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93个尾叶桉无性系多性状综合选择研究



全 文 :Vol.27 No.1
Jun.2010
第 27卷 第 1期
2010年 6月
桉树科技
EUCALYPT SCIENCE & TECHNOLOGY
93个尾叶桉无性系多性状综合选择研究
陆钊华 1 ,徐建民 1*,李光友 1 ,白嘉雨 1 ,黄宏健 2 ,胡 杨 2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520;2.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林业科学研究所 ,广东 江门 529100)
摘要:93个尾叶桉无性系试验多性状遗传分析和选择的研究结果表明:林分生长 、形质性状在无性系间均呈显著差
异 。共有 45个无性系的材积生长超过总体材积平均值 。7个性状的表型变异系数值在 8.46%~ 52.85%之间 ,遗传变
异系数值在 3.10%~ 39.33%之间 ,各性状无性系重复力为 72.91%~ 93.43%,单株重复力为 11.86%~ 41.58%,呈
中等至强度遗传 。除高径比外 ,生长性状间存在紧密的正相关关系 ,干形存在相对的独立性 。构建了多性状选择指数
式 ,以大于选择指数平均值加上一个选择指数标准差为标准 ,选出 18个优良无性系 ,入选率为 19.355%。
关键词:尾叶桉;无性系;遗传分析;选择指数
中图分类号:S758.5+2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Multi-characters Genetic Analysis and Selection Index of
93 Eucalyptus urophylla Clones
LU Zhao-hua1 , XU Jian-min 1 , LI Guang-you1 , BAI Jia-yu 1 , HUANG Hong-jian2 , HU Yang2
(1.Research Institute of Tropical Forestry of CAF , Guangzhou 510520 , Guangdong ,China;
2.Xinhui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 of Jiangmen , J iangmen 529100 ,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The results of variance and genetic analysis including 93 E.urophylla clone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hig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rowth and form quality characters among clones.Individual tree volume
of 45 clones were more than that of all clones means.All characters showed middle to strong genetic coher-
ence.There were close positive correlations among growth characters except ratio of height to DBH.Stem
formshowed certain independence.The equationwas established byusingselect index method of multi-charac-
ters.Meanwhile , 18 clones were selected with the rate of 19.355%by using the criterion which was larger
than the total selection index average plus a selectoin index standard deviation.
Key words:Eucalyptus urophylla;clones;genetic analysis;selection index
收稿日期:2010-04-09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专题“高产优质桉树速生材树种新品种选育”(2006BAD01A1504)
作者简介:陆钊华(1974 — ), 男 , 博士 , 副研究员 , 从事林木遗传育种研究 .
*通讯作者:徐建民(1964 — ), 男 , 博士 , 研究员 , 从事林木遗传育种研究 .
桉树(Eucalyptus)无性系林分具有选种效率高 、
遗传进展快 、生长迅速 、产量高 ,林相整齐 、易于集约
经营等特点 , 选用优良无性系造林经济效益十分显
著 。在广大育种者的努力下 ,我国桉树无性系选育工
作已取得显著成绩 , 桉树无性系人工林步入了一个
高速发展时期 [1 -13] 。尾叶桉以其优良的速生丰产性
和制浆性能优越的特性 ,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系统
