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长白山区大花杓兰引种栽培技术



全 文 :园林绿化 Garden &Landscaping
46 
二〇〇九年第一期 林业实用技术
长白山区大花杓兰引种栽培技术
鞠志新1 , 2  汤 君3  马永吉4
(1.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北京 100083;2.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3.长白山自然保护局;4.吉林市绿化管理处)
作者简介:鞠志新 , 男(1967—), 副教授 ,北
京林业大学观赏园艺专业 在读博士, 该论文得
到吉林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大花杓兰驯化栽培
及种苗快繁技术研究》资助 ,编号 2006(118)
[ 摘要]  调查了长白山区的大花杓兰生境
状况及生物学特性,确定了引种栽培大花杓
兰的关键因子是光照强度和土壤基质;采用4
种光照强度及四种基质 ,进行引种栽培试验 ,
确定了光照强度在70%以上的疏松土壤基质
中利于移栽成活;在不同的绿化环境中进行
观赏效果评价 ,总体观赏价值能得到发挥,生
长发育状况与栽植环境适宜度有关 , 在荫蔽 、
湿润、土壤疏松肥沃的环境下利于展叶赏花;
采用分株繁殖 ,增殖系数可达 4以上。
[ 关键词]  大花杓兰 引种栽培 分株
繁殖 绿化应用
引种驯化是丰富园林绿化材料的
一种有效方法 ,在保护和利用种质资
源工作中 ,引种驯化措施也是必要的。
大花杓兰(Cypripedium macranthum
SW),是兰科杓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
花大而美丽 ,花形状奇特 ,色泽艳丽 ,
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其全草还可入
药 ,有利尿消肿 、祛风镇痛之功能。现
今其野生种群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 ,
已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名录[ 1] 。
由于自然生长环境要求较严格 ,分布
范围小 ,数量少 ,一直未得到开发利
用。杓兰无论从观赏价值 ,还是药用
价值 ,大花杓兰都有很大潜力 ,国内外
尚无成熟栽培和应用技术报道 ,作为
主要分布区的长白山区 ,应抓紧开发
利用。通过研究其生长发育规律 ,并
找出快繁技术手段 ,打破人工栽培难
度大、自然繁殖系数低的关键环节 ,使
这一深山闺秀走出长白山 ,成为北方
地栽兰花的新宠。
1 分布状况及生态习性
大花杓兰(Cypripedium mac-
ranthum SW),俗名大口袋花 ,兰科
杓兰属 ,为陆生兰 ,主要分布在我国
东北 、华北 、西北地区及云南 、四川 、
西藏等地;在朝鲜 、韩国 、日本 、俄罗
斯也有分布。2002 年以来 ,对长白
山区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延吉市 、
白山市 、通化市及吉林市的部分山
区进行了野外调查 。了解其居群的
现状 ,为制定该物种的保护和利用
措施提供了依据。
在长白山区 ,多生在海拔 300 ~
2 000 m 之间的针阔叶混交林下 ,腐
殖质层较厚 、土壤较肥沃湿润处。
一般生长在林缘 、山坡 、疏林 、灌丛
及草甸中 , 居群较小 ,呈零星分布 ,
年龄呈倒金字塔结构 ,由于近几年
的滥采乱挖现象严重 ,许多原分布
地点很难见到开花植株 ,总体处于
濒危状况[ 3] 。
大花杓兰喜阴凉 、湿润的半阴环
境 ,生长地一般针阔混交 ,草木丰盛 ,
夏季郁闭度在 70 %以上 ,但有光透
射 ,中午光斑散点 ,大花杓兰多长在光
斑处 ,说明其有一定喜光特性。在树
叶未展开的 5月上旬至中旬萌发出
土;在树木枝叶伸长 ,林下郁闭度 60
%以上的 5月下旬至 6月上旬开花 ,
群体花期近 20 d;极少结实 ,蒴果成熟
期在 8—9月。大花杓兰生长在排水
良好富含有机质的缓坡地较多 ,坡度
