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现状



全 文 :第41卷 第4期 西 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自然科学版) 2016年4月
Vol.41  No.4  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Apr.2016
DOI:10.13718/j.cnki.xsxb.2016.04.013
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现状

黄 静1, 梁 盛2, 印显明1,
朱汉墨1, 吴羿锦1, 甘小平1, 王志坚1
1.西南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重庆400715;2.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贵州 赤水564700
摘要: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风貌原始,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2013年5月和8月,本研究主要采用样线
法对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现有两栖动物23种,隶属于6科13属,全为无尾目种
类,占贵州省两栖动物物种总数的36.51%.区系特点以东洋界成分为主,有21种,占物种总数的91.30%,其中
主要以华中区种和华中华南区种为主.生态类型以水栖型为主,占物种总数的56.52%.保护区两栖动物G-F 指数
为0.03,单型科数占66.67%,单型属数占61.54%,表明属间与属内多样性稍高.
关 键 词:赤水;两栖动物;多样性;区系;G-F 指数
中图分类号:Q95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471(2016)04-0064-05
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4年,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次年成为中
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以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濒危植物桫椤及生态环境为主要保护对
象的自然保护区,亦是国家环境保护部直属的示范性保护区[1],其自然风貌原始,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
多名学者分别对保护区蝶类、蜘蛛、爬行类和兽类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2-5].目前,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本
地资料缺乏,文献[6]进行过较为系统的调查,报道有10种无尾两栖类,文献[7]也报道有10种无尾两栖
类.为掌握两栖动物资源现状,促进保护区的有效管理,课题组于2013年对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两栖动物资源进行了补充调查和分析,大大丰富了该保护区两栖类的资料.
1 自然概况
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黔西北赤水河流域,位于赤水市葫市镇和元厚镇境内,地理坐标为东
经105°57′-106°07′,北纬28°20′-28°30′,是贵州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全区地域由幺站沟、
金沙沟、板桥沟3条河谷6面坡构成,总面积为133km2,海拔221~1 730m,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年均降水量为1 200~1 300mm[8].
区内山高谷深,河流深切,地形封闭,气候独特,水热条件优越,生物资源丰富,为生物多样性发展创
造了良好的环境[2].
① 收稿日期:2014-10-16
基金项目: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黄 静(1986-),女,重庆北碚人,实验师,主要从事资源动物学研究.
通信作者:王志坚,教授.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调查内容及时间
调查保护区两栖动物的种类、生态类型、区系特征及生存现状等.调查时间为2013年5月和8月.
2.2 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样线法进行调查,辅以样方法,样线主要沿溪流布设.调查工作从傍晚开始,GPS定位观察
到两栖动物的位置,记录其经纬度、海拔、生境特征等,并对物种及生境进行拍照.另外,收集保护区管理
站的资料信息,进一步完善两栖动物的资源现状.
2.3 物种鉴定及区系确定
两栖动物的物种鉴定根据文献[9-11]进行.区系划分参考张荣祖[12]的标准.
2.4 多度
多度计算公式:RD =ni/N,其中ni为某一物种的个体数,N为所有物种个体数.多度可划分为丰富、
较多、较少、极少4个等级,分别对应RD >0.1,0.1≥RD >0.05,0.05≥RD >0.01,RD ≤0.01[13].
通过访问调查和文献记录得到的物种,个体数目按0计算.
2.5 G-F指数
采用G-F指数[14]测定科、属间的多样性.G-F指数计算公式为
DF =∑

i=1
DFK
DFK =-∑

i=1
PilnPi
  式中:DF 为F指数;Pi=Ski/Sk,Sk为调查名录中k科的物种数,Ski为名录中k科i属的物种数,n
为k科的属数,m为名录中的科数.
DG =-∑

j=1
QilnQi
  式中:DG 为G指数;Qi=Sj/S,S为名录中的物种数;Sj为名录中j属的物种数;p为名录中的属数.