引入我国后 , 已在广东 、 广西和海南等省大规模种
植。本研究针对这一现实 , 在早期种源/家系试验和
大面积人工林的基础上 , 选择了一批尾叶桉优良单
表 1 参试无性系概况
注:混合种源由 14531 、 14532 、 12895 、 12987四个种源混合而成 。
12
48 , 59
6 ,7 , 13 , 29 , 32 , 45 ,46 , 52 , 75 ,
34 , 38 ,69 , 88
74
8 ,16 ,39 , 40 , 51 , 55 , 58 ,61 , 63 ,
64 , 65 ,68 , 71 , 89 , 91 , 93
21 , 24
2 ,5 , 9 , 10 , 14 ,25 , 27 , 31 , 36 ,
44 , 50 ,56 , 60 , 70 , 72 , 84 ,86
3 ,4 , 20 , 22 , 23 , 26 ,28 , 30 , 33 , 37 ,
41 , 43 ,54 , 57 , 62 , 66 , 76 ,77 ,79 ,
92
15 , 17
18 , 19 ,42 , 47 , 73 , 78 , 81 ,83
87
35 , 80 ,82 , 85 , 90
67
1 ,11 ,49 , 53
12897
13010
14531
14532
14533
14534
15089
17565
17567
17571
17572
17573
17574
B2
混合种源
1
2
9
4
1
16
2
17
20
2
8
1
5
1
4
Mt.Mandiri IND
Ulanu R Alor IND
Mt.Egon Flores IND
Mt.Lewotobi IND
Flores Island IND
Mt.Egon Flores IND
Mt.Egon Flores IND
Lewotobi IND
Mt.Egon Flores IND
Wairteban IND
Iling Gele IND
Andalan IND
Mt.Egon Flores IND
Brazil

8 33
8 20
8 38
8 31
8 31
8 38
8 38
8 32
8 38
8 38
8 37
8 36
8 36


122 35
124 27
122 27
122 45
122 45
122 27
122 27
122 48
122 27
122 27
122 27
122 28
122 28


830
700
515
398
340
500
500
375
450
525
600
725
550


无性系编号 种源号 数量 种源原产地 纬度(°′) 经度(°′) 海拔(m)
株 , 通过无性繁殖手段形成无性系 , 以高产 、 适应
性强为目的开展尾叶桉无性系的测定和选择 , 为生
产提供优良无性系品种 , 同时为长期的遗传育种改
良奠定坚实的遗传资源基础。本研究通过调查在广
东省中南部地区建立的 93个尾叶桉无性系测定试
验林 , 重点分析和研究尾叶桉无性系生长 、形质性
状的遗传变异规律 , 并通过多性状综合选择出优良
无性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官冲管
理区 ,北纬22°12′24″,东经112°98′26″,海拔28 m ,
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林地为低山坡地 ,土壤
是花 岗 岩 发 育 的赤 红 壤 , 造 林 地 为 杉木
(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采伐迹地 。林下植被有画眉草 (Echinochloa haina-
nensis)、岗松(Baeckea frutescens)、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 桃金娘 (Rhodomyrtus tomentosa)、 芒箕
(Dicranopteris dichotoma)等 。林地有机质含量 4.70
g·kg -1 ,全N量0.25 g·kg -1 ,全 P含量0.040 g·kg -1 ,
全 K含量1.21g ·kg -1 ,有效 N含量33.14mg ·kg -1 ,
有效 P含量0.42mg·kg -1 ,有效 K含量4.50g ·kg -1 ,
有效 B含量 0.37μg ·g -1 , pH值 4.80。
1.2 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林建立于2002年5月 ,试验编号 Expt.02C01。
参试尾叶桉纯种无性系共93个(表1),全部来源于中
国林科院热林所于1995年4月建立的尾叶桉种源/家
系全分布区试验的入选优树单株 ,通过采集伐桩萌
芽条扦插繁殖形成无性系。试验采用随机完全区组
设计 , 单株小区 , 20次重复 , 穴状整地 ,穴规格60
cm×50 cm×40 cm , 株行距3.5 m×3.5 m。造林时
每穴施复合肥0.5 kg 、磷肥0.25 kg作基肥。
1.3 统计分析
在林分 3年生时进行树高 、胸径 、枝下高 、冠幅 、
干形 、分枝等性状调查 , 干形 、分枝指标采用目测法
打分 ,标准如下:
2 桉 树 科 技 第 27卷
2 2 2
2 2 2
2 2
第 1期(总第 76期) 陆钊华等:93个尾叶桉无性系多性状综合选择研究 3
表 2 尾叶桉无性系各性状方差分析结果
