / 公项
进界生长株数
枯损株数
径级平均株数
径级平均断 面积
1 5
.
4 2
2 0
,
8 1 9
1 1 1 5
.
1
1 6 6
.
1
3 5
.
7
1 0 1
.
4
1
.
8 9 3
1 0
.
4 8一 2 3 . 2 5
6
.
8 1 1一 3 3 . 6 0 2
5 4 0一 2 4 8 0
0 — 4 4 0
0 气2 0 0
0 一 1 6 3 0
0
`
0 3 1一0 . 8 6 0
的 依据 1 9 7 6年 的调 查结果求得
本文采用的模型模拟方法是在对基础数据进行整理的基础上 , 分析每个变量与所有可能
自变呈的关系 , 并在理论上论证 , 然后根据函数迭加原理〔 ’ , “ 〕列 出所有可能的模型 形 式 ,
再根据原始数据对模型中的变量进行筛选 , 找出每个模型中关系最为紧密的因子 , 最后根据
实测效据对每个模型的误差进行比较 , 挑选出最优的模型 。 分析结果表明 : 三个生长单元 与
任何因子都不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 。 .即采用线性模型难 以反映异龄林的动态 。
整个模型系统包括三个部分 , 现分别叙述其模拟方法 :
(一 ) 进界生长 ( S t a n d I n ; r o w t h ) ’ 4
北 京 林 业一 大 学 学 报 9卷
一一~ ~ 一 口~ 一一一一一~ , 一~ ~一副M os e r ( 19 6 7 ) 曾指出 , 进界生长与活立木的株数成正相关 , `而 与林分的断面积成反相关 , 这 与 E K ( 1 9 7 4 ) 的结论相吻合 , 通过作者对所取材料的分析也证明上述结论成立 , 但
从理论上分析采用如下幂函数形式比他们的指数函数形式更合适 :
(tI
) 二 b 。 N bl
·
G b
Z ~
· “ ·一 ( 4 )其中 : N 、 G 分另1是生长期开始时林分总株数和总断面积 ; b ;为参数 , 而 M OS e r 的模型是如
下形式 : (I )t = b , e 一 “ 么 (G ` ” ) , 可以看出 , 该模型 的建立基 础是进界生长仅 与平均断 面 积 有
关 , 认为株数和断面积的影响是同步的 , 这一点实际上是不可能存在的 。 且 当 G / N 趋于 零
时 , 模型无意义 。 这些可以从模拟结果中分析出来 , 而 ( 4 ) 式则不存在这些问题 。
(二 ) 枯损株数 ( M o r t a l i t y )
过去研究大都认为枯损量与活立木株数呈比例关系 , 没有考虑到竞争产 生 的 作 用 。 因
此 , 作者认为应采用如下的幂函数形式 :

b
, 、 : , 、
b
, 。 卜。
VI l l 气t少 = U o 人 i气 t o 少 ` . 工 i气 t o 少 尸 ’ 勺 ( 5 )
其中 : b 。 , b : , b Z , b 3是参数 。
上述变量是否都 与枯损量存在 明显相关性要根据统计 量检验来判断 。
(三 ) 向上生长 ( S t a n d U p g r o w t h )
向上生长是三个系统单元中最难模拟的一个 , 根据实测结果发现 , 向上生 一长株数与立地
质量 , 树木的大小 , 径级间的竞争情况及径级株数和总断面积都存在一定相关关系 。 而且证
明立地质量的好坏不影响曲线的形状 , 因此在模型中不涉 及立地条件的指标 , 也能正常反映
出林分的变化规律 , 分析结果给出如下形式的模型 :

