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牙齿草施药适期的初步研究



全 文 :除 稗效果 7 % 6, 四月八日用药的除稗效果 98 % 。
据二十九亩秧田用药观察所得上述结果 , 认为 , 在我们地区清明前播种的秧田 , 用
除草醚扑草净药土法 , 因低温影响 , 除稗效果不好 , 宜用敌稗除稗 。
本田化学除草
1
.每亩用 25 %除草醚一市斤 , 50 %扑草净五市钱混合药土 , 栽秧后三至十夭用药 , 浅
水撒药 , 药后保持浅水层七天 , 以后正常管理 , 对牙齿草、 鸭舌草 、 牛毛草 、 四叶草防除效
果 85 一 98 % , 对第一批出苗的稗草基本杀死 , 药效消失后又新生一批 。 对野慈菇无效。
每亩用 50 %扑草净一市两 , 20 %二甲四氯二市两药土 , 于栽秧后二十五使用 , 除牙
齿草效果 80 % 。 于栽秧后四十一天使用 , 对牙齿草及其他杂草基本无效 。
据观察认为 , 除草醚扑草净药土以栽秧后五至十天使用为好。 其他不同时间 , 不同
药量尚待进一步试验 。
2
. 每亩用 20 %二甲四氯半市斤 , 兑水八十至一百倍 , 于栽秧后三十至五十天喷药 ,
药前撤水 , 药后晒 田一天 , 以后管理正常 。 喷药后二十四小时遇雨 , 对已成株的野慈菇、
枪杆草 、 四叶草 、 鸭舌草的除草效果 80 终以上 。
今年 由于认真掌握用药时间 , 严格按面积用药 , 用药均匀 , 水管得好 , 所以大面积
施药都取得较好的效果 。
(四 )
试验的 目的是为生产服务 。 如何充分发挥群众化学除草的积极性 , 更好地为大面积
生产服务呢 ? 我们建议 , 首先应加强党对化学除草工作的领导 , 目前由业务部门单独抓
的办法已适应不了发展生产的需要 。 其次是要解决好药源问题 、 今年施药期间消水县供
应的药仅只够用水田面积的 4 %左右 , 今后商业部门应深入第一线了解用药情况 , 做好
药剂供应工作 。 第三应有计划集 中使用药剂 , 加强领导 , 迅速推广 。
牙齿草施药适期的初步研究
(云南省农科所 草害究研组 )
使用除草剂防除杂草 , 必须首先了解杂草的特性 , 掌握作物 、 杂草 、 药剂 、 环境四
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 针对杂草的生理生态弱点 , 选 用有效的除草剂 、 经济的用药量和适
宜的施药期 , 以提高除草效果和对作物的安全性 , 这是化学除草的基本原则 。
近年来 , 我省推广扑草净 、 敌草隆防除稻田牙齿草 , 获得良好的成效 。 但是 , 我省
自然条件复杂 , 各地草情和苗情不同 , 施药期掌握不当 , 则除草效果差 , 还 易 发 生 药
害 。 我们在昆明地区 , 对牙齿草的生态特性作了一些观察 , 就施药期问题讨论如下 :
· 牙齿草即眼子菜 , 属单子叶植物纲眼子菜科 , 为多年生的水生杂草 , 昆明近郊稻 田
