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密度对乐昌含笑幼苗的生长和生物量的影响



全 文 :Vol. 35 No. 8
Aug. 2015
第 35卷 第 8期
2015年 8月
中 南 林 业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
收稿日期:2014-07-04
基金项目:广东省林业厅项目 “广东省珠东流域生态公益林培育技术研究成果推广”
作者简介:朱仕明,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薛 立,教授,博士;E-mail:forxue@scau.edu.cn
引文格式:朱仕明 , 薛 立 , 肖玲玲 . 密度对乐昌含笑幼苗的生长和生物量的影响 [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 2015, 35(8): 77-80.
Doi:10.14067/j.cnki.1673-923x.2015.08.016 http: //qks.csuft.edu.cn
密度通过植物对地上光照和地下养分资源的
利用 [1]改变植物间的竞争 [2],制约着植物体内的
养分分配格局,引起植物个体资源的重新划分 [3],
影响植物的生长 [4]和生物量积累与分配 [5]。目前,
国内外关于种群密度的研究较多,主要是针对杉木
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
杨 树 Populus × euramericana、 桉 树 Eucalyptus
urophylla等树种 [6-10]。林分密度研究对象多为多年
生人工林,而对幼苗种植密度效应的研究较少 [11]。
乐昌含笑 Michelia chapensis是热带和亚热带
地区的重要绿化造林树种,前人对该树种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生理、混交林、遗传性质、土壤等方
面 [12-16]。目前我国关于这类造林树种的幼苗密度
效应研究较少。本研究以乐昌含笑幼苗为研究对
象,研究其不同种植密度下的生长和生物量变化,
可以丰富该树种的种群动态知识。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幼苗盆栽密度试验地设在广州市华南农业大学
跃进北苗圃(113º18′E,20º6′N),属于南亚热带
季风气候,温暖多雨,夏长冬短。年平均温度、最
冷月(1月)和最热月(7月)温度分别为 21.8 ℃、
13.3 ℃和 28.1 ℃。年降雨量 1 714.4 mm,4~ 9月
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 82%,年均相对湿度 79%[17]。
1.2 试验材料
以广东省国森苗圃所提供的乐昌含笑 1年生
实生苗为试验材料。以 1∶ 1的腐殖质土与黄土
密度对乐昌含笑幼苗的生长和生物量的影响
朱仕明,肖玲玲,薛 立,何 霞,王欣朵,胡天成
(华南农业大学 林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摘 要:以 1年生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在美植袋中分别种植 1、2、4、
8株幼苗(密度 I、 II 、III、IV),研究密度对幼苗的形态生长和生物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幼苗的地径随
着密度增大而减小 ,而苗高为密度 I >密度 III > 密度 II > 密度 IV。每盆幼苗的总生物量随密度增大而增加,
幼苗单株幼苗各器官干重(根、干、枝、叶)和幼苗单株干重均随密度增加而减少,其干重为根>干>叶>枝,
各密度的根冠比小于 1。
关键词:1年生乐昌含笑;种植密度;形态生长;干重;盆栽法
中图分类号:S723.1;S812;Q945. 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23X(2015)08-0077-04
Effects of planting density on growth and biomass of Michelia chapensis
seedlings
ZHU Shi-ming, XIAO Ling-ling, XUE Li, HE Xia, WANG Xin-duo, HU Tian-cheng
(College of Forestry,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
Abstract: Density effects on growth and seedling biomass of Michelia chapensis seedlings were studied by using pot-culture method. The
seedlings were planted with four different densities (density of I, II, III and IV): 1, 2, 4 and 8 seedlings in each plant bag.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increasing density, the mean ground diameter of M. chapensis seedlings decreased, whereas the mean seedling height decreased in the
order: density I > density III > density II > density IV; The mean seedling dry weight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density, the organ dry
weight was ranked as: roots > stem > leaves > branches and the root-shoot ratio with different density M. chapensis seedlings were less than 1.
