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高寒地区瓠瓜白粉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



全 文 :2011 年 第 5 期
CHINA PLANT PROTECTION 2011 ,Vol .31 .No .5
调查
日期
(月-日)
日平均
气温
(℃)
相对
湿度
(%)
调查
株数
(株)
病株数
(株)
病株率
(%)
05-26 14.6 30 1 000 32 3.2
06-02 16.7 32 1 000 34 3.4
06-09 17.2 29 1 000 44 4.4
06-16 19.5 31 1 000 49 4.9
06-23 18.3 50 1 000 109 10.9
06-30 20.4 45 1 000 152 15.2
07-07 20.1 47 1 000 143 14.3
07-14 19.9 52 1 000 168 16.8
07-21 21.1 50 1 000 154 15.4
07-28 21.7 49 1 000 171 17.1
08-04 20.6 44 1 000 132 13.2
08-11 18.7 42 1 000 116 11.6
08-18 17.8 45 1 000 92 9.2
表 1 瓠瓜白粉病发生程度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2009 年,青海 循化)
注:表中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数据来源于县气象站。
提高杀虫效果,减少对天敌的伤害,更有利于保护生
态平衡,实现绿色防控目标。
2) 由于晚稻“两迁”害虫,特别是稻纵卷叶螟在
试验村发生偏轻,所以其诱虫量偏少。 同时,在试验
过程中,由于诱杀的昆虫落在水面后挣扎,有的昆虫
变得面目全非(特别是鳞翅目种类),难以辨认,给分
类造成了较大的困难, 有部分小昆虫因无法分类而
未统计,也可能出现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漏计
数现象。 此外,在本试验中,几乎每天都诱到大量小
隐翅虫(暂名鞘翅目隐翅虫科),是诱虫量最多的一
种,该虫是哪一种、属还有待进一步鉴定(广西农科
院也鉴定暂称为隐翅虫科),因资料有限无法进一步
鉴定到种,是天敌还是中性昆虫或害虫,有待于今后
进一步观察、鉴定。
!!!!!!!!!!!!!!!!!!!!!!!!!
循化县位于青海省东部, 黄河沿岸。 县境海拔
1 840~4 600 m,年均降雨量 264.4 mm,年均气温 10
℃,年均无霜期 220 d,日照时间长,气候温和。 近年
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特色蔬菜瓠瓜因其经
济效益高而种植面积不断增加。 2010 年,全县瓠瓜
种植面积达 110 hm2。 但是瓠瓜病害,尤其是瓠瓜白
粉病严重影响着瓠瓜的产量和品质。据调查,本县瓠
瓜白粉病近几年发病面积占种植总面积的 20%,严
重时高达 70%~80%。受害轻的瓠瓜减产 10%~15%,
受害重的瓠瓜减产高达 70%。 为此, 笔者于 2008~
2009 年在循化县黄河沿岸 2 个乡(镇),对瓠瓜白粉
病的发生为害及其影响因素、 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
分析和探索。
1 为害特点
该病病原菌为瓜类单囊壳菌 [Sphaerotheca
cucurbitae (Jacz.) Z.Y.Zhao]。 主要为害叶片、叶柄。
叶片病斑初为稀疏白粉状霉斑,圆形至近圆形或不
规则形,发病轻的叶片组织产生病变不明显,条件
适宜时白粉斑迅速扩展连片,覆满整个叶面,形成
浓密的白粉状霉层,致使叶片老化,功能下降,叶片
干枯而死。后期,病斑上生许多黑色小粒点,为病菌
的闭囊壳。 以闭囊壳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翌年放出
子囊孢子,进行初次侵染。 再侵染依靠当年粉斑上
形成的分生孢子。 孢子主要靠气流传播,雨水反溅
也能传播。 营体外寄生,以吸器从寄主体内吸取养
分。
2 影响发病因素的调查
2.1 调查方法 调查地块每块地约 600 m2。调查采
用五点取样法,每点查 10株。
2.2 调查结果
1) 气候。 2009年 5月 20日在瓠瓜地发现白粉
病发生, 县植保站从 5月 26日至 8月 16日在积石
镇和查汗都斯乡各选 10块(共 20块)发生病害的瓠