在5 ~ 15°;原生地土壤 pH 值 5.5 ~
6.5;常见的伴生植物有沙松 、红皮云
杉 、长白落叶松、五角枫 、拧筋槭 、春
榆 、蒙古栎 、白桦 、玉竹、独活 、细叶百
合 、连钱草 、和尚菜 、兔儿伞 、耧斗菜 、
山芍药等。其根系发达 ,较喜水肥 ,地
下茎生长深度 12~ 20 cm;以生长在根
茎前端的地下芽生出地上茎 ,以克隆
繁殖为主;秋季地上枝叶枯萎 ,靠地下
茎越冬。适应性广 ,抗寒 、抗病能力
强 ,也有一定抗旱性及耐瘠薄能力。
2 生物学特性
大花杓兰株高在 20 ~ 60 cm、地径
粗0.4~ 0.6 cm ,单株直立不分岔;地
下根状茎横生 ,虬曲 ,节较密 ,有少量
分叉 ,每年地上茎死后留下圆形下凹
的芽痕 ,两个芽痕间生有 5 ~ 6条丛生
根;根长 15 ~ 35 cm、根粗 1.1 ~ 1.5
mm ,当年新根黄白色 ,老根黑褐色 ,无
分支。地上茎基部有 1 ~ 3个鞘状叶
片 ,叶互生 4 ~ 6枚 ,叶卵圆形至长椭
圆形 ,长 7 ~ 19 cm 、宽 6 ~ 11 cm ,叶面
及边缘有毛 ,先端急尖或渐尖。花单
生茎顶 ,紫红色 ,花瓣狭卵形或卵状披
针形 ,长 5 ~ 6 cm 、宽 1.5 ~ 2.0 cm;唇
瓣紫红色 ,囊状 ,与花瓣等长 ,囊底部
具腺毛 、口部前面内弯 、边缘宽 2 ~ 3
cm;有两枚可育雄蕊 、退化雌蕊卵状箭
形;子房下位 ,侧膜胎座。大花杓兰是
典型的异花虫媒传粉植物 ,雌蕊受精
后 ,花瓣逐渐凋萎 ,而子房逐渐膨大成
绿色棍棒状 ,约经过 3个月 ,果实成
熟 ,果皮由黄绿色转成褐色。
叶片的形态依原生环境的不同
有所变化 ,其构造由上表皮和下表
皮之间的叶肉组织所构成 , 有明显
的海绵组织 ,通常光强处的叶片较
厚 、直立 , 质地较硬;荫蔽处生长的
叶片较大 ,质地较薄而下垂 。叶片
园林绿化 Garden & Landscaping
47 
二〇〇九年第一期 林业实用技术
上表面绒毛长而密 , 叶背面的毛稀
少 ,叶边缘的毛长而略硬 ,在脉腋处
有白色腺体 ,毛多而密集。叶表面
有 4 ~ 6条明显隆起脉 ,以及下陷的
背隆脉 ,叶脉弧形 ,利于水滴滑落。
根茎先端有 1顶芽 ,直径 0.7 cm 、
长1.5 ~ 2.9 cm;芽基部外层具潜伏
芽 ,翌年春天顶芽萌发形成地上茎 ,而
外层芽鳞内的潜伏芽发育为新的根茎
顶芽。由于该顶芽的不断生长分化 ,
使根茎在地下沿水平方向延伸。有时
2个潜伏芽同时转化为活动的根茎顶
芽 ,使根茎产生分枝。
3 引种栽培及应用效果分析
3.1 不同栽培基质及光照强度对
移栽成活率影响
野外调查和人工模拟栽培试验
基础上 ,初步确定光照因子和栽培
基质是引种栽培主要限制因子 ,针
对这两个因子设计移栽试验。
在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苗圃地 ,采
用遮光 30%、50%、70%及自然光 4种
不同光照强度 ,同时采用原生地土壤 、
松针腐叶土 、人工配制腐殖土 、田土四
种基质条件的移栽成活率及生长状况
观察。随机区组设计 ,每小区栽植 20
株 ,2007 年花后采集野生苗 330 株 ,
2008年又进行花前采集野生苗 400株
重复试验 2次。栽植前准备场地及材
料 ,每个小区 0.5 m2 , 长 100 cm、宽
50 cm ,画出小区位置后 ,挖出表层土
20 cm ,留出小区间隔20 cm作过道 ,用
以上三种基质填满各小区 ,略高 5 cm ,
浇透底水 ,备用;田土小区采用原土 ,
翻地25 cm 深 ,细碎土粒 ,整平床面 ,
保持湿润。
大花杓兰在人工栽培条件下 ,对
光照和基质均表现敏感。在不同光照
条件下差异显著 ,随光照强度加大 ,移
栽成活率逐步递减 ,平均值由 63%递
减到20%,这一结果与以往及有关报
道一致 ,反映出光照因子对大花杓兰
栽培的重要性。培养基质对大花杓兰
的成活率影响同样重要 ,存在一定规
律性 ,随基质疏松度及有机质含量的
减少 ,移栽成活率依次递减 ,平均值由
39%~ 13%。原生地土壤的移栽成活
率由 63%降至 16%;田土栽培的大花
杓兰平均成活率仅为 13%,在全光照
条件下无一成活 ,在不同光照条件下
差异不显著 ,说明田土在这种条件下
起到主导作用 ,因此大花杓兰绝不可
从野外直接移栽到自然土壤中 ,成活