Key words: one-year-old Michelia chapensis seedlings; planting density;form growth; dry weight; pot-culture method
朱仕明,等:密度对乐昌含笑幼苗的生长和生物量的影响78 第 8期
为基质,采用直径 35 cm,深 30 cm无纺布美植袋
种植。设置 4个种植密度:10、20、40、80株 /m2(美
植袋中分别种植 1、2、4、8株幼苗),分别用密
度 I、II、III和 IV表示。各种密度处理为 15个重
复以上。试验时间为 2013年 3月至 2013年 12月。
幼苗的基本生长情况见表 1。
表 1 幼苗的基本生长情况(平均值±标准差)
Table 1 General growth of seedlings (cm)
地径 苗高 冠幅
0.57±0.07 39.0±4.3 16.8±4.8
1.3 研究方法
幼苗的形态生长包括地径、苗高和冠幅每个
月测定一次。
在实验结束的时(2013年 12月)测量各密度
幼苗的生物量。树种每个密度随机选取 15株幼苗,
移出美植袋,清洗干净后用密封袋密封带回实验
室。室后将植株分解为根、茎、枝和叶后称重。
放入烘箱中于 80 ℃烘 48 h,称量各器官干重。
1.4 数据处理
对植物生长、幼苗生物量进行常规统计分析。
主要应用 Excel软件和 SAS 9.3软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密度幼苗的生长
在试验期内,乐昌含笑各月份的地径随着密
度增大而减小,且各密度间的地径差在 12月份达
到最大(图 1)。试验期内,密度 I、II、III和 IV
的地径平均净生长量分别为 7.79、7.23、6.01 mm
和 3.92 mm,年增长幅度分别为 136%、127%、
105%和 69%。密度 I平均生长率分别为密度 II、
III和 IV的 1.09、1.30和 1.98倍。
在整个试验周期内,苗高随着密度增大而减
小,密度 I、II、III和 IV的平均苗高生长分别为
11.95、11.06、11.30 cm和 6.94 cm(图 2),增加
图 1 不同密度幼苗的地径生长
Fig. 1 Growth of ground diameter of seedlings with different densities
图 2 不同密度幼苗的高生长
Fig. 2 Growth of seedling height with different densities
79第 35卷 中 南 林 业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幅度分别为 31%、28%、29%和 18%。
2.2 各密度幼苗的单株生物量及其分配
幼苗各密度的干重(根、干、枝、叶)和总
生物量均随着密度增大而减小(图 3)。各密度的
干重分配均表现为根>干>叶>枝(表 2)。各密
度的根干重比例为密度 III >密度 II >密度 IV >
密度 I,密度 I的叶干重分配比例较其他3个密度大。
密度 I、II、III和 IV的每盆总干重分别为 30.23、
52.62、88.44、113.52 g,随密度增大而增加。根
冠比为密度 III >密度 II >密度 IV >密度 I,均小
于 1。
图 3 不同密度单株器官干重和总干量
Fig.3 Organ weight and tree weight of seedlings with different densities
表 2 不同密度乐昌含笑的单株生物量分配及根冠比†
Table 2 Biomass distribution and ratio of root to shoot of M. chapensis individual with different density
根 /g 干 /g 枝 /g 叶 /g 合计 /g 根冠比
密度 I 12.63(42%) 10.36(34%) 1.43(5%) 5.81(19%) 30.23(100%) 0.72
密度 II 12.13(46%) 9.47(36%) 1.03(4%) 3.68(14%) 26.31(100%) 0.85
密度 III 10.42(47%) 8.61(39%) 0.78(4%) 2.30(10%) 22.11(100%) 0.89
密度 IV 6.17(44%) 5.99(42%) 0.30(2%) 1.72(12%) 14.19(100%) 0.79
† 括号内为器官干重占幼苗干重的百分比。
3 讨论
3.1 密度对幼苗形态生长的影响
密度影响着植物生长可利用的环境空间,密