1
3
无性系间
区组间
误差
92
19
1748
8.619
11.555
2.355
3.66**
4.91**
0.0001
0.0001
9.347
7.941
2.904
3.22**
2.73**
0.0001
0.0001
0.0127
0.0412
0.0082
1.54**
5.10**
0.0010
0.0001
0.00091
0.00104
0.00028
3.22 **
3.69 **
0.0001
0.0001
注:**与*分别表示差异达 1%与 5%水平 ,下同 。
无性系间
区组间
误差
92
19
1748
1.447
1.232
0.376
3.85**
3.27**
0.0001
0.0001
0.406
0.272
0.174
2.33**
1.56
0.0001
0.0589
1.177
0.732
0.404
2.91**
1.81*
0.0010
0.0170
干形指标分 4个数量等级:Ⅰ级:主干通直圆
满 ,得 4分;Ⅱ级:主干直 、不圆满 ,得 3分;Ⅲ级:主
干稍弯曲 、不圆满 , 得 2分;Ⅳ级:主干有两个以弯
曲 ,得 1分。
分枝指标分级标准:Ⅰ级:侧枝细小 、 树冠匀
称 , 得 3分;Ⅱ级:侧枝中等 , 树冠匀称 , 得 2
分;Ⅲ级:有明显大枝 、 树冠不均 , 得 1分。
单株材积计算公式[ 14] :V= —×H ×DBH2
采用 SAS软件包[ 15-16]和南京林业大学的林木遗
传改良统计软件 SPQG Ver 3.0 [17] , 对各性状进行方
差分析 、多重比较和相关分析。
方差分析模型[ 18]为:y ij =μ+a i+βi+εij
式中:y ij为观测值 , μ为总体平均值 , a i为重
复效应值 , β i为无性系效应 , εij为误差。
主要遗传参数估算公式:
无性系重复力[ 19]:R I=σb/(σb+σw/r)
单株重复力 [ 19]: R c =σb/(σb+σw)
式中:σb为无性系方差分量;σw 为机误方差
分量;r 为重复数。
遗传变异系数[ 20]:GCV=σg/xp
遗传相关系数[ 20]:rgij=COVgij/√σgi ·σgj
表型相关系数 [ 20]:rpij=COVpij/√σpi ·σpj
环境相关系数 [ 20]:reij=COVeij/√σei ·σej
式中:COVgij 、 COVpij 、 COVeij 分别为遗传 、
表型 、环境协方差。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性状的差异分析
尾叶桉无性系各性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表 2):
93个无性系 3年生时树高 、胸径 、高径比 、材积生长
量和冠幅等生长性状以及干形 、 分枝等形质性状在
无性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 这为该试验中的参试
尾叶桉无性系进一步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
尾叶桉无性系间各性状的差异经 Duncan显著
性检验 ,结果见表 3。结果表明:共有 45个无性系的
材积生长量超过总体家系材积平均值 (0.0318 m3·
株 -1)。生长量最大的是 No.29号无性系 ,其平均单
株材积 、 树高 、胸径 、 高径比和冠幅分别为 0.0490
m3、11.41 m、10.85 cm、 1.06和 3.39 m , 是总体平均
值的 154.01%、 107.67% 、 111.56%、 99.07% 、
99.07%和 100.89%。形质指标中 , No.74 , No.76 ,
树高 胸径 高径比 单株材积变因 自由度 均方 F值 P 均方 F值 P 均方 F 值 P 均方 F 值 P
冠 幅 干 形 分 枝变因 自由度 均方 F值 P 均方 F值 P 均方 F值 P
2 2
2 2
2 2
———————
———————
———————
续表 3 尾叶桉无性系各性状邓肯检验结果
注:限于篇幅 ,只列出各性状前 20位 。小写字母表示差异达 0.05水平 , 下同 。
表 3 尾叶桉无性系各性状邓肯检验结果
4 桉 树 科 技 第 27卷
编号 高径比 LSR 编号 冠幅(m) LSR 编号 干形 LSR 编号 分枝 LSR
编号 单株材积(m3) LSR 编号 树高(m) LSR 编号 胸径(cm) LSR
29
75
86
52
2
3
21
68
39
77
19
7
60
16
84
34
83
11
55
5
均值
0.0490
0.0485
0.0471
0.0469
0.0432
0.0428
0.0425
0.0423
0.0421
0.0412
0.0411
0.0398
0.0394
0.0383
0.0382
0.0381
0.0376
0.0373
0.0372
0.0370
0.0318
a
ab
abc
abc
abcd
abcde
abcdef
abcdefg
abcdefg
abcdefgh
abcdefghi
abcdefghij
abcdefghijk
abcdefghijkl
abcdefghijkl
abcdefghijkl
abcdefghijklm
abcdefghijklmn
abcdefghijklmn
abcdefghijklmn
29
75
86
52
3
2
68
39
21
83
16
77
19
7