b
, 、 , , 、
b

~ b
, , , 。 、
U i ( t ) = D
o 人 1L t 。 少 ` . 丫 1 L t 。 ) ` ’ U i ` e X P L D ` 七少 二 ` ’ · “ ` ’
但需对变量进行严格筛选 , 才能确定最后的模型形式 ;
其中 :
X j (
t 。 ) : 与前面描述相同 ;
Y ; (
t 。 ) : 第 i 径级中值所对应的断面积值 ;
D
; : 第 i 径级的中值 ;
G
: 林分总断面积 ;
b ;
: 参数 ( i 二 o , 一 , … , 4 )
需要说明 ( 4 ) , ( 5 ) , ( 6 ) 式中的b ; 参数 各有不 同的意义 , 模型之间的 b ;
何关系 。
( 6 )
无任
三 、 模拟结一果与动态分析
通过 51 块样地的材料对上述三个生长模型用逐步回归进行拟合 , 其结果如下 :
I (
。 ) 二 0 . 0 6 9 1 o N `
’ “ “ ” “ “ G 一 ”

2 8 “ 。 6 · · · · · · · · · ·… … ( 4 ` )
复 相关系数 R 二 o , 6 9 9 0 3 6 ; 剩余离差 S = 0 . 5 4 3 ; ’ 0 9
F 二 2 3
.
9 3 4 7
F 。
. 。 。
( 1
.
48 )
= 4
.
04 < F
, 故可以认为相关性显著 。 可以看出 , N 和 G 的指数不 同 ,
2期 屏龄林生长的动态分析 1多台
所以二者对 ( l, ) 一的影响不同步 , . 此外 , 该模型只肩琶对G 值大于等于 l 的情况才准 确 , ’这是受
模型拟合材料的限制 , 而且实际中的 G 值都远超过 卜 0o 一 、同时对其它线性模型 一和非线性模型
也进行了拟合 , 但相关程度都小于 ( 4 ` ) , 尤其是 B 从o n妒叮二 。 的线性模型于相关系数仅为
0
·
1 5
。 气 _ 气 搜 , 一 州 ·协 一 _枯损量的模拟结果表 明 : 只有 X ; 《t 。 ) 与 M ; ( 。) 存在着密切相关关系 , 而 与其它 因子都不
存在明显相关关系 , 因而得到如下模型形式 : · _ . - 一 . 一 ’ 、 `
M ; (
, ) 二 0 . 0 7 6 3 9 X i ( , o ) 0

6 ` 4 , “ · · · . . . . . . … … ( 5 / )
R = 0
.
9 5 6 9 8 ; S = 0 ` 9 5 6 6 7
F * .1 3 0落38 x 10 `” 乡F 。 .漏 ( 1 , ` 8 ) = 一 5` .污2

从相关系拳及统计量分析证明 : 只用 X l `0)t 一个变量就基本上能反映出枯损量的变化规同时也表 明M O S e r 的枯损量与任何因子都不存在很好相关关系的结论是片面的 。
对于向上生长 , 通过 3 14 个径级材料的模拟结果表明 , 向上生长对径级巾值对应的断面
积不存在相关关系 ,
模型 :
而 与其它三个因子的相关程度几乎相差无几 。 因此得到如下的向上生长
U ; = 1
.
5 14 0 5 X
; ( , , ) 。 ` 日 a 6 ` ’ “ D ; 一 。
’ ` 。 3产6 ` e x卫 丈一 0 . 19 7 8 17 G ) … …
R ~ 0
.
8 4 19 1 4 5 一 0 . 5 1 9 0 _9 3 一 , , `
( 7 )
F = 2 3
.
7 2 5 1 > F
。 . 。 。
( l
、 3一。 ) = 3 . 8 7故可认为相关显著 。
判断一个模型的优劣除了必要的统计分析外 , 还需要用具体实测值进行验证 , 以 l盯 6年
的调查结果预测 19 81 年的调查结果和预测 19 81 年的林分结构状况 , 并分析其误差 , 计算结果
见表 2 。
表 2 ’ 系统模型的模拟值与实际值比较
向上生长 ( U ; ) 牙台损林数 ( M ; )
实际值 j理论 值 误差 (肠 )】实 际值
理论 、…误 差 ( 肠 ,
` .,.
les