度越大,对光线、水分及营养的吸收利用越受到
限制 [18]。本研究中,乐昌含笑阔叶幼苗的地径随
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孙楠 [19]对杂种落叶松进
行研究,得出杂种落叶松的密度越大 ,其林分的
平均胸径越小的结论。张春华等 [20]对川楝 Melia
toosendan、新银合欢 Leucaena leucocephala、苏门
答腊金合欢 Acacia suma 等幼苗进行研究后发现,
幼苗的地径都是随密度增大而减小。在乐昌含笑
阔叶幼苗生长前期,密度间的地径差异较少,后
期差异增大,可能是试验前期,密度大和密度小
的植株间均有一定生长空间,可以收到足够的光
照以满足幼苗光合作用,这导致生长前期的地径
差异不大。生长后期,幼苗对光照和养分等资源
的需求量大,高密度影响了幼苗个体获取的环境
资源。随着幼苗的生长,密植的个体营养空间越小,
幼苗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不利于生长发育。
本研究中,乐昌含笑的苗高随着密度的增加
而减小,苗高的最高密度 (I)仅为最小 (IV)密度的
1.1倍,标明该密度范围密度对乐昌含笑苗高的影
响较小。我国一些学者对于杉木 C. lanceolata[21]、
桉树 Eucalyptus robusta[6]等树种的研究也大多得出
相同的结论。Xue et al.[9]的研究也发现密度对树高
生长的影响小于胸径。
3.2 密度对幼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影响
本研究中,各器官干重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减
少。这是由于密度小时,植物处于良好营养、水
分、光照条件下,单株个体生物量大,然而随着
密度的增加,植株平均营养面积缩小,单株个体
生物量生长受到制约而与密度呈负相关关系 [22]。
安慧和上官周平 [11]研究了密度对刺槐 Robinia
朱仕明,等:密度对乐昌含笑幼苗的生长和生物量的影响80 第 8期
pseudoacacia幼苗生物量的影响,发现单株刺槐幼
苗的根、茎、叶的生物量随着密度减小而呈增大
趋势。赖文胜等 [23]研究长序榆 Ulmus elongata幼
苗后发现,随着幼苗密度的增大 , 苗木地上和地下
部分重均有逐步减小的趋势。
乐昌含笑幼苗的根干重所占比例随着密度增大
达到最大值(密度 III最大),然后减小,其叶干
重所占比例和根的规律相反。另外,该幼苗各密度
的器官干重均为根>干>叶>枝。以上结果表明,
密度会改变幼苗的生物量分配格局。1~ 4株 /盆
密度范围内,根干重所占比例增加,叶器官的减小,
表明幼苗对地下资源的竞争较对激烈,密度会导致
幼苗增加对根生长的投入。黄丽铭等 [18]的研究也
认为生物量会随密度的增大更多地分配到树干和
树根。但密度增加到 8株 /盆时,其根比例反而减
小,叶的增加,可能是由于密度过大,植株水平
生长拥挤,对光资源的获取受到限制,所以增加
对叶器官生物量的投入。密度会改变植物生物量
的分配比例,但幼苗的生物量分配对密度程度的
规律并不一致。乐昌含笑器官的生物量分配比例
影响不大,各密度均为根>干>叶>枝。所以,
密度对植物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的影响因物种而异,
一般被认为由基因型决定的 [24]。
植物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大小反映
了植物对土壤养分或光照的需求和竞争能力 [25]。
地下与地上生物量之比大于 1,说明植物对养分的
需求和竞争能力强;反之其比值小于 1,说明植物
对光照的需求和竞争能力强 [26]。本研究中,乐昌
含笑地下与地上生物量之比小于 1,说明其植株对
光照的需求和竞争能力较强。密度会改变幼苗地
上与地下生物量的比值,但变化规律不明显,且
各密度间的差异不大,可能是因为本研究的试验
时间短所致。
参考文献:
[1] 薛 立 , 傅静丹 . 影响植物竞争的因子 [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学报 , 2012,32(2): 6-15.
[2] 陈 伟 , 薛 立 . 根系间的相互作用—竞争与互利 [J]. 生态学
报 , 2004, 24(6): 1243-1251.
[3] 杨元武 , 王根轩 , 李希来 ,等 . 植物密度调控及其对环境变化
响应的研究进展 [J]. 生态学杂志 , 2011, 30(8) : 1813-1821.