60
5
34
8
18
11
11.41
11.34
11.31
11.22
11.00
10.93
10.91
10.91
10.86
10.78
10.77
10.75
10.70
10.70
10.66
10.64
10.58
10.58
10.53
10.49
9.94
a
ab
abc
abcd
abcde
abcdef
abcdefg
abcdefg
abcdefgh
abcdefghi
abcdefghi
abcdefghij
abcdefghijk
abcdefghijk
abcdefghijk
abcdefghijk
abcdefghijk
abcdefghijkl
abcdefghijklm
abcdefghijklmn
75
86
29
52
68
21
19
77
39
2
60
3
16
84
7
83
11
34
8
15
10.98
10.96
10.85
10.45
10.44
10.42
10.37
10.35
10.34
10.25
10.21
10.20
10.16
10.09
10.04
10.02
10.01
9.97
9.96
9.95
9.34
a
ab
abc
abcd
abcd
abcd
abcd
abcd
abcde
abcdef
abcdef
abcdef
abcdefg
abcdefgh
abcdefgh
abcdefgh
abcdefgh
abcdefghi
abcdefghi
abcdefghij
59
10
45
53
63
85
18
88
89
79
81
24
87
40
32
83
71
80
51
64
均值
1.14
1.13
1.12
1.12
1.12
1.11
1.11
1.11
1.10
1.10
1.10
1.10
1.10
1.10
1.10
1.09
1.09
1.09
1.09
1.09
1.07
a
ab
abc
abcd
abcde
abcdefg
abcdef
abcdef
abcdefghi
abcdefghi
abcdefgh
abcdefghi
abcdefghi
abcdefgh
abcdefghi
abcdefghuj
abcdefghuj
abcdefghuj
abcdefghuj
abcdefghuj
70
86
87
8
75
21
4
68
79
16
19
76
60
2
54
57
66
84
90
23
4.15
3.95
3.94
3.85
3.82
3.79
3.76
3.76
3.71
3.68
3.68
3.67
3.66
3.65
3.61
3.58
3.57
3.56
3.56
3.55
3.36
a
ab
abc
abcd
abcde
abcdef
abcdefg
abcdef
abcdefgh
bcdefghi
bcdefghi
bcdefghi
bcdefghu
bcdefghi
bcdefghij
bcdefghijk
bcdefghijk
bcdefghijk
bcdefghijkl
bcdefghijkl
74
76
39
46
85
9
22
78
2
44
45
62
91
42
88
11
73
81
15
83
4.00
4.00
4.00
4.00
3.95
3.95
3.95
3.95
3.95
3.95
3.95
3.95
3.95
3.95
3.90
3.90
3.90
3.90
3.90
3.90
3.79
a
a
a
a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abc
abc
abc
abc
abc
abc
74
35
26
9
32
59
52
39
88
82
46
53
31
24
30
41
25
72
22
33
2.90
2.70
2.65
2.65
2.65
2.65
2.60
2.60
2.60
2.60
2.55
2.55
2.55
2.55
2.50
2.50
2.50
2.50
2.45
2.45
2.27
a
ab
abc
abc
abc
abc
abcd
abcd
abcd
abcd
abcde
abcde
abcde
abcde
abcdef
abcdef
abcdef
abcdef
abcdef
abcdef
注:R (0 .05 , 93)=0.202 , R(0 .01 , 93)=0.264。
性状 相关类型 树高 胸径 高径比 单株材积 冠幅 干形
表 4 性状遗传参数结果表 %
胸径
高径比
单株材积
冠幅
干形
分枝
P
G
E
P
G
E
P
G
E
P
G
E
P
G
E
P
G
E
0.955 **
0.979 **
0.900 **
-0.124
-0.173
-0.087
0.961 **
0.980 **
0.918 **
0.638 **
0.674 **
0.538 **
-0.055
-0.093
0.014
-0.244 *
-0.258 *
-0.214 *
-0.407 **
-0.368 **
-0.505 **
0.983 **
0.990 **
0.968 **
0.679 **
0.712 **
0.598 **
-0.080
-0.128
-0.001
-0.318 **
-0.348 **
-0.256 *
-0.323 **
-0.307 **
-0.383 **
-0.289 **
-0.332 **
-0.292 **
0.064
0.113
0.026
0.281 **
0.439 **
0.150
0.639 **
0.672 **
0.561 **
-0.050
-0.082
