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西北农业学报 2010 , 19(4):42-46
Acta Agriculturae Boreali-occidentalis S inica
小花棘豆生物碱薄层色谱分析及 GC-MS检测①
王占新 ,路 浩 ,赵宝玉* ,马 尧 ,陈基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动物医学院 ,陕西杨凌 712100)
摘 要:为确定小花棘豆生物碱的种类 ,建立小花棘豆生物碱指纹图谱 , 为其毒性作用机理及药理作用研究
提供理论依据。用溶剂萃取法提取小花棘豆各极性段生物碱 ,并通过薄层层析进行初步分析;将萃取量少 、小
极性的氯仿 、乙酸乙酯部分生物碱合并进行硅胶正相柱层析分离 , 薄层色谱跟踪检测;将洗脱量少 、改良碘化
铋钾显色明显的洗脱部分合并 , 应用微量 GC-MS 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 , 各萃取段粗碱经不同展开体系
薄层展开 H2O2/10%醋酐无水乙醇/ Ehrlich s 试剂显色较佳 , 且各显色点呈斑点性强;将氯仿 、乙酸乙酯部分
生物碱经柱层析分离得到的改良碘化铋钾显色明显的组分合并 , 经 GC-MS 分析鉴定出 16 种生物碱 , 相对含
量大于 3%以上的有 3 种 ,占总提取物的 26.72%, 相对含量大于 2%的有 1 种 , 相对含量大于 1%的有 5 种 ,
皆属首次从此植物中发现。
关键词:小花棘豆;生物碱;薄层层析;柱层析;GC-MS
中图分类号:Q949.7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389(2010)04-0042-05
Determination of Alkaloids of Oxytropis glabra DC
by TLC and GC-MS
WANG Zhanxin , LU Hao ,ZHAO Baoyu* ,MA Yao and CH EN Jiping
(C 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 Northw es t A&F University , Yang ling S haan xi 712100 , C hina)
Abstract:In o rder to de termine the species of alkaloids , to develop the finge rprints and to pro vide theo-
retical basis fo r the toxic mechanism and pharmacolo gical action of Oxy tropis glabra DC , the alkaloids
of different polarity sections w ere ex t racted by solvent ex t raction and analy zed by TLC (thin layer
chromatog raphy);The chloroform and ethy l ace tate ext ractions w ere lit t le and combined and separa-
ted by silica gel posi tive column chromatog raphy.The elution w as monitored by T LC and the section
w ell colo red by modified Dragendo rff reagent w as identi fied by GC-MS (gas chromatog raphy-mass
spectrometry).The results show ed that the alkaloids of dif fe rent ex t raction had an excellent colo r by
H 2O 2/10%Acet ic anhydride abso lute alcohol/Ehrlich s reagent on plate developed by different devel-
oping sy stems.The sections separa ted by column chromatog raphy and w ell colored by modif ied Dra-
gendo rf f reagent w ere combined and 16 species of alkaloids were identi fied by GC-MS.The relative
percentage content of three compounds occupied 26.72% of all ex t ractions we re above 3%, one com-
pound w as above 2%, f ive compounds we re higher than 1%, all o f w hich we re first detected.