则G-F指数:DG-F =1-DG/DF
3 结  果
3.1 物种组成
本调查共观察到两栖动物175尾,经分类鉴定,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两栖类23种,隶属于6
科、13属(表1),全为无尾目种类.6科中,蛙科种类最多,有7属13种,占总种数的56.52%;其次为姬
蛙科,有1属4种,占总种数的17.39%;树蛙科为2属2种,蟾蜍科为1属2种,各科均占总种数的
8.70%;角蟾科和雨蛙科各1种.蛙科为优势科.
在区系成分组成方面,保护区23种两栖动物分属于4种区系成分.古北界东洋界广布种有中华蟾蜍指
名亚种和黑斑侧褶蛙2种,占总种数的8.70%.其余21种均为东洋界物种,其中华中区物种最多,有10
种,占总种数的43.48%;其次为华中华南区共有成分8种,占总种数的4.78%;西南区物种3种;无华南
区物种(表1).因此,保护区两栖动物区系成分主要以华中区种和华中华南区共有种为主.
根据两栖类成体主要栖居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水栖(静水型、流溪型)、陆栖(林栖静水繁殖型、穴栖
静水繁殖型和林栖流溪繁殖型)和树栖型3种主要的生态类型[15].保护区两栖类13种为水栖型,占总种数
的56.52%.7种为陆栖型,占总种数的30.43%.3种为树栖型,占总种数的13.04%.其生态类型以水栖
流溪型最多,占总种数的34.78%.
56第4期        黄 静,等: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现状
3.2 物种多度
本次调查共记录到两栖动物175只,棘胸蛙来自文献记录,记为0只.保护区有多度为“丰富”等级的3
种,仅占总种数的13.04%;为“较多”等级的5种,占总种数的21.74%;为“较少”等级的14种,占总种数
的60.87%;为“极少”等级的1种,即为实地调查未见物种棘胸蛙.多度为“较少”级别的物种占据主要地
位.两栖动物多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花臭蛙(0.142 86)、大绿臭蛙(0.114 29)、泽陆蛙(0.114 29)、仙琴蛙
(0.062 86)、沼水蛙(0.057 14)、绿臭蛙(0.057 14)、华南湍蛙(0.051 43)、斑腿泛树蛙(0.051 43)、峨眉林
蛙(0.045 71)、合江棘蛙(0.045 71)、合江臭蛙(0.040 00)、中华蟾蜍指名亚种(0.028 57)、饰纹姬蛙
(0.028 57)、棘指角蟾(0.022 86)、棘腹蛙(0.022 86)、合征姬蛙(0.022 86)、中华蟾蜍华西亚种
(0.017 14)、黑斑侧褶蛙(0.017 14)、峨眉树蛙(0.017 14)、小弧斑姬蛙(0.017 14)、华西雨蛙武陵亚种
(0.011 43)、粗皮姬蛙(0.011 43).
表1 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名录、区系及资源状况
物种 区系 生态类型 保护级别 濒危等级 多度
两栖纲 Amphibia
无尾目 Anura
角蟾科 Megophryidae
棘指角蟾 Megophrys spinata 华中区 陆栖:林栖流溪繁殖型 省级 无危 +
蟾蜍科Bufonidae
中华蟾蜍指名亚种Bufo gargarizans gargarizans 广布 陆栖:穴栖静水繁殖型 省级 无危 +
中华蟾蜍华西亚种Bufo gargarizans andrewsi 西南区 陆栖:穴栖静水繁殖型 省级 无危 +
雨蛙科 Hylidae
华西雨蛙武陵亚种Hyla annectans wulingensis 西南区 树栖型 省级 无危 +
蛙科 Ranidae
峨眉林蛙Rana omeimontis 华中区 陆栖:林栖静水繁殖型 省级 无危 +