0.005
-0.278 **
-0.305 **
-0.225 *
-0.197
-0.245 *
-0.112
-0.658 **
-0.730 **
-0.498 **
0.240 *
0.221 *
0.273 **
第 1期(总第 76期) 陆钊华等:93个尾叶桉无性系多性状综合选择研究 5
表 5 尾叶桉无性系性状间表型 (P) 、遗传 (G)和环境 (E)相关系数
No.39和 No.46号无性系干形得分最优 , 均为满分 ,
分枝得分最高的为 No.74号和 No.35号无性系 , 分
别得 2.90和 2.70分。
2.2 性状的遗传分析
根据方差分析结果 , 可进一步获得不同性状的
遗传变异信息 。 由表 4可知:7个性状的表型变异
系数值在 8.46%~ 52.85%之间 , 遗传变异系数值在
3.10%~ 39.33%之间 , 高径比和干形变异程度最
小 , 材积和分枝最大 , 说明对这两个性状选择可获
得较好的选择效果。各性状无性系重复力为 72.91%
~ 93.43%, 单株重复力为 11.86%~ 41.58%。高径
比的重复力最小 , 冠幅和树高最大 。
2.3 性状间表型 、遗传 、环境型相关分析
表 5列出了尾叶桉无性系各性状的表型 、 遗传
和环境相关系数 , 结果表明:生长指标中 , 树高 、胸
径 、材积和冠幅等性状均呈显著的表型 、遗传 、环境
正相关关系 , 高径比则与其他生长性状呈显著的相
关关系。形质指标中 ,干形和分枝性状呈较紧密的表
型和遗传正相关关系 , 呈紧密的环境正相关关系;分
枝与树高胸径 、材积和冠幅的表型 、遗传和环境相关
也呈显著到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 与高径比呈显著
的正相关关系 ,表明生长性状树高 、胸径 、材积 、高径
比 、冠幅和形质性状中的分枝在联合选择下 , 具有一
致的选择响应 。值得注意的是 , 干形与生长性状 、高
径比 、冠幅 、分枝的各类相关不显著 ,表明该性状存
在相对的独立性 ,在制定选择原则时 ,对干形指标应
实施独立选择 。
表型变异系数
遗传变异系数
无性系重复力
单株重复力
15.43
12.59
93.01
39.94
18.23
13.57
91.73
35.68
8.46
3.10
72.91
11.86
52.85
39.33
91.72
35.64
18.28
15.42
93.43
41.58
11.00
6.33
86.90
24.91
27.97
19.35
90.54
32.36
遗传参数 树高 胸径 高径比 材积 冠幅 干形 分枝
6 桉 树 科 技 第 27卷
无性系 选择指数值 排名 无性系 选择指数值 排名 无性系 选择指数值 排名
表 7 尾叶桉无性系选择指数值和排名
75
29
86
52
39
68
77
19
2
21
3
16
34
60
11
83
15
55
7
46
23
5
8
76
91
84
78
17
32
31
18
461.871
461.865
450.099
442.135
437.617
433.718
429.899
429.608
429.169
429.093
426.965
416.451
415.457
415.435
414.658
414.003
412.751
412.682
410.464
408.733
403.356
401.908
399.773
398.666
398.145
397.230
395.924
395.722
392.952
388.165
386.54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70
79
82
57
25
44
67
87
93
43
80
69
85
6
12
50
48
38
65
4
62
88
92
42
13
90
45
64
51
66
89
386.402
385.693
385.398
385.278
384.091
383.797
383.231
381.860
381.258
380.488
379.948
378.721
374.640
374.601
374.591
374.076
373.785
373.742
373.439
371.694
371.634
371.089
370.734
368.570
366.757
366.293
366.226
365.500
363.809
362.396
361.146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72
20
54
40
71
28
47
33
1
73
22
41
81
58
24
61
9
56
14
63
27
37
35
49
53
10
26
59
36
74
30
360.470
358.423
357.517
356.563
355.702
353.311
352.775
350.291
349.716
349.267
346.487
345.502
344.826
344.539
344.372
343.669
342.664
335.965
335.798
332.147
331.018
330.657
329.487
328.016
327.702
324.914
320.552
317.666
313.958
308.294
279.827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2.4 多性状选择指数
