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本文属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项目“越桔优良品种及加工技术引进” 。
收稿日期:1997-11-03
中国两种越桔资源的现状与开发前景▲
刘新田 唐仲秋 李 华 栗荣萍 张 萍 于清云 张宝财
(大兴安岭林科所 ,加格达奇 165000)
张清华
(中国林科院森环所 ,北京 100091)
摘要 笃斯越桔和红豆越桔是我国面积最大 、贮量最多的野生小浆果资源 ,也是
我国最具开发前景的越桔属小浆果 。本文对其分布特点 、资源特点及生物学特
性等进行了深入分析 ,并对资源的消长及保护 、发展做了详尽探讨。文章还分析
了国内外对越桔的开发利用现状 ,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越桔资源开发的建议。
关键词 越桔资源 特点 保护 开发利用
越桔为杜鹃花科越桔亚科越桔属(Vaccinium spp.)植物 ,落叶或常绿灌木 ,广泛分布
于北半球 ,从北极到热带高山地区 。全世界共有 450种 ,我国有 91种 , 24变种 ,2亚种[ 1] ,
其中不少种类结小形浆果 ,可供食用 ,其果实和叶广泛用于食品工业和医药方面 。
在中欧 、北欧 、北美和加拿大等国 ,不仅早已开发利用 ,做成果洒 、保鲜风味型浓缩果
汁以及晶 、粉 、果冻 、果浆等商品 ,而且不少国家结合本国特点通过定向培育广泛栽培 ,推
出许多杂交新品种 ,有些品种在严寒恶劣的条件下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有些浆果大 ,果汁
香 ,受到人们的欢迎 ,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美国是越桔人工栽培开展最早也是加工技
术最发达的国家 。它的产品已销往几十个国家 ,加工厂设备先进 、工艺精良 ,全面进行综
合利用 ,形成了多系列的产品 ,广泛应用于食品 、饮料 、化工等各个方面。其果用来制作糕
点 、糖果 、冰激凌 、酸奶 、罐头 ,果汁制作饮料 ,叶子制作茶叶;果皮提取天然色素和单宁 。
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的新鲜越桔果其价格是香蕉的 4倍 ,苹果的 2.5倍 。
我国东北和西南山区有丰富的越桔属资源 ,其中以笃斯越桔(V .ulginosum)和红豆
越桔(V.vi tis-idaea)面积最大 ,储量最多 ,集中分布于大小兴安岭 、长白山。据专家估
计 ,大兴安岭产量可占全国的 90%,丰年产量可达数十万吨 ,甚至可突破百万吨。大兴安
岭素以高寒而著称 ,被认为是水果栽培的禁地 ,而野生越桔却生长繁茂。对越桔资源的开
发利用 ,无疑将对这一地区的经济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
1 分布特点及生物学特性
1998
世 界 林 业 研 究
WORLD FORESTRY RESEARCH
No.2
1.1 笃斯越桔
笃斯越桔属落叶矮小灌木 ,株高 30 ~ 80 cm ,主要生长于有季节性积水的沼泽地和潮
湿山坡 ,在自然情况下常与苔草(Carex sp.)、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柴桦(B.f rut i-
cosa)等混生 ,在比较低湿的采伐迹地和森林火灾形成的疏林地上 ,经常会迅速的侵入并
扩大种群。沼泽地的植株一般比较低矮 ,而山坡上的比较高大 。土壤多为有潜育层的棕
色针叶林土和草甸土 ,pH 值 5.5左右。花期在大兴安岭为 5月下旬到 6月初 ,果实在 7
月中旬成熟 ,蓝紫色 ,果径 0.8 ~ 1.3 cm ,单果重 0.5 ~ 1.0 g ,果实成熟时被白色果粉 ,果
皮薄 ,不耐运输和储存。果味酸甜 ,宜鲜食和加工 。
以果实大小而论 ,大兴安岭东南部(以加格达奇和大杨树为中心)单果较大 ,平均果径
在 1.0 cm 左右 ,依此为中心向周围扩展果实变小 。在果型方面 ,有球型果 、扁圆型果和梨
型果 ,并且不同果型在口味和糖酸比上也有差异。果实为蓝紫色 ,但在大小兴安岭交界的