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a 广布 水栖:静水型 省级 近危 +
仙琴蛙 Hylarana daunchina 西南区 水栖:静水型 省级 无危 ++
沼水蛙 Hylarana guentheri 华中华南区 水栖:静水型 省级 无危 ++
大绿臭蛙Odorrana livida 华中华南区 水栖:流溪型 省级 无危 +++
合江臭蛙Odorrana hejiangensis 华中区 水栖:流溪型 省级 易危 +
绿臭蛙Odorrana margaertae 华中区 水栖:流溪型 省级 无危 ++
花臭蛙Odorrana schmackeri 华中区 水栖:流溪型 省级 无危 +++
华南湍蛙Amolops ricketti 华中区 水栖:流溪型 省级 无危 ++
泽陆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 华中华南区 陆栖:林栖静水繁殖型 省级 无危 +++
棘胸蛙Paa spinosa 华中华南区 水栖:流溪型 省级 易危 -
棘腹蛙Paa boulengeri 华中区 水栖:流溪型 省级 濒危 +
合江棘蛙Paa robertingeri 华中区 水栖:流溪型 省级 濒危 +
树蛙科 Rhacophoridae
峨眉树蛙Rhacophorus omeimontis 华中区 树栖型 省级 无危 +
斑腿泛树蛙Polypedates megacephalus 华中华南区 树栖型 省级 无危 ++
姬蛙科 Microhylidae
粗皮姬蛙 Microhyla butleri 华中华南区 水栖:静水型 省级 无危 +
饰纹姬蛙 Microhyla ornata 华中华南区 水栖:静水型 省级 无危 +
小弧斑姬蛙 Microhyla heymonsi 华中华南区 陆栖:穴栖静水繁殖型 省级 无危 +
合征姬蛙 Microhyla mixtura 华中区 陆栖:穴栖静水繁殖型 省级 无危 +
  注:+++,RD>0.1;++,0.05<RD≤0.1;+,0.01<RD≤0.05;-,RD≤0.01
3.3 G-F指数
保护区两栖动物G-F指数计算结果见表2.其F指数稍高于G 指数,G-F指数为正值,但趋近于
零,其原因在于单型科较多,占总科数的66.67%,表明保护区两栖纲中科间和科内多样性较低,属内与属
66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ttp://xbbjb.swu.edu.cn    第41卷
间多样性较高.但G-F指数只能体现两栖动物在科属之间的多样性,不能体现其种群数量情况.
表2 两栖动物G指数、F指数和G-F指数
类别 科数 属数 单型科数 单型属数 G指数 F指数 G-F指数
两栖纲 6  13  4(66.67%) 8(61.54%) 2.39  2.47  0.03
  注:括号内为占总科(属)数的百分数.
4 讨  论
1987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文献[6]对保护区两栖动物进行了为期15d的调查,报道保护区共有
两栖动物1目5科5属10种和亚种.本次调查在2013年5月和8月进行,由于调查时间较适宜,比1987
年的调查增加了13个种的新纪录,包括中华蟾蜍华西亚种、仙琴蛙、大绿臭蛙、合江臭蛙、绿臭蛙、花臭
蛙、华南湍蛙、泽陆蛙、棘腹蛙、合江棘蛙、峨眉树蛙、斑腿泛树蛙和合征姬蛙.本次调查得出保护区共有
两栖动物1目6科13属23种,占贵州省两栖动物总种数63种[16]的36.51%,其资源较丰富.6科中,蛙
科种数占总种数的56.52%,为优势科,与我国及贵州两栖动物物种组成一致.花臭蛙、大绿臭蛙和泽陆蛙
为优势种.
伍律等[17]对贵州两栖动物区系进行了地理区划,将贵州分为了5个动物地理省,保护区属于黔北中山
峡谷省,本次调查结果与其相符,保护区两栖动物区系成分以华中区物种最多,占总种数的43.48%,其次
为华中华南区共有成分,占总种数的34.78%.
