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ofChengduUniversityofTCM
2009年 12月第 32卷第 4期
Dec.2009, Vol.32, No.4
中药研究
不同前处理方法所得白芷挥发油成分的 GC-MS分析
马逾英 王娜
(成都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 , 四川 成都 611130)
摘 要:目的:筛选白芷挥发油的最佳前处理方法 。方法:用不同溶剂超声处理白芷药材后用水蒸气
蒸馏法提取挥发油 , 采用 GC-MS联用技术鉴定分析不同提取方法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结果:乙
醚超声萃取的前处理方法明显优于其他 5种方法 , 鉴定出 36种成分 , 主要为酯类 , 碳烯及烷类次之。结
论: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对挥发油的成分种类和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
关键词:白芷;挥发油;前处理;GC-MS
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668 (2009)04-0050-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编号:30572337);国家 “十一五” 支撑计划地方专项 (编号:2007BAI40B000)
作者简介:马逾英女 , 1958年生;教授 , 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药品种质量与资源开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GC-MSAnalysisonVolatileOilofAngelicadahuricaby
DiferentPre-treatmentMethods
MAYu-ying, WANGNa
(Chengdu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Chengdu610075,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choosethebestpre-treatmentextractionmethodsofvolatoleoilsfromtheRadixAngelicaedahuricae
Methods:volatoleoilsoftheRadixAngelicaedahuricaewereextractedbydifferentsolventsandsteamdistilation, whichwereana-
lyzedbyGC-MS.Results:Theultrasoundextractionusedethylethersuperiortoothermethodsof5, identified36 elements, contai-
ningthemainesters, carbon-andsecond-category, atleastacetylenecategory.Conclusion:Thediferentpre-treatmentinfectthecon-
tentandtypeofthevolatoleoils.
Keyword:Angelicaedahuricae;Pre-treatment;GC-MS
白芷来源于伞形科植物白芷 Angelicadahurica
(Fisch.exHofm.)Benth.etHook.f.或杭白芷 An-
gelica dahurica (Fisch.ex Hofm.) Benth.et
Hook.f.var.formosana(Boiss.)ShanetYuan的干燥
根 [ 1]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 白芷所含的挥发性成
分是其发挥镇痛 、镇痛药理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之
一 [ 2-3] 。目前常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芷中的挥