瓜田块,每隔 7 d 调查 1 次。 调查结果(表 1)表明,
高寒地区瓠瓜白粉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
王平宾
(青海省循化县农业局,青海 循化 811100)
中图分类号:S436.4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6820(2011)05-0028-03
28· ·
2011 年 第 5 期
CHINA PLANT PROTECTION 2011 ,Vol .31 .No .5
表 4 不同种植密度瓠瓜白粉病发生程度
(2008~2009 年,青海 循化)
注:调查地点为积石镇,栽培方式为不搭架,调查查时间为 6 月 20 日。
处理
2008 年
种植密度
(株/667m2)
调查数
(株)
病株数
(株)
病株率
(%) 病指
调查数
(株)
病株数
(株)
病株率
(%) 病指
1 1 040 500 276 55.2 21.6 1 080 500 267 53.4 20.5
2 1 170 500 306 61.2 27.9 1 195 500 299 59.8 26.7
3 1 250 500 322 64.4 31.4 1 273 500 319 63.8 30.6
4 1 310 500 364 72.8 37.2 1 320 500 367 73.4 38.1
2009 年
种植密度
(株/667m2)
土质
类型
调查田块数
(块)
调查株数
(株)
病株数
(株)
病株率
(%)
红壤土 10 500 197 39.4
黄壤土 10 500 131 26.2
沙壤土 10 500 94 18.8
表 2 不同土质对瓠瓜白粉病的影响
(2009 年,青海 循化)
注:调查地点为查汗都斯乡,调查时间为 6 月 23 日。
表 3 不搭架与搭架对瓠瓜白粉病发病影响调查
(2009 年,青海 循化)
注:调查地点为积石镇,调查时间为 6 月 25 日。
处理
搭 架 不 搭 架
种植密度
(株/667m2)
调查数
(株)
病株数
(株)
病株率
(%)
种植密度
(株/667m2)
调查数
(株)
病株数
(株)
病株率
(%)
1 1 050 500 127 25.4 1 050 500 167 33.4
2 1 100 500 101 20.2 1 100 500 179 35.8
3 1 150 500 118 23.6 1 150 500 174 34.8
4 1 200 500 114 22.8 1 200 500 179 35.8
该病在本县 5 月下旬开始发病,6 月下旬至 7 月下
旬病害加重、流行,7月下旬病情最重。 8月上旬起,
随着降雨的减少和气温的降低,病情减缓。对比分析
发病率增长与高温、 高湿的关系,6 月上旬前、8 月
11 日后,日平均气温<20 ℃,相对湿度≤45%,发病
率相对较低,6 月下旬至 7 月下旬日平均气温>20
℃,相对湿度≥45%,发病率相对也高。 田间调查还
发现,气温低于 16 ℃时,田间不发病;平均气温 20~
25 ℃有利病害发生。 相对湿度>60%有利病害发生;
<45%,病害发展不明显。说明瓠瓜白粉病喜高温、高
湿,6、7 月份多雨,气温较高,湿度大,有利于病害的
发生与蔓延。
2) 土壤类型。 红壤土、黄壤土和沙壤土各调查
10 块田。 调查结果(表 2)表明,瓠瓜白粉病在红壤
田、黄壤田和沙壤田的发病程度有差异,其平均发病
株率红壤田>黄壤田>沙壤田,红壤田发病程度明显
高于黄壤田和沙壤田。这是因为红壤土最容易积水,
而沙壤田排水通畅。
3) 栽培方式。笔者于 2009年 6月 25日在积石
镇新建村对搭架和不搭架的瓠瓜田各选 4块进行了
调查。 调查结果(表 3)表明,不搭架的田块发病程度
高于搭架田块, 这与搭架田块较不搭架田块利于通
风透光有关。
4) 种植密度。 2008~2009年对 4块不同种植密
度的瓠瓜田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表 4)表明,种植
密度过大田块的病情指数高, 种植密度小的田块的
病情指数相对低。 表明种植密度过大的田块通风透
光不好,发病明显较重。
5) 栽培制度。 对沙壤田、施肥相同的连作和轮
作田各调查 4块。 调查结果(表 5)表明,连作田发病
程度显著高于轮作田。
3 防控方法
1) 育苗时与其他瓜类栽培地隔离,避免苗期染
病。 选择地势较高、排灌良好的地块种植瓠瓜。
29· ·
2011 年 第 5 期
CHINA PLANT PROTECTION 2011 ,Vol .31 .No .5
!!!!!!!!!!!!!!!!!!!!!!!!!!!!!!!!!!!!!!!!!!!!