e
.
s…!Ille
O口
O曰.`工产八乙二口一了ū尸3一匀OU-6 9
5 2 2
2 8 3
.…二Jǎ城ù只ùOA么六匕门ù八连一O`
卜ó以LróJ
I…
川州叫训钊引01UJOU4OC凸.…J .上C与L`réù J乙J户卜七户勺`,丈八匕4CO勺`,11立J .上
.
!1
叹JO产曰门八énU乙气栈J八合1 2 3
.
泞 8 .
5 5
.
3 2
.
2 2
.
1 0
.
了 .
1
.
1
.
l
.
O
.
3 3 4
.
4 7
3 2
2 4
1 6
12
7
.
4
5
.
4
4
.
2
八匕ùU4C乃ùOJ4诵伙
合 计
2
.
9
3 3 5
.
0 + 0
.
3 3 一 9
5 1 8
.
9
2 7 9
.
4
1 6 3
.
9
l
1 0 0
.
7
6 4
.
6
4 0
.
3
2 6
.
1
1 6
.
9
8
.
3
6
.
8
4
.
1
1 2 2 8 一 1 . 6 7
.`
:
0
仄J八b度J,A工JlO白
ù` .1
n乙
ù叮`
.
左生内匕O乙n,U
比 。 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 奋卷
从上表的结果和每个模型的统计量检验都证明 :采用非线模型比线性模型效果好的多 ,
而 对进界生长及枯损量模型采用幂函数形式其效果又优子指数函数形式 。 但对向上生长采用
幂函数和指数函数的混合形式比较合适 。
此外三个模型中的基础面积都是 0 . 10 公顷 , 如求算每公顷的数值 , 需要将所得结果乘上
倍数 10 。 ` : -
上表中未列出进界生长情况 , 其实际值为 1 6 . 1株 /公顷 , 而由 ( 4 ` ) 获得的 理 论 值 为
1 4 3
.
2株 /公颂 , 相对误差为 十 13 . 8肠 。
确定了异龄林系统中三个单元的变化规律后就可以对森林结构的未来变化进行预测 。 由
于模拟的径级范围是 8 一48 厘米 , 所 以对未来动态的预测 , 首先要假设到达 48 厘米径级的树
木进行采伐 。 而且采伐需在生长期末进行 。
表 3列 出了未来 50 年中的动态变化分析结果 , 每个生长期的长度为 5 年 , 从表中可以看
出 , 如 以生产 48 厘米以上的材种为 目标 , 各径级的株数呈增加状态 , 无论是 蓄 积 量、 生 长
率 、 林分胸径或采伐量都不断增加 。 掌握了这一动态变化规律 , 就可以确定相应 的 经 营 措
施 , 使自己的经营 目标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 表 3 由 ( l ) , ( 2 ) 和 ( 3 ) 式算得 。
表 3 利用生长模型对异龄林的动态模拟
直 径 分 布 (株 /公项 )
时间 (年 )
( 1 9 5 1 )
0
( 1 9 5 6 )
5
( 1 9 9一)
l 0
( 1 9 9 6 )
1 5
( 2 0 0 6 )
2 5
( 2 0 3 1 )
5 0
5 1 8
.
9
2 7 9

4
1 6 3
.
9
1 0 D
.
7
6 4
.
6
4 0
.
3
2 6
.
1
1 6
.
9
8
.
3
6
.
8
4
.
1
5 2 9
.
4
3 1 4
.
7
1 8 2
.
3
1 1 1
.
6
7 1
.
2
4 5
.
4
2 9
.
3
1 8
.
6
1 0
.
9
6
.
5
0
.
0
5 4 1
.
8
3 4 3

5
2 0 1
.
7
1 2 2
.
8
5 5 3
.
2
3 6 7
.
3
2 2 0
.
5
1 3 4
.
1
5 7 4
.
8
4 0 4
.
2
2 6 4
.
1
1 5 6
.
3
9 7
.
6
6 3
.
0
4 1
.
2 7

01ù4八
àO月性óU
.…JI4口qjt匕只é仄n自门`,`几n甘9曰八匕闷工.…八OC甘Q山l叮廿互JCOg白
81260483
1 3
7
.
9 9
.
4
0
.
0 0
.
0
1 8
.
3
1 1
.
9
0
.
0
6 3 5
.
3
4 6 3
.
5
3 1 9
.
0
2 1 0