黑河地区却发现有白果笃斯。以上种种变异是来源于遗传还是由于环境 、地域所致 ,这些
性能是否稳定 ,能否加以扩繁利用等等 ,都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1.2 红豆越桔
红豆越桔为常绿小灌木 ,叶革质 ,株高 10 ~ 20 cm ,多生在郁闭度 0.7以内的林下 ,水
湿地内无分布 ,喜酸性土壤 ,花期与笃斯越桔相近而果实成熟期则要晚 20天以上 ,果实红
紫色 ,果径 0.5 ~ 0.7 cm ,单果重 0.3 ~ 0.5 g ,果皮厚 ,较耐运输和储存 。果味的酸度高于
笃斯 ,果汁色泽鲜艳 ,适于加工 。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以北和岭南600 m 以上
高山原始针叶林地带 ,岭南的加格达奇 ,在阔叶次生林下 ,虽也常有发现 ,但却绝少见到果
实。红豆越桔分布范围比笃斯小得多 ,但连片集中 ,采收期长 ,储量和产量都比笃斯要大 。
一般认为 ,笃斯和红豆两种越桔的储量为 1∶1.5。
2 资源现状和储量分析
2.1 资源特点和产量
(1)在大兴安岭 ,越桔资源分布集中 ,采收方便。几十甚至上百公顷连成一片 。在丰
收年份 ,每公顷产量在 500 ~ 1 000 kg ,最高可达每公顷 3 020 kg ,每平方米的株数为 112
~ 224株之间[ 2 ~ 3] 。
红豆越桔的分布虽然只集中在大兴安岭的北部林区 ,但总面积并不比笃斯越桔小 ,因
而更为集中 。据调查每平方米植株密度可达 500 ~ 600株 ,最高达到 1 936 株 ,丰年每公
顷产量可达 3 500 kg ,在条件好的地段 ,一个工人 4小时可采红豆 3 水桶(折合 50 kg 以
上)[ 2~ 3] ,由此可见储量的丰富。
(2)大兴安岭越桔资源分布地都是人烟稀少 ,远离农区 ,无化肥和农药的施入 ,因此是
典型的绿色食品 ,一旦得到开发 ,必将受到广泛的欢迎 。
(3)果实有用成分含量高 ,野生的越桔果实粒小 ,果皮和种子的相对比重大 ,笃斯果总
糖度在 5.0%~ 6.0%之间 ,酸度在 1.5%~ 2.1%,糖酸比一般在 2.0 ~ 3.0 ,因而有特殊
的口感。经对笃斯果的分析表明 ,它含有较为丰富和全面的有机酸和氨基酸 ,特别是果中
65中国两种越桔资源的现状与开发前景
的矿物质极为丰富 ,不但含有常量元素的钾 、钠 、钙 、镁等 ,而且微量元素铜 、铁 、锌 、磷也很
多。笃斯果中的维生素 E含量较高 ,该物质抗衰老 ,具有增强皮肤细胞活性的功能 ,有较
好的医疗保健作用;越桔果中 SOD 含量水平也较高 , SOD 广泛用于化妆品和食品加工
业 ,所以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4~ 5] 。
(4)果实色素含量高。可充分利用其天然色素 ,增加产品的色泽感观 ,避免人工色素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还可提取其天然色素 ,作为其它食品色素添加剂 。
2.2 资源的稳定性分析
资源的稳定与否 ,主要是看生长这种资源的土地和环境以及资源本身是否受到威胁
和破坏。根据我们的调查 ,目前越桔资源基本是稳定的 。
(1)越桔生长的地域都是在不被人注意或人们不屑于开发的地带 。以笃斯为例 ,其在
大兴安岭南部地区主要分布在季节性积水的沼泽地 ,其土壤粘 、湿 、凉 、薄 ,土壤中可供植
物吸收的速效养分含量低 ,不适于农作。即使垦殖后 , 3 ~ 4年内也难望有较大的收获;在
岭北多分布在石质的沟塘附近 ,大都为多年冻土区 ,目前只有少量富含泥炭资源的地带进
行过试验性开发 。生长于林下的笃斯和红豆 ,只要林地的环境能够保持 ,这些越桔的生存
条件就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
(2)越桔属小果植物 ,植株低矮 ,不便于手工采摘 ,因此产区采收都用一种名为“笃斯
撮子”的工具 ,其构造是一个用铁皮制作带有手柄的簸箕 ,在其前端焊有间隔为 0.5 cm 左
右铁条 ,用这种工具在越桔的植株上 ,像用梳子一样进行采收 ,这种方法对植株的破坏很
小。
以上分析只是总体的情况 ,但近年在大小兴安岭交界的黑河及大兴安岭东南部掀起