(上接第 21 页)价 2.2 元/kg,计人民币 1 534.6 元。
绿色防控区,由于诱虫灯材料费(每年的折旧费、维
护费)、电费的增加,稻种费用的增加,稻田放鸭设
施分担的年耗费用(养鸭效益独立核算),考虑到不
用化学农药的节省费用, 比常规用药区每 667 m2
多投入 100 元左右; 绿色防控区和常规用药区用
肥、用水及用工的支出基本一样。由此评估,运用绿
色防控技术防病治虫生产出的绿色有机稻比正常
开展化学防治生产出的常规稻经济效益翻番。
2) 绿色防控区与空白对照区对比。 667 m2产
量, 绿色防控区比空白对照区高 71.5 kg;667 m2投
入,绿色防控区比空白对照区高 130 元左右;667 m2
净产出,绿色防控区比空白对照区高 657元。
3) 运用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栽培的优质有
机稻米与常规防治措施栽培的稻米相比, 不仅提高
了大米的品质,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不用化学
农药,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和不可估量的生态效益。
3 小结
江苏省人民政府明确要求本省农药用量每年
递减 5%,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 建湖县植保
植检站开展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实践
及其效果分析和效益评价的试验研究, 旨在进一
步推动绿色防控措施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 水稻
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在建湖县的应用实践证明 ,在
水稻病虫中等发生的情况下,利用稻田放鸭除草、
稻田蜘蛛取食稻飞虱、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稻飞虱、
植物源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 生物农药防治纹枯
病、稻曲病等绿色防控措施,可基本控制水稻常见
病虫的为害,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
会效益。 在生产实际中,病虫大发生时应以化学防
治为主,偏重发生时绿色防控和化学防治相配合,
中等发生时以绿色防控为主的策略, 既能保证农
作物生产安全,又能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收稿日期:2010-09-17; 修回日期:2010-11-20
作者简介:张开朗(1963-),男,江苏建湖人,高级农艺师,主要
从 事 农 作 物 病 虫 害 的 测 报 和 防 治 工 作 。 E-mail:
zhangkailang2@163.com。
田块
编号
连 作 轮 作
种植密度
(株/667m2)
调查数
(株)
病株数
(株)
病株率
(%)
种植密度
(株/667m2)
调查数
(株)
病株数
(株)
病株率
(%)
1 1 100 500 226 45.2 1 105 500 126 25.2
2 1 250 500 227 45.4 1 200 500 142 28.4
3 1 020 500 201 40.2 1 050 500 151 30.2
4 1 300 500 242 48.4 1 305 500 157 31.4
表 5 栽培制度对瓠瓜白粉病的影响
(2009 年,青海 循化)
注:调查地点为查汗都斯乡,调查时间为 6 月 23 日。
2)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密植 (以 1 000~1 050
株/667m2为宜),摘除下部老叶、病叶,注意田间通风
透光;科学浇水,降低植株间空气湿度;施足底肥,增
施磷、钾肥,生长中、后期及时追肥,促使植株健壮生
长,增强抗病力。
3)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开始施药。 药剂可选用
15%三唑酮 WP 1 500 倍液或 20%三唑酮 EC 2 000
倍液 (安全间隔期为 20 d), 施药间隔 10~15 d,或
75%百菌清 WP 700 倍液 、50%福美双 WP 700 倍
液、40%多·硫 SC 500~600倍液,间隔 7~10 d。 在产
生抗药性而不易防治的地区, 可用 30%氟菌唑 WP
2 000倍液,间隔 20 d。 视病情决定施药次数。 白粉
病菌对一些药剂易产生抗性,因此,还应注意药剂的
选择和轮换使用。
收稿日期:2010-06-28; 修回日期:2011-01-19
作者简介:王平宾(1972- ),男,青海平安人,农艺师,E-mail:
wpb4620@163.com。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