发油 , 但白芷药材富含大量淀粉 , 提取过程中极易
糊化 , 形成树脂样物质 , 给操作带来了极大不便 。
本文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芷挥发油的基础上增加
了前处理的过程 , 对不同前处理方法所得的挥发油
进行了 GC-MS分析 , 并以提取的挥发油总体积 、
所含化合物种类及含量为指标 , 对前处理方法进行
了筛选 , 为白芷类药材及其制剂中挥发性成分的分
析提供参考。
1 实验材料及仪器
1.1 药材来源
实验药材采自四川省遂宁市白芷 GAP种植基
·50·
DOI :10.13593/j.cnki.51-1501/r.2009.04.017
第 4期 马逾英等 不同前处理方法所得白芷挥发油成分的 GC-MS分析
地 , 经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教研室马逾英教授
鉴定 为伞 形 科植 物 杭白 芷 Angelicadahurica
(Fisch.exHofm.) Benth.etHook.f.var.formosana
(Boiss)ShanetYuan的干燥根。
1.2 实验仪器
HP6890/5973GC-MS联用仪 (美国 Hewlet-
Packark公司)。
2 实验方法及结果
2.1 挥发油的提取
称取白芷根 100g, 粉碎后过 40目筛 , 按表 1
所示前处理方法分别提取 , 回收溶剂得浸膏。将浸
膏加蒸馏水提取 12 h, 得挥发油 , 结果见表 1。
表 1 白芷挥发油提取方法及结果
编号 前处理方法 挥发油颜色 含量 (mL)
1 乙醚超声处理 1h 浅黄色 0.22
2
乙醇冷浸 12h回收溶剂后
加正己烷超声处理 1h 棕黄色 0.18
3 无水乙醇超声处理 1h 深黄色 0.17
4 正己烷超声处理 1h 棕黄色 0.15
5
乙醇冷浸 12h回收溶剂
后加乙醚超声处理 1h 棕黄色 0.10
6 甲醇超声处理 1h 棕黄色 0.10
由表 1可知 , 采用乙醚超声处理后经水蒸气蒸
馏提取的挥发油得率最高 , 且杂质少。
2.2 挥发油的测定
2.2.1 测试条件
GC条件:色谱柱 HP1-MS毛细管柱 (50 m×
0.25 mm×0.25μm), 载气为高纯 He气 , 程序升
温从柱温 80 ℃, 以 8 ℃/min程序升温到 160 ℃,
再以 5 ℃/min程序升温到 180 ℃, 再以 10 ℃/min
程序升温到 300℃, 进样口温度为 260℃, 进样量
1μL(15:1)。
MS条件:EI离子源 , 电子能量 70 ev, 离子
源温度 280 ℃, 扫描范围 (m/z):20 ~ 450。
2.2.2 测定方法及结果
分别对不同前处理方法所得白芷挥发油进行了
GC-MS分析 , 通过气质谱联仪给出的质谱数据和
计算机检索出的可能结构 , 并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
与标准品的质谱图进行比较 , 共鉴定出 109个化合
物。各种成分在挥发油中的含量用数据处理峰面积
归一化法测得 , 结果见表 2。
表 2 白芷挥发油主成分的气质联仪分析结果
序号 化学成分 样品 1 样品 2 样品 3 样品 4 样品 5 样品 6 样品 7
1 (-)钥匙桉叶油烯醇 0.21
2 (3Z)-西送烯 0.34
3 d-榄香烯 0.4 0.35 1.07 0.57
4 (E, E) 9, 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 0.92
5 (Z) 14-二十三甲酸酯 0.61 0.56
6 (Z)十八烷 9-烯酸 0.03 0.91 0.63
7 (Z) 9, 17-十八碳二烯醛 6.97 8.02 6.81 11.8
8 (Z, Z) 9, 12-十八碳二烯酸 13.24 20.27 18.66 4.57 4.93 18.92
9 (Z, Z) 9, 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 0.37
10 1, 12-十三烷二烯酸 1.30
11 1, 13-十四烷二烯 1.51 0.64
12 反-临苯二甲酸-2-甲基丙酯 0.20 0.33 0.61 0.66
13 临苯二甲酸二乙酯 0.34 0.27
14 临苯二甲酸二异辛酯 0.44
15 (z, z) 1, 4-环辛二烯 0.43