有三种 , P o t a m o g e t o n t e p p e r i , P . n a t a n s , P . d e l a , a y i。其中 . P . t e p p e r i (普通眼子菜 )
普遍发生 , 因生长环境不同 , 分浅水型和深水型 , 表现在茎节和叶柄的长短变化 。 叶形
随生育期不同而异 , 前期呈披针形 , 后期增大呈椭圆形 。
牙齿草在我省同时存在无性繁殖 (鳞茎 ) 和有性繁殖 (种籽 ) 两种方式 。 鳞茎萌发
蔓延快 , 危害性大 , 是主要的 ,种籽萌发期较长 , 前期生长缓慢 , 常为人们所忽略 。
一 无性繁殖体— 鳞茎 , 由 1一 6 个茎芽联结组成 , 盆栽试验观察到 , 鳞茎的茎芽 ,无论是联接或分开的 , 除先端未形成的小芽外 , 大部分都能萌发成株 , 多芽鳞茎的基部
茎芽最先萌发 , 顺序延迟 , 见表 1及 2 :
鳞茎形成于田间耕作层的底部 , 经翻挖晒堡和泡田犁耙后 , 分散在耕作层中不同的
深度 , 一般在 4 寸以上的表土层较多 , 在红胶泥田中 , 不同深度茎芽的萌发情况 , 观察
结果见表三 。
表一 不同芽数鳞茎的萌发情况 (深 1寸 ) 5 . 19 处理
一 ` 数 1 瓦 (氛“ {一誉洋等季耸而赢一万谕一人呵一-下- 。刃不汤行厂3 } 3 0 1 2 …7 { 2 ` } { 1 { 3 0 …` 0。谨
1
3 0
{ 1
2
1
, …` 8 ) } …29 { 9 7
5
}
6 … ” ! 3 { 1 } 3 1 5。_ _ .1 ~一 .l二 …二 ?. 二叹 _ … : { . } ’ .l _ ~ 二 I ` .{
表二 鳞茎分芽的萌发情况
鳞茎的 芽序

!
’ 茄幕 .犷” 爵 , 8天后 。 发数 { ’扩屯 二
1 , 2、 、 . 1 决、 、 { 弓切 力` / O
{
、 / , 一 7
{
、 / ,一产
}
9 7
1 0 0
乃00QU7
一!
!
一一908一23
表三 不同深度茎芽的萌发情况 (红胶泥田 ) 7. 7 .调查
深度 期 (天 )第一 次 侧 茎
发生数 }着生节匡 发叶
位下向上
节多巨离
厘术
萌发 %剥l s e州一 1j 2 7Jl 1 4l叫叫
卜户曰 |一`空 J生,气尸JJ月ō户七.勺J沼2一J口,占月120自1
一石沪们多0口几dO八
红一一已、O自行才闷,工`一tlQ山O川q一手山片了, ..们r一李”,土,曰
卜一谁滋
主 茎
短 }长
5 / 18 }5 / 2 5…5 23 。 。` / 4 16 / 9 1
5 / 2 8j 6 / 3
’ 6 / 8 j6 / 1 4
n
甘ū了ùQ口述ōO乙六O, .ù1土7o
n1上….口
夕k 福 ` 12 9
户 .畏r 认 另 齿 草 苗 晴 .草晴
月 施 药期
的 关想
`:每拔 19 , 6 M . )
花明
l l!
l一栽补ó J门j闷!刁习抽封
O ` . 盆. J o 和 李。 ` o o7 t口期 ,
. 1 0 .
