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凹唇壁蜂生物学特性及对杏树座果的影响



全 文 :何北友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第 8卷第 2期 , 1 9 9 4年 6月
J o u r n a l o f H e b e i A g r o t e e h n i e a l T e a e h n e r s C o l l e g e V o l
.
8 地 2 J u n e 1 9 9 4
凹唇壁蜂生物学特性及对杏树座果的影响
杨连方 刘新生 赵春明
( 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园艺系 , 昌黎 , 0 6 6 60 0
B I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S O F o s m i a e x c a , a t a A t i k
A N D I N F L U E N C E O N F R U I T S E T T I N G O F A P R I C O T
Y a n g L i a n f o n g l i u X i n s h e n g Z h a o C h u n m i n g
( D
e p t
. o f 工J o r t i e u l l u r 。 , H A T C , C h a n g l i , 0 6 6 6 0 0
杏树是我国北方最普通的果树之一 。 由于杳开花较早 , 易受早春寒流侵袭 , 花期遭
霜冻 。 虽然每年开花很多 , 但结果少 , 甚至没有产量 。 据调查 ,座果率通常只有 3男~ 5乐
为了提高杏的座果率和产量 , 一般利用花期喷洒硼酸或尿素以及人工授粉等方法 , 具有
一定效果 , 但费工麻烦 , 生产上大力推广存在一定的困难 。 为了寻找简便易行的途径 ,
我们于 1 9 9 3年春进行了壁蜂对杏座果效应的试验 , 并对其生物学特 性进行了观察 , 现报
告如下 。
1 试验时间 、 地点及方法
试验在河北省昌黎汀泅涧杏树园进行 , 供试品种为 麦 黄杏 , 1 9 8 3年定植 , 9年生 ,
南北行 , 株行距为 3 m x 4m . 砂壤土 , 土壤肥力一般 , 管理水平中等 。 凹唇壁 蜂 (O s m l’a
仃 ca va at tA ik )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引进 , 保存在冰箱内 ( o一 1 . 5℃ ) 。
座果率试验设 3个处理 , 即对照区 , 人工授粉区及放蜂 区 。
4月 4 日放蜂 , 同时调查杏花朵数 , 在每处理区随机取 3株树上 3个主枝 , 挂牌固定 ,
统计花朵数量 , 花后一个月调查座果数 。 果实成熟后取对 照和放蜂后的果各 1。个进行溅
定其单果重 。
壁蜂的生物学特性从放蜂开始定期观察其活动情况 。
收稿日期 : 1 99 3一 1 0一 3 0
修改稿收到日期 : 19 94一 0 3一 1
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8卷
2 凹唇壁蜂的生物学特性
2
.
1 凹唇壁蜂的形态
凹唇壁蜂属于膜 翅目 , 切叶蜂科壁蜂属 。 成虫体长 12 ~ 14 m m , 黑色 , 体被有很多
绒毛 , 嚼吸式 口器 , 复眼 黑色 , 唇基呈三 角形凹陷 , 故称 凹唇壁蜂 , 雌蜂略大于雄蜂 , 腹
部有 5 ~ 6排排列整齐的毛而构成的腹毛刷 , 为金黄色 。 雄蜂没有腹毛刷 , 体毛较短 , 唇
基及颜面间有 一束灰白色长毛 。 卵乳白色 半透明呈香薰形弯曲状 , 长 1。 9~ 2 . 3 m m . 幼虫
乳白色 , 呈 “ C ” 字形处在花粉团一端 , 咀嚼式 口器 , 幼虫体长为 12 ~ 17 m m . 蛹初为 黄
白色后逐渐变为黑褐色 , 外被红褐色有光泽的茧 , 长 8 ~ g m m , 直 径 4 m m , 前端 有一乳状
突起 , 茧外被一层浅黄白色丝质膜 。
2
.
2 凹唇壁蜂的生活史
凹唇壁蜂在河北 、 山东等地一年发生一 代 , 以成虫在茧内越冬 , 次 年 4月上旬果树
开花时开始破巢出来活动 , 4月中旬交配产卵 , 卵期 6 ~ d7 , 幼虫期 18 ~ 2 3 d , 前蛹期 6 6 d ,
蛹期 1 d9 , 成虫休眠期 2 1 o d , 飞行时间大约有 35 ~ 6 d0 。 凹 唇壁蜂化蛹 期时 间在 7月 下旬
~ 8月中旬 , 成虫羽化时间为 8月下旬 ~ 9月上旬 , 羽化后继续在茧内休眠 越冬 , 直到 次
年春季果树开花 , 气温回升时 , 才能出巢活动 , 一年内有 30 0多天在 巢内生 活 。
2
.
3 破茧出巢
凹唇壁蜂破茧出巢速度见 附图 , 从附图中可 以清楚看到 , 4月 4 日放蜂后第 d4 开始破
茧出巢 , 持续时间为 14 d , 出巢高峰集中在放蜂后的第 8 ~ 14 d , 由于早春温度 低且变 化大 ,
4月 9日又发生了严重的倒春寒 , 加之昌黎春天风大 , 故影响了出巢速度和持续时 司 , 壁
蜂破茧出巢有两个高峰 和两个低峰 , 8 , 9 , 10 日正是倒春寒来临之际 ,最低气温 o ~ 2℃ ,
天气恶劣 , 极不利于壁蜂的出巢 , 第一个高峰在 12 一 13 日之间 , 倒春寒过后气温又急聚
上升 , 壁蜂出巢也随之加快 , 第二次 低峰在 4月 14 ~ 15 日左右 ,此时又是阴天低温 时期 ,
并且 有雨 , 气温又很快 降低 , 影响了壁蜂的破茧 出巢 。
3 0
2 5
!
.
resIL卜.ó
2 0 /’
20巧150拟树笼
日 期 ( 日 /月 )
附』 凹唇壁蜂出茧速度 ( 1 9 , 3)
2