16 2, 5-二羟基-6-乙酰基 1, 4-萘醌 2.203
17 (z) 2, 6, 10-三甲基 , 1, 5, 9-十一烷三烯 0.17 0.14 0.9
18 1, 7, 7-三甲基-2-乙烯基二环 [ 2, 2, 1] 庚-2-烯 0.22 0.32 0.27
19 1, 9-壬二烯 1.77
20
10- (1-甲基烯醛)三环 [ 6, 3, 1, 0] 十二碳 2
(7) 3, 5-二炔-10-醇 2.56
21 (z)-十八碳烯醛 2.48
22 十二碳烯 0.14 0.3 18.52 0.10 0.39 1.64
23 正十二硫醇 0.22
24 1-十七碳烷 0.38
25 十六醇 1.99
26 1-十八碳烯 0.12
27
[ 1R(1a, 8a.b, 10a, a)] 十四氢-4b, 8, 8-二甲基
-1-菲酚 2.64
28 14-氯十四烷醇 0.10
·51·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第 32卷
续表 2 白芷挥发油主成分的气质联仪分析结果
序号 化学成分 样品 1 样品 2 样品 3 样品 4 样品 5 样品 6 样品 7
29 1-十四烯 0.49
30 1-甲基-1乙烯环己基-间二异丙烯 0.23 0.11
31 2, 6, 10, 14-十六碳四烯-1-醇 0.18
32 3, 7, 11-三甲基-2, 6, 10-十二碳三烯-1-醇 0.15
33 (反) 9a-甲基-2-十氢化-2H-苯并环庚烯 0.15
34 (z, z) 2-甲基 3, 13-十八碳二烯醇 0.15
35 2-甲基 6-亚甲基 2-辛烯 0.14
36 3-壬炔 0.18
37 4, 8, 8-三甲基螺 [ 2, 6] 炔-4, 6-二亚乙基三胺 0.39 0.51
38 (E) 5-十八烯 0.27 0.15 0.28 0.3
39 6, 7-二氧杂二环 [ 3, 2, 2] 壬烷 1.14
40 6-乙酰基 8-甲氧基-2, 2二甲基-2H-苯并呋喃 1.63
41 9, 12, 15-十八烷三烯酸甲酯 0.59
42 9, 12-十八碳二烯醛 0.29
43 (Z)-9-十六碳酸二十烷酯 0.53
44 9-十六碳烯酸二十烷酯 0.53
45 9-十六碳酸十四酯 0.36
46 9-十八烯-1-醇 1.26
47 9-辛基葵醇 0.48
48 9-氧杂二环 [ 6, 1, 0] 壬烷 0.14 0.1
49 醋酸十二酯 0.83 0.85 0.53 0.66 1.15 0.39
50 别香橙烯 0.09 0.21
51 α-葎草烯 0.05 0.1
52 a-桉叶烯 0.09 0.1 0.19
53 a-姜黄烯 0.26
54 1-硝基丙基苯 0.27
55 4-甲基-1- (1, 5-二甲基-4-乙烯)苯 0.18
56 佛手内酯 2.9
57 b-榄香烯 0.36 0.2 0.43
58 11, 11-二甲基双环 [ 8, 2, 0] 十二烷 1.03
59 环十二碳烷 0.66 10.74 5.28 24.74 9.50 5.77
60 4- (1-甲乙基 1, 7, 11-三甲基-环十二烷 0.76
61 顺-1, 2-二甲基环己烷 0.29
62
[ 1s- (1a, 2b, 4b)] -2, 4-反-1-甲基-乙烯基-1-甲
基-1-乙基-环已烷 0.12
63 3-乙烯基-环辛烯 0.26
64 2-羟基-环十五烷醇 0.87
65 壬基-环丙烷 5.73 15.17 8.28 9.34
66 环十四碳烷 13.26 0.35 0.44
67 4- (1-异丙基), 1, 7, 11-三甲基环十四碳烷 0.95
68 六苯基环状三硅氧烷 0.4
70 葵基油酸 0.72
71 δ-荜澄茄烯 0.1 0.11 0.22
72 1-氯十二烷 0.16 0.2
73 (E, E) 2, 13-十八烷二烯-1-醇 0.23
74 (E) 9-十四碳烯酸 0.26 0.25
75 二十碳烷 0.20 0.13 0.09 1.85
76 (z)-2- (9-十八烯氧基)-乙醇 0.46 1.12 0.79
77 乙基亚油酸酯 11.85 4.04 5.9 6.04 0.77
78 2- (4-硝苯基)呋喃 0.46
79 r-榄香烯 0.13 0.11 0.17 0.29
80 香叶基乙烯醚 0.12
81 8-十七碳烯酸 0.45
82 1-氯十六烷 0.06
83 十六碳酸 17.32 18.85 15.87 9.03 19.72 18.9