Key words:Oxy tropis glabra DC;Alkaloids;TLC;GC-MS
小花棘豆(Oxy tropis glabra DC)俗称醉马
草 、马绊肠 、绊肠草 、苦马豆 ,为豆科棘豆属多年生
草本植物 ,是疯草(Locow eed)的一种[ 1] 。在中国
主要分布于内蒙古 、陕西北部 、山西 、宁夏 、甘肃 、
①收稿日期:2009-09-05 修回日期:2009-11-10
作者简介:王占新(1985-),男 , 山东潍坊人 ,在读硕士 , 专业方向为动物中毒性疾病与营养代谢性疾病。 E-m ail:w angzhanx-
in1985@163.com
*通讯作者:赵宝玉(1964-),男 ,陕西宝鸡人 ,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动物中毒性疾病与营养代谢性疾病的研
究。 E-m ail:zhaob aoyu12005@163.com
青海 、新疆 、西藏等部分地区。多年来 ,由于干旱
少雨 、过度放牧 、滥采乱挖等自然 、人为因素影响 ,
草原可食牧草急剧减少 ,而耐寒 、耐旱 、抗贫瘠 、生
长速度快的疯草生长旺盛 ,迅速蔓延 ,导致草地疯
草化 ,放牧牲畜常因饥饿而被迫采食 ,最终导致中
毒灾害的发生 ,给当地牧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
其中 ,内蒙古的伊克昭盟和阿拉善盟是小花棘豆
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 2] 。据不完全统计 ,伊克昭
盟 53.33万 hm2 滩地草场上 ,约有 33%的草地面
积被小花棘豆所覆盖[ 3] ;截至 2002年阿拉善盟左
旗小花棘豆分布面积 48.87万 hm2 ,占全旗可利
用草地面积的9.77%[ 4] 。此外 ,中药大词典记载
小花棘豆可入药 ,具有麻醉 、镇静 、止痛之功效 ,用
于关节炎 、牙痛 、神经衰弱等疾病的治疗[ 5] ;李观
海等[ 6] 从小花棘豆根提取出生物碱类化合物 ,并
证实具有镇痛 、镇静和抑制小鼠肉瘤生长的作用;
陈绍淑等[ 7] 从小花棘豆地上部分全草提取出生物
碱苦马豆素 ,经体外抑瘤试验证实 ,苦马豆素对人
食道癌 Eca-109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对小花棘豆生物碱成分研究已有文献报道 ,
现已分离出苦马豆素 、臭豆碱 、黄华碱 、N-甲基野
靛碱 、鹰爪豆碱 、鹰靛叶碱 、腺嘌呤 、白藓碱等生物
碱[ 8-9] ,但它们都属于中等极性和大极性生物碱 ,
还没有小花棘豆小极性生物碱成分研究的报道 。
本试验在对小花棘豆各部位生物碱薄层色谱分析
的基础上 ,重点对小极性生物碱成分进行 GC-MS
分析 ,旨在搞清小花棘豆生物碱的种类 ,为小花棘
豆生物碱指纹图谱的建立 、毒性作用机理及药理
作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1.1.1 植物材料 小花棘豆地上部分 2008 年 7
月采于内蒙古阿拉善盟(39°50′34″N , 104°37′36″
E),晒干 ,粉碎备用。植物标本由西北农林科技
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研究所张跃进研究员鉴
定 。
1.1.2 主要试剂 柱层析用硅胶 , 批号
20020304 ,粒度范围 100目 ~ 200目 ,青岛海洋化
工厂产品;羧甲基纤维素钠 ,批号 980318 ,中国医
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生产;改良碘化铋钾
和 Ehrlich s试剂临用时新鲜配制;苦马豆素标