[4] 曾祥艳 ,陈金艳 ,廖健明 ,等 . 不同栽培密度对多穗柯幼林生
长的影响 [J]. 经济林研究 , 2014, 32(1): 113-116.
[5] 高 祥 ,丁贵杰 ,翟帅帅 ,等 . 不同林分密度马尾松人工林根
系生物量及空间分布研究 [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 2014,
34(6): 71-75.
[6] 黄宝灵 , 吕成群 , 蒙钰钗 ,等 . 尾叶桉人工林种群密度的研究
[J]. 应用生态学报 , 2000, 11(1): 31-33.
[7] Xue L, Hagihara A. Growth analysis on the competition-density
effect in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and Masson pine
(Pinus massoniana) stands[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01, 150: 331-337.
[8] Xue L, Hagihara A. Growth analysis on the C-D effect in self-
thinning Masson pine (Pinus massoniana) stands[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02, 165: 249-256.
[9] Xue L, Pan L, Zhang R, et al. Density effects on the growth of
self-thinning Eucalyptus urophylla stands[J]. Trees,2011, 25(6):
1021-1031. [6]
[10] Xue L, Jacobs D F, Zeng S C,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boveground biomass allocation and stand density index in
Populus × euramericana stands[J]. Forestry, 2012, 85(5): 611-
619.
[11] 安 慧 , 上官周平 . 密度对刺槐幼苗生物量及异速生长模式的
影响 [J]. 林业科学 , 2008, 44(3): 151-155.
[12] 姜景民 , 滕花景 , 袁金玲 , 等 . 乐昌含笑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研
究 [J]. 林业科学研究 , 2005, 18(2):109-113.
[13] 田大伦 , 尹刚强 , 方 晰 , 等 . 湖南会同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初
期碳密度、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J]. 生态学报 , 2010,
30(22): 6297-6308.
[14] 许松葵 ,薛 立 . 6种阔叶树种幼林的林地土壤特性 [J]. 华南
农业大学学报 , 2010, 31 (4): 76-81.
[15] 郭淑红 , 薛 立 ,张 柔 ,等 . 4种幼苗对低温胁迫的光合生理
响应 [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 33(3):373-377 .
[16] 叶龙华 ,杨振意 ,薛 立 ,等 . 3种幼苗对水淹胁迫的生理响
应 [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2,32(3):368-372.
[17] 薛 立 ,张 柔 ,奚如春 ,等 . 华南地区 6种阔叶幼苗叶片形
态特征的季节变化 [J]. 生态学报,2012, 32(1): 123-134 .
[18] 黄丽铭 , 薛 立 , 王相娥 ,等 . 不同密度下大叶相思幼林的生
长和生物量分配格局 [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8,29(3):52-55.
[19] 孙 楠 . 不同造林密度杂种落叶松人工林动态研究 [D]. 东北
林业大学 , 2012.
[20] 张春华 , 廖声熙 , 李 昆 ,等 . 金沙江干热河谷 3个造林树
种裸根 1 年生苗的育苗密度研究 [J]. 西部林业科学 , 2006,
36(4): 80-86.
[21] 丁贵杰 , 周政贤 , 严仁发 , 等 . 造林密度对杉木生长进程及经
济效果影响的研究 [J]. 林业科学 , 1997, 33(1): 67-75.
[22] 姚东和 , 杨民胜 , 李志辉 . 林分密度对巨尾桉生物产量及生产
力的影响 [J]. 中南林学院学报,2000,20(3):20-23.
[23] 赖文胜 ,邹高顺 ,张纪卯 . 不同密度对长序榆苗期生长的影
响 [J] 福建林业科技 , 2001, 28(2): 74-76, 80.
[24] Weiner J. Allocation, plasticity and allometry in plants[J].
Perspectives in Plant Ecology, Evolution and Systematics, 2004,
6: 207-215.
[25] Aikio S, Rämö K, Mannin S. Dynamics of biomass partitioning
in two competing meadow plant species[J]. Plant Ecology, 2009,
205: 129-137.
[26] 张 莹 . 不同育苗密度对千年桐幼苗养分吸收利用和生物量
分配的影响 [D]. 福建农林大学 , 2011.
[本文编校:文凤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