·52·
第 4期 马逾英等 不同前处理方法所得白芷挥发油成分的 GC-MS分析
续表 2 白芷挥发油主成分的气质联仪分析结果
序号 化学成分 样品 1 样品 2 样品 3 样品 4 样品 5 样品 6 样品 7
84 十六碳酸十二酯 8.78 8.06
85 十六碳酸甲酯 7.04 0.64 2.64
86 十六碳酸十四酯 5.68 5.05 5.46 6.81 6.97
87 z-11-十六碳酸 0.13
88 喇叭烯 0.08
89 亚油酸 0.07 6.67
90 1-氯十八烷 0.10
91 十八烷烯酸十八烷酯 0.36
92 油酸 0.17 0.1 0.37 0.21
93 棕榈酸 2.05
94 二十五烷 1.51
95 戊酸 10-十一碳烯酯 0.2
96 2, 2-二甲酯 N-(4-甲氧基苯基)丙酰胺 0.34
97 丙酸二甲基己基酯 0.11 0.18
98 [ 1, 2a] 喹啉嘧啶 16.85
99 3, 5, 24-三甲酯-四十碳烷 0.2
100 二十四碳烷 1.05
101 反-石竹烯 0.23 10.18 0.09 0.2
102 二十三碳烷 0.62
103 溴代十三烷 0.14
104 三氟醋酸十八烷基酯 0.32
105 (z, z) 4, 6-十八烷二烯醇酯 0.32
106 (z, z) 1-羟基-8, 10-十六碳二烯基乙酸 1.88
107 (z) 10-十四烯-1-醇-乙酸酯 0.06
108 (z) 11-十四碳烯酸 0.22
109 (z) 7-十四碳烯酸 0.43
鉴定出的化合物数 36 34 33 24 33 29 10
由表 2可知 , 6种前处理方法所得挥发油成分
均含 (Z, Z)9, 12-十八碳二烯酸 、 十二碳烯 、
醋酸十二酯 、十六碳酸 、环十二碳烷这几种成分 。
经乙醚前处理提取出的挥发油成分最多 , 共鉴定出
36种 , 占总挥发油成分的 89.73%, 主要含有酸及
酯类物质 , 碳烯及烷类次之 , 炔类最少 , 其中环十
四碳烷 (13.26%), (Z, Z)9, 12-十八碳二烯酸
(13.24%), 乙基亚油酸酯 (11.85%), 十六碳酸
(17.32%)所占比例较大。经乙醇和甲醇超声处
理后所得挥发性成分中主含酯类 , 正己烷超声处理
后以烷烃类为主 , 经乙醇冷浸后再分别用乙醚 、正
己烷超声处理所得挥发性成分中都主要含有碳烯类
成分。
3 讨论
3.1 不同前处理方法所提取的挥发油成分的种类
及数量不同 , 经乙醚前处理所鉴定的挥发油含量占
总挥发油的 89.73%, 乙醇冷浸后加正己烷超声处
理所鉴定的挥发油含量占总挥发油含量的
79.39%, 经无水乙醇超声处理后所鉴定的挥发油
占总挥发油含量的 86.93%, 经正己烷超声处理所
鉴定的挥发油占总挥发油含量的 78.43%, 经乙醇
冷浸后加乙醚超声处理所鉴定的挥发油占总挥发油
含量的 82.96%, 经甲醇前处理所鉴定的挥发油含
量占总挥发油的 87.43%, 说明不同前处理方法对
白芷挥发油化学成分存在一定影响 。
3.2 课题组曾按照 2005版中国药典挥发油项下的
方法直接水蒸气蒸馏提取同一产地白芷挥发油 , 得
36种成分[ 2] , 主要成分为烷醇类和碳烯类化合物 ,
1-十四烷醇 (22.23%), α-蒎烯 (19.77%), 1-十
二烷醇 (9.77%), 说明前处理方法对挥发油的成
分有影响 。
3.3 7号样品为 1号样品挥发油提取液的上漂物 ,
外观性状似挥发油 , 但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其所含成
分与该样品经前处理后水蒸气蒸馏所得挥发油差异
较大 , 且成分较少 , 主要含酯类 , 还含有呋喃 , 萘
醌 , 嘧啶类物质。
参考文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05年版 .一部 [ S]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5.69.
[ 2] 聂红 , 沈映君 .白芷挥发油的 GC-MS分析 [ J] .贵
阳中医学院学报 , 2002, 24 (2):58-59.
[ 3] 李宏宇 , 戴跃进 , 张海波 .中药川白芷的药理研究
[ J] .华西药学杂志 , 1991, 6 (1):16.
(收稿日期: 2009-07-28)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