率一般在 20%以下。另外 ,观测了春
季返青情况 ,田土的返青苗几乎没有 ,
因此 ,大花杓兰引种驯化过程中必须
进行光照和基质的改造 ,创造适合其
生长的环境条件才能引种成功。
3.2 绿化应用效果
根据前面进行的栽培试验 ,以及
对大花杓兰生物学特征和生殖特性
的了解 ,大花杓兰在绿化环境中的应
用效果需要进一步验证。2006 年秋
季起 ,在吉林市滨江花园杂木林下 、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白桦林下 、樟子松
林下 、天女木兰树下 ,共 4个地点 ,夏
季郁闭度在60%以上 ,每个试验点栽
种 100 株 , 进行了绿化应用效果观
察。同时进行人工栽培条件下 ,水肥
管理 、病虫害发生和防治措施 、常规
繁殖技术研究。从而掌握其生长发
育规律 ,以及管理技术措施 。对绿化
应用效果进行观察记录 ,从 4个试验
点物候及生长发育指标来看 ,大花杓
兰人工栽培条件下能正常开花结果 ,
植株高度及地径粗与野生条件接近 ,
略矮于野生苗;叶片数及叶宽也小于
野生苗数值;新芽及新根数与野外一
致;萌芽期和花期与栽种位置有关 ,
阔叶树下发芽开花早 ,针叶树及郁闭
度大的树下发芽晚开花迟;整体来
看 ,花囊都小于野生的;果实仅发现
一个 ,这与人工环境下的条件改变 ,
湿度减少有关 ,或者因为传粉昆虫缺
失有关。
通过绿化效果及管理措施评
价 ,大花杓兰耐寒冷 ,畏干旱 , 可栽
种于公园的林荫下或水边;在炎热
的夏季 ,要经常浇水 ,保证空气温度
在 80%以上。冬季要割除茎叶 ,并
覆盖 10 ~ 20 cm 的腐叶土越冬;生
长季节 ,可酌施些磷肥和钾肥 。
大花杓兰春季移栽为宜 , 以 5
月中旬为最佳移栽时期 。不仅成活
率高 ,而且当年大部分可以开花 ,秋
季在落叶后也可以移栽 ,但成活率
不如春季栽培。大花杓兰经多年观
察 ,在人工栽培条件下没有发生病
害 、虫害 , 可以布置花坛 、庭院 、广
场 、盆栽等 。从花朵颜色来看存在
与光照和空气湿度的相关性 ,光照
强色彩深红 ,干燥环境颜色也变深 。
3.3 分株繁殖
大花杓兰自然条件下靠无性繁
殖为主 ,同时也兼有性繁殖 ,由于自
花不育 ,结实率非常低 ,果实很难采
到 ,种子发芽率也极低。因此 ,采用
模拟自然界无性繁殖方式 ,主动分
株 ,促进扩繁速度。从掘起的根茎上
找到潜伏芽位置 ,根据潜伏芽的数量
进行切分 ,在切口处蘸草木灰后再栽
植。一般在萌芽前的 4 月末至 5月
初进行 ,或在花后的 9-10月从野外
挖回的母根上切分[ 4] 。经统计 ,切分
数量在 3 ~ 5之间 ,平均 4个 ,年增殖
系数为 4 ,比自然界的自繁要高出 1
倍。为了提高扩繁系数 ,建立育苗床
更利于快繁。在根茎萌动前 ,准备好
腐叶土为主的苗床 ,厚度20 cm ,将根
茎截成若干小段 ,每段含 1 个潜伏
芽 ,根段斜插育苗床 ,覆土5 cm ,浇透
水 ,防止强光直射 ,架设 70 %遮光度
的遮阳网。出苗期要加强管理 ,防治
地下害虫和杂草 ,苗床要勤松土 ,勤
除草 ,干旱时要浇透水。当幼苗长到
2片叶后可带土移栽 ,也可原床培养 ,
待秋季或春季进行分栽。
4 结论与讨论
(1)初步确定大花杓兰引种移
栽的关键因子是光照强度 , 遮光度
控制在 70 %以上 ,培养基质以腐殖
质含量高的为好。
(2)大花杓兰适生于多种林分
构成的生境内 ,人类进行的采挖活动
是造成大花杓兰濒危的最主要原因。
园林绿化 Garden &Landscaping
48 
二〇〇九年第一期 林业实用技术
  (3)人工栽培条件下的绿化
应用效果得以肯定 ,大花杓兰在荫
蔽的环境下适合绿化应用 ,花期可
持续 20d 左右;能自然越冬及开
花 ,结实率较低 。繁殖方式以分株
为主 ,年繁殖系数 4 左右 ,比野生
增殖快 ,但如何提高其结实率尚待
研究[ 5] 。
(4)野生条件下的繁衍规律的
揭示以及人工条件的繁殖技术的应
用 ,为大花杓兰异地保存和扩繁提
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通过引
种驯化 ,使野生兰花成为城市绿化
或庭院栽植的花卉素材 。
参考文献:
[ 1]  陈心启 , 吉占和 , 罗毅波.中国野生
兰科植物彩色图鉴[ M].北京:科学
出版社 , 1999.