一股大搞农业的垦荒热 ,致使部分笃斯资源受到破坏 ,但开荒几年仍难于耕种的事实将会
使他们受到教育 ,不会再去做这种得不偿失的事情 。另外 ,有关部门也应加强对垦荒的管
理 ,只要方法得当 ,这种不合理的垦殖是完全可以得到解决的。
3 越桔产量波动原因
越桔(笃斯 、红豆)产量 ,年度之间有较大波动 ,丰产周期一般为 2 ~ 3年 ,波动原因既
有植株本身因素 ,也有外界条件的影响 ,最主要的有以下两方面 。
3.1 单株年度间结实波动原因
从大量的调查中发现 ,越桔结实多在 2年生和 3年生枝条上 ,而这些结实植株在一次
结实后需要 1年以上的储备和恢复 ,以重新发生和形成新的结果枝组 。而经观察 ,大多数
植株的枝条可以保存 4 ~ 5年甚至更长 ,这些枝条本身已不能结实 ,但却占据很大的空间 ,
并且由于这些枝条的存在 ,影响了新生枝条的发生 ,形成同一植株年度间产量的不稳定。
3.2 产区大面积丰欠原因分析
单株间结实量在年度间的波动并不会影响到大面积产量的丰欠 ,决定总体产量波动
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因子。在诸多的气象因素中 ,花期气候起着决定作用。经多年观察 ,越
桔的花期在 5月 27日至 6 月 6日之间 ,历时 10天 ,同一植株上由于花蕾所在部位的不
同 ,也会出现开花时间的早晚 ,从而延续 5 ~ 6天。大兴安岭晚霜的结束期 ,最早的年份是
66
世 界 林 业 研 究
WORLD FORESTRY RESEARCH
5月 25日 ,最晚可推迟到 6月 10日 ,这期间正是越桔的花期 。由于霜冻的出现早晚和强
度的不同 ,对越桔产量的影响也不一致。1992年 6 月 5 日 ,大兴安岭南部出现了有记录
以来的严重冻害 ,记录到的极低温是-9.7℃。在这种低温下 ,无论是正在开放的花还是
花蕾以及已经形成的幼果都无法幸免 ,致使 1992年大兴安岭南部的笃斯几乎绝产。一般
年份的晚霜温度在-2 ~ -5℃之间 ,危害的主要对象是花 ,由于冻害只是在较短的时间发
生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只会造成减产而不至于颗粒无收 。
4 提高越桔产量的途径
大兴安岭的越桔资源长期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年度间的产量波动很大 ,难以适应大
规模工业开发。为此 ,首先必须对资源加以保护 ,要向产区的群众 、干部进行宣传 ,防止资
源破坏 。此外 ,还必须对现有资源加以人为干预 ,尽量使其做到稳产 、高产 。根据国外和
国内的经验 ,主要应采取以下几项技术措施。
(1)减少种间的竞争 ,为越桔的生长创造条件。其方法是把与越桔混生的植物(主要
指比越桔大的小乔木 、灌木)伐除 ,以减少这些植物对营养和阳光的竞争。
(2)为野生越桔进行人为复壮更新。由于多年老枝条的宿存 ,使植株生长衰弱 ,影响
结实 ,因此每隔 3 ~ 4年应进行一次抚育和更新 ,割除或在春秋防火期到来之前用火烧除
老枝 。火烧不但可以把地上的老枝烧死而且可以消灭病虫害 ,提高土壤肥力 ,因此火烧的
方法值得提倡。但火烧后的当年不结果 ,因此这一方法应在经营区内分区有计划地按年
度实施。
(3)改善越桔生境。在较平坦的沟塘越桔区内开沟 、排水。分布于沟塘的“笃斯甸子”
由于积水 ,土壤阴凉 ,有机质分解速度慢 ,笃斯越桔生长不良 ,可进行开沟排水 ,以提高地
温。同时修建简易道路 ,以便于管理和采摘。
(4)增加种群的均匀度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在春秋季节从植株密的地方人工移苗 ,
或在苗木稀疏的地方作必要的土壤管理 ,以有利于越桔苗木种群的扩大。
(5)引进国外优良品种 ,建立优良越桔品种园 ,并与当地品种杂交 ,选育出适合中国条
件的优良品种。美国对越桔的栽培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已培育出优良品种几十个 ,这些品
种果实大 ,口味好 ,而且可做到高产丰收 。部分优良品种可在大兴安岭部分地区栽培 ,用
来发展庭院经济 ,将推动该地区越桔产业的发展。
5 越桔资源利用现状及开发前景
5.1 利用现状
大兴安岭越桔资源藏量极为丰富 , 90年代前 ,笃斯除被少量采作鲜食外 ,还和红豆一