3
1 3 3

5
8 4
.
5
5 4
.
8
3 6
.
5
2 4
.
8
1 6
.
8
0
.
0
+
六匕0月任0C口
.
4A
孟J住
前 5 年 的采伐量
( m

/ h a )
9
.
8 0 2 6 9
.
8 0 2 6 1 1
.
2 9 4 3 1 1
.
7 2 0 5 1 2
.
3 5 9 8
下 5 年 的材积年
生 长率 (肠 )
平均林分胸径
(
e m )
2
.
4 0 2
.
9 6 芝; . 7 8 4 . 7 5 5 . 7 1
1 5
.
7 8 1 5
.
8 4 1 6
.
0 9 1 〔1. 3 1 6 . 70 1 7 . 3 0
林分蓄积
(
, n “ / h a )
林数 / h a
1 8 6
.
0 2 7 4 2 0 0
.
0 0 6 4 2 2 2
.
1 1 3 1 2 4 :生. 8 38 0 2 8 7 . 6 9 3 7 3了1 . 1 8 4 7
1 2 2 8
.
0 1 3 2 0 1 4 8 1 1 4 9 7 1 6 7 0 1 9 8 0
一会期 异龄林生长的动态夯析
四、 结 论 与 讨 论
模型 (4 ` )、 ( 5, ) 和 ( 6 ` ) 可以对黑龙江省冷杉为主的异龄针阔混交林进 行 动 态 预
测 , 如将该模型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结合起来编制成软件 , 就可只进行一次调查来进行今后几
十年的林分动态预测 , 只需将原始数据送入计算机内 , 就可输出所需要的全部结果 。
模拟的结果证明 : 异龄林的动态变化不是象 以前一些学者推断的那样呈简单 的 线 性 变
化 , 而 是以曲线形式进行移动 , 各个单元的变化都受其它一些因子的约束 , 从结果还可以看
出 , 进界生 长的模拟结果略差一些 , 这说明还存在其它相关性更高的限制因子 。
通过对异龄林动态分析的尝试 , 发现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
1
. 要真正掌握异龄林的动态变化规律 , 就必须从原始数据起进行仔细分析 , 寻 .找出各
模拟变量与已知因子的关系 , 在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出所有可能的模型形式 , 然后分别加以论
证 、 拟合 , 最后通过比较选优 , 找 出最理想的模型 。
2
. 应尽力多掌握和收集不同类型的数据 , 如不同立地条件 , 不 同密度等条 件 下 的 材
料 , 以便发现各模型中参数的变化规律 。
3
. 在选取模型时 , 还应注意模型的定义范围 , 即在自变量的一切可能范围内 , 模型的
形式是否有意义 , 特别是生物学上的意义 。
4
. 异龄林的动态分析是在 自然状态下进行的 , 对于有采伐的情 况 , 只要减去采伐的株
数就可以预测下一分期的状态 。
5
. 为使模型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应用 , 应对模型的参数进行生物学解释 , 否则应慎重使
用。
参 考 文 献
( 1 ) B
e
dn
e r , E
.
A
. 著 , 朱尧辰 、 徐伟宜译 , 1 9 8 2 , 数学模型引论 , 科学出版社 , 97 一
12 6