[ 2]  刘祥君 , 力 强 , 马汉喜 ,等.大花杓
兰濒危机制研究[ J].国土与自然资
源研究 , 1998 , (1):67-69.
[ 3]  宋朝枢.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科学考
察集 [ M ]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社 , 1994.
[ 4]  杨玉珍 , 李 青 , 等.几种珍稀濒危
兰科植物调查与快速繁殖[ D] .北
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 , 2003.
[ 5]  张毓 , 赵世伟 , 张启翔.杓兰属植物
的保育研究进展.中国观赏园艺研
究进展(2006)[ M].北京:中国林业
出版社 , 2006.★
居 住 区 可 食 用 景 观 营 造 刍 议
王梦洁 胡希军 金晓玲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艺术设计学院 长沙 410004)
基金项目:湖南省重点学科(园林植物与观
赏园艺)建设资助 ,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07 JJ5088)资助。
作者简介:王梦洁(1983-),女 ,山东烟台人 ,
200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园林规划设计。
通讯作者:胡希军
[ 摘要]  可食用景观作为一种新的景观
形式 , 受到越来越多景观设计者的关注。
本文通过分析什么是可食用景观 , 为什么
要用可食用景观 ,要怎样使用可食用景观
等问题 , 总结提出了以农作物 、水果 、蔬菜
等植物营造居住区可食用景观的新方法。
[ 关键词]  居住区 可食用景观 设计
素材 营造建议
1 居住区可食用景观及功能
可食用景观(edible landscape),
是指那些由包含可供人类食用的植物
物种构建的园林景象 ,即在城市中栽
培果树 、种植菜园 、创办药卉苗圃等谋
取直接经济效益。有的国家城市园林
为市场提供了 305种的农产品[ 3] 。有
的城市不仅建成花园般城市 ,而且用
果树作行道树。
居住区可食用景观可概括为在
居住区种植蔬菜 、水果和香草等植
物 ,养殖水产品和禽类等 ,在构成和
谐 、特色景观的同时 ,可满足家庭日
常需要。
居住区对可食用景观的营造能够
实现自然与文化 、设计环境与生命环
境 、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全面地融合 ,
使居住区的景观不再是孤立的特定用
地 ,而是让其 ,进入千家万户。
植物在居住区中发挥的功能主
要有二:景观和生态 。在居住区中
的可食用景观 ,根据其特殊的设计
方法 ,得出以下几点功能 。
(1)可食用的功能 大部分植物
的养分含量及风味在立即采收后才
是最好的 。目前市场上已培育出了
不少新品种用于可食景观。
(2)赋予特色的功能 第一 ,可食
用植物可以通过发挥植物的形体 、线
条 、色彩 、气味等自然美来创造景观。
第二 ,低投入 、高产量。在一年中不同
的时期进行多种作物的复合耕作 ,对
环境有宜 ,形式多样 ,增加生物多样
性 、城市气温和空气质量控制 ,涵养水
土等等。
(3)精神方面的功能 庭园里的
植物的播种 、移植 、修剪 、施肥等 ,工
作增强了自己与植物的感情 。
居住区可食景观作为人工景观的重
要组成部分 ,它将园林规划设计过
程中被人们遗忘或是忽视的作物 、
果蔬等 , 通过科学的选择规划 、设
计 ,有效的融入到居住区这样一个
大环境中 。她的出现为居住区环境
景观设计提供了新的价值点和设计
方向 。
可食用景观不仅能从形式上起
到美化空间的作用 ,满足人们的精
神需要 ,同时 ,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
效益 ,并且为居民的闲暇生活提供
了一种新的娱乐休闲形式。
2  居住区 可食用 景观 设
计素材
2.1 设计原则
(1)经济性原则  在居住区
可食用景观建设中强调经济高效
原则 ,力求高效利用空间资源 , 降
低建设成本和管理维护费用 ,并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