4 凹唇盆蜂的飞行活动
凹唇壁蜂破茧出巢后 , 飞行活动与温度变化有密切关系 , 以晴天出巢活动多 , 阴雨
2期 杨连方等 凹 唇壁蜂生物学特性及对杏树座果的影响 79
低温及有大风天气时出巢活动少 。 一天中从早晨气温升高到 41 ℃以上时出巢活动 , 一般
在 8点半~ 9点左右 , 以中午气温高时活动最盛 , 到下午 4 点左右 停止活动 , 活动范围在
巢周围 60 m范围内 , 每分钟访花 6~ 8朵以上 , 每访一朵花都是身体与花丝平行头朝里吸
取花蜜 , 腹部紧靠在雄蕊群上 , 用腹毛刷收集厚厚一层花粉 , 其形态特征及访花动作 ,
保证了高效率的采粉与授粉 。
2

5 凹唇竺蜂的交配
交尾时 , 雌蜂在下 , 雄蜂 在上 , 为重叠状 。 雄蜂两后足夹住雌蜂腹部 , 井不 断地 刻激
雌蜂 , 使雌蜂两翅斜靠于地上露出腹部 , 雄蜂用其 阳具不断地刺激雌蜂的产卵器 , 使雌
蜂的腹部翘起 , 与雄虫的交配器相接 , 雄虫的腹部随着交 配器不断摆动 , 大约 1~ Zm in ,
雌雄虫交配完成 , 但雄虫仍爬在雌虫身上 , 并向前胸移动 , 静止片刻 , 雄虫依 次用右 、
左触觉刺激雌虫的右 、 左触觉 , 强度越来越大 , 并重复多次 , 但雌虫无任何反应 , 雌雄
虫如此婚配行为大约持续 h2 左右 , 并且不受到外界 干扰 。
3 凹唇壁蜂对杏的座果效应
从表 1中可以看出 , 3种处理中 , 非放蜂对照区座果率仅达 1 . ” 8% , 这 是由于今年
杏开花期遭到二次低温危害 , 导致因授粉不 良而使座果率很低 , 人工授粉区授粉效果也
不理想 , 座果率为 2 . 9 46 % , 相比之下 , 放蜂区座果率最高 , 达 6 . 8 78 % , 比对 照提高了
3
.
4 倍 , 比人工授粉提高了2 . 335 倍 。 仅管今年放蜂时间偏晚 , 又遇上倒春寒低温天气 ,
影响了壁蜂的出巢时间和速度 , 致使座果率不很高 , 但仍可以看出 , 花期释放壁蜂对提
高杳座果率是 明显的 。
表 1 凹唇璧蜂对杏的座果效应 19 93
处 理 调查总花数 (个 ) 座果数 (个 ) 座果率 (% 〕 提高倍数
对照区 2 8 53 5 7 1。 998 —人工授粉区 2 8 1 7 8 3 2 . 94 6 1 。 4 7
放凹唇壁蜂区 2 5 5 9 1 7 6 6 . 8 78 3 . 44
4 凹唇壁蜂授粉对杏的纵 、 横径及单果重的影响
从表 2中可 以看出 。 自然传粉的对照区杏果的横径 、 纵径及单果重的平均值分 别 为
5
.
0 26
, 4