准品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物毒素与分子毒理研
究室提供;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
1.1.3 主要仪器 HP5988AGC-MS 联用仪 ,美
国惠普公司产品;层析柱规格为 60 cm ×4 cm;
ML-24-4可调式电热板 ,北京科伟永兴仪器有限
公司产品;RE-52AA 旋转蒸发器 ,上海亚荣生化
仪器厂产品;SHB-Ⅲ型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 ,郑
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产品 。
1.2 方 法
1.2.1 小花棘豆生物碱的提取 称取小花棘豆
15 kg ,用工业酒精热回流 4 次 ,每次 4 h ,至提取
液为无色为止 ,收集提取液 ,减压回收溶剂得总浸
膏 。所得浸膏用 1 mol/L 盐酸溶解 ,过滤除去不
溶物得到酸水液。酸水液先用氯仿萃取至萃取液
无色 ,将酸水液碱化到 pH 9 ~ 10 ,依次用极性由
小到大的氯仿 、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分段萃取 ,
得到各极性段粗碱 。
1.2.2 小花棘豆各极性段生物碱薄层色谱分析
分别取少量小花棘豆氯仿 、乙酸乙酯和正丁醇
各极性段粗碱 ,适量甲醇溶解 ,用毛细管点样于预
先制备好的硅胶 GF-254层析板 ,置于展开缸中 ,
饱和 5 ~ 10 min ,采用上行法展开 。当展开剂展
到硅胶板前沿1 ~ 2 cm 时 ,取出挥干溶剂 ,同一极
性的展开剂同时展开 2 个层析板 。待溶剂挥干
后 ,先在 254 nm 紫外灯下观察层析板上是否有
荧光点 ,一张层析板用改良碘化铋钾显色 ,一张用
30%H 2O 2/10%醋酐无水乙醇液/ Ehrlich s试剂
显色 ,记录各斑点颜色 ,并计算 R f 值。
1.2.3 小花棘豆生物碱柱层析分离 分段萃取
所得到的小花棘豆生物碱氯仿和乙酸乙酯部分 ,
由于量少将其合并进行硅胶正相柱层析分离。洗
脱剂选用氯仿-甲醇系统 ,梯度洗脱 ,每100 mL 收
集 1份 ,薄层色谱跟踪监测 ,改良碘化铋钾显色 ,
相同相近部分合并 。
1.2.4 小花棘豆生物碱 GC-MS 分析 柱层析
分离得到的改良碘化铋钾显色明显的部分 ,由于
量少给进一步分离纯化带来困难 ,因而采用微量
GC-MS分析鉴定技术对本部分的生物碱成分进
行鉴定 。气相色谱条件(GC):色谱柱为 Hp-SE-
30毛细管柱(30 m×0.33 mm ×0.25 μm),进口
温度 300℃,检测器 FID200℃,柱温 100 ~ 270℃,
柱程序升温 , 8 ℃/min , 载气为 N 2 ,流速为 1.2
mL/min ,分流进样 2.5 μL ,分流比 20∶1。质谱
条件(MS):电离方式 EI ,电离电压 70eV ,离子源
温度 230℃,扫描质量范围 15 ~ 500 u。利用 GC-
MS联用仪自带的 NIS T98.L 化合物数据库检
·43·4 期 王占新等:小花棘豆生物碱薄层色谱分析及 GC-MS 检测
索 ,并与标准化合物图谱比对 ,鉴定不同保留时间
各色谱峰化合物结构 ,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
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花棘豆生物碱提取结果
15 kg 小花棘豆干草粉经工业酒精热回流提
取 ,得到总浸膏 2.21 kg ,出膏率为 14.7%。经酸
碱处理 ,氯仿 、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依次分段萃取 ,分
别得到生物碱各段萃取物 3.01 、5.15和119.57 g ,各