( 2 〕 冯士雍 , 1 9 8 5 , 回 归分析方法 , 科学出版社 , 57 一 1 47 .
( 3 ) 齐文虎等 , 1 9 8 0 , 系统分析在 自然资源研 究中的应 用 , 科学出版社 , 46 一 6 .6
〔 4 〕 D r . E r n 5 t A s s m a n , 19 7 0 , A p r i n e i p l e s o f f o r e s t y i e l d s t u d y , D a v i s p . W .
4 4 6一 4 7 9 。
〔 5 〕 M . B . U S h e r . 1 9 6 6 , A m a t r i x a p p r o a e h t o t h e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r e n e w a b l e
r e s o u r e e s , w i t h s p e e i a l r e f e r e n e e t o s e l e e t i o n f o r e s t s
,
T h e J o u r n a l o f
A p p l i e d E e o l o g y
,
3 ( 2 )
: 3 5 5一 3 6 7 .
〔 e 〕 M . B . U s h e r , 1 9 6 9 , A m a t r i x m o d e l f o r f o r e s t m a n a g e m e n t , B i o m e t r i e s ,
2 5 ( 2 )
: 3 0 9一 3 1 5 .
〔 7 〕 M . B . U s h e r , 1 9了6 , E x t e n s i o n s t o m o d e l s , u s e d i n r e n e w a b l e r e s o u r e e
m a n a g e m e n t
,
w h i c h i n C 0 r p o r a t e a n
·
a r b i t a r y S t r u c t u r e
,
J o u r n a l 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m a n a g e m e n t
,
4 : 1 2 3一 1 40 .
〔 s 〕 V u o k i l a , Y R J 6 , x 9 6 6 , F u n d t i o n f o r v a r i a b l e d e n s i t y y i e l d t a b l e s o f P i n e
15 2北 京 林 业 天 学 学 报 g卷
bs ae do n pe rm ae n nts am p le p lo ts
, e o m m u n
.
I n s t
.
r

o r
.
F e n n
.
6 o ( 4 )
:
1一 8 6 .
〔 g 〕 M o s e r , J . W . , 19 6。 , D e r i v i n g g r o w t h a n d y i e ld f u n e t i o n s f o r u n e v e n 一 a g e d
f o r e s t s t a n d s
,
F o r e s t S e i
.
6 : 1 8 3一 1 8 8 .
〔 1 0〕 J o h n , w . a n d M o s e r , J R . , 1 9 7 2 , D y n a m i c s o f a n u n e v e n 一 a ; e d f o r e s t S t a n d
F o r e s t S c i
,
1 8
:
18 4一久9 1 ·
〔 1 1 〕 J a s e p h B u o n g i o r n o a n d B r u e e R . M i e h i e , 1 9 5 0 , A . m a t r i x m o d e l o f
u n e v e n 一 a g e d f o r e s t m a n a g e m e n t
,
F o r e s t S e i
.
26 : 6 0 9一 6 25 .
〔1 2〕 一丑 . R . M i e h i e a n d J . B u o n g i o r n o , 1 9 5连 , E s t i m a t i o n o f A m a t r i x o o d e l o f
f o r e s t g r o w t h f r o m R e

m e a s u r e d p e r m a n e n t p l o t s
,
F

o r e s t E e o l o g y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 s
: 1 2 7一 1 3 5 .
〔 1 3〕 A l a n , R . E K . , 1 9 7 4 , N o n l i n e a r m o d e 1S f o r s t a n d t a b l e p r o i e e t i o n i n
N o r t h e r n H盯 d 诉 o o d s f a n d s , C a n . J . F o r . R e s . 4 : 2 3一 2 7 .
〔 14 〕 A d a m s , D . M . a n d E K , ’ A . R . , 1 9 7 4 , O p t i m i z i n g t h e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u n e v e n -
a g e d f o r e s t s t a n d s
,
C a n
.
J
.
F o r
.
R e s
.
4 : 2 7 4一乏: 5 7 .
〔 1 5〕 L e a r y , R . A . , 一9 7 0 , S y s t e m i d e n t i f i e a t i o n p r i n : i p l e s i n s t u d i e s o f f o r e s t
d y n a m i e s
,
U
.
S
.
O
.
A
.
F o r
.
S e r y
.
N o r t h e e n t r a l F o r E x p
.
s t n
.
R e s
.
P a p
.