根据各性状的遗传差异和相关分析 ,选用全部的
7个性状(树高 、胸径 、材积 、高径比 、冠幅 、干形和分
枝)配合选择指数 ,按 Cotterill等[ 21]提出的等权法确
定经济性状权重 , Expt.02C01各性状权重分别为 :
0.652 , 0.587 , 11.026 , 59.445 , 1.630 , 2.394 ,1.574。通
过计算 ,得出两个试验各性状的期望遗传增益及选
择指数遗传力 (表 6)。
选择指数
遗传力
表 6 无约束选择指数的遗传参数
树高
4.2127
胸径
3.9436
高径比
0.4441
单株材积
0.0140
冠幅
1.4152
干形
1.5647
分枝
0.9308 99.17
期 望遗 传 增益
%
第 1期(总第 76期) 陆钊华等:93个尾叶桉无性系多性状综合选择研究 7
Expt.02C01的选择指数标准差 SE=18.29359 ,
聚合基因型的增益 DH=18.30564 , 选择指数遗传力
为 99.17%, 各性状的遗传进展均为正向发展 , 选择
指数函数式构建为:IExpt .02C01=26.04701 H+25.53407
DBH-195.4890 H/DBH+279.6908 V-8.239688 Cr
+26.90681 SF+2.114733 Br ,式中:H为树高 , DBH
胸径 , H/DBH高径比 , V单株材积 , Cr冠幅 , SF 干
形 , Br分枝。
根据上述选择指数方程式 , 计算 Expt.02C01中
所有无性系的指数值 。由表 7可知 , Expt.02C01无性
系群体平均选择指数值 I 0 =376.38757 , 选择指数标
准差为 36.032023 , 以 I 0为基准对无性系进行筛选 ,
标准(1):大于 I 0群体平均指数值加一个选择指数标
准差的优良无性系 , 其筛选结果共有 18个无性系入
选 ,前五名的是 No.75 、No.29、No.86 、No.52和 No.39
号无性系 ,入选率为 19.355%;标准(2):大于 I 0群体
平均指数值的优良无性系 , 其筛选结果共计 43个无
性系 ,入选率 46.237%。
分别计算 Expt.02C01不同筛选标准筛选后的优
良无性系群体的遗传增益 G(表 8)。结果表明 :
Expt.02C01中 , 除高径比和分枝呈负增益外 , 不同选
择标准的不同性状均呈正向增益 , 且标准(1)增益更
大 , 因而可以标准(1)作为该试验的选择标准 , 但其
他落选无性系也应该结合不同的选育目标开展更深
入的选择加以进一步利用。
性状 树高 胸径 高径比 单株材积 冠幅 干形 分枝
表 8 入选优良无性系的遗传增益 %
G 1
G 2
8.390
4.930
9.549
5.691
-1.000
-0.643
28.505
16.083
4.372
4.116
0.609
0.117
-0.525
-2.062
注:G1是大于 I 0群体平均指数值加一个选择指数标准差的入选优良无性系群体 ,与总体无性系平均值相比
的遗传增益;G2是大于 I 0群体平均指数值的入选优良无性系群体 ,与总体无性系平均值相比的遗传增益 。
3 结论与建议
(1)试验的差异性分析表明 , 无性系 3年生林
分生长 、 形质性状在无性系间均呈显著差异 。多重
比较结果表明:Expt.02C01中共有 45个无性系的
材积生长量超过总体家系材积平均值 (0.0318 m3·
株 -1) , 生长量最大的是 No.29号无性系。各个性
状在不同尾叶桉无性系间存在的明显差异 , 表明可
对单性状进行直接选择 , 从中选出生长性状 、形质
指标和材性指标均优良的无性系 。
(2)各性状遗传分析结果表明:7个性状的表型
变异系数值在 8.46%~ 52.85%之间 , 遗传变异系数
值在 3.10%~ 39.33%之间 , 高径比和干形变异程度
最小 ,材积和分枝性状最大 ,说明对这两个性状选择
可获得较好的选择效果 。各性状无性系重复力为
72.91% ~ 93.43% , 单 株 重 复 力 为 11.86% ~
41.58%。高径比的重复力最小 , 冠幅较大 。各性状
呈中等至强度遗传 , 表明各性状主要受遗传控制 。
(3)各性状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生长性状
中 , 尾叶桉无性系树高 、 胸径 、材积和冠幅等生长
性状间存在显著的表型 、 遗传和环境正相关关系
(P<0.01) , 枝下高与其他 9个性状间存在一定
的负相关关系 。形质性状中 , 干形与分枝性状呈紧
密的表型和遗传的正相关关系 , 干形除与冠幅呈较
紧密的正相关外 , 与其他性状的关系并不密切 , 表
明该性状较为独立。
(4)应用选择指数法对 Expt.02C01进行多性状
选择 ,构建了选择指数式。以大于选择指数平均值加
上一个选择指数标准差为标准 , 选出 18个优良无性
系 ,入选率为 19.355%。以大于 I 0群体平均指数值筛
选了 43个优良无性系 ,入选率 46.237%。
(5)选择出来的优良无性系今后的应用方向是:
A.扩繁后经中试测定后直接向生产推广;B.开展
控制授粉研究 , 通过种内 、种间控制授粉培育新品
种;C.开展自交系育种研究 , 培育和筛选纯合体 ,充
分利用其育种增益。
参考文献
8 桉 树 科 技 第 27卷
[ 1] 黄宝灵 ,蒙钰钗 ,张连芬 .巨尾桉 、尾叶桉无性系造林对
比试验初报[ J] .桉树科技 ,1997(1):26-29.