贵州省将所有蛙类均列为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区无国家级保护两栖动物.黑斑侧褶蛙(近危)、合
江臭蛙(易危)、棘胸蛙(易危)、棘腹蛙(濒危)和合江棘蛙(濒危)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18].棘胸蛙和
棘腹蛙还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19].所有物种皆为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
值的陆生野生动物[20].中国特有种13种,包括棘指角蟾、中华蟾蜍华西亚种、华西雨蛙武陵亚种、峨眉林
蛙、仙琴蛙、大绿臭蛙、合江臭蛙、绿臭蛙、花臭蛙、华南湍蛙、合江棘蛙、峨眉树蛙和合征姬蛙.多度数据
显示保护区两栖动物为“较少”级别的物种占据主要地位,因而加强两栖动物的保护工作迫在眉睫.目前,
保护区已开展棘蛙的人工养殖,在此基础上加强其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和管理监测,对其保护工作的开展及
资源的恢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人类非法捕捉蛙类是导致其资源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保护区需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积极开展自然
保护宣传和执法活动,严禁滥捕滥猎.
致谢:此次调查得到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的大力支持,保护区的部分工作人员参与
或协助野外调查工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 方嗣昭.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导游词 [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11(2):1-5.
[2] 谢嗣光,李树恒.贵州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蝶类组成及多样性格局 [J].四川动物,2010,29(6):954-959.
[3] 李 仲,王露雨,李宗煦,等.贵州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蜘蛛群落多样性分析 [J].四川动物,2011,30(6):972-976.
[4] 徐 宁,高喜明.贵州省8个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多样性研究 [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4):135-137.
[5] 邓实群,郭 微,黎道洪.贵州省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兽类的初步研究 [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22(3):10-18.
[6] 贵州省环境保护局.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 [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0.
[7] 徐 宁,高喜明,江亚猛,等.贵州省8个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分布研究 [J].四川动物,2008,27(6):1165-1168.
[8] 金道超,李子忠.赤水桫椤景观昆虫 [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5.
[9] 费 梁,胡淑琴,叶昌媛,等.中国动物志:两栖纲(上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10]费 梁,胡淑琴,叶昌媛,等.中国动物志:两栖纲(中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76第4期        黄 静,等: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现状
[11]费 梁,叶昌媛,黄永昭,等.中国两栖动物检索及图解 [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12]张荣祖.中国动物地理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63-281.
[13]李一琳,周 放,杜 寅,等.广西涠洲岛鸟类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 [J].四川动物,2010,29(1):137-140.
[14]蒋志刚,纪力强.鸟兽物种多样性测度的G-F指数方法 [J].生物多样性,1999,7(3):220-225.
[15]费 梁,叶昌媛.四川两栖类原色图鉴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16]魏 刚,陈服官,李德俊.贵州两栖动物区系及地理区划的初步研究 [J].动物学研究,1989,10(3):241-249.
[17]伍 律,董 谦,须润华.贵州两栖类志 [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
[18]汪 松,解 焱.中国物种红色名录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9]赵尔宓.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两栖类和爬行类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20]国家林业局.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J].野生动物,2000,21(5):
49-82.
On Amphibian Resources of Chishu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for Spinulose Tree Fern
HUANG Jing1, LIANG Sheng2, YIN Xian-ming1,
ZHU Han-mo1, WU Yi-jing1, GAN Xiao-ping1, WANG Zhi-jian1
1.School of Life Science,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2.Chishui National Natural Reserve for Spinulose Tree Fern Administration Bureau,Chishui Guizhou 564700,China
Abstract:Chishui National Natural Reserve for spinulose tree fern possesses abundant resources in animals
and plants.In May and August of 2013,we investigated amphibian resources in the reserve using the main
method of line transect sampling.There were 23species of amphibians belonging to 1orders and 6fami-
lies,accounted for 36.51%of the total amphibians in Guizhou province.Oriental Realm species which ac-
counting for 91.30%of the total amphibians and species in both central and south China region were domi-
nant.Amphibians in this investigation were al most water types which accounting for 56.52%of the total
number of species.G-Findex of amphibians was 0.03,monotypic family and monotypic genera respective-
ly accounted for 66.67%,61.54%,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diversity in genus was slightly higher.
Key words:Chishui;amphibian;species diversity;fauna;G-Findex
责任编辑 夏 娟    
86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ttp://xbbjb.swu.edu.cn    第41卷