N C一 45 )
D Y N A M I C A N A L Y S I S O F U N E V E N

A G E D F O R E S T
S T A N D G R O W T H
Z h e n g Y a o j u n Y u Z h e n g z h o n g
A b s t r a e t U n e v e n
一 a g e d f o r e s t 15 n o t o n l y a n a t u r a l e e o s y s t e m
,
b u t 叙 e o m p -
11e a t e d f o r e s t m a n a g e m e n t s y s t e m
.
T h i s s y s t e m
( : a n b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h r匕e
c o m p o n e n t s— I n g r o w t h , M o r t a l i t y , a n d U p g r o w t h i n t h e v i e w o f m a n a g e -m e n t . T h e i n t e r a e t i o n o f t h e t h r e e e o m p o n e n t s nr a d e U n e v e n 一 a g e d s t找n d
i n t o r e g u l a r d y n a m i c S
.
N o n l i n e a r m o d e 1s W e r e d `上v e l o p e d f o r p r e d i C t i o n
.
g f
p e r i o d i e i n g r o w t h
,
m o r t a l i t y
, a n d u p g r o w t h b y 召一 e m d i a m e t e r e l a s s e s 、 i n
n o r t h e a s t e r n m i x e d
e o n s t r u e t e d u s i n g s
t e m p o r a r y
`
p l o t s 讨 i t h
f o r e s t s t a n d o f H e i l o n g ii a :
:
g

y e a r g r o w t h r e e o r d s o n 3 6
P r o v l n c e
.
P e r m a n e n t
a b 不o a d 0 f a g e a n d s i z e
T h e f i r (月 b i e s n e P h r o l e P f s ) i n
r a n g e
a 11 P l o t s
f o r e s t
1 5 lt l o f e
e l a s s e s
t h a n S C
M o d e l s w e r e
P l o t s a n d 1 5
:渗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s
.
p
e r e e n t
. `
T h e
d y n a m i e t r a n s i t i o n o f u n e v e n ` a g e d 5 t a n d w a s
,
p r e d i e t e d u s i n g
g r o u p o f rn o d e l s
,
I n t h e l a s t s e e t i o n o f t h i s p a p e r
, e o 一: s i d e r a t i o n i h
t h全s ’
t h e
2期 异龄林生长的动态分析
fo rm u l ati o o nf the m o de ls n ad adi s se u s si o o nf the i re u s an d

lim i t ati o n
are alo s pre se n te d
.
I t1 5i n di C ate d th atn gn lie n arm o de le s r ab℃ t te r` t万 an
1ie n arm o乒 e ls.
K e ywo r dsU ne ve n
一 age dfoe rs t
, n o n l i n e a r m a t h e m a t i e a l m o d e l
s , m a t h e m a
-
t 1 e a l m o d e l l i n g m e t h o d
, 卫 b i e : n e夕h ,, o l e 夕15
我校研制的 “ 园林树种选择软件 ” 通过鉴定
应用计算机进行树种选择的研究 , 在美国开始于 70 年代后期 , 到 s q年代初已有了实际应
用的软件 , 目前仍处在推广应用阶段 , 大都采用 a B A S E 亚或 b B A S E I 关系数据库技术 ,
选择项 自多达 `“ 0个 , 少的只有 5 。个车右 , 由于 自然条件不同 , 我国不 能采用 。
为推动园林设计工作现代化 ,减轻园林设计时选择树种的繁重工 作 ,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
的五位教师 , 经过两年的努力 , 查阅了大量资料 , 通过实地调查 , 反复研究后 , 从 2 7 4 2个树
种 中 , “ 筛选了对于园林设计有实用价值的树种 1 5 6 6种 , 按园林设计对于树种的 1 07 项不 同要
求研制成了 《 园林树种选择 》 软件 。

, 该软件对设备要求较低 ,可在内存 64 K 的微机中处理 ,只要依次输入挑选项耳的个 数 、 各
选择项目的编号 , 以及地区的编号 , 即可在终端屏幕上显示 , 同时打印选出树种的拉丁 名录 。
以 主 任 委员 吴几康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本研究所研究员 ) , 副主任委员余树勋 (中国
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副研究员 ) 组成的评审委员会 , 在听取了研制人员的研究报告 , 观看了软
件演示 , 审 阅了研究资料后 , 对该项软件的操作简单 , 增删容易 , 推广方便等方 面 表 示 满
意 , 于 19 86 年 12 月 27 日通过了技术鉴定 , 并平定确认该软件为 : “ 国内首创 , 并在国外也会
受到欢迎 ” 。
(刘志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