乙抓 .》
沙奋 份钧 I , 口 碑口
表三结果看出:
( 1 ) 茎芽入泥深时 , 萌发出土率低 , 1寸深为 90 % , 4 寸深为 46 . 7% , 7 寸深以
下则不能出土而腐烂 。
( 2 ) 萌发出土历期 , 随深度增加而延长 。 主茎 (见红叶 ) 的最长历期 , 1 寸为 12
天 , 4 寸为 16 天 , 侧茎 (见绿叶 ) 的最长历期 , 1 寸为 2 天 , 4 寸为 27 天 。
( 3 ) 侧茎发生深态部位 , 一般在表土 2 厘米以内。
大 田观察 : 胶泥田中的茎芽萌发深度到 5 寸 , 泥沙田的土质疏松 , 茎芽萌发深度可
达 6 寸左右 , 因土质不同而有差别 。 生产上 , 先栽豆田 , 一般于栽秧前 5 天左右泡 田犁
耙 , 麦 田因收获较迟 , 泡田犁耙距离栽秧 , 一般只有 2 天左右 , 牙齿草遇水 后 开 始 萌
动 , 栽秧后 15 天左右基本出齐 , 25 天左右大部分叶片转绿 , 和小区观察结果大体一致 。
水稻的生育期 , 据我所一九七二年观察 , 五月十八 日移栽杂 交 粳稻 “ 1 2 9” , 8 天
后返青 , 2 2天后开始分粟 , 39 天进入分桑盛期 , 本田生育期为 1 38 天 。 移栽 期 提早 , 返
青及分寨期略长 。
根据扑草净 、 敌草隆的除草原理和性能特点 , 综合草情 、 苗情 、 气象等因素分析 ,
如图 1所示 , 我们认为施药适期在水稻移栽后 20 一 40 天范围内为宜 , 适用于 以昆明为代
表的滇中一带海拔 1 7 5。一 2 0 0 0米的坝区 。
在分析选择施药适期时 , 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
(一 ) 扑草净 、 敌草隆的除草原理和性能特点 。
( 1 ) 药剂通过叶片内吸传导进入牙齿草体内 , 破坏叶片的希尔 ( H il ) 反应卜 阻
碍光合作用的过程 , 使杂草不能转化和积累养分 , 饥饿死亡 , 显现药效的速度较触杀性
除覃剂缓慢 。
( 2 ) 施药后 , 药剂溶解于 田面水层 中 , 移动性不强 , 除沙 田药可随水渗漏向下外 ,
泥田一般不能进入土层内。 残效期受田块保水性的影响 , 一般约 10 天左右 , 短时仅约 5 天 。
_ ( 3 ) 用药量较低的范围内 , 具有选择性除草作用 , 高剂量时则为灭生性 。
(二 ) 草情和药效的关系。 杂草对除草剂的抗药性 , 通常在芽期较弱 , 随着生长而
增强 , 特别是种籽萌发的杂草对除草剂的反应更 明显 。 而多年生的牙齿草是以鳞茎萌发
的 , 有坚厚的鳞被保护着 , 出土以前抗药性较强 。 主茎萌发期 , 叶片呈茶红色 , 光合作
用能力弱 , 主要依靠茎芽贮存的养料供给 , 生长缓慢。 扑草净和敌草隆虽然能使地上部
分死亡 , 但是侧茎在泥内继续生长 , 10 天后续发新叶时 , 药效已显著下降。 而侧茎发出
的叶丛 , 叶片呈绿色 , 泥内鳞茎养分已消耗尽 , 主要依靠光合作用供应生长 发 育 的 需
要 , 草株生长速度逐渐加快 。 侧茎初发叶丛时 , 即茎芽遇水萌发后约 25 天左右 , 泥内葡
伏茎还不发达 , 抗药力较弱 , 这时施药可获高效 , 以后则随着生长蔓延 , 抗药力增强 。
田间观察 , 牙齿草鳞茎分布深度不一 , 、 萌发出期不整齐 , 当栽秧后 20 多天 , 草已 出
齐 , 叶片基本转绿 , 标蕊着进入侧茎发生初期 , 是开始施药的有利时期 。
(三 ) 省情和药效的关系 。 水稻的抗药力和杂草类似 , 苗期较弱 , 分萦期较强 , 孕
穗到开花期减弱 , 乳熟期后又增强 。 实践证明 , 水稻返青后 , 抗药力减弱 , 施药较易引
起药害 , 分孽后 , 苗棵长势旺盛 , 抗药力较强 , 施药较安全 。 在分莫盛期以前 , 稻叶未
封行 , 日光能直接照进行间 , 草叶光合作用增强 , 有利于发挥药效 ; 封行以后 , 田 间荫