3 8 3 o m 和 6 8 . 4 9 . 放蜂区杏果的横径 、 纵径及单果重的平 均值 分别 为 5。 148 ,
4
.
5 9 5 o m 和 7 3。 7 4 9 。 放蜂区比对照区的杏果的横径 、 纵径及单果重 分 别增加 了 。。 l2 2’
。 。 2 1 2 Cm 及 5。 34 9 。 由于放蜂区的杏树授粉条件好 , 因此果实发育 良好 , 果形端正 , 果个
大 且单果重也 高 , 效果明显 。
5 小 结
凹唇壁蜂 比一般家养蜜蜂活动早 , 抗低温 , 在早春气温 14 ℃时就能正常出巢采粉活
0 8 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8卷
动 , 且访花速度快 , 授粉能力强 , 对于杳等开花期早的果树 来说是 一种重 要的传粉 昆
虫 。 可明显提高杳的座果率及单果重 , 而且它不需要人工喂养 , 应用技术简便 , 关键是
掌握好放蜂时间 。 对于杳树来说 , 要使壁蜂出巢期与花期相吻 合 , 最少应提前 1d0 放蜂 ,
或者一直将越冬茧放在室外 , 让其 自然破茧出巢 。
表 2 放蜂区与 自然授粉区的杏纵径 、 横径及单果孟对照表 工9 9 3
序号 对照区
_
_横径 ( e m ) 纵径 ( e m ) 单果重 ( g )
放蜂区
横径 ( e m ) 纵径 ( e m ) 单果重 ( g )
1 4
.
9 8 4
.
1 5 6 1
.
9 5
.
4 3 4
.
7 7 85
.
0
2 5
.
1弓 4 . 2 5 70 . 1 4 . 98 4 . 3 4 7 4 . 4
3 4
.
89 4
.
2 3 6 9
.
0 4

99 4
.
7 4 81
.
5
4 4
.
85 4
.
0 0 59
.
2 5
.
00 4
.
55 7 7
.
5
5 5
.
3 1 4
.
50 80
.
0 5
.
3 3 4
.
6 7 69
.
1
6 5
.
1 1 4
.
4 2 7 4
.
6 5
.
3 8 .4 7 6 6 9
.
9
7 5
.
1 0 .4 3 1 6 9
.
4 4
.
8 1 4
.
7 5 6 7
.
4
8 5
.
1 0 .4 4 9 70
.
1 5
.
3 9 4
.
6 2 81
.
8
9 4
.
8 6 4
.
4 0 6 5
.
8 5
.
2 5 4
.
3 9 6 3
.
4
1 0 4
.
9 1 4
.
0 8 64
.
3 4
.
9 2 4
.
3 6 6夕. 4
万 5· 0 2 6 4· 3 8 3 6 8 · 4 0 5 · 1 4 8 4· 5 9 5 7 3 · 74
致谢 果 9 0 2 3班李翠芳 、 赵秀芹等同学参加 了本试验 , 特此致谢 。
参 考 文 做
曲泽洲 . 果树栽培学各论 . 北京 : 农业出版社 , 1 980 . 2 06 ~ 2 08
2 魏枢阁等 . 果树授粉昆虫龙额壁蜂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 昆虫知识 , 1 991 , 28 ( 2) : 1 06 ~
1 0 8
第一作者简介
杨连方 : 25 岁 , 男 , 为本院果 9 0 2 4班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