起被用来做果酒加工 ,但加工能力仅在数吨左右。近年越桔资源开始受到人们重视 ,相继
建立一些饮料厂 、浓缩汁厂等 ,但生产规模也都不大 ,如大兴安岭最大的北芪神饮料厂 ,年
加工能力也仅为 40 t。其他加工厂多由于产量低或产品质量不过关而销售不畅 ,处于不
景气状态 。
67中国两种越桔资源的现状与开发前景
近年来越桔风靡欧美 ,外商纷纷来大兴安岭定货。1995 年收购量为 200 ~ 300 t ,
1996年则上升到 800 t ,1997年达到 4 000 t。收购的越桔除极少量用冷藏车运出外 ,绝大
多数是在冷库冷冻 ,到十一月份气温降低后 ,运抵大连装船出口 。在产地每吨越桔的收购
价仅为人民币 2 000元 ,冷冻果运抵欧洲 ,到岸价约为 1 300美元 ,是收购价的 6 ~ 7倍 ,这
些差价却全被中间环节和中间商 、外商赚走了 。
5.2 开发利用前景
大兴安岭越桔资源丰富 ,但目前的利用方式主要是原料输出 ,令人痛心 。要改变这一
现状 ,就必须进行深加工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形成大兴安岭林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替代
产业 。通过办厂加工 ,还可安排富余职工 ,改善林区就业状况。目前要注意以下几个方
面:
(1)对现有加工厂点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合理布局 ,进行必要的关停并转 。
(2)引进国外先进加工技术 ,对现有落后工艺进行大力改革 ,提高越桔资源利用率。
(3)集中财力 ,首先办好一个厂 ,争取中外合资 、合作办厂 ,在大兴安岭形成一个新的
经济产业 。
6 主要参考文献
1 方瑞征等.中国植物志 , 1991 , 57(3).科学出版社.
2 赵光仪等.塔河林业局野果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 1987 ,(15):149~ 154.
3 董清山.大兴安岭的越桔资源及开发利用.中国林副特产 , 1995 ,(3):42.
4 朱智明.野生笃斯果的营养和经济价值评述.生物学杂志 , 1990 ,(5):18~ 22.
5 李亚东等.越桔果实中营养成分分析.北方园艺 , 1996 ,(3):22~ 23.
Status and Exploitation of the Genetic
Resources of Two Species of Blueberry in China
Liu Xintian T ang Zhongqiu Li Hua Zhang Qinghua
Abstract Vccinium ulginosum and V.vit is-idaea are small berries with the largest area
and po tential to be exploited in China.An introduct ion was given in this paper to the natural
distribution ,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 dynamics and conservat ion of the genetic resources for
these tw o species.It w as also suggested to ut ilize the resources properly.
M r.Liu Xintian Tand Zhongqiu Li Hua et al w ork in Research Insti tute of Daxinganling ;
Zhang Qinghua wo rks in Research Insti tute of Forest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 CAF .
100091 Beijing , China.
68
世 界 林 业 研 究
WORLD FORESTRY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