蔽度大 , 光合作用减弱 , 药效则下降 。
分粟前期施药 , 对水稻分萦和产量有杏影响? 从省内各地多点试验的结果看 , 用药
量适宜时 , 对水稻安全 , 有效穗和产量都高于人工中耕的未施药处理 。
(四 ) 随着农田水利化的发展 ,优 良品种的推广 , 耕作条件的改进 , 栽秧期逐渐提早
到四月下旬 , 五月大栽 , 六月上旬扫尾 。 大面积施药防除牙齿草主要在五月下旬到六月上 、
中旬 , 此时初进雨季 , 日照较多 , 在 40 绍左右 , 雨量不大 , 水温在 20 度以上 , 有利于控制水
层 , 发挥药效 ,推后则雨量增多 , 管水较难 , 日照减少到 20 笼以上 , 药效易受干扰而下降 。
气象条件和用药量有密切关系 。 日照多 、 温度高时 , 用药量可略减 , 反之 , 特别是
在阴雨较多 、 气温降低的条件下 , 用药量应适当增加。 我省几年来的经验 , 用药量除直
接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外 , 还受海拔高低影响气温和水温 , 土壤种类不同影响药剂的吸附
和渗漏以及水稻品种抗药性的差别等多种 因素的影响 。 海拔 17 5 0一 2 0 0 0米的滇中坝区 ,
在施药适期范围内 , 只要认真掌握施药技术 , 每亩用 70 一 1 0 克扑草净或敌草 隆 , 便 可
获得安全高效的除草效果 。 若单纯从加大用药量方面来提高药效 , 不从掌握施药适期 、
严格施药技术 、 加强水层管理等方面改进 , 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 既浪费 药 剂 , 增 加 投
资 , 且易造成药害而减产 。
昆明地区稻田牙齿草的萌发深度 , 主要在 1一 4 寸 , 夏季泡田栽秧时 , 鳞茎遇水萌
发 , 半月左右可基本出齐 , 17 一 27 天侧茎初发叶片 , 此时主要依靠光合作用供给生长的
养分 , 根茎不发达 , 抗药力弱 。 水稻移栽 20 天后进入分孽初期 , 抗药力强 , 苗棵尚未封
行 , 日照多 、 雨量少 、 温度高 , 有利于控制水层 , 发挥药效 。 所以 , 选择栽秧后 20 一 40
天为药剂防除牙齿草的施药适期 。 只要认真掌握施药技术 , 管好田水 , 每亩用扑草净或
敌草隆 70 一 10 克 即可获得安全高效的除草效果 。
一九七三年稻田牙齿草的药剂试验小结
(云 南省农科所 草害研 究组 )
牙齿草 (眼子菜 ) 是我省稻田主要恶性杂草 , 人工难以膊净 , 严重障碍水稻增产。
几年来 , 在各级党委领导下 , 在 “ 农业学大寨 ” 的群众运动中 , 试验和 推 广 扑 草
净 、 敌草隆等除草剂防除牙齿草 , 获得一定成效 , 深受各族贫下中农欢迎 。 为了改进施
药技术 , 扩大药源 , 今年对新除草剂的筛选 、 混用配方 、 药害解毒方法等进行了试验。
结果整理初报于后 。
供试药剂为 :
5 0%扑草净可湿粉 (昆明 ) 水洗和不水洗产品 ,
5 0%西玛津可湿粉 (吉林 ) ,
5 0%劳去津 , ,
.
20 %敌草隆可湿粉 (无锡 ) ,
2 5%灭草隆 ,’ ,
25 %绿麦隆可湿粉 (上海 ) ,
5 0%利谷隆可湿粉 (日本 ) ,
50 %秀谷隆可湿粉 (瑞士 ) ,
8 0%伏草隆可湿粉 (日本 ) ,
8
.
5 %稻草完一 S颗粒剂 ( 日本 ) ,
7 %杀草丹 I 号可湿粉 (湖南 ) 。
试验田为冬闲红胶泥田 。 小区面积分。 . 5厘或 1厘 , 泥隔区埂。
水稻为本所选育 , 省内推广的杂交粳稻品种 “ 3 7 3 ” 和 “ 1 2 9 ” 株行距 5 又 7 寸 , 每
丛 3一 4苗 。 栽秧当天接种牙齿草地下鳞茎 , 每小区 50 个 。
~ 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