[ 2] 林海球 ,龙腾 ,何国华 ,等 .桉树无性系生长调查初报
[ J] .广东林业科技 , 2000(1):1-5.
[ 3] 彭仕尧 ,陈少雄 ,陈文平 .优良桉树无性系的评估[ J] .
桉树科技 , 2002(1):1-6.
[ 4] 莫晓勇 ,彭仕尧 ,龙腾 ,等 .雷州半岛桉树无性系选择
及其早期综合评价[ J] .林业科学研究 , 2003 , 16(3):
293-298.
[ 5] 陆钊华 ,徐建民 ,李光友 ,等 .桉树多树种无性系综合选
择[ 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 29(5):
61-64.
[ 6] 钟琼和 ,罗建华 .桉树无性系的生长比较[ J] .粤东林业
科技 , 2006(2):5-7.
[ 7] 黄立军 ,陈虞禄 ,张朝旺 .韶关市 6个桉树无性系试验
初报[ J] .广东林业科技 , 2008 , 24(3):17-20.
[ 8] 陆道调 ,蔡会德 ,张旭 ,等 .桉树无性系速生丰产林生长
及经济效益评价[ J] .浙江林学院学报 , 2008 ,25(1):
65-68.
[ 9] 徐建民 ,陆钊华 ,白嘉雨 ,等 .海南岛西北部地区桉树无
性系选择研究[ J] .桉树科技 , 2004 , 21(1):1-6.
[ 10] 李淑芳 ,吴清荣 ,檀庄良 ,等 .不同桉树无性系造林对
比试验[ J] .福建林业科技 ,2006 , 33(2):48-51.
[ 11] 李宝福 .7个耐寒桉树的无性系区域试验[ J] .中南林
业科技大学学报 , 2007 , 27(3):14-19.
[ 12] 吴幼媚 , 王鹏良 , 韦颖文 , 等 .桉树无性系区域试验
[ J] .林业科技开发 , 2008 ,22(2):64-67.
[ 13] 刘奕清 ,陈泽雄 ,刘长春 ,等 .重庆桉树无性系引种评
价与选择效果[ J] .桉树科技 , 2008 , 25(2):16-19.
[ 14] Mckenney D W , Davis J S , Turnbull J W , et al.The impact
of Australian tree species research in China[ R] .Canberra:
ACIAR Economic Assessment Series , 1991(12):6-7.
[ 15] Gary N C.SAS/STAT User s Guide for Personal Computers
(Release 6.03 edition)[ M] .USA:SAS Institute , 1988.
[ 16] 黄少伟 , 谢维辉 .实用 SAS编程与林业试验数据分析
[M]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2001.
[ 17] 叶志宏 .SPQG基本原理及使用指南[ M] .南京:南京
大学出版社 , 1991.
[ 18] 贾乃光 .数理统计(第二版)[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社 , 1993.
[ 19] 梁一池 .林木育种原理与方法[ M] .厦门:厦门大学出
版社 , 1997.
[ 20] 马育华 .植物育种的数量遗传学基础[M] .南京:江
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2.
[ 21] Cotterill P P , Jackson N.On Index Selection I.Methods of
de te rmining economic weight[ J] .Silave Genetica , 1985(34):
5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