极性段出碱率分别为 0.021%、0.034%和0.797%。
2.2 小花棘豆生物碱 TLC结果
各萃取段粗碱经不同展开体系薄层展开改良
碘化铋钾显色 。结果显示 ,显色淡 ,且各显色点呈
斑点性差 ,无单个显色斑点 ,几乎都呈细线状。经
H 2O 2/10%醋酐无水乙醇/Ehrlich s 试剂显色 ,
显色明显 ,且各显色点呈斑点性强(表 1)。由表 1
可见 ,氯仿萃取部分生物碱在氯仿∶甲醇∶氨水
∶水[ V(氯仿)∶V(甲醇)∶V(氨水)∶V(水)=
70∶26∶2∶2] 一次性展开条件下 ,效果最佳 ,斑
点显色规则 ,可呈现 9个显色斑点;乙酸乙酯萃取
部分生物碱在甲醇∶乙酸乙酯∶氨水[ V(甲醇)
∶V(乙酸乙酯)∶V(氨水)=4∶1∶1]一次性展
开条件下 ,效果最佳 ,可呈现 9 个显色斑点;正丁
醇萃取部分生物碱在甲醇∶乙酸乙酯∶氨水[ V
(甲醇)∶V(乙酸乙酯)∶V(氨水)=4∶1∶1] 一
次性展开条件下 ,效果相对较佳 ,可呈现 5 个斑
点 。经与苦马豆素标准品对照 ,发现小花棘豆各
萃取段粗碱中均含有与苦马豆素相同的斑点。
表 1 小花棘豆生物碱各萃取部分 TLC检查结果
Table 1 Different extractions of alkaloids from Astragalus glabra DC detected by TLC
展开剂系统
Developing solven ts
样品
S am ples
Rf值(Ehrlich s试剂显色)
Rf Value(color reaction by Eh rlich s agent)
氯仿∶甲醇∶氨水∶水[ V(氯仿)∶V(甲醇)∶V(氨水)∶V(水)=70∶26∶2∶2]
① 0.92(紫色)0.85(浅紫色)0.69(紫红色)0.58(浅紫色)0.48(紫红色)0.38(蓝紫色)
0.27(淡红色)0.20(淡红色)0.09(淡红色)
Chloroform ∶Methanol ∶ Am-
monia∶Water ② 0.91(紫色)0.66(紫红色)0.48(紫红色)0.41(浅紫色)0.34(浅紫色)0.27(淡红色)0.21(黄褐色)0.12(红色)
③④ 0.97(黄色)0.62(紫红色)0.48(紫红色)0.11(淡红色)0.48(紫红色)
氯仿∶甲醇∶氨水∶水[ V(氯仿)∶V(甲醇)∶V(氨水)∶V(水)=70∶26∶10∶10]
① 0.89(紫色)0.75(紫色)0.55(紫红色)0.42(浅紫色)0.33(紫红色)0.24(紫色)0.18(紫红色)0.01(浅紫色)
Chloroform ∶Methanol ∶ Am-
monia∶Water ② 0.72(紫色)0.53(紫红色)0.23(浅紫色)0.18(紫红色)0.02(紫色)
③④ 0.95(淡黄色)0.47(紫红色)0.18(紫红色)0.02(浅紫色)0.18(紫红色)
甲醇∶乙酸乙酯∶氨水[ V(甲醇)∶V(乙酸乙酯)∶V(氨水)=4∶1∶1]
① 0.83(褐色)0.68(紫色)0.62(淡红色)0.52(紫红色)0.44(紫色)0.40(紫红色)0.37(紫色)0.21(淡红色)0.11(紫红色)
Methan ol∶Ethyl acetate∶Am-
monia
② 0.87(褐色)0.68(浅紫色)0.66(紫红色)0.52(紫红色)0.41(浅紫色)0.37(淡红色)
0.34(浅紫色)0.19(淡红色)0.11(紫红色)
③④ 0.77(浅褐色)0.63(紫红色)0.52(紫红色)0.16(淡红色)0.11(紫红色)0.52(紫红色)
注:①氯仿萃取段;②乙酸乙酯萃取段;③正丁醇萃取段;④苦马豆素标准品。
Note:①Ch loroform ext raction;②E thy l acetate ext raction;③n-Butanol ext ract ion;④Sw ainsonine standard sam ple.
2.3 小花棘豆生物碱柱层析结果
分段萃取所得到的小花棘豆氯仿和乙酸乙酯
萃取部分生物碱 ,合并进行硅胶正相柱层析分离 。
氯仿-甲醇洗脱体系梯度洗脱 ,等体积收集 ,共收
集 290份。经改良碘化铋钾显色 ,其中 3 ~ 217份
出现比较明显的橘红色显色斑点(表 2)。
2.4 小花棘豆生物碱 GC-MS分析结果
将柱层析分离得到的改良碘化铋钾显色明显
的 3 ~ 217 份合并 ,经 GC-MS 分析鉴定 ,总离子
流色谱图见图 1。通过 NIST98.L 化合物数据库
检索 ,并与标准化合物图谱比对检测出 16种生物
碱 ,占总提取物的 39.825%,结果见表 3。相对含
量大于 3%以上的有 3 种 , 占总提取物的
26.723%,分别为 2-Py rrolidinone(2-吡咯烷酮)、
Pempidine(五甲基哌啶)、3-丁基吲哚里西啶(3-
Buty lindo lizidine),其相对含量分别为 6.52%、
16.987%和 3.216%;相对含量大于 2%的有 1
种 ,为 9H-py rido[ 3 , 4-B] indole-1-carboxy lic acid
(9H-吡啶[ 3 , 4-B]-吲哚-1-羧酸),占总提取物的
2.278%;相对含量大于 1%的有 5种 ,分别为 1-
butyl-5-methy l-2-Py razoline(5-甲基-1-丁基-2-吡唑
啉),1-butyl-2 , 5-Pyrrolidinedione(1-丁基-2 , 5-吡咯
·44· 西 北 农 业 学 报 19 卷
环烷),1-Acetyl-9H-py rido[ 3 ,4-B] indole(1-乙酰基-
9H-吡啶[ 3 , 4-B] 并吲哚), N-(2-phenylethy l)-For-
mamide(N-(2-苯乙基)-甲酰胺), 2-Dehydrocarbon-
ylflazin(川芎哚),占总提取物的7.045%。
表 2 小花棘豆生物碱硅胶柱层析分离结果
Table 2 The isolation results of alkaloids from Astragalus glabra DC by column chromatography
洗脱溶剂
E lution solven ts
组分编号
Groups
洗脱物性状
Descript ion of elution
洗脱物 T LC检查特性
C haracterist ics of elut ion by TLC
氯 仿C hloroform 1~ 2 淡黄色油状物 改良碘化铋钾不显色
氯 仿C hloroform 3~ 15 黄色油状物 改良碘化铋钾显出 1个橘红色斑点
氯 仿C hloroform 16~ 50 黄色油状物 改良碘化铋钾显出 5个橘红色斑点
V(氯仿)∶V(甲醇)=50∶1
Chloroform∶Methanol 51~ 70 褐色油状物 改良碘化铋钾显出 3个橘红色斑点
V(氯仿)∶V(甲醇)=50∶1
Chloroform∶Methanol 71~ 160 褐色油状物 改良碘化铋钾显出 6个橘红色斑点
V(氯仿)∶V(甲醇)=40∶1
Chloroform∶Methanol 161~ 175 褐色油状物 改良碘化铋钾显出 4个橘红色斑点
V(氯仿)∶V(甲醇)=40∶1
Chloroform∶Methanol 176~ 217 棕褐色油状物 改良碘化铋钾显出 8个橘红色斑点
V(氯仿)∶V(甲醇)=20∶1
Chloroform∶Methanol 218~ 271 黄色粉末状 改良碘化铋钾显色淡 ,呈点性差
V(氯仿)∶V(甲醇)=10∶1
Chloroform∶Methanol 272~ 282 黄色粉末状 改良碘化铋钾显色淡 ,呈点性差
甲 醇M ethanol 283~ 290 黄色粉末状 改良碘化铋钾不显色
表 3 小花棘豆生物碱氯仿和乙酸乙酯部分 GC-MS分析鉴定及其相对含量
Table 3 Alkaloids and their relative content in CHCl3 and Ethyl Acetate extraction of Oxytropis g labra DC
化合物种类
No.of
compound
保留时间/min
Retention
t ime
化合物名称
Name of com pound
分子式
Molecular form ula
相对含量/ %
Relative
con tent
1 2.299 3-methoxy-Py ridine(3-甲氧基吡啶) C6H 7NO 0.460
2 2.788 2-Pyrrolidinone(2-吡咯烷酮) C4H 7NO 6.520
3 3.327 6-methyl-2(1H)-Pyridinone(6-甲基-2(1H)嘧啶烷酮)- C6H 7NO 0.664
4 5.038 4-methyl-5-Thiazoleethanol(4-甲基-5-乙 C6H 9NOS 0.692
5 5.716 醇基噻唑) C7H 7NO 0.103
6 6.143 Benzamide(苯甲酰胺)Pempidine(五甲基哌啶) C10H21N 16.987
7 6.549 4, 5-dihyd ro-1-pheny l-1H-Py razole(4 , 5-(1H)-1-苯基-吡唑) C9H10N 2 0.585
8 6.754 1-bu tyl-5-methy l-2-Pyraz oline(5-甲基-1-丁基-2-吡唑啉) C8H16N 2 1.646
9 7.410 4-phenyl-Pyridine(4-苯基-吡啶) C11H 9N 0.815
10 7.471 N-(2-phenylethy l)-Formamide(N-(2-苯乙基)-甲酰胺) C9H11NO 1.231
11 8.682 1-bu tyl-2 , 5-Py rrolidinedione(1-丁基-2 , 5-吡咯环烷) C8H13N 2 1.915
12 11.110 3-Butylindolizidine(3-丁基吲哚里西啶) C12H23N 3.216
13 13.254 1-Acetyl-9H-pyrido[ 3 , 4-B] ind ole(1-乙酰基-9H-吡啶[ 3 , 4-B] 并吲哚) C13H 10N 2O 1.103
14 14.926 9H-pyrido[ 3 , 4-B] ind ole-1-carboxy lic acid(9H-吡啶[ 3 , 4-B] 并吲哚-1-羧酸) C13H10N 2O 2 2.278
15 19.732 2-Dehyd rocarb ony lfl azin(2-川芎哚) C16H12N 2O 2 1.150
16 22.143 P , P-Dioctyldiphenylamine(p , p-二异辛基二苯胺) C28H43N 0.460
图 1 小花棘豆生物碱氯仿和乙酸乙酯部分 GC-MS总离子流色谱图
Fig.1 Total GC-MS ion chromatograms of alkaloids in CHCl3 and Ethyl Acetate extraction of Oxy tropis glabra DC
·45·4 期 王占新等:小花棘豆生物碱薄层色谱分析及 GC-MS 检测
3 讨 论
采用生物碱系统提取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
析 ,依次经氯仿 、乙酸乙酯 、正丁醇 3 种有机溶剂
萃取 ,将其生物碱成分分为 3个极性段 ,从各段提
取量可看出 ,小花棘豆生物碱主要集中于正丁醇
部分 ,即主要为大极性生物碱 ,这与其他棘豆生物
碱系统提取结果相同[ 10-11] 。同时 ,氯仿 、乙酸乙酯
萃取部分 ,即中小极性萃取部分也含有少量生物
碱 。
采用薄层层析技术分别对小花棘豆生物碱氯
仿 、乙酸乙酯 、正丁醇部分浸膏进行检测分析 ,碘
化铋钾显色表明 ,氯仿 、乙酸乙酯 、正丁醇萃取部
分浸膏显色弱 ,呈点性差 ,而 H 2O 2/10%醋酐无
水乙醇/Ehrlich s试剂显色则能出现多个显色斑
点 ,证明小花棘豆生物碱主要是吲哚里西啶类生
物碱。从显色斑点的数量可以证明氯仿和乙酸乙
酯萃取部分的生物碱种类较正丁醇萃取部分的
多 。从斑点颜色和 R f 值来看 ,各部分均有与苦马
豆素标准品相似的点 ,可初步推测各萃取段均含
有苦马豆素。
由小花棘豆生物碱薄层层析可知 ,氯仿 、乙酸
乙酯萃取部分生物碱种类多 ,但这两部分生物碱
的出膏量很少 ,要想进一步通过传统的柱层析分
离得到单体化合物十分困难。由于现代 GC-MS
联用检测技术及其化合物数据库的快速发展 ,使
得鉴定过去通过传统的柱层析难以分离得到的单
体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变为可能。本试验将这两部
分生物碱合并 ,通过柱层析净化处理 ,除去色素和
大极性成分(如糖类 、黄酮体 、甙类),收集碘化铋
钾显色明显部分用于 GC-MS 检测 ,共检测出 16
种生物碱 ,皆属首次从此类植物中发现 ,以 Pem-
pidine(五甲哌啶)含量最高。
小花棘豆广泛分布于内蒙古 、宁夏 、甘肃等省
(区),对当地畜牧业造成严重损害。同时 ,小花棘
豆又可入药 ,具有麻醉 、镇静 、止痛的作用 ,主治关
节痛 、牙痛 、神经衰弱 、皮肤痛痒。Pempidine(五
甲哌啶)能选择性与神经节细胞乙酰胆碱受体结
合 ,妨碍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 ,阻断神经冲动在神
经节中的传递 ,临床上常用于重症高血压 、高血压
视网膜病;2-Py rrolidinone(2-吡咯烷酮)为医药中
间体 ,主要用于制造脑血循环活化药吡拉西坦(商
品名脑复康)及高沸点极性溶剂 ,具有激活 、保护
和修复脑细胞的作用 ,能改善脑缺氧 、活化大脑细
胞 、提高大脑中 A TP/ADP 比值 ,促进氨基酸和
磷酯的吸收 、蛋白质合成以及葡萄糖的利用和能
量的储存 ,促进脑代谢 ,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 12] 。
2-Dehydrocarbony lf lazin(川芎哚)具有一定程度
的抗凝血 、降低血液粘度和红细胞聚集 、改善血液
流变学及轻度增强红细胞变形的功能 ,对冠心病 、
脑血管疾病都有一定疗效[ 13] 。
参考文献:
[ 1] 史志诚.中国草地重要有毒植物[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 , 1997.
[ 2] 李祚煌 ,关亚农 ,杨桂云 ,等.醉马草(小花棘豆)中毒的调查
和有毒成分的分析[ J] .内蒙古畜牧兽医, 1978(1):1-18.
[ 3] 周淑清 ,黄祖杰 ,马富军.内蒙古草地重要有毒植物小花棘
豆综合防除方法[ 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4(21):94.
[ 4] 樊泽峰 ,王建军 ,赵宝玉 ,等.内蒙古阿拉善盟草原疯草危害
调查[ J] .中国草叶科学 , 2006 , 12(2):56-59.
[ 5]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词典[ M ]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77.
[ 6] 李观海 ,刘 发 ,张 新 ,等.小花棘豆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
作用研究[ J] .新疆医学院学报 , 1980 , 5(2):9-12.
[ 7] 陈绍淑 , 赵宝玉 ,莫重辉 ,等.苦马豆素对人食道癌 Eca-109
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试验[ J] .动物医学进展 , 2003 , 24(3):
91-92.
[ 8] 葛鹏斌 ,赵宝玉 ,童德文 ,等.小花棘豆中苦马豆素的提取分
离与结构鉴定[ J] .中国农学通报 , 2003 , 19(1):1-4.
[ 9] 于荣敏 ,李 铣 ,宋丽艳 , 等.小花棘豆毒性生物碱的研究
[ J] .中国中药杂志 , 1991 , 16(3):160-163.
[ 10] 霍兴华 ,赵宝玉 ,王建军 ,等.镰形棘豆化学成分预试及生
物碱成分薄层色谱分析[ J] .西北农业学报 , 2008 , 17(2):
24-28 , 32.
[ 11] 赵延涛 ,万学攀 ,范月圆 ,等.黄花棘豆生物碱薄层层析分
析[ J]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06 ,(3):51-53.
[ 12] 罗成宏 ,朱东铬 ,崔玉真.安理申与脑复康治疗血管性认知
功能障碍的疗效比较[ J] .河南医学 , 2006 , 17(10):23-24.
[ 13] 唐刚华 ,姜国辉 ,唐小兰.川芎哚及其类似物对凝血功能和
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J] .中国药理学通报 , 2008 , 18(2):
238-239.
·46· 西 北 